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人知道盘锦吗
盘锦
盘锦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辽河三角洲中心地带。地处北纬40°40′~41°27′,东经121°31′~122°28′之间,东界辽河与鞍山市连接,南隔大辽河与营口市相望,西、北部与锦州市接壤,西南滨渤海。1990年,境域南北端最长87公里,东西最宽105公里,总面积3 959平方公里。总人口125万人(2004年)。
千里辽河在这里入海,美丽的中国北方生态名城 — — 盘锦在这里崛起,这里有中国第三大油田——辽河油田,有世界第一大苇田,有百万亩水田和丰富的渔业、滩涂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越的地理位置,中国北方生态名城的迷人风采,吸引着海内外有识之士热切的目光。素有鹤乡油城之称的盘锦,既是生态旅游的胜地,又是可投资兴业的生态宝地。
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31日,盘锦市辖2个市辖区、2个县。
盘锦市 面积4084平方千米,人口125万人(2004年)。
兴隆台区 面积 194平方千米,人口38万。邮政编码124010。区人民政府驻石油大街。
双台子区 面积 62平方千米,人口19万。邮政编码124000。区人民政府驻胜利街32号。
大洼县 面积1683平方千米,人口39万。邮政编码124200。县人民政府驻大洼镇站前社区。
盘山县 面积2145平方千米,人口29万。邮政编码124000。县人民政府驻盘锦市双台子区。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一、地质
盘锦地处华北陆台,燕辽沉降带东端、辽河断陷南部。在漫长地质演变过程中,盘锦地区经历多次地壳升降,海陆交替变化。在距今6亿~9亿年的元古代,蓟县运动使盘锦地区下降为浅海,沉积浅海相灰岩、泥灰岩、页岩等地层。早古生代中期至晚古生代中期(距今3.2亿~5.0亿年间),盘锦地区全部上升为陆地,在1亿多年的漫长时期,地层处于风化剥蚀环境中,晚古生代末期(距今2.3亿~3.2亿年间),盘锦受华力西期构造运动影响,地面下降,是一片浅海或滨海水域。沉积物多为灰色、灰绿色、绿色页岩和砂岩及夹薄煤层等。在距今0.8亿~2.3亿年的中生代由于受印支运动及燕山运动的影响,中生代初期(1.75亿~2.30亿年)上升为陆地,处于风化剥蚀环境。中生代中期以后,盘锦地区发生多次升降运动,并伴有火山喷发活动,沉积环境为内陆湖泊及湖沼相的陆相砾岩、砂砾岩、砂岩、页岩及火山碎屑岩、安山岩等。在新生代距今0.8亿年以后,盘锦地区一直处于整体下降阶段,沉积了巨厚的新生代地层,由于地壳下降,变为内陆、湖泊、沼泽,生态环境有利于生物繁衍。沉积了厚层的砂砾岩及生物碎屑岩。因此,地层中含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进入新生代第四纪以后,由于受新构造运动影响,下辽河平原的海陆轮廓的变化异常频繁,中更新世以前,辽东湾的海岸岸边距现今的陆地还很远。中更新世以后,下辽河平原发生三次海浸,其中第三次海浸的盘山海浸,高潮时期较现在的辽东湾的范围大得多,最远达到今双台子区以北。12世纪时,海岸线位置在右卫、闾阳、沙岭、牛庄一线,盘山、营口尚未成陆。17世纪时大辽河口距牛庄不远,而牛庄现在已远离海岸50多公里,后期由于平原不断下降、东西两侧低山丘陵相对不断上升剥蚀,陆相碎屑物质不断向海岸河口堆积,海岸线不断南移,沿海滩涂相继成陆。
二、地貌
盘锦地势低洼平坦,为退海冲积平原,地面高程一般在2~4米之间,最高为18.2米(位于盘山县大荒乡北部),最低0.4米(位于双台子河口地带)。地势北高南低,由北向南以万分之一的坡降倾斜于辽东湾。平原东部从外辽河、大辽河右岸起,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倾斜,海拔高度3米~10米。平原中部地势低洼平坦,海拔高度在2.5米~4米之间。平原西南近海地带是沼泽地区,海拔高度在1.7米~3米之间。
盘锦地处辽河三角洲,多水无山,其自然地貌东有千山山脉,西有医巫闾山山脉,北有铁法丘陵,西南濒临辽东湾,呈盆地状,故有辽河盆地之称。并有大辽河、辽河、绕阳河、大凌河等河流蜿蜒流过。东部浑河、太子河汇合构成大辽河,经辽滨、营口入海,形成大辽河南部退海冲积平原;中部辽河(双台子河)经盘山西下,与绕阳河汇合入海,流域上游多山区丘陵,到辽河下游平原河道比降骤然降低,构成双台子河河口地带沼泽连片,形成冲积平原。这两块冲积平原是盘锦地貌的主体,地势平坦开阔,一望无垠,河流渠道纵横交错。西部绕阳河与大凌河上游为多山丘陵区,使流域沿岸的高升一带散布着低矮沙丘、沙地和西北边缘地带的砂质碳酸盐草甸土。
境内由于受洪水和海水岸流影响,沿海滩涂由陆地不断向海洋延伸。滩涂具有底质好、岸坡缓、滩面宽、土层厚、土质粘、盐份高等特点。各河流两岸分布着河滩耕地、草地,大辽河流经盘锦河道蜿蜓曲折,横向摆动幅度大,弯道塌岸多,在河道淤成若干河心沙洲,亦称“碛子”。从三汊河口到田庄台55公里河道中有大小不同的6个“碛子”,总面积929.8公顷,碛子在海拔2米以上,一般均在潮线上,土质肥沃,芦苇繁茂,鸟类栖繁。
在成陆前的地质年代里,经长期海水岸流作用,回旋冲刷淤积而成的海拔1.5米~2米的海滨圆形高地,俗称“坨子”,分布在境内西半部,大小几十平方米或上百平方米不等。在河淤海退中,由苇丛、草丛、灌木丛或藻类等受漩流冲刷淤积而成的条形或针形土岗,形成本地“岗子”地貌。
三、土壤
盘锦市土壤共分5个土类,10个亚类,23个土属,50个土种。全市土壤总面积247 756公顷。
风沙土,零星分布在东北部及西北部,即盘山县的高升镇、喜彬乡、大荒乡及石新镇一带。面积725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0.29%。
