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旅游文化可分为哪几类有哪些特征
分为:中国旅游文化传媒、中国历史文化、中国宗教文化、中国的世界遗产、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中国艺术、中国旅游文学、中国饮食文化。特征是休闲,欢乐,放松。
注意事项
安全是享受快乐旅程的保证。出发前最好购买旅游意外保险,如果发生意外能得到及时的救助。
旅途中尽量少带现金,不要将钱放在行李中,要贴身保管。贵重物品不要放在房间内。最好到正规商店购物,买了东西要发票证明。在试衣试鞋时,最好请同团好友陪同和看管物品。
重要证件如护照、签证、身份证、信用卡、机船车票要随身携带、妥善保管。出发前最好各复印一件放在手提包中,原件放在贴身的内衣口袋中。
遇到有人查证件时也不要轻易答应,应报告领队处理。如领队不在场,可要求对方出示身份证或工作证件,否则应予拒绝。若对方是警察,也应记下其证件号、胸牌号和车号。
在旅游过程中,游客应当保存好一切可能用得着的证明材料,如旅游合同、旅游发票、景点门票、医疗单据等,不要仅凭口头承诺。必要时,消费者可将与旅行社进行商谈交涉的过程以录音的形式记录下来,以备用。遇到侵权更要及时向旅行社、消费者协会、旅游质量质监所等机构反映。
国外旅游要尊重所在国,特别是有特殊宗教习俗国家的风俗习惯,避免因言行不当引发纠纷。遇到地震等自然灾害或政治动乱、战乱、突发恐怖事件或意外伤害时,要冷静处理并尽快撤离危险区域,并及时报告我国驻所在国使领馆或与国内有关部门联系寻求营救保护。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旅游
② 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是什么
中国的旅游文化包括中国旅游文化传媒、中国历史文化、中国宗教文化、中国的世界遗产、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中国艺术、中国旅游文学、中国饮食文化和中国象征文化等。
③ 谈文化旅游的特征及其影响(200满分 急)
出门长学问,旅游本身就是文化产业。所有旅游者出行,的动机都是暂时离开所在的熟悉环境,但不太熟悉或非常不熟悉的环境去寻找一种新的体验,以丰富自己的阅历。但旅游的项目和目的决定了其文化含量,于是除了常规旅游项目外,还有许多为满足专门目的开展的旅游活动,如:汉诗旅游、历史探秘旅游、书法学习旅游、围棋交流旅游、名人足迹寻访旅游、民族风俗旅游-----,可谓种类众多,文化深厚,这类旅游活动酒杯冠名为文化旅游,其实这种称谓并不科学,应当称**专项文化旅游。其特征是有明确的求知目的,通过旅游有目的地学习某种专业, 研究发现对这一专业的现状,发展和运用价值等方面的认识,使得参加这种旅游活动的人,在这一专项领域,掌握更多的信息资料,以便更好的施展才干,提高技能,有所作为。
文化旅游泛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寻求文化享受已成为当前旅游者的一种风尚。素称“音乐之都”的维也纳,凭借众多着名音乐家的遗迹成为欧洲着名的文化旅游中心。布拉格、威尼斯、巴黎卢浮宫、敦煌莫高窟等也分别以音乐会、电影节或艺术宝库而成为举世闻名的文化旅游胜地。在形式多样的文化旅游中,以亲身体验虽已消失但仍然留在人们记忆中的某些生活方式为主题的怀古文化旅游,是当今颇为风行的专题游览项目之一。如坐落在詹姆斯河与约克河间的美国古城威廉斯堡,由于完整地保存了18世纪英国殖民地时代的城镇风貌,使参观者仿佛时间倒流了200多年,从而成为美国最重要的历史名胜之一:亚洲的泰国故城、香港宋城和北京大观园也都以模拟古代生活方式而成为门庭若市的文化旅游胜地。
文化旅游既不是一种产品,又与旅游文化大不相同,所谓文化旅游,关键在文化,旅游只是形式。文化旅游之“文化”应解释为对旅游之效用及旅游之目的所作的定性。故
文化旅游定义: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
文化旅游,是最近几年才出现并流行的一个名词,它的出现与游客需求的转变密切相关。因此,其目前较为流行的定义是“那些以人文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包括历史遗迹、建筑、民族艺术和民俗、宗教等方面”。还有说法认为文化旅游属于专项旅游的一种,是集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等于一体的大旅游活动。
综上所述,文化旅游就是以旅游经营者创造的观赏对象和休闲娱乐方式为消费内容,使旅游者获得富有文化内涵和深度参与旅游体验的旅游活动的集合。
中国文化旅游可分为以下四个层面,即以文物、史记、遗址、古建筑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层;以现代文化、艺术、技术成果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层;以居民日常生活习俗、节日庆典、祭祀、婚丧、体育活动和衣着服饰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层;以人际交流为表象的道德伦理文化层。在我国,发展旅游业,开展文化旅游是相当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增强产品吸引力,提高经济效益,还可大力弘扬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同时也可改变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懂中国文化这一状况。
