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历史上有多少个傀儡皇帝

历史上有多少个傀儡皇帝

发布时间:2022-07-20 15:56:47

❶ 历史上都有哪些傀儡皇帝都被谁控制

西汉 汉惠帝刘盈 被其母吕后控制
西汉末期的汉哀帝,汉平帝,被王政君,王莽等控制。
东汉末期的汉献帝,先被董卓控制,后被曹操父子控制。
西晋的晋惠帝先是被其皇后贾南风控制,后被八王之乱的诸王控制
北魏时期更多,孝文帝的父亲献文帝被其母冯太后控制,后被毒杀。
北魏孝明帝元诩 ,被其母胡太后控制,后被毒杀。
西魏自从孝武帝投奔宇文泰之后,几个皇帝都被宇文泰控制,后被杀
如此种种,太多了。。。

❷ 历史上有几个傀儡皇帝

中国历史上十五个傀儡皇帝

1、孝静帝:元善见

刘欣(前25年-前1年8月15日),即汉哀帝(前7年―前1年在位),字和,汉元帝刘奭之孙,汉成帝刘骜之侄,定陶恭王刘康之子,母丁姬,西汉第十三位皇帝,在位7年。阳朔二年(前23年)八月二十二日,刘欣父定陶恭王刘康去世,刘欣袭封定陶王爵位。绥和二年(前7年)三月十八日,汉成帝病逝,刘欣即位为帝,改元建平。元寿二年六月初三日(前1年8月15日),在位仅七年的刘欣驾崩,时年二十五岁,谥号孝哀皇帝,葬于义陵。