草甸土,是盘锦境内主要土类之一,分布在沿海地带,面积为67 986公顷,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27.4%。成土母质为冲积物、海积冲积物和冲洪积物,地下水位高,土壤潮湿,地面生长草甸植物。
盐土,一般为表土,含盐量超过1.0%的土壤,主要分布在盘锦市西部及西南沿海地带,面积为56 826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22.9%。
沼泽土,主要分布在盘锦西南部芦苇沼泽地区、河流沿岸低洼地带或平原的洼地,面积为28 612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11.5%。成土母质为河流沉积物。
水稻土,是盘锦的主要耕种土壤,面积为93 607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37.7%,水稻土是在草甸土、盐土和沼泽土等土壤上种植水稻后,经长期水耕条件下形成的土壤。
1982年,由辽宁省、营口市联合组成的文物普查队在本域内的盘山县沙岭镇、高升镇及双台子区城效乡的梁屯等地发现7处新石器时期遗址。先后出土石斧、细石器及红山文化的典型代表——彩陶片等文物。经1983年复查及碳十四测定,5000年前境内就有人类在此刀耕火种。
历史沿革
据史料记载和专家考证,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在域内设置房县,西晋撤销。南北朝时期,属北魏的营州,后为高句骊侵占。唐平定高句骊后,归渤海国显德府。辽代,本境属显州奉先军。金、元、明、清各朝代,本境分别属广宁府、路、卫、县。其中,清顺治元年(1644年),设海城县,境内的南部区域归海城县辖;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设置新民厅,现境内的东北部分地域归新民厅管辖。清开国后,在域内北部设放牧官马场,后在盘蛇驿设总管衙门。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对牧场进行勘丈,划恭、宽、信、敏、惠五段。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境内设置盘山厅。1913年设盘山县。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月,盘山县民主政府成立,先后隶属辽宁省第五专区、第二专区管辖。同年8月,盘山县划归辽宁省直接领导。1949年4月盘山县隶属辽西省。同年在大洼县境内成立盘山农场,隶属东北行政委员会农林部,1950年盘山农场改为辽西省盘山第一稻田农场。1953年2月,盘山第一稻田农场改为盘山机械农场,1955年改为辽宁省盘锦国营农场管理局。1956年2月,盘山县划归辽阳专署领导。1956年11月,盘锦地区国营农场管理局改为盘锦农垦局,直属农垦部。1961年4月,在盘锦农垦局管辖地区设置盘锦区人民委员会,归营口市领导。1962年4月,辽滨苇场所属的大辽河东岸苇田划给营口县和海城县。1966年1月,盘山县与盘锦农垦局合并为盘锦垦区,试行政场合一制,直属辽宁省。1968年8月,辽宁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将营口市曙光人民公社(营口市河北街)划归盘锦垦区;将辽宁省石山种畜场划归盘锦垦区。10月,东郭、羊圈子苇场划归盘锦垦区。12月,将台安县划归盘锦垦区。同月,盘锦垦区辽滨苇场所属西炮台苇田作业区(包括海水养殖)划给营口市;营口市西市区所属曙光人民公社、河北小学、河北苇席厂、西市苇席社河北生产点、河北苗圃划归盘锦垦区;营口市的公司(总厂)所属的田庄台造纸厂、田庄台煤炭经理部、河北商店、河北粮店、河北旅社、河北大车店、河北饭店、中医院河北门诊部、河北渡口划归盘锦垦区。1970年1月,在盘锦垦区内分设盘山区和大洼区(县级)。同年7月15日,将盘锦垦区改为盘锦地区,辖盘山区和大洼区,直属辽宁省。1975年11月,盘锦地区与营口市合并。原地区所辖盘山区、大洼区改为盘山县、大洼县,均属营口市辖。同时将台安县划归鞍山市。1978年,将原营口市河北街从辽滨苇场划出,归营口市西市区管辖。1984年6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盘山县,设立盘锦市(地级),直属辽宁省。1984年7月27日,辽宁省人民政府以辽政发〔1984〕116号文件,向营口市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辽宁省设立盘锦市的批复》的通知,委托营口市人民政府协助筹建盘锦市。同年9月,成立盘锦市筹备领导小组。1985年3月,石山种畜场划归盘锦市。1986年11月,以辽政发〔1986〕120号文件批示盘锦市人民政府关于恢复盘山县建制和盘山区更名的请示:(一)撤销盘锦市郊区,恢复盘山县,以原盘锦市郊区的行政区域为盘山县的行政区域。(二)将盘锦市盘山区更名为双台子区。至此,盘锦市辖两个区、两个县,即:双台子区、兴隆台区、盘山县、大洼县。
【地势地貌】
盘锦属华北陆台东北部从“燕山运动”开始形成的新生代沉积盆地,经过漫长历史年代的河流冲积、洪积、海积和风积作用,不断覆盖着深厚的四系松散沉积物。地势地貌特征是北高南低,由北向南逐渐倾斜,比降为万分之一,坡度在2°以内;地面海拔平均高度4米左右,最高18.2米,最低0.3米,地面平坦,多水无山。
【概况】
盘锦市是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地级市,隶属辽宁省。辖2个区、2个县,即双台子区、兴隆台区、盘山县、大洼县。
2005年,区、县共辖19个镇、10个乡(含1个民族自治乡)、27个街道办事处。各镇、乡共辖村民委员会308个;各街道办事处共辖社区居民委员会178个。
