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的历史就是被侵略的历史,印度都被哪些国家侵略过
印度主要被四个国家侵略过,第一次是大夏入侵,孔雀王朝灭亡后,月氏人在印度建立了庞大的贵霜帝国;第二次是伽色尼王朝,国王马赫穆德入侵印度十二次之多,最终旁遮普地区全部归属穆斯林;第三次是帖木儿帝国入侵,帖木儿的孙子占据印度并建立了莫卧儿帝国;第四次是英国的殖民掠夺,一直到甘地时代,印度次大陆一直是英国的殖民地。
⑵ 印度人对曾经殖民统治自己的英国人是什么样的态度
我们中国人对待侵略者有同仇敌忾决战到底的勇气,但不是所有民族都是如此。印度人,尤其是政客和知识精英,对前宗主国感恩戴德以至五体投地,怎么能反感英国人呢?没有英国人的歪打正着,印度仍只是一个跟波西米亚、马格里布和印度支那一样的地理概念,而非国家——别忘了,是英国人赋予了印度以现代民族国家的雏形。我们不妨在比较中探讨一下,参照对象就是中国——长话短说,三条为佳。
首先,印度接收了英国人规划指导的联邦制、议会民主制和司法体系,这些无形资产也是比较符合印度国情的,让印度少走了弯路。印度共和国运行至今已70余年,国家发展平稳,局势总体安定,民族和宗教争端也越来越少。
其二,印度接收了一支庞大的人才队伍,有国家治理方面的,有经济管理方面的,有文化教育方面的,有军事指挥方面的,不仅使权力交接平稳过渡,而且对国家长治久安和发展进步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其三,印度接收了英国人留下的大量的有形资产,单单一个铁路网,就很能说明问题。直到上世纪90年代,面对印度地图,我们仍然对其密如蛛网的铁路线羡慕不已。其实,在此一百多年前,印度铁路通车里程达就已达3000多公里,雄居亚洲第一。
1947年,英国人退出时留给印度近6万公里铁路。可惜的是,这些铁路印度人没有管理好,也没有多少完善改进和发展,以致于出现我们在电视上常看到的挂满乘客的景象。英国人还留下了大量的工厂,留下了大城市的建筑,如孟买、加尔各答和新德里等的。
⑶ 印度的殖民时期指的是哪段历史时期
公元1757~1947年是印度的殖民时期。这一时期,印度遭受欧洲商业掠夺,遭受了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法国人的商业掠夺和践踏。公元1947~1984年,印度才独立。
⑷ 印度在近代是如何逐渐被殖民的
最早从海上到印度的是葡萄牙航海家瓦斯科·达·伽马,他在1498年进行探险,带着船队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马拉巴尔海岸的港口卡利库特。达·伽马是一个探险家、航海家,他一生最大的贡献在于发现开通了从欧洲到亚洲的海上航线。他又是一个骄横跋扈,狂暴凶残的人,习惯用武力解决问题。他最早到达印度,但印度最后并不是葡萄牙的殖民地,一方面与葡萄牙的国力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达·伽马和在印度的葡萄牙人狂暴凶残有关。最后,达·伽马就死在了印度的卡利库特。
第一次看到从海上来的外国人,着实把印度人吓了一跳。印度小国林立,根本对海上经济没有概念。当时的马拉巴尔这个地方的国王热情友好地接待了达·伽马,允许他以后来经商。达·伽马从印度运回了大批丝绸、香料、象牙和宝石等,赚翻了。1502年,达·伽马再次来到印度,这一次就不是文质彬彬地做生意了,而是发挥海盗的本能,在海上抢商船、在陆地抢地盘。他们要把别的力量赶出印度,尤其是阿拉伯人。
葡萄牙人在印度抢了许多地盘,到16世纪中叶还控制了锡兰岛,就是今天的斯里兰卡。于是,他们在此任命了总督,更加疯狂地排挤外来力量,还大肆迫害印度教徒和佛教徒和伊斯兰教徒,他们到处拆毁印度教寺庙,他们把污物和猪肉堵上阿拉伯人的嘴,把印度婆罗门的耳朵割掉,缝上狗耳朵,对于反抗者,他们或者砍去四肢,或者直接剁碎。
荷兰人、法国人、英国人都来分一杯羹
荷兰人其实也是很早就在印度做生意,他们真的就是在老老实实地做生意,因为国力不强吗,没法像葡萄牙这么高调。17世纪初,荷兰的尼德兰革命成功,荷兰的工商业和航运业飞速发展,荷兰也成了享誉世界的“海上马车夫”,国力也超过了葡萄牙。1602年,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成立,雄心勃勃地要垄断东方贸易。这个东印度公司实际就是国家的一个抢劫集团,他们被授权宣战、签约、占领土地、修筑要塞等。残暴地葡萄牙人在印度名声太臭了,荷兰人很轻松就从他们手里抢到许多地盘,葡萄牙逐渐被赶出了印度。