❸ 中国历史上傀儡皇帝有多少

所谓傀儡皇帝,就是空有皇帝之名,没有作为皇帝的最高权力。实权往往掌握在另一人手里。掌握实权的人往往是皇帝的所立者,所废者,或者是皇帝的母亲,往往是太后之类。一个皇帝在位时间人可能全部都是傀儡性质的皇帝,也可能性在某一阶段内是个傀儡。在有皇帝之名时我们称之为傀儡皇帝,没有名义当然不再算是,如果是太上皇,当然没有权力,尽管太上皇叫太上皇帝。也只是个名义而已,这里也不算。 最早的傀儡皇帝,应该是楚义帝,名字叫心,当时也称怀王。他的身份是当年楚怀王的孙子,是范增说项梁所立。立他的原因是因为陈胜失败了,陈胜自立没有历史基础,没有号召力,所以借助于楚人对秦的怨恨,立怀王的孙子更能招揽人心,笼络人心。楚怀王被立,项梁自号武信君。后项梁死,宋义号卿子冠军,位在诸将之上,项羽杀宋义,怀王不得忆让项羽池了上将军,后来巨鹿之战后,项羽又为诸侯之上将军。当时怀王与诸将有约,谁先入关就给谁封王。后来秦国灭亡,项羽名义上说如约,自封为西楚霸王,尊怀王为义帝。义帝带个帝字,但义只是名义。后来项羽先迁义帝于上游长沙彬县,后杀义帝。实际成为刘邦起兵的借口。所谓义帝,是典型的傀儡皇帝。 汉惠帝也是一个短命的皇帝。在位之时,太子之位险被取代,他在位的时候,母亲吕雉称皇太后。吕后杀了他的弟弟赵王,把赵王的母亲戚夫人变成人彘,惠帝看到了,他们就吓出了病,日日饮酒作乐,不理政事,朝政归于太后。惠帝崩后,吕后称制。立了一个少帝,后来以为不是刘氏之子而再废。所以司马迁写《史记》,写了《吕后本纪》,惠帝事迹不过附在吕后本纪里。 汉昭帝即位,年龄才八岁,大将军霍光辅政。昭帝崩,霍光请皇后立是邑王刘贺,刘贺即位后行淫乱,霍光又奏废为吕邑王。然后又迎刘病己即位,是为宣帝。昌邑王算是一个傀儡。汉宣帝即位后,霍光归政,宣帝委任。大树一直在霍光手里。一段时间,霍光专权秉政二十年,但历史上没有能影响皇权。所以有人认为霍光是忠义者,但也有人以为是权奸。 汉哀帝崩后,太皇太后立王莽为大司马。立中山王为皇帝,是为汉平帝。帝年九岁,太皇太后临朝,大司马莽秉政,百官总己以听于莽。因为年幼,大事决于王莽。先赐莽号安汉公,后再加“宰衡”。五年后,平帝崩。莽立宣帝孙孺子婴,王莽摄政,不久称假皇帝。最后是篡国。西汉变成了新。西汉灭亡。 东汉时汉和帝即位时年才十岁,太后临朝。和帝崩,其子刘隆才百余日。即位,皇太后临朝。一年后崩,谥为殇帝。殇帝崩,太后就和自己的哥哥邓骘定策禁中,立刘祜为帝,是为安帝,安帝十三岁即位,太后仍然临朝。实际大树在邓骘手里。后封为大将军。 东汉顺帝崩,汉冲帝即位。冲也是幼小的意思。冲帝两岁即位,太后临朝。太搬弄是非顺帝的的皇后梁氏,并不是冲帝的母亲虞贵人。冲帝二岁即位,三岁崩。皇太后与大将军梁冀定策禁中,立刘缵为帝,是为汉质帝。质帝八岁即位,次年被梁冀所弑。因为汉冲帝、汉质帝都不曾真正掌权,所以也是傀儡皇帝。 当桓帝刘志,是梁氏与兄冀所立,即位之初,太后临朝,大权仍然在梁冀手中。后来太后崩,大将军梁冀谋为乱被诛。自己才真正成为实权皇帝。 汉灵帝崩,少帝即位。少帝名九岁,实际是皇太后何氏掌权。后来董卓到京城废少帝为弘农王,而立陈留王。就是汉献帝刘协。刘协由洛阳迁长安,实权基本上属于董卓。后卓死,刘协流离,被曹操迎至许昌,号许都,曹操得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实际权力归于曹操。