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谈谈作为青年大学生我们应该树立怎 样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
1、所谓正确历史观,就是不仅要看现在国际形势什么样,而且要端起历史望远镜回专顾过去、总属结历史规律,展望未来、把握历史前进大势。
2、所谓正确大局观,就是不仅要看到现象和细节怎么样,而且要把握本质和全局,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避免在林林总总、纷纭多变的国际乱象中迷失方向、舍本逐末。
3、所谓正确角色观,就是不仅要冷静分析各种国际现象,而且要把自己摆进去,在我国同世界的关系中看问题,弄清楚在世界格局演变中我国的地位和作用,科学制定我国对外方针政策。
(1)当代大学生应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情怀扩展阅读:
历史观主要是研究“社会”和“人”这个两个核心的要素。地理环境,人口以及生产方式构成社会运动的基础物质要素,这些要素的有机统一就构成人类社会构成的基本生活条件。
社会与自然的可持续性、协调发展,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第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必要条件;
第二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社会发展是一个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社会发展必须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将发展科技与生产力与生态环境有机的统一起来,将人类社会的内在尺度和生态环境的外在尺度有机结合起来。
⑵ 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家国情怀
当代大学生风华正茂,摒弃保守思想,敢于冲破落后的、陈腐的观念。但理性是必须要放在第一位的,类似前一阵出现的“打砸烧”,都是人们过于义愤填膺的结果。这样“泄愤似的”爱国,只能让仇者痛快、外交被动、同胞伤心。所以必须理性爱国,也可以说,大学生的形象,就是国家的形象。
除此之外,当代大学生还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弘扬中国古代的民族精神,也要大力弘扬和培育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的。
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是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爱国主义是鼓舞民族志气、凝聚民族精神、增进团结、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是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一个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就会胸怀家国天下,无论走得多远,他的心都会永远向着祖国。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大学生是否具有国际视野对于国家的发展尤为重要,而培养大学生的国际视野也有益于世界文明的进步。不同肤色、不同种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和教育背景。当代大学生在尊重个性化的同时,也要有包容文化多样性的气度和胸怀,方能放眼全球,开阔国际眼界。
⑶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怎么样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着眼于中国的基本国情,立足于自己的实际情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扎实打好基础。同时,要扩大自己的视野,开阔心胸,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文修养。为在明朝建设现代化的新中国做好充分准备。
(三)这是时代要求的。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以来,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有了广泛而深入的发展。国家之间以科学技术竞争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白热化。综合国力、科学技术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大学生作为现代人才主体受到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各国纷纷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培养和吸引人才的政策和方案。我国要想在这次竞争中获胜,除了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外,还必须加强他们的教育事业,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充分挖掘建设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热情。因此,认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不能一点也不含糊。
⑷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承担什么样的历史责任
作为国家培养出的当代青年大学生,应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明志,以远大的志向为前进和发展鼓足动能。激情飞扬的青春活力是推动发展的“正能量”。“发展是第一要义”,也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根本。而发展离不开充满激情的青春理想,离不开远大的志向作为前行的航标,离不开充满生机活力的创新创业体制机制。
广大青年大学生要踊跃投身国家建设,以激情飞扬的青春活力不断添加祖国前行的“燃料”。要敢为人先,善于创造,勤奋求实,勇于开拓,成为改革创新的生力军。有了坚定的志向和信念,以及坚韧不拔的毅力,就一定能将志向与目标变为现实。
作为青年人,一旦拥有远大志向和理想,就会不畏前行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敢于面对困难与挫折。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克服和战胜困难,就会立足当下、放眼长远,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和落实好党的十八精神,开拓奋进,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2、自强,树立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青年人最大的优点是:有拼劲、充满活力和朝气;有激情,始终鼓足创新前行的动力;有锐气,敢于挑战障碍,不拘一格。广大青年大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创业、独立奋斗。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奋斗,只有具备百折不挠、勇往直前、顽强拼搏的精神,才能在中国崛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就会在全社会形成一股升力,在各个领域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凝聚每一个人的“正能量”,从而带动和影响更多的人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
3、自立,勇于承担人才强国的重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是当代中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两项重大战略任务。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既是国家战略,又是广大青年的历史责任。既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又表达了广大青年人的愿望。
在科技和教育迅猛发展,社会信息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当代青年有较多的机会学习、运用、创新现代科学技术。广大青年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任,争当优秀的创新人才,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中坚力量。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
大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理解,即明确自己在社会中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应该怎样履行责任。只有深刻认识和正确理解社会责任,才能形成社会责任认同,增强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是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认知的主阵地、主渠道。
应积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帮助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持史论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大学生联系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联系自己身边的深刻变化,深入体会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责任和使命;
创新教学形式和手段,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接受习惯和兴趣特点制作多媒体课件,实现抽象概念具体化、理论阐述形象化;结合大学生的利益诉求和身心特点,解决大学生在成长中面临的困惑和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找准人生定位。
⑸ 当代大学生如何培养家国情怀
《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国家、家庭与个人之间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家国情怀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对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文化自信、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有重要意义。而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体,是未来的国家的建设者,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