法国人、英国人也来了,他们的实力可比葡萄牙和荷兰强。1664年,法国政府一下子在印度成立了“西印度公司”和“东印度公司”两个公司,这架势就是要一口吞下印度;英国人当然不会落后,1600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授予英国在印度的东印度公司特许状,给予他们在东方的贸易垄断权,还有“修筑要塞、建立军队、对非基督教民族宣战、媾和以及统治所征服的殖民地等政治和军事特权”等等一堆权力。英国的东印度公司的范围可不止在东方,他们在印度东海岸、西海岸和孟加拉、比哈尔建立许多的商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欧洲列强所谓的公司、所谓的生意,背后都是国家行为。他们嘴里的贸易就是在抢劫。这些欧洲国家内部也矛盾不断,为了独霸生意,也争斗不休。荷兰就是被英国打出印度的。能统治印度贸易的到是把世纪中期,只有英法两国了。为了利益最大化,英国人毫不客气地驱逐法国。1758年,他们通过三次卡尔那提克战争打败法国,彻底把法国排除出印度,留下的人只能老老实实做生意,想控制印度,哪怕一个小港口都办不到。
一家独大的英国公司开始征服印度
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在印度一家独大,这时的印度是莫卧儿王朝后期,基本就是个空壳子,国内都是些地方王公贵族的小国,他们每一个小国都不是东印度公司的对手。就这样,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南征北战、东打西伐,控制了印度大部分地区。注意,这时是“东印度公司”管理印度,严格来讲,不是英国的国家行为。
东印度公司牛得不得了,他给那些小国订规矩,比如他们不准莫卧儿王朝最后的皇帝称“皇帝”,不准小国的国王称“国王”;他们改了小王国接班规定,比如有些印度小国王没有子女,可以用亲近家族的子女继位,但“东印度公司”不准。东印度公司在小国内部拉一派达一派,扶植傀儡进行统治。这时的印度要多惨有多惨,苦不堪言、民不聊生。
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统治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英属印度”,由东印度公司直接管理;另一部分为“印度土邦”,他们数量众多,由公司间接统治。总之,一切都由英国人说了算,英国人在印度是没有法律能管的。1774年10月,东印度公司给印度任命了一个“全印总督”瓦伦·哈斯丁斯,从此,“印度土邦”也由英国人直接统治。
1784年,英国首相庇特提出一个关于印度的法案,这个法案的内容是:
(一)、英国在印度的领土由东印度公司和英国政府共同管理;
(二)英国政府成立管理局,批准、审阅一切关于印度的文件;
(三)管理局对印度的管理高于东印度公司董事会;
(四)国王有权召回董事会任命的总督。
这个法案有意思的说出了“英国在印度的领土”,司马昭之心。从此,印度真的就是英国政府在管理了。
⑸ 关于印度从被殖民时到现在的历史
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的过程 15世纪末,随着印度的新航路被发现,欧洲殖民者开始纷至沓来,先后有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等殖民国家来到印度,在印度进行殖民掠夺和瓜分,并发生激烈的斗争。到17世纪末,英法成为争夺印度的最大对手。早在1600年英国就成立了东印度公司,[17~19世纪中期英国对东方(主要是对印度和中国)进行商业垄断贸易和殖民扩张的组织。全称对东印度群岛贸易的英国商人联合公司。总部设在伦敦]。在同法国的殖民争夺中,英国始终处于有利地位。1757年英国在普拉西战役中取得胜利,印度开始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结束,英国击败了法国,取得了法国在印度的大量殖民地,法国则退守印度沿海几个殖民据点,英国排除了阻挠其称霸南亚次大陆的最大竞争者。1764年,莫卧儿皇帝阿拉姆沙在布克萨尔战役中投降英国东印度公司,莫卧儿王朝沦为英国殖民者的附庸,(名义上存在到1858年)。从1765年开始,英国开始侵占印度的大片领土。英国殖民者先后侵占了印度的孟加拉、奥德、迈索尔、马拉塔联盟、德里和信德等地,于1849年正式吞并了印度。