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华山有什么历史

华山有什么历史

发布时间:2022-07-22 21:29:12

‘壹’ 关于华山的资料

西岳华山,是我国着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华阴县城南,海拔2200米,秦、晋、豫黄河金三角交汇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河,“远而望之若花状”,故有其名。又因其西临少华山,故称太华山。

“华山自古一条道”,由北向南,贯穿北峰、中蜂、东蜂、南蜂、西蜂计程越20公里。一路行去必经千尺幢、白尺峡、老君梨沟、上天梯、沧龙岭等绝险要道,可包尝华山之险。此外,山上还有长空栈道、鹞子翻身等一般人闻所未闻的险景。
若亲临其境奇峰峭壁,险径危石,鬼斧神工必令游者不胜惊骇,叹为观址。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华山系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

其历史衍化可追溯至27亿年:《山海经》载:“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主峰有三:南峰“落雁”,为太华极顶,海拔2160.5米。又有东峰“朝阳”,西峰“莲花”,三峰鼎峙,“势飞白云外影倒黄河里”,人称“天外三峰”。云台、玉女二峰相辅于侧,36小峰罗列于前,虎踞龙盘,气象森森,文人谓之西京王气之所系。
山上奇峰、怪石、云海、鸣泉、飞瀑、古迹遍布,着名景点多达210余

处,有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三面临空的鹞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绝崖上凿出的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上天梯、苍龙岭等。“华岳仙掌”被列为关中八景之首。因山上气候多变,形成的“云华山”“雨华山”、“雾华山”“雪华山”给人以仙境美感。华山系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清代着名学者章太炎先生考证,“中华”、“华夏”皆藉华山而得名。早在《尚书》里就有华山的记载。《史记》中也载有黄帝、尧、舜都曾到华山巡游。秦始皇、汉武帝、武则天、唐玄宗等十数位帝王也曾到华山进行过大规模祭祀活动。自汉杨宝、杨震到明清冯从吾、顾炎武等不少学者,曾隐居华山诸峪,开馆授徒,一时蔚然成风。

华山又是道教胜地,为“等四洞天”,山上现存七十二个半悬洞,道观20余座。其中玉泉院、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自周末始,即有道家于云台观布道, 金元时华山已成为全真派发祥道场。在历代高道中,尤以陈抟、郝大通、贺元希最为着名。秦汉以来,和道教与华山有关的神话传说广为流传,现存200余篇。其中以“巨灵劈山”、“劈山救母”、“吹萧引凤”影响深广。隋唐以来

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骚人墨客咏华山的诗歌、碑记和游记不下1200余篇,摩岩石刻多达千余。

世纪之交,华山正以它独特的景色,全新的姿态,安全保护措施的加强、奇险无比的华山,正在变为中外游人的坦途!

华山有五峰,朝阳(东峰)、落雁(南峰)、莲花(西峰)、五云(北峰)、玉女(中峰)。因东南西三面是悬崖峭壁,只有柱峰顶向北倾斜打开了登华山的道路,所以有“自古华山一条路”的说法。

‘贰’ 华山的简介及传说

华山(Mount Hua)古称“西岳”,为中国着名的五岳之一。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在西安市以东120公里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渭。
华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截至2013年华山有72个半悬空洞,道观20余座,其中玉泉院、都龙庙、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
华山1982年被国务院颁布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四十佳旅游胜地之一;1999年被国家文明委、建设部、旅游局命名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2004年被评为中华十大名山; 201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A级旅游景区。
华山还是神州九大观日处之一。华山观日处位于华山东峰(亦称朝阳峰),朝阳台为最佳地点。华山还是道教胜地,为“第四洞天”,有陈抟、郝大通、贺元希诸位着名的道教高人。
传说:公主修道隐尘乱 白龙潭白龙瀑 无根树 雷神洞 神林 紫柏 五龙潭 观棋烂柯

‘叁’ 华山的历史

华山是我国着名的五岳之一,海拔2154.9米居五岳之首,位于陕西省西安以东120公里历史文化故地渭南市的华阴县境内,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黄河,南依秦岭,是秦岭支脉分水脊的北侧的一座花岗岩山。凭藉大自然风云变换的装扮,华山的千姿万态被有声有色的勾画出来,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华山不仅雄伟奇险,而且山势峻峭,壁立千仞,群峰挺秀,以险峻称雄于世,自古以来就有"华山天下险"、"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正因为如此,华山多少年以来吸引了无数勇敢者。奇险能激发人的勇气和智慧,不畏险阻攀登的精神,使人身临其境地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
我国古书中早就有关于华山的记载。最早述及华山的古书,据说是《尚书·禹贡》篇,但最初华山叫"惇物山",华山被称为西岳与东岳泰山并称,最早见于《尔雅·释山》一书。西岳这一称呼据说是因周平王迁都洛阳,华山在东周京城之西,故称"西岳"。以后秦王朝建都咸阳,西汉王朝建都长安,都在华山之西,所以华山不再称为"西岳"。直到汉光武帝刘秀在洛阳建立了东汉政权,华山就又恢复了"西岳"之称,并一直沿用至今。

