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威宋王是谁那个王朝的
历史上是没有这个人的,你肯定是在某个野史或小说上看到的吧!
楚威王倒是有一个
楚威王熊商(?―前329年),芈姓熊氏,名商,战国时期楚国国君,楚宣王之子,继承了宣王救赵伐魏与开拓巴蜀的格局,战国时代楚国继楚悼王以后使楚国国势发展最强的君王。他一生以恢复楚庄王时代的霸业为志业,力图使楚国冠绝诸国之首。
❷ 宋王台的历史
在香港的旧启德机场之客运大楼(土瓜湾)原来的位置上,原来有一座高度35米的山峰,名叫“圣山”,它的周边约606米,三面环陆地,东临九龙湾。
1278年,中国宋朝皇帝宋端宗赵昰和赵昺被元朝军队相逼南逃避难,途经香港九龙半岛的一座山。他们曾到了山上一块估计约有300公吨的巨岩休息。最后赵昰病死在香港,而赵昺则在崖山海战输掉后自杀。后来附近的民众在那块可以容纳50多人的巨岩上,刻上“宋王台”三个汉字。
有传闻宋王台其实是皇的代替字,改名的原因是因为本地人不想激怒元朝的皇帝,所以碑的本身是皇字而非王字。另外亦都有一传闻说再一开始就是宋王台,并没有改变。
19世纪末期,有人在宋王台圣山采石作建筑材料,对宋王台古迹做成威胁。立法局华人议员何启支持九龙城居民发起的保存宋王台运动,1898年8月15日在立法局提出动议,要求政府立法保存宋王台古迹。1899年,立法局通过《保存宋王台条例》,禁止在宋王台圣山采石。在20世纪初期,政府接受中国籍商人的捐款,环山筑成石基,建成一个公园。这块巨岩下面平滑,一半枕在山顶生成的大石上;其余一半空虚,祇由一颗小石卵支撑。
在香港日治时期,启德机场需要被扩建成两条交叉跑道。在1943年1月9日,由日本的宇津木法师领导祭祀,然后经多次爆破,炸毁了整块巨岩,连带在宋王台后方的珓杯石名胜亦一并炸毁。工程尚未完工,日本已宣布投降,由港英政府把岩石残骸整修,重刻宋王台三字,移到新建的宋王台公园展览,在1960年开放。现在所见到的尺寸是原来的3分之1。随着机场已经迁往赤鱲角,近年有消息传出,香港政府计划把宋王台迁移回原址,并建造假石,回复原貌。
战后初期,在香港居住的宋室后人会在宋王台附近的酒楼举行祭祀,并在会场摆放宋恭帝及宋帝昺的画像。
❸ 历史上孔宋王陈是指哪四人,做的么事
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指20世纪上半叶控制中国政治,经济命脉的四个家族,即蒋中正家族、宋子文家族、孔祥熙家族和陈果夫、陈立夫家族。有道是:蒋家的天下陈家的党,宋家的姐妹孔家的财。 蒋介石是“四大家族”毋庸置疑的领军人物,有了蒋中正的才能和野心才有了曾经煊赫无比的“四大家族”——“蒋宋孔陈”。
❹ 中国历史上的亡国帝王有哪些(比如桀,汉献帝,溥仪这种的)
秦朝——胡亥,秦朝第二代皇帝,始皇第十八子。早年曾从中车府令赵高学习狱法。秦始皇三十七年(前 210),始皇出巡死于沙丘,胡亥在赵高和丞相李斯的扶植下,得立为太子,并承袭帝位,称二世皇帝。秦二世即位后,赵高掌实权,实行惨无人道的统治,终于在前209年激起了的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二世胡亥于前207年被赵高杀死,时年24岁。 胡亥是第一位被权臣、宦官所杀的皇帝,也是第一位被教唆嗜杀的末代皇帝。 西汉——刘衎(liu kan),汉平帝(公元前9年-公元6年2月3日)汉族,原名刘箕子,汉元帝孙,汉成帝的侄子,汉哀帝的堂兄弟,中山王刘兴子。刘欣于公元前1年8月15日病死后,王莽为便于弄权,不肯立年岁较长的君主。于 10月17日迎立年仅8岁的刘衎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元始。”在位6年,他不是被王莽毒死,而是病死。终年14岁,葬于康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25里处)。 刘衎是第一位病死的末代皇帝,也是第一位被迫“禅让”的皇帝。 新朝——王莽(公元前45—公元23),字巨君,中国历史上新朝的建立者,公元8—23在位。王莽为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成员,其人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汉末年,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王莽则被朝野视为能挽危局的不二人选,被看作是“周公在世”。公元9年,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王莽统治的末期,天下大乱,新莽地皇四年,更始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王莽在位共15年,死时69岁,而新朝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朝代之一。 王莽是第一位开国的末代皇帝,也是第一位被乱军所杀的末代皇帝。 东汉——刘协,汉献帝(181-234),字伯和,汉族,祖籍沛县(今江苏沛县,即高祖刘邦出生地),生于洛阳(今河南洛阳)。汉灵帝之子,汉朝最后一任皇帝,公元190-220年在位。