三、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一)英国东印度公司统治时期(1600~1858) 17~18世纪,(早期殖民掠夺)英国处在原始资本积累时期,需要大量的资本来发展本国的资本主义。因此,这一时期,英国对印度的掠夺主要是:海盗式的抢劫、欺诈性的贸易、勒索战争赔款、强征赋税和对部分商品实行垄断贸易等。英国从印度榨取的巨额财富成为英国发展的强大动力,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提供了有利条件。而印度的情况则进一步恶化,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昔日东方商品财富和工场手工业荟萃之地已不复存在。 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工业革命正在开展,工业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开拓印度市场,以便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为此英国政府先后于1813年和1833年取消公司对印度和中国的贸易垄断权,并于 1858年,撤销东印度公司。公司除股本外,其余财产归英国国家所有,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统治宣布结束。(二)英国政府直接统治时期(1858~1947) 英国政府于1858年撤消了东印度公司,结束了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统治。英国政府开始对印度进行直接统治。英国内阁设印度事务大臣;印度总督改称为副王,成为英国驻印度直接代表。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加紧了对外扩张的脚步,逐步将印度沦为它的原料产地、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从19世纪中期起,英国开始对印度进行资本输出,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资本大量进入印度的工业部门,印度最终沦为英国的原料产地、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印度的大量财富流入英国,史称“财富外流”。而印度的经济则进一步遭到破坏,人民生活更加恶化,民族矛盾尖锐,人民起义不断。在19世纪中叶,印度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者,在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下,印度人民经过长期的斗争,最终在1947年获得了独立,结束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从此印度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⑹ 说出印度遭受殖民侵略的事例
葡萄牙
参见:葡属印度
葡萄牙最早于1498年抵达印度。其时西亚的传统贸易路线被奥图曼帝国封锁,而葡萄牙本身也面对着意大利城邦的竞争,使他们希望找出通往印度的航海路线。1498年瓦斯科·达·伽马首次成功航行至印度,他于喀拉拉邦的科泽科德上岸,并往果阿进发。其后葡萄牙曾一度操控了印度东西两边的几乎所有沿岸地区,又于16世纪取得了锡兰(今斯里兰卡)。葡萄牙于果阿、达曼、第乌、达德拉-纳加尔哈维利成立了贸易据点,并以果阿作为葡萄牙于东半球的首府。
英国
印度历史
印度历史
印度历史系列条目
显示▼史前时期
显示▼古印度时期
显示▼近代印度
显示▼现代印度
查 · 论 · 编
参见:英属印度