刘协是历史上着名的傀儡皇帝,公元490-220年在位,也是傀儡皇帝历时最长的一个,连自己的皇后也难保。最后再江山拱手让于曹家曹丕。 魏代明帝无子,立齐王芳为太子并继位。即位后大将军曹爽与太尉司马懿辅政。前期掌权的是曹爽,后来曹爽死,司马懿专权,曹芳实际成为傀儡。司马懿死司马师掌权,废了皇帝,史称这个皇帝就是齐王芳。然后另立东海王曹霖的儿子曹髦为皇帝。司马师死后,权力落到司马昭手中。成语有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傀儡皇帝当得不甘心,曹髦纠集身边几个人就想与权臣抗衡,后来曹髦为蒋济所弑,崩后贬为高贵乡公。高贵乡公也是一个傀儡皇帝而已。司马昭再立曹奂为帝,是为魏元帝。魏无帝封司马家为晋王,后来禅位于晋。魏灭亡。魏元帝是亡国之君,亡国之君往往是当过傀儡皇帝后才不得已而亡国的。 晋代皇帝在西晋末年,有怀帝有愍帝,天下大乱之际,都曾被乱国所俘虏,算不上是傀儡。东晋时最后两个皇帝,一个叫晋安帝,一个叫晋恭帝。与傀儡皇帝搭边。晋孝武帝崩,安帝即位,太傅司马道子摄政。隆安元年归政。其后桓玄乱,篡位,以帝为平固王。安帝蒙尘寻阳,再到江陵,当时称之为国难,而刘裕由此而兴。义熙三年,刘裕为车骑将军,来朝。四年,刘裕为扬州剌史,录尚书事,义熙十二年二月,加中外大都督。十四年六月,进为相国,封宋公。天下大权渐至于刘,刘将为禅代,让人缢死了晋安帝。培养司马德文为晋帝,即恭帝。恭帝是真正的傀儡,自己当了两年皇帝,最后禅位于刘裕,且被杀死。 南朝宋最后一个皇帝是顺帝。顺帝即位时才十岁。齐王辅政。渐成为实际全权,最后不得忆而禅位于齐。是为南齐。宋顺帝刘准就是一个末代傀儡,真正掌握权力的人是齐王萧道成。 南齐最后一个皇帝是萧宝融,齐和帝。即位之年改元中兴。中兴元年三月即位,十二月,皇太后令以梁王为大司马、录尚书事、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封建安郡公,依晋武陵王遵承制故事,百僚致敬。二年春,正月,戊戌,宣德太后临朝,入居内殿。大司马梁王解承制,致敬如先。二月进梁公为梁王,四月,禅位于梁。所以齐和帝实际也是傀儡皇帝。真正掌握权力的人是梁王萧衍。 梁氏的末代皇帝是敬帝。本来陈霸先与王僧辩想立敬帝萧方智为皇帝,后来王僧辩又想立上党王萧渊明,陈霸先杀了王僧辩,驱逐了萧渊明,立了敬帝。敬帝以陈霸先为尚书令。都督中外诸军事、车骑将军、扬、南徐二州刺史司空如故。实际掌权者就是陈霸先。二年后就依次封陈霸先为陈公陈王,然后禅代。刑政不由于己,也是完全的傀儡皇帝。 北魏萧宗元诩,即位后诏太保、高阳王雍入居西柏堂,决庶政。又诏任城王澄为尚书令,百官总己以听于二王。十九岁崩。皇子立。皇后成为皇太后,专政。其实皇后所生不过是个女孩,假说是男孩。即位不久,尔朱荣来朝,太后及幼主皆崩。尔朱荣入京,立元子攸为帝,是为魏孝庄帝。尔朱荣为太原王,虽然不常在京师,但实际大权在握。帝杀尔朱荣,尔朱世隆、尔朱兆都叛乱。后来尔朱兆到长安,迁帝于晋阳。这个北魏的孝庄皇帝,是不想当傀儡,招惹杀身之祸。 孝庄帝崩,尔朱世隆信尔朱度律等立元恭,是为前废帝。实际权力在尔朱世隆手中。后来齐攻北魏,高欢迁帝于平阳。杀尔朱世隆等,尔朱兆逃,废帝。史称元恭为前废帝,也称广陵王。高欢另立出帝元修。以高欢为大丞相,实权掌握地高欢手中。出帝后为宇文黑獭所害。