公元196年,曹操控制了刘协,并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公元220年,曹操病死,刘协被曹丕控制,随后被迫传位于曹丕。公元234年,刘协病死,享年54岁。 刘协是第一位被新皇帝封为王侯的皇帝。 曹魏——曹奂(246-302)即魏元帝,本名曹璜,字景明,魏武帝曹操之孙,燕王曹宇之子。三国时曹魏最后一代皇帝,公元260-265年在位。公元265年,曹奂禅位于晋王司马炎,此后被废为陈留王,谥号为元皇帝。公元302年,曹奂病死,享年58岁 曹奂是第一位接替被废傀儡皇帝的末代皇帝。 西晋——司马邺,晋愍帝(300-317),晋武帝孙,吴孝王司马晏的儿子。司马邺即位时才13岁,由琅邪王司马睿,南阳王司马保辅政。匈奴刘曜进攻长安,愍帝投降,受尽侮辱,317年被杀,时年18岁。 司马邺是第一位被少数民族军队所虏的皇帝,也是第一位投降的末代皇帝。 东晋——司马德文,晋恭帝(386年—421年),东晋的末代皇帝。为晋孝武帝之子,晋安帝之弟。司马德文最早封琅邪王,之后被封为中军将军、散骑常侍、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领司徒、录尚书六条事等职。桓玄之乱后,刘裕当政,于418年废晋安帝改立司马德文为皇帝,次年改年号为元熙。420年6月,司马德文禅位与刘裕,东晋自此灭亡;司马德文被封为零陵王,421年九月,刘裕便派人以棉被闷死司马德文,司马德文享年36岁。司马德文死后葬于冲平陵。 司马德文是第一位被废杀的末代皇帝,刘宋王朝开启了可怕的恶例。 南朝宋——刘凖(zhǔn),南朝宋顺帝(公元467年—479年),汉族,字仲谟,小字智观,为刘宋的末代皇帝。史书记载为宋明帝刘彧的第三子,但皆说刘彧无性功能,其实刘准是桂阳王刘休范的亲生之子母亲是昭华陈法容,刘准相貌出众,性情乖巧。最早封为安成王。泰始五年(467年)七月癸丑生,建元元年(479年)五月己未,殂于丹阳宫,时年13岁。 刘凖是第一位过继的末代皇帝,也是第一位主动嗜杀的末代皇帝。 南朝齐——萧宝融,齐和帝(488年—502年5月2日),字智昭,南齐的末代皇帝,齐明帝萧鸾第八子。494年被封为隋郡王,499年改封为南康王并任荆州刺史,驻守江陵。公元501年3月,萧衍发兵攻打萧宝卷,并且立萧宝融为皇帝。502年,萧宝融封萧衍为梁王,不久萧衍以萧宝融名义杀害湘东王萧宝晊兄弟,后来又杀掉齐明帝其他的儿子。不久萧宝融便被迫禅位与萧衍,南齐到此灭亡。萧衍即位后封萧宝融为巴陵王,在姑孰建立宫室供其居住;而不久萧宝融也被萧衍所杀。 萧宝融是第一位封疆大吏出身的末代皇帝。 北魏——元脩,北魏孝武帝(509-534年),字孝则,广平武穆王元怀第三子,母亲李氏。532年被高欢立为帝。534年与高欢决裂,高欢带兵从晋阳南下,孝武帝率众入关中投奔宇文泰,十二月被泰毒杀。同年十月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帝,迁都邺,北魏从此正式分裂成东西魏。他死后,其谥号为孝武皇帝或出帝,年25岁。 元脩是第一位被两位权臣操纵的末代皇帝。 东魏——元善见,东魏孝静(524年-551年),鲜卑族,北魏孝文帝曾孙,清河文宣王元亶之子也。534年,高欢立元善见为皇帝,即位于邺城东北,改元天平,东魏正式建立,年仅11岁。547年,高欢去世,高澄承袭父职,继续把持着东魏朝政。549年,高澄遇刺,高洋控制朝政,550年高洋废静帝建立北齐,次年静帝被高洋杀害,年28岁。 元善见是第一位开国的傀儡末代皇帝。 西魏——元廓,西魏恭帝拓跋廓(537年-558年)鲜卑族,汉名元廓,魏文帝第四子;代北人(今山西代县),在位时间从公元554~558年为期4年,即位前封齐王,554年即皇帝位,去年号,称元年,恢复原姓拓跋氏。公元557年农历12月,宇文泰之侄宇文护逼迫魏恭帝拓跋廓让位于宇文觉(宇文泰嫡子),改封拓跋廓为宋王,后又寻个理由杀之,至此西魏政权灭亡,终年21岁。 元廓是第一位恢复旧姓的傀儡末代皇帝。 南朝梁——萧方智,南朝梁敬帝(543~558年),字慧相,小字法真。梁元帝萧绎的第九子。549年萧方智被封为兴梁侯,552年被封为晋安王,553年被封为平南将军、江州刺史。554年陈霸先诛杀王僧辩,拥立萧方智即位,改元绍泰,受陈霸先控制。557年(萧方智禅位于陈霸先,梁灭亡。陈霸先封萧方智为江阴王,后薨于外邸,时年16,追谥敬皇帝。 萧方智是南北朝最后一位被废杀的末代皇帝。 南朝陈——陈叔宝,陈后主(553—604),,公元582—589年在位,在位时大建宫室,生活奢侈,不理朝政,日夜与妃嫔、文臣游宴,制作艳词。隋军南下时,自恃长江天险,不以为然。589年,隋军入建康,陈叔宝被俘。后在洛阳城病死,终年52岁,追赠大将军、长城县公,谥曰炀。 陈叔宝是晋朝以来第一位善终的末代皇帝,也是亡国的第一位高级知识分子皇帝。 隋朝——杨广,隋炀帝(569-619年),为隋文帝次子,即位前攻灭南陈,后弑君夺位。即位后,多次征讨高丽、巡游江南,引发农民起义。618年被部将宇文化及缢杀,隋朝灭亡。 杨广是第一位弑君夺嫡的末代皇帝,也是第一位名将出身的末代皇帝。 唐朝——唐哀帝李柷(“柷”,拼音:zhù;892年-908年),原名祚。唐昭宗第九子,唐朝末代皇帝(第二十代,除武则天以外,904年-907年在位),在位3年,被废。次年死,得年17岁,葬于温陵。 李柷是第一位被军阀废杀的末代皇帝。 后梁——朱友贞,后梁末帝,朱温即帝位,封为均王,任左天兴军使、东京马步军都指挥使。梁乾化二年(912)郢王朱友珪杀死其父朱温,即帝位,朱友贞为东京留守、开封尹。