双台子区辖9个街道办事处,即东风、胜利、辽河、红旗、建设、石油、化工、双盛、铁东;共有3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7个村民委员会。
兴隆台区辖18个街道办事处,即:振兴、兴隆、渤海、新工、于楼、高升、曙光、友谊、红村、平安、新生、欢喜、沈采、茨采、锦采、兴海、兴盛、创新;共有10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8个村民委员会。
盘山县辖9个镇,即:沙岭、坝墙子、高升、胡家、东郭、羊圈子、石新、太平、古城子;辖5个乡,即陈家、吴家、大荒、甜水、陆家;共有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55个村民委员会。
大洼县辖10个镇,即大洼、田庄台、二界沟、田家、新开、东风、西安、清水、新立、新兴;辖4个乡和1个民族乡,即:赵圈河、王家、唐家、平安和荣兴;共有2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38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
2005年末,全市总人口125.9万人,其中非农人口77.9万人,人口出生率7.04‰,死亡率4.5‰。
2005年,全市暂住人口5万余人,暂住人口高峰期,从事建筑、运输等行业的人员3万余人,经商和从事服务业的人员1.5万余人。
【民族】
域内人口以汉族为主。共有35个民族,汉族占95.17%,少数民族占4.83%。其中,满族占3.01%,朝鲜族占0.90%,其他少数民族占0.92%。
据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几个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依次是:朝鲜族11 307人,蒙古族5 914人,回族4 113人,锡伯族744人。
【河流水系】
盘锦市境内有大、中、小河流21条,总流域面积3 570平方公里。其中,大型河流4条:辽河、大辽河、绕阳河、大凌河;中小河流17条:锦盘河、沙子河、月牙河、南屁岗河、鸭子河、丰屯河、旧绕阳河、大羊河、外辽河、新开河、张家沟、东鸭子河、西鸭子河、潮沟、小柳河、太平河、一统河。其中,外辽河与新开河是辽河与大辽河的连通河道。
【自然资源】
盘锦市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潜力很大。
一、土地资源:盘锦市土地面积407 100公顷。2005年耕地面积12.88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1.32%。其中:水田10.96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85%);旱田1.92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14.10%)。平均每人占有耕地0.10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99.2万吨,其中水稻产量93.7万吨。盘锦大米闻名于国内外,是盘锦市主要出口商品之一。盘锦市尚有2万多公顷土地可以开垦利用,沿海滩涂逐年伸延,土地面积不断增加。
二、矿产资源:盘锦市地下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井盐、煤、硫等矿藏。2000年底,辽河油田累计探明石油储量21亿吨,天然气1 784亿立方米。中国第三大油田——辽河油田坐落于此,已开发建设32个油气田,已建成兴隆台、曙光、欢喜岭、锦州、高升、沈阳、茨榆坨等12个油气生产单位。原油稳定装置处理能力600万吨/年。2002年生产原油1 351万吨,天然气11.31亿立方米。原油品类有稀油、稠油和高凝油。年处理天然气5.62亿立方米,为石化工业提供了可靠的原料资源。
在盘山县的胡家西部、甜水南部、羊圈子、东郭,地下埋藏着盐卤资源。深度60米~100米,盐卤水厚度47米~77米,按年开采360万立方米计算,可开采数百年。在晒制的原盐中,氯化钠含量在95.5%以上,质量达到海盐特级品标准。
三、芦苇资源:盘锦市苇田收割面积55 608公顷,年产芦苇50吨左右,列世界之先。主要分布于大辽河口至大凌河口海岸线以北地段的辽滨、赵圈河、羊圈子、东郭4个苇场和新生农场苇田大队。主要用于造纸原料,占辽宁省芦苇总产量的50%以上。自1960年始,加强对芦苇生产的管理,变芦苇的自然生长为人工科学培育。仍有近万公顷的沼泽荒滩可开垦成苇田。
四、水产资源:盘锦市南部沿海,15米等深线以内浅海水域约20万公顷,鱼、虾、蟹资源蕴藏量约4万吨~5万吨,占辽东湾蕴藏总量的70%。其中3米等深线以内沿岸浅海水域约1.9万公顷,海贝类蕴藏量约2.7万吨。滩涂面积3.92万公顷,天然饵料丰富,适宜发展对虾、贝类。其中,可用于养殖对虾的面积1.34万公顷,可用于贝类养殖的面积1万余公顷。素有“盘锦文蛤库”、“渤海金滩”之誉的大洼县二界沟蛤蜊岗资源面积0.77万公顷,号称“天下第一鲜”——文蛤的产量在1.5万吨以上,是辽宁省着名的文蛤出口基地。淡水水域15.3万公顷,水中浮生物、水生植物丰富,有利于发展淡水养殖。近年稻田养殖独具特色。
2005年,水产品产量22.08万吨,其中海水产品产量12.41万吨。
五、草原资源:盘锦市有优质草场0.4万公顷,分布于石山种畜场和盘山县大荒农场。主要饲用植物40余种,载畜能力可达2.7万头混合牛。在0.8万公顷河滩地中,大部分可改造成季节性草场,另有0.47万公顷水面可放养水生植物,大量的稻草和农副产物可供牲畜饲用。
【气候】
