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历史上有几次被外族统治的
2次。1279-1368,1644-1911,东晋、南宋和抗日战争虽然丢了半壁江山,但并未完全亡国。
② 对开封历史,你了解多少
开封地处中原腹地,自古就有 “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即所谓“夷门自古帝王州”。老百姓流传着一个传说,“开封城摞城,龙亭宫摞宫,潘杨湖底深藏多座宫”。1981年,开封市政在龙亭东湖清淤时,意外地挖出了明代周王府遗址,继续往下挖,依次发觉了6座城池,自上而下依次是:清开封城、明开封城、金汴京城、北宋东京城、唐汴州城、魏大梁城。
清初,有人提出将省会由开封迁至许昌。作为七朝建都之地、“八荒争凑,万国咸通”的名都大邑,开封这座历史古城在中原的中心地位依然存在,也是清政府维护中原地区局势稳定的象征。所以,清政府始终没有采纳这个建议,只是在明开封城墙的废墟上加高增筑墙体,而将河南省省会仍放在开封。
③ 中国历史上有几次迁都为什么历史上都喜欢迁都
中国历史上有过十多次迁都,这是统治者为了更好的统治,占据有利的地理位置,所采取的一种手段。建立一个都城,迁都都不是简单的事,要耗费大批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劳师动众,但是统治者有的是为了更好的统治,有了是为了占据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方,所以才不得不采取迁都的手段。这十次迁都分别是,盘庚迁殷、平王东迁、晋室南迁、孝文迁都、海陵南迁、元迁大都、永乐北迁、清迁北京和国府迁渝。
三、永乐北迁,北京成为政治中心。靖难之役发生之后,朱棣取代建文帝攻占南京城,但是不久,朱棣迁都北京,这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巨大的影响。清军入关之后,多尔衮搬迁都城,由盛京搬到北京,开始了长达268年的统治。清朝的这一举措,也使得满清王朝在中原站稳了脚跟,对整个清朝的历史影响都极其深远。直至现在北京仍然是全国政治中心。
④ 纪录片《一级响应》全景式呈现,从“封城”到“解封”,武汉发生了什么
在武汉重启一周年之际,由上海广播电视台和湖北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的抗疫纪录片《一级响应》,4月8日开始在东方卫视与湖北卫视同时播出,用小人物抗疫故事展现时代大型史诗,生动讲述了在危机时刻举国同心,人们舍生忘死救助病患、全国上下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
⑤ 古人是怎么控制疫情的
答案是:古代也用口罩防传染、出现疫情首先采取隔离观察治疗、火烧深埋尸体,防止病毒细菌繁殖、中医治疗,有效控制瘟疫传播。
从中国赈灾的历史来看,中国古代的瘟疫爆发是相当频繁的。其中,周代只有一次,秦汉时期有13次,魏晋时期有17次,隋唐时期有17次。宋代疫情明显增加,南宋、北宋共爆发32起。到了元朝,爆发的数量明显减少到了20年。但到了明清两代,疫情数量翻了一番,明代64起,清朝74起。面对疫情,在科学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的古代,他们是如何预防疫情的?
在古代,治疗疾病的药物不像现在的抗生素。古代没有抗生素,怎么治疗疾病?在古代,医生都是中医。疫情爆发后,他们有了自己的方法。他们一般用中药治病,包括验方和民间方剂。电视连续剧《欢乐神医》中有一个情节。疫情爆发后,乔伊用中医治病。将中药放入井水进行防疫,有效地控制了鼠疫的传播,得到了朝廷的奖励。
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中国人始终是勤劳智慧的体现。面对疫情,我们将同心协力战胜疾病,延续中华民族的辉煌!
⑥ 中国历史上的四次大分封
第一次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战国的分裂局面.
第二次西晋,司马炎灭东吴,结束了三国的分裂局面(时间短暂).
第三次隋朝,隋文帝灭南陈,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
第四次元朝,元世祖忽必烈灭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宋,辽,西辽,西夏,金,大理的分裂局面.