次年,与赵岩等密谋推翻朱友珪。凤历元年(913)即帝位。被后唐李克用养子李嗣源围困而自杀,36岁。葬于宣陵附近(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 朱友贞是第一位自杀的末代皇帝(商纣王是第一位自杀的国王)。 后唐——李从珂,后唐末帝(885年-936年),镇州(今河北正定)人,五代时期后唐皇帝,原为后唐明宗李嗣源义子,本姓王。934年-936年在位,死后无谥号及庙号,史家称之为末帝或废帝。936年,被石敬瑭和契丹联军击败,被迫自焚,年51岁。 李从珂是第一位自焚的末代皇帝,也是第一位被胡汉联军逼死的末代皇帝。 后晋——石重贵,后晋出帝(914-974年),942石敬瑭卒,其侄石重贵嗣位称出帝。946年,辽兵攻入卞,出帝被掳至辽建州,后晋亡。974年,长期被拘禁的石重贵病死,终年60岁。 石重贵是第一位被少数民族俘虏并长期拘禁而死的末代皇帝。 后汉——刘承祐,后汉隐帝(930年-950年),沙陀族,后汉的最后一位皇帝,高祖子。948年-950年在位,后汉高祖乾祐元年(948年),刘知远死后,他即位,沿用后汉高祖年号乾祐,派郭威镇压起义,但郭威联合起义,后汉隐帝乾祐二年(950年),攻开封,刘承祐被杀,后汉亡,时年21岁。 刘承祐是第一位被托孤大臣废杀的末代皇帝。 后周——柴宗训(郭宗训)(953年—973年),五代时期后周恭皇帝。原封为梁王。周世宗于公元959年6月病死,他于同月甲午日继位,沿用周太祖年号“显德”。不久,柴宗训被迁往房州(今河北省北房县)居住。他于被废8年后去世。谥号“恭”,陵号“顺陵”。史称柴宗训为恭帝,终年20岁。 柴宗训是第一位隋唐以来善终的末代皇帝。 辽朝——耶律延禧,辽天祚皇帝(1075-1156年),字延宁,小名阿果,是辽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天祚帝是辽道宗的孙子,他的父亲是道宗的太子耶律浚,母亲是萧氏。六岁时他被封为梁王,九岁时封为燕国王。1101年正月甲戌道宗崩,临死前立耶律延禧为继承人。天祚皇帝是他的尊号。二月壬辰改元乾统。1114年春完颜阿骨打正式起兵反辽,1117年女真攻春州,辽军不战自败。这年完颜阿骨打自称皇帝,建立金朝。1120年金攻克辽上京,留守降。1125年天祚帝在应州被俘,后被解送金上京,被降为海滨王。1156年金国皇帝完颜亮命令57岁的宋钦宗和81岁耶律延禧去比赛马球,宋钦宗从马上跌下来,被马乱践而死。耶律延禧善骑术,企图纵马冲出重围逃命,结果被乱箭射死。 耶律延禧是第一位被长期拘禁企图逃生却被射死的末代皇帝。历史记载似乎不符合实情,姑且听之。 北宋——赵桓,宋钦宗,北宋末代皇帝(1100—1156年),是宋徽宗长子,1125年,金兵南下时受父徽宗之禅即位。次年被迫起用主战派李纲抗金,斩杀罢黜了蔡京一党,卓有成效,金兵北退。但仍答应以赔款、割太原等三镇乞降求和。1126年金人复来,金兵围困汴京开封,亲自前往金营议和被扣留。1127年,汴京城破,北宋灭亡,与徽宗被金废为庶人,与徽宗等宗室以及北宋一些大臣被金兵俘掳北去,先置于燕京,又徙往更遥远的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1128年,金太宗封徽宗为昏德公,钦宗为重昏侯。1130年,又被迁往北国边陲小镇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县),在此“坐井观天”。1135年,其父徽宗赵佶在五国城病死, 1141年金熙宗改封其为天水郡公。1153年完颜亮自上京迁都燕京,将赵桓带去,1156年赵桓在燕京病死,终年57岁,金朝将其葬于永献陵(今河南省巩县)。 赵恒是第一位自愿当亡国奴的末代皇帝,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开创“宁赠友邦,不予家奴”的先例,没用的东西,丢了亿万汉人的脸! 南宋——赵昺,宋末帝(1272年--1279年),南宋亦是宋朝最后一位皇帝,在位2年,享年8岁。赵昺是宋朝度宗幼子,曾被封为信国公、广王、卫王等爵位。1276年2月,蒙古元军攻占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俘获5岁的宋恭帝后,他与其兄赵昰在文天祥、陆秀夫等南宋遗老的拥护下南逃,被拜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官职,判泉州。1276年夏,赵昰即位称帝,是为宋端宗,继续和赵昺南逃。1278年,端宗因落水而染疾去世,赵昺登基做了皇帝,改元祥兴,并起用张世杰抗元,陆秀夫整顿内政。1279年3月,元军消灭南宋最后守军,陆秀夫背时年8岁的赵昺跳海而死,宋王朝灭亡。 赵昺是第一位被大臣背负投水自杀的末代皇帝。“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宋明理学害死人,所谓“下笔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这些人虽多何用?忠臣不如良臣多矣,可惜凡俗无知。 金朝——完颜承麟,金末帝,完颜承麟为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玄孙,曾祖为太祖四子完颜兀术(完颜宗弼)。完颜承麟初为金国将领,骁勇善战、才略兼备,深受金哀宗完颜守绪为器重。