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紫金山和莫愁湖哪个历史更久
紫金山山势险峻、蜿蜒如龙,早在三国与汉朝,即负盛名。
莫愁湖,六朝时称横塘。全园面积54公顷,湖面约37公顷。在宋、元时即有盛名,明朝定都南京后更盛极一时。清干隆年间,在园内建郁金堂,筑湖心亭,遂成“金陵第一名湖。解放后,莫愁湖畔原有建筑整修一新,并扩大了游览园地,增建了长廊、水榭、湖心亭、露天舞台等设施,遍植花木。今日莫愁湖,松林掩映,繁华似锦,成为南京的一座大型古典花园。现园内有胜棋楼、郁金堂、粤军阵亡将士墓等。公园两端为花卉盆景区,每年4月举行海棠花会,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所以紫金山历史更久
❷ 紫金石的发展历史
紫金石因石体呈紫色间现金色条纹而得名。主产于安徽寿县八公山。在各类奇石中属高档石种,既可作珍贵的观赏品,又可制作形态各异的名砚。
经调查发掘,重新发现了临朐紫金石,该石与唐宋时所记载的紫金石“色紫
润泽”、“色正紫”、“类似端州西坑石”等特点完全相符,和1973年在元大都遗址出土的米芾铭紫金石砚相比较,其“色正紫,有隐约青花和豆绿色小点”之特点也完全相符。紫金石,历史上主要以制砚而闻名,亦是着名的观赏石,因石质润泽,其色正紫,纹理金黄,颜色对比明显,花纹易形成各类图案等特点,颇具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紫金石唐兴宋衰,逐渐淹没,历代寻石者苦求未得。名石又在原青州辖区南38公里处临朐县三羊山村出现,产在村西大郎山和二郎山之巅,需挖6至10米,方见紫金石茬,分布不够密集,而是一窝一窝的状况,藏量较少。安徽省淮南市西部八公山今也有分布。紫金石质地细腻润泽,硬度适中,色彩绚丽(在已发现的紫金石中有红、黄、紫、青、赭、黑色,可分为紫金、鱼子红、月白、黄金带、紫花带、花斑、蟹壳青、金黄、碧玉、墨玉、黑子等十一种之多),纹理清晰,纯净无杂质;其成份方解石90%,白云石5%,石英3%,泥质铁质2%,摩氏硬度3—6。
❸ 紫禁城是什么时候修建的
紫禁城是1420年修建的。
紫禁城即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
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3)紫金有多少年历史扩展阅读
紫禁城名称由来
中国古代讲究“天人合一”的规划理念,用天上的星辰与都城规划相对应,以突出政权的合法性和皇权的至高性。天帝居住在紫微宫,而人间皇帝自诩为受命于天的“天子”,其居所应象征紫微宫以与天帝对应,《后汉书》载“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
王者立宫,象而为之”。紫微、紫垣、紫宫等便成了帝王宫殿的代称。由于封建皇宫在古代属于禁地,常人不能进入,故称为“紫禁”。明朝初期同外禁垣一起统称“皇城”,大约明朝中晚期,与外禁垣区分开来,即宫城叫“紫禁城”,外禁垣为“皇城”。
❹ 南京紫金山历史
紫金山,又名钟山,位于南京市区东郊,曾有金陵山、蒋山、北山、神烈山之称。紫金山是宁镇山脉的最高峰,东西长7公里,南北宽3公里,面积约20余平方公里。山势呈弧形,弧口朝南。山脊走向以北高峰为转折点,东段南东走向,止于马群;西段南西走向,经太平门附近入城,余脉向西断续延伸为富贵山、九华山、止于北极阁。紫金山共有3座山峰,主峰居中,名北高峰,海拔448.9米;东峰称小茅山,海拔365.8米;西峰称天堡山,海拔244.5米。
紫金山历经沧海桑田之变。早在13亿年前的三迭纪晚期,这里原是大海,海水退去以后,首次出现大陆盆地。由于当时气候比较干燥、炎热,氧化充分,沉积物中所含的铁质发锈变红,所以北坡的三迭纪岩呈现紫红色。三迭纪将结束时,地壳又有活动,盆地周围的起伏态势有所加大并出现湍急的溪流。后来,剧烈的地壳运动使紫金山一带岩层受到挤压力的作用,产生了强烈的抬升和断裂,自此从地面挺立起来,并形成南平北险的态势。南坡平缓,多泉水、树木;北坡由于长年风化剥蚀,表土层逐渐脱落,裸露出质地坚硬的砾石,显得雄峻峭拔。
战国时,紫金山称为“金陵山”,汉时始称“钟山”。东汉末年,秣陵县尉蒋子文追逐盗贼受伤后死于紫金山葬于紫金山之阳,并建蒋王庙。吴帝孙权追封蒋子文为蒋侯,因避祖父孙钟之名讳,遂改钟山为“蒋山”。相传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为了联吴抗魏,出使东吴,路过秣陵(今南京),特地到石头山(今清凉山)观察了金陵的山川形势。当他看到以紫金山为首的群山,像苍龙似的蜿蜒蟠伏于东南,而以石头山为终点的西部诸山又像猛虎一样雄踞在江滨,便脱口而出:“钟阜龙蟠,石头虎踞。”生动地概括了南京险要的地势。