盘锦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干冷同期、温度适宜、光照充裕。2005年,年平均气温为9.3℃,较历年10.5℃偏高1.2℃。降水量为631.7毫米,较历年651.0毫米偏少19.3毫米,较上年676.4毫米偏少44.7毫米。日照时数为2 666.3小时,较历年2 725.9小时偏少59.6小时,较上年2 955.6小时偏少289.3小时。全年平均风速为3.0/秒,最多风向为南西南风,全年大于等于8级的大风日数为14天。土壤在11月中旬开始冻结,下旬封冰;解冰期在3月上旬,4月上旬化通。全年无霜期204天。终霜为4月上旬,初霜为10月中旬。
全年总的气候特点是:气温稍高,热量条件好于常年,降水稍少,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日照时数偏少。4~9月气温偏高,降水稍多,光照偏少。夏季6月和8月上、中旬连阴雨,光照偏少,秋季9~10月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光照充足。
盘锦特产:
盘锦河蟹
河蟹官名中华绒螯蟹,又名螃蟹、毛蟹.中华绒螯蟹个体较大,经济价值较高.河蟹是一项重要的水产资源。肉味鲜美,营养丰富,为水产中的上品。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消费量十年来剧增,每逢 秋高气爽、菊花盛开之际,人们总是以 能持蟹品酒对菊赏月为幸事。目前流行 的各菜系中,河蟹是不可少的一景。河蟹 为中国的饮食文化增加了一个亮点。据 分析,每100克可食部分中,蛋白质含量 为16%,脂肪5.5%,碳水化合物7%,维生 素A600国际单位。均高于一般水产品。 河蟹是重要的出口水产品,每年有数百吨空运港澳。河蟹为洄游性的甲壳类动物。秋季性成熟的河蟹自内河湖泊爬向大海,在咸淡水交界处交配产卵, 至翌年春末夏初卵孵化发育成大眼幼体 (俗称蟹苗),再溯江、河而上,进入 湖泊、草荡等水域生长育肥,从而形成了一年一度的夏季蟹苗汛和秋季成蟹捕捞汛。
辽宁省盘锦市位于九河下稍,河海交界处,地理条件非常适合养殖河蟹。今年,盘锦市养殖河蟹面积达30万亩,其中成蟹养殖 面积20万亩,扣蟹养殖面积10万亩。现在河蟹养殖大丰收,为各地有识之士提供良 好商机,抓住商机就是抓住财富的源泉。
2. 盘锦是什么时间那一年开始种植水稻的是什么品种
盘锦地区垦殖与稻作历史悠久,但是境内大规模种植水稻却始于一九二八年。这时期,张学良将军亲身经历了两次直奉战争、“郭军反奉”、日本驻军摩擦,深感战争涂炭人民,国家主权和安全深受威胁,决心以实业振兴东北。他创办的营田股份有限公司,是一个合股投资的稻田米业生产农场企业。营指的是经营稻田的地方及隶属于营口县,当时,今盘锦大洼县田庄台镇、荣兴朝鲜族乡地方为营口县地。田指水田。主要的大股东:少帅张学良,时奉军中将、方面军军团长兼海军司令,是仅次于张作霖的二号核心人物;鲍英麟,是张学良亲姐夫,是曾任黑龙江、吉林督军、省长的鲍贵卿之子,鲍英麟时任奉军驻营口海防部队负责人;还有东北海军副司令沈鸿烈等其他军队将领投资,按股份收益。这里人烟稀少,左依辽河(今大辽河)右傍辽东湾,有大片的盐碱地和海滩地,依河傍海,地势平坦,属“九河下稍”之地。 “营田公司”设在荣兴屯,并在荣兴、曾家、中央堡设有三个巡警分所,下辖九个屯堡,每个自然屯设有百家长。以“钱粮田亩制”的经营管理方式,开垦种植水田。
管辖区域南北长达七十华里,东西宽达八十华里。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和甲午战争迫使朝鲜国内大批农民逃难到中国东北地区。世代以稻米为食的朝鲜难民落脚于能种植水稻的今天大辽河口地区。由于当地的中国人不知道水田耕作方法,致使土地荒芜或作旱田利用,根据据朝鲜人的实验,才知道经营水田有利。"营田公司”以朝鲜佃农作技术指导,屯民挖渠和下水线,叠坝形成条田,利用辽河自然潮水位差引水,泡地后自然排水,然后投入粳籽发苗,人工拔草。由于水利工程简单、粳籽密度不均、管理粗放、经验不足,生产过程缺乏脱盐、洗盐,亩产不到200公斤,没有取得预期效益和回报,但这毕竟给盘锦地区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开始了盘锦地区广泛种植水稻的历史。
当用传统方法加工成晶莹剔透雪白无暇的大米运到奉天城后,首先专用于帅府,1929年张学良东北易旗后,在家宴请高级将领、官员,他高兴地对大家说:原先,咱关东吃的是苞米高粱,帅府平常也是如此,吃大米要从朝鲜进口,现在终于有了“咱东北自己的大米”!从这以后,“咱东北自己的大米”(后来的盘锦大米)开始成为不可多得的珍品,开始仅专供帅府贵宾、高档酒店名流食客、军队高官。其后声誉鹤起,迅速传遍东北大地。
3. 盘锦是怎样得名的
盘锦是芦苇的故乡,从社会科学的分支--历史地理学和地名学来看,盘锦和芦苇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必然联系。地名示位导向作用是直接的。历史上盘锦开发的水田也多垦于芦苇塘地,如果说盘锦能在世界属第一的,那就是苇场,闻名世界的辽东湾湿地主要也由苇田组成。芦花作为文化,地域特征比较强烈。意喻简骇,地名示位导向直接。
盘锦因为芦苇而得名。要知道盘锦市名得从“锦盘河”说起。锦盘河是大凌河下游的一个分支河渠,源于锦县白台子乡,东流经石山镇、谢屯乡黄土岗子、前柴屯入盘山县境,成为解放初盘山县和锦县的界水,当时河的东、北面属盘山县羊圈子区管辖地,河的西、南面属锦县地(即今东郭苇场大部辖区,当时属于锦县,1971年东郭苇场划归盘锦地区至今)。她曲折地穿过亚洲最大、世界第二的苇田。东北解放后,东北人民政府接收并恢复了营口造纸厂,着手准备重建金城造纸厂。1948年6月东北轻工业管理局派营口造纸厂副厂长秦德金等人成立盘山苇田办事处,接受管理芦苇塘8.7万公顷。
1950-1952年间,办事处陆续增管东沟、孤山苇田改设为苇场并脱离营口造纸厂,由中央上收为轻工业部造纸局直辖企业,此间就苇场命名报告建议:用盘山县和锦县两县名字的头一个字组合为苇场命名,在说明苇场主要产区兼跨两县土地。这个建议得到中央轻工业部的批准,苇场机关驻盘山镇。定名“盘锦”苇场。“盘锦”之名就这样产生了。