天兴三年(1234年)正月,蒙古军与南宋军合围蔡州,哀宗遂下诏禅位予完颜承麟,哀宗自缢而死。末帝哭祭哀宗后,宋蒙大军已攻到子城城下。不消一刻便被联军击溃,末帝死于乱军之中。 完颜承麟是第一位禅让继位的末代皇帝,也是在位时间最短(半天)的皇帝。 元朝——孛儿只斤·妥欢帖睦尔,元顺帝(1320 ~~1370年),元明宗的长子,1330年,母亲被杀,他被驱逐。1332年继位,1335年平定叛乱。1350年,元朝境内发生通货膨胀,加上为了治水(当时由于黄河水灾频繁,元顺帝下令右丞相脱脱遏黄河回故道以整治水患)加重了徭役,导致1351年红巾军起义。1368年,明军进攻大都,元顺帝向北撤,到达上都,后转至应昌。并两次组织元军反攻未成。1370年病逝于应昌。 孛儿只斤·妥欢帖睦尔是第一位偏安塞北的末代皇帝,得以善终,还开创新朝(北元),不知朱元璋怎么想的——趁徐达、李文忠、冯胜、蓝玉等名将建在,不席卷漠北更待何时? 明朝——朱由检,明思宗 (1610-1644),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弟。于公元1622年被册封为信王。明熹宗于公元1627年8月病故后,由于没有子嗣,他受遗命于同月丁巳日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崇祯”。1627-1644在位。在位17年,李自成造反军攻破北京后自缢,终年34岁,葬于思陵。 朱由检是第一位精明强干的末代皇帝,可惜不懂得“用人之长,容人之短”,更不懂得纵横捭阖,结果身死国灭,只能孤身自尽。 清朝——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其为清朝皇帝在位时年号“宣统”,通称宣统皇帝(1909年-1912年,1917年7月1日—12日)。其在大满洲帝国皇帝位时年号“康德”,又称康德皇帝(1934年—1945年)。醇亲王奕譞(道光帝第七子,咸丰帝之弟醇贤亲王)之孙、载沣(第二代醇亲王)长子,母亲苏完瓜尔佳·幼兰(荣禄之女)。光绪(溥仪的伯父)死后继位,是清朝的末代傀儡皇帝。抗战结束后被判决有期徒刑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获释并经过改造成为新公民,后因患肾癌而去世,享年62岁。火葬后骨灰安放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侧室,周恩来指示移放于正室,后又移葬华龙皇家陵园。 溥仪是第一位两次做傀儡的皇帝(大清国和伪满洲国),也是唯一被判处徒刑的皇帝,更是唯一出庭作证(东京审判)的皇帝,还是第一位被要求“离婚”的皇帝。
❺ 在历史上,曾有哪一个王朝四个君王三个姓
从禹的儿子启开始的王位世袭制贯穿我国古代的各个王朝,也因此,每个王朝都是一姓传承下来。然而历史上有一个王朝很独特,总共只有四个皇帝,却有三个姓,而且这四个皇帝之间大部分都没有血缘关系,这个王朝就是五代十国中的后唐。
李嗣源有三个儿子:长子秦王李从荣,次子宋王李从厚,养子潞王李从珂。李嗣源去世后,遗诏让次子李从厚即位,即后唐闵帝。他的干哥哥李从珂觊觎皇位已久,于是与闵帝发起争斗,闵帝在争斗中被杀,因此潞王李从珂即位,也就是后唐末帝。李从珂是汉族人,本姓王。这样一来,后唐的四位皇帝就有李、邈、王三个姓,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存在。
❻ 历史上宋朝杨家将
大郎杨泰,字延平,善使一杆屈卢浑金枪;随太祖征讨南唐时立了头功,加封为忠孝侯、位列当朝八少阳侯、官拜代州节度使。娶妻花解语,次妻周云镜;因其与宋王赵匡义(后改名赵光义,赵匡胤其弟,宋时第二位皇帝)相像,金沙滩双龙会代宋王而死。曾一箭射死天庆梁王(辽景宗)。
二郎杨永,字延定,善使一杆八宝赤金枪;随太君扫北,阵前曾连斩北国十八员上将,后来加封为义勇侯、代州观察使,娶妻耿金花,次妻邹兰秀;双龙会代南清宫八王千岁而死。闯重围时,为保兄弟们闯出重围力举千斤顶,在没有还手之力时被辽兵乱剑砍死。
三郎杨勋,字延光,善使一杆透甲缕金枪;随太君扫北,在北辽阵前斩将夺旗,官封忠武将军、代州防御使,娶妻董月娥;金沙滩一战,被马踏如泥而死。
四郎杨贵,字延辉,善使一杆菊花点金枪;也在阵前立功,封明威将军、代州团练使,娶妻孟金榜;金沙滩一战被俘,将杨姓拆木易,与铁镜公主匹配夫妻,十五年后,过关探母,助宋破辽,多有功勋,得以与家团圆,是七郎八虎中唯一长寿的人。
五郎杨春,字延德,善使一杆独角皂金枪;瓦桥关前单人独骑踹辽营,生擒过辽国郡马耶律高,官封宣威将军、殿前司马、步军都指挥使,娶妻马赛英;金沙滩一战,受伤,后皈依佛门,五台山为僧,后为大破天门阵出山。
六郎杨景,字延昭,善使一杆素缨錾金枪;在铜台关追车救驾,官封保灵侯、殿前司左右金枪班都指挥使,娶妻八贤王的御妹郡主柴美容;七郎八虎中唯一在金沙滩一战中返国之人,三关兵马大元帅。后病死于关外。
七郎杨希,字延嗣,善使一杆虎头乌金枪;在铜台关箭射辽将救驾,官封敏烈侯、殿前司东西招箭班指挥使,娶妻呼延赤金;幽州一战横勇无敌。因在争帅印擂上打死太师潘仁美(原名潘洪,字仁美,原字美)之子潘豹,被潘仁美用酒灌醉后绑在百尺高杆上用箭射死,共射一百零三箭,其中七十二箭箭穿前胸,后六郎杨延昭将潘仁美在黑松林除掉。
