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香港历史建筑的分级与定义
根据古物古迹办事处的定义标准,香港历史建筑被分为三个级别:
一级历史建筑: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必须尽可能予以保存有(目前已公布有117幢)
二级历史建筑:具特别价值,必须选择性地予以保存(目前已公布有185幢)
三级历史建筑:具若干价值,但还未足以获考虑保存(目前已公布有194幢) 而对于具有非常重要价值的建筑物,办事处会将其列为香港法定古迹,不属于这个三级制度之内,而受香港法例第53章《古物及古迹条例》所保护。截至2008年7月11日共有法定古迹85项:港岛区(28项)、九龙区(9项)、新界区(42项)、离岛区(8项)。
Ⅱ 香港分为哪几个部分
香港是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由3部分组成: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共18区。
一、香港岛
1、中西区:是香港十八区之一,是香港最早发展的地区,是全港最多有钱人居住的地方,连续四年成为香港的“富贵区”。中西区以商业大厦、银行、政府机构为主,是香港地区的商业中心、金融中心和行政署所在地,是香港地区最繁华的地段,香港市区主要集中在这里。
2、湾仔区:是一个新旧并存的独特社区,揉合旧传统与新发展的精粹,亦是香港历史最悠久和最富传统文化特色的地区之一。拥有多座世界级的着名商业大厦与摩天大楼,其中具代表性的有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中环广场及时代广场。同时,它亦保存了独特的历史建筑物,着名的湾仔旧邮政局(现已被列为法定古迹),洪圣古庙和北帝庙。
3、东区:是香港人力资源的主要集中地。自开端口以前,已经有渔民在筲箕湾居住。是全港人口第二多的区份,仅次于沙田区,东区的家庭住户每月收入中位数在香港18区中仅次中西区和湾仔区,排名全港第三位。所以,东区占香港的经济总量是数一数二的。
4、南区:自开端口以前,已经有渔民在香港仔居住。南区为香港岛四区中,面积范围覆盖最广的一区。部份地区如薄扶林、深水湾、浅水湾及大潭均是香港高级住宅区。
二、九龙半岛
1、油尖旺区:包括尖沙咀、官涌(现称佐敦)、油麻地、旺角、大角咀以及部分西九龙填海区。是九龙的重要商业及游客中心,区内商厦林立,处处展现出都市繁华与活力的一面;此外,区内更有不少着名景点、大型购物商场与特色街道,是游客访港必到之地。是香港运输干道的中枢。
2、深水埗区:是香港最早期的发展区域之一,亦曾为工商业及交通枢杻。时至今日,本区大部分土地均用作兴建住宅,如公共屋便占地近81公顷;长沙湾区则仍有许多任务厂及货仓。另外,设在昂船洲的驻港解放军军营,亦属本区范围。区内交通发达,贯穿其中的地铁、机铁和超级公路网络,令往返该区和港九、新界各区十分便捷。
3、九龙城区:于一九九三年拆卸后重建为寨城公园,园内保存了不少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主要为住宅区,区内人口大部分居住在私人房屋,包括旧式唐楼、大型私人屋及高级平房区,其余则分布于区内的公共屋及居屋屋苑。商业活动分布于区内的繁忙街道、黄埔花园及公共屋的商场之内;工业活动则多数集中在土瓜湾及红磡分区。
4、黄大仙区:是以本区着名的黄大仙祠命名,位于九龙半岛的东北面。黄大仙庙是香港香火最旺的地方,创立于公元1921年,经过数十年的悉心经营,是一座宏伟的中国式道教寺庙。
5、观塘区;曾是经济和军事的战略要地。观塘山麓一带包括九龙湾在内,原是一片盐场,而产盐及向制盐商征收税项便成为当时政府的收入来源。观塘的原名为“官塘”,字面解作由官府拥有的池塘。是一个小型的大都会,工商业及住宅的发展同时并进,但区内旧有的村落如鲤鱼门,却仍保留悠久的文化色彩。
三、新界
