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张衡出生在哪个时侯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南阳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被后世称为“木圣(科圣)”。 晚年因病入朝任尚书,于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岁。北宋时被追封为西鄂伯。张衡在天文学方面着有《灵宪》《浑仪图注》等,数学着作有《算罔论》,文学作品有《二京赋》《归田赋》等。
B. 张衡的生平简介是什么
张衡(78~139),字平子,是中国东汉杰出的科学家。公元78年生于南阳郡鄂县石桥镇(河南省南阳县城北25千米)的一个没落官僚家庭。张衡少年时代天资聪明,刻苦好学,读过许多经卷典籍。但是他并不满足,从17岁开始,他离开家乡,曾到汉朝故都长安游览名胜古迹,考察世态人情,又到首都洛阳,就读于最高学府——太学,终于成为博学多才的学者。
公元100年张衡出任南阳主簿,协助太守办理文牍。111年应召到京,经过考试以后,被任命为郎中,做文书起草工作。114年升任尚书侍郎,第二年又升任太史令,主持观测天象、编订历法。在这期间,张衡对天文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一系列成果。132年张衡又升任侍中,在皇帝左右当高级顾问。为了躲避朝廷内部争斗,专心从事学术研究,张衡要求调职。136年他出任河间太守,两年后又要求告老还乡,但是没有获准,被调到京城,出任尚书,执掌朝政政务。张衡在担任太史令期间,经过多年的实际天文观测和对天文学理论的研究,写下了天文学史上的不朽名着《灵宪》。这是我国第一部重要的天文学理论文献,集中反映了张衡在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C. 张衡的墓葬
主词条:张衡墓 张衡墓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北25公里石桥镇南小石桥村西20米处,为国务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史料记载,汉代时陵园建造宏伟,翁仲、石兽对立,祠庙巍峨壮观。后经战乱,以往胜迹荡然无存。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重修了张衡墓园与“平子读书台”。墓园面积12000多平方米,墓室封土高8米,周长79米,在高大的古墓周围遍植松柏。墓前的明、清石碑加盖了碑楼。并于墓前立方碑1座,碑文为原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撰写。墓北读书台遗址,亦重新建台立碑。
D. 中国古代历史上姓张的名人有哪些
张是大姓,中国古代历史上姓张的名人有很多。
1、张衡是东汉时期着名的科学家。
张衡不仅是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同时还是文学家,并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所以被后人称为“科圣”。
2、张仁愿是唐朝时期的文武全才
3、张载是北宋的着名学者
4、张謇是清朝末年的状元
5、张大千是近现代中国最着名的国画大家
E. 请问张衡是哪里的人士
中国…亚洲…地球…太阳系…宇宙……
F. 张衡生平事迹及简介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南阳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在东汉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晚年因病入朝任尚书,于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岁。
张衡在天文学方面着有《灵宪》、《浑仪图注》等,数学着作有《算罔论》,文学作品以《二京赋》、《归田赋》等为代表。《隋书·经籍志》有《张衡集》14卷,久佚。明人张溥编有《张河间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誉为“木圣” (科圣)。
(6)中国历史人物张衡故里在哪里扩展阅读:
在科学发明创造方面,张衡更是对中国和世界文化做出了极大贡献。中国的浑天仪,从公元前一世纪中叶起,开始了迅速的发展。西汉的耿寿昌发明了最早的浑天仪。公元125年左右张衡在耿寿昌、傅安和贾逵的基础上,加上地平环和子午环,制作成了完整的浑天仪。
李约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张衡是演示用浑仪(中间装有地的模型)的首创者,同时又成功地利用水力来运转浑仪(包括观测用)上的环圈,他用一种方法把演示和观测两者的效用结合起来了。