八郎杨顺,字延顺,善使一杆荷包滚金枪,官封殿前虎旗飞猛军指挥使,娶妻蔡绣英;据《下河东》:八郎是令公后来收的螟蛉义子,乃是他王令公的遗腹子,本名王顺。当年老令公不肯归宋,河东刘王又受反间计挑拨,派兵围困应州。辽军乘机出兵征讨老令公,令公腹背受敌,是王锦冒死突围搬来呼延赞解围,后来重伤而死。令公收养小王顺,怕他长大后和全家人生分吃苦,故没有对他明说,就更名为杨顺,表字延顺,杨八郎小小年纪在头年里也被赐了个殿前虎旗飞猛军指挥使。金沙滩一战中,八郎被辽掳去,改名王司徒,娶妻青莲公主。
杨门女将
杨门女将查得共22人,包括佘赛花、大郎之妻花解语、周云镜、二郎之妻耿金花、邹兰秀、三郎之妻董月娥、四郎之妻孟金榜、铁镜公主、五郎之妻马赛英、六郎之妻柴郡主、王兰英、七郎之妻呼延赤金、杜金娥、八郎之妻蔡绣英、耶律银娥、杨八姐杨延琪、杨九妹杨延瑛、烧火丫头杨排风、杨宗保之妻穆桂英、杨宗英之妻姜翠苹、杨宗勉之妻焦月娘、穆桂英之女杨金花。
花解语,杨大郎正妻,有书写大郎妻是张金定,花氏本征讨南唐时候着名五少阴将之一,素珠圣母之徒,太祖加封正一品夫人,乃是下一代杨门女将的头领,详见《赵太祖三下南唐》。后金沙滩、双龙会后,花解语出家离府,长儿媳之位继由周氏代理。故后来十二寡妇之中,已无花氏。
周云镜,杨大郎次妻,有书写大郎妻是,周氏为原北汉降将汾阳铁旗令公周审义之女,后为十二寡妇之首,家传铁旗藏刀法,随营征西,智慧机巧、指挥有方。
耿金花,杨二郎正妻,有书写二郎妻是李翠萍,为原北汉降将泽州花刀令公耿忠之女,人号“大刀耿二娘”。
邹兰秀,杨二郎次妻,为原北汉降将宪州花枪令公邹铜之女,人号“花枪邹二娘”,家传梨花枪法,后此枪法传杨门后人。
董月娥,杨三郎妻,有书称花谢玉、朱月梅或花似玉,为原北汉降将忻州铁弓令公董镇洪之女,人号“神射董三娘”。
孟金榜,杨四郎正妻,有书称林素梅、云翠英或罗氏女,为原北汉降将代州铜锤令公孟志远之女,人号“神力孟四娘”。
耶律金娥,杨四郎次妻,辽国萧太后次女铁镜公主,又称碧莲公主。杨四郎延辉在宋、辽金沙滩一哉中,被辽掳去,改名木易,与铁镜公主结婚。十五年后,四郎听说六郎挂帅,老母佘太君也押粮草随营同来,但无计过关见母,愁闷非常。公主问明隐情,盗取令箭,使四郎趁夜混过关去与杨家团聚。子杨宗原。
马赛英,杨五郎妻,有书称罗赛英或罗刹女,为原北汉降将石岭关长眉令公马信之女,善使九股练索。
柴美容,杨六郎正妻,有书称柴文意、柴银屏、金花郡主、金花公主,为后周主柴荣之女,宋太祖赵匡胤敕封皇御妹金花郡主。
王兰英,杨六郎次妻,有书称玉林公主王怀女或重阳女,善使双刀,人号“大刀王兰英”。
呼延赤金,杨七郎正妻,为铁鞭王靠山王呼延赞之女。平北王忠孝侯呼延守用(呼延守勇)、忠勇侯呼延守信之姑姑。
杜金娥,杨七郎次妻,有书称作杜玉娥,七虎幽州一战时七郎出重围搬兵与其相遇,在杜家山结为夫妻。子杨宗英。十二寡妇中为此一人乃是天上荒星降世。向授九华仙人妙法,会灭兵接刃之术,武艺出众,使三口飞刀,百发百中,杨府内外皆尊之。
蔡绣英,杨八郎正妻,有书称周淑荣或肖金蓉,为原北汉宰相蔡融之女,蔡融后投辽国,任南府宰相,佘太君破辽国四门铁旗阵时替八郎招收其女为儿媳,一同破阵。
耶律银娥,杨八郎次妻,辽国萧太后三女玉镜公主,又称青莲公主。
杨琪(杨八姐),字春花,使梨花嵌金枪,嫁火山军部将、殿前司铜锤班指挥使,铜锤程普;据《下南唐》程普乃南唐鲁国公程飞虎之子,即程咬金后人,程飞虎阵前丧命,托孤于高怀德,后为老令公收养于火塘寨。
杨瑛(杨九妹),字秋菊,使朝阳灿金枪,嫁火山军部将、殿前司银戟班指挥使,银戟张文;据《下河东》张文为河东绛州银戟令公张公谨之孙、小奉先张达之子,自幼寄在杨家。
杨排风,杨府烧火丫头,使一条烟火棒,后来杨门女将出征,都以其为先锋。杨排风自小无爹无娘投入天波府为仆,与杨七郎、杨八姐、杨九妹等小辈弟子一起长大,是以年纪不大,辈分却高,乃是杨家第二代子弟。曾随穆桂英一同出征,立下赫赫战功,巾帼不让须眉。是杨门女将中数一数二的高手。
穆桂英,杨六郎长子杨宗保之妻,戏曲及小说《杨家将》中人物。原为穆柯寨穆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因阵前以杨宗保交战,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归于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佘太君(佘赛花)百岁挂帅,领军寡妇西征,她五十岁犹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
姜翠苹,杨七郎子杨宗英之妻。杨宗英下山认祖归宗,通过他收降的辽邦女将。在天门阵中阵亡。
焦月娘,杨六郎次子杨宗勉之妻,杨六郎副将焦赞之女。
杨金花,穆桂英之女,武艺高超,箭法更精。“杨文广时代”,在杨金花夺帅印时,由于误伤狄青之子,引起狄、杨结仇;后来两家共同为国平叛,虽说有些误会,内部化解了。
❼ 宋朝的皇帝有那几个
宋太祖 (927—976)即赵匡胤。宋朝创建者(960—976)。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原为后周殿前都点检。 建隆元年(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后周政权,称帝于开封,建宋朝,史称北宋。自建隆三年 (963年)起采取“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攻灭荆南等南方割据政权,且在北方地驻兵防守。又以杯酒释兵 权等策,削夺禁军宿将及藩镇兵权。改革官制,以文臣出任州县长官。中央增设副相(参知政事),又使枢密使、三司使分掌兵财,以分相权。在位时加强中央集权,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但其重文轻武、“守内虚外”的方针,对宋代的“积贫积弱”有较大影响。
