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临潼有什么历史故事吗

临潼有什么历史故事吗

发布时间:2022-07-19 05:25:54

① 临潼有哪些名胜古迹

  1. 鸿门宴

  2. 兵谏亭

  3. 唐御汤

  4.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5A.

  5. 华清池 5A

  6. 骊山国家级森林公园 4A

  7. 秦始皇帝陵 4A

② 古代临潼的称呼

临潼历史渊源深厚,历经周、秦、汉、唐,一直为京畿之地,因城东有临河,西有潼河,故名临潼。《临潼县志》说:“祥符改名,以临、潼二水环县左右故名临潼”。
战国时,秦在渭河北就建都栎阳。秦孝公时,置栎阳为县,因渭河以北地区土地平坦、面积广,盛产粮食,自秦汉到隋唐,始终保持了县的建制。除古栎阳外,还有万年(今栎阳镇)鄣县(今交口镇)平陵、粟邑(今康桥粟邑)等县。渭河以南在周代为骊戎国。并有戏邑、芷阳之设。
秦始皇帝嬴政时设郦邑(公元前231年)。汉高祖时改郦邑为新丰(县城地址在今新丰,公元前197年)。唐垂拱二年(686年)改为庆山县,天授二年(691年)置鸿州并鸿门县于零口。神龙三年(705年)废庆山县复为新丰县。天宝三年(744年)设会昌县(今城区所在地)。天宝七年(公元748年)把新丰并入会昌,改名为昭应县。
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以临河(石瓮寺沟水)绕城东而过,潼河(温泉水)绕城西而走,随取名临潼。《临潼县志》说:“祥符改名,以临、潼二水环县左右故名临潼”。元世祖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降栎阳县为镇,归属临潼县。明清之时,临潼归西安府治辖。民国时属咸阳行政督察区。
希望可以帮到你,望采纳,谢谢

③ 临潼的传统习俗简介导游词

临潼区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是古都西安的东大门,总面积915平方公里,2008年有人口66.86万,其中农业人口56万。辖7个乡、10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285个行政村。临潼历史渊源深厚,历经周、秦、汉、唐,一直为京畿之地。

西安临潼区全景图

临潼历史渊源深厚,历经周、秦、汉、唐,一直为京畿之地。因城东有临河,西有潼河,故名临潼。《临潼县志》说:“祥符改名,以临、潼二水环县左右故名临潼”。战国时,秦在渭河北就建都栎阳,秦孝公时,置栎阳为县,因渭河以北地区土地平坦、面积广,盛产粮食,自秦汉到隋唐,始终保持了县的建制。除古栎阳外,还有万年(今栎阳镇)鄣县(今交口镇)平陵、粟邑(今康桥粟邑)等县。渭河以南在周代为骊戎国。并有戏邑、芷阳之设。公元前231年(秦始皇嬴政时)设郦邑。公元前197年(汉高祖时),改郦邑为新丰(县城地址在今新丰)。公元686年(武则天垂拱二年)改为庆山县,公元691年(武则天天授二年)置鸿州并鸿门县于零口。公元705年(唐中宗神龙三年)废庆山县复为新丰县。公元744年( 天宝三年)设会昌县(今城区所在地)。 西安临潼区一景

公元748年(天宝七年)把新丰并入会昌,改名为昭应县。公元1015年(北宋大中祥符八年),以临河(石瓮寺沟水)绕城东而过,潼河(温泉水)绕城西而走,随取名临潼。公元1267年(元世祖至元四年)降栎阳县为镇,归属临潼县。至此临潼渭河南北始为一县,其辖区约相当于今日的规模。明清之时,临潼归西安府治辖。民国时属咸阳行政督察区。1949年临潼解放,为渭南地区管辖。1956年改为省辖。1958年划归西安市,1961年复归渭南地区,1983年10月划归西安市管辖。1997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7]57号):撤销临潼县,设立西安市临潼区。

西安临潼区街景

临潼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兵马俑、华清池2个国家AAAAA级景点,骊山、秦陵2个国家AAAA级景点,其中秦陵和兵马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骊山风景区是国家首批公布的风景名胜保护区之一。区内历史遗迹十分丰富,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51处,其中省级5处。着名的“褒姒一笑失天下”、“鸿门宴”和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就发生在此。姜寨遗址是仰韶文化早期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史遗迹。临潼民风淳厚,许多现代礼俗都源于美丽传说和动人故事。现存的骊山老母单子会(骊山古庙会)和雨金药王古庙会最为着名。临潼是世界着名的旅游热点,主要景点年接待游客600万人次左右,其中外宾50万人次左右,旅游综合收入每年10个亿以上。

