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元朝怎么灭亡的
元朝的统治时间很短,如果从忽必烈算起,也只有100多年,就算从成吉思汗开始算,那也只有150年,我们定义的元朝应该是从忽必烈这一宗开始算的,一共也就109年。元朝的发展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忽必烈时期的30多年;中间30年9个皇帝的乱世时期,以及顺帝时期再稳定的30年。
军事扩张
元朝在取得南宋政权后,发动了大规模的对日本半岛的远征,一条线路是沿着对马海峡向日本发动进攻,另外一条在宁波组织的一支海军,东渡日本。这次远征的规模非常庞大,数量达到14万,加上后期增援的部队有20之多,元军在登陆日本之后,进行了两次海战,都获得胜利,但是在占领鹰岛战役中,却刮起了史无前例的台风,元军损失大半。在准备返回过程中遭遇日本进攻,整只海军几乎全军覆没。
同时忽必烈还打到越南,两次进攻都遇到越南的坚壁清野策略,能烧的都给烧了,能躲的都躲起来,元朝这种劫掠策略便不再奏效,因为无法劫掠就无法获得后勤补给。再加上越南雨季,瘴气非常重,很多人水土不服,病死在越南。同样当元军准备撤退的时候,遭遇到越军的伏击,这次对越的战争把元朝很多优秀将领消耗在这里,包括在攻打南宋时期立过大功优秀将领。
忽必烈的征伐掳掠,依靠对江浙一带地区的盘剥,去扩大战略战略地盘,无论日本、越南还是爪哇、缅甸,都未获得成功,造成了国力的极大损耗。直到忽必烈死后,元成宗才停止对外用兵。
汉化的迟缓
元朝的统治最大问题是汉化的迟缓,游牧民族是以抢劫方式夺取天下,进入农耕文明,要按照农耕文明的治理方式进行管理,但是元朝没能实现正常的汉化。忽必烈虽然对中原王朝的管理方式很感兴趣,曾经组织过专人进行学习,但是后期他的兴趣点转移到佛教,所以整个汉化半途而废,对后世元朝皇帝政策影响非常大。举例说元朝皇帝大部分都不会说汉语,这一点和清朝以及北魏相差非常大,清朝从努尔哈赤到康熙干隆,对汉文化都非常了解,北魏甚至要求30岁以上贵族必须说汉语,否则不予以录用。如果皇帝都不能熟练掌握汉语,如何与汉族大臣交流呢?
元朝遵循草原文化,在忽必烈之后30多年里,更换了8个皇帝。不像中原文化的嫡长子制度,早期征伐劫掠,让他们采用贵族推举的方式,前任皇帝可以有举荐的权力,但是最后的皇位还是要全体皇宫贵族集体开会决定。
经济危机
贵族举荐导致中间变数非常大,尤其没有战功情况下,大家的支持者都差不多,于是各皇子私下承诺,拉帮结派,甚至有些搞暗杀活动,清除异己。所以元朝在忽必烈之后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内讧的状态,国力消耗非常大,虽然元顺帝即位以后缓解了这种现象,但是此时元朝国力已经大不如前了。
刚才提到为了争取皇位,大家互相贿赂,前期竞选过程中所有的承诺,每年都要给各族兑现。因此每位皇帝上台后都要给各王公贵族派发钱财,这就造成了财政的巨大缺口。这些缺口如何填补呢?元朝人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那就是印制钞票,不再使用铜钱或者金银作为货币。我们都知道印制钞票如果不以实物做担保,会造成通货膨胀,元朝这种无节制的印制钞票,导致整个财政体系的崩溃。
元朝的腐败
元朝的腐败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在其他朝代因为受到儒家士大夫文化影响,腐败还是遮遮掩掩,可是元朝的腐败却是明目张胆“居官习于贪,无异盗贼,已不以为耻,人亦不为怪。其间颇能自守者,千百不一二”,整个朝廷对于腐败习以为然。很多王朝的腐败是王朝末年,王朝前期都是非常清廉的,朱元璋在明朝前期采取零容忍的政策,贪污八钱便砍头。而元朝却是开始就腐败,1303年,元成宗惩治了一起腐败案,整个宰相团队8个人几乎一锅端。
这其实也是源于草原游牧民族劫掠文化所带来的,早期蒙古所有官员是没有俸禄的,通过抢劫获取报酬,而此时进入农耕文明,不能再像以前抢劫了,但是政治制度依然没有改变,这就导致整个元朝腐败无法杜绝。
元朝的宗教活动
元朝皇帝信奉藏传佛教,和我们现在信奉的藏传格鲁派不同,元朝那时候信奉的是萨迦派。萨迦派要经常搞一些法事活动,规模都比较大。元朝这些贵族、包括皇帝,频繁举办这类佛教活动。这些活动法事活动,发展到后期成为炫富的手段,开销十分庞大,这也是元朝超发货币的原因之一。