1、北区:顾名思义是香港十八区里面最北的区域。是新界其中一个占地最广和最能保留乡郊特色的地区。北区位处本港地域的最北面,与深圳只是一河之隔,故区内有罗湖、文锦渡及沙头角三个与中国大陆接壤的关口。北区又可以地理位置分为上水、粉岭、沙头角及打鼓岭四个分区。
2、大埔区:范围包括大埔、大埔滘、汀角、船湾、以及部分的西贡半岛北部地方,是香港的第二大行政区域。2005年,世卫确认大埔为“安全社区”,是全球第 90 个安全社区,也是全港第 3 个安全社区。
3、沙田区:有四个轻工业区,包括大围、火炭、小沥元及石门。沙田是近15年来飞速发展起来的住宅区。今日的沙田区昔日是一块荆棘遍野的荒芜园地,故被称为“棘园”。早期沙田区的村落皆建在今城门河的两岸, 由于昔日城门河上游流下的河水非常清澈, 因而有“沥源”之称 。
4、西贡区:包括西贡半岛南部、清水湾半岛、将军澳新市镇及东面水域内的 70 多个岛屿,是香港十八区中面积第五大的区份。95%人口集中在将军澳新市镇。西贡被誉为“香港后花园”,因为本区大部份地方都没有开发,成为市民日常郊游的好去处。
5、荃湾区:包括部份荃湾区的荃湾新市镇是香港第二个新市镇(旧称卫星城市),于1950年代末开始发展。时至今日,随着香港国际机场及香港迪士尼乐园等其他基建的启用,令荃湾区已经成为现时香港发展潜力很高的地区。
6、屯门区:屯门区包括整个屯门新市镇外,还包括蓝地、大榄涌、小榄、扫管笏、龙鼓滩、烂角咀等地。是位于新界西部的典型的香港新兴卫星城。在成为卫星城之前的屯门自古就是与贸易、渔业联系在一起的港口街镇,所以屯门这一名称也来源于“军队驻扎守卫的门户”。
7、元朗区:三面环山,地势平坦,元朗是一片平原,原来这里是连绵的农田。在多山的香港,只有这一块平整而广阔的平原。元朗区的特色小食很多,食店多集中在元朗大马路和元朗市中心的教育路及安宁路。市中心闻名的食物,包括B仔凉粉、恒香老婆饼和荣华饼家的传统饼食。
8、葵青区:由葵涌区及青衣岛组成。除有一个全世界最繁忙的货柜码头外,香港多项重要基建工程亦坐落于此,包括机场铁路、三号干线及青屿干线,故使得该区成为香港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此外,区内亦保留了不少历史遗迹和传统风俗。
9、离岛区:占地最广,人口最少。全区由二十多个大小岛屿组成,遍布香港的南面及西南面。 离岛区是考古发现的宝库,考古遗址遍布大屿山、南丫岛及长洲,曾出土不少珍贵文物。此外,东涌炮台及各岛的庙宇,亦是游人爱到的热门地方。 昂平一直以宝莲寺闻名,自九十年代中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户外青铜坐佛后,昂平更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景点。
(2)香港的历史建筑被分为多少个级别扩展阅读:
香港属亚热带气候,全年气温较高,年平均温度为22.8℃。夏天炎热且潮湿,温度约在27~33℃之间;冬天凉爽而干燥,但很少会降至5℃以下。5-9月间多雨,有时雨势颇大。夏秋之间,时有台风吹袭,7-9月是香港的台风较多的季节,但5-11月期间都有可能受不同强度的热带气旋吹袭。
在北太平洋西部、东海及南海上,每年平均有30个热带气旋形成,其中半数达到台风强度,最高风速为每小时118公里或以上。香港平均全年雨量2214.3毫米,雨量最多月份是8月,雨量最少月份是1月。
此外,香港市区高楼集中而密布、人口稠密,所形成的微气候容易产生热岛效应,导致市区和郊区有明显的气温差别,高层大厦林立的市区让空气中的“悬浮粒子”较难吹散。
Ⅲ 香港着名建筑有哪些
和平纪念碑、美利楼、九龙清真寺、天坛大佛、黄大仙祠等。
1、和平纪念碑
和平纪念碑(The Cenotaph),位于香港中环皇后像广场,民国十二年(1923年)5月24日由时任香港总督司徒拔爵士揭幕,是香港首座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难者而正式建造的纪念碑。
