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历史朝代排序是如何排列的
1、夏朝:约公元前2029年-约公元前1559年,共计:471年。
2、商朝:约公元前1559年-约公元前1046年,共计:438年。
3、周朝: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共计:867年。
4、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首称皇帝,共计:16年。
5、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共计:5年。
6、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汉高祖刘邦,共计:210年。
7、新朝:公元8年腊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太祖建兴帝王莽,共计:16年。
8、玄汉:公元23-25年,汉更始帝刘玄,共计:3年。
9、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共计:196年。
10、三国:公元220-280年,魏、蜀、吴三足鼎立,共计:61年。
11、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265-316年)、东晋(317-420年),共计:156年。
12、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计:170年。
13、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共计:38年。
14、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渊,共计:290年。
15、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共计:54年。
16、十国:公元891-979年,共计:89年。
17、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计:320年。
18、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共计:98年。
19、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计:277年。
20、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共计:268年。
21、民国:公元1912-1949年:,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是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22、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己丑年)10月1日成立 ,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国徽内容包括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 ,首都北京。
(1)被历史是怎么被朝代的扩展阅读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旷古悠久,自黄帝王朝的姬轩辕(也说公孙轩辕)(公元前2717-前2599年)时期算起,至今已有约5000年的历史了。
一般认为,中华文明的直接源头有两个,即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中华文明主要是由这两种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果实。有历史学者认为,在人类文明史中,“历史时代”的定义是从产生文字之后算起,之前的时期称之为“史前时代”。中国历史中有传说“伏羲创造八卦”,黄帝时期的“仓颉发明文字”等等,但都无证可考。近代考古发现了3350多年前(公元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约4000年前至5000年前的陶文、约5000年前至7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质的龟骨契刻符号。
‘贰’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是怎样的
最原始的三个朝代是夏商周,而这其中最有名的故事就是封神榜,发生在商纣王时代,纣王暴虐,残杀人民大臣,周武王在姜子牙帮助下汇起哪咤杨戬,一起将商纣王消灭。
大清朝四处征战消灭明朝余孽,于是有了康乾盛世,但是在闭关锁国的政策下,列强敲开国门,国破衰微,革命四起,大清朝也随之灭亡。
‘叁’ 中国历史那个朝代最先,朝代是怎么排下来的。
第一个朝代是夏朝,依次为夏、商、西周、东周(春秋和战国)、秦、西楚、西汉、玄汉、新莽、东汉、三国(魏、蜀、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宋、南宋、元、明、清。
1、夏
夏朝(约前2070-前1600)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
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因此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
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
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河南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
一般认为,夏朝共传十四代,十七后(夏朝统治者在位时称”后“,去世后称”帝“),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后人常以“华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经夏商周断代史研究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初步勾勒出了公元前2500至前1500即尧舜时代到夏商之际的社会图景。中原地区包括禹都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王城岗遗址)在内的夏朝时期六座规模大、等级高的中心性都邑,被列入了研究重点。
中国传统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较多。在河南省西部发现的二里头文化具备了属于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条件,但一直未能出土类似安阳殷墟甲骨卜辞的文字记载。
许多中外历史学家认为,斟鄩(河南洛阳偃师夏都二里头遗址)的全期或第一、二期是夏朝都城的遗迹 。
2、商
商朝又称殷、殷商,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夏朝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