文化旅游的核心:创意
文化旅游的概念明晰之后,“创意”是文化旅游的核心便顺理成章了。创意的本质在于寻求特色和差异,与旅游的本质一致。
一般旅游主要是从资源的角度出发寻找差异和特色,不管其挖掘过程是否考虑了市场需求和竞争关系,着眼点仍不能脱离资源。文化旅游则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资源的束缚,它能够综合各种因素,包括资源、环境、市场、社会背景等诸多方面进行创造,亦即创意。离开了创意,文化旅游亦将会失去生命力。
实际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意产业在世界各地已经兴起。其中英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较为典型,由政府亲自出面来推动创意产业。创意产业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包括广播、影视、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印刷、建筑设计等众多方面。与文化旅游较为密切的创意产业如演艺娱乐、民间工艺品生产销售、会议展览、文化节庆等。这样,文化旅游其实也在创意产业范畴之内。
创意产业也叫文化创意产业或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命名角度不同,所以不能笼统地谈论二者的区别和联系。但文化旅游业可以划入文化产业范畴,原因一在于它们同以创意为核心;二在于它们的概念同是从经营者的角度出发界定的。文化产业源自创意,并以创意、创新为动力,文化旅游业亦是如此。
④ 旅游历史文化是指什么
旅游本身是游山玩水,但是在旅游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和吸收一些关于历史的文化内容,比如名胜古迹的由来和历史延革,风土人情的传承和延续发展等内容。
⑤ 旅游文化的特征是什么
旅游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有其特定的内涵和相应的外延。广义的理解,旅游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与旅游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它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全过程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
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旅游文化的理论基础是那些鲜明地反映着旅游经济和旅游活动特殊需要的部分,如旅游学、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旅游教育学、旅游社会学、旅游文学、旅游美学、旅游营销学、旅游管理学、旅游资源学、旅游发展史、旅游服务艺术、导游艺术以及各种复合旅游特点的娱乐形式等。除理论基础之外,旅游文化还有更广泛的外延成分。
它涉及文学、艺术、哲学、博物学、考古学、民俗学、宗教学、体育学、饮食学、建筑学、生态学、园艺学、色彩学、公共关系学等学科中与旅游相关的部分;它更体现在旅游浏览、旅游娱乐、旅游食宿、旅游服务、旅游购物、旅游环境,以及旅游专业队伍建设等具体的旅游诸形态中。
(5)旅游历史文化的特点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旅游文化所处地位: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文化旅游正成为一种备受青睐、生机盎然的旅游形式。文化因素对现代旅游活动的影响,将会更加深刻和深远。
要加快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就必须高度重视旅游文化建设。这首先是旅游的文化本质特征的必然要求。
⑥ 旅游文化的特征有哪些一共6点好像
中国旅游文化具有规范性、多样性、时代性和扩散性。中国的旅游文化包括中国旅游文化传媒、中国历史文化、中国宗教文化、中国的世界遗产、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中国艺术、中国旅游文学、中国饮食文化和中国象征文化等。
旅游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有其特定的内涵和相应的外延。广义的理解,旅游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与旅游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学习中国旅游文化,有助于解释人类的旅游行为,揭示旅游活动发生发展的机理。学习中国旅游文化有助于人们正确地认识和了解旅游业发展的规律,自觉地促进旅游经济效益的提高。
中国旅游文化教程能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理解旅游活动的社会影响,处理好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和谐统一,促进接待地整体的、全面的、持续的进步。
发展动力:
1、外向力
旅游者自身及所处群体产生的超越既有环境约束的一种期望性的社会心理因素,主要是满足探奇求知的需要。人们在自身存在和发展过程中,为了丰富精神世界.