东晋初,元帝渡江之时,发现紫金山顶峰常缭绕紫金色的云彩,故称之为“紫金山”,简称“金山”。这种自然现象当时已被人们神化,也许与东晋初建,需要稳定人心有关。其实,紫金色的云彩是因山的北坡广泛出露的红紫色页岩在阳光照射下闪耀着的紫金色光芒所致。南朝时,因钟山在建康都城之东北,故又称为“北山”。明代嘉靖年间,开国皇帝朱元璋葬于钟山南麓独龙阜,钟山因此改名为“神烈山”,嘉靖十年刻的“神烈山碑”至今仍在。
紫金山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塞,也是帝王将相墓穴选址之地,还曾是佛教圣地,因而山中名胜古迹比较集中有头陀岭、桃花坞、灵谷寺、孙陵岗、明孝陵、中山陵等景点。紫金山现为南京的主要风景区。
❺ NBA紫金时代也就是湖人队的昌盛时期是在哪几年
01-04年奥尼尔时代的时候湖人得了3个冠军,并且奥尼尔得到3次总决赛MVP,历史最多的是乔丹的6次总决赛MVP,而科比却0次,差距不是一般般的小
❻ 关于河源紫金的问题,(我正在着急的等待大家的回答)
河源旅游之紫金县简介 紫金县位于广东省东中部河源市东南部、东江中游东岸。东接五华县,西与博罗县隔东江相望,西南与惠城区相接,南与惠东县相邻,东南与陆河县相连、与海丰县毗邻,西北与河源市源城区、北与东源县交界。 全县境域东起南岭镇东溪村山蕉窝,西至古竹镇江口村,东西长88.6公里;南起上义镇卷蓬村,北至白溪管理区燕子岩,南北宽64公里。全县总面积3627平方公里(1994年土地详查面积3621.24平方公里)。全县八成以上为山岭、丘陵,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县人民政府驻地紫城镇,距省会广州市270公里、深圳市223公里、河源市68公里。 紫金地域,远古属百越地,秦代起属南海郡博罗、龙川两县地,隋唐为归善、兴宁两县地,宋元为归善、长乐两县地。明隆庆三年(1569年)设置永安县,属惠州府。民国3年(1914年)改名紫金县。 紫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北回归线横贯县境中部,气候温和,年均无霜期300天、降水量1760毫米,适宜水稻、花生、大豆、甘蔗、蚕桑等农作物生长,一年四季可种作。群山连绵,盛产木材、竹子、松脂、茶叶、水果、香菇、木耳等土特产,是广东省用材林基地之一;矿资源丰富,有铁、锡、铅锌、瓷土、萤石、大理石、石灰石、耐火石、珍珠岩等;河溪众多,水能巨大,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13万余千瓦,可开发6万余千瓦,是全国能源开发重点县之一;矿泉水、地热资源也甚为丰富,有着经济开发的巨大潜力。 紫金县交通发达,经过全县多年来的努力,紫金县已全面实现村村通公路、通邮、通电话。近几年来,又对所辖范围内省道、县道进行上等级改造,基本实现省道标准化、县道油路化。建市以来特别是近三年来紫金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电力工业发展较快。至2001年,我县江东110千伏输变电站、好义小古、蓝塘双兴等电站相继建成投产;投入3065万元的农网改造第一期工租顷利通过验收,第二期农网改造完成,用电质量明显提高,全县实现了村村通电目标。邮电行业继续快速发展。 旅游网址: http://www.cctcct.com/travel-guide/a/1877/list-a1877-1.html 紫金古称永安,始建于明隆庆三年,位于广东省中部,东江中游东岸,东接五华县,西邻博罗县、惠阳市,南连惠东县、陆河县,北靠东源县。东经114°46’~ 115°30’ ,北纬 23°10’ ~23°25’ ,总面积3627平方公里,总人口75万,辖23个镇.。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紫城镇,距河源68公里,惠州128公里,深圳223公里,广州270公里。县城城市规划建设日趋完善,规划区扩展到26平方公里,进一步加大了道路、桥梁、排水系统等建设,规范完善了路牌路标、人行道等设施,配套了绿化、亮化、净化等工程,市容市貌焕然一新。 