⑦ 开封的历史及变化
开封古称汴梁,位于河南省东部,在中国版图上处于豫东大平原的中心位置。开封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也是河南省中原城市群和沿黄“三点一线”黄金旅游线路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全市总面积6444平方公里,人口480万,其中耕地面积363.4千公顷,市区面积359平方公里,市区人口80万,辖尉氏县、杞县、通许县、兰考县、开封县五县和鼓楼区、龙亭区、禹王台区、顺河回族区、金明区五区。
开封府,杨家将,,汴梁西瓜,开封第一楼,开封灌汤包,包青天,北宋,汴绣,宋体字,指南针,活字印刷术,清明上河图,七朝古都,河南开封。
在中国的历史上,开封曾被称为大梁、汴梁、东京、汴京等。自建城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战国时期的魏国,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和金七个王朝曾先后建国都于开封,故称“七朝故都”。开封与中国的郑州、西安、洛阳、北京、南京、杭州、安阳并称八大古都,在国内外享有盛名。高等教育有河南大学、开封大学、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开封教育学院。开封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文化教育发达,科技进步,经济繁荣,是中原地区的重要旅游城市和对外开放城市。
开封是中原地区黄河沿线重要的旅游城市,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开封享有七朝都会、文化名城、大宋故都、菊城之盛名。遍布市县的名胜古迹,依稀可寻的古城风貌,特色浓郁的民俗文化,绚丽多姿的秋菊,显示了古都的风韵和魅力。开封拥有众多旅游景点创造和打破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纪录、中国纪录,获得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
开封是河南省省辖市。位于豫东平原,西距省会郑州40千米。
相传夏代第七世帝杼迁都于老丘(今开封附近),直至第十三世胤甲才迁至西河,共历6世,成为当时政治、经济中古都开封心。开封建城的历史已有2700多年,春秋时期,郑庄公(前743一前701)为向中原拓展,在今城南朱仙镇附近古城村构筑城邑、取名启封(汉初因避文帝刘启讳、改为开封)。此为开封故城。今开封城春秋时为仪邑,战国时为大梁。战国时期,魏国为争霸中原,惠王于六年(前364)由安邑迁都大梁,此为开封有史可考的第一次建都。魏在大梁共历6君140年,在秦统一战争中于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为秦所灭。秦将大梁改置浚仪县。以后浚仪、开封各为县治,互不隶属。直至东魏天平元年(534)设梁州,以浚仪为州治,辖开封县。北周时,梁州改名汴州。不久,隋炀帝开通济渠,使其与黄、淮沟通,发展水上运输,汴州地位日益显要。唐延和元年(712)开封县并入汴州城内,与浚仪县同列为附郭首县,原古城村的开封城,遂日趋废弛。唐兴元元年(784)宣武军节度使治所由宋州(今商丘)移来汴州,成为唐王朝最强大的藩镇。唐末,宣武军节度使朱温,先是胁迫唐昭宗迁都洛阳,最终废弃唐帝而自立,在开封建立后梁政权。朱温称帝后,升汴州为开封府,称东都,洛阳为陪都,称西都,长安则降为雍州。从此,开封府不断扩大管辖范围,后梁时辖15县。右图为开封保存完好的城门。
至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相继在开封建都,开封府亦扩大,辖18县24镇。开封、浚仪称赤县,其余各县称畿县,浚仪县在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改称祥符县。开封最繁盛的时期是北宋,建都长达167年。公元1127年,为金人所破,毁于兵燹。金人先后在开封扶植张邦昌、刘豫两个傀儡政权,终因人民唾弃而夭折。金人将开封降为汴京路。海陵王于1153年以开封为南京,作为南进的基地。至1214年宣宗完颜珣受蒙古逼迫,迁都于此,仍称南京。蒙古灭金建元,在全国设立11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中原地区设河南江北行中书省,这是河南称省之始,省会及路治都设在汴梁路的开封。元末刘福通率农民起义军于龙凤四年(1358)攻占开封建为国都,仅维持了—年零三个月,在元军围攻中又退回旧都安丰。明洪武元年开封菊花(1368)三月,朱元璋攻下开封,改汴梁路为开封府,以开封为北京,不久又撤销开封县并入祥符县,从此结束了一城由二县分治的局面。洪武十一年(1378)又撤销了开封北京称号,并封五子朱棣为周王,镇守河南。此后一直是河南的省会,清代继之。民国二年(1913)废府改道。祥符县改为开封县,属河南省豫东道、开封仍为省会,并为豫东道治所。民国三年(1914)改豫东道为开封道。民国十六年(1927)废道,民国十八年(1929)成立开封市,市、县同城不相属,开封仍为河南省会。民国二十七年(1938)6月,日军占领开封,省会西迁。翌年3月,日伪河南省会由安阳迁来开封。1945年日寇投降,开封复为河南省会。1948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开封, 11月成立开封特别市,仍为省会。开封县政府仍设在市内,1949年5月,开封县政府迁往朱仙镇。1954年10月,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 开封变为省辖市。1955年郑州专员公署由荥阳迁至开封,改名开封专员公署,辖开封县等10个县。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实行“市带县”体制,开封专员公署撤销,原辖5县属开封市领导。
http://ke..com/view/22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