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杭州为什么古称为临安杭州在古代有哪些称呼
杭州的临安城明朝是宋高宗提名的,赵构临时安置之城的意思,而杭州城在古代的称呼有临安,钱塘,临江郡,余杭等等。
杭州从古至今都是一座美丽而令人神往的城市,几千年来,杭州西湖、灵隐寺、千岛湖、大明山等诸多风景名胜之地,吸引着各种各样的游客。更有诸多着名的文人墨客来此写诗作赋,更是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而现今的杭州作为浙江省的省会更是其政治科教文化中心,科技发达,物产丰美,令人神往。
“杭”在古代行被认为是大船的意思,而杭州的第一个名字余杭便可以追溯到大禹治水的时期,由此看来杭州不仅是一个风景名胜圣地,更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从古至今,许许多多的诗人、作家、小说家以及歌手、导演等,他们的诸多着名的作品灵感均来自于杭州这座美丽的城市。
B. 南宋都城临安是现今的哪座城市
南宋时期的都城临安,是现今的杭州市。
临安是南宋王朝的都城,位于现在的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在南宋建炎三年被升为临安府,到了绍兴八年的时候南宋把国都定在临安,定都以后开始大兴土木扩展地域。
在当时临安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城是皇城,总占地面里九公里,周围环绕着凤凰山,北边从凤山开始南达江干,西至万松岭,东抵候潮门,在皇城之内,兴建殿、堂、楼、阁,还有多处行宫及御花园。
因为国都迁移的关系,当时有很多人跟随着一起来到了临安,导致临安府的人口大幅度增长,到了咸淳年间的时候,临安府总人口已经达到了124万多人。
C. 临安以前叫什么
古代的临安是指临安府,即今杭州市,是南宋行在,有‘临时安顿’之意。现在的临安是指临安市,是杭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拥有“中国竹子之乡”的美誉。
D. 临安地名怎么来的
宋建炎三年(1129年)南宋朝廷感念吴越国王钱镠纳土归宋对宋朝的功绩和对杭州的历史贡献,以其故里“临安”为府名升杭州为“临安府”。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定都于临安府(杭州),这就是临安地名的由来。
临安南倚凤凰山,西临西湖,北部、东部为平原,城市呈南北狭长的不规则长方形。宫殿独占南部凤凰山,整座城市街区在北,形成了“南宫北市”的格局,而自宫殿北门向北延伸的御街贯穿全城,成为全城繁华区域。
御街南段为衙署区,中段为中心综合商业区,同时还有若干行业市街及文娱活动集中的“瓦子”,官府商业区则在御街南段东侧。遍布全城的商业、手工业在城中占有较大比重。
居住区在城市中部,许多达官贵戚的府邸就设在御街旁商业街市的背后,官营手工业区及仓库区在城市北部。以国子监、太学、武学组成的文化区在靠近西湖西北角的钱塘门内。临安不仅将城市与优美的风景区相结合,而且还有许多园林点缀其间。
(4)临安是哪个市的历史名称扩展阅读:
临安经济状况:
2016年,临安区实现农业增加值42.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0%。完成农业总产值61.66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农业种植业(含坚果类)产值29.86亿元,增长8.8%;林业产值(不含坚果类)18.36亿元,增长1.5%;牧业产值11.63亿元,增长10.0%;渔业产值0.82亿元,增长7.0%;农业服务业产值 0.99亿元,增长9.0%。
2016年,临安区竹笋实现产值11.78亿元,增长7.3%;山核桃实现产值8.12亿元,增长15.4%;畜牧业实现产值11.26亿元,增长13.8%;蔬菜实现产值6.10亿元,增长15.2%;花卉园艺实现产值3.88亿元,增长6.5%。
水果实现产值3.23亿元,增长4.1%;茶叶实现产值3.21亿元,下降5.9%;蚕桑实现产值0.50亿元,下降45%。八大主导产业实现总产值48.09亿元,占比达到78.0%。粮食作物总产量(按照粮食监测推算数据)5.45万吨,增长3.7%。(主要农产品产量见表3)粮食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
E. 临安是现在的哪个城市
临安区是杭州市辖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
临安区地处浙江省西北部天目山区,东邻余杭区,南连富阳区和桐庐县、淳安县,西接安徽省歙县,北接安吉县及安徽省绩溪县、宁国市。临安区境东西宽约100千米,南北长约50千米,总面积3118.77平方千米;辖5个街道13个乡镇298个行政村。区人民政府设在锦城街道。
古代的临安是南宋王朝的都城。 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在北宋时,杭州为“两浙路”的路治,大观元年升为帅府。辖钱塘、仁和、余杭、临安、于潜、昌化、富阳、新登、盐官9个县。当时人口已达20万户,为江南人口最多的州。
(5)临安是哪个市的历史名称扩展阅读:
2017年7月,国务院正式同意撤销县级临安市,设立杭州市临安区,以原临安市的行政区域为临安区的行政区域,临安区人民政府驻锦城街道衣锦街398号。
2017年8月10日, 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撤销县级临安市,设立杭州市临安区,以原临安市的行政区域为临安区的行政区域,临安区人民政府驻锦城街道衣锦街398号。
2017年9月15日,杭州市临安区正式挂牌成立 成为杭州“第十区。
F. 古代杭州为什么叫做临安
因为当时临安只是赵构临时安顿的地方,并不是北宋真正的都城,所以临安就是取临时安顿的意思。
