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有(4个)
1、望梅止渴
三国时,曹操带兵长途行军,士兵们都很口渴,曹操便说:“前面就是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们听了,嘴里都流口水,一时也就不渴了。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只好用空想来加以安慰。
2、三顾茅庐
汉末刘备三次到诸葛亮住的茅屋去邀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最后诸葛亮才答应出来。后喻指一再诚心地邀请。
3、四面楚歌
楚汉交战时,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兵少粮尽,被汉军和诸侯的军队层层包围起来,夜间听到汉军四面都唱楚歌,项羽吃惊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为什么楚人这么多呢?”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4、卧薪尝胆
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据说他睡觉睡在柴草上头,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策励自己不忘耻辱。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耻。
5、毛遂自荐
战国时,秦军在长平一战,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
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挑选20个文武全才的门客一起去。经过挑选,最后还缺一个人。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订‘合纵’盟约,约定与门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边去寻找。可是还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毛遂凑足人数出发吧!”
平原君说:“先生来到赵胜门下几年了?”毛遂说:“三年了。”平原君说:“贤能的人处在世界上,就好比锥子处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显现出来。如今,处在赵胜的门下已经三年了,左右的人们对你没有称道,赵胜也没听到赞语,这是因为先生没有什么才能的缘故。
所以先生不能一道前往,请留下!”毛遂说:“我不过今天才请求进到囊中罢了。要是我早就处在囊中的话,就会像锥子那样,整个锋芒都会露出来,不仅是尖梢露出来而已。”平原君终于带毛遂一道前往。
② 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1、完璧归赵
读音:wán bì guī zhào
解释: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带宝玉去秦国换取城池;见秦王有诈;便凭着大智大勇;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近义词:物归原主、物归旧主。
反义词:久假不归、巧取豪夺、横征暴敛。
例句:这些书我看过之后一定会完璧归赵,请你放心。
2、围魏救赵
读音:wéi wèi jiù zhào
解释: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
出处:《三国演义》三十回:“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往;操即自出;寨必空虚;可纵兵先去曹操之寨;操闻之;必速还。此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
近义词:声东击西
反义词:围点打援
例句: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出来抢粮,我们便用围魏救赵的办法,打他的县城,鬼子就急忙撤回。
3、毛遂自荐
读音:máo suì zì jiàn
解释: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合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近义词:自告奋勇
反义词:自惭形秽
例句:学校需要能干的志愿者,小刚毛遂自荐。
4、负荆请罪
读音:fù jīng qǐng zuì
解释:指主动向对方赔礼认错,请求对 方责罚。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大将廉颇与上卿蔺相如不和;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处表示退让。“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近义词:幡然悔悟
反义词:死不悔改
例句:昨天言语多有冒犯,今天特来负荆请罪,请您多包涵。
向左转|向右转
5、讳疾忌医
读音:huì jí jì yī
解释:意思是指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掩饰缺点和错误,不愿改正。
出处: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仲由喜闻过;令名无穷焉;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劝);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噫!”
