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潭市镇的简介
在上世纪80年代,曾是全国较大的鸡蛋集散地,素有“江南第一蛋市”之美称。1950年置潭市乡,1962年改公社,1981年正式建镇,为湘乡三个建制镇之一。1995年撤区并乡建镇,将原月山区新铺乡并入,形成现在的潭市镇。盛产的蚕茧、油茶。境内有三国蜀相蒋琬建的报恩寺遗迹、观音阁、圣帝殿、诗词长廊和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等景点。
⑵ 湖南省湘乡市有哪些县
湘乡,位于湖南省中部,湖南省县级市,直属湘潭市,中南地区、华中地区城市,湘军故里,楚南重镇,古称“龙城”。
湘乡市辖4个街道、14个镇、4个乡:望春门街道、新湘路街道、昆仑桥街道、东山街道、山枣镇、栗山镇、中沙镇、虞塘镇、潭市镇、棋梓镇、壶天镇、翻江镇、金石镇、白田镇、月山镇、泉塘镇、梅桥镇、毛田镇、东郊乡、金薮乡、育塅乡、龙洞乡。
湖南省,简称“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长沙,界于北纬24°38′~30°08′,东经108°47′~114°15′之间,东临江西,西接重庆、贵州,南毗广东、广西,北连湖北,总面积21.18万平方千米。
湖南地处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岭山脉向江汉平原过渡的地带,地势呈三面环山、朝北开口的马蹄形地貌,由平原、盆地、丘陵地、山地、河湖构成,地跨长江、珠江两大水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截至2021年5月,湖南省下辖14个地级行政区,其中13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共有36个市辖区、19个县级市、60个县、7个自治县,合计122个县级区划。403个街道、1138个镇、309个乡、83个民族乡,合计1933个乡级区划。
截止2021年5月,全省常住人口6644.48万人。 2020年,湖南省地区生产总值41781.49亿元。
⑶ 很容易的一个问题
湘乡的历史变迁
湘乡居湖南省中部偏东,湘江支流涟水自西向东贯穿县境中部。
湘乡历史悠久,早在新时器时代晚期(约四千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于这富饶的土地《书·禹贡》“荆及衡阳唯荆州”,湘乡正值衡阳之北,则湘乡在九州中属荆州。商日荆楚,周成王封熊绎于楚,湘为楚之南境,则湘乡属楚国。秦置连道县属长沙郡,即今湘乡、双峰、涟源一带。汉初连道属长沙王国,后析为二:一为连道(原湘乡西隅,现双峰、涟源的大部份),一为湖南,治所在今湘潭县西。按《元和郡县志》:湘乡本汉初湘南县地。《汉书·王子侯表》:哀帝建平四年(公元前三年)封长沙王之子刘昌为湘乡侯,湘乡之名始见于此。“湘”是指湘江沿岸而言,“乡侯”是爵位。(汉设侯爵封赏皇族子弟和有功之臣,乡侯、亭侯为其较小者。)
东汉初始析湘南县置湘乡县,属零陵郡,县治即设于今日之县城。三国时,建安二年(公元215年)蜀与吴分荆州,以零陵、武陵归蜀,《蜀志》载蒋琬零陵湘乡人也,是湘乡仍属零陵郡。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吴袭取蜀荆州,零陵、武陵归吴。吴孙亮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分长沙西部都尉置衡阳郡,湘乡、连道俱属之,湘乡为衡阳郡治所。南朝宋武帝永初三年(公元422年)立湘州,辖衡阳郡,后改郡为国,将连道并入湘乡,为湘乡男国。按《宋书》:戴明宝,丹徒人,大明(公元457年----464年)中封湘乡男;《南齐书》:吕安国,广陵人,建元(公元479-----482年)间改封湘乡男。南齐衡阳复为郡,至梁、陈湘乡复为县,属衡阳郡。隋平陈后,废衡阳郡,并将湘乡并入衡山县。唐初置潭州,高宗武德四年(公元612年)析衡山复置湘乡县,属潭州(天宝至乾元初年即公元742年----759年之间,曾一度改名长沙郡),湘乡县治迁龙城(注),不久迁回原址。按《五代史·职方考》:“楚凡十州,其一潭州,辖湘乡县。”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封马殷为楚王建楚国,改潭州为长沙府。宋太祖乾德元年(公元960年)仍置潭州。元乾元贞元年(公元1259年)以湘乡民至万户升为州,属湖广行省潭州路(天历二年即公元1329年改名天临路),明太祖甲辰年(公元1364年,即元朝至正二十四年)改天临路为潭州府。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湘乡复为县,洪武五年(公元1371年)改潭州为长沙府。清代依明旧制,湘乡属长沙府。
