1. 历史上,山西共是几个朝代的首都,分别是哪几个朝代
山西太原曾是11个朝代的首都,分别是:赵国都城、汉初代国都、西晋太原国都、前秦都城、武周北都、唐北都、前晋都城、后唐西京和北京、后晋北京、后汉北京、北汉都城。
(1)太原市历史上的哪个古都扩展阅读:
公元979年,北汉统治者向北宋太宗投降,晋阳被北宋占领,宋太宗以“盛则后服,衰则先叛”将晋阳火烧水淹,彻底摧毁。三年后在晋阳以北的唐明镇重建太原城。明朝时,在晋阳城故址西南部建立太原县。
春秋末,晋国大卿赵简子家臣董安于在太原盆地北端晋水北岸,悬瓮山东侧修筑晋阳城,周六里。以后迭为太原郡、并州治所。
西晋扩建。北齐于汾水东岸增筑新城,旋在旧城增设龙山县。隋以龙山为晋阳,晋阳为太原。五代为北汉都城。历经秦汉、三国、南北朝、隋唐、五代,于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毁于战火。
2. 山西太原古代是哪个国家
山西太原古代是赵国,前秦,北齐,唐,武周,后唐,后晋,后汉,北汉的都城。
太原是九朝古都、龙兴之地。具有5000年文明史、2500多年建城史的太原在古代曾经9次为都,在中国古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创造并保留了丰厚多彩的晋阳文化。太原处于华夏民族与草原民族交往和冲突的中心地带。
太原在中国古都城市中异常显赫。古代太原建都多为少数民族和割据政权都城,或者只是中央王朝的陪都,但建都的时间跨度之长,王朝政权之多,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之重要,在中国古都城市中异常显赫。除北京、西安、南京等八大古都外,是其它古都所不能比拟的。
(2)太原市历史上的哪个古都扩展阅读:
历史沿革:
“古交旧石器文化遗址”的发现,证明早在10万年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在太原的土地上。义井和东太堡的“新石器文化遗址”进一步证明,在七八千年前的母系氏族公社早期,太原的先民就曾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远古时期属冀州,是传统上说的华夏九州之一,为九州之首。《汉书》:“河内曰冀州:其山曰霍,薮曰扬纡,川曰漳,浸曰汾、潞。”说明秦、汉以前的冀州地区一般是指今日之汾河平原及其附近地带。
殷商时太原为古国北唐,考古学家曾在太原许坦村一带,发现了商代的文化遗址,定名“许坦型文化”。史传太原的肇始者台骀,因治理汾水、开拓了太原盆地,被尊为“汾水之神”。
3. 太原在历史上,为啥会被叫做龙城
传说在大禹治水之前,汾河里有黑龙肆虐,日后被尊为汾水之神的台骀为民除害,斗杀了黑龙,黑龙的尸体化作太原西侧绵延的山脉,大禹治水时曾在龙头山的山巅上系过舟,因此,这座山日后就被称为系舟山。
龙城太原的由来,中国把皇帝称为真龙天子,有2500年历史的太原是因为出了多个皇帝被称为龙城。宋代封建王朝把晋阳叫做“龙城”,他们认为系舟山为“龙角”,龙山、天龙山为“龙尾”,晋阳正当蟠龙的中心,故常有“真龙天子”的出现。
版本之三:据传,宋朝时期,有人认为舟山为“龙角”,龙山、天龙山为“龙尾”,晋阳正当蟠龙的中心,当然也是产生“真龙天子”的吉祥之地。所以宋代把晋阳称为“龙城”。
还有一种声音,认为太原市被誉为“龙城”无真正的史料记载,从属后人宣传抄作而成。但是,不管怎样,太原市被誉为中国之“龙城”,我等作为山西人深感自豪!