近义词:文过饰非
反义司:闻过则喜
例句:医生说这位病人本来有救,但因讳疾忌医,等到病情恶化后,终致药石罔效。
③ 描写历史故事的成语有
历史故事成语:
战国:
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秦 :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 :
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
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晋:
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 草木皆兵(苻坚) 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
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宋:
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
二、寓言故事成语:
坐井观天 井底之蛙 刻舟求剑 狐假虎威 守株待兔 揠苗助长 叶公好龙 自相矛盾 掩耳盗铃 南辕北辙 画蛇添足 滥竽充数亡羊补牢 杯弓蛇影 买椟还珠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夜郎自大 黔驴技穷 杞人忧天
三、动物成语大全
〖鼠〗鼠目寸光 鼠肚鸡肠 鼠窃狗盗 投鼠忌器 獐头鼠目 胆小如鼠
〖牛〗牛鬼蛇神 牛刀小试 牛鼎烹鸡 汗牛充栋 对牛弹琴 九牛一毛
〖虎〗虎视眈眈 虎口余生 虎头虎脑 虎背熊腰 虎头蛇尾 虎落平阳 虎穴龙潭 放虎归山 谈虎色变 如虎添翼 骑虎难下 为虎作伥与虎谋皮 藏龙卧虎 狐假虎威 羊入虎口 狼吞虎咽 龙行虎步 龙吟虎啸 龙争虎斗 龙盘虎踞 龙腾虎跃 生龙活虎 降龙伏虎
〖兔〗兔死狐悲 兔死狗烹 狡兔三窟 鸟飞兔走 守株待兔
〖龙〗龙腾虎跃 龙飞凤舞 龙马精神 龙凤呈祥 画龙点睛 来龙去脉 攀龙附凤 群龙无首 降龙伏虎 一龙一猪 老态龙钟 笔走龙蛇龙潭虎穴 叶公好龙 望子成龙 车水马龙 人中之龙
〖蛇〗蛇蝎心肠 画蛇添足 惊蛇入草 龙蛇混杂 杯弓蛇影 牛鬼蛇神 打草惊蛇 虚与委蛇 笔走龙蛇 春蚓秋蛇
〖马〗马到成功 马不停蹄 马革裹尸 一马当先 老马识途 汗马功劳 万马奔腾 犬马之劳 万马齐喑 一马平川 天马行空 快马加鞭走马看花 信马由缰 蛛丝马迹 兵荒马乱 人仰马翻 人困马乏 鞍前马后 人强马壮 猴年马月 青梅竹马 单枪匹马 招兵买马 心猿意马 悬崖勒马 千军万马 香车宝马指鹿为马 害群之马 厉兵秣马 塞翁失马 盲人瞎马 脱僵之马 金戈铁马
〖羊〗羊质虎皮 羊肠小道 羊入虎口 亡羊补牢 虎入羊群 歧路亡羊 顺手牵羊
〖猴〗猴年马月 沐猴而冠 尖嘴猴腮 杀鸡吓猴 杀鸡儆猴
〖鸡〗鸡毛蒜皮 鸡鸣狗盗 鸡飞蛋打 鸡犬不宁 鸡犬不留 鸡犬升天 闻鸡起舞 杀鸡吓猴 杀鸡取卵 偷鸡摸狗 鹤立鸡群 小肚鸡肠鼠肚鸡肠 呆若木鸡
〖狗〗狗急跳墙 狗尾续貂 狗仗人势 狗血喷头 犬马之劳 猪狗不如 鸡犬不惊 兔死狗烹 鼠窃狗盗 狼心狗肺 狐朋狗友 偷鸡摸狗画虎类狗 关门打狗
〖猪〗猪突豨勇 猪狗不如 杀猪宰羊 封豕长蛇 凤头猪肚 一龙一猪
〖鸟〗鸟尽弓藏 笨鸟先飞 如鸟兽散 小鸟依人 惊弓鸟 飞禽走兽 珍禽异兽 衣冠禽兽 凤毛麟角 鸦雀无声 燕雀安知 鹤立鸡群鹤发童颜 风声鹤唳 莺歌燕舞 草长莺飞 燕语莺声 鹊巢鸠占 鹦鹉学舌 蜻蜓点水
〖兽〗困兽犹斗 如鸟兽散 人面兽心 飞禽走兽 珍禽异兽 衣冠禽兽 洪水猛兽 狼吞虎咽 狼心狗肺 狼烟四起 狼子野心 狼狈不堪狼狈为奸 豺狼成性 豺狼当道 引狼入室 声名狼藉 杯盘狼藉 豺狼成性 狐疑不决 鹿死谁手 中原逐鹿 象牙之塔 盲人摸象 猫鼠同眠 黔驴技穷 一丘之貉 管中窥豹
〖鱼虫〗金蚕脱壳 蝇头微利 花飞蝶舞 螳臂挡车 鱼跃鸟飞 如鱼得水 独占鳌头 井底之蛙 瓮中捉鳖 虾兵蟹将 鹬蚌相争 如鱼得水沉鱼落雁 缘木求鱼
四、数字成语:
一:一言九鼎 一心一意 一马当先 一目十行 一落千丈 一举两得 一如既往
二:独一无二 三心二意 三言两语 二三其德 一分为二 一清二白 二三其德
三:三顾茅庐 三生有幸 三长两短 三从四德 三言两语 三令五申 三长两短
四:四面楚歌 四平八稳 四面八方 四分五裂 四通八达 四海为家 低三下四
五:五谷丰登 五脏六腑 五湖四海 五彩缤纷 五花八门 五光十色 五体投地