就需要去探索和认识外界的事物,或是为了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或是为了丰富知识、增强能力等。
2、吸引力
来自异地地理环境和特殊场景,是旅游目的地特有的环境或场景对旅游者期望的响应。了解和体验其他地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生活、社会经济生活、风土人情及民族传统习惯等都属于这种需求。
⑦ 广东省旅游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1 岭南古韵
珠江三角洲岭南古村落
在河网密布的珠江三角洲,古村遍布,至今还保留着大量明清年代的古村落。这些古村落曾经热闹繁华,村落建设也别出心裁,融合在岭南山水画卷中,独具一番风情。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古村落民居,展现着广府乡土的韵味。村内或窄门高屋,或镬耳高墙,村里还常有水塘或清溪,村落巷道排列整齐,这些乡村民居建筑,原原本本地再现了岭南的传统文化。
岭南古村众多,例如从化钱岗、东莞南社、大旗头村等,在珠江三角洲,随处走走,只要深入乡村,都可以发现这些特色村落。
入选理由:
乡村、民居,一向是最能反映一个地方生活方式的缩影。岭南的古村别具地方特色,而且保留较为完好,与自然风光相互交融,成为岭南独有的风景。国外游客更希望了解的是独具特色的民间传统,岭南古村落将更能吸引国外游人。岭南人民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令这里的古村落得以完善地保存下来,其中广州从化钱岗村的广裕祠,获得“联合国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奖第一名”。
2 中西合璧
开平碉楼
在开平市内,碉楼星罗棋布,城镇农村,举目皆是。从水口到百合,又从塘口到蚬冈、赤水,纵横数十公里连绵不断,蔚为大观。这一座座碉楼,是开平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见证。历史上开平一带社会秩序曾较为混乱,清朝初年时已有乡民建筑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碉楼在防范匪患中起了作用,于是海外华侨节衣缩食,集资汇回家乡建碉楼。由于华侨众多,这些碉楼也包含着世界各国建筑的不同风格,碉楼是中国乡村民众主动接受西方建筑艺术并与本土建筑艺术融合的产物,造就了开平碉楼的千姿百态。古希腊的柱廊,古罗马的柱式、欧洲中世纪的哥特式尖拱和欧洲城堡构件等在开平随处可见。现正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入选理由:
碉楼不仅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也是一种中西文化的融合。表面上看,碉楼只是华侨文化的展现,放大看,是世界移民文化的集中。在中国,中西建筑文化融合的乡土建筑在乡村很少,主要在县镇有所表现,但开平举目皆是,随便走到一座碉楼和民居都可以看到中外文化交融的痕迹。这种文化的相异与相融,对于外国游人具有深刻吸引力。
3 造化之功
丹霞山
丹霞山另一个名字是“红石公园”,这里的红色山群“色如渥丹,灿若明霞”,故称丹霞山。丹霞山由红色沙砾岩构成,以赤壁丹崖为特色。走进丹霞山景区,不仅仅可以看到满山红色山石,更有锦江的一湾碧水环绕着红色的山群,山势雄伟,别有一番壮美,而水质碧绿清透,却显示几分柔情。
丹霞山还以阳元石和阴元石着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丹霞山增加几分神秘。
入选理由:
在地质学上,将同类地貌命名为“丹霞地貌”,因此丹霞山是世界上同类特殊地貌的命名地,也是同类风景名山的典型代表,可见其地貌特征之独物。如今,丹霞山还以其雄奇景观与典型地貌,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因而更值一行。
4 艺术殿堂
广州陈家祠
陈家祠建于清光绪年间,是当时广东省七十二县陈姓宗亲合资兴建的合族祠。走进陈家祠,就如同走进一个精美的民间艺术世界。随处望去,砖雕、瓦雕、木雕、灰塑、陶塑、彩绘比比皆是,处处都展示了民间艺人的神奇工艺。在陈家祠里,游客们无不惊叹于岭南人们的艺术创造。那庄严瑰丽的造型,生动流畅的线条,错落严谨的结构,典雅美妙的组合和富有浓郁岭南地方特色的装饰艺术,让人叹为观止。
入选理由:
在陈家祠总会看到金发碧眼的外国游客,因为到广州旅游的外国人,不会错过的就是陈家祠,而这样精美绝伦的民间艺术殿堂,在全国也不多见。民间艺术的精华,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最吸引人的。
5 休闲胜地
深圳观澜湖高尔夫球会