这一段历史,有好几个元氏称帝,便结局都是一样,做傀儡皇帝,他们战战兢兢,不知所终。 元修崩,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帝。迁都于邺。史称东魏孝静帝。即位之初,年十一岁。元善见以人为大丞相,实权落在高家人手中,由高欢而高澄,最后是高洋。元善见实为傀儡皇帝。宇文黑獭既害出帝,乃立元宝矩为帝,都长安。史称西魏文帝。实权落入宇文家手中,元宝矩也是傀儡皇帝。东魏孝静帝在位十五年于齐之高洋。西魏文帝立后,宇文泰为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大行台,封安定郡王,魏文帝崩,皇太子元钦即位。是为废帝,当然也是傀儡皇帝。宇文泰诛元烈,元钦有怨言,结果宇文泰就废了元钦,另立齐王元廓为恭帝,宇文泰薨,宇文觉继承父亲遗志,被魏主封为周王,受西魏之禅,建立周朝。 周之天帝为周静帝宇文阐。他在位时年龄很小,实权落到了杨坚手中。在位两年多,就禅位于隋。然后崩,崩时才九岁。也是自幼而傀儡者。 隋代的傀儡皇帝就是越王杨侑,炀帝在江都,李渊乘机起兵入长安,立杨侑为帝。即位后光禄大夫、大将军、太尉唐公为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进封唐王。实权在李渊手中,最后不得不把皇位正式让给李渊。他在位时也不过十三岁,在武德二年崩,不过才十五岁。他的在位不过是让李渊的即位更合法化而已。 唐高宗时,立武则天为后。当时就称二圣,说明皇后几乎相当于皇帝。高宗崩,立中宗李显,武则天临朝称制。改元嗣圣。不久就废了李显,改立另一个儿子李旦,是为睿宗,改元文明。太后仍然临朝称制。直到后来改国号为周,武则天自己当皇帝,把皇帝降为皇嗣。所以在武则天当皇帝之前,他的两个儿子,李显、李旦,先后都是傀儡皇帝。 唐末昭宗时,天下大乱,大权渐渐落到朱温手中。朱温弑昭宗,另立昭宗第九子李柷,是为哀帝。一弑一立,大树尽入朱温手中。唐哀帝李柷也是一个末代的傀儡而已,不过从他那里朱温正式成为皇帝,建立后梁。 五代时期,天下分崩,战乱不休,所以皇帝作为傀儡也变了形。石敬塘是着名的儿皇帝。他为了当皇帝,乞求于契丹之子耶律德光,称其为父,自称为子,在契丹的帮助下,害幽云十六州给契丹,然后自己当上了皇帝,史称儿皇帝。所以既为契丹立,必受契丹制。后来晋之出帝实际上也被契丹所灭。所以后晋王朝,整个一个傀儡王朝。后汉时刘知远也有认贼作父的经历,不过没有石敬塘那样可耻罢了。 有了前朝的历史教训,宋代政治就比较严密。,尽管也的称制,但想到控制的结果是没有权臣控制皇帝了,宋代着名的傀儡皇帝应该是金代在中原所立的刘豫。刘豫这样的傀儡政权的现代翻版就是汪精卫。金我灭了北宋,占领了北方的大片土地与人民。暂时没有北方的良好办法,就以夷制夷,刘豫,《宋史》卷四百七十五有传。北宋时不济南知府,降金。建炎四年也就是公元1130年七月,金人册立刘豫为皇帝,都大名府。次年迁都汴。因为刘豫攻南宋失败,金人于绍兴七年废刘豫为蜀王。作汉奸,没有好下场。这样的傀儡中国皇帝史上的耻辱。所以我谈皇帝时一般不说刘豫之流。 时代不变,傀儡皇帝的性质也在变。宋代以后,皇权得到加强,基本上再也没有傀儡皇帝出现,尽管有时有太后称制,有时会有辅政大臣,有时会有摄政王。在摄政的意义上,皇帝有时也说摄政,称制者有时也说摄政。辅政者有时也说摄政。这里略作区分。