紫竹生产的"竹壳茶","辣椒酱","客家黄老酒"是驰名海内外的地方特产,"竹壳茶"生产己有100多年历史,曾获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辣椒酱"生产历史悠久."客家黄老酒"具有滋补强身功效,荣获2002年深圳人最喜爱的黄酒称号,倍受消费者青睐. 紫金地域,远古属百越地,秦代起属南海郡博罗、龙川两县地,隋唐为归善、兴宁两县地,宋元为归善、长乐两县地。明隆庆三年(1569年)设置永安县,属惠州府。为避免与福建永安县重名,民国3年(1914年)改名紫金县。 紫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北回归线横贯县境中部,气候温和,年均无霜期300天、降水量1760毫米,适宜水稻、花生、大豆、甘蔗、蚕桑等农作物生长,一年四季可种作。群山连绵,盛产木材、竹子、松脂、茶叶、水果、香菇、木耳等土特产,是广东省用材林基地之一;矿资源丰富,有铁、锡、铅锌、瓷土、萤石、大理石、石灰石、耐火石、珍珠岩等;河溪众多,水能巨大,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13万余千瓦,可开发6万余千瓦,是全国能源开发重点县之一;矿泉水、地热资源也甚为丰富,有着经济开发的巨大潜力。 紫金属山区县,经济以农业为主。明嘉靖中期,境内工人、农民起义不断,官府屡次派兵镇压,社会动乱10余年,人烟稀少。明隆庆初置县后,社会政治渐趋安定,县署采用奖励耕种政策,教民广种麻、豆、姜、芋等作物,农业生产有所发展。至清道光年间,全县耕地面积比建县初增加六成;手工业方面,建有炼铁、铸锅、陶瓷、造纸、缝纫、鞋革、食品等工场作坊,主要产品铁锅、椒酱、漆皮箱、竹壳茶等远销南洋等地;商业也相应的发展,墟市比建县初增加四倍多。文化教育亦有所发展,培育了诸多进士、举人、贡生等人才。鸦片战争后,随着清王朝的衰败,吏治腐败,民生日困。 民国初期,军阀混战,社会混乱。民国14年(1925年)东征胜利后,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统一和巩固,本县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文化教育出现新局面,创办了紫金中学、女子小学及一批高等小学,开展了平民识字和扫盲运动,为推进国民革命,提高人民文化水平起了重要作用。抗日战争爆发后,公路被毁坏,商品来源阻隔,外销土特产品积压,市场萧条,人民生活甚苦。抗日战争胜利后,内战爆发,当局横征暴敛,水利不兴,灾害频繁,货币贬值,经济衰退。民国36年统计,全县20.4万人,工业仅有铸锅、食品等小作坊80余家及110余户个体手工业;商业只有470余家小商户;中小学校270所,在校学生2万余人,文盲率占六成多;人均生产稻谷仅160公斤,许多农民除了交地租,“放下禾镰无米煮”。 紫金人民富有革命传统。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青溪约磜头山冶铸工人杨立率矿工500人起义。岭东兵备尤英多次派重兵镇压,捕杀了杨立,但武装斗争一直坚持了20余年。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林九我等率领农民5000余人在九和(今九树)乌禽嶂举旗起义,率部攻打永安、长乐等县城。清嘉庆七年(1802年),永安天地会首领官粤陇和白莲教首领赖东保,在青溪约天字嶂聚集会员和农民数千人揭竿起义,围攻永安县城。咸丰年间,永安天地会首领朱戴开邀集万人在洋头寨、上义天地会首领彭日升集中3000余人在招元村分别举行起义,响应太平军作战。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好义陈伟湘受孙中山衔命,率万余人在古竹汤坑山举行武装起义,攻打大富翁和清兵、乡团。民国3年(1914年),九和李荣泰接受孙中山指示,组织3000余人在九和红花埔起义,进行武装讨袁,声震东江。 20年代初,中共党员刘尔崧、刘琴西从广州返回紫金故乡出版进步刊物,创办劳动半夜学校,传播马克思主义,发展共产党员,于1923年建立紫金党小组、紫金县总农会。1925年,成立中共紫金县特别支部。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推动下,筹建了国民党紫金县党部,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兴起,各种社会团体纷纷成立,政治气氛空前高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白色恐怖,中共紫金县组织领导人民在县城举行了“四.