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上的改革

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上的改革

发布时间:2022-07-22 04:33:52

㈠ 如何评价晚清历史上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改革

1、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1)积极方面:
①洋务运动在中国封建制度下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和先进工具,这就必然在客观上加速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刺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是不以洋务派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②洋务派同顽固派的论争,为学习西方开了风气。同时引进翻译外国的科技书籍,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封建教育的冲击.在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口。为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西学的传播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③民用工业的兴办,对西方的经济侵略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客观上诱导和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④创建了三支海军,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海防能力。总之,洋务运动对中国的近代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消极方面:
①由清朝官府举办,为维护反动统治服务。
②军事工业主要是为镇压人民革命,不能救国图强。
③民用工业是为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不是为社会求富,在很大程度上被洋人控制利用。
(3)洋务运动的性质
一场由封建地主阶级发起的以自强为目的的改革运动。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是资产阶级改革,而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
戊戌变法的目的是建立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
辛亥革命的目的是为了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
2、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①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②它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使中国走向强大,从而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激发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③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资产阶级接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㈡ 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地评价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要评价历史上的一些重大的变化,那么就要从它的一个影响以及采取的措施的一个创新程度这样去看待

㈢ 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地评价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如何评价一场改革及一些人物

摘要 一,要把改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

㈣ 如何评价历史上的改革

政治,经济,文化,基层组织,民心向背,各阶层利益收获

㈤ 如果看待中国近代史上的改革和改良

是如何看待吧
第一次改革: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代农民阶级革命的最高峰,但失败了,它的失败表明在近代,农民阶级已经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能独自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
第二次革命:洋务运动,这是封建地主统治阶级内部的改良,他的失败表明,封建地主的统治阶级已经穷途末路,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逃不出必然衰亡的命运。
第三次改革:戊戌变法,这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它也失败了,这是因为在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还是十分薄弱,民族资产阶级又和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阶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民族资产阶级既有革命的一面,又有妥协的一面,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
第四次改革:辛亥革命,这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武装革命运动,同样失败了,他的失败说明在近代中国,在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走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是行不通的。

㈥ 如何看待中国改革的历史进程

改革开放30年成就与经验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当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新时期最显着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我们党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推动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取得了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㈦ 如何正确评价中国的改革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都经历了寻找正确道路的艰难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其理论基础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继承,其时代背景是对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的科学把握,其历史根据是对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其现实依据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生动实践、对最广大人民共同愿望的科学认识。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七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出了科学的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条道路,概括了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领导力量、立足点、基本路线、根本任务和奋斗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成为世界上发展中国家学习的榜样,也让发达国家望洋兴叹,感受到竞争的威胁。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和现实都证明,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进一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导中国发展进步, 关键在于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㈧ 评价历史上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方法是什么

当然是以制度或方法得到贯彻实施,并且促进了社会发展,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得到进步,这就是变法(改革)的成功。比如,秦朝的商鞅变法就是成功的,而王莽新政就是失败的。
商鞅变法成功是因为顺应了历史潮流,秦孝公的支持,但是,变法触动了封建贵族的利益,所以,秦孝公一死,商鞅就失去了支持,被五马分尸了。商鞅死了,但秦并未废除商鞅所定的法令,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所以,总的说,商鞅变法并未失败。
作为历史进步的标准来说是绝对是成功了,并且有利于封建制取代奴隶制,商鞅个人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评价历史的变法主要以是否提高生产力,是否促进社会进步,是否有利于祖国的统一,是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㈨ 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地评价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对改革进行评价时,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是:
1、我们要把各种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应该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它对社会历史发展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据此,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
2、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

㈩ 如何正确认识和看待我国社会主义改革这一历史事件

社会主义改革是中国共产党在面对国内外新形势新问题的时候提出的。

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一次新的伟大革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提出的理论路线和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改革。

通过改革开放,我们实现了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冲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形成了对外开放的全新格局,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

(10)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上的改革扩展阅读: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制度、推进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习近平将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运用于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全过程。

他指出:“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

人民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力量来自人民,这是改革实践中人民主体地位的集中体现。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要“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改革开放作为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其过程本身即是尊重、汲取人民群众首创精神进而指导实践的过程,人民的创新实践与社会的改革创新是统一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同一过程。

改革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得依靠13亿人民的力量。

阅读全文

与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上的改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