❹ 列举历史上着名的傀儡皇帝

历史上的傀儡皇帝实在太多了,几乎每朝都有
上面例子举了满多了,我就不重复了,不过我想说明下皇权旁落的五种基本原因并分别举些例子说明.
导致皇帝成为傀儡皇帝的原因,基本有四种,而这五种都是由不同的政治集团相关联的.
基本上能够影响到皇权的人有五种.

1. 宦官
宦官乱政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汉朝有桓,灵二帝.明朝有天启朝的魏忠贤乱政,都是非常有名的例子,包括战国时期秦国非常有名的laoai叛乱,都是宦官乱政的例子,这个政治势力虽然在一些程度上不起眼,

但是事实是很多时候,左右政治的,往往是这些宦官.甚至是产生了傀儡皇帝.其中最有名的例子就是赵高的指鹿为马.
而至于为什么宦官能够有如此实力,我想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离政治中心实在太接近了,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那宦官要摄政,自然机会多多了.

2.后宫
后宫乱政的例子也是非常多的.原因很简单,同样是离政治中心近,而且,他们比宦官有个更优厚的条件,那就是他们身份尊贵,容易得势.但是,也有很多不利因素,那便是军队控制力较弱,所谓枪杆子出政权,

谁能获得军队,谁就是庄家.例子就很多了,比如,吕后专权,太平公主专权,孝庄太后辅政(当然孝庄太后是我比较钦佩的一个人了),最后的王朝也有慈喜太后专权.甚至还有武则天的夺权.正如我上面分析的

那样.后宫的摄政是很容易使得皇帝的大权旁落的.因为皇帝的任免,往往太后的意志非常重要.(所以我非常佩服汉武帝,他能够洞悉到以后事态的发展,所以在死前,将幼太子的母亲给杀死,嘴上还喊到"你

