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到底是谁建立的
根据史书记载,夏朝是禹的儿子启建立的国家。夏禹传子代替了以前的禅让制度,由禅让制变成王位的世袭制。 应该说是禹破坏了禅让制,成了王位世袭制建立的暗中推动者,但是是他的儿子启真正地建立了王位世袭制。 权威依据见人教版《中国古代史》第4页:“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登上王位,‘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禹王去世前几年,想效仿尧舜,找一个贤能的人来接替自己。最初,人们推举在帝舜时就掌管刑法的皋陶,但是没等接任,皋陶就病死了。后来经过商议,又一致推举伯益做他的继承人。
‘贰’ 历史讲解:夏朝怎么来
简单说,夏朝的建立者是大禹,就是大禹治水里的大禹,建立夏朝,废除禅让制,取而代之的是王位世袭制,按照血缘关系嫡长子继承。
‘叁’ 夏朝来源历史:夏朝为什么叫夏
夏朝为什么叫夏朝呢?夏朝是按四季的叫法才叫夏朝的吗?如果是那为什么不叫春、秋或冬呢?让我们来看一下中国第一个王朝为什么叫夏朝吧。
据史书记载,在夏后氏建立之前,曾出现过夏族与周围其他部族之间争夺联盟首领的频繁战争。夏部族大约是在中国古史传说中的颛顼以后逐渐兴起的。有不少古代文献均把夏族追溯到颛顼。
夏朝为什么叫夏?
夏朝历史上惯称为“夏”,关于“夏朝”这一称谓的来源有十种说法,其中较为可信的观点是“夏”为夏族图腾的象形字。
司马迁记载“夏”是姒姓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灌氏十二个氏族组成的部落的名号,以“夏后”为首,因此建立夏朝后就以部落名为国号。
夏朝是在原始社会制度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唐朝张守节则认为“夏”是大禹受封在阳翟为“夏伯”后而得名。“夏”是从“有夏之居”、“大夏”地名演变为部落名,遂成为国名。中国中原地区从此出现“国家”的概念这便是不少历史学家所认为中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的起始。据《简明不列颠网络全书》,“夏”意为“中国之人。
从这以后,我们就知道了夏朝的来历,也知道了自己为什么是华夏子孙。中国文化每一个细节之处也是有独特的内涵的,只要细心研究,就会有新的发现。
‘肆’ 夏朝真的存在吗在什么地方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夏商周的年代,因为其历史久远并且留下的历史文物景象过少,始终蒙着一层纱。甚至一些国外学者不以承认中国的夏商周年代。然而,经过代代中国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们的不断研究发现,确定了夏朝的存在性。如今就在黄河流域的二里头发现了夏文化遗址。考古学家们不断地探索对夏朝的考古研究,认为只有破解了夏朝首都的文化,才能真正找到中华民族的精神源泉以及中国历史悠久的客观事实。而经过层层前辈的综合研究,目前较为认可的夏朝国都所在地是位于淮河流域在徐山以北20公里处的四方湖畔,这一认识对于我们研究夏朝及其文化有着极其深刻的意义。
‘伍’ 夏朝是公元前2070年,今年是公元2021年,那上下五千年怎么来的
1996年,国家启动了一项研究夏、商、周三个历史朝代确切年代表的工程,名字叫:夏商周断代工程,经过几年的科学研究,把大禹的儿子姒启建立的夏朝起始年代确定在公元前2070年,这就是夏朝的开始。
到公元前1600年,夏朝灭亡,商朝建立,然后到公元前1046年,商朝灭亡,周朝建立,之后便是我们熟悉的西周,西周在公元前771年结束,历史就进入了东周,也就是春秋和战国,直到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统一天下建立了秦朝。
如果以夏朝为华夏历史的第一个奴隶制朝代,那么今天是公元2021年,夏朝距今一共有2021+2070=4091年,也就是夏朝距今只有4091年,但是,我们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怎么来的呢?
