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山区的历史沿革
中山地域最早见于史载是在东汉。《三国志·魏书》中《邴原传·卷十一》记载,东汉时中原着名学者邴原曾避乱辽东,“原欲归故里,止于三山”。即邴原在辽阳(襄平)居住十余年后,在返山东时,在“三山”又居留若干年。“三山”得名于大连湾口外的三山岛,当年的“三山”泛指三山岛对岸的大陆,其中包括今中山区域在内,这是中山区最早的称谓。
唐朝初年,中山区域称“三山浦”。唐初征高句丽收复东北地区时,唐军曾在三山岛储备粮秣军械,为攻取大黑山卑沙城做准备。至唐贞观年间,中山区域称“青泥浦”。
明代,中山区域称“青泥岛”。明天启年间中山区域又称“三山海口”。清同治九年松山寺古刹重建碑(1870年6月)铭文中有“大清国盛京奉天府金州郡西旅安社青泥洼”字样,可知当时中山区域称“青泥洼”。考其源,因这里临海一带地势低洼,海滩有大片淤泥,船家向陆地看呈青乌色,故名。1898年俄国强租大连后,颁布《暂行关东州统治条例》,开始以东西青泥洼村为中心,建设城市和商港。东清铁路公司以45万美元廉价收购东起寺儿沟,中经东、西青泥洼村,西至黑咀子等处25个村和50余屯的5.4万亩土地,用以建港和建城。至1903年筑港二期工程结束时,港口年吞吐量已达到131万吨。铁路也与东省铁路连接,建成拥有4万多人口、城区面积达4.25平方公里的港口城市。街区以尼古拉广场为中心,东自寺儿沟、西至今大同街、南起南山北麓、北达北海岸。 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取代俄国侵占大连,组建军政署,实行残酷殖民统治。日本统治当局在沿用俄国城市规划的基础上不断修订,城区规划面积由14.5平方公里扩展到170平方公里。同时不断扩建港口,修筑道路,建设游乐园,开辟海滨浴场。
1905年2月,日本当局把达里尼市改名为大连市。日本统治大连期间,统治机构几经更迭,1904年5月至1905年5月为军事占领的军管署时期;1905年6月至1919年4月为军政统治时期;1919年4月至1945年8月为民政统治时期。大连民政署衙门1906年9月设在日本桥(今胜利桥)北,1908年迁大广场。
1915年9月以后,日本统治当局对大连城市区实行“市制”统治,“城市居民自治”,即设若干町街组成街区,今中山区域大体属于东大连区。城郊及农村实行会制,为州民政署下的第三级政权机构,中山区域农村大体属岭前会、老虎滩会。会下设屯、街,配屯、街长。
1945年8月22日,苏联红军进驻旅大,实行军事管制。11月8日,大连市政府成立。12月8日,改黑咀子区为中山区至今。1945年11月8日,大连市政府成立后,将日本统治时期的123个区划定为市内12个区,并在12月8日的《新生时报》上刊登:“市政府从大连市旧123个区重新划编12个区等情已至本报,唯黑咀子区之名不但区长认为不雅,市民亦以为有更改的必要,故经群众提建议,通过市政府批准,改为中山区,用以纪念孙中山先生精神永垂不朽”。
1946年2月7日,大连市区政会议决定大连市内设中山、西岗、沙河口、寺儿沟、岭前5个区,原中央区和南山区并入中山区,并于2月21日成立中山区政府。1950年12月寺儿沟区公所并入中山区公所,同时改称中山区人民政府。
1955年4月,改称中山区人民委员会。1959年8月,岭前区并入中山区。
1950年12月,在城市区公所改为区人民政府的同时,将寺儿沟的7个坊并入,共有25个坊,即:王家屯、北斗、春海、春和、春德、兴和、桂林、武昌、昆明、武汉、华昌、友好广场、解放、枫林、青泥洼桥、永和、胜利桥、友好、菜市、天津、民生、民主广场、安乐、明泽、北海公园坊。1953年6月,撤销坊改建为街道居委会。
1954年初,将25个街道居委会,调整为18个街道,即:明泽、兴和、民主、民生、永和、天津、民乐、青泥洼桥、友好广场、解放、枫林、华乐、春德、春海、春和、昆明、华昌、桂林街道办事处。1959年9月,将原有25个街道(含岭前区撤销后并入的7个街道)合并为八一路、虎滩、桃源、葵英、青泥洼桥、天津、解放、民乐、春海、桂林等10个街道。
1960年4月,成立中山区公社,将10个街道调整成立青泥洼桥、桃源、葵英、天津、春海、枫林6个分社。1962年9月,撤销城市公社,恢复街道办事处。将6个分社改为青泥洼桥、桃源、葵英、天津、春海、枫林、八一路、虎滩、明泽、桂林、春和、民乐、民主、昆明等14个街道。1969年9月,街道相继成立革命委员会,同时调整部分区划:将八一路和民乐2个街道革委会划归西岗区管辖,将虎滩公社并入桃源公社、桂林公社并入枫林公社后,共辖青泥洼桥、天津、民主、明泽、春和、春海、枫林、昆明、葵英、桃源10个公社,下属71个街道。1978年,撤销城市公社,恢复街道办事处,名称不变。其后,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市区的扩大,增设了虎滩、桂林、转山3个街道。1991年末,中山区辖13个街道:枫林、桂林、春和、民主、天津街、明泽、青泥洼桥、昆明、春海、桃源、葵英、虎滩、转山。1998年12月末,中山区辖13个街道(春海、春和、桂林、虎滩、葵英、昆明、民主、明泽、青泥洼桥、天津、转山、枫林、桃园),共有居委会285个。2003年底,春海街道、春和街道合并为海军广场街道,民主街道、明泽街道合并为人民路街道,桂林街道、枫林街道合并为桂林街道,青泥街道、天津街街道合并为青泥街道,虎滩街道、转山街道合并为虎滩街道。葵英街道、昆明街道、桃源街道不变。
‘贰’ 中山的历史 (拜托各位多一点)