必须死!"所谓主弱而母强,必然淫国,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3.权臣
权臣篡位的成功率无论是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都是成功率最高的.所谓权臣,很明显,就是掌握了实权的大臣.他们很多虽然没有皇帝之名,却有了皇帝之实.那例子也很多,王莽改政,曹操的挟

天子以令诸侯,南北朝的例子就更多了,简直是数不过来.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权臣势力,在中国历史上自从宋代以后,就逐渐得到了控制,宋代以后的明,清,都没有再出现过权臣乱政的典型例子.这

是因为体制的改善使得中国的政治体系,从士族地主阶级,缓慢的过度到了庶族地主阶级.导致皇权的不断加固.而其直接原因,是因为开了科举取士的制度.使得国家取仕的范围扩大了,并且一直沿用到今天

.因此几千年来,科举制度不但是使得国家有了稳定的人才来源,而且也保证了权臣的势力被削弱,从而保证了王朝的稳定与安全.虽然有如此的好处,但我们也要看到,这种行为却同时却也给宦官和后宫的崛

起,创造了条件.

4.外戚
首先,外戚应该如何定义?我的定义是除了国姓以外,其他姓氏的贵族,都可以算是外戚势力.历史上,外戚干涉朝政的人也有很多,为什么呢?其原因我觉得是非常复杂的.但是总的来说,可以看成是得到了皇

后或太后等后宫势力的影响,成为了后宫权利争斗的一种外延形式.久而久之,则影响到了皇权的稳固.就比如武则天与王皇后在争斗的过程中,武家的崛起与王氏的没落,都是此二人斗争的外延,久而久之,

武家在朝廷中,因得力于武则天的支持,与高宗李治的选拔,成为了唐朝前期的一大氏族.并且直接影响到了后来中宗李显的皇权.又比如吕后专权时,所提拔的吕氏势力,曾一度把持过朝政.又比如杨贵妃的

哥哥杨国忠,也曾经是权倾一时.因此,外戚作为一种后宫的外延,从来在历史上,也是一股不小的政治势力.但是,多数情况下,外戚由于自身的局限性,真正把持朝政的次数并不多.

5.皇族
皇族对于皇权其威胁是最大的.其实这类人,我并不想把他们归结为"反动"的一派,因为他们在大多的情况下,是稳固皇权的拥戴者.因为他们作为皇族,早是政治的即得利益者,他们中大多数都没有那野心去

窥伺皇权,相反,往往会拥戴皇帝.但是,考虑到依然有不少的"反政府武装"是与皇族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我依然把他们给规划了进来.那例子也很多了.这里就不做详细介绍了,因为这种势力比较特殊.

综上所述,其实归结到底,无论是哪种政治势力对皇权构成了威胁,它们都离不开一个先决条件-----天时.如果当朝的天子是一个有着强大政治手腕和雄才大略的君主的话,无论是哪种政治势力,都只不过是

他手中的棋子而已.但是,如果天子昏庸无道,那么皇权就会沦落为我上述的五种政治势力角逐的角斗场.而皇帝,顶多只是个看客而已.所以,皇权的旁落,罪过不在于别人,其实是君王自己酿下的苦酒.当然

这苦酒也可以是先王所遗留的历史问题.但无论怎么说,都是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他们的事情.