宋太宗 (939—997)北宋皇帝(976—997)。名赵炅。太祖弟,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即位后,改名炅。他曾参加陈桥驿兵变,拥立其兄为帝。继承太祖各个击破割据政权的方针,迫吴越王献土归降,又亲征灭北汉,试图收复幽云十六州。但在两次对辽征战失败后,采取消极防守的方针。对内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科举取士制度,建崇文院编《太平御览》等。他注重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统治晚期剥削加重,激起王小波、李顺起义。他背弃了“金匮之盟”,费其弟光美为庶人后杀掉,又费其长子楚王元左为百姓。997年,病逝于汴京万授殿,终年五十九岁。
宋真宗 (968—1022)北宋皇帝(997—1022)。名赵恒,原名赵德昌,太宗第三子。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寿王。后立为太子。统治前期的咸平、景德年间因勤于政事, 经济发展,号称治世。但景德元年(1004年)辽国进犯澶州,真宗亲征,澶渊之役订城下之盟,开创纳岁币求和苟安的先例,以物质换取和平,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后期任用王钦 若大兴祥瑞,东封泰山,西祀汾阳,又广建佛寺道观,劳民伤财,导致社会矛盾激化.1022年病逝于忭京宫中延庆殿,终年五十五岁,在位二十五年,葬于永定陵。
宋仁宗 (1010—1063)北宋皇帝(1022—1063)。名赵祯,原名受益。真宗子。其即位时只有十三岁,由章献太后垂帘听政,十余年后亲政,他的统治开始较为节俭。但对西夏战争屡败,被迫以“岁赐” 银、绢、茶妥协,对辽也以增纳岁币求和。土地兼并及冗宫、冗兵、冗费现象日益严重,虽起用范仲淹等进行改革,但结果失败。但总的来说,仁宗在位期间国家比较安定,1063年,仁宗病逝于宫中福宁殿,终年五十四岁。据《宋史》载,其母李氏生仁宗后,被刘德妃窃为己子,仁宗即位后,仍认刘后为生母,李氏临死也没敢母子相认。刘后死后,仁宗才知道内情,追封李氏为皇太后。后人根据这段历史编写了《狸猫换太子》。
宋英宗名赵曙,太宗曾孙,濮王允让之子。仁宗无子,英宗幼年被任宗接入皇宫抚养,赐名为宗宝。1050年为岳州团练使,后为秦州防御使。1055年立以为嗣。英宗在位期间,任用旧臣韩琦等人,不想改革,但与辽国和西夏没有发生战争。1067年,病逝于宫中福宁殿。在位四年葬于永厚陵,陪葬有高后、狄青、杨延昭等。
宋神宗,名赵顼(公元1048~1085年),原名仲铖。英宗长子。英宗病死后继位。在位18年,病死,终年38岁,葬于永裕陵(今河南省巩县西南堤东堡)。 谥号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北宋第六代皇帝,1067年~1085年在位。即位后,对疲弱的政治深感不满,而他素来都欣赏王安石的才干,故即位后命王安石推行变法,振兴北宋王朝,是为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惟操之过急,不得其法,失败收场,不过神宗还是维持新法将近二十年。时值夏惠宗在位,母党梁氏专权,西夏国势日非,期图一举歼灭羌夏。在庆州(今甘肃庆阳)大破夏军,占领西夏二千里土地。不过后来在永乐城之战中惨败,灭夏之举未能实现。事后,宋神宗在朝中当众痛哭。他有抱负,励精图治,想灭西羌,惜壮志未酬,于元丰八年饮恨而殁,享年三十八岁。其子宋哲宗亲政后,竭尽所能完成父亲遗志。
妻 钦圣宪肃皇后向氏 宋神宗生有14子,其中能活到成年的仅有6位。
钦成皇后朱氏 长子——赵佾,早殇,封成王
钦慈皇后陈氏 次子——赵仅,早殇,封惠王
贤妃林氏 三子——赵俊,早殇,封唐哀献王
惠穆贤妃武氏 四子——赵伸,早殇,封褒王
贵妃宋氏 五子——赵僩,早殇,封冀王
六子——赵煦,宋哲宗,母钦成皇后朱氏
七子——赵价,早殇,封豫悼惠王
八子——赵倜,早殇,封徐冲惠王
九子——赵佖,吴荣穆王,母惠穆贤妃武氏
十子——赵伟,早殇,封早殇仪王
十一子——赵佶,宋徽宗,母钦慈皇后陈氏
十二子——赵俣,封燕王,母贤妃林氏
十三子——赵似,封楚荣宪王,母钦成皇后朱氏
十四子——赵偲,封越王,母贤妃林氏
神宗十女
周国长公主,母钦圣宪肃皇后向氏
楚国公主,早亡
唐国长公主
潭国贤孝长公主,母贵妃宋氏。下嫁王遇。
郓国公主,早薨。
潞国公主,早薨。
邢国公主,早薨,母贤妃林氏
邠国公主,早薨。
衮国公主,早薨。
徐国长公主,母钦成皇后朱氏。下嫁郑王潘美之曾孙意。
宋哲宗赵煦,原名佣,神宗第六子。曾被封为延安郡王。神宗病危时被立为太子。哲宗即位后,年仅九岁,由高太后执政,1093年,亲政后,任用主张变法的大臣,对守旧派、中间派进行打击。追贬司马光,并将苏辙等人流放到岭南。恢复免役法、保甲法、青苗法等。终止与西夏的谈判,加强边境防御,屡败西下,迫使其求和。1100年正月,病逝于汴京,在位十五年,终年二十四岁,葬于永泰陵。