兵马俑1号坑全景

临潼是我国温泉文化的发祥地,当地华清池温泉是我国开发利用最早的温泉。据考证,骊山温泉被人类使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至今那里仍保留着世界上最早的皇家浴池,还留下了历代名人的名篇佳作。为此,中国矿业联合会和国土资源部授予临潼区“中国御温泉之都”称号。

西安临潼区华清池

临潼区交通条件便利,数十条铁路和国省级公路从区内通过,新丰是西北地区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全区通乡公路和乡村道路基本硬化。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区面积发展到8平方公里左右,人口超过12万,供气、供水、供热、供电等城市配套设施日益完善。高度重视环保和生态区建设,于2006年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示范区。大力开展“树新临潼和临潼人新形象”活动,景区环境和景区形象不断得到提升。

西安临潼秦陵地宫

人杰地灵的骊山,不仅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其丰富珍贵的秦唐文化遗迹,而且培育了多彩多姿的中国石榴文化之花。中国石榴文化的产生、发展与成熟,凝聚着“采国外名花,结国内硕果”的意蕴,显示着历代陕西人对美好吉祥事物的热爱与向往,激励着临潼人民对现代文化生活的渴望与追求。中国石榴的正宗在临潼,临潼是中国石榴文化的发源地。当年周恩来总理陪同外宾访问参观秦始皇兵马俑时,见山上因汞含量超标而什么都不长时,问为什么不种石榴,于是石榴大盛,毛主席纪念堂前的18棵石榴即为陕西父老从临潼移植。

④ 临潼的意思是什么

临潼

历史渊源深厚,历经周、秦、汉、唐,一直为京畿之地。因城东有临河,西有潼河,故名临潼。《临潼县志》说:“祥符改名,以临、潼二水环县左右故名临潼”。
战国时,秦在渭河北就建都栎阳,秦孝公时,置栎阳为县,因渭河以北地区土地平坦、面临潼地图积广,盛产粮食,自秦汉到隋唐,始终保持了县的建制。除古栎阳外,还有万年(今栎阳镇)鄣县(今交口镇)平陵、粟邑(今康桥粟邑)等县。渭河以南在周代为骊戎国。并有戏邑、芷阳之设。公元前231年(秦始皇嬴政时)设郦邑。公元前197年(汉高祖时),改郦邑为新丰(县城地址在今新丰)。公元686年(武则天垂拱二年)改为庆山县,公元691年(武则天天授二年)置鸿州并鸿门县于零口。公元705年(唐中宗神龙三年)废庆山县复为新丰县。公元744年(天宝三年)设会昌县(今城区所在地)。公元748年(天宝七年)把新丰并入会昌,改名为昭应县。公元1015年(北宋大中祥符八年),以临河(石瓮寺沟水)绕城东而过,潼河(温泉水)绕城西而走,随取名临潼。公元1267年(元世祖至元四年)降栎阳县为镇,归属临潼县。至此临潼渭河南北始为一县,其辖区约相当于今日的规模。明清之时,临潼归西安府治辖。民国时属咸阳行政督察区。
1949年临潼解放,为渭南地区管辖。1956年改为省辖。1958年划归西安市,1961年复归渭南地区,1983年10月划归西安市管辖。
1997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7]57号):撤销临潼县,设立西安市临潼区。[

⑤ 临潼的由来

临潼,最早为古骊戎国所在地。秦时称骊邑。汉称新丰县。宋时,以县城东有临水,西有潼不而得名。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正式易名临潼县。今改为西安市临潼区。临潼以华清温泉、秦兵马俑而闻名中外。

⑥ 临潼是什么临潼怎么样临潼论坛哪里有

临潼是地方名字 这个地方有2条河穿插而过 一条临河 一条潼河 所以得名临潼
它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是古都西安的东大门,总面积915平方公里,2008年有人口66.86万,其中农业人口56万。辖7个乡、10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285个行政村。临潼历史渊源深厚,历经周、秦、汉、唐,一直为京畿之地。
临潼旅游资源丰富。 拥有兵马俑、华清池2个国家AAAAA级景点,骊山、秦陵2个国家AAAA级景点,其中秦陵和兵马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骊山云树郁苍苍,历尽周秦与汉唐 说的就是临潼