1955年6月辽宁省盘山机械农场更名为辽宁省盘锦国营农场管理局,“盘锦”名称开始广泛应用。1956年11月,中央决定撤消辽宁省盘锦国营农场管理局和盘锦苇场机关,合并成立盘锦农垦局,隶属于国家农垦部领导,
“盘锦”由苇场名字升级为农、苇场群领导机关农垦局的名字
“盘锦”成为国营大企业名称。1961年4月,盘锦农垦局行政脱离盘山县,省人委批复农垦局辖区设立营口市盘锦区,实行局区合署办公。“盘锦”由企业名字转为县级政区的名称。1966牢1月,国务院批准盘山县和盘锦农垦局合并为盘锦垦区,直接领导各国营农、苇场和公社、镇。设立人民委员会(地级),驻盘山镇,试行政企合一。1970年7月,盘锦垦区改为盘锦地区,辖盘山区、大洼区、台安县,“盘锦”县级区的名字又升级为市地级政区的名字了.1975年11月,盘锦地区、营口市“地市合并”。
盘锦地区行政建制被撤消,
“盘锦”地名已深深地刻在人民的心中,盘山县城内外还保留着火车站、饭店、旅社、化肥热电炼油三厂等冠以盘锦名称的单位,可见人们对“盘锦”地名的热爱。1984年初,时盘山县政府鉴于辽河油田建设突飞猛进、成为国家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基地和辽河化肥厂等油气化工工业大跨越发展,辽河北岸盘山县城和对岸的油田总部机关驻地规模成“市”等要素具备了设立以石油化工和农垦为主辐射周边的中心城市的条件,根据当地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遂报请撤县设市。一九八四年六月五日国务院发(84国函字89号)文给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辽宁省:撤销盘山县,设立盘锦市(地级),以原盘山县的行政区域为盘锦市的行政区盎锦市设盘山、兴隆台、郊区三个区。将营口市的大洼县划归盘锦市管辖。同年9月3日,盘锦市筹备小组开始办公,标志盘锦立市。
4. 盘锦大米的历史渊源
盘锦水稻种植的历史已达百余年。据史料记载,1907年盘锦开始水稻种植,之后种植面积不断扩大。1928年,张学良创办了“营田股份有限公司”,开创了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先河。
1948年,盘锦解放后,政府开始了大规模垦荒造田,兴修灌溉网,改良土壤,尤其是以国营农场为单位进行农田开发建设,为盘锦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盘锦的历史上,独特的“移民文化”也促进了稻作文化的发展。上世纪60年代末,数以万计的“五七大军”和知识青年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盘锦,开发“南大荒”。他们参与农村生产建设,以自己的智慧和辛勤推动了盘锦水稻耕种技术的进步。在他们与当地农民的共同努力下,长满蒿草的盐碱地变成了大片的稻田。“盘锦大米好吃”,随着70年代末知识青年陆续返回家乡,这句话传遍了全国。
5. 盘锦市是盘山和锦州的合称吗
不是的,从行政划分上看,锦州和盘锦是两个独立的地级市,两市相邻,而盘山县隶属于盘锦市。从历史上看锦州相对盘锦要成立的更早,锦州曾是辽西省的省会,而盘锦早期是归营口的,后来独立成市了。锦州现为辽宁省省辖市,下辖凌海市、北镇市、义县、黑山县、古塔区、凌河区、太和区,松山新区(原凌南新区与南站新区),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龙栖湾新区,,锦州市辖6个市辖区(3个正式区,3个省属新区)、2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盘锦市是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地级市,隶属辽宁省。辖2个区、2个县,即双台子区、兴隆台区、盘山县、大洼县。
6. 盘锦属于什么级别的城市
盘锦市属于地级市。
历史沿革:
1、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在域内设置房县,西晋撤销。
2、南北朝时期,属北魏的营州,后为高句骊侵占。
3、清开国后,在域内北部设放牧官马场,后在盘蛇驿设总管衙门。清顺治元年(1644年),设海城县,境内的南部区域归海城县辖。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设置新民厅,现境内的东北部分地域归新民厅管辖。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对牧场进行勘丈,划恭、宽、信、敏、惠五段。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境内设置盘山厅。
4、1975年11月,盘锦地区与营口市合并。原地区所辖盘山区、大洼区改为盘山县、大洼县,均属营口市辖。同时将台安县划归鞍山市。
5、2016年3月,国务院同意撤销大洼县,设立盘锦市大洼区,以原大洼县的行政区域为大洼区的行政区域,大洼区人民政府驻大洼镇红海滩大街66号。
(6)盘锦多少年历史扩展阅读:
1、行政区划:
截至2019年8月13日,盘锦下辖1县、3区,即:盘山县、双台子区、兴隆台区、大洼区。共有21个镇、35个街道,292个村、237个社区。盘山县辖3个街道、9个镇,共有18个社区、148个村;双台子区辖6个街道、2个镇,共有32个社区、18个村;兴隆台区辖18个街道,共有106个社区、19个村;大洼区辖8个街道、10个镇,共有81个社区、107个村。
2、矿产资源:
盘锦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井盐等矿藏资源,辽河油田自上个世纪60年代初勘探开发以来,累计探明石油储量21亿吨、天然气1784亿立方米,已开发建设32个油气田,建成12个油气生产单位。2018年,生产原油991.1万吨、天然气5.7亿立方米,连续33年保持千万吨规模稳产。
