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中美历史性握手是什么事件

中美历史性握手是什么事件

发布时间:2022-07-21 16:19:46

‘壹’ 中美时隔20年的握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是什么同年中国外交还有什么

中美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随后一些西方国家相继同中国建立外交。

‘贰’ 为什么称其为“历史性的握手”

历史性握手主人公:周恩来 尼克松
1972年初,周恩来总理要做一件大事,怎样接待中国长期视为敌人的美国总统尼克松。既不失中国尊严,又不乏友好,这是挺有难度的一次外交活动。1972年2月21日是尼克松访华的日子,这也是我们摄影记者的大事。为了让中外记者拍摄好这一历史瞬间,有关部门第一次在机场边搭了一个阶梯式的大架子,距离宾主握手点约20米远。上午11点,尼克松的专机出现在北京机场的上空。记者们屏声静气,紧张地等待着中美两国领导人的历史性握手!

‘叁’ 图2被称为“历史性的握手 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
因为这次握手,结束了中美两国25年没有交往的历史,开始了中美两国交往、建交、关系正常化的历史。

‘肆’ 乒乓外交 历史性的握手说明了什么

“兵乓外交”:
指1971年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事件。1971年4月10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和一小批美国新闻记者抵达北京,成为自1949年以来第一批获准进入中国境内的美国人。中美两国乒乓球队的友好往来,推动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乒乓外交”的意义:
实现了中美两国1949年以来的第一次民间交往,“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用“小球”兵乓球,转动了中美关系的新阶段,也就是东半球和西半球“大球”。
乒乓外交的经过:
1971年4月10日至17日,参加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应中国乒乓球代表团的邀请访问我国,打开了隔绝22年的中美交往的大门,被国际舆论誉为“乒乓外交”。
在第三十一届乒乓球赛举行期间,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曾向中国乒乓球代表团表示,在比赛结束之后,希望到中国访问。
4月6日,比赛已接近尾声,毛泽东主席断然改变原意,作出决定,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我国。
4月10日,美国乒乓球协会主席、团长和运动员科恩、雷塞克等人抵达北京。周恩来总理对访问作了具体安排,指出这次访问对于打开中美关系的局面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此举对中美关系的突破产生了影响,被誉为“小球推动大球”。
4月14日,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美国、加拿大、哥伦比亚等国乒乓球代表团,并同美国代表团进行了长时间谈话。中美两国乒乓球队举行了友谊比赛。美国朋友还游览了长城,参观了清华大学等地。同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声明,就改善、松动两国关系采取一系列措施。中美两国乒乓球队的友好往来,推动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伍’ 为什么中美建交被称为历史性的握手

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从而结束了长达30年之久的不正常状态。这是在美国政府接受中方提出的中美建交“断交、废约和撤军”建交三原则情况下取得的成果。 是两国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由此揭开了两国关系的新篇章,对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中美建交的影响及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结束了长期的对话,开始了两国关系的新阶段。 ②提高了两国的战略地位,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重大的意义。 ③有利于两国的经济、贸易、科技、文化、金融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发展。 ④中国处于美苏之间的关键性制衡地位,使中国战略地位空前提高。 ⑤尼克松访华,促使西方国家同中国建交,形成中国外交史上第三次建交高潮

‘陆’ 跨越太平洋的握手是指哪一事件

尼克松访华

http://xh.xhby.net/60/html/2009-10/01/content_62998.htm
1972年2月21日11时30分,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专机到达北京。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前往机场欢迎。尼克松走下舷梯,主动与周恩来热烈握手。周恩来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呵!”
中美两国因台湾问题处于尖锐对立的状态。尽管两国从1955年开始了多次大使级会谈,但因双方立场大相径庭,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两国关系的戏剧性变化,是在世界格局变化,特别是中苏关系恶化的背景下出现的。1970年,尼克松通过巴基斯坦向中国传递口信:准备开辟一条白宫通向北京的直接渠道。同年12月18日,毛泽东会见美国作家斯诺时说: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
几个月后,中美接触的又一个机会来了。1971年4月7日,毛泽东作出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决定。一星期后,周恩来在北京会见了来到中国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全体成员。他说:“你们这次应邀来访,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小球推动大球”的“乒乓外交”,加快了中美高级接触的进程。
1971年7月9日,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抵达北京。周恩来与基辛格就双方关心的问题特别是台湾问题进行了会谈,并就尼克松的访华时间进行了磋商。11月30日,新华社公告宣布:尼克松总统将于1972年2月21日开始对中国进行访问。
从尼克松与周恩来握手的时刻起,“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共同发表了《联合公报》。《联合公报》中说:“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在中美关系解冻的推动下,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法国总统蓬皮杜等相继访华,中国和一批西方国家相继建交。中国外交事业出现了新局面。