到了公元14世纪,整个欧亚大陆爆发了严重的灾害,不但伴随严寒,而且水灾与旱灾都要比往年频繁。同时期的欧洲大陆也爆发了严重的瘟疫、饥荒,人口急剧下降1/4。据记载元顺帝后期,几乎年年都会有饥荒的记载,国家的赈济已经远远跟不上了,于是爆发了农民起义,其中最为活跃的是白莲教。
白莲教在民间非常盛行,这个宗教不需要出家,你可以按照正常生活节奏走,该种田就种田,该睡觉就睡觉,信教成本非常低。他们主要宣称:世界末日明王转世,只有明王能拯救大家,世界末日之后,信徒能够进入极乐世界。这个宗教在乱世特别流行,包括明末以及清朝末年,都非常盛行,我们在《黄飞鸿》里时常可以看到就是这个白莲教。
元朝的灭亡
这些起义从南到北,像满天星斗,而元朝这些贵族,养尊处优已经失去往日横扫欧亚大陆的战斗力,无法镇压这些农民起义。这些农民起义中包括朱元璋、陈友谅等,最后朱元璋统一了南方,在公元1368年发动北伐,攻陷元大都,元朝皇帝带着贵族官员逃到蒙古。
这些逃回去的蒙古残余势力,虽然打着元的旗号,坚持了很多年,但是后来逐渐放弃了。虽然明朝、清朝都有与蒙古交战,但是作为元朝的蒙古已经结束。
元朝作为唯一个游牧民族建立的王朝(清朝不是游牧民族,是半农耕半游牧),在进入中原以后,应对农耕文明没能有效的进行思维方式转换。同时这也是他们能够退回蒙古草原,顺利生活下去的原因。
2. 元朝是怎么灭的
灭亡原因:
其主要原因在于其政治黑暗,民族歧视和政治压迫政策。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政局不稳,皇帝大多不理国政,贪图享受,腐化至极,经臣钩心斗角,欺上瞒下,朝廷横征暴敛,经济越来越衰,激起广大人民的反抗。各地农民起义,指向元朝。元朝在历史潮流面前衰亡。
灭亡时间与过程简介:
元朝后期,统治者不断向人民收取各种名目繁杂的赋税,人民被压迫被掠夺更为严重。早在泰定二年(1325年)就发生了河南赵丑厮、郭菩萨领导的起义。
元惠宗至正十一年(1351年)发生刘福通红巾军起义,元朝统治阶级内部却在为争权夺利而互相征战,因此加速了元朝灭亡的进程。
至正十六年(1356年)到至正十九年(1359年),起义军朱元璋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占领了江南的半壁江山。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开始北伐,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的率领下,于1368年八月攻陷元大都,元惠宗北逃,元朝在全中国的统治结束。
(2)元朝是怎么灭亡的历史扩展阅读:
元朝历史
元朝历史从至元八年(1271年)蒙古族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开始,到洪武元年(1368年)秋明太祖朱元璋北伐攻陷大都为止,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结束。前后共计98年。
元朝的前身为大蒙古国。成吉思汗元年(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漠北诸部,建立大蒙古国。蒙古先后攻打西夏与金朝,并于成吉思汗二十二年(1227年)8月攻灭西夏,元太宗六年(1234年)3月攻灭金朝,完全领有华北。在西方,蒙古先后发动三次西征,使蒙古帝国称霸欧亚大陆。
元宪宗九年(1259年)元宪宗蒙哥于征伐宋战争去世后,领有汉地的四弟忽必烈与受漠北蒙古贵族拥护的七弟阿里不哥为了争夺汗位而发生战争,最后于至元元年(1264年)由忽必烈获胜。
忽必烈于至元八年(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建立元朝,即元世祖。这场战争让蒙古四大汗国先后脱离与大汗忽必烈的关系,直到元成宗时期才承认元帝为大汗。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朝攻灭南宋,统一全中国 ,结束自唐末以来400多年的分裂局面。