和平纪念碑以细琢石块修筑而成,基座呈阶梯形,上面部分采用壁阶设计,逐渐向上缩窄,顶部为一长方形石棺,上面饰有石制花圈。
和平纪念碑属古典复兴建筑风格,采用考古和学术研究所确立的纯罗马及希腊式建筑主义建成,外观设计匀称。和平纪念碑的设计看似十分简约,但其实采用了古典主义建筑优美典雅的风格。
黄大仙祠内的九龙壁仿照北京九龙壁而建,壁上刻有中国佛教协会主席的题诗,增添黄大祠的中国传统特色
大雄宝殿辉煌宏伟,雕刻精细。在香烟弥漫下,善信顶膜礼拜,祈求福至。殿内有碑文一则,简介黄初平成仙的经过。
Ⅳ 香港历史建筑的简介
香港政府亦有一套香港历史建筑的评级标准,以方便对最具价值的古迹、建筑物及文物进行保护。历史建筑一般先由香港公营机构古物咨询委员会负责进行研究,然后再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辖下的古物古迹办事处执行有关决定,包括决定香港法定古迹及评级香港历史建筑。
早期的香港历史建筑名单并不向外公开,一直只供政府内部参考,据古物古迹办事处称是由于内容敏感,当中涉及私人物业,评级会对物业造成影响。至2007年1月9日,名单已开始逐步公开。
政府又考虑不断开放一些香港历史建筑让市面参观,如有意将一级历史建筑西环滤水厂宿舍改作环境保护中心及将鲗鱼涌林边屋改作郊野公园中心,日后将对外开放。
Ⅳ 香港有哪些着名建筑物
香港旅游推荐好去处这座上个世纪初建成的建筑物,是目前香港仅存的古老牛房,被列为第三级历史建筑。中庭环绕的5座红砖平房,是牛房最古老的建筑物,其中铺瓦尖顶最具历史特色。 香港大学 香港第一所大学。课程多为3年,部分专业要攻读4至5年。较热门的学院有:法律学院、建筑学院和医学院。 www.hku.hk,Tel:852-28592111 香港中文大学 1963年成立。该校的学士学位课程大多采用学分制。较受欢迎的课程包括:新闻与传播学、心理学、中医学、生物化学、酒店管理学、工商管理学和翻译学等。 www.cuhk.hk,Tel:852-26097000 庙街 庙街又叫男人街,是香港着名的“平民夜总会”,充满了地道的香港文化。每天下午两点,庙街上的商户便活跃起来。庙街的小摊售卖的物品五花八门,应有尽有。那里还有不少看手相的师父,他们懂得多种语言:粤语、国语、日语、泰语…… 太平山 海拔554米的太平山,是香港岛之巅。太平山顶一直是上流社会的代名词,拥有游泳池的豪宅比比皆是。一定要到太平山赏夜景,因为入夜的香港会让你念念不忘。 可在香港大会堂东面乘坐1线专线小巴,或在交易广场巴士总站乘15线双层巴士前往太平山。山顶缆车成人单程票价港币20元,到山顶约需8分钟。如果你想看到更多太平山的景色,记住一定要坐在缆车的右边。 前卫风格 百利商场:坐落于尖沙嘴,出售的衣服、鞋、首饰、配件,无不大胆前卫,更有不少独一无二的款式,是追求创意打扮者必到之地。 东瀛风格 金百利:位于铜锣湾心脏地带,集合了时下最流行的服饰精品,有本地设计师的作品,也有来自欧美及日本的物品。置身其中,会感受到浓浓的东瀛味道。 二手店 米兰站:香港大部分的名媛明星,都会把亮相过一两次的名牌手袋、衣服、银包及首饰拿去米兰站回收,转手后又拿着钱去买另一个名牌限量袋了,所以货源充足,每所店内都有经验丰富的验货专家,所以绝不担心会买到假货。 兰桂坊 位于港岛中环皇后大道中的南侧。两条平行的步行街,外加一小段连接两条步行街的大道,每条街步行不过七八分钟路程。每走两三步,都能见到一两个“老外”端着酒杯当街而立,边饮边聊,确实在内地酒吧中难能见到。至今,整个兰桂坊区域已开设了超过50间酒吧,店名和装饰十分西化,洋溢着特有异国情调,被誉为香港特有的“文化特区”。长期以来,英语是兰桂坊社交语言。许多朋友说“不会讲英语,去了兰桂坊也是白去”。兰桂坊每家酒吧DJ与调酒员是最忙的人,女服务员除了迎送客人、端送酒水外,总是陶醉地随着音乐轻轻地扭摆身姿。 兰桂坊消费并不昂贵。一杯鸡尾酒也不过二三十港元,一杯加冰的伏特加50元港币,酒吧还为所有客人免费提供花生、无花果等小食品。一瓶355毫升的嘉士伯啤酒,一些酒吧最低时仅卖15港元。
Ⅵ 董建华现在香港的办公地!