⑦ 临潼历史与今天的资料

历史沿革

临潼历史渊源深厚,历经周、秦、汉、唐,一直为京畿之地。因城东有临河,西有潼河,故名临潼。《临潼县志》说:“祥符改名,以临、潼二水环县左右故名临潼”。 战国时,秦在渭河北就建都栎阳,秦孝公时,置栎阳为县,因渭河以北地区土地平坦、面积广,盛产粮食,自秦汉到隋唐,始终保持了县的建制。除古栎阳外,还有万年(今栎阳镇)鄣县(今交口镇)平陵、粟邑(今康桥粟邑)等县。渭河以南在周代为骊戎国。并有戏邑、芷阳之设。公元前231年(秦始皇嬴政时)设郦邑。公元前197年(汉高祖时),改郦邑为新丰(县城地址在今新丰)。公元686年(武则天垂拱二年)改为庆山县,公元691年(武则天天授二年)置鸿州并鸿门县于零口。公元705年(唐中宗神龙三年)废庆山县复为新丰县。公元744年( 临潼区风貌图天宝三年)设会昌县(今城区所在地)。公元748年(天宝七年)把新丰并入会昌,改名为昭应县。公元1015年(北宋大中祥符八年),以临河(石瓮寺沟水)绕城东而过,潼河(温泉水)绕城西而走,随取名临潼。公元1267年(元世祖至元四年)降栎阳县为镇,归属临潼县。至此临潼渭河南北始为一县,其辖区约相当于今日的规模。明清之时,临潼归西安府治辖。民国时属咸阳行政督察区。
战国时,秦在渭河北就建都栎阳。秦孝公时,置栎阳为县,因渭河以北地区土地平坦、面积广,盛产粮食,自秦汉到隋唐,始终保持了县的建制。除古栎阳外,还有万年(今栎阳镇)鄣县(今交口镇)平陵、粟邑(今康桥粟邑)等县。渭河以南在周代为骊戎国。并有戏邑、芷阳之设。
秦始皇帝嬴政时设郦邑(公元前231年)。汉高祖时改郦邑为新丰(县城地址在今新丰,公元前197年)。唐垂拱二年(686年)改为庆山县,天授二年(691年)置鸿州并鸿门县于零口。神龙三年(705年)废庆山县复为新丰县。天宝三年(744年)设会昌县(今城区所在地)。天宝七年(公元748年)把新丰并入会昌,改名为昭应县。
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以临河(石瓮寺沟水)绕城东而过,潼河(温泉水)绕城西而走,随取名临潼。《临潼县志》说:“祥符改名,以临、潼二水环县左右故名临潼”。元世祖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降栎阳县为镇,归属临潼县。明清之时,临潼归西安府治辖。民国时属咸阳行政督察区。
1949年临潼解放,为渭南地区管辖。1956年改为省辖。1958年划归西安市,1961年复归渭南地区,1983年10月划归西安市管辖。1997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7]57号):撤销临潼县,设立西安市临潼区,区政府驻骊山镇。

地理环境

临潼地处关中平原中部,是古都西安的东大门,南依骊山,东邻渭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邻浐灞生态区和新筑国际港务区,北邻阎良国家航空产业基地,地势南高北低,山塬川依次分布,分别占15%、18%、67%。全区总面积915平方公里,辖20个街道、3个乡,总人口70多万,其中农业人口56.2万。临潼距西安市中心20多公里,境内公路、铁路纵横交错,西潼高速公路、108国道穿境而过,到咸阳国际机场40分钟;陇海、西延等数十条铁路交汇成西北最大的新丰铁路编组站,2002年实现了村村通油路目标,物流畅通,交通运输条件十分便捷。
全区现有耕地78万亩,土壤肥沃,土质优良,土壤以娄土、黄土性土和瘀土为主,适宜种植作物有小麦、玉米、蔬菜等,主要特产有石榴、柿子、核桃和相枣等。自然条件优越,属大陆性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光、热、水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3.5℃,无霜期219天,年降雨量591.8毫米。年日照时数2052.7小时,年总辐射量111.7千卡/平方米。境内有临河、潼河、零河等10余条河流,渭河穿境而过。水利设施齐备,农田灌溉方便,全区有效灌溉面积56.87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54.9万亩,喷灌面积区1.67万亩,微灌面积1900亩。
临潼主产优质小麦和玉米,是国家重点粮食生产基地。渭河平原区优质粮食生产基地面积45万亩。