其后裔盘庚迁殷(今安阳)后,“殷商”并称。从公元前1600年至前1046年,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
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600年。末代君王商纣王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而亡。商朝是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
商朝武丁在位时期,勤于政事,任用刑徒出身的傅说及甘盘、祖己等贤能之人辅政,励精图治,使商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得到空前发展,史称“武丁盛世”。
公元前1192年,武丁去世,庙号高宗,死后由其子祖庚继位。
武丁死后,他开创的太平盛世,没能长久延续下去。祖庚、祖甲以后诸王,特别是帝乙帝辛时期,国内矛盾十分尖锐,东南方的诸侯起来反叛。
面对这种情况,商王帝辛(纣)少年英勇,派部下向东征讨莱夷,自己攻打南方九苗,将商的势力延伸到了东海和长江流域,但是其连年的征战,极大消耗了国力,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国内兵力空虚,使其对西北的控制下降,给了周以可趁之机。
在周武王时,周起兵攻商,商王帝辛(纣)仓促间只能以奴隶为军抵御周人,结果,商王的军队毫无斗志,“前徒倒戈”,牧野一战,“血流浮杵”,国内商军尽墨,帝辛逃到鹿台自焚而死。商王朝就此灭亡,周王朝建立。
3、西周
西周(前1046—前771),周是关中一个古老的部族,始祖名弃,善种植,尧舜时被封为“后稷”,封于邰(今陕西武功县及杨陵区一带)。公刘时由邰迁到邠(今彬县、旬邑县之间),到古公亶父时迁到岐山之阳的“周原”(今扶风县与岐山县交界处)。
周人在这里兴建城邑、疆理田地、设置官吏、建立军队,商代晚期已为渭水中游的强盛诸侯国。姬昌(文王)迁都丰(今西安市长安区马王村一带)。
姬昌死,其子姬发(武王)即位,在沣河的东岸营建镐京(今沣东新区斗门镇一带)并修文王绪业,公元前1046年,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前781年,周幽王继位,任用好利的虢石父执政,朝政腐败激起国人怨恨;三年(前779年),伐六济之戎失败;同时天灾频仍,周朝统治内外交困。
幽王,宠爱褒姒,幽王废掉正后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立嬖宠美人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一作伯盘)为太子。宜臼逃奔申国,宜臼的母亲是申侯的女儿。申侯联合缯国和西方的犬戎进攻幽王。
杀幽王于骊山之下,犬戎乘机掠走大量财宝。西周就此灭亡。宜臼靠诸侯的帮助,登上王位,是为平王,翌年迁都洛邑,从此,历史进入东周时期。前771年,西周覆亡。
4、东周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西周覆灭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
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灭智氏家族后,三家分晋,各诸侯相互征伐,称为战国时代。
东周时期,周考王于公元前425年(周考王15年)封其弟于河南地,建立周公国,是为周桓公。这是周王朝最后一次分封。自这次分封后,周王的土地全部分封完毕,连自己也是寄居于此周公国。
周桓公死,其子威公代立。威公卒,子惠公代立。周赧王时,周惠公封其小儿子于巩以奉王,号东周惠公。东西周分立,西周都河南旧于王城,东周都巩。
西周自立国以来,一直采取讨好各大强国的政策,尤其是秦国。秦国和周围列强经常向西周和东周征收赋税和兵源。同时,西周和东周常相互倾轧攻伐。
周赧王在位时,周天子地位已经完全徒有虚名,其土地(周天子的王畿)也被韩、赵一分为二,以洛邑之河南王城为西周,仍都洛邑,以巩附成周为东周,分别由东、西周公治理,周天子由成周迁于王城,依附于西周公。
前256年周赧王病逝,秦国攻入雒邑,西周公投降,周朝灭亡。前249年,秦相邦吕不韦又带兵灭掉了位于巩邑(今河南巩义)的东周公。
5、秦
秦朝(前221—前207)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前238年,22岁的秦始皇嬴政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前210年,秦始皇巡游途中病死于沙丘(今河北省广宗县西北)。其子胡亥即位,为秦二世。
秦王朝虽在历史上拥有巨大影响,但滥用民力,统一仅十余年。前209年,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天下响应,刘邦、项羽起兵江淮共抗秦。前207年,秦亡。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历史朝代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夏朝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商朝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西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东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秦朝
‘肆’ 怎么背历史年代
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
记住上面的主线,然后在细看
1:周分西周、东周,东周分春秋战国;
2:汉分为西汉,东汉;
3:魏是指三国时的魏,还有蜀和吴;
4:晋分西晋和东晋(十六国)
5:南北朝为南朝和北朝并立,南朝经历宋、齐、梁、陈四代,北朝则先为北魏,然后北魏分为东魏和西魏,之后东魏和西魏分别被北齐和北周取代,北周灭掉北齐
6:五代则是中原先和出现的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7:宋分为北宋和南宋
至于历史事件的年代,则要看你自己了,不过还是不建议死记硬背,比如不同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要搞清楚,与其单独记住一件事还不如把发生在差不多同一时代的事情都记住,比如说:1867年世界上发生事情:明治天皇登基,苏伊士运河开通,奥匈帝国建立,《资本论》出版等等。还有就是顺着时间来记,再举个例子:第二次时间大战中,我们只看欧洲战场,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第二年,也就是1940年德国闪击荷兰,比利时,法国,然后是不列颠之战,攻占南欧,再之后是1941年6月德国闪击苏联,同年底在莫斯科战败,1942年,斯大林格勒会战,1943年库尔斯克战役,1944年,诺曼底战役,阿登战役,1945年意大利投降,柏林战役,德国投降。随口说了些重要的战役,顺着时间记下去,不要对着事件想是哪一年,希望对你有些帮助。
‘伍’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怎么划分最好能给个口诀。谢谢啦!