‘肆’ 华山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华山名字的来源说法很多,一般来说,同华山山峰像一朵莲是分不开的,古时候“华”与“花”通用,正如《水经注》所说:远而望之若花状”,故名。她东临潼关,西望长安,南依秦岭,北靠黄渭,古称太华山,又称西岳华山。由中(玉女)、东(朝阳)、西(莲花)、南(落雁)、北(五云)五个山峰组成。远望主峰状如金元宝,与周边环绕几小山远望形似莲荷;西峰翠云宫前又有倒扣莲花花瓣石,称“花山”,又因近临黄河,是华夏发源地,加之人们口音等因素,故称“华山”。整体为花岗岩断块山,最高峰海拔2154.9米。险峻的奇峰峭壁俯瞰渭河平原,有壁立千仞之势,自古为游览胜地。华山多局部山地形气候,山水向岩石节理集中,形成冲沟。沟谷堆积有巨大岩块,着名的“鱼石”即为清康熙年间(1662~1722)爆发泥石流所形成。华山北坡大断层近期仍有活动,1556年华县地震达到芮氏8级。
大禹治水,他将黄河引出龙门,来到漳关时,被两座山挡住了去路。这两座山南边的叫华山,北边的叫中条山。它们紧紧相连,河水不能通过。此时有位叫巨灵的大神来帮忙,将两山掰开,但是华山却被掰成一高一低两山,高的叫太华山,低的叫少华山。这也是李白诗作中“巨灵咆哮劈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的来历。另外则有 “沉香劈山救母”、“吹箫引凤”等故事广为流传。
据清末民初着名学者章太炎先生考证,华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中华”、“华夏” 皆因华山而得名。《尚书》里就有有关华山的记载;《史记》中也有黄帝、尧、舜华山巡游的事迹;秦始皇、汉武帝、武则天、唐玄宗等十数位帝王也曾到华山进行过大规模祭祀活动。
民间传说:“汉士子刘向(一说刘玺)进京赶考,路过华山神庙,题诗庙中,戏弄庙神华岳三圣母,三圣母怒欲杀之,得太白金星之告,谓其与刘有三宿姻缘之份。三圣母遂与刘结为夫妻。三宿后,刘以沉香一块赠别,嘱他日生子,以此为名。三圣母既孕,其兄二郎神察之,怒提华山,压三圣母于山下穴中。三圣母于穴中产子,乃名“沉香”;又遣夜叉送与其父。沉香成人后,寻母华山,遇何仙姑授以仙法,又窃得萱花神斧,与其舅二郎神大战于华山。
二郎神请诸神相助,沉香亦得众仙协力,舅甥各显神通,神仙混战,胜负难分。后玉帝敕太白金星说和休战,沉香因得斧劈华山,救出娘亲三圣母,母子团聚。在今华山莲花峰翠云宫西、莲花石旁有一巨石,长10米余,裂为三段,如刀斩斧截,后人指为“斧劈石”,传即沉香救母时斧劈华山所遗。

‘伍’ 华山的简介

华山(MountHua)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中国着名的五岳之一,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和“华夏”之“华”,就源于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在省会西安以东120千米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渭,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

华山是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地质公园。华山是中华民族的圣山。中华之“华”,源于华山,由此,华山有了“华夏之根”之称。这一成果首先被孙中山所引用,创立“中华民国”。

据清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和历代专家学者考证:华夏民族最初形成并居住于“华山之周”,名其国土曰华,其后人迹所至,遍及九州,华之名始广。华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为“第四洞天”,也是中国民间广泛崇奉的神祇,即西岳华山君神。

共有72个半悬空洞,道观20余座,其中玉泉院、都龙庙、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有陈抟、郝大通、贺元希等着名的道教高人。

2011年,华山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17年6月29日,华山荣膺“2017中国最受欢迎旅游景区”殊荣。华山是神州九大观日处之一,观日处位于华山东峰(亦称朝阳峰),朝阳台为最佳地点。“中国黄河50景”之一。