自此以后,这两种浑仪的制用方法经过几百年都没有多少改变”;“据我们所知,关于浑仪的资料,以张衡的《浑仪》一书的残篇为最古(约公元125年)。”他还创制成功了世界上最早的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亦名浑象)。
根据《宋书·天文志》记载,该浑天仪至东晋犹存。张衡在公元132年制造了测定地震的候风地动仪,非常科学和准确,史称“验之以事,合契若神”。此外张衡还制造了三轮自转车、指南车、自飞木雕等。
G. 张衡是哪个朝代人
张衡朝代:两汉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 ,南阳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在东汉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
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被后人誉为“木圣”(科圣),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后人为纪念张衡,在南阳修建了张衡博物馆。
(7)中国历史人物张衡故里在哪里扩展阅读:
公元15年,张衡任太史令,这是古代专司天文的官职,从此张衡更有了专门从事天文观测研究的方便条件。他经过多年的实际观测和研究,写出了世界天文学史上不朽的名着《灵宪》。他打破了盖天论“天圆地方”的说法,提出了浑天思想,并指出宇宙在空间和时间上是无限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而天体是毛有限的,只是宇宙的一部分。
他还解释了日食、月食形成的道理,从而开始了我国历史上预报日食、月食的历史,而这比西方早了一千多年。117年,张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能比较准确地测定天象的浑天仪。
这是个球形仪器,用铁轴贯穿球心,轴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转的方向。他还用滴漏壶与之相联,用滴水力量推动齿轮带动浑天仪,一天一转,可将天文现象按时按刻显示出来。这一发明,是当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121年,张衡被调任公车司马令,但他并没有放弃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
126年,张衡再次被任命为太史令。由于精心观测和研究,他认识到地震是可以测定的。经过不解的努力,终于在他五十五岁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测量地震的地动仪。此仪器用青铜制造,形象如大酒樽,在樽的周周围分别镶着八条龙;按照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排列,每条龙嘴里各衔着一颗铜球,如果哪个方向发生了地震,传来震波,哪个方向的龙嘴里的铜球就会滚落下来。
H. 河南南阳张衡的简介作文
南阳名胜古迹旅游
南阳,位于河南省的西南部。境内山川秀丽、文化灿烂、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南阳市是国家级文化名城。
南阳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主要有四个系列:1、以楚都丹阳故址龙城、下寺春秋楚墓群等为主的楚文化系列;2、以大科学家张衡的墓地和故里、“医圣”张仲景的暮地和祠堂、诸葛亮当年躬耕地的武侯祠、全国规模最大的南阳汉画馆等为主的汉文化系列;3、以武侯祠、火烧博望遗址、当年诸葛亮和刘备在新野议事的议事台、关羽拴马遗迹的汉桑城、后主刘禅出生地太子阁等为主的三国文化系列;4、以目前基本保存完好且全国为数不多的南阳府衙和内乡县衙、建筑风格和雕绘艺术堪称一流的社旗山陕会馆、五里长街基本保存清代建筑风貌的荆紫关古街道、因地宫内发现“金棺、银椁”等珍宝引起轰动的邓州福胜寺梵塔、千年古刹菩提寺、香严寺、丹霞寺等为主的古建筑系列。自然景观主要两个景区:1、原始森林、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各溶洞瀑潭成群、悬石绝壁奇立的宝天曼,瀑布成群、石林绝壁峡谷荟萃的九龙沟,水库水面亚洲第一、烟波浩淼、天水一色、且融楚文化和宗教文化为一体的丹江口水库重点的伏牛山旅游区;2、以自然胜景水帘洞、太白顶、桃花洞、千里淮河发源地淮源等且融佛教文化、神话传说为一体的桐柏淮源旅游景区。南阳的旅游纪念品也是一大优势。玉器、烙画、地毯、丝稠、绣品、骨雕、根雕、盆景、黄石砚等工艺品琳琅满目,配合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系列开发以后,能够形成南阳旅游发展的群体优势,对国内外游客产生较强的吸引力,成为南阳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上参考南阳佛教文化网论坛《南阳名胜古迹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