宋徽宗 (1082—1135)北宋皇帝(l100—1125)。名赵佶。统治期间重用蔡京、童贯等奸臣权阉,贪污横暴, 掠夺民财。又尊奉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大兴木土、广建宫观庭院,设局搜刮奇花异石,称“花石纲”。于京师筑“艮岳”,劳民伤财,导致农民揭竿起义。宣和七年(1125年)传位给钦宗赵桓,自称太上皇。靖康二年(1127年)为金兵俘虏北去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至死不得归。工于书画,以花鸟画和“瘦金书”书法名于世。书法初师薛稷,草书学黄庭坚。楷书瘦劲峻丽,有“屈铁断金”之誉,自成法度,世称“瘦金体”。传世书迹有《真草千字文》、《临写兰亭绢本》等。
宋钦宗 (1100—1156)北宋皇帝。名赵桓。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南下时受父徽宗之禅即位。次年被迫起用主战派李纲抗金,斩杀罢黜了蔡京一党。但仍答应以赔款、割太原等三镇乞降求和。汴京城破后,降金,北宋灭亡。靖康二年 (1127年)与徽宗为金兵俘掳北去,囚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1161年,钦宗赵桓在金国被马踩死,终年五十七岁,葬处不明。
宋高宗 (1107—1187)南宋皇帝。名赵构。徽宗子。靖康二年(ll27年)金兵俘徽、钦二宗北去后,于南京 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拒绝主战派抗金主张,南逃至临安(今浙江杭州)定都,建立南宋政 权。统治期间,虽迫于形势以岳飞、韩世忠等大将抗金,但重用投降派秦桧。后以割地、纳贡、称臣等屈辱 条件向金人乞降求和,收韩世忠等三大将兵权,杀害岳飞。1161年,金帝完颜亮撕毁和议,再次南侵。高宗以屈辱求苟安的国策遭到强烈反对。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传位于孝宗,自称太上皇。1187年,病逝与临安宫中的德寿殿,终年八十一岁,葬于永思陵。着有《翰墨志》。
宋孝宗赵昚(1127年11月27日、建炎元年十月廿二-1194年6月28日、绍熙五年六月初九),南宋第二位皇帝(1163年——1189年在位),宋太祖七世孙,初名伯琮,后改名瑗,赐名玮,字符永,谥号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他是宋高宗养子,原来是太祖赵匡胤的次子赵德芳的六世孙。父亲为秀安僖王赵子偁。由于高宗的唯一儿子元懿太子夭折后再没有嗣子,所以只好从其他宗族中选择后继者。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高宗让位于赵昚,是为宋孝宗,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的长房。宋孝宗在位27年,淳熙十六年(1189年)逊位,让位与儿子宋光宗赵敦。绍熙五年(1194年)病逝,终年68岁。谥号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庙号孝宗。葬于永阜陵.
宋光宗赵惇(1147年——1200年),南宋第三位皇帝(1190年——1194年在位),在位5年,享年54岁,死后谥号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 宋光宗宋朝所有皇帝中比较昏庸的一位。他受父宋孝宗禅位而登基做皇帝以后,已经43岁。宋光宗体弱多病,又没有安邦治国之才,而且光宗听取奸臣谗言,罢免辛弃疾等主战派大臣,又由当时着名的妒妇、心狠手辣的李皇后来执政,奸佞当道,朝政从宋孝宗时的清明转向腐败,宋光宗自己却不思朝政,沉湎于酒色之中。 光宗历来就与孝宗不和,宋孝宗逊位后他长期不去探望。绍熙五年(1194年),宋孝宗得病,宋光宗既不请人看病又不去探望孝宗,乃至孝宗病逝他也不服丧。因此,大臣韩侂胄和赵汝愚经过太皇太后允许,逼迫光宗退位。光宗只好让位于太子赵扩,自己闲居临安寿康宫,自称“太上皇”。赵扩主持完宋孝宗的葬礼,就登基做皇帝,是为宋宁宗。 庆元六年(1200年)春,由于光宗过于闷闷不乐就去世了,死后葬于永崇陵(今浙江绍兴东南35里处宝山)。
宋宁宗赵扩,南宋第四代皇帝,年号庆元。宁宗即位后,任用赵汝愚和韩侂胄。赵、韩两派斗争激烈。宰相赵汝愚倡导理学,引荐朱熹,企图组织韩侂胄参政。宁宗罢免了赵汝愚,韩党专权。又定理学为伪学,禁止赵汝愚、朱熹等人担任官职,参加科举。这就是“庆元党禁”。1202年,才宣布弛禁。宁宗还追封岳飞为鄂王,削去秦桧封爵,大快人心,打击了投降派。1206年,韩侂胄冒然北进而大败,被杨皇后所害,主和派把持了朝政。1208年,与金订立屈辱的“嘉定和议”。1224年,死于宫中。在位三十年,终年五十七岁,葬永茂陵。