中山市是广东省地级市,下设24个镇区[1],是全国四个不设县的地级市之一。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北连广州,毗邻澳门,全市总面积1800平方公里,年平均温度20°C,户籍人口141万。中山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故乡,又是着名的侨乡,有旅居世界五大洲87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80多万人。 中山市是我国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近年来大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先后建成了全国包装印刷基地、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民营科技园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业园区,基本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以优质产品为拳头的多元化产品结构,有乐百氏饮料、耶鲁固力门锁、凯达精细化工、华帝燃气具、嘉华电子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工业品牌。小榄五金、古镇灯饰、沙溪休闲服、大涌红木家具、南头空调、黄圃食品等区域特色经济蓬勃发展,产品在全国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全球500强在中山办了20多家企业,2003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01.40亿元,工业总产值1544.29亿元。2008年中山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999元,广东省第4。2008中山GDP增10.5%全市生产总值达1408.52亿元,广东省第5。08年中山市工业总产值超过4000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超过1200亿元。 中山景观中山市的投资环境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全市现有公路通车里程1067公里,形成了以国道和干线公路及京珠高速公路为骨架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90公里半径范围内有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等5大机场;铁路运输经由广州通达全国各地。目前,随着神湾港的开通,中山已形成东有中山港、南有神湾港、北有小榄港的"品"字形码头布局,其中,中山港的集装箱年吞吐量更是跻身全国十强、世界百强。从中山港往香港航程仅需75分钟。中山供水供电充足,并初步建成以城区为枢纽,贯通各镇区、大中型企业的宽带高速大容量的信息网络,形成了"中山信息高速公路"。 中山市,幅员面积:1800平方公里。人口:142.3万长途电话区号:0760,汽车车牌:号码前都加粤T,邮政编码:528400,市人民政府驻:东区松苑路1号。行政区划:石岐区、东区、西区、南区、五桂山等5个办事处,小榄、古镇、横栏、东升、港口、沙溪、大涌、黄圃、南头、东凤、阜沙、三角、民众、南朗、三乡、坦洲、板芙、神湾等18个镇以及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火炬开发区。 中山市地处珠江三角洲中南部,珠江口西岸,北连广州,毗邻港澳。下辖1个国家级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5个街道办事处,18个镇,总面积180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42.3万。有祖籍本市的海外华侨和旅居港澳台同胞共80多万人。 中山古称香山,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故乡,建制于南宋绍兴二十二年(公元1152年),1925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称中山县。1983年撤县设市,1988年升格为广东省辖地级市。 近年来,中山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工业强市”、“依法治市”、“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建设取得新成就。2006年实现全市生产总值1036亿元,户籍人均生产总值73198元,国地两税收入157.49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6.45亿元,总量居全省地级以上城市第五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2.77亿元。 