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日本在历史中国学了那些东西,为什么,怎样学的
稻作农耕、农耕器、武器、官阶品位的制定、佛教的传入、律令制的形成与发展、教育制度、天文、历算、医学、文学、建筑、美术、乐舞、娱乐、年中行事等可说是全方位的。有些是中国人为了避祸渡日而传播的,有的是日本特意派遣学问僧、留学生等学习中国,也有从朝鲜半岛渡日的中国人或中国人的后裔,LZ如果有兴趣,不妨找一本名叫《汉唐文化与古代日本文化》的书来看,里面有很详尽的介绍。
⑵ 从日本的历史中我们学习到什么
通过学历史到底能学到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感想。一般这样的文章的写法有两步:
1.提出自己的观点,即“通过学习日本历史,我想到了~~~”。
2.以所学的历史知识论证自己的观点。
感想可以是一条也可以是多条。你的文章要求1500字,如果不能就一个问题深入地展开,“凑够”字数,我建议你采用多条感想的写法,即提出一个观点一条感想就找几个例子加以论证。
比如:
想到了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吸收先进的知识和技术,才能进步。这里你可以用日本唐朝时派“谴唐使”来中国学习促进了自己的发展、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是自己迅速成为世界强国。
想到了教育是立国之本,是最大的资源。这里你可以用它二战后的崛起中教育起的作用的例子加以论证。
强国不是梦,人才是关键。这里你可以把日本和中国清朝政府在甲午海战中的表现加以对比来进行论证。
等等。还有好多,你可以有很多感想的。不要说是1500字,3000字也不成问题呀。
⑶ 日本的历史讲的什么
应该主要讲日本的百年维新吧,从明治天皇开始,不过有些是从1853年黑船事件开始讲起,也有讲侵华战争的,不过比较少,当然没有中国教课书清楚了,日本的历史当然是讲日本了.
⑷ 日本的高中历史都学习什么,日本的高中历史和中国的有什么不同
中日两国渊源极深,所以不妨在此对两国的历史考题稍作一比较。中国的高考题中问到,甲午中日战争中中方战败,为此中方赔款几何,割地几许?而日本考题是怎样的呢?他们的教师给高中生布置了这样的一道题:日本和中国一百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我们叫做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我们叫做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日本和中国开火,你认为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方面?输了是输在什么条件上?分析之。
其中有个高中生是这样分析的:我们跟中国很可能在台湾回到中国以后,有一场激战。台湾如果回到中国,中国会把基隆与高雄封锁,我们的油轮就统统走右边。这样,就会增加日本的运油成本。我们的石油从波斯湾出来跨过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上中国南海,跨台湾海峡进东海,到日本海,这是石油生命线,中国政府如果把台湾海峡封锁起来,我们的货轮一定要从那里经过,我们的主力舰和驱逐舰就会出动,中国海军一看到日本出兵,马上就会上场,那就打!按照判断,公元2015年至2020年之间,这场战争可能爆发。所以,我们要做对华抗战的准备。其他学生的判断,也都是中国跟日本的摩擦,会从东海开始,从台湾海峡开始,时间判断是2015年至2020年之间。
只听伟人说:“读史使人明智”没听说过“死记硬背使人明智”模?吵鍪榇糇拥牡故遣簧佟?/p>
造成中国中学历史教育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现今教育体制、高考制度等都在其列。这里仅就传统文化对中学历史教育的影响发表个人看法。古人信奉“学而优则仕”,那么优的标准是什么?科举高中当然是一举成名的途径,但不唯一。结交名流、攀龙附凤也是一种途径。这就需要好口才,能旁征博引。不过,口若悬河者未必真有才能,多半只是“坐谈客耳”。而正是这一点影响了中国现今的历史教育,青年们学习历史更多是为了“丰富内容以充谈资”。请注意,丰富的是内容而不是内涵。
现代社会没有坐而论道,只有学以致用。中国不需要高谈阔论的“坐谈客”,而需要能办实事,能拿出可行方案,能提建设性意见的应用型人才。我们的历史教育,也不该是死记硬背教科书上那些史数字、史料,而是能解决现实和未来的问题。
⑸ 日本历史上的大化改新,是不是学习的中国的制度和文化
根据日本历史文献记载,日本在19世纪中期亚洲上,那时正处于德川幕府时代。
那个德川幕府对外实行封闭锁国政策,下令禁止外国传教士,平民百姓,商人等进入日本。
同时也不允许在外国他乡日本人回到日本国土。后来甚至禁止制造能远航船只。
这样条件苛刻之下,德川幕府却同意让中国,朝鲜和荷兰等国家去通商。
这点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日本还是很注意中国,不论是经商,还是文化。
其实日本人对我国唐朝时期是热衷,他们不仅学习到文化,见识到大唐盛世,还学习到很多关于文化方面知识。
衣服喜好,制作品工艺,化妆技术,戏曲韵律等等。在大唐盛世之下都被发挥极致。
后来在中国进行改革时代。他们自己也在发动本土改革,因为他们在中国改革浪潮里学习到很多。
要想自己国家强胜,改革是必须走出路线,于是他们也带着我们改革文化去了自己国家。
所以说他们发动改新也有我们功劳,文化是要被宣扬,他们学习到精华能利用也是好事。
⑹ 日本人是怎样学习历史的
新闻网
日本史学曾长期受到中国史学传统的影响,明治维新后它成为亚洲国家中最早建立起近代历史学学术教育与研究体系的国家,并对中国二十世纪前半期的史学转型发生了深刻影响。直到今天,日本的史学研究仍以其高超的水平得到包括我国在内全球学界的高度评价。大树发育自幼苗,伟大的学者从懵懂少年而来,史学界的辉煌成就建立在大学历史系的本科教育基础上,甚至还需要溯及中学历史课这个一般不被归入学术领域的基础教育阶段。
笔者拟以自己在日本留学的经历见闻为为基础,介绍在日本一个人如何从历史系学生成长为学者,希望能对大家更好地理解日本史学提供一点帮助,也给我国的历史学教育培养制度改革提供一点借鉴。
混搭的基础教育:世界史必修,日本史选修,教材自选
日本中小学学制与我国一样,也是小学(日语称“小学校”)六年,初中(日语称“中学校”)三年,高中(日语称“高等学校”)三年。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方面,日本实行政府颁布《学习指导要领》、出版社编辑出版教科书与政府进行教科书检定相结合的制度。
历史内容第一次比较集中的出现,是在小学六年级的社会科中,主要内容是日本史,围绕人物活动和文化遗产展开叙述。到了初中,社会科细分为三个“分野”:地理的分野、历史的分野、公民的分野。与我国初中历史教材分为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其实仅限于外国史)两部分不同的是,日本初中历史教材是将本国史与外国史混合编排,而以日本史为主体架构。这是因为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世界历史背景下理解日本的历史脉络及各个时代的特点,所以采取了与世界史关联的形式进行日本史的教学。高中设有地理历史这个科目,具体包括三项内容:地理、日本史、世界史。这三项中世界史是必修课,地理和日本史则学生可以二选一。这是因为初中的历史课是以日本史为主体内容的,所以高中阶段就将世界史定为必修。近年来日本教育界、政界陆续有人向文部科学省(相当于我国教育部、科技部的机构)提出高中日本史应该定为必修课,不过目前还在讨论中。其中日本史、世界史又都分为A、B两种,A与B的区别主要在于A的学分只有两个,只学习近现代史(即明治以降的日本史和文艺复兴以降的世界史);而B的学分则是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