观澜湖位于深圳与东莞近20平方公里的青山绿水间,拥有180洞,是世界第一大球会,并正在成为一个高尔夫球、休闲、商务和生活为一体的国际高尔夫生活社圈。
入选理由:
广东一年四季都适合打高尔夫,高尔夫球场数量接近全国总数量的一半,其中观澜湖高尔夫球会是全国最大、最高级的球会,经常举行国际性比赛。近年来,来自临近国家的高尔夫旅行团日渐增多,以高尔夫为主的休闲活动,将成为国外游人到广东休闲度假的一个重点。
6 海上绿洲
汕头南澳岛
汕头南澳岛如同海上绿洲,坐落在闽、粤、台三省交界海面,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自古以来,南澳岛是东南沿海一带通商的必经泊点和中转站,早在明朝就已有“海上互市”的称号。美丽的海滨风光与深远的人文历史相结合,从而令海岛上拥有“海、山、史、庙”立体交叉的旅游资源。
入选理由:
拥有漫长的海岛线的广东,海滨旅游当然是占据优势。而在众多海滨之间,南澳岛的景观更加丰富,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是南澳岛的最大优势。
7 人文奇葩
客家围屋
客家人千里迢迢来到广东,在广东留下独特的客家文化。从粤东的梅州到粤北韶关,散布在山间的客家围屋,从建筑上展示了这个族群独特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在被称为“客都”的梅州,山野中常可以发现规模或大或小的客家围屋,而其中最让人流连的也许是大埔的花萼楼。在客家人聚居的山间,那些圆形或椭圆形的围屋,那样雄壮地立在山野,却显得淡泊、与世无争,让人无比向往。
入选理由:
广东的梅州被誉为“客都”,是公认客家人的家乡,沉淀了深远的客家文化。而其中,最能展示客家文化特色的当然是客家围屋。
8 山川壮景
乳源大峡谷
到乳源大峡谷才发现,原来广东的山水也可以如此壮观。沿着山路进入南岭山区,到乳源大峡谷时,地面仿佛裂开了,人们所站立的地方已是悬崖之巅。那道峡谷,深深地陷进去,如同地面上一道绿色的伤口。
入选理由:
乳源大峡谷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原以为广东没有壮丽山川的误解。站在乳源大峡谷,所感受到的壮观,也不逊于其它名山大川。
9 千年瑰宝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是广州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见证者。它是以南越王墓为中心建造的一座新型遗址博物馆,文物中以金缕玉衣最为宝贵。
入选理由:
在哪里可以看到岭南两千多年的文明?显然是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博物馆里有保存完好的古墓原址,有内涵丰富的汉代文物,连博物馆本身的建筑也典雅气派。
10 人居极品
潮汕民居
富于传奇的潮汕人,营造了深具特色的潮汕文化和精湛的民间艺术,并且也是对传统文化传承最为完好的人群。
⑧ 旅游有哪些特点
不同于土地、矿藏等传统资源,旅游资源一般具有广域性、区域性、不可移动性、多样性、永续性等特点。
(1)旅游资源在地域分布上十分广泛。可以说,在地球上任意一点都有旅游资源分布。如在人口密集的陆地上有人们熟悉的各种自然、人文景观,像黄山集地质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于一体。城市有体现人类智慧的现代建筑,乡村有浓郁的民俗及田园风光,人烟稀少的山区、沙漠,有原始、纯朴的自然风光;在无人居住的陆地上则有人们不熟悉的特色景观,如南极的冰雪;在海洋中有波涛汹涌的海浪和一望无际的水面,有奇特的海洋生物;在天空有瞬息万变的气象景观。可以说,几乎在地理圈范围内的各个区域都有旅游资源的存在。
(2)旅游资源具有强烈的区域性。各种旅游资源既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同时又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与制约,从而使旅游资源产生区域性差异。如海岛低地、热带风光、椰林竹楼、高山积雪、沙漠驼铃等特色旅游资源,均与所处的自然环境有关。不仅自然旅游资源受自然环境影响,人文旅游资源也在很大程度上由自然环境决定。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与生产中,为了获取适宜的生存条件,不得不顺应自然、适应自然。因而,人类创造的各种人文景观及文化遗产,也都受到了地理环境的影响,留下了区域特征的烙印。以民居建筑为例,四合院、小胡同是老北京的标志,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民居,内蒙古牧区的牧民则主要居住帐篷与毡房,西南部潮热地区的居民更喜欢所谓“吊脚楼”,等等,这些民居的特点都与生活地的自然环境特异性密切相关。