4. 山西6个历史文化名城,大同是北魏首都,太原是9朝古都吗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其中唯一传承至今的。为了进一步传承中国古代历史、保护历史文化和文物古迹,我国提出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
从1982年首次颁发至2018年5月2日,全国共有135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中,山西省共有6座,分别是:大同市、平遥县、太原市、新绛县、代县、祁县(颁发时间顺序)。
大同
大同是山西省第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82年第一批共24座城市,大同位列其中。
大同是秦汉名郡,北魏首都,辽金陪都,明朝军事重镇。这里发生过很多历史典故,有丰富的历史遗存。
发生在大同的历史典故主要有:
白登之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冒顿单于围困白登山。
北魏定都平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鲜卑族)。
迁都洛阳——孝文帝改革、鲜卑族汉化的重要环节。
孝文帝改革——少数民族汉化、缓解民族和阶级矛盾、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措施。
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让宋朝始终无法统一,并不断受到来自北方辽、金的军事压力。
辽金陪都——大同分别是辽国、金国的五京之一“西京”。
九边重镇、宣大蓟辽——明朝的吞并之所,国家防守的重要据点。
平型关大捷——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历史文物古迹遗存主要有:
万里长城——赵长城、秦长城,汉长城、北魏长城、隋长城、金长城、明长城。
大同古城——明城墙、华严寺、善化寺、九龙壁、鼓楼、帝君庙、清真大寺、清民宅院等。
云冈石窟——北魏皇家大型石窟,国家AAAAA景区,世界文化遗产。
此外大同还有方山永固陵、赵武灵王墓、水神堂、觉山寺、鲁班窑石窟、吴官屯石窟、栗毓美墓、北魏鹿苑、浑源永安寺等众多文物古迹遗存。
新绛龙兴寺
代县
代县位于忻州市,古称代州、雁门郡等,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在古时候长期担负着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重任。尤其在五代十国和北宋时期,代州成为北宋与辽国燕云十六州交界处,依托长城雁门关,抵御契丹人南下。明代雁门关为内长城重要关口,与宁武关、偏头关合称“内三关”。
代县历史悠久,由于辽宋夏金元时期相关历史以及文学作品众多,加上此地拥有雁门关这一重要关口,故代州拥有较高知名度。
5. 太原的别称“龙城”来历缘由是什么
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太原是龙潜之地。历史上许多皇帝都与这座城市有过特别密切的关系,因此被称为龙城。
宋代封建王朝把晋阳叫做“龙城”,他们认为系舟山为“龙角”,龙山、天龙山为“龙尾”,晋阳正当蟠龙的中心,故常有“真龙天子”的出现。
晋阳是中国古代北方着名的大都会之一,故址在今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的古城营村、东城角村、南城角村、南北瓦窑村、罗城村以及附近区域一带。
(5)太原市历史上的哪个古都扩展阅读
太原,山西省省会,别称并州,古称晋阳,也称龙城,是一座具有4700多年历史,2500年建城史,“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的历史古都。
太原是九朝古都、龙兴之地。自建城以来,是赵国、前秦、北汉三个政权的都城,是东魏、北齐、唐朝、后唐、后晋、后汉六个政权的陪都。
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后晋、后汉、北汉,或发迹于晋阳,或以此为国都,一时间太原名声显赫于举国,传为“龙城”。