英女王伊利沙白一世在1600年颁布特许状成立不列颠东印度公司,与印度及东亚进行贸易。英国于1624年在苏拉特登陆,其后得到当时的统治者贾汗吉尔允许于加尔各答和马德拉斯成立贸易根据地。英国逐渐透过军事援助而进入当地的政治核心。1700年代英法两国各代表其印度统治者爆发了英法战争。于战争末期,以Robert Clive为首的英军击败了法国,使英国的势力范围大为扩张。于19世纪初,法国已几乎被彻底打败,多数的印度土王都已沦为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傀儡统治者。于1857年,an insurrection in the army sepoys ensued in the popular Revolt of 1857 (Sepoy Mutiny). This mobilised resistance, though short-lasting, was caused e to the widespread resentment e to British discriminatory and religious policies. 这场革命后英国正式将印度设为皇家殖民地。在19世纪末英国势力发展至高峰时,英帝国由缅甸一直延伸至阿富汗,覆盖整个南亚次大陆,当时的英属印度包括了今日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锡兰亦是英国属地,不丹也曾一度被占领。英国于印度的统治在1947年8月15日终结。
法国
参见:法属印度
法国紧随英国之后于印度成立贸易基地。于18世纪中的高峰时期,法国曾占领南印度之大半,并今日的安得拉邦北部及奥里萨邦。然而后来法国却在英国的进迫下节节失利,至18世纪末已几乎将原占领土丧失尽了。1816年英国将本地治里、卡来卡、雅南、马希及金德讷格尔等一系列飞地归还予法国,并组成了新的法属印度。于印度独立后此些地区分别拼入了相邻的邦或组成了本地治里联邦属地加入印度。
荷兰
荷兰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曾于印度沿岸成立了不少贸易根据地,并曾一度控制Malabar东岸(Cranganore/Cranganor/Kongallor, Cochin de Cima/Pallipuram, Cochin, Cochin de Baixo/Santa Cruz, Quilon(Coylan), Cannanore, Kundapura, Kayankulam, Ponnani) and the Coromandel south coast (Golkonda, Bimilipatnam, Jaggernaikpoeram/Kakinada, Palikol, Pulicat, Porto Novo/Parangippettai, Negapatnam)和苏拉特(1616-1795)。他们又曾从葡萄牙手中占领了锡兰(今日的斯里兰卡)(1658 - 1796)。荷兰亦曾于Travancore 及泰米尔纳德邦海岸,以至于今日孟加拉的Rajshahi Pipely、Hougli/Chinsura Baleshwar/Bellasoor、Murshidabad及于今日缅甸的Ava、Arakan、Syriam成立贸易站。于拿破仑战争后,荷兰因作为法国的从国而于维也纳会议上丧失了锡兰。后期荷兰逐渐从印度淡出,专注经营荷属东印度,即今日的印尼。
丹麦
丹麦是众多殖民者中最后插手印度的一个。他们只于泰米尔纳德的特兰奎巴建立了一个贸易根据地,然而此贸易站一直无足轻重,并于1845年卖了给英国。
其他国家
其他殖民国家诸如比利时、意大利和德国并未有在印度进行殖民。西班牙因1493年教宗历山六世颁布的教皇诏书“Inter caetera”确立的分界线而将殖民东半球的权利割让了给葡萄牙。日本曾于二战期间短暂地占领过安达曼—尼科巴群岛。
⑺ 印度的被殖民历史详细是怎么样的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4000年前曾经独立发明过一种文字,摩亨殊达鲁文字(Mahenjodaro),印度是世界三大国际宗教之一佛教的起源地,具有悠久的历史。但印度始终没有完全统一过,是英国入侵才统一了印度。印度人又不重视记录历史,研究印度历史必须借助古代希腊、罗马、中国和穆斯林国家的文献,近代印度历史则要依靠英语文献。印度历史上最大的国家其中大概分为以下各时期:
史前印度
公元前2300年以前
印度河文明时期
公元前2300—公元前1500年
雅利安人入侵
吠陀 时期
梨俱吠陀时期 Rigvedas(公元前1500—公元前1000年)
后期吠陀时期(公元前1000—公元前500年)
摩揭陀帝国
哈尔扬卡王朝 Haryanka(约公元前545- )
难陀王朝 Nanda( —约公元前324年)
孔雀王朝 Maurya(约公元前324—约公元前187)
巽伽王朝 Sunga(约公元前187—约公元前75)
甘华王朝 Kanva(约公元前75—约公元前30)
笈多帝国
Gupta(约公元320-约570)
普西亚布蒂王朝
Pushyabhuti(约400-约647)