元世祖到元武宗期间是元朝的鼎盛时期,军事上平定西北,但在征伐日本、东南亚诸国却屡次失利 ,其中在元日战争战败。元朝中期皇位频繁更迭,政治始终没有上轨道。元顺帝晚期,由于怠于政事、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为了治理泛滥的黄河又加重徭役,最后导致至正十一年(1351年)爆发元末民变。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派徐达北伐攻陷大都。元廷退居漠北,史称北元。建文四年(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位建国鞑靼,北元亡。
3. 元朝是如何灭亡的
元十九年(1282),因军民反对元统治者残酷统治,一个叫王着的千户(军官),联合80余人,趁忽必烈暂住上都,从健德门突入大城,计诱宰相阿合马并击杀了他,一时大都城内民心大快。元末,爆发全国性农民起义,至正二十八年(1368),朱元璋派大将徐达北伐,兵临大都城下,元顺帝不战而逃,放弃大都,大都遂为明军攻占。
4. 元朝灭亡的原因
元朝灭亡的根本因素在于:
1、统治集团分裂,政治腐败,朝廷内部夺权斗争异常惨烈,对百姓横征暴敛,致使民不聊生。军队废弛,奸臣当道。
2、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对其他民族有不平等待遇,甚至是迫害。这又引起了其他民族,尤其是汉族人民的极大不满,从而纷纷揭竿而起。
元朝灭亡的直接原因:元末,连续出现的严重自然灾害造成经济崩溃,人们面对的不是因自然灾害而死就是被元朝欺压致死。因此许多人怀着拼死一搏的想法选择了起义,或许还有生的希望。此外,元朝等级制度也令百姓极度不满。
(4)元朝是怎么灭亡的历史扩展阅读
各地起义
从攻南宋以来,连年战争,加以宫廷廪禄、宗藩岁赐,都需要巨额经费来支持。忽必烈急于解决国用不足的问题,因而日益信用以“理财助国”邀宠的大臣阿合马、卢世荣、桑哥等人主持国政。至元七年至九年、二十四年至二十八年间,两次设尚书省综理财用。
尚书省的理财政策主要包括:增加税收、兴铁冶、铸农器官卖、“括勘”(追还被私人、寺院夺占的南宋公田,起征田赋)、“理算”(追征各地历年积欠的钱粮)、变更钞法等,使国家的收入显着增加。
但由于吏治腐败,专注搜刮,流于横征暴敛,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为了对外战争,打造东征海船,沿海和江南地区徭役征发日益加重。人民不堪沉重的封建剥削与压迫,纷纷起义。
至元二十年,江南各族人民起义凡两百余起,至元二十六年更增至四百余起。在这前后,爆发了广州欧南喜、黎德和福建黄华、钟明亮等人领导的几次规模较大的起义。
5. 元朝是怎么灭亡的
根据《元史》记载:元朝是被起义军朱元璋等灭亡的。
元朝后期,统治者不断向人民收取各种名目繁杂的赋税,人民被压迫被掠夺更为严重。早在泰定二年(1325年)就发生了河南赵丑厮、郭菩萨领导的起义。
其主要原因在于其政治黑暗,民族歧视和政治压迫政策。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政局不稳,皇帝大多不理国政,贪图享受,腐化至极,经臣钩心斗角,欺上瞒下,朝廷横征暴敛,经济越来越衰,激起广大人民的反抗。各地农民起义,指向元朝。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差异早就决定元的失败,而元又拒绝向汉靠拢,灭亡是必然的。但需要注意的是与清相比,元朝虽然拒绝汉化政策并最终灭亡,但保留了自己民族性,而清的政策虽然延长了其统治却险些造成这个民族的消失。
原因:
1、元朝中期政变,导致当时元朝国内政治不稳定。
2、元朝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元末农民起义。
3、元朝臣子鬼力赤计划谋取政权,北元灭亡。
4、1635年,爱新觉罗·多尔衮与爱新觉罗·岳托等领兵万人渡河,招降了库图克图汗剩下的部众,之后孛儿只斤·额尔孔果洛额哲献传国玉玺出降,整个漠南蒙古完全纳入了后金的版图,大蒙古国的汗位至此断绝,而蒙古帝国,也永远的消失了。
6. 元朝是怎么灭亡的,是被谁所灭啊