中国历史朝代划分口诀一: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中国历史朝代划分口诀二:
夏朝殷商与西周,东周列国分两段,
春秋战国烽火起,秦朝一统又两汉,
三国鼎立魏蜀吴,西晋东晋前后传,
南朝北朝两并亡,随唐一统后五代,
宋元明清九百年,辛亥革命皇朝完。
中国历史朝代划分口诀三: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中国历史朝代划分口诀四: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5)被历史是怎么被朝代的扩展阅读:
中国历史各朝代灭亡原因
一、夏朝
时间: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
灭亡原因:
1、内部生产力的衰退。
2、外部环境的长期不稳定。
3、夏王朝统治阶级的观念。
4、夏“桀”的个人因素(重用奸臣,排挤贤臣)
二、商朝
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
灭亡原因:
1、 商朝后期,绝大多数奴隶主贵族的生活奢侈腐朽,而且对待奴隶十分残酷。如人祭和人殉等。
2、奴隶主贵族对平民和奴隶们的剥削和奴役日益加剧,阶级矛盾激化。
3、商朝统治者连年对外进行战争,大规模地对夷方用兵,国内的青壮年几乎都被征发,加剧了国内的矛盾;战争俘获的奴隶太多,他没有处理好奴隶的安置,导致了大量的奴隶反水。
三、周朝
时间: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世袭奴隶制王朝。
灭亡原因:
1、地震、旱灾等自然灾害使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极大损失,也让危机日重的西周王朝雪上加霜。
2、周厉王横征暴敛,加重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
3、传至周幽王又破坏宗法制度,"废后立妾,废嫡立庶"并“烽火戏诸侯”使诸侯们失去了对他的信任。
4、王室衰微,各诸侯国与周朝王权的关系渐渐疏远;少数民族犬戎攻打镐京,西周灭亡。
5、分封制使得周天子的权力架空,加之周平王东迁后更加沦为傀儡。
6、周朝的宗法制遭到破坏,各地诸侯王的势力日渐增大;并利用王室这个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不断发展自己势力。
四、秦朝
时间: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由战国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灭亡原因:
1、统一后,没有给人民休养生息,徭役、兵役、赋税负担沉重。
2、政策律法没有做及时调整,和平治世下刑法依然残酷。
3、政府运作失效和地方武力的缺乏,像陈胜吴广这样的一群亡命之徒,也能攻下大泽乡。
4、原六国贵族后裔复辟势力过于强大,秦二世个人能力素质有限。
5、各地起义风起云涌时,而统治者仍忙于宫廷斗争;最终导致秦朝内部统治四分五裂,完全丧失平叛的主动权。
五、汉朝
时间:前202—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共历二十九帝,享国四百零五年。
灭亡原因:
1、外戚、宦官势力膨胀,各自结成利益集团,无休止的争斗乱政。
2、娃娃皇帝太多(皇帝年幼,必然是太后临朝,依靠外戚掌权)。
3、土地兼并严重(私有化),大量农民失去土地。
4、地主豪势力强大,后期形成地方割据势力。
5、黄巾起义导致地方武装兴起,中央失去控制。
六、晋朝
时间:265年-420年,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西晋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之一,其中东晋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灭亡原因:
1、新魏主更换太快,后期太小,难以驾驭士族权臣。
2、宗室权力被过分削弱“煮豆燃豆萁”,外姓将领独大,夺权时曹魏皇室没有外援。
3、司马懿太长寿,强大的司马氏家族兴起无人制衡。
七、隋朝
时间: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王朝。
灭亡原因:
1、大一统表面下的各种割据势力暗流涌动,统治基础很不稳固。
2、门阀对科举制度不满,与敌恶势力勾结,对抗皇权。
3、隋炀帝个人因素: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穷奢极欲与滥用民力;但是,像搞科举、建东都、修驰道、凿运河、征高丽,都是苦在当代,功在千秋的。
八、唐朝
时间: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
灭亡原因:
1、边患不断(如安史之乱、安南叛乱、外有吐蕃入侵等),藩镇割据。
2、宦官专权(如李辅国等),党争内耗(如牛李党争)。
3、长年战乱严重地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阻碍了经济发展,引起农民起义与外族入侵。
九、五代十国
时间:907年—96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
灭亡原因:
1、藩镇势力依然强大,新生政权也无法控制,以致内乱战争不断。
2、不少君主昏庸淫乱、残暴蛮横,军务松弛,贪官暴吏欺压百姓。
3、权臣勾结外族作乱,以及外族反扑中原掳掠杀伐。
4、政权太多,赋敛苛重,战事频繁,社会秩序、经济基础破坏严重。
十、宋朝
时间: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
灭亡原因:
1、以文制武的方针,造成了军队内相互牵制,动辄掣肘,弊病丛生。
2、后晋石敬瑭割让的“燕云十六州”,使汉族江山的天然屏障失去,无法抵御外族骑兵。
3、联金抗辽、联蒙抗金决策失误,只看到了辽(金)的强大,没看到金(蒙)的危胁。
4、统治阶层对军事的无知、无能、不作为,导致了开封防御战的失利。
5、皇帝昏庸,朝政腐败,政治内斗严重,以及军费开支较大,百姓负担过重。
十一、元朝
时间:1271年—1368年,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
灭亡原因:
1、贵族生活糜烂,吏治腐败,政府信用破产,土地兼并严重。
2、不平等的民族等级制度,以及对人民压迫欺凌严重。
3、财政赤字高居不下,赋税过重,外加自然灾害严重。
4、管理者不注重学习,只会用武力打江山。
十二、明朝
时间:1368 -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276年。
灭亡原因:
1、文官集团膨胀,权力过大,以及后期阉党专政危害统治。
2、外敌袭扰不断,政府添兵设饷,军费较大,造成财政经济危机。
3、资本主义萌芽,政府不注重工商业发展,大大限制商品货币的流通。
4、天灾人祸相继发生,造成流民数量大增,农民起义不断影响稳定。
5、吴三桂引清兵入关,自毁长城,帮助满清捡现成江山。
十三、清朝
时间:1636年—1911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帝,享国二百六十八年。
灭亡原因:
1、政治的黑暗腐朽,以及统治者本身腐化(慈喜)、无能(皇帝)。
2、闭关锁国政策下,导致思想、制度、科技落后。
3、清政府弱软无能,面对列强的入侵,只知一味的委曲求全、割地赔款。
‘陆’ 周秦汉唐,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朝代都是怎么来的呢
国号是一个国家对外的称号,我国古代历史上重要朝代的国号对现在的我们依然有着很多影响。
而国号的来源,有很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种;一、最初的封地或爵位封号,这是国号最主要的来源;二、以某政权或朝代的血统继承者,或精神继承者自居,这主要出现在汉代以后;三、家族姓氏,大一统王朝中不多,但是总的来说也还不少;四、来自于经典、或者五行等;