拉其普特时期
Rajput(公元7世纪-12世纪)
朱罗王朝
சோழர் குலம்(846年-1279年)
遮娄其王朝
Chalukya (543年-1156年)
伽色尼王朝
Ghaznavids([[967]年]-1185年)
德里苏丹
奴隶王朝(1206年-1290年)
卡尔吉王朝 Khalji(1290-1320)
图格鲁克王朝 Tughluq(1320-1413)
萨依德王朝 Sayyid(1414-1451)
洛提王朝 Lodis(1451-1526)
莫卧儿帝国
1526年-1857年
英属印度
1857年-1947年
印度共和国
(1947-
⑻ 印度被英国殖民了多少年
印度被英国殖民了190年。1757 ~ 1849年英国政府通过东印度公司进行的一系列侵略印度的战争。印度最后沦为英国殖民地。1947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独立。从1757年到1947年印度被英国统治了190年。1757年,英国在普拉西之战中获胜,从此开始了在印度长达190多年的殖民统治。如果从英国在印度设立管理区开始算,英国殖民印度超过了300年。
印度殖民时期历史:
17世纪末莫卧儿帝国陷入分裂之中,各地封建王公割据成势力。 18世纪中后期,英国乘机进入印度。 通过收买封建王公等手段控制垄断印度的麻棉等原料供应, 并成立东印度公司,专管税收。但是该组织多次欺压印度人民, 进入19世纪以后,印度爆发过多次反英起义, 但都被镇压了, 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在19世纪60年代。
进入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都引发了英国丧失对一些殖民地的控制,印度正真独立是在1947年,印度总督蒙巴顿勋爵认为继续殖民统治不现实,便承认印度独立。
⑼ 印度被英国殖民者统治的历史
西方国家在印度的殖民活动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1600年英国在印度建立东印度公司,按着荷兰、法国也先后入侵印度。1757年6月爆发了印英普拉西战役,印度战败,逐步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849年英国占领印度全境。19世纪中叶印度出现宗教和政治改革运动,民族主义政治团体日益增多,1885年12月28日印度国大党成立。1891年4月,英国殖民者制造阿姆利则惨案,致使圣雄甘地领导的国大党发动了全国规模的不合作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1946年2月,印度水兵在孟买和马德拉斯等地举行反英起义。英国为摆脱危机,派使团访印,并提出建立印度联邦、召开制宪会议、成立临时政府的计划。
1947年6月3日,英国公布“蒙巴顿方案”,同意把英属印度按局民宗教信仰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巴基斯坦自指令包括现在的巴基斯坦国和孟加拉国)。同年8月14日和15日,巴基斯坦和印度两个自治领分别诞生。印度人民经过长期斗争,终于结束了英国在印度长达190年的殖民统治。1950年1月26日,印度宣布成立共和国。
http://www.yinluyou.com/lishi.html
⑽ 西方殖民者入侵之前,印度的历史是怎样的
自然环境 古印度的地理范围不限于今天的印度,而是指整个次大陆,即包括今天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等国。在古印度,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以“印度”作为自己的国名,但波斯人和古希腊人称印度河以东地域为印度,我国的《史记》和《汉书》称之为“身毒”,《后汉书》称之为“天竺”,唐代玄奘在其《大唐西域记》中改称为“印度”。显然,这个名称是从印度河的名称引申而来的。
古印度三面环海,北背高耸的喜马拉雅山,所以在地理上是一个独立的三角形半岛。其北部有平原,还有两条大河流域,即印度河和恒河,这对农业的发展有利。南部有高原,有富饶的森林和矿藏,这对手工业发展有利。由于次大陆地域辽阔,境内自然环境好,古印度人就用不着全力冒险向海洋挑战。