因为上下五千年不是从夏朝开始计算的,而是从黄帝登基开始计算的。
所以,这三个文化遗址可以证明从黄帝之前2000年到夏朝时期是存在,虽然没有找到出土的文字记载,但是遗址可以证明中华文明有五千年的历史,这也就是上下五千年的由来。
除了出土遗址的证明之外,还有史书的记载,比如史记就记载了《五帝本纪》,而五帝本纪就是从黄帝开始记载,在司马迁的眼中,中国的历史也是从黄帝时期开始的,所以后人发明了黄帝历,以黄帝纪年来表示年代。
《史记 五帝纪》中记载了五帝其实是六个人,分别是:黄帝、颛顼、帝喾、帝挚、尧、舜。《五帝纪》之后就是《夏本纪》,记载了夏朝君主的世系,夏朝的首任君主是夏禹,之后便是夏禹的儿子姒启,最后到夏朝的末代君主夏桀,之后便是《殷本纪》、《周本纪》和《秦本纪》,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然后就形成了五千年华夏历史。
‘陆’ 夏朝历史简介
夏朝,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一般认为夏朝是一个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将夏朝定性为一个奴隶制国家。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就是从夏朝的建立开始的。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重要王朝,依据史书记载,自唐、虞至夏、商、周三代皆封建时代,帝王与诸侯分而治之。此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所以其文化及文明程度高于新石器晚期文化。但是由于迄今为止在考古学上还没有找到公认的夏朝存在的文字依据(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出于商朝),因此其真实存在性没有得到正式确认。但许多中国历史学家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便是夏朝遗存。对夏王朝记载比较多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据《史记》记载,夏王朝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初到公元前16世纪初,前后大约有500余年,经历了5个世纪,有17个帝王先后作为统治者。
早在大禹治水之后,由于大禹深受拥护,根据“禅让”制而做了舜的继承人。他在位时,曾经将当时的中国划为9个州,这大概就是“九州大地”的来历。大禹还制定了各种制度,为夏朝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权位。启在与伯益争夺权位的斗争中获胜,而且杀死了伯益。而伯益本来是大禹按照禅让制选定的传位的对象,启的即位,打破了禅让制,成了历史上王位世袭继承制的开端。也就是“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启在位期间,完成了夏朝的建立,而且使夏朝走上了鼎盛时期。夏朝统治的范围大约以今天河南省的西部为中心,北到河北,南到湖北;东到今天的河南、河北、山东的三省交界处,西到山西南部。
可是,启死后,继承王位的太康在东夷族的进攻下丧失了权力,经过3代的争斗,直到少康继位以后夏朝才得以巩固稳定。这就是从“太康失国”到“少康中兴”的过程。以后的统治者都善于控制东夷,或是同东夷搞好关系。可是到了桀统治的时候,却一味地讨伐边国,耗费了大量财力。而且,桀是一个昏庸无能、贪图享受的暴君,残害百姓,重用奸佞。在夏王朝陷入内外交困时,商汤对它进行了讨伐。桀被商汤战败,被放逐以后就死了,夏王朝被商朝所取代。夏王朝的各种制度和经济文化上的发展,尤其是在农业生产、铸铜技术、天文历法等方面的进步都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由于夏朝没有文字直接流传下来,所以,长期以来对其了解还主要依赖古代文献的记载,包括夏朝的国王、官吏、军队以及刑狱情况。现代以来,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村遗址中大型宫殿、墓葬以及许多青铜器的出土,则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作为奴隶制的晚期部落联盟夏国的政治、经济及社会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
夏朝都城位于安邑,即现在的山西省运城市夏县。
直至夏的最后一个国王桀,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桀虽然有智有勇,但很残暴凶残,杀人成性,加上酗酒好色,劳民伤财,残害百姓。东边的商部落便趁机骑兵伐桀,灭掉了夏朝。
夏自禹至桀,历十四世十七王,存在了将五百多年时间。
‘柒’ 夏朝的历史没有留存下来的典籍来认证,那他的历史和存在的依据是是怎么得来白