(5)华山有什么历史扩展阅读

华山的主要景点

1、西岳庙

西岳庙始建于汉代,为历代帝王祭祀华山之神的要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岳庙建筑相当宏伟。五凤楼建于高台上,高达20多米,登楼望华山,五峰历历在目。正殿灏灵殿建筑为琉璃瓦单檐歇山顶,坐落于宽广的“凸”字型月台之上,面宽7间,进深5间,周围有回廊,气势宏伟,历代帝王祭祀华山多住于此。

2、金锁关

金锁关是建在三峰口的一座城楼般石拱门,是经五云峰通往东西南峰的咽喉要道,锁关后则无路可通。金锁关北接五云峰,南控华山主峰,东西两侧壑深千丈,关前仅有一米完的台阶石径。环周古松苍翠,奇石林立,常有祥云环绕,风光非常迤丽。

站关前,北可观锦鸡守玉函奇石,西能望老虎口景观。关内关外登山路两侧铁索上情侣锁、平安锁,重重叠叠,红绳彩线迎风摇曳,不失为关前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3、苍龙岭

苍龙岭是华山着名险道之一,其位于救苦台南、五云峰下,以其苍黑色的外部和其似悬龙般的地势而得名。其如履薄刃,绝壑千尺的地势使得很多游客胆战心惊。

其中最着名的就是韩愈大哭投书求助的故事并引发了大量的相关典故和考证,而该处也因此留下了“韩退之投书处”的文化遗产。

‘陆’ 济南华山的历史

华山历史悠久,历代文人骚客都曾登临此山。历史典故很多,流传最广的是这样一个:华山半山腰有一个吕祖庙,当年和尚下山担水,一只狼进去了,和尚担水进去后将门关住,狼饿急了就将和尚吃了,然而狼却出不了庙门,最终饿死在庙里。华阳宫的建筑什么年代建的谁也说不清,相传东汉刘秀讨饭到山脚下的郅家村,村中有个郅矮子收留了他,后来刘秀做了皇帝,娶郅矮子的妹妹为妻,郅家从此大富大贵,在山脚下广置院落,还出资兴建了华阳宫。
华山之所以着名,还因为它是春秋时代的古战场,齐晋“鞍之战”即发生于此。《左传》记载,鲁成公二年(前589年),齐顷公亲率大军在今济南北马鞍山下摆上阵势,与⺻克率华山全景领的晋军进行决战。齐顷公骄傲轻敌,言称“灭此而朝食”,不给战马披上铠甲而参战,结果,“齐师败绩”。齐顷公被晋军追逼,“三周华不注”,幸得大臣逢丑父与之更衣换位,并佯命其到山脚“华泉”取水,始得趁机逃脱。

‘柒’ 华山的历史意义

华山是我国着名的五岳之一,海拔2154.9米,位于陕西省西安以东120公里历史文化故地渭南市的华阴市境内,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黄河,南依秦岭,是秦岭支脉分水脊的北侧的一座花岗岩山。凭藉大自然风云变换的装扮,华山的千姿万态被有声有色的勾画出来,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http://ke..com/view/2157.htm

‘捌’ 华山 简介

华山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中国着名的五岳之一,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和“华夏”之“华”,就源于华山 。华山是中华民族的圣山。中华之“华”,源于华山,由此,华山有了“华夏之根”之称。这一成果首先被孙中山所引用,创立“中华民国”。

华山远离海洋,处于西风带北纬30°—60°之间,大陆度为53°7′,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山体挺拔陡峭,山麓和山顶峰的垂直温度梯度(或称温度直减率):北麓从县城到峰顶,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减少0.44℃,南麓以洛南计算,海拔高程每升高100米,减少0.5℃。

华山的道教宫观很多,历史也很悠久,早在汉武帝时就建有集灵宫,唐朝更陆续出现了一些由道士们自己所营建的宫观,相传大上方的白云宫就是唐金仙公主的修道处,至今遗迹犹存。

经过宋、元两代的发展,到明代华山上的道教宫观已经很多了,香火很盛。由于庙宇最初多建在峰顶,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山洪暴发,庙舍冲毁极多,故清代以后所重建的多改在峪内。

华山最主要的宫观是西岳庙。该庙在华山下十里之处,华阴东五里。旧址在黄神谷。它始建于汉武帝时,即前面讲过的集灵宫。东汉桓帝延熹八年(公元165