❺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位傀儡皇帝

在皇帝——权力——大臣的政治格局中,权力就像是一台天平的指针。指针偏左,可能会出现独裁皇帝;指针偏右,多半要产生傀儡皇帝。因为有命无运、有名无实、有位无权,所以,傀儡皇帝大都被权臣搞得很郁闷,很狼狈。在历代傀儡皇帝中,被人挟持的有之,被人废黜的有之,被人幽禁的有之,被人砍头的有之;但是,被人当众警告,当众臭骂,当众殴打,甚至被人当众指责“谋反”的,恐怕也只有东魏的孝静帝了。 孝静帝(524—551),名叫元善见,祖父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元宏),父亲是清河王元亶。北魏末年,高欢操控了生杀予夺大权。永熙三年(534年),孝武帝元修与高欢决裂,于是逃离洛阳,投奔了宇文泰。元修走后,高欢任命清河王元亶为大司马,全权处理国家政务。元亶还没即位,就“出入已称警跸”,而且刚愎自用,惟我独尊,不把高欢放在眼里。鉴于此,高欢把元亶赶下台,另立元亶的世子元善见为帝,改元天平。这样以来,北魏同时出现了元善见和元修两位皇帝,从而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东魏初期,时局动荡,烽烟四起。东面兖州、青州的起兵,西面西魏的宼掠,南面萧梁的进攻,这种复杂的局势,是十一岁的孝静帝所无力应付的。再者,父亲的废立遭遇,也让他学会了隐忍,一切惟高欢之命是从。不久,东魏都城从洛阳迁到了邺城。当时,邺城出现了一首童谣:“可怜青雀子,飞来邺城里。羽翮垂欲成,化作鹦鹉子。”青雀,暗指孝静帝;鹦鹉,暗指高欢。这首童谣,形象地道出了北魏皇权的一败涂地和少年天子的艰险处境。孝静帝从即位的那一天起,就注定无法摆脱傀儡皇帝的屈辱命运。 高欢的野心很大,但他是靠讨伐叛逆、复辟君位起家的,所以不敢轻易篡位称君。孝静帝自幼聪明,几年的傀儡生涯使他更懂得人情世故。为了拉近与高欢的距离,天平四年(538),孝静帝主动提出立高欢的二女儿为皇后。对此,高欢“前后固辞”,孝静帝死缠硬磨。直到兴和元年(539)五月,孝静帝才如愿以偿地成为高欢的女婿。此后,高欢表面上对孝静帝还算恭谦,孝静帝也成长得有胆有谋,文武双全,《魏书》称他“好文学,力能挟石狮子以逾墙,射无不中”,大有“孝文之风”。 武定五年(547),高欢去世,高澄承袭父职,继续把持着东魏朝政。如果说高欢还算有点良知的话,那么,高澄简直就是蛮夫,就是野兽。在高澄看来,东魏的江山是高家打下来的,皇帝也应该姓高。高澄的目的,就是要取而代之,自己当皇帝。为了控制孝静帝,高澄提拔心腹崔季舒当黄门侍郎,监视孝静帝的一举一动,并随时汇报。有一次,高澄写信问崔季舒:“痴人比复何似?痴势小差未?宜用心检校!”意思是说,皇帝比以前如何?痴癫情况好些了没?你可得给我用心盯着!此后,孝静帝处处受高澄掣肘。 武定七年(549)四月,高澄趁“侯景之乱”,攻陷了萧梁不少城池,孝静帝被迫封高澄为“相国,封齐王,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有了功勋,有了高位,高澄的篡逆之心更加膨胀,对孝静帝的欺辱、羞辱和侮辱也变得肆无忌惮。据《资治通鉴》记载:“帝尝猎于邺东,驰逐如飞,监卫都督乌那罗受工伐从后呼曰:‘天子勿走马,大将军嗔!’澄尝侍饮酒,举大觞属帝曰:‘臣澄劝陛下酒。’帝不胜忿,曰:‘自古无不亡之国,朕亦何用此生为!’澄怒曰:‘朕,朕,狗脚朕!’使崔季舒殴帝三拳,奋衣而出。” 马骑快了,就要受到警告;敬酒不吃,就要挨骂遭打。拓跋珪当年的雄姿,拓跋宏昔日的风采,随着北魏皇权的旁落,如今已是荡然无存。但是,孝静帝绝不是懦夫。尽管他身为傀儡,尽管他无力抗争,但“自古无不亡之国,朕亦何用此生为!”的这句话,就足以看出孝静帝秉持着宁肯亡国,也不接受小人摆布的决心和勇气。“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此时此境,孝静帝咏颂谢灵运的这首诗,不仅仅是受辱后的自我解嘲,同时也是反击前的振臂高呼。不在屈辱中沉默,就在屈辱中爆发! 这首《抒怀》,是当年谢灵运起兵前的战斗檄文。韩亡子房奋,是说张良行雇人锤击秦始皇,立志为国报仇;秦帝鲁连耻,是说鲁连以魏国屈从于秦昭王为耻,主张联合抗秦。侍讲大臣荀济,显然听出了孝静帝的心声,于是与元瑾、刘思逸等人密谋讨伐高澄,以解皇帝之危。由于朝中尽是高澄的耳目,他们便选择了“地道战术 ”,即在皇宫日夜挖掘通往城外的秘密通道,计划与孝静帝逃出皇宫后,组织天下兵马,与高澄决一死战。可是,当地道挖到城门附近时,守门军官听到地下有响声,便上报了高澄,荀济等人被抓。 “陛下为什么要谋反?”高澄带兵入宫,逼问孝静帝。“我们父子两代为国家忠心耿耿,有什么地方对不起陛下呢?这一定是你身边的侍卫和嫔妃怂恿你这么干的!”高澄说罢,便示意左右捕杀胡夫人和李嫔。孝静帝义正词严的说:“自古以来,只听说臣子反叛君王,没听说君王反叛臣子。你自己要谋反,又何必指责我呢!杀了你,社稷就会安定!不杀,国家就会灭亡。我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何况是嫔妃!想弑君叛逆,看你的时间!”(《资治通鉴》)高澄被孝静帝驳斥得哑口无言,连忙磕头,大哭有罪,并连夜摆酒谢罪。 孝静帝的话虽然很经典,却无法阻挡高澄的篡位步伐。毕竟,大权在高澄手里。三天后,高澄把孝静帝囚禁在含章堂,“烹(荀)济等于市”。然而,在准备杀死孝静帝时,高澄被厨师兰京刺死。得知高澄被杀,孝静帝高兴的对左右说:“高澄之死真是天意,是朕该掌权的时候了。”然而,他的话音刚落,高澄的弟弟高洋就杀了出来。比起高澄,高洋更加凶残,更难对付。单看这八千士兵和数百刀斧手的阵势,孝静帝就知道自己连傀儡皇帝也做不成了。武定八年(550)五月,在十万精兵的逼迫下,孝静帝禅位于高洋。 高洋即位之初,对孝静帝还算优待,封他为中山王,食邑一万户。在封地,孝静帝可以悬挂天子旌旗,用天子年号,文书可以不称臣,三个儿子也都封官食邑。孝静帝没事可干,整日和妻子饮酒、赋诗,聊以解愁,日子倒也安定。然而,这一切只是暂时的,都是高洋为赢得支持而做的政治文章。一年后,北齐政权的根基已经相当牢固,孝静帝自然也就变成了毫无必要的累赘。天保二年(551)十二月,高洋设宴款待孝静帝时,偷偷在杯中下了毒,孝静帝没有防备,结果中毒而死。随后,他的三个儿子也被高洋杀害。 十一岁即位,二十七岁禅位,二十八岁被杀,孝静帝在悲愤中走完了屈辱的一生。孝静帝的第一个年号是“天平”,但象征权力的指针却始终没有青睐过他。在专制主义社会里,权力只能偏向于一方,要么大臣遭殃,要么权臣跋扈。从建国,到禅让,到灭亡,东魏的政权被高欢父子控制,孝静帝只有任人宰割的份。活着的时候,被人称作“痴人”,骂作“狗脚”,指责“谋反”;死后,这些遭际竟然还要白纸黑字的录入正史。与汉献帝刘协、宣统帝溥仪等人相比,孝静帝元善见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屈辱的傀儡皇帝。