元朝的灭亡原因:元中期政变频繁,政治始终未上正轨。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元末农民起义。被朱元璋所灭。
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
元朝持续对外扩张,但在出海征伐日本和东南亚诸国时屡遭失利,如元日战争、元越战争、元缅战争、元爪战争等。元中期政变频繁,政治始终未上正轨。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元末农民起义。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随后北伐驱逐元廷攻占北京。此后元廷退居漠北,史称北元。
朱元璋为了彻底扫除北元势力,于1388年5月命蓝玉率领明军十五万发动第六次北伐。
明军横跨戈壁至捕鱼儿海(蒙古国贝尔湖)击溃元军,俘虏八万余人,元天元帝和他的长子天保奴逃走,但是幼子地保奴被明军擒住,至此北元国势大衰。1388年元天元帝及长子天保奴被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尔杀害,北元不再使用年号及大元国号。
(6)元朝是怎么灭亡的历史扩展阅读:
元朝的历史地位及历史影响
元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达360余年的几个政权分立和割据的局面,出现了空前的统一。这种大统一局面在中国历史上是仅见的,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版图,而且疆域之大,也是以前历朝不可比拟的,也为它以后五、六百年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石。
为加强中央集权,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总理全国行政事务之同时,在地方推行了行省制,统管地方军事、行政、财政事务。
明太祖朱元璋,安徽凤阳人,汉族,生于濠州钟离,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军改为现名朱元璋。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反抗元朝,1356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今江苏南京)。
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口号,举兵北伐。1368年初,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 年号洪武。
当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蒙古贵族北逃,后晋割让的幽云十六州也被收回。又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对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政治上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 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 经过洪武朝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
7. 元朝怎么灭亡的
朱元璋为了彻底扫除北元势力,于1388年5月命蓝玉率领明军十五万发动第六次北伐。明军横跨戈壁至捕鱼儿海(蒙古国贝尔湖)击溃元军,俘虏八万余人,元天元帝和他的长子天保奴逃走,但是幼子地保奴被明军擒住,至此北元国势大衰。1388年元天元帝及长子天保奴被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尔杀害,北元不再使用年号及大元国号。