民族宗教

70多万,大多为汉族,少数民族占的比例较少,有回、壮、藏、满、朝鲜、土家族等18个少数民族约2200余人,主要分布在我区骊山街道办事处,大多聚居于临潼城区。
我区五教齐全,宗教活动频繁。全区有合法的宗教活动场所47个,其中天主教16个,基督教26个,道教3个,佛教1个,伊斯兰教1个,分布于全区23个乡街;全区信教群众达三万余人,其中道教信徒1万余人,佛教2000余人,天主教8600余人,基督教8000余人,伊斯兰教1000余人。做好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和信教群众的正确信仰工作事关全区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区划沿革

1996年,临潼区面积898平方千米,人口62.2万人。辖12个镇、16个乡:骊山镇、秦陵镇、新丰镇、代王镇、雨金镇、相桥镇、马额镇、栎阳镇、斜口镇、交口镇、零口镇、北田镇、田市乡、新市乡、徐杨乡、任留乡、西泉乡、油槐乡、行者乡、韩峪乡、穆寨乡、何寨乡、东岳乡、纸李乡、仁宗乡、铁炉乡、小金乡、土桥乡。县政府驻骊山镇。 1998年,撤销骊山镇、秦陵镇、新丰镇、代王镇、斜口镇、行者乡,设立骊山街道、秦陵街道、代王街道、新丰街道、斜口街道、行者街道。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区总人口639581人,其中(6个街道、8个镇、14个乡):骊山街道70772人、秦陵街道27337人、新丰街道39560人、代王街道34815人、斜口街道30233人、行者街道24691人、马额镇20718人、零口镇32600人、雨金镇21826人、栎阳镇29247人、交口镇24777人、相桥镇19314人、北田镇23373人、田市镇16617人、西泉乡22257人、韩峪乡16008人、仁宗乡4895人、何寨乡29666人、土桥乡3847人、纸李乡16193人、铁炉乡16619人、东岳乡6483人、穆寨乡4557人、小金乡7208人、任留乡21186人、新市乡28438人、徐杨乡22278人、油槐乡24066人。
2002年,临潼区辖6个街道、10个镇、7个乡:骊山街道、秦陵街道、代王街道、新丰街道、斜口街道、行者街道、马额镇、零口镇、雨金镇、栎阳镇、交口镇、相桥镇、北田镇、油槐镇、西泉镇、何寨镇、铁炉乡、穆寨乡、小金乡、任留乡、土桥乡、新市乡、徐杨乡。共有7个居委会、285个行政村。
2005年,临潼区辖6个街道、10个镇、7个乡:骊山街道、秦陵街道、新丰街道、代王街道、斜口街道、行者街道、马额镇、零口镇、雨金镇、栎阳镇、交口镇、相桥镇、北田镇、油槐镇、西泉镇、何寨镇、铁炉乡、穆寨乡、小金乡、任留乡、土桥乡、新市乡、徐杨乡。
2007年1月,零口、相桥、雨金、马额、西泉、栎阳、新市、徐杨等8个乡镇撤销乡(镇)建制,改设街道办事处,8个街办3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和24万人口将逐步纳入临潼的城市规划之中。至此,临潼区辖14个街道、4个镇、5个乡:骊山街道、秦陵街道、新丰街道、代王街道、斜口街道、行者街道、零口街道、相桥街道、雨金街道、马额街道、西泉街道、栎阳街道、新市街道、徐杨街道、交口镇、北田镇、油槐镇、何寨镇、铁炉乡、穆寨乡、小金乡、任留乡、土桥乡。
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报省政府批准,临潼区仁宗乡、穆寨乡、小金乡3个乡撤乡设街办。至此,临潼区23个乡镇建制全部撤销,相应成立了23个街道办事处。
2012年1月10日上午,原仁宗、穆寨、小金三乡分别举行新设街办揭牌仪式。
全区现辖23个街道办事处:骊山街道、秦陵街道、新丰街道、代王街道、斜口街道、行者街道、零口街道、相桥街道、雨金街道、马额街道、西泉街道、栎阳街道、新市街道、徐杨街道、何寨街道、交口街道、油槐街道、北田街道、铁炉街道、任留街道、穆寨街道、小金街道、仁宗街道。区政府驻骊山街道。
[1]有汉族、黎族、白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土家族、俄罗斯族、满族、朝鲜族、羌族、俄罗斯族等民族分布。

⑧ “西安事变”的发生与临潼哪个历史遗存有关

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所以又称“双十二事变”。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同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1][2]