六:六亲不认 六神无主 五颜六色 六亲无靠 六尺之孤 三头六臂 三姑六婆
七:七窍生烟 七嘴八舌 七上八下 七手八脚 七情六欲 七拼八凑 七零八落
八:八面威风 八面玲珑 横七竖八 八方呼应 八斗之才 半斤八两 耳听八方
九:九牛一毛 九死一生 一言九鼎 九霄云外 九牛二虎 三教九流 三六九等
十:十全十美 十拿九稳 五光十色 十恶不赦 十万火急以 一当十 十室九空
百:百发百中 百战百胜 百步穿杨 破绽百出 百折不挠 百里挑一 百无禁忌
千:千载难逢 千里迢迢 千篇一律 千钧一发 千方百计 千变万化 千锤百炼
万:万水千山 千变万化 万无一失 万众一心 千门万户 气象万千 万紫千红
1.神话传说中的成语,如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海市蜃楼,天衣无缝,牛郎织女等
2.来源于宗教的成语:(佛)立地成佛,借花献佛,降龙伏虎,当头棒喝,(道)鸡犬升天点石成金,灵丹妙药,脱胎换骨,长生不老
3重叠成语,
(1)AABB式 大都是形容词和动词的重叠:郁郁葱葱战战兢兢吞吞吐吐
(2) ABAC式 间隔式的重叠成语 1、3 字重叠 2、4 同义 近义或反义相关的词 善始善终 戒骄戒燥
(3 )AABC 式 首字重叠对后面的词语起修饰限制的作用:蒸蒸日上 欣欣向荣 滔滔不绝 摇摇欲坠
(4)ABCC式 后面两字重叠对前面的陈述与说明,如文质彬彬 得意洋洋 威风凛凛 生气勃勃
(5)其他重叠成语数量不多仅列举 ABCB心服口服以牙还牙 倚老卖老 微乎其微 ABBC不了了之
4成语中的近义词 与反义词
反义词 深入浅出 前俯后仰 舍近求远、前仰后合、前俯后仰、大同小异
近义词 甜言蜜语 想方设法 胡思乱想、争分夺秒、翻山越岭、奇形怪状
5成语中的修辞
(1) 比喻 如鱼得水 如胶似漆 稳如泰山 似水流年 固若金汤
(2)夸张 度日如年 归心似箭 一日千里 日里万机 闻风丧胆 天崩地裂云消雾散 雾里看花 冰清玉洁 (3)借代 汗马功劳 巾帼须眉 (了解)
三个字的成语
鸿门宴 安乐窝 铁公鸡 冷不丁
6 容易写错的成语
换然一新(焕) 变本加利(厉)再接再励 (厉) 不记其数(计) 走头无路(投) 汗流夹背(浃) 挤挤一堂 (济) 鬼计多端(诡) 轻歌慢(曼)舞 来势凶凶 ( 汹汹) 免为其难 (勉) 弱不经风 (禁) 舍生取(身)义 奋不顾生(身) 名落深山 (孙)迫不急待 (及) 山青水秀 (清)随声附合(和)永往直前 (勇) 仗义直言 (执) 星罗其布 (棋) 名符其实(副) 如火如茶(荼) 半徒而废(途) 惹事生非 (是)
④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故事出自《国语·吴语》。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成语“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
dāng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故事见于《庄子·秋水》。成语“望洋兴叹”,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枕戈待旦”出自刘琨《与亲故书》,形象地写出了刘琨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决心。后来用作成语,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故事出自《史记·汲郑列传》。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故事出自《史记·魏世家》。成语“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害,结果反而使祸害扩大。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则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已,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⑤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四面楚歌、滥竽充数、孟母三迁、邯郸学步、负荆请罪、叶公好龙、亡羊补牢、囫囵吞枣、三顾茅庐、退避三舍、草木皆兵、按图索骥、后来居上、邯郸学歨、如火如荼、望梅止渴、探骊得珠、望洋兴叹、掩耳盗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请君入瓮、高山流水、胸有成竹、闻鸡起舞、完璧归赵、卧薪尝胆、投笔从戎 、高山流水、指鹿为马、鸡鸣狗盗、凿壁偷光、图穷匕见、破釜沉舟、请君入翁、江郎才尽、乐不思蜀、煮豆燃萁、纸上谈兵、世外桃源、 卧薪尝胆、围魏救赵、投鞭断流、暗渡陈仓、罄竹难书、怒发冲冠、毛遂自荐