‘柒’ 历史1972年尼克松访华握手的含义指什么

意义:
宣布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
点30分,美国总统尼克松乘坐的“空军一号”飞机降落在北京机场。尼克松及夫人急忙走下舷梯,向前去迎接的中国总理周恩来伸出了手。中美两国领导人的手握在一起,结束了20多年的隔绝状态,标志着中美关系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尼克松一行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为期七天的历史性访问。访问期间,尼克松总统会见了毛泽东主席,同周恩来总理进行了会谈。双方就国际形势和中美关系交换了意见,着重讨论了印支问题和台湾问题。

‘捌’ 尼克松所这次历史性的握手使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标志另一个时代开始的事件是

我觉得标志事件是1972年2月28日的《中美联合公报》,而不是1979年的中美建交。原因很简单,其实当时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已经大大改善了,《中美联合公报》就说明了一切,至于建交问题一拖再拖,主要是当时国内文革尚未结束,意识形态依旧站了长时间的主流。后来主席总理相继过世,三中全会关于经济挂帅的辩论,都耽搁了时间,同时也为中美建交赢得了时间。可以说,尼克松访华虽没有促成中美建交,但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中美建交的实际。

尼克松访华被西方记者成为“改变世界的一周”,之所以被誉为此,是因为当时美国从意识形态中战争中拉拢了一个大国,使得美国的外交局势压力不那么大了。同时,中国从一边倒开始与西方世界的领头羊和好,也的确是世界局势的一大变化。

尼克松访华后,包括英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希腊等18个国家在1972年当年就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于美国而言,中美建交,使得美国在深陷越南战争、经济危机与美苏争霸三重危机中稍稍减缓了自身压力。于中国而言,也从一边倒的困惑中与被苏联不时威胁中跳了出来,为日后没有受到东欧国家的颜色做了基础。

应该说,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关系也就进入了蜜月期,美国国内(包括日本国内)对中国的看法迅速从包裹小脚的女人,抽大烟的男人,专政政权转向了另一面,毫不吝啬溢美之词。期间一个重要事件可以看出中美关系的密切,1979年2月中越自卫反击战开始了,美国只是象征性的发表了几句类似的抗议,实际上对中国反击越南还是报以同意的态度。这在尼克松访华之前是不可想象的!只可惜,中国并没有利用这一层关系提前将南海局势稳固下来,依照当时美国对中国牵制苏联的倚重,中国将南海的边界问题在那时固定下来,美国是不会反对的(就像美国不反对现在日本的叫嚣一样),现在也就省了这么多麻烦了,以至于越南都尾大不掉,连个小小菲律宾都难整!从这个层面讲,说是开启了另一个时代可以,但我们没有将这个时代继续下去。

‘玖’ 为什么称美国总统尼克松与周恩来总理的握手是“历史性的握手”

因为这打破了中国外交的僵局
是中国外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世界掀起了与中国结交的高峰
历史必修书上有的很完整的~~

《2月27日是中美两国签署上海公报35周年的纪念日。35年前的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飞越太平洋,在北京与中国总理周恩来完成了一次历史性的握手。这次震惊世界的握手,是双方克服了无数政治隔阂、跨越了巨大文化差异的结果。

(实况 中国老太的小脚 马路上推箩筐 万人扫雪镜头)

这些画面,是美国记者在1972年的北京街头拍摄的。

他们是1949年以来,第一批大规模进入新中国的美国记者。他们的镜头充满了好奇。

(三位美国记者在不同地点的出镜实况)

记者1:Good evening. The talks between President Nixon andPremierZhou En-lai continue behind closed doors.

译文:晚上好,尼克松总统和周恩来总理的谈判还在秘密地进行着。

记者2:Its a girl. Mother and child doing fine./ There is onlyoneword to describe it. Amazing.

译文:是个女孩,母女都很平安。我只能用一个词形容:太神奇了。

记者3:I dont know whether they know they are being watchedbyforeigners or not. I dont think most of them do.