希望立国长久的主要是辽、金两国。契丹人建立国家的时候,希望给国家一种永久的寓意,而“辽”在契丹语中的意思是“镔铁”,而刚进入铁器时代的契丹人心中镔铁就相当于钢筋不坏的意思;女真人完颜家族建立国家的时候,为了克制辽朝,完颜阿骨打说,镔铁还会生锈而金才是永久不坏的,因此建立的国家便以金为国号。
‘柒’ 古代历史是怎么被传下来的
每一个朝代都会为上一 个朝代修史,
中国具有历史悠久的史官制度。中国古代史官建置甚早,这是官修史书传统的基础,也是中国素以史学发达着称于世的原因之一。据《周官》、《礼记》等书所记,古代所置史官名称甚多,有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左史、右史之别。史官职责亦各有异;大史掌国之六典,小史掌邦国之志,内史掌书王命,外史掌书使乎四方,左史记言,右史记事。《礼记·曲礼上》还说:“史载笔,大事书之于策,小事简牍而已。”这说明史官对所记之事是有选择、有区别的。从确切的文献记载来看,周代的史伯是一位很有历史见识的史官,《国语·郑语》记他同郑桓公论“王室将卑,戎狄必昌”、诸侯迭兴的谈话,是先秦时期很有分量的政论和史论。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也都设置了史官,这是同西周末年以后各诸侯国国史的撰写相关联的。《左传·昭公二年》记晋国韩宣子聘于鲁,“观书于大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为王也。’”这说明史官又有保管历史文献的职责。春秋时期着名的史官,晋国有董狐、史墨,齐国有齐太史、南史氏,楚国有左史倚相等。随着各诸侯国权力的下移,春秋晚期和战国时期的一些大夫和具有特殊身份的贵族,也有史臣的建置。如周舍是晋大夫赵简子的家臣,他的职责是“墨笔操牍,从君之过”[7]。秦、赵史官,又有御史之名[8]。秦国还有太史令之职,史载:秦太史令胡母敬以秦篆撰《博学》七章[9]。先秦史官,名称繁多,职掌亦甚广泛,由汉至唐,又有许多变化。
汉承秦制,至汉武帝时置太史令,以司马谈任其职。谈卒,其子司马迁继其任。司马氏父子,是为西汉着名史官。其后,知史务者皆出于他官,而太史不复掌史事,仅限于天文历法职掌范围。这是古代史官职责的一大变化。东汉时,以他官掌史官之事,如班固以兰台令史之职撰述国史。三国魏明帝置史官,称着作郎。晋时,改称大着作,专掌史任,后增设佐着作郎。南朝梁、陈又置修史学士(亦称撰史学士)之职。十六国、北朝,大多设有史职,或有专称,或杂取他官兼任。其体制、名称,多源于魏、晋而有所损益。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史学形成多途发展的趋势,而历朝“正史”撰述尤为兴盛,故史官当中名家辈出,被誉为“史官之尤美,着作之妙选”[
‘捌’ 中国历史究竟从什么朝代开始
中国最古老的历史应该是从炎帝与黄帝时起的,原始社会之后进入奴隶制时代,从夏朝开始,经历商,周(四周与东周)春秋,战国,秦一统江山,进入封建时代,之后是汉朝,(西汉在前,东汉在后,中间有八年的时间是王莽窜政,史称新)三国魏蜀吴,西晋与东晋,然后是中国历史上最乱的时期,五代十国,最后由隋朝统一全国,唐朝灭隋,建立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后是宋(北宋被金所灭,南宋被蒙古所灭)然后是元,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曾经打到西欧多瑙河东岸,灭欧洲诸国,西罗马帝国也间接被她所灭)元后是明,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玖’ 给我中国历史朝代的演变过程
1、夏朝(前2070-前1600年)。
夏禹死后,其子启担任王,从而由“禅让”转变而“家天下”。
夏桀,虽智勇兼备,但生性残暴,沉溺声色。武力征服不从部落,且好大喜功,刚愎自用,尽搜刮民脂民膏,加剧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最终商汤伐夏成功,夏灭亡。