虽然中国传统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较多,但由于都成书较晚,且迄今为止又没有发现公认的夏朝存在的直接证据,如夏朝同时期的文字作为自证物,因此近现代历史学界一直有人质疑夏朝存在的真实性。在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发现的二里头文化具备了属于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条件,但由于一直未能出土类似殷墟甲骨卜辞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夏朝的存在性始终无法被证实。但许多中外历史学家认为,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遗址的全期或第一、二期,有可能是夏朝都城的遗迹,不过目前仍在寻找确凿的依据来厘清
‘捌’ 夏朝历史
夏朝(约公元前2146年-前1675年),始于夏禹,终于桀,共17帝。夏时,开始出现私有制,氏族社会的禅让制度走到了尽头,被世袭制取代。社会由原始社会进化到奴隶制社会。夏朝姒姓。
夏代末年,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商汤看到伐桀的时机已经成熟,乃以“天命”为号召,要求大家奋力进攻,以执行上天的意志。鸣条之战,商汤的军队战胜夏桀的军队,桀出逃后死于南巢,夏王朝从此灭亡。
由于流传至今有关夏代的史料十分匮乏,所以历史上是否有夏代存在,曾被许多人怀疑。但是《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的夏代世系与该书《殷本纪》中记的商代世系一样明确,商代世系在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得到证实。这样,在考古学家对安阳殷墟、郑州商城等商代的物质文化遗存有了进一步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夏文化探索的研究课题,希望用考古手段去找到夏代的物质文化遗存,进而恢复夏代历史。
古史学家依据文献资料,提出有两个地区可能是夏人的活动地区:一个是河南西部嵩山附近的登封、禹县和洛阳平原;一是山西南部的汾水下游地区。
夏朝帝王谱
夏禹 在位45年
禹姓姒名文命,是黄帝的玄孙。由于治水立了大功,被尊称为“大禹”。他的父亲治水不成而被杀,禹接替治水的工作,采取疏导的方法,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成功。后继舜为帝。称国号“夏后”,故称“夏禹”。他在涂山大会诸侯,建立了奴隶制国家的雏形,禹铸造九鼎,象征九州。虞在位45年死,葬于会稽山。
启 在位29年
启,姓姒名启,大禹的儿子,大禹死后,启即位为天子,夏启即位后,在钧台大宴各地首领。有扈氏对启破坏禅让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满,拒不出席。夏启发兵对有扈氏进行征伐,大战于甘,有扈氏战败被灭。这次胜利,使新生的政权得到初步巩固。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的国家。启的晚年,生活日益腐化。他喜欢饮酒、打猎、歌舞,而疏于朝政。
太康 在位29年
太康,夏启的儿子,继启为王。他生活荒淫,朝政松弛,促使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外部四夷背叛。。在他外出打猎时,有穷氏首领后裔乘机入侵,自己作了君长,史称“太康失国”。
仲康 在位13年 仲康,太康的弟弟。即位后无力恢复夏的天下,这时后裔被他的亲信寒浞杀死。寒浞自立为王。
相
在位28年
相,仲康的儿子。即位28年后,寒浞攻打他,相被杀。
少康
在位21年
少康,相的遗腹子。当寒浞之子浇派人去追杀少康时,少康逃到了有虞氏,当了有虞氏庖正(厨官)。舜的后人虞思把两个女儿嫁给了少康,又给了少康土田和众人,少康才站住了脚。
在寒浞代后羿、政局混乱之时,他收抚逃散人众,整顿队伍。终于推翻了入主夏国四十多年的有穷氏政权,史称“少康中兴”。少康是一位有作为的国王。
杼 在位17年
杼,少康的儿子。曾参加父亲领导的恢复夏国的战争,并立下许多战功。他发明了甲和矛,并大举征伐东夷,取得胜利。
槐
在位44年
槐,杼的儿子。他在位时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芒 在位18年
芒,槐的儿子。他在位时,开始了延续数千年的沉祭(即将祭物沉入黄河企求河神的庇护)。
泄 在位21年
泄,芒的儿子,他在位时,正式赐封九夷各部诸侯爵位。
不降 在位59年
不降,泄的儿子。在位59年后,让位与其弟扃。
扃 在位21年
扃,不降的弟弟。
廑 在位21年
廑,扃的儿子。他在位时,夏国开始衰落。
孔甲 在位31年
孔甲,不降的儿子。司马迁说“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可见孔甲是一位胡作非为的残暴昏君。
皋 在位11年
皋,孔甲的儿子。
发 在位11年
发,皋的儿子。他在位时,各方诸侯已经不来朝贺了,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夏国进一步衰落。
桀 在位52年
桀,发的儿子。是历史上有名的残暴之君。暴虐嗜杀,夏桀即位后不思改革,骄奢淫逸,筑倾宫、饰瑶台,挥霍无度。他日夜与妹喜饮酒作乐,百姓指着太阳咒骂夏桀。大臣忠谏,他囚而杀之。四方诸侯也纷纷背叛,夏桀陷入内外交困的孤立境地。终于被商汤所灭,结束了长达近500年的夏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