董建华为前任行政长官,他现在的办公室所在地原本为旧英童学校,位于香港岛中环半山区坚尼地道。前任行政长官办公室建筑群,即主楼连仆人宿舍及人力车停泊处,于2009年12月18日正式被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评为香港一级历史建筑。在2009年12月18日以前,该建筑被评为香港三级历史建筑。该大楼占地1,200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其中下层是一个会议厅,上层则有3间约500呎办公室,即是可以同时容纳3名前任行政长官一起办公。
Ⅶ 香港历史建筑的名单
民政事务局局长何志平于2007年1月9日正式公布三个级别香港历史建筑的部份清单,总数达496项,当中约40%为私人物业、约60%则为香港政府、华人庙宇委员会及市区重建局等拥有业权。何志平指出称该名单原本于2007年年中才正式公布,事次公开资料是为回应市民对文物建筑保护的诉求,以及特首曾荫权要求能尽快开始新一轮的咨询有关。当局又透露已于2006年委任专家小组将全香港其中1440幢建筑,利用新的评审准则作深入评估,并计划于2007年年中公开,同时会成立文物信托基金以筹集资金保护历史建筑,以及对政府自行营运历史建筑进行研究。受2006年保留旧中环天星码头事件影响,“集体回忆”成为不少人士反对拆卸爱丁堡广场码头的主要理据,同时使市民对保护香港现有的历史建筑的意识有所提高下,政府打算将“集体回忆”和“社会价值”作为元素之一加入保护文物时的考虑因素之中。政府亦考虑成立基金,使历史建筑可得到适当维修。
一级历史建筑——雷生春 与此同时,政府宣布已加入15名新成员到新一届古物咨询委员会中,加上13名再获委任的成员,总数由21人增至28人,其中香港中文大学政治及行政学系讲师沈旭晖、行政会议成员陈智思、长春社理事长吴祖南及反对拆卸中环天星码头的组织成员等亦有包括在内。该委员会任期为两年,由2007年1月1日起开始生效。何志平称,将在委员会辖下同时成立3个专责委员会,各自负责文物建筑的保护和活化再利用;文物建筑保护的研究、标准及立法;及社区参与、教育和推广事务。同一时间会邀请各个界别的社会人士成为委员会成员,以及加强委员会与区议会的联系从而听取更多不同意见。
政府将在2007年1月中至2月初进行两场大型地区性公众论坛、三场公开论坛,以及与有关的专业界别人士会面的聚焦小组讨论,趁此提升现时文物保护机制的公开度及汲取意见。何志平提出文物建筑保护政策的咨询,目的为与公众共同研究哪些历史建筑需要保护,并就保护文物制订具前瞻性的政策和制度。
何志平在一电台节目又提及:“文物保育不等于要拥有有关文物,(香港)政府不会轻易动用公帑购买文物的业权。”“如果有需要,而与业权持有人,我们交换了意见,政府内部每个个案要个别处理,但总的原则是,我们一般不会动用公帑购买业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