古代临安城(杭州旧称)曾有“超山赏梅、皋亭观桃”之说;皋亭山的太山石,色泽洁白,以贵重名闻遐迩。
皋亭山最早记载见诸于《唐书.地理志》,南宋宁宗皇帝曾御书三字匾,因前有半山掩其脊,所以冬月常积雪,站在钱塘江畔鱼鳞大石塘北眺,此山亭亭玉立恰似仙女出浴,故而“玉柱临风”一举成名,“皋亭积雪”也成为明代钱塘八景之一。
皋亭山不但蕴涵着与杭州历史文化一脉相承的良渚文化、运河文化、宗教文化、南宋文化等,而且还具有独特的孝道文化、丧葬文化、兵寨文化、土物文化,成为杭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6)临安是哪个市的历史名称扩展阅读
历史沿革
临安城,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原为临安城,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原为五代时期吴越国(907~978年)的西府。
北宋期间,属于两浙路,杭州为路治所。纺织、印刷、酿酒、造纸业都较发达,对外贸易进一步开展。
大观元年(1107)升为帅府,辖钱塘、仁和、余杭、临安、于潜、昌化、富阳、新登、盐官九县。
北宋时,苏轼等人大兴水利,为杭州博得了“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的美誉。《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是当时杭州人物的代 表。
杭州历任的地方官,十分重视对西湖的整治。元祐四年(1089),诗人苏东坡担任杭州知州,再度疏浚西湖,用所挖取的葑泥,堆成横跨南北的长堤(苏堤),上有六桥,堤边植桃柳芙蓉,使西湖更加美化。又开通茅山、盐桥两河,再疏六井,使卤不入市,民饮称便。
北宋崇宁年间,杭州人口已达20万户,为江南人口最多的州郡。
建炎元年,带本路安抚使,领杭、湖、严、秀四州。
建炎三年,升杭州为临安府,带兵马钤辖。
绍兴五年,兼浙西安抚使。
G. 古时的临安在哪里
古代的临安是指临安府,即今杭州市,是南宋首都,有‘临时安家’之意。
H. "临安"此名称的来历..
临安的名字来源是因为临安山,西晋太康元年(280)因境内,"临安山"出名而更名临安县。
宋建炎三年(1129年)南宋朝廷感念吴越国王钱镠纳土归宋对宋朝的功绩和对杭州的历史贡献,以其故里“临安”为府名升杭州为“临安府”。
没有相关的典故。
历史沿革:
宋建炎三年(1129年)南宋朝廷感念吴越国王钱镠纳土归宋对宋朝的功绩和对杭州的历史贡献,以其故里“临安”为府名升杭州为“临安府”。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定都于临安府(杭州)。
临安区系原临安、于潜、昌化三县合并。汉以前三县均无建制。
临安秦、汉时为会稽郡余杭县地,东汉建安16年(211年)分余杭置临水县,县治在高乐。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更名临安县,隶属吴兴郡。
唐属杭州余杭郡。
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迁县治于西墅保锦山下。
自宋以后,临安、于潜、昌化县建置和名称基本稳定。北宋属杭州,南宋属临安府,元属杭州路,明属杭州府,洪武初(1368年)迁东市太庙山右。于潜、昌化秦属鄣郡,清因之。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直属于省。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浙江省吴兴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改属第九行政督察区,专署驻临安县衣锦镇。
1949年,临安、于潜、昌化相继解放后属临安专区。1953年,撤销临安专区改属嘉兴专区。1955年,于潜、昌化划入建德专区。1957年,临安县划入建德专区。
2014年,杭州市政府征求意见稿提出,推进临安撤市设区工作。
2016年7月11日,杭州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决定同意临安撤市设区。
2017年7月,国务院正式同意撤销县级临安市,设立杭州市临安区,以原临安市的行政区域为临安区的行政区域,临安区人民政府驻锦城街道衣锦街398号。
2017年8月10日, 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撤销县级临安市,设立杭州市临安区,以原临安市的行政区域为临安区的行政区域,临安区人民政府驻锦城街道衣锦街398号。
2017年9月15日,杭州市临安区正式挂牌成立 成为杭州“第十区。
(8)临安是哪个市的历史名称扩展阅读:
临安区的风景名胜:
1、大明山
大明山位于杭州市临安区清凉峰镇,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大明山区内林木覆盖率高,名贵树种较多,有黄山松、云锦杜鹃及被国家列为二级保护植物的夏腊梅。距杭州市区116千米,紧靠杭昱一级公路。最高峰大明顶海拔1489.9米,拥有32奇峰、13幽涧、8条飞瀑、3个千亩以上的高山草甸。
2、太湖源风景区
太湖源风景区位于杭州市临安区目山南麓,太湖的主源头坐落于此,故名太湖源。景区十里长谷,主要景点有:龙须壁、云碧潭、思源廊、千仞崖、神风谷、双龙潭、古佛院、百丈漈、仙人台、祭源坛等十五个景点。景区内生态、原始与九寨沟相似,故被誉为小九寨沟。
3、浙西大峡谷
浙西大峡谷位于浙皖接壤的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域内。地处浙江西北部而名"浙西"。峡谷境内山高水急,山为黄山延伸的余脉水为钱塘江水系的源流。峡谷旅游区为线型环带状,全长80千米,共分三个景段。第一景段自龙岗地塔起至鱼跳八仙潭止,俗称"龙井峡"为巨溪流经的坞谷,长约18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