古印度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远在1400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的祖先腊玛古猿在活动。旧石器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半岛的北部。新石器文化的遗址则遍布次大陆。约公元前4000年代末至3000年代,半岛进入金石并用时代。约公元前23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进入文明。因此,整个史前时代直到文明的出现,次大陆一直有居民活动。
居民 古印度可谓世界人种的大熔炉。主要有矮黑人、原始奥大利亚人、达罗毗荼人、雅利安人、波斯人、希腊人、大月氏人、白匈奴人等,说得确切些,就是三大人种(黄种、黑种、白种)都有,方言竟多达200种以上,所以古印度居民的构成比较复杂。
如果说中国文明是长期统一,短暂分裂的进程,那么,古印度文明则是多分裂少统一的发展趋势。纵观其文明进程,大致有如下几个时代:
第一个时代是印度河文明时代(约公元前2300—1750年)。这是古印度最早的文明,中心在印度河的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两地,故称“哈拉巴文化”。但这个文明是直到1921—1924年才被人们发现的,它与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一样,曾长期埋藏在地下不为人们所知。所以,1922年《剑桥印度史》第一卷初版时,还认为古印度进入文明是从公元前1000年代的“后期吠陀时代”开始的。哈拉巴文化的发现,使古印度文明的时间一下子向前推进了1300年。
第二个时代是吠陀时代(约公元前1500—600年)。这个时代又分为早期吠陀时代(公元前1500—1000年)和后期吠陀时代(公元前900—600年)两个阶段。所以分两个阶段是因为,辉煌灿烂的印度河文明原因不明的毁灭后,古印度的历史近200模糊不清。大约从公元前1500年开始,印欧语系的雅利安人侵入次大陆,但这些雅利安人是处在原始社会末期的人,所以在整个早期吠陀时代,即在公元前1500—1000年期间,古印度倒退到由野蛮向文明过渡的时代。从公元前900年开始,雅利安人才进入文明,或者说古印度才第二次进入文明。学者们把公元前900—600年这段时期称之为后期吠陀时代。不过,这个时期的文明与哈拉巴文化相比,实在是个可怜虫。
第三个时代是列国时代(公元前600—400年)。有时也称“早期佛教时代”。这是古印度列国并举的时代,但也是一个战国纷争,逐步为统一打基础的时代,其中恒河流域的摩揭陀国最为强大。此时,古印度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也东移,即恒河流域成为文明中心,至于印度河流域,不仅失去重要地位,而且在公元前518年被波斯帝国占领,成为其一个行省。
第四个时代是孔雀帝国时代(公元前324—187年)。这是古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时代和帝国,但统一者不是列国时代的强国摩揭陀,而是已失去重要地位的印度河流域的一位出身孔雀族的起义领袖。亚历山大灭亡波斯帝国后,印度河流域成为亚历山大帝国的领土,但亚历山大一离开印度后,这里就爆发了起义,起义领袖旃陀罗笈多不仅赶走了亚历山大的守军,而且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起了帝国。由列国并举到统一,一方面是世界各文明古国的发展趋势,一方面也有利于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所以到帝国第三代王阿育王统治时期(公元前269—232年),帝国进入繁盛时代。但这个帝国维持了137年后,于公元前187年被巽伽王朝(公元前187—75年)代替,巽伽王朝已不是帝国,初期统治整个恒河流域,以后就成了偏安于摩揭陀的小朝廷。到公元前75年,巽伽王朝末帝被甘华所杀,但甘华王朝(公元前75—30年)既偏安,以不巩固,45年间有四个国王统治,平均一个国王统治11年。公元前30年,这个小朝廷也被南印度的一个小国安度罗给灭亡了。总之,孔雀帝国灭亡后,古印度的历史一是长期模糊不清;二是外族不断入侵。先后有大夏的希腊人、塞种人、安息人、大月氏人。其中只有中国的大月氏人在古印度西北部建立了稳固的政权。