1、四面楚歌:sì miàn chǔ gē,借以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到达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出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2、负荆请罪:fù jīng qǐng zuì,原指廉颇向蔺相如请罪,后被人用作表示真心诚意地向人道歉。
出处: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3、三顾茅庐,sān gù máo lú,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借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4、望梅止渴,wàng méi zhǐ kě ,意为梅子酸,人看见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借以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5、江郎才尽,jiāng láng cái jìn,江淹年少时即因文章而声名显着,晚年作品质量却大不如以前,被认为是才思衰退所致,世人说他〝江郎才尽〞,至今传为文坛掌故,借以比喻才情减退。
出处:钟嵘《诗品》:"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授之。而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淹才尽。"
⑥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背水一战(韩信) 完壁归赵(蔺相如) 负荆请罪(廉颇) 望梅止渴(曹操) 四面楚歌(项羽) 破釜沉舟(项羽) 卧薪尝胆(勾践) 纸上谈兵(赵括) 指鹿为马(赵高) 三顾茅庐(刘备) 东窗事发(秦桧) 如鱼得水(刘备) 退避三舍(重耳) 初出茅庐(诸葛亮) 图穷匕见(荆柯) 草木皆兵(苻坚) 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悬梁刺股(苏秦、孙敬)一饭千金(韩信)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 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鞠躬尽瘁(诸葛亮)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 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精忠报国(岳飞)胸有成竹(文与可)
⑦ 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有哪些
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1、声名狼藉
释义:
声名:名誉。 狼藉:杂乱不堪。 形容声望和名誉败坏到极点,不可收拾。该成语出自《史记·蒙恬列传》。
典故故事:
秦始皇在世时,十分信任大将蒙恬、蒙毅兄弟。朝中有一个大臣,名叫赵高,此人身体强壮,并对法律很有研究。秦始皇提拔他为中车府令,并命他当自己的小儿子胡亥的老师。
有一次,赵高因为受贿舞弊,犯了大罪,刚好蒙毅受理这个案件,蒙毅对赵高一向有不好的看法,就按照法律判处赵高死刑。可是,秦始皇却念赵高是个人才,并且教子有功,就赦免了他的罪,还为他恢复了官职。