参考资料:网络-太原
6. 太原在古时被称作“龙兴之地”是为什么有哪些缘由
太原市自古以来就会有时间皇城的称号,事实上并并不是因为太原市经历多少钱皇帝的原因,仅仅因为民间传说故事太原市的城地下有一条龙,因而称之为皇城,而太原市内大部分所有的街道也都是十字型就是为了更好地能够更好地能够前去镇压太原市城边的龙,多年,太原市从古至今也真的是出了很多的杰出人才。古代的君王一般也是比较迷信活动的,因而之前在宋代的状况下进行垃焚城,接着在绕开旧址的地域又再度从建了太原市城,因而这也是皇城的来自了。
太原市从古到今就人才辈出。谈起太原市经历的杰出人才,也真的是数也数不回家,而在这其中比较着名的就是太原市农民战争的太原市王李世民。这是一个优秀的君王,称之为天可汗,深受那时人么的拥护,而他从太原市农民战争后的获得成功也让太原市在以后的岁月里面多次做为了更好地陪都。真的是十分的不简单。
燕国创立者:赵简子·赵鞅、赵襄子·赵无恤燕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强国知名度的创建者便在称之为简襄之烈的秋春后期赵简子与赵襄子,正好是在这儿俩位君王的当权环节,不仅尹氏获得再度赵文子迄今的转型发展,而且尹氏依据2次晋阳争霸战,尽享晋阳坚城,获得成功挫败了2次对尹氏的大劫难,获得从“晋国六卿”升职“晋国四卿”,再从“晋国四卿”升职“分晋三家”,一步步迈进东周皇家认可的诸侯王知名度。因而,搭建晋阳城的赵氏家族,其龙兴的便是晋阳(太原市其其前身)。
以后宋太祖宋太祖赵匡胤代周建宋,慢慢逐一处理附近军阀割据执政党,统一在我国。可是最后就剩一个北汉则是好赖打不出来。一直到赵光义即位多年以后,北汉才最终被灭。宋朝解决北汉后。因为晋阳城屡出君王。因而赵光义便命人将晋阳城拆卸,店铺选址另建。
7. 太原是九朝古都、龙兴之地……
太原是九朝古都、龙兴之地。针对太原是十三朝、十一朝、九朝、七朝古都等众多说法,会议进行了广泛讨论。有专家提出,自公元前497年太原建城以来,太原先后是赵国、前秦、李晋、北汉四个政权的都城,是北齐、唐朝、后唐、后晋、后汉五个政权的陪都;也有专家认为,太原是赵国、前秦、北汉三个政权的都城,是东魏、北齐、唐朝、后唐、后晋、后汉六个政权的陪都。鉴于此,会议基本达成了太原是九朝古都的共识。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古代太原虽然多为少数民族和割据政权都城,或者只是中央王朝的陪都,但建都的时间跨度之长,王朝政权之多,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之重要,在中国古都城市中异常显赫。除北京、西安、南京等八大古都外,是其它古都所不能比拟的。
太原遗存丰富、文物众多。太原市现有馆藏文物20余万件,古遗址、寺观、宫殿、石窟、古塔及石刻、雕塑、壁画等各类文物近千处,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8处。其中,国保单位13处,省保单位32处,市保单位46处。从全国来讲,有如此众多文物资源的城市是少见的。与会专家高度关注太原丰厚的文化遗存:晋祠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祠堂式古园林建筑群之一,聚合了整个中国古建园林要素,浓缩了中国历朝历代的历史符号及佛道儒三教的精华,展示了几千年太原历史文化的发端和发展;晋阳古城遗址是太原2500多年文明的有力见证,具有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当时历经20余年建成的蒙山大佛,是太原文化的精神支柱之一,距今已经1456年,比四川乐山大佛还要早。所有这些,不仅有效地延续着三晋文脉,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是太原城市文化的增值点。
太原是三晋文脉的源头与龙头。面对悠久的历史、丰富的遗址、众多的资源,身为太原人理应有建设特色文化名城的自信,更应不断增强文化自觉,通过建设特色文化名城,为传承三晋文脉、弘扬中华文明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关于太原城市文化的特色
本次研讨会,围绕太原的城市文化特色,从历史积淀的层面,进行了多角度的解析。