2、商朝(前1600-前1046年)。
不务朝政,攻打黄土高原和东夷地区。这些加剧了诸侯的背叛,削弱了商的力量。
岐山地区的周部落,休养生息,闷声发财,最后商纣无奈自焚,商灭亡。
3、周朝(前1046年-前770年)。
周分为东西二周。
西周。这次要追溯到周宣王时期。周宣王时,土地改革中央加强了对土地的控制,触动了既得利益集团,遭到大贵族的反扑。然后千亩之战大败,宣王的南国之师被摧毁。
到了周幽王,违背嫡长子继承制,废太子另立,引起诸侯不满。加上褒姒,上演烽火戏诸侯,诸侯愤怒。而后,被废太子联合外公申侯,犬戎入侵镐京,诸侯不救,西周灭亡。
东周。东周东迁后,大量土地分封与诸侯,控制诸侯的力量彻底消失,诸周天子成为傀儡,出现了春秋战国局面。
4、秦朝(前221年-前206年)。
秦末年,皇子胡亥与宦官和丞相勾结夺位,逼迫太子扶苏自杀。登基后重用赵高,朝廷内部矛盾激化。外忧。开疆扩土(岭南地区)使得关中人力不足;北匈奴南侵,大部精锐北上阻击;地方起义(陈胜吴广)爆发。巨鹿之战,章邯率残部被项羽击败,刘邦趁势入关中,秦灭。
5、汉朝(前202年-220年)
分为东西汉,中间有外戚王莽篡位,这不做说明。
西汉。汉武帝志在疆域,对外连年征战,国力消耗殆尽。
霍光死后,外戚王莽逐渐掌权,6年,杀平帝废孺子自立称帝,西汉灭。主要是外戚夺权政变。
东汉。刘秀起兵,大败王莽,称帝,国号仍为汉。末年,后宫干政。窦太后垂帘听政,窦氏家族将国库掠夺一空。而后,邓太后铲除窦太后,重用宦官和外戚,这些都孤立了皇权,使之成为傀儡。220年曹丕称帝,汉灭。
6、三国时代(220年-280年)
司马懿夺权,接管曹魏,此后司马家族代魏立晋打下基础,司马炎篡位,魏国灭。
蜀国阿斗宠信宦官黄皓,不勤政,不纳谏。因荆州孙吴杀关羽,蜀吴联盟开始破碎。诸葛亮和姜维常年北伐中原(六出祁山,九伐中原)耗尽国库,军力下降。邓艾,钟会伐蜀。邓艾绕过蜀国前军,奇袭益州(成都),此时国内空虚无军可战,阿斗降,蜀灭。
吴国政局动荡,国主孙皓荒淫残暴,军心涣散;而此时司马炎隔江相对,招抚渡民,轻徭薄役,并在江边安营扎寨,训练水师。279年,攻破建业(南京),吴灭。
7、晋朝(265年-316年)
司马懿夺权,接管曹魏,此后司马家族代魏立晋打下基础,司马炎篡位,魏国灭。
西晋时期,出现了五胡乱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相结合,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羌,契丹,氐)。大量土地荒芜,百姓战死,加上天灾大旱,国力极为虚弱。之后,匈奴首领大举南侵,攻入洛阳,西晋灭。
东晋时期,主要是军阀夺权。刘裕经过一系列战争,不断膨胀军事实力,领土面积,彻底控制了东晋朝政。最后逼迫司马德文禅让,东晋灭。
8、南北朝(420年-581年)
这是一个混乱时期,很复杂,参与的国家太多了(宋,梁,齐,陈,北魏,北周,北齐)。
南朝:宋,齐,梁,陈。
北朝:魏,齐,周。
杨坚辅政,逼迫静帝禅位。
9、隋朝(581年-618年)
前期大兴土木,建大兴城、开凿运河;后期又修建洛阳城、隋炀帝肆意挥霍国库;军事上,三次远征高句丽,隋朝国力锐减,士兵消耗殆尽,阶级矛盾加剧。
群雄割据,李密,王世充,窦建德,李渊等起兵。最后李渊攻入长安。618年,称帝,隋灭。
10、唐朝(618年-907年)
期间有武则天政变,虽为周,纳入唐。
安史之乱:府兵制遭到破坏,士兵无地可耕,逃亡。府兵制改募兵制,丧失了对军队的控制,将权力交给节度使。安禄山与宰相杨国忠不和,联合契丹,突厥等民族攻入长安,夺取洛阳,玄宗出逃,军事力量完全丧失。
地方割据。中央薄弱,地方割据,全国混战。为了削藩,中央力量耗损一空。穷兵窦武,加剧阶级矛盾,激化黄巢起义。朱温在镇压起义时崛起,控制政权。907年,篡国,唐灭。
11、五代十国(907年-960年)
923年,后梁北太原晋王李存勖灭,建立后唐,地方起义。
936年后唐被契丹灭(石敬瑭勾结),建立后晋,外族入侵。
947年后晋被契丹灭,建立辽,外族入侵。
947刘知远建立后汉。
951年郭威篡权,建立后周,政变夺权。
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北宋,