赵高因此对蒙毅及其兄蒙恬大将军恨之入骨。后来秦始皇出宫巡游,在途中染疾病死。此时本应由公子扶苏即位,可赵高却乘机串通丞相李斯,立胡亥为秦二世,并用阴谋手段将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害死。
赵高掌握了朝廷大权后,对胡亥说:“先帝在世时本打算立你为太子,蒙毅不赞成。于是立了扶苏,我看定得除掉此人,否则会有后患。”胡亥听了,就把蒙毅抓起来,逼蒙毅自杀。
蒙毅知道自己逃不过劫难,便大骂了赵高一通,说道:“从前秦穆公杀了三位良臣殉葬,秦昭襄王杀白起,楚平王杀伍奢,吴王夫差杀伍子胥,这四个国君都因杀了良臣,他们的名声在诸侯各国间非常坏。希望皇上要引以为戒,不要受奸臣的蒙蔽。”
说完,蒙毅自杀而亡。
2、拨云见日
释义:
拨开乌云见到太阳。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拨云见日”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该成语出自《晋书·乐广传》。
典故故事:
晋代的乐广为太尉贾充所赏识,被荐举为河南尹。乐广不愿意出任外官,请好朋友、大文学家潘岳替自己写一份辞呈。潘岳说:“你先将辞官的意思告诉我,方好动笔。”乐广简短地用一两百个词语表达意思,潘岳据之写成洋洋洒洒的一篇名扬当时的《呈太尉辞河南尹表》。
大家都说:“乐广不依靠潘岳的手笔,潘岳不依靠乐广的设意,那么就不会有这篇惊世之作。”
名士王衍,自视甚高,只佩服乐广,他说:“我跟别人交谈,总觉得对方话多,最近接触乐广,交谈之后,才知道原来自己的话也多。真正言简意赅的,天下只有乐广一人。”
太子洗马卫玠做了一个怪梦,日思夜想,得了心疾,茶饭无心,形憔神悴。乐广去探病,问清底细,告诉卫玠说:“眼未见怪,怪从心生,心中无怪,病由何生?”卫玠顿时醒悟,病就好了。卫玠说:“乐广胸中澄沏如水,疾病是上不了他的身的。”
卫玠的父亲对乐广的评价更高。他说:“乐广是人中的水镜,见到他,感到一片清明光洁,如同拨云见天。”
后人将“拨云见天”改为“拨云见日”。
3、厉兵秣马
释义:
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也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出自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典故故事:
僖公三十二年冬天,杞子从郑国派人来告诉秦穆公说:“郑国让我掌管他们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军队来,保管成功。”大臣蹇叔对秦穆公说:“调动大军偷袭这么远的国家,我们赶得精疲力乏,对方早就有了准备,不会有什么作为的。而且行军路线上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穆公不听,派大军东行。
秦军到了郑国的边境滑地,遇到郑国人弦高赶着十二头牛要到周朝集市去卖。弦高赶快让人回国报信,自己将牛献给秦军作犒劳,说:“我们大王听说你们要从这里路过,派我来犒劳你们,请不要嫌弃礼物轻薄。”
郑穆公得到弦高的消息,派人去查看,见杞子一伙正在整顿盔甲、磨兵器、喂马,便对他们说:“你们留在我们郑国时间也长了,我们国小物乏,听说你们就要离开,就请便吧!”杞子就逃了。秦军只好退了。
4、望洋兴叹
释义:
字面意思是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量不够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出自《庄子秋水》
典故故事:
在古代,黄河之水滔滔不绝,灌溉着两岸的土地,孕育了中华文明,因此黄河被称为神河。
有一年,秋雨使所有的河流暴涨,百川都汇进了黄河,黄河变得更加汹涌而宽阔,两岸与河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分辨不清。于是黄河河神洋洋自得,认为自己就是天下最大的了。他顺流而下,一直来到北海。他向东望去,却看不到北海的边际。
于是河神收起了得意洋洋的表情,望着汪洋大海对北海海神感叹道:“原先我自高自大,以为谁都比不上自己,今天我看到你这样广大,无边无际,今天我要不来这里,我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的无知。”
北海海神说:“我在天地间也只是大山里的一个小石头,四海在天地间也就是粮仓中的一粒米,我又有什么广大的呢?”