辛亥革命后,改府、州为道,湘乡属湘江道。1916年废道,各县直属于省。1937年湖南全省划为十个区,每区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简称专署),所辖地区称专区,湘乡属第五区即益阳专区。
1949年8月12日湘乡仍属益阳专区,1953年冬改属邵阳专区,1965年7月改属湘潭专区,1983年撤湘潭专区,改属湘潭市。
清嘉庆丁丑(公元1817年)修湘乡县志载:湘乡县旧隶十五都八十五里,后唐清泰二年(公元935年)割安乡九里玉潭镇温泉里入宁乡,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割常安、长乐二乡之半八里入安化,只有十二乡,合并为四十六里三坊。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编为四十四都三坊,各都坊冠以名,仍立十二乡以统之(见附表一)。清咸丰以后分全县为上、中、下三里,下里为县治所在,故称首里。知县驻县城,设县丞分驻永丰,设巡检分驻娄底。民国初年,为派款均匀,将县城、永丰、娄底三个市场各作为一都计算,故又称为五十都坊。1932年划全县为十个区,首里为一、二、三、四、五区,中里为三、六、七区,上里为八、九、十区。1934年分五镇、九十乡。1937年改为三镇、四十七乡,乡域以原四十四都,三坊为基础,且乡名亦大都采用原都坊名(见附表一),故群众仍习惯称都坊。
1949年后,湘乡区乡依旧,只将湘涟镇改为城关区。1950年划乡建政,区数仍旧,全县划为三百一十五个乡、七个镇。
1951年划三、六、七区计一百一十四个乡、镇,新建为双峰县;将九、十区计六十六个乡、镇划归新建的涟源县;将泉湖村划归紧邻的宁乡县,湘西亭村划归紧邻的湘潭县。
湘乡将原一、二、四、五、八区及城关区计一百三十五个乡、镇,改划为十三个区和城关区。1952年划为十五个区(城关区为第十五区)计三百三十个乡,划为四十一个乡、两个镇。以后,又几次调整,至1956年撤区并乡,划为四十一个乡、两个镇。
1958年全县成立十四个人民公社,区、乡全部取销。1961年调整为四十五个公社,以后几分几合,区级建制也时设时撤。到1978年末全县为八区、一镇,计四十六个人民公社。
1956年撤区并乡时,新壶天乡所属原十字乡和岩江乡划出一部分给涟源县,新涧山乡从涟源划入四十一户,划给涟源九户。1964年杉山公社的华石大队划给涟源县。白田区大坪公社和白田公社祝赞大队划给韶山区,总面积约六万亩。1977年天门公社的连山大队划给双峰县瑞公社。1973年双峰县丰瑞公社的红旗大队、坪上大队的一半划入棋梓区天门公社。1976年棋梓区坪花公社的鞍山、坝塘两个大队划给双峰县增桥公社,同时将增桥公社泉塘大队的新塘生产队划给坪花公社坪山大队。1977年3月,湘乡横铺公社从湘潭县环山公社划进江夏大队。
1981年11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棋梓镇(区极)和潭市镇。1983年实行政社分开,全县四十六个公社均改为乡。1985年虞唐、山枣、白田三乡建制改为镇,并将潭市镇改为区级镇。至此全县设八个区、三个区级镇,四十三个乡,三个乡级镇。
注:龙城,据《水经注》:涟水绕连道故城东下,故城在湘乡西一百六十里处。又据《读史方舆纪要》:唐初移湘乡县治于龙城,即连道故城。因其地近龙山,故名龙城。现在不知何处。有人认为六区三十五都围城子、又名仙人城(现双峰县太平寺附近),正在县城之西,里数亦合,距龙山不远,涟水支流又经过这里,可能是连道故城,即龙城旧址。
⑷ 潭市镇的介绍
潭市镇隶属湘乡市,为湘乡名镇,是一座百年老镇。
⑸ 湘乡市潭市镇地理条件及环境状况
潭市镇隶属湘乡市,为湘乡名镇,是一座百年老镇。
潭市镇地处涟水河北岸,湘乡市中部,距湘乡市城区20公里。东与泉塘镇毗邻,西与棋梓镇接壤,南与山枣镇相望,北与月山镇交界。镇域区内交通十分便利,湘黔铁路、潭邵高速公路、娄湘公路横贯镇境,交通发达。全镇交通通达率达到94%。沪昆高铁也经过本镇,上瑞高速潭市出口也已正式通车。
潭市镇历史悠久,物资丰富。自古以来以种养业与手工作坊为主,且比较发达。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更加迅速,农民生活得到较大的改善。
湘乡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有“五山一水三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一说。湘乡处于湘中丘岗向湘江河谷平原的过渡带,为雪峰山东北余脉和越城岭北端余脉所夹峙。西部和南部较高峻,东部和北部较平缓。最高点是褒忠山的三尖峰(又名白沙井山),海拔802米,最低处于涟水出境处的新研文佳滩附近,海拔41米。
气候特征:湘乡靠近北回归线,是较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土地肥沃,溪河密布,作物生长期长。