天然卤水资源分布面积达到150平方公里,一般埋藏深度30~100米,其中矿化度在30~60克/升的天然卤水总储量约为13.29亿立方米。
7. 盘锦革命历史有哪些
1929年,东北易帜,奉天省改称辽宁省,本境属之。
1931年,“九一八”事变,翌年,伪满州国改辽宁省为奉天省,辖本境;1934年,伪锦州省成立,辖盘山县。
1937年12月,大辽河以西的海城县第六区、营口县第七区划归盘山县管辖。
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是年10月盘山县民主政府成立,属辽西地委;是年12月,国民党盘山县政府成立,盘山县民主政府转田庄台。本境处国共两党拉锯状态。
1948年2月,全境解放,盘山县属辽宁省。1949年4月,成立辽西省,盘山县归其辖。
8. 盘锦站的历史沿革
盘锦站建于1970年。1984年建立盘锦市后,铁路部门安排出入关旅客列车在沟海铁路通行,盘锦火车站开始有快车停靠,并且一年比一年多,列车速度一年比一年快,物资运转能力年年提高。建市五年时改建了盘锦站,建市十年大庆又扩建了盘锦站,搬迁了铁路货场,新建设了站前广场和宽阔的双兴路。2009年盘营客运专线开工,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将通过盘锦站。
高铁车站
盘锦站由原来的两个站台变成了7个站台。其中一、二站台是普速站台,三至七站台是高铁站台。新建的盘锦站设计更为科学和人性化,与广场的进出站步行人流形成垂直分层,避免了进出站人员与机动车相互干扰。车站内,旅客通过自动扶梯上下楼,特殊旅客可以乘坐直梯,很方便上下楼。
2013年9月12日盘营高铁正式开通运行,盘锦至北京、沈阳、哈尔滨等地陆续开通了高速列车、动车组列车,使盘锦与大城市实现了同城化。
9. 盘锦历史
可爱的盘锦
盘锦市地处辽宁省西南部,辽河三角洲中心地带。西北邻锦州,东界鞍山,南临辽东湾,市中心距省城沈阳150公里。全市辖双台子、兴隆台两区和盘山、大洼两县。区域面积3959平方公里,总人口为120万。盘锦的地域优势独特。它位于辽宁中部城市群与京津唐城市群之间的联结带,地处辽东半岛开发区与辽西经济开发区的结合部,置身于东北经济区与华北经济区的融汇处,居于东北亚经济圈与环渤海经济区的交叉点。这种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为盘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空间。
盘锦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井盐等矿产。现已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5亿吨、天燃气储量1500亿立方米。我国第三大油田--辽河油田就坐落在这里,这里还是全国最大、世界第4大特种油生产基地。地下还蕴藏着盐卤水16亿立方米,可为发展盐化工业提供丰富的原料。
境内土地资源充足。现有耕地13万公顷,其中水田11万公倾,年产粮食8.5亿公斤,是辽宁省重要商品粮基地和优质大米出口基地;有苇田8万公顷,年产芦苇40万吨,是世界最大的造纸原料和建材原料基地,占辽宁省造纸原料一半以上。还有广阔的草场,适合发展畜牧业。载畜能力可达2.7万头混合牛。草质优良,当年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回国后,就将斯大林赠送的50匹良种马“落户”到境内西部的石山种畜场。
境内有118公里海岸线,沿海滩涂3.9万公顷,适宜虾、贝类繁殖,具有发展水产养殖业的良好条件。涨潮为海,落潮为陆的二界沟蛤
蜊岗,被誉为“渤海金滩”,盛产被干隆皇帝称作“天下第一鲜”的文蛤,是辽宁省着名的文蛤出口基地。盘锦内陆,地势低洼平坦,沟渠纵横,有辽河、绕阳河等大、中、小河流21条,坑塘星罗棋布,适宜淡水养殖的水面达7万公顷,发展淡水养殖条件优越。中华绒螫蟹的产量居全国之首。稻田养蟹独具特色,也是全国大型河蟹苗种基地,提供的优质蟹种占全国总供应量的 70%。加工成的“盘锦醉蟹”畅销国内外市场,被誉为“天下美味”。 盘锦的自然景观独特、绮丽、优美。辽河下游的双台子河口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8万公顷,是国际最重要的湿地之一。区内芦苇繁茂、滩涂辽阔、人烟稀少,是野生动物栖息与繁衍的良好环境。区内栖息的鸟类有236种,其中有丹顶鹤、黑嘴鸥等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31种。保护区内已建成观鹤台、芦园、水禽园、放鹤亭等景观,每年接待大批中外游客,成为旅游、观鸟、享受大自然美的胜地。沿境内海岸线可看到的天下奇观--“红海滩”,现已列为辽宁“五十佳景”之一,并被省旅游部门列为对外整体推出的国际旅游路线。 盘锦地灵人杰,孕育了着名爱国将领张学良,他的祖茔就在盘锦市大洼县境内,他当年亲手创办的新民小学遗址仍在该县东风镇。睹物思人,可生万千感慨。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自然景观,使盘锦这块宝地成为辽河的“金三角”。
盘锦市是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省辖市。是一座以盛产水稻和以石油化工为主导产品的新兴沿海开放城市。