从香山县建县之初起至今已有840余年历史,经历了从下等县-大县-模范县-特等县-城市几个经济文化的发展阶段。香山在汉代属番禺县地,晋以后为东官郡地,唐代为东莞县地。南宋绍兴22年(1152年)设香山县,隶属广州,由一群海岛组成,并“割南海、番禺、新会三县滨海地益之”,彼此没有陆地相连,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宋、元、明代均被朝廷列为下等县。 明《永乐大典》载:"香山为邑,海中一岛耳,其地最狭,其民最贫。"清康熙23年(1684年)广东宣布"迁界"令废止,加上原来几个分离的岛屿因沙田成陆连接而与顺德、南海陆地相接,因而使农业、商业和交通等骤然发展起来。至清嘉庆、道光年间,“乃与南(海)、番(禺)、顺(德)、东(莞)等同列大县”,且“户籍殷繁,驾出他邑而上”。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香山县翠亨村诞生。民国后中山县直属广东省。 民国18年(1929年)2月,国民政府第19次国务会议以“中山县为总理(孙中山)故乡”,“该县为粤中最繁盛之区,岁入甚钜,民智早开,人才辈出”等确定中山县为全国模范县。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同年4月15日,香山县易名中山县,以纪念孙中山先生。1950年4月,中山县以其人口稠密、土地广阔、财税丰厚,被广东省民政厅列为特等县。1983年12月,中山撤县设市,1988年1月1日升格为省辖地级市。中山也因此成为全国唯一以伟人名字命名的城市。自80年代中期开始,因经济社会发展迅猛,被誉为广东"四小虎"之一而名闻于世。1997年,被联合国授予“世界人居奖”。2005年在中国社科院公布的我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中山市名列第17位。2005年,中山市荣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成为全国9个获此殊荣的城市之一。 中山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北连广州,毗邻港澳,幅员1891.9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5.6平方公里。总人口243.5万人,户籍人口140.8万人,年平均温度22°C。中山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故乡,又是着名的侨乡,有旅居世界五大洲87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80多万人。
‘叁’ 谁能告诉我中山的历史
中山原名香山,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诞生地。为了纪念孙中山,民国14年4月15日,香山县改名中山县,经过几翻变革,最后定为中山市。
说起中山的历史,也应追溯到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那个时代的中、晚期,已有土着古越人在香山岛上渔猎和居住。香山在汉代属番禺县地。晋以后为东官郡地 。唐代设置香山镇,属东莞县。香山镇的名称,是由于境内诸山之首的五桂山上奇花异卉繁茂,四野飘香而得名。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 年)由于香山镇的发展,上升为香山县,隶属于广州府。宋、元、明代,根据香山县的人口和赋税状况,香山县列为下县。在清嘉庆年间,由于生产大发展,遂与南海、番禺、顺德、东莞等同列大县。民国14年4月15日,香山县改名中山县。
1949年10月30日,中山县解放。后来逐渐分出珠海县、斗门县(大部分)和划出部分地方归番禺县、顺德县、新会县。1983年12月22日,撤销中山县,设立中山市(县级),以中山县的行政区域为中山市的行政区域。1988年1月7日,中山市升为地级市,由广东省人民政府管辖。
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市已从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县转变为以工业为主体,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三大产业齐发展,外向型经济、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精神文明不断进步,各项事业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城市。
‘肆’ 中山市历史沿革
中山古称“香山”,地多神仙花卉,故曰香山。在距今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山只是珠江口伶仃洋上的一个岛屿,此时就有古越族人在此渔猎、生活。近十几年,在中山发现了多处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生活遗址,包括有南朗镇的龙穴彩陶遗址、石岐区的白水井遗址、大涌镇的全禄遗址等,出土了一批彩陶、磨制石器、夹砂陶器等文物。其中,南朗镇的龙穴遗址还是一个由新石器时代直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沙丘遗址,在后期的遗存中还发现有青铜器和铸铜石范等物。