❻ 曹魏和东吴政权,共有哪几位傀儡皇帝

永恒回望对题主应答:这段历史时期内,傀儡皇帝除汉献帝外,魏国,东吴与蜀国分别称帝后,都先后有傀儡皇帝现象发生。当时,朝廷分为三股政治势力,一股是顾命大臣的势力,一股是帝胤的势力,还有一股是帝后的势力。三股力量相互联系、相互强化,破坏了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三个子系统之间的平衡,造成原有社会秩序的瓦解,并酝酿着一场大变革。

在封曹叡为太子后的第二天曹丕驾崩,曹丕驾崩后曹叡正式登基,曹叡就是魏国的第二位皇帝,十四年后还只有三十六岁的曹叡又因病去世,谥号明帝,庙号烈祖,葬于高平陵。在这个时候,他所表现出来的忠心,已经成为了能够代表朝廷利益和民众愿望的国家策略,是对国家的忠诚。在整个事件中,他所表现出来的大义凛然,是皇帝和同僚们所无法理解的,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君主、朝廷、国家、民族的忠诚。

❼ 三国时期,除了汉献帝刘协,还有哪些傀儡皇帝

永恒回望对题主应答:这段历史时期内,傀儡皇帝除汉献帝外,魏国,东吴与蜀国分别称帝后,都先后有傀儡皇帝现象发生。试答如下:

所谓傀儡皇帝,就是空有皇帝之名,没有作为皇帝的实际权力。实权往往掌握在另一人手里的现象,其可称为傀儡皇帝。在汉末三国时期,提到傀儡皇帝,不用说肯定就指向汉献帝刘协。

蜀国的刘禅登基时,也算得是傀儡。不过,刘禅所面对的诸葛亮,诸葛亮对蜀汉忠心耿耿,刘禅实在年少而缺少治国经历,很多大主意只能由诸葛亮做出。因此,这和其东吴与魏国的那几位皇帝面对的权臣,肯定是不相同。

❽ 中国历史上有几个傀儡皇帝他们是谁最后一个是谁

每个朝代都有一个或几个傀儡皇帝。最后一个是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是清朝第十二位君主,入关后的第十任皇帝,也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其在位时年号“宣统”,通称宣统皇帝(1909年-1912年,1917年7月1日—12日)。

❾ 三国时期,除了汉献帝刘协,还有哪些傀儡皇帝呢

在古代历史上,所谓傀儡皇帝,就是空有皇帝之名,没有作为皇帝的实际权力。实权往往掌握在另一人手里,比如太后或者权臣手中。在汉末三国时期,提到傀儡皇帝,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汉献帝刘协。在东汉末年,汉献帝刘协一开始为董太后抚养,举止端庄,时称“董侯”。汉少帝即位,封为渤海王。经历宦官之乱,改封陈留王。中平六年九月初一甲戌日(189年9月28日),在司空董卓拥立下,汉献帝刘协正式即位,成为东汉王朝最后一位皇帝。在此基础上,汉献帝刘协先是被董卓挟持,董卓被杀后,汉献帝刘协受到董卓部将李傕和郭汜挟持。在杨奉和董承护送下,逃出长安,辗转东行。


三、曹奂

正始七年(246年),曹奂生于燕王宫,甘露三年(258年),曹奂被封为常道乡公,甘露五年(260年),高贵乡公曹髦为成济弑杀,司马昭与众臣商议,立曹奂为皇帝,奉魏明帝曹叡之祀。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曹奂虽名为皇帝,但实为司马氏的傀儡,也即其实际的权力,还比不上曹髦和曹芳。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嗣位晋王,篡夺曹魏江山,曹魏灭亡,曹奂被降封为陈留王。因此,对于曹奂来说,也成为曹魏最后一位皇帝。或许是吸取了曹髦的教训,曹奂对于司马氏取代曹氏的过程中,几乎没有任何反抗的举动。当然,这也是他最终可以善终的重要原因。

❿ 我国共有多少个傀儡皇帝

汉惠帝是吕后的傀儡,汉平帝是王莽的傀儡,东汉的桓帝、灵帝、殇帝等都是傀儡,最着名的是汉献帝是曹操的傀儡,明熹宗是魏忠贤的傀儡,清穆宗同治、清德宗光绪都是慈禧太后的傀儡……历史上傀儡皇帝很多,基本每个朝代的末世都有那么几个权臣架空皇帝

阅读全文

与历史上有多少个傀儡皇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