年平均气温17.3℃,1月份最低为4.9℃,7月份最高为29.4℃。极端最低为-8.1℃,极端最高气温为40.2℃。年均日照时数为1640小时,年均降雨量1312.8毫米,最多年1806.4毫米,最少年937.7毫米。全年降水集中在4—6月份。
⑹ 湖南省湘乡市月山镇简介
月山镇位于湘乡市腹地,褒忠山脚下,北界白田镇、金薮乡,西邻翻江镇,东接育段乡,南接潭市镇。镇机关设站办所 22 个,月山镇下辖 58 个行政村, 2 个居委会, 676 个村民小组, 19048 户,总人口 69880 人,其中农业人口 64886 人。全镇区域面积 146.5 平方公里,总耕地 51383 亩,其中水田 47913 亩,旱地 3470 亩。是湘乡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乡镇。 2007 年共有工业企业 209 个,工业总产值 16087 万元,农业总产傎 11662 万元,财政总收入 1066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4065 元。
本镇交通便利,省道 311 线贯穿全镇,县道公路有月白线、石双线、月潭线等与各乡镇连接,在建县道:金中线。乡公路村村相通;交通便利,信息灵通,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我镇抓住省级重点建设镇这一契机,加大了小城镇建设规模,全镇有中心居民村五个,城镇经商户 820 户。
全镇基础设施步伐加快:全镇中小学校 18 所,在职教工 410 多人; 2007 年全镇适龄儿童入学率达 100% ,小学升学率达 100% ;乡镇卫生院 1 个,加快农村卫生设施建设,投资 50 万元对镇中心卫生院进行了改造,加大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力度, 2007 全镇参合人数达 54860 人,农户参合率达 87.5% ;镇区建设有电视差转台覆盖全镇;有线电视于 1998 年开通,已入村 42 个,开通 1600 多户;程控电话装机 8450 户,实现了组组通电话;移动电话增塔 2 个,移动电话 8000 多台; 58 个村建立了移动通讯代办点;全镇共有中型水库 2 个,小型水库 20 多个。 </SPAN></FONT></FONT>重视农业基础地位,千方百计促农民增收。确保农户的粮食直补款和良种补贴款及时到位,全镇农作物播种总面积 153770 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100180 亩,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全镇优质稻面积达 92% ,抛秧技术推广面积 95% 以上;机耕面积达 4700 多亩,机收面积达 60% 。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达 29200 人,年劳务收入达 2.6 亿元。 </SPAN></FONT></FONT>狠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实现项目建设资金 2290 万元,招商引资 500 万元,先后加强了对乡村道路硬化,镇区下水道建设,电力改造,石柱商贸大楼等项目建设。完成了洪海机砖厂 110 万元;恒盛超市 125 万元;洪海米业有限公司 145 万元等招商引资项目。 </SPAN></FONT></FONT>党委政府正加大基础设施力度,力争在近几年内把月山镇建成经济强镇,工业重镇,商品流通旺镇。 </SPAN>
⑺ 湘乡市行政区划
2012年5月10日,正式将湘乡市9个行政村成建制划归韶山市管辖。将湘乡市龙洞镇石塘、花桥、谷阳、韶东、韶西、新湖、城前7个村(面积28平方千米,人口9627人)成建制划归韶山市韶山乡管辖;将湘乡市金石镇团田、舒塘2个村(面积8.3平方千米,人口3307人)成建制划归韶山市杨林乡管辖。调整后,湘乡市面积、人口、建制村数量相应核减36.3平方千米、1.29万人、9个建制村。 管辖范围望春门办事处新湘路办事处 昆仑桥办事处东山办事处山枣镇栗山镇中沙镇虞塘镇潭市镇棋梓镇壶天镇翻江镇金石镇白田镇月山镇 泉塘镇梅桥镇东郊乡毛田镇金薮乡育塅乡龙洞镇
⑻ 潭市镇的基本情况
潭市镇国土总面积为127.8平方公里(折合19.17万亩 ),占湘乡市国土面积的6.4%,其中耕地面积47130亩 ,园地2661亩 ,林地7485.5亩 ,水域11629.5亩 ,属典型的丘陵区。全镇现辖 3个居委会,45个村,473个村民小组,12748户,47668人,其中劳动力3.6万人。人口密度为383人 /km2,人均耕地面积0.96亩。全镇拥有小学10所,中学2所,医院2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