(3)旅游资源具有不可移动性。各种特色旅游资源一般都集中分布在与其地理环境、区域环境相适应的地区,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区域特征。这正是旅游资源个性特征——不可移动性的体现。与这类地方色彩、区域特征相适应的是自然环境的个性特征,离开了个性特征,建立在特色、个性基础上的内涵与吸引力将消失或者大大降低。例如,把少量的秦兵马俑运到外地去展出,由于数量有限,且脱离了兵马俑博物馆周边地区强烈的“兵马俑”氛围,一方面,人们很难感受到深厚的历史积淀,另一方面,由于数量上与兵马俑博物馆相去甚远,人们根本无法感受两千年前秦军兵强马壮、气势磅礴的阵容,体会秦始皇统帅百万大军“横扫六合”、“北却匈奴”、“南平吴越”,统一中国的宏伟业绩。再比如湖南、贵州地区少数民族的吊脚楼,作为景点被移造到其他地区后,游客通常很难理解为什么费那么大工夫建造似乎没有什么用途、还要不停爬上爬下的小竹楼。这也是许多仿造旅游景点共同面临的问题:仿真、逼真,甚至以假乱真,但由于缺乏区域环境的烘托气氛,使游客难以感同身受。因此,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应遵循属地原则,即在旅游资源地进行开发,而不是把资源迁移到其他地方,制造“人造景点”,为开发利用而开发利用。事实上,大量的旅游资源也是根本不存在迁移可能性的。
(4)旅游资源具有永续利用性。旅游产业之所以被称为无烟产业、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就是因为旅游资源一般都具有永续利用性。对于大部分的旅游资源,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一般不能将其像食物一样地消耗掉。如自然山水风光、城镇风貌、名胜古迹、园林建筑等所形成的旅游资源,只是供旅游者参观游览,旅游者能带走的也只是对它们的各种印象和美感,但绝无可能把这些旅游资源也带走。再如黄山风景区的招牌——迎客松,尽管每年都有百万计的游客观赏、与之合影,但迎客松依然时时在迎客。由于这些资源不是实物消费形式的资源,因此,它们可以长期地为人们所利用。当然,也有少量的资源,如食品类的、消耗性的,在旅游活动中会被旅游者消耗掉,这在农家旅游中体现得较为明显,这些消耗性资源需要进行自然繁殖、人工饲养、栽培和再生产来补充。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长期使用也是相对的,在旅游过程中这类资源也会出现退化,甚至消失,因此即使是长期使用资源也必须进行可持续开发,如黄山风景区对各景点进行轮休,即每一个景点在接待游客几年后就封闭一段时间,使该景点内的自然植被、生态环境能够得以恢复。所以在开发利用中,需要重视通过各种保护措施,一方面减少其自然的、人为的破坏,另一方面进行生态恢复与环境保护等,延长资源的使用期限。
(5)旅游资源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大多数旅游资源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或文化属性特征,蕴藏着一定的科学性和自然的或社会的哲理。从这一层面上,旅游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休闲、猎奇的水平上,更应该将其视为一种文化交流活动,通过观光、游览、参与和体验,在得到各种美的享受之外,还能丰富阅历、增长见识。例如,各种绚丽景色、博物馆、遗址遗迹、经典建筑,除了增加人们的历史文化知识外,还能激发人们探索自然奥秘的激情、激发人们的思维。所以通过旅游活动、通过欣赏美景,常常使一些思想者、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产生一些思想火花,甚至创造出历史。如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每到一处名山大川,都会因景而发,留下脍炙人口的景点诗篇。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虽是吸引游人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要获得这种文化享受,往往需要旅游者拥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与精神境界。当然,旅游活动真正的内涵,实际上正是通过对景点的某些文化内涵的欣赏与领悟,找到旅游者与景点之间在心灵上的谋和点,是进行旅游增值开发的关键,也是旅游产业与旅游资源长期、永续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旅游开发不仅应深入研究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而且更应采取一定的措施,使蕴涵于景观的文化内涵充分地展现给旅游者,使其由单纯的表面旅游演化为内涵旅游,从而增加旅游资源的吸引力。