二六”武装暴动,于5月1日建立紫金县人民政府。不久,转移到炮子建立革命根据地。紫金县长丘国忠联合海、陆、惠、紫、五等县地主民团对炮子进行了3次“进剿”,人数由1000人增加至3000人,均被紫金工农革命军所击败。1927年12月,在工农革命军第二师的帮助下,紫金县苏维埃政府在炮子成立,开展土地革命运动。1928年3月,国民党军黄旭初部和地主民团数千人,分数路“进剿”炮子苏区,镇压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全县有1300多人遭杀害。革命处于低潮。幸存的共产党人仍继续坚持革命斗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紫金县组织领导人民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广泛宣传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壮大抗日力量,为打败日本侵略者作出了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派四十六军政治部少将副主任彭锐任紫金县长,建立“戡乱建国”委员会,多次派兵镇压中共领导的人民武装队伍和根据地。紫金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在中共紫金县地方组织的领导下,为争民主、求解放,在县内和惠紫、紫五、紫河边境重建人民武装,不畏艰险,积极投身于解放战争,于1949年5月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解放了紫金。 本文是本人转载过来的希望能对你有用。
❼ 南京紫金山历史简介是什么
紫金山,又名钟山,位于南京市区东郊,曾有金陵山、蒋山、北山、神烈山之称。紫金山是宁镇山脉的最高峰,东西长7公里,南北宽3公里,面积约20余平方公里。山势呈弧形,弧口朝南。山脊走向以北高峰为转折点,东段南东走向,止于马群;西段南西走向,经太平门附近入城,余脉向西断续延伸为富贵山、九华山、止于北极阁。紫金山共有3座山峰,主峰居中,名北高峰,海拔448.9米;东峰称小茅山,海拔365.8米;西峰称天堡山,海拔244.5米。
紫金山历经沧海桑田之变。早在13亿年前的三迭纪晚期,这里原是大海,海水退去以后,首次出现大陆盆地。由于当时气候比较干燥、炎热,氧化充分,沉积物中所含的铁质发锈变红,所以北坡的三迭纪岩呈现紫红色。三迭纪将结束时,地壳又有活动,盆地周围的起伏态势有所加大并出现湍急的溪流。后来,剧烈的地壳运动使紫金山一带岩层受到挤压力的作用,产生了强烈的抬升和断裂,自此从地面挺立起来,并形成南平北险的态势。南坡平缓,多泉水、树木;北坡由于长年风化剥蚀,表土层逐渐脱落,裸露出质地坚硬的砾石,显得雄峻峭拔。
战国时,紫金山称为“金陵山”,汉时始称“钟山”。东汉末年,秣陵县尉蒋子文追逐盗贼受伤后死于紫金山葬于紫金山之阳,并建蒋王庙。吴帝孙权追封蒋子文为蒋侯,因避祖父孙钟之名讳,遂改钟山为“蒋山”。相传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为了联吴抗魏,出使东吴,路过秣陵(今南京),特地到石头山(今清凉山)观察了金陵的山川形势。当他看到以紫金山为首的群山,像苍龙似的蜿蜒蟠伏于东南,而以石头山为终点的西部诸山又像猛虎一样雄踞在江滨,便脱口而出:“钟阜龙蟠,石头虎踞。”生动地概括了南京险要的地势。
东晋初,元帝渡江之时,发现紫金山顶峰常缭绕紫金色的云彩,故称之为“紫金山”,简称“金山”。这种自然现象当时已被人们神化,也许与东晋初建,需要稳定人心有关。其实,紫金色的云彩是因山的北坡广泛出露的红紫色页岩在阳光照射下闪耀着的紫金色光芒所致。南朝时,因钟山在建康都城之东北,故又称为“北山”。明代嘉靖年间,开国皇帝朱元璋葬于钟山南麓独龙阜,钟山因此改名为“神烈山”,嘉靖十年刻的“神烈山碑”至今仍在。
紫金山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塞,也是帝王将相墓穴选址之地,还曾是佛教圣地,因而山中名胜古迹比较集中有头陀岭、桃花坞、灵谷寺、孙陵岗、明孝陵、中山陵等景点。紫金山现为南京的主要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