5、出人头地
释义:
指高人一等。形容德才超众或成就突出。出自《宋史•苏轼传》
典故故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的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都是北宋有名的文学家,被人们合称为“三苏”,而且都一起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
苏轼小时候,天资聪颖,由于书读得多,字也认得多,再加上文章写得好,因而受到人们的称赞。在一片赞扬声中,苏轼不免有些飘飘然。
有一天,便在自己书房门上手书一联,以显示自己的才华,联文是:读尽人间书,识遍天下字。对联贴出之后,有一位老者专程来到苏家,向苏轼“求教”,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书上全是写着周朝时史籀创制的字。
苏轼开始满不在乎,非常得意,可是接过书一看,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这对骄傲自满的苏轼是当头一棒,他顿时面红耳赤,只好向老者道歉。老者也没说什么,便含笑而去。
苏轼这时才感到自己太骄傲了,于是将书房门前对联的上下联前各添了两个字,使思想境界为之升华,一幅具有远大抱负的对联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立志读尽天下书,发愤识遍天下字。
此后,苏轼发奋读书。二十岁的时候,已学得博古通今,便和弟弟苏辙一起参加了京城的考试。当年的主考官是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对当时文坛崇尚诡怪奇涩的文风很是反感,一律不加录取。当他看到一篇《刑赏忠厚论》时,十分高兴,便准备取为第一。
由于试卷是密封的,欧阳修并不知道那文章是谁写的。他想了想,觉得能写出这样的文章的人,除了他的弟子曾巩之外,可能不会有别人了。为了避嫌,欧阳修就把苏轼的卷子判为第二。等到发榜公布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写那篇好文章的人不是曾巩,而是个叫苏轼的年轻人,心里便有些过意不去。
欧阳修得知《刑赏忠厚论》不是他的弟子曾巩写的,而是初出茅庐的苏轼所写,心里觉得有点对不住苏轼,竟让他屈居第二。再看到苏轼以后送来的文章,篇篇才学横溢,更是赞叹不已。
于是写信给当时声望颇高的梅尧臣说:“苏轼的文章实在是好,我应当让路,使他高出我一头。”成语“出人头地”就是由此而来的。当时听说此事的人都不以为然,认为欧阳修夸大了苏轼的才学,等以后他们看到了苏轼的文章以后才信服。
后来,苏轼得到欧阳修等文坛名流的指点,文章越来越好,后来果然出人头地,和欧阳修等人被后人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⑧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1、完璧归赵
读音:wán bì guī zhào
解释: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带宝玉去秦国换取城池;见秦王有诈;便凭着大智大勇;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近义词:物归原主、物归旧主。
反义词:久假不归、巧取豪夺、横征暴敛。
例句:这些书我看过之后一定会完璧归赵,请你放心。
2、围魏救赵
读音:wéi wèi jiù zhào
解释: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
出处:《三国演义》三十回:“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往;操即自出;寨必空虚;可纵兵先去曹操之寨;操闻之;必速还。此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
近义词:声东击西
反义词:围点打援
例句: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出来抢粮,我们便用围魏救赵的办法,打他的县城,鬼子就急忙撤回。
3、毛遂自荐
读音:máo suì zì jiàn
解释: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合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近义词:自告奋勇
反义词:自惭形秽
例句:学校需要能干的志愿者,小刚毛遂自荐。
4、负荆请罪
读音:fù jīng qǐng zuì
解释:指主动向对方赔礼认错,请求对 方责罚。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大将廉颇与上卿蔺相如不和;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处表示退让。“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近义词:幡然悔悟
反义词:死不悔改
例句:昨天言语多有冒犯,今天特来负荆请罪,请您多包涵。
5、讳疾忌医
读音:huì jí jì yī
解释:意思是指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掩饰缺点和错误,不愿改正。
出处: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仲由喜闻过;令名无穷焉;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劝);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噫!”
近义词:文过饰非
反义司:闻过则喜
例句:医生说这位病人本来有救,但因讳疾忌医,等到病情恶化后,终致药石罔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