12、宋朝(960年-1279年)
北宋。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契丹,宋失去屏障,金人长驱直入。1125年金完颜家族南侵,宋军失败,割地议和。宋朝军事力量大大下降,主战大臣遭挤压。1126年,徽钦宗被掳。1127年,北宋灭。
南宋。蒙古铁木真在北方完成大一统,积累了雄厚的军事实力。宋朝军事将领岳飞被杀,岳家军战斗力瓦解。由宁宗理宗开始,丞相都缺少治世之才,有的更是奸佞。1279年,崖山战败,陆秀夫背着八岁的赵昺投海,南宋灭。
13、元朝(1206年-1368年)
民族矛盾。疯狂扩张实行抢掠屠城;多民族的不平等(蒙古人最高等,由北往南逐渐降低,黄河长江流域的汉族最低等),引起其他民族不满,矛盾尖锐。统治上,因对中原(封建社会)认识不足,政治基础薄弱,失去汉族拥护。
地方割据。张士诚,陈友谅,朱元璋等纷纷起兵,天下大乱。后期,因蒙古南移,北方草原部落乘机发展,脱离蒙古。1368年,朱元璋北伐,常遇春徐达等能征善战,攻陷大都改为北平,元顺弟北逃,朱元璋南京称帝。
14、明朝(1368年-1644年)
经济上因为社会进步,资本主义等萌芽,经济发展明显,需要更多货币政策以防止通货膨胀或紧缩,当时没有这个能力,因此农商业手工业等波动较大,阻碍了生产力进步;连年东征(出兵朝鲜抗倭,鸣梁海战就在这时候),消耗了诸多军事力量;
政治上,张居正改革失败,阶级矛盾严重;三大奇案引起政局不稳,百官变动,人才流失。魏忠贤时期,政治极为黑暗腐败,捕杀东林党,党羽斗争加剧,朝政动荡,国库日渐空虚。军事上,袁崇焕回京被杀,失去关宁防线;加上中原地区旱灾严重,无粮可食。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煤山自缢,明灭。
15、清朝(1644年-1911年)
闭关锁国,禁锢思想,科技进步缓慢;社会制度上,落后列强的资本主义制度,生产关系生产力得不到解放。
外敌太过强大(八国联军),列强帝国的不断入侵一方面消耗的清军事力量,另一方面不平等条约中割地赔款国库空虚,丧失民族气节,民众大失所望,得不到群众基础拥护。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洋务运动,阶级矛盾爆发。
西方思想与传统思想冲击,资本主义救国热情空前高涨,为阶级矛盾。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孙中山成立中华民国,1912年,溥仪退位,清灭。
中国自秦以来,一共出过九个大一统王朝,它们是: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
另外,在分裂割据时期还出过五十几个小王朝,它们是:
1、三国鼎立时的魏、蜀、吴,共三个;
2、东晋时期五胡十六国:前赵(汉赵)、北凉、夏、后赵、前燕、后燕、西燕、南燕、西秦、南凉、辽西、代、成汉、前秦、后凉、仇池、后秦、前凉、冉魏、西凉、北燕、后蜀,共二十二个,不止十六个,东晋后灭于桓楚;
3、南朝的刘宋、萧齐、梁、后梁、南陈,共五个;
4、北朝的北魏(含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共三个;
5、五代时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共五个;
6、十国的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荆南、北汉,共十个;
7、西夏、辽、金、西辽、北辽、吐蕃、大理,蒙古,共八个。
当然还有很多短暂的地方政权,农民起义政权不被正史承认。
‘拾’ 古代历史是怎么被传下来的
一般每个朝代都有史官负责记录发生的大事,还有就是整理前朝史书记录,既为自己正名,又能把自己的丰功伟绩流传下去,一半官方的记载称为正史,另外民间也流传一些传说、故事什么的,或非官方的历史记录,一般称为野史,再有一些就要靠现代的考古发掘了,自己去发现、考证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