盘锦的开发建设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农业开发。从五十年代开始,国家在这里组建国有农场群,使昔日“东北的南大荒”,变成了“北国江南”的鱼米之乡。第二阶段是工业开发。从六十年代后期开始,石油大军开赴盘锦,进行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油田的开发建设,带动盘锦经济结构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现代化工业开始在盘锦起步和振兴。第三阶段是综合开发。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建市以后,盘锦努力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进入全面建设新型石油化工城市的新的历史时期。
建市后,全市上下不断深化了对市情的认识,根据全市在油气、水田、滩涂水面、芦苇和草地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发展“油水经济”,“油”就是发展油气资源的加工和深加工;“水”就是抓水的综合治理、开发和利用,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根据这样一个思路,农业上提出了建设“五色农业工程”,即以水稻、芦苇为主的绿色工程,以水产养殖为主的蓝色工程,以大棚菜为主的白色工程和以黄牛饲养为主的黄色工程,以水果栽培为主的红色工程。工业上提出了加快形成“油气头、化工身、轻纺尾”的工业格局。 盘锦建市前,工业基础薄弱,年产值只有1O7O万元。直到六十年代后期,由于辽河油田的建立,使盘锦的工业从此获得了飞速发展。相继建设了沥青厂、热电厂、化肥厂等一批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形成独具特色、门类比较齐全的石化工业体系,为盘锦建成新型的石油化工城奠定了基础。自1984年建市至今,已初步建成了天河、渤海、兴隆三个工业区。石化工业企业发展到100余家。在全国500家最大企业中,盘锦已有辽河油田、辽河化工集团2户大型石油化工企业跻身其中。在抓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加大力度调整产品结构。新开发了聚乙烯、聚丙烯、苯乙烯、聚苯乙烯、甲醛、混合甲胺等新产品250余种。
全市工业总产值1998年实现166亿多元。石化工业成为全市工业的主导产业。盘锦的县以上化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仅次于大连市,列全省第二位。
在农业方面,形成产业化格局。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把盘锦建成商品粮基地和芦苇生产基地的发展目标。 建市以后,按“两高一优”的方向,围绕“水”字做文章,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充分利用国家把辽河三角洲列为农业重点开发区的机遇,加大对境内大洼小三角洲的投入和开发力度,建成了全长 26.3公里的拦海大堤,围海造田 3万公顷,使昔日潮涨潮落的海滩变为农村经济的又一新生带。同时大力开展了“五色工程”建设和“水上盘锦”建设,发展立体的生态农业。全市在充分利用现有滩涂、水面资源,大力发展以河蟹、淡水鱼、虾、贝类为主的水产养殖业的基础上,还较大面积地发展了稻田、苇田养蟹,进行农业立体开发,变“一水一收”为“一水双收”,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收益水平。全市海、淡水养殖面积已达5万公顷,水产品年产量超过12万吨,总产值已超过粮食总产值,实现了“再造一个盘锦农业”的目标。1998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实现51亿元。
在通过产业化发展高效农业的同时,成功地进行了发展生态农业的探索,大洼县西安生态养殖场“四步净化、五步利用”的生态模式,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同类猪场建设的典型模式”,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列为“环球500佳”之一。目前,盘锦已被国家列为生态农业试点市,盘山、大洼两县也都被国家有关部门列为生态农业试点县。
改革开放后,全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取得了辉煌成果,使盘锦这个在辽宁版图上面积最小(仅占全省总面积的2.68%)、人口最少(占全省总人口的3%)、建市时间短(仅15年)、经济基础薄弱(建市时列全省倒第2位)的小市,一跃成为全省的强市之一。到1998年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232.6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绝对额在省内14个市中居第四位(前三位是沈阳、大连、鞍山);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万元,居全省各市之首,在全国55个人均GDP超万元的城市中列第5位。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O50元,农村人均纯收入3470元,分别列全省第2位和第1位。是全国36个率先进入小康行列的城市之一。
50年的奋斗,盘锦人民夺得了今日的辉煌。如今,市委、市政府又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谋划盘锦更加灿烂的未来。可以相信,百万盘锦人民将继续为把盘锦建成沿海开放城、现代工业城、绿色生态城。文明卫生城而努力奋斗。