1399年,分布在叶尼塞河上游沿岸的吉尔吉斯部首领鬼力赤,否认爱猷识理达腊之子额勒伯克的宗主权,将其打败并杀死,取得了统治各部的霸权。额勒伯克之子坤帖木儿继位后也于1402年被鬼力赤杀死,明史称其改国号为蒙古,明朝称为鞑靼,北元亡。
法律制度:
元始终没有颁布完备的法典。1271年以前,中原汉地断理狱讼,基本上参用金《泰和律》定罪,再按一定的折代关系量刑。1271年十一月,在建“大元”国号同时,下令禁用《泰和律》。以后曾数次修律,都没有完成。
判狱量刑,主要根据已断案例,类推解释,比附定刑,与其他封建王朝相比,司法的随意性较显着。其他方面的立法行政,也都以诏制、条格(经皇帝亲自裁定或直接由中书省等中央机关颁发给下属部门的各式政令)为依据。
因此,元朝的法制体系,主要是由因时立制、临事制宜而陆续颁发的各种单行法构成的。政府下令,凡在朝及地方各衙门均应分别类编先后颁发的各种格例,使官吏有所持循。
8. 元朝为什么会灭亡
元朝灭亡主要是下面三个方面:
1、元朝中期政变,导致当时元朝国内政治不稳定。
2、元朝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元末农民起义。
3、元朝臣子鬼力赤计划谋取政权,北元灭亡。
4、1635年,爱新觉罗·多尔衮与爱新觉罗·岳托等领兵万人渡河,招降了库图克图汗剩下的部众,之后孛儿只斤·额尔孔果洛额哲献传国玉玺出降,整个漠南蒙古完全纳入了后金的版图,大蒙古国的汗位至此断绝,而蒙古帝国,也永远的消失了。
元朝末期民变:元朝时期,蒙古统治者变本加厉向汉人收取各种名目繁杂的赋税,民族压迫十分严重,汉人被掠夺更为常见。将各民族分为不同等级,残酷剥削汉族群众,人民揭竿而起,在泰定二年(1325年)就发生了河南赵丑厮、郭菩萨领导的起义。
元朝灭亡: 元朝单单凭借着军事优势而欲支配诸国人民,在丧失其优越条件之后,立刻就被逐出了占领地。就连在忽必烈汗的领导之下所建造的大都亦无法守住,被逼回原本故乡所在之北方草原,大蒙古帝国再也不曾复活。
9. 元朝是如何灭亡的
根据《元史》记载:元朝是被起义军朱元璋等灭亡的。
元朝后期,统治者不断向人民收取各种名目繁杂的赋税,人民被压迫被掠夺更为严重。早在泰定二年(1325年)就发生了河南赵丑厮、郭菩萨领导的起义。
其主要原因在于其政治黑暗,民族歧视和政治压迫政策。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政局不稳,皇帝大多不理国政,贪图享受,腐化至极,经臣钩心斗角,欺上瞒下,朝廷横征暴敛,经济越来越衰,激起广大人民的反抗。各地农民起义,指向元朝。
10. 元朝是怎么走向灭亡的
1320年,元英宗硕德八剌即位。他继承了元仁宗的以儒治国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和官僚体制,1323年下令编成并颁布元帝国正式法典《大元通制》。
元英宗下令清除朝廷中铁木迭儿势力,但此后内部争斗更加激烈。加上朝中的蒙古保守势力对元英宗以儒治国的施政不满,导致铁木迭儿的义子铁失在去上都避暑之机,在上都以南一个名叫南坡地方,刺杀元英宗及宰相拜住等人,史称“南坡之变”。
1328年,元泰定帝死。丞相倒剌沙在上都奉泰定帝之子阿剌吉八为帝,是为元天顺帝。而与此同时,元武宗的旧部重臣燕铁木儿与河南行省丞相伯颜则分别秘密向漠北和江南遣使,同时迎接周王和世剌与其弟图贴睦儿。结果,图帖睦尔先至大都,在1328年自立为帝,是为元文宗。元文宗大兴文治。1329年,札牙笃汗设立了奎章阁学士院,掌进讲经史之书,考察历代治乱。又令所有勋贵大臣的子孙都要到奎章阁学习。
奎章阁下设艺文监,专门负责将儒家典籍译成蒙古文字,以及校勘。同年编纂《元经世大典》,两年后修成,为元代一部重要记述典章制度的巨着。元文宗在位期间,丞相燕帖木儿自恃有功,玩弄朝廷,导致大元朝政更加腐败。
元文宗于1332年去世前,遗诏立年仅7岁的懿璘质班为帝,是为元宁宗。但元宁宗仅在位不到两个月即去世,不久后燕帖木儿也去世。元明宗的长子妥欢贴睦尔被札牙笃汗皇后卜答失里从静江召回并立为帝,是为元惠宗,又称“元宣仁普孝皇帝”。
蒙古统治阶级内部却在为争权夺利而互相征战,也加速了帝国的衰落。此外,由于元朝后期,蒙古统治者变本加厉向汉人收取各种名目繁杂的赋税,汉人被压迫得更为严重,导致了各地的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