中文名
西安事变
发生时间
1936年12月12日—25日
别名
双十二事变
主要人物
张学良,杨虎城
结果
和平解决

1935年7、8月间,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第七次代表会议(共产国际七大),着重讨论有关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问题。[3]
1936年8月15日,共产国际致电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指出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把蒋介石和日本侵略者等量齐观是不对的”,“不能同时顺利地既反对日本侵略者,又反对蒋介石的斗争”,“我们(指国际)觉得,你们(指中共)号召西南集团反蒋行动的声明是错误的”,要求中共与蒋介石就共同抗日进行和谈。[3]
国内
参考主词条:九一八事变、一二·九运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两广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并利用前清废皇帝溥仪在东北建立满洲国傀儡政权,导致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4] [5] 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进入抗日战争的局部战争阶段。
1935年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经过被毛泽东命名为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转移,抵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保安县吴起镇会师。[6]
同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王明等人根据共产国际会议精神的要求,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和中共中央名义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内容。[7]
9月20日,蒋介石在西安设立西北剿匪总司令部,调东北军入陕西和甘肃剿共。
10月1日,东北军在劳山战役中,王以哲的67军110师2个团和师部被歼,师长何立中战死,团长裴焕彩被俘。
11月22日,东北军在直罗镇战役中,红军仅以800多人的伤亡就杀、伤、俘6000多东北军精锐109师的士兵。张学良部队的战局失利以及后来面对共产党的停战对峙,导致蒋介石亲自前往西安督战。
12月9日,中共在北平举行了大规模的大学生示威游行,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获得全国民众积极响应,全国人民抗日热情高涨,给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国民政府巨大压力。[8]
12月17日,中国共产党瓦窑堡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9]
1936年1月,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联名发出《红军为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
2月,中共宣布开始东征抗日。
4月9日,张学良驾机飞抵延安会见周恩来。
6月1日,陈济棠、李宗仁在广州发出通电。痛斥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对中国土地的践踏,决定率所部北上抗日,收复失地。然而不久后广东将领纷纷向南京政府投诚,陈济棠垮台,李宗仁也不得不对蒋介石表态归顺。由于两广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便将预备征讨两广的中央师悉数北调,用来剿共,并准备将张学良的部队调离。然而也因蒋介石的过分自信,仅带少数文武飞往西安,结果西安事变时所有人都被扣留。

⑨ 临潼名字的由来

因城东有临河,西有潼河,故名临潼。

临潼区历史渊源深厚,历经周、秦、汉、唐,一直为京畿之地,因城东有临河,西有潼河,故名临潼。

《临潼县志》说:“祥符改名,以临、潼二水环县左右故名临潼”。临潼区自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因避玉清昭应宫名,将唐时的昭应县改称临潼。临潼之称是因其城东、西有临、潼二河围绕而得名。


(9)临潼有什么历史故事吗扩展阅读:

临潼的地形地貌

临潼区地貌,按形态来分,山、川、台、塬俱全,属于构造地貌。就地貌基底构造而言,是渭河中断陷的一部分,又由于秦岭东西构造带和新华夏系(NNE)构造体系在区境内的主导控制作用。

所以地貌构造运动不但具有南北阶梯状断裂的特点,而且还具有东西断块隆升和沉降拗陷的特点,因此,除渭河中断陷盆地外,盆地内又产生了一系列次一级的断块与凹陷,形成大小不等、高低差异的隆起和拗陷,从而奠定了现代地貌轮廓基础。

隆起区域发育成黄土丘陵和台塬,凹陷区域成为河谷平原及山前洪积扇裙,由于渭河自西向东经区境中部蜿蜒穿过,骊山横岭又屹立于南,故区境内山川台塬俱全。

⑩ “临潼斗宝”的典故是关于什么

是关于比喻夸耀豪富、争强赌胜的行动。

临潼斗宝,读音是lín tóng dòu bǎo,是一个汉语成语,释义是比喻夸耀豪富、争强赌胜的行动。出自元杂剧《临潼斗宝》。

典故: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纷纷争夺霸主地位,秦穆公为了威震其他诸侯国,采纳谋士的建议,邀请十七国诸侯王到临潼开展览会,各国把自己的国宝拿来展览,评出最佳传国之宝。楚国大夫伍子胥明白秦穆公的用意,在会上举鼎示威,制服秦穆公。

(10)临潼有什么历史故事吗扩展阅读: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传统戏曲形式。形成于宋末,繁盛于元大德年间(13世纪后半期-14世纪)。

主要代表作家有,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等。主要代表作有,《窦娥冤》、《倩女离魂》、《汉宫秋》、《梧桐雨》等。其内容主要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为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主线明确,人物鲜明。其结构上最显着的特色是,四折一楔子和“一人主唱”。

阅读全文

与临潼有什么历史故事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