解放初期,这里是一座破烂不堪的小县城。七十年代才开始成规模地建设,特别是建市以后,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达到80多亿元。市区建成面积达46平方公里。已建成规模较大的住宅小区9个,人均住房面积达到 8.13平方米,居全省领先水平。绿化覆盖面积1085公顷,绿地覆盖率达到23.6%,其中公共绿地面积268公顷,人均绿地面积5.7平方米。
交通 公路里程达1419公里,所有的县(区)、乡镇和96%的村通了黑色路面。高级、次高级路面占总里程率居全省第一位,公路密度 35.8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二位,乡乡通柏油路居全省领先地位。正在修建的沈山高速公路通过盘锦境内 58.3公里。盘锦至海城(含营口连接线)高速公路盘锦段51.9公里,与沈大、京沈两条高速公路相连接。水路也较通畅,沿海沿河有码头54处,位于大辽河口的盘锦港,建设的两个3000吨泊位码头已开始使用。70年代建成的沟海铁路横贯盘锦,境内里程93.8公里,是辽西连接辽南的一条最近铁路通道。客运直接通沈阳、大连、上海、广州,现在又开通了盘锦直达首都北京的快车。
通讯 开办了无线寻呼、有声信函、国际国内特快专递、磁卡电话、移动通讯等30余项服务项目。邮电业务(国际函件、国际电话、国际电报等)可通达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市电话普及率居全省前列,其中农村电话普及率列全省第一位。盘山县是“辽宁电话第一县”。
商贸 各类大型商场均匀分布,各种消费供应充裕,销售额大幅度增长。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0多亿元;生产资料市场销售平稳,年销售总值达20多亿元;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达25.4亿元。
金融 全市金融机构总数已达518个,网点布局合理。
人均储蓄超万元,列全省前列。保险机构10家,险种达4大类120余种,承担各类风险金额1200亿元。
科技 建市以来,取得了315项科技成果,其中318项(次)科技成果获得国家发明奖和省、市科技进步奖,212项科技成果得到推广应用。申请专利1068项,有655项被国家授予专利权,专利实施率达70%。
科技在农业上促进了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传统农业的改造,促进了农副产品大面积增产增收,粮食生产连续14年获得大丰收,百万亩水稻平均亩产691公斤,创单产水稻国内最好水平;科技进步对工业增长的贡献份额达到45%以上。高新技术产值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0%。
教育 全市有高校1所、中专5所、普通中学79所、小学386所、各类职业学校22所,在校学生达22万人。
在全省率先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率先完成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
盘锦的教育改革经验,受到了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涌现出以全国着名的教育改革家、全国首批十大杰出青年之一、全国十大师德标兵之一的魏书生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旅游 盘锦有世界上最大的苇田,浩瀚的苇海成为盘锦生态旅游一大景观。座落在这里的双台子河口(辽河下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旅游、观鸟、享受大自然美的胜地。 天下奇观--红海滩,色彩奇异,别具风韵。
二界沟蛤蜊岗,涨潮为海,落潮为滩,踏浪踩蛤,风情别具。
被联合国规划署列为“环球500佳”的西安生态养殖场,开辟为生态旅游区,独具特色。
城区内,建有东北平原地区最大的湖滨公园,园内的“辽河碑林”以全国唯一的通代碑林而大放异彩。
中国第一家民间书画收藏陈列馆--中国鲁南书画收藏陈列馆珍藏近、现代名人书画2000多件,资料数万件。
盘锦是中日甲午战争最后一仗的战场,清军烈士纪念碑在向后人诉说着那段令中华儿女刻骨铭心的悲壮往事。
为适应旅游需要,盘锦现已建成涉外宾馆8座,床位达2000张,每年接待游客10万人以上。
外经外贸全市利用外资项目 306项,协议外资额21.1亿美元,实现利用外资17.7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276户。盘锦市现有10户企业经国家批准获得对外贸易进出口经营权,实现出口交货值35.3亿元,实现进出口商品总值 5.7亿美元,出口商品达13大类140余种,远销欧、美、亚洲33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向韩国、日本、俄罗斯等12个国家和地区派出劳务5500人次,承包了21项国际工程;全市有98家企业先后与美国、日本、德国等12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技术、设备进口合同126项。辽河油田和辽河集团两户大型企业取得国家批准的对外经济合作经营权。
目前,盘锦已与美国、日本、意大利、南非等45个国家开展了经贸往来。与土耳其的亚洛瓦市和日本的砺波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
外商投资的优惠待遇 主要有:新建外商投资企业享受的土地使用优惠政策;新建外商投资企业享受的税费优惠政策;到开发区兴办的外商投资企业优惠政策;鼓励发展外贸出口企业政策;建立市、县(区)对外开放发展基金;对全市经济发展能够起牵动作用的重大外经外贸项目特事特办;奖励招商引资、出口创汇、国际经济合作有贡献人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