⑨ 快!急求!陕西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其旅游特色是什么
一、陕西之历史文化名城特色首先体现在其时间跨度大。
陕西尤其是关中平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从“蓝田猿人”、 “大荔人”、 半坡遗址以及陆续大量发现的仰韶文化遗址证明,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在渭河流域和三秦大地上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史前文化篇章。
黄帝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并把中国人称为“炎黄子孙”。随着古代生产力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西安曾是周、秦、汉、唐等众多王朝建都的地方。因此,陕西古代城市发展的历史,基本上是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历史的缩影。
“既代一崇,作邑于丰”是周文王时期在消灭了沣河流域的崇国以后开始营建丰京。是陕西第一次出现的最大的城市和全国性都城,同时也是中国古代王朝在西安地区建立国都的开始。
此后,秦国都城先后经历了雍城、栎阳及咸阳,特别是从城市建设和规模建筑艺术来看,更是中国城市发展和规划、建筑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西汉首都建在长安,“东有长安城,西有罗马城”,是对长安城国际地位的肯定。
隋都大兴城和唐都长安城的规模之大在和建筑水平之高都达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程度。它充分体现了封建王朝兴盛时期的宏大气魄,堪称为当时世界上第一流的水平,同时对当时亚洲的日本、朝鲜等国家和地区及隋、唐以后封建王朝都城的建设有过深远的影响。
唐末904年,唐昭宗被迫迁都于洛阳,长安城两代帝都在三百余年繁华后遭到极大破坏。由于战乱,长安城人口锐减,规模宏大的长安城已显得过于空廓廖落,为了军事防御的需要,节度使韩建废弃了长安城的外廓城和宫城,只保留了隋、唐王朝的皇城,面积仅为原长安城的六分之一不到。韩建缩建的长安城为今日西安旧城区奠定了基础。明代西安首先是在缩建长安城基础上扩建了城廓的规模,又修建了两座重要的建筑物:钟楼与鼓楼。明清以降,西安城市空间格局一步步走向清晰、明朗化。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陕西曾是周、秦、汉、唐等众多王朝建都的地方。先秦的诸子论策、百家争鸣,汉唐的雄才大略、盛世辉煌,给三秦大地蒙上了悠远的文化色彩,也留下了境内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陕西省境内现有文物点共计21020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6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1座,历史文化名城是构成城市特色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刻画着人类文化的足迹,是物质与精神的结晶,它不仅包括城市的外貌、建筑和历史遗迹等物质内容,还包括城市的文化传统、历史渊源等精神内容。
西安二条明清时中轴线,由此形成东西、南北大街及钟鼓楼中心位置,显示原有路网格局。帝陵“因山起陵”,以建筑伟巨体现了人的伟大智慧与力量,体现了“有容乃大”文化精神。
咸阳保护“屈曲不方,以象斗构”之风貌。
泾阳文庙“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
汉中保持古宋城城廓平面,“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使褒斜栈道名满天下。
榆林“南塔北台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
另外,石窟寺、近现代史迹遗址、石刻等也是城市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西安市西安事变遗址、八路军西安办事处、西安碑林等。陕西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中不仅有丰富的省级历史文化遗产,而且有许多国家级文化遗产,如华阴市魏长城遗址、京谷仓遗址及西岳庙,凤翔县秦雍城遗址、黄陵县黄帝陵、蒲城县桥陵、勉县武侯墓及韩城大禹庙、府谷县府州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