宋理宗(1205年出生,1264年逝世于临安),原名赵与莒,1222年立为宁宗弟沂王嗣子,赐名贵诚,1224年立为宁宗皇子,赐名昀,是南宋的第五位皇帝,他在位时间是从1224年到1264年。宋理宗本不是皇子,而只是宋朝皇家的一个亲戚,他是赵匡胤之子赵德昭的九世孙。他的前任宋宁宗死后,宰相史弥远矫诏废太子赵弘,立贵诚,即为宋理宗。宋理宗继位的前十年都是在权相史弥远挟制之下,自己对政务完全不过问,一直到1233年史死后宋理宗才开始亲政,亲政之初立志中兴,采取了罢黜史党、亲擢台谏、澄清吏治、整顿财政等等改革措施,史称“端平更化”。执政后期,朝政相继落入丁大全、贾似道等奸相之手,国势急衰。1234年南宋联蒙古国灭金。1259年,蒙古攻鄂州,宰相贾似道以宋理宗名义向蒙古称臣,并将长江以北的土地完全割让给蒙古。理宗死后的谥号是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庙号理宗。根据周密《齐东野语》的记载,最初曾拟定“景”“淳”“成”“允”“礼”五字被备选庙号,最后定位“礼宗”,但有人说“礼宗”与金哀宗拟的溢号相同,便更名为“理宗”,人民认为根据理宗崇尚理学的实际出发,如此谐音也是名实相符。理宗病重时,曾下诏,征求全国名医为自己治病,但无人应征。理宗病逝,死后葬于会稽附近的永穆陵。他死后不过十五年,其陵墓,包括南宋其他几位帝王和后妃的陵墓,被一个叫杨琏真珈的僧人盗发,理宗的尸体因为入殓时被水银浸泡,所以还未腐烂,盗墓者便将其尸体从陵墓中脱出,倒悬于陵前树林中以沥取水银。随后将理宗头颅割下,送交北京大都元朝统治者,其躯干则被焚毁。这是宋理宗生前万万没有料到的。理宗的头颅直到朱元璋攻占大都后,才在元大都的皇宫中被找到,朱元璋命人将理宗颅骨重新安葬于宋陵遗址,并对被毁坏的陵墓进行了修复。
宋度宗姓赵名(禥)),理宗之侄,被收为养子1260年立为皇太子,理宗死后他继位。年号咸淳。即位后昏庸荒淫,重用奸臣贾似道,封其为太师,倍加宠信,朝政统统交给他。襄阳被困两年,贾似道密而不报,还骗度宗说元兵已经退去,此时的南宋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1274年7月,度宗病逝于宫中,终年三十五岁,在位十年。葬于永绍陵。
宋恭宗赵显(一二七一~一三二三),度宗子。咸淳九年(一二七三)封嘉国公。十年即位,谢太后临朝称诏,建元德佑。二年(一二七六),元兵入临安,与三宫同被虏入燕,降瀛国公。元世祖至元十八年(一二八一)徙上都(《元史》卷一二《世祖本纪》九)。二十五年,学佛于吐蕃(同上书卷一五《世祖本纪》一二),僧名合尊。英宗至治三年赐死于河西,年五十三。事见《宋史》卷四七《瀛国公本纪》、《佛祖历代通载》卷二二。
宋端宗赵昰 (1269年 - 1278年,1276年 - 1278年在位;昰:音同“是”),南宋第八位皇帝,庙号端宗,谥号裕文昭武愍孝皇帝。他是宋度宗的庶长子、宋恭帝的哥哥,曾被封为建国公、吉王、益王等。宋恭帝德佑二年(1276年)元军攻克临安时,5岁的小皇帝被俘。赵昰和母亲杨淑妃和弟弟赵昺由国舅杨亮节等护卫,出逃福建,定行都于福州濂浦平山福地,改年号景炎,行宫为平山阁(当时时值战乱,哀鸿遍野,宋军撤离此地时,曾开仓济民,当地人民甚感其恩,元军占领福州时,当地人民遂将平山阁改名为泰山宫,祭祀南宋高宗赵构及入闽的益、广二王。左右列的是文臣武将:文天样、陆秀夫、陈宜中、张世杰。当地泰山宫便塑这些神像,实是回避元代的查禁,以泰山宫作掩护,泰山宫现存完好)。赵昰在登基之前,被封为“天下兵马都元帅”。1276年即位,改元景炎,时年只有7岁。虽然朝臣陆秀夫等坚持抗元,力图恢复宋朝,但在元军的紧紧追击下,端宗皇上只能由大将张世杰护卫着登船入海,东逃西避,疲于奔命。他曾逃到香港的九龙城一带。现在那里的宋王台和侯王庙都是纪念宋端宗一行人的。景炎三年(1278年)3月,端宗皇上为躲避元将刘深的追逐,上船避入广州湾,“龙舟”倾覆,端宗皇上遇溺于水中,虽然被左右随从救起,但已经喝了一肚子的水。端宗皇上吓得好几天都讲不出话来,结果生病了。因元军追兵逼近,他又不得不浮海逃往碙州(今广东省雷州湾)。可怜一个不到10岁的小皇上宋端宗经此颠簸,又惊病交加,几个月后便死去了,葬于永福陵(今广东江门)。
赵昺一般被称为宋帝昺,亦称宋卫王、幼主、幼帝、末帝等。1272年——1279年),南宋亦是宋朝最后一位皇帝(第九位,1278年——1279年在位),在位2年,享年8岁。赵昺是宋朝度宗幼子,曾被封为信国公、广王、卫王等爵位。1276年2月,元军攻占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俘获5岁的宋恭帝及其母全太后(恭帝祖母谢太皇太后因身体不适,暂居临安)。他与其兄赵昰在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及其母杨太妃等南宋遗老的拥护下南逃,蒙古军队统帅伯颜一心想把南宋皇室斩草除根,便遣张弘范、李恒等人追击。当时他被拜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官职,判泉州。1276年夏,赵昰即位称帝,是为宋端宗,继续和赵昺南逃,在元军的不断追击下,1278年,端宗因落水而染疾去世,赵昺登基做了皇帝,改元祥兴。他在位时,以厓山(今广东新会崖门)为据点,拜张世杰、陆秀夫为左右宰相,并起用张世杰抗元,陆秀夫整顿内政。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南宋最终还是于1279年3月在崖山海战中被元军大败,全军覆灭,陆秀夫遂背时年8岁的赵昺跳海而死,张世杰、杨太妃等人也相继投水殉国。南宋最后一位皇帝死去,宋王朝灭亡。在深圳赤湾(现属南山区)有宋少帝陵,据说是少帝遗骸漂至赤湾附近,被僧人发现,从其服装上看出是宋少帝,于是葬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