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书籍被烧毁”是指哪件事
焚书坑儒是发生在中国古代的秦朝。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一位朝廷的高官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儒生”(读书人)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称赞过去的而议论现在政策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这种措施引起许多读书人的不满。第二年,许多方士(修炼功法炼丹的人)、儒生攻击秦始皇。秦始皇派人调查,将四百六十多名方士和儒生挖大坑活埋。历史上称这些事情为“焚书坑儒”。
❷ 在中国五千年文化的历史上,图书遭受了多次严重毁坏主要有哪些原因
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中,我国宝贵的文物图书之所以会多次遭到严重毁坏,主要是因为以下三方面原因,1、君王的个人喜恶不同;2、战争导致图书被烧毁;3、保管不当。
3、保管不当最后,古代的图书本身质量就不好,主要是纸张质量不好,而且大部分都是手写的,不仅很容易模糊,而且时间长了还容易腐烂。另外,古代的房屋,哪怕是皇宫的房子都可能会漏水、潮湿,存放书籍的地方也不例外,例如现在的故宫中,曾经用来存放书籍的那几件大屋子,都是非常阴冷潮湿的,图书在这种环境下自然会腐烂。
❸ 史上最严重的毁书事件是哪一件造成了哪些名着的失传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毁坏书籍的世界,其中比较着名的有焚书坑儒。焚书坑儒是发生在秦朝,当时秦始皇一统六国,在中国大地上建立了一个大一统的朝代。那么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呢?
也幸好是那一堵墙,因为我们现在留下了很多儒家的书籍,否则儒家文化可能真的就此断绝了。无论在什么朝代,毁坏书籍都是一件很不好的行为,因为书作为文化的载体,很多文化能够不停的在世间流传,就是靠书的传播,一旦把书籍都给毁坏了,一种文化可能就要消失了,这是很不好的事情。
❹ 历史书上说秦始皇焚书坑儒,残暴异常,然而真实情况如何呢
焚书葬儒是秦始皇干的一件大事。公元前213年,书籍被烧毁,超过460名违法者被杀害。所谓烧书埋儒,就是烧书不作解释,但埋儒是一种误解。按照现在的说法,埋葬儒家思想意味着挖一个坑,然后说所有这些人都被活埋了,但是历史上的坑不是我们所理解的。
此外,根据司马迁的记载,秦始皇烧书是为了败坏儒学的名声,而不是儒学。西汉以后,人们都说这些人是儒生,但在原文中,他们是坑术士、术士和儒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当然,这些魔术师中也有儒家学者。对秦始皇来说,他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蛮横无理。我希望每个人都能看到历史的真相。
❺ 现代着名史学郭沫若说:"书籍被烧,其实还在其次,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中"致命打击''指那一事情
“焚书坑儒”,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书籍被烧,其实还在其次"说明不但烧书,而且还有一件事,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只说了一件事。所以不符合题意。
❻ 书籍被烧毁指的是哪一皇帝统治时期的哪一事件
焚书坑儒吗?那么就是秦朝的秦始皇帝。其实还有很多书籍在历史的各个时段因为战火啊混乱啊为了通知需要啊被烧毁或是查封,以至于失传,焚书坑儒比较有名气罢了。
❼ 历史上有哪几次烧书之举
历史上规模比较大的焚书有四次,秦孝公焚书(不太多,没认真实行),秦始皇焚书(虽然数目比较大,但由于当时书目并不多,所以不是第一),梁元帝焚书(大约14万册)和干隆皇帝焚书(71万卷),其中最大的应该是干隆皇帝焚书.
虽然我们都知道他曾经组织过大型丛书<四库全书>的编纂,但是他的根本目的却是在于推行文化专制主义,以巩固清王朝的统治.他曾两次提出,对古籍该"毁弃"的应该毁弃,该"删改"的应该删改,因此,有些书往往被弄的面目全非.据统计,在1773-1782编书的十年里,仅浙江省就毁书24次,被毁书籍达到538种,13862部.江西巡抚海成,仅在干隆41年(1776年)就搜缴焚书8000多部.
整个干隆时期,共焚毁图书71万卷之多.正因为焚书不是在一个短的时期内进行的,所以常常被忽略掉.
相比之下,文革破四旧持续时间短多了,而且,那时侯也有很多图书被妥善的保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