先秦时期属南越。
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岭南。随即,秦始皇将所夺取的岭南地区,设“桂林、象、南海”3个郡,南海郡包括今粤东、粤北、粤中和粤西的一部分,今广东省的大部分地区属南海郡,中山属南海郡番禺县辖地。
秦朝末年,赵佗创立南越国,中山属南越国领地。
前111年,汉武帝灭亡南越国,中山重回汉朝中央管辖。
秦汉时期,中山除了原先生活在此地的南越人外,开始有少量的中原人移居至此。
三国时,中山属于吴国领地。
西晋末年,晋朝皇族之间爆发了史称“八王之乱”的宫廷权力争斗,为躲避战乱,大批中原人口移居岭南,其中一部分来到香山岛上。
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南海郡分出东官郡,中山改为东官郡辖地。
南北朝时期的刘宋永初元年(420年),东官郡改为东莞郡,中山属东莞郡辖地。
隋朝开皇十年(590年),中山属宝安县(古东莞县)辖地。
唐朝至德二年(757年),宝安县更名东莞县,中山属东莞县辖地。因为中山盛产海盐,官府开始在今珠海市山场村设立了名为香山镇的军事营镇。
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设立香山寨,仍属东莞县。
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由于香山寨的发展,升级为香山县,中山始有县级行政区划,此时的香山县隶属于广州府。
南宋末年,宋端宗在元军的追杀下,曾逃往香山躲避,南宋灭亡后,大批南宋皇族和官员的后裔流落定居于香山。
明朝,香山北部地区开始淤积成陆,此时才与大陆相连。
清朝,珠江三角洲一带开始逐步修筑防洪防潮的河道堤围,香山县围垦的田地在不断增加,农业产量也在提高。
在清朝嘉庆年间,由于农业的发展,香山由原来的下等县改成与南海、番禺、东莞等县同列的大县。
近现代
辛亥革命后属广东省。1925年(民国14年)4月15日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名为中山县。
1949年后,先后属珠江、粤中、佛山地区。
1953年3月12日内务部批准设立石岐市(省辖市),以中山县石岐镇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
1959年3月2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石岐市,将原石岐市的行政区域全部划归中山县。
1983年12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山县撤县改市(县级),由佛山市代管。
1988年1月7日,升为地级市。
1951年1月,中山县设置1个区级镇(石岐镇)、11个区。
1953年3月改设17个区、3个区级镇。同年6月,中山县分出珠海县后,全县设15个区,3个区级镇。
1955年8月,全县各区均以区(镇)所在地命名。
1957年2月,撤区改设乡,15个区改划为34个大乡。
1958年8月,各大乡建立人民公社。同年10月,全县34个公社合并为7个大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体制,全县共辖34个耕作区。
1959年10月,石岐公社改为石岐镇;12月,经广东省人民委员会确定为县级镇,仍称中山县石岐镇,属中山县和佛山专区双重管辖。
1961年8月,恢复区建制,其中张家边区辖榄边、南蓢、翠亨等7个公社。
1963年初,撤销区建制。
1976年12月,全县设3个区级镇、25个公社。
1983年11月,撤销公社,改称区公所,下辖乡(乡级镇)。
1984年2月,撤销石岐镇,设立中山市石岐中区、石岐烟墩区、石岐岐江区、石岐莲峰区、石岐西区,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该5个区称作城区。
1986年7月,从南蓢区划出4村成立翠亨村镇;12月,撤区改镇建制,并扩大市区范围,郊区和环城、张家边划入市区。
‘伍’ 中山的人文历史
谢谢你的关注
中山概况 中山市古称香山,地处珠江三角洲中南部,东望香港、深圳,南邻珠海、澳门,北临广州,全市人口130多万,为享誉中外的富庶侨乡。
中山市素为“鱼米之乡”,自被列入全国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之后,经济发展迅速,从一个农业县变为工农商贸综合发展的外向型中等城市,被誉为广东“四小虎”之一。近年来中山市相继获得“全国绿化先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园林城市”、“联合国授予“人居奖””、“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工作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中山市现有公路通车里程1067公里,形成了以国道和干线公路及京珠高速公路为骨架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90公里半径范围内有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等5大机场;铁路运输经由广州通达全国各地。中山已形成东有中山港、南有神湾港、北有小榄港的码头布局。