译文:我很难说他们有没有注意到,自己正被一群外国人盯着看,我觉得大部分人都没有。

这些美国记者的报道范围很广,从中美外交谈判、到中医针灸麻醉,无所不包;他们的报道时间跨度也很大,比尼克松来得更早,比尼克松走得更晚。1972年1月21日的北京机场,记者们一大早就守候在寒风中,镜头的焦点,是即将到达的美国总统专机“76年精神号”。

在总统专机降落之前,尼克松就开始精心准备自己在中国第一个亮相。据基辛格后来回忆,尼克松反复要求所有随行人员,飞机降落后必须留在机舱里,保证他和第一夫人率先走下舷梯,直到这个历史性的第一次握手结束。(实况)尼克松和周恩来的握手持续了一分多钟,他说:“总理先生,我感到很荣幸,终于来到了你们伟大的国家。”周恩来说:“总统先生,非常欢迎你到我们的国家访问。”

周恩来和尼克松乘坐红旗轿车离开机场时,周恩来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呵!”

(采访 章含之时任尼克松访华翻译毛主席有一个具体的指示,就是说这个接待美国人是八个字,不冷不热、不卑不亢。因为当时美国和台湾还保持着外交关系,而中美双方还是没有任何的外交关系。所以当时就按着他是国家元首,已经给了他很高的礼遇了。)

尼克松访问中国,是1971年6月,时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基辛格秘密访华后,最终敲定的。

(字幕:1971年7月15日 尼克松电视讲话 )

(实况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

尼克松宣布访华之后,200多名美国记者报名申请赴中国采访。而在太平洋的另一端,中国人很难想象这些美国记者来到中国之后,到底会写些什么,拍些什么。

(采访 资中筠 时任美国记者陪同 我们从来没有接待过那么多美国人,而且都是记者,记者是最可怕的,当时认为,到处钻。)

新中国成立后,和美国没有经济往来、没有民间交流、更没有官方对话,之前还曾经在朝鲜战场兵戎相见。(实况中国反美游行)到底让不让记者来,中方内部产生了意见分歧。

(采访资中筠后来总理说,来那么多记者有什么不好,他第一次来中国,而且他得说好话,他们已经骂我们骂够了,原来就一直在骂我们,也不可能骂得更多了,所以说来吧,那有什么了不起的,就来了。)

在允许记者采访拍摄的重要场合,美国人为了抢新闻争先恐后,而在相对轻松的参观游览活动中,他们却让中方陪同人员大伤脑筋。

(采访 资中筠 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前所长他们老想钻到一个不让他们看的地方,但是很难,babalawaters,是一个女的电视主持人,据说是很难对付的一个人,她老要半途下车之类的。)

这就是芭芭拉·沃尔特斯,着名电视主持人,她和她的同事在北京报道期间,把镜头对准了长城、熊猫、金鱼,也对准了在我们看来平淡无奇的街道和学校。

(实况:电视报道现场画面)

不仅是记者,美国官方代表团的成员,也用西方式的手段测试东方人的诚信。

(采访 唐龙彬时任外交部礼宾司国宾接待处处长他在他的住房里面,扔十美元在他垃圾堆里,我们服务员收到了,又报告我们办公室,我们办公室又报告了上面,上面说你让服务员放回去,放在他的办公桌上面,用压纸板那个东西压住。第二天我们跟他闲谈的时候,就说我们还有一个体会,因为发现你们宾馆的服务员都是经过严格的训练的,这个话,没拿我十块钱。)

主持人李涛:尼克松和周恩来握手的当天,是中国的大年初七。在北京,正是隆冬时节,西方媒体称这次旅程为:破冰之旅。如何通过短短7天的访问时间,来化解长达二十多年的隔阂呢?更何况,中美两国的文化传统是如此的不同!为了达成共识,中美双方经历了多次艰难谈判,但仅仅因为一些礼仪习惯的差异,因为外交接待中的一些小事,险些改变了中美谈判的命运。

周恩来举起白酒杯向外国客人敬酒的翩翩风度,已经成为中国政府热情好客的标志。但是,就在你来我往、互敬互让的酒宴背后,却也发生过波折。1971年1月初,美国黑格将军率领筹备组来华为尼克松打前站。在一次欢迎宴会上,中方先致祝酒辞,轮到黑格致答词的时候,他却按兵不动。当时担任黑格翻译的章含之是这件事的亲历者。

(采访 章含之 我不知道他当时为什么没有回敬。但是从当时的表现来说,好像他没有觉得他必须回敬。)

这场“祝酒风波”迅速成为中方改变态度的导火索,影响到了黑格随后的杭州之行。

(采访章含之这么大冷天一月份,杭州多冷啊,结果下(飞机)来了以后,也不让吃饭就拉到船上去了。拉到船上,船上冷得不得了,就一杯茶,除了之外,什么也没有。我那个时候,我就开玩笑,我说饥寒交迫。)