兼容并蓄的多元文化是太原城市文化的核心基调。晋阳所处位置是北方和中原多民族频繁交往和文化交流的枢纽地带,多民族文化是晋阳文化倚以立足的根基,纵贯晋阳文化发展的历史全程。长期的多民族融合使得太原城市文化具有明显的“多元融合、大气包容”的特征:既有中原农耕文明的礼仪、含蓄,又有北方游牧文化的豪放、不羁,兼纳两者之精华,成为一种具有鲜明开创精神、敢为天下先的地域文化。与会专家认为,2005年提出确定的太原城市精神——“兼容和谐,诚信卓越”,正是太原历史文化传承的主流。
龙兴之地的唐尧文化是太原城市文化的突出理念。这次研讨会上,有专家在分析李唐王朝龙兴之地时,溯本清源,找寻到了形成太原理念文化的重根。传说李姓出自皋陶,皋陶为尧时执掌刑狱的“大理”,以官为姓,后改“理”为“李”。尧为陶唐氏领袖,也称“唐尧”,这是“唐”的来历,该部落传说居今山西地区。迄商,尧的后裔仍封山西,称唐国。周成王灭之,封其弟叔虞于晋,称唐叔虞,今太原西南的晋祠即唐叔虞家祠。叔虞子燮父,改“唐”为“晋”。这就是李渊家族和“唐”渊源。故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封为“唐国公”,李渊太原起兵后因爵位自称“唐王”,后定国号为唐。所以“唐”称溯源自山西。李唐王朝和太原城市关系十分密切,不仅是其“龙兴之地”,且是立国后的“北都”。
辅佐王基的陪都文化是太原城市文化的明显特点。太原曾是历史上北齐、唐、五代后唐、后晋、后汉等朝代的陪都。正因为是响当当的“陪都”,千百年来,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陪都文化。专家们认为太原陪都文化集中体现于北朝与唐两朝,研究北朝文化非太原莫属。作为唐朝的陪都,太原凝集中华佛教文明,带动中外文化的传播,同时特殊的政治地位以及交通的发达,使它成为唐代着名的商业和文化都会。唐代的北都与中都分别与西京长安、东都洛阳构成了大、小两个“金三角地带”,而“大金三角地带”又包含了“小金三角地带”,正是唐代政治地理版图中最核心、最重要的“枢纽区”。
8. 太原为什么叫龙城
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太原是龙潜之地。历史上许多皇帝都与这座城市有过特别密切的关系,因此被称为龙城。
太原古称晋阳,创建于公元前497年。春秋末期,晋定公十五年(前497年)显赫于世的晋阳古城问世于汾河晋水之畔,迄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太原是九朝古都、龙兴之地。
自建城以来,是赵国、前秦、北汉三个政权的都城,是东魏、北齐、唐朝、后唐、后晋、后汉六个政权的陪都。565年(河清四年),北齐武成帝高湛因晋阳城位于龙山之下,改汾西晋阳县为龙山县,隋开皇十年(590)复改龙山县为晋阳县。
太原其他别称
1、晋阳
晋阳是中国古代北方着名的大都会之一,故址在今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的古城营村、东城角村、南城角村、南北瓦窑村、罗城村以及附近区域一带。
始建年代不详,最早出现在史书中的年代是公元前497年,先后作为赵国都城、秦太原郡治、汉初代国都、汉并州治、曹魏并州治、西晋太原国都、前秦都城、北魏并州治。
北魏末期实际行政中心、东魏下都和实际行政中心、北齐别都和实际行政中心、隋太原郡治、唐初并州治、武周北都、唐北京、前晋都城、后唐西京和北京、后晋北京、后汉北京、北汉都城。
2、并州
并州为古州名。相传禹治洪水,划分域内为九州。山西太原古称并州,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年)复置,领太原、上党、建兴、西河、雁门、乐平、新兴等七郡,仍治晋阳。
晋沿用,建兴后沦没。隋唐以后亦有并州,然其地屡有缩小。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置并州于榆次,五月更名新并州,七年(982年)移治唐明镇,嘉佑四年(1059)改名太原府,并州之名遂废。
9. 太原是不是九朝古都,为什么还有很多人不知道
记得曾经有一次,我去山西太原旅游,结识了几位当地的朋友,大家伙坐在一起闲聊天,忽然聊到太原的过去,不禁对太原心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