第五个时代是贵霜帝国时代(公元1—3世纪)。贵霜帝国的建立者是居住在中国敦煌与祁连山一带的大月氏人的一支。公元前2世纪,游牧的大月氏人被匈奴人击败,西迁至中亚,进而占据大夏,逐渐从游牧转为以农业为主的生活,社会制度也逐渐从原始社会过渡到阶级社会。张骞于公元前139年出使西域时曾到达此地。这时大月氏人分五个部落,酋长称“翕侯”,约在公元1世纪初,五翕侯中的贵霜翕侯丘就却(公元15—65年)消灭其它翕侯,统一五部落,建立起贵霜国家。丘就却还向南攻击喀布尔河流域和今克什米尔地区,初步奠定了帝国的基础。丘就却死后,其子闫膏珍(65—75年)继位,他又向南进兵印度,占领恒河流域。到第三代王迦腻色迦(78—102年)时,贵霜帝国进入盛期,都城富楼沙(今巴基斯坦的白沙瓦)。此时帝国地跨中亚和南亚,与罗马、安息、中国的东汉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的四大帝国。同时,在公元90年,贵霜派7万大军进攻驻守西域的班超,汉烟军人少,甚为惊恐,但班超利用贵霜军劳师远征,军粮不足之缺点,“收谷坚守”又派伏兵袭杀其向龟兹求援粮草的部队,迫使贵霜军退回葱岭以南,并与东汉保持和平关系。
迦腻色迦征战一生,扩大了帝国的版图,但也使百姓饱偿战争之苦,以至无法忍受他的扩张政策,所以当他卧病在床时,人们就用被子蒙住他,使他窒息而死。他死后,帝国开始衰落。到3世纪,帝国已分裂成若干小公国。古印度历史又进入模糊不清的阶段。直到4世纪笈多帝国的兴起。425年,贵霜在大夏的残余势力也被哑哒人(白匈奴)灭亡。
从以上几个时代不难看出,公元前2300年直到笈多帝国的兴起,古印度除了137年的孔雀帝国和近100年的贵霜帝国是统一强盛的帝国外,其余则都是诸国分裂时代。甚至是模糊不清的时代。
二、失落的印度河文明
文明的发现 如前所述,1924年以前,学者们讲古印度文明的第一章是从吠陀时代开始的,这当然是一种错误的认识。1921年,英国考古学家在印度河上游发现了哈拉巴遗址,1924年,他们又在下游发现了摩亨佐·达罗遗址。经科学测定,这是一些处在公元前2300—1750年的远古文明。比吠陀文明早出1千多年。印度传来的消息震动了当时全世界的学术界,因为这些遗址的文明程度不仅令人吃惊,而且使人们发现,吠陀文明简直是一个黑暗的大倒退时代。
文明的规模 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巴是城市文明遗址,两城周长都有4.8公里以上,城市都是由卫城和下城(居民区)两部分组成,其居民数各自约有35.000人。两城相距644公里,形成两个中心,这显然是两个彼此独立的国家都城。以后,考古学家们又陆续发现类似的大大小小的遗址数百处,其分布范围也不限于印度河流域,其地域比早期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古文明遗址的分布范围要大得多。显然,这是一个分布范围比较大的文明时代,但也是一个被人们彻底遗忘的时代。如果说苏美尔文明还能从神话传说中找到影子的话,那么,印度河文明则连个神话传说的影子也没有。好在考古学家发现了它,使这些在地下长眠了3千多年的大大小小的遗址得以重见天日,也使我们能够了解其文明的大概情况。
文明的特点 印度河文明是青铜器文明。铜制的不仅有匕首、箭镞、矛头等武器,也有镰刀、锯子、斧、凿、鱼钩等生产工具。农业是当时的重要生产部门,栽培的作物主要有大麦、小麦、豆类、芝麻蔬菜,在水源好的地方也种稻。此外还有椰枣、果树、棉花,所以印度是棉花的故乡。居民也从事畜牧业,驯养的动物有牛、猪、狗、驴等。家禽和鱼类也食用。
手工业比较发达。除青铜器外,也掌握了对金、银、铅、锡等金属加工技术,且热加工和冷加工已有较高水平,尤其是还会用焊接法制造金属器。制陶业和纺织业也有较高水平,如纺锤和纺轮在话许多遗址中都有发现,染缸的存在说明当时已掌握了纺织品的染色技术。陶器的坯由陶轮制成,再由陶窑烧制。陶窑设计也非常合理,火焰可烧到顶层。陶制品也有一些饰以图画精品。此外,手工艺品的制作也十分精美,如项链、戒指、手镯、臂镯、足镯、耳环等首饰,既有金银制品,也有象牙和宝石制品。印章是其特产,章上刻有文字和图案,文字约有四、五百个符号,这是进入文明的标志,但这些文字现在还没有释读通。
商业也很活跃。遗址中发现有印度河文明中心以外的东西,如印章在两河流域也有发现,同样,两河流域的圆形印章和金属制品在这些遗址中也有发现,这说明与两河流域有商业贸易往来。学者们认为,这种远程贸易是由海路进行的,印章也有船的图案。此外,遗址中还有石制的称锤,并有二进法和十进法,这说明其度量衡制度也发达,或者说,文明的创造者是一些斤斤计较的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