周总理得知此事,立刻严厉批评相关人员,并命令马上进行补救,毛泽东还特别吩咐给爱吃糖的美国人每人十斤糖果作为礼物,尼克松访华的进程得以继续进行。

(黑转)

(字幕:1972年1月21日 人民大会堂 )

(实况周恩来致辞我想利用这个机会代表中国人民,向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人民致以亲切的问候(掌声)/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意见,弄清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

(尼克松致辞实况(PBS) 毛主席曾写道,多少事,从来急。)

这一次,尼克松热情回应了中方主人的祝酒辞,并亲自修改了助手为他草拟好的讲稿,加进了毛泽东诗词。在举行宴会前几个小时,他刚刚会晤过这位中国最高领袖。双方原定的会谈时间是15分钟,到最后变成了70分钟。显然,中美双方都把中南海里的好心情带到了宴会厅。(实况掌声)不过,宴会真正的高潮发生在音乐响起的那一刻。在场的美国人惊奇地听到了一首熟悉的乐曲:《美丽的阿美利加》。

(乐队演奏实况)

(采访 章含之时任尼克松访华翻译我们知道不能用那些进步的歌曲,工人阶级的歌当然不能选了,所以我们当时就想,选一些特别富有美国乡村音乐味道的那种歌曲。)

《美丽的阿美利加》,恰恰是尼克松在1969年总统就职典礼时为自己选择的音乐。中方选择这首乐曲,内部也曾发生过争议。

(采访 唐龙彬时任外交部礼宾司国宾接待处副处长当时总理给乐队讲话,当时有人说,我们演奏这种乐曲就是为美帝国主义唱赞美歌,他说完全是两码事,这些乐曲都是形容美国的风景优美,民族的淳朴,怎么能说是赞美歌呢?)

人民大会堂宴会厅第一次响起了美国乐曲,中国人细心周到的接待方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实况画面:尼克松为周恩来脱大衣)

(采访 唐龙彬时任外交部礼宾司国宾接待处副处长(尼克松)他夫妇两个人感动得,差不多眼睛有点潮湿的样子,/他说这是我在出访所有的外国国家,听到的奏我们美国乐曲奏得那么好的第一个国家。他没想到。)

宴会之后,周恩来去钓鱼台拜会尼克松,尼克松早早等候在门口,并主动为周恩来伸手脱掉了大衣。这个镜头在美国连续播放了好几次。一些主要报纸在头版刊登这幅脱大衣的照片,并发表评论表示赞赏。

(采访唐龙彬安全人员还来不及上去给周总理脱大衣,尼克松马上就给他脱了。这个镜头引起全世界舆论界的重视,也是头版头条消息的。尼克松是的确很会作工作,但是我个人还是认为他的确心里也是非常佩服周恩来总理)

看来,中美双方领导人的感情开始逐渐融洽,但艰难的谈判还在后面。按照预定行程,尼克松在中国只逗留7天,中美谈判的难度、强度、密度都很大,很多时候,双方为了一个分歧的观点,为了一个词语的翻译,寸步不让。为了打破谈判僵局,中方在紧张谈判中穿插安排了一些较为放松的参观活动。

(字幕:杭州花港观鱼)

尼克松: The sightseeing Ive had is like the order of aChinesedinner. Id like to have more.

(记者:How is the entourage)? You see they are there.

(译文:我很喜欢这样的观光活动,就像我喜欢中国菜一样,事实上我希望这样的日程更多些。记者:其他的随行人员呢,他们喜欢吗?你看他们不都在这儿吗。)

周恩来: 今天晚上还请你们吃饭

尼克松:Id like to come back, to do the sightseeing, but thePrimeMinister and I have been a little busy on occasion, so we havenothad much sightseeing, but we were doing things that weremoreimportant.

(译文:我希望以后有机会再来好好玩玩,这次我和周总理都忙于谈判,没什么时间到处看看,但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肯定比观光更有意义。)

在尼克松中国之行的最后一站上海,他和周恩来甚至还聊起了家常。

尼克松: But in the home the woman is always more intelligent thanthehusband.

唐闻生翻译:我觉得在家务事上女人往往比男人更聪明一些

周:不见得,不见得。

曾经敌对的政治家们似乎超越了政治、文化、地理的隔膜,找到了共同语言。而与此同时,历史性的《上海公报》正进入最后谈判阶段。》

阅读全文

与中美历史性握手是什么事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