中山风俗节庆 中山民性爱国爱乡,勤劳敦厚,富于进取,勇于创新,灵活求实,较少保守思想。中山民间艺术丰富,其中有中山民歌、舞龙狮鹤凤、崖口飘色等。中山是民歌之乡,民间流行的民歌有咸水歌、高棠歌、大缯歌、客家山歌、鹤歌、姑妹歌、渔鼓、龙舟、小调儿歌等,其中以咸水歌和高棠歌最有特色,这两种民歌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流行于坦洲镇等大沙田区
中山历史名人 孙中山:号逸仙,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于翠亨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致力于救国的政治活动。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系统地提出其三民主义思想,并与保皇派进行了激烈的论战。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体。
‘陆’ 中山的历史是什么
中山,名词,可用在多种地方。可用于人名简称,如指代孙中山先生;还可用作地名,如广东省中山市、台北市中山区、基隆市中山区、大连市中山区;另外它还是地貌学上对山地的一种分类。
中山,孙中山的简称 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很多地方都使用“中山”作为名称。如中山公园、中山站、中山大学、中山路、中山大道、中国南极中山站等。
中山,是地貌学上对山地的一种分类。高度指标尚不统一。绝对高度有为500—1500米、600—1000米至2000—2500米、1000米至2500米、2000至3000米。中国中山定为1000米至3500米。其中,相对高度大于1000米为深切割中山,500米至1000米为中切割中山,200米至500米为浅切割中山。中山的下限定为1000米,是因为中国东部的山地海拔多在1000米左右,受流水侵蚀强烈,较破碎,化学风化较旺盛,风化壳较厚之故。
3、中山国
中国春秋战国时国名。春秋时称鲜虞 ,属白狄 ,为子姓部族,但也有人以为是姬姓。在《左传》中,关于晋伐鲜虞的记载颇多。中山之名始见于《左传》定公四年。战国时,中山在今滹沱河流域的灵寿、平山、晋县一带 。公元前414年中山武公初立,都于顾(今河北晋州)。魏文侯三十八年(前408),魏伐中山,派公子击驻守其地。《史记》说中山后来又复国。前人或认为复国后之中山君为魏人,但据铜器铭文所记,战国晚期之中山君确为武公后裔。战国时,中山和宋都是仅次于七雄的强国。《史记》说中山建造过长城,中山君曾受周王册命为侯,公元前323 年,中山与韩、燕等国共称王。因与赵相邻,但结齐以为援,中山成为赵的心腹之患。公元前314年 ,齐宣王乘燕“子之之乱”攻燕 ,中山也出兵相随 ,乘机攻占大片土地 。从公元前307年起,赵武灵王连年向中山进攻,中山由此削弱。公元前 301年,中山君受赵威胁而奔齐。赵惠文王四年(前295) ,赵乘齐南攻楚之机,一举灭掉中山。中山复国后,传五世而亡。中山的史料流传下来甚少,仅见于《战国策》、《吕氏春秋》等书,清代王先谦已将这些史料编成《鲜虞中山国事表》。
‘柒’ 孙中山到现在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孙中山,生于1866年。本名孙文,幼名帝象,谱名德明,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广东香山人,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先驱,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
1925年3月12日逝世,1929年6月1日,其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钟山中山陵。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他是一位在国际上受到敬重的革命家,中华民国尊其为国父、中国国民党尊其为总理,中国共产党尊称为“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捌’ 中山历史
中山古称香山.在汉代属番禺县地,晋以后为东官郡地,唐代为东莞县地.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设香山县,并"割南海,番禺,新会三县滨海地益之",隶属广州.民国后直属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是孙中山先生的故乡.1925年香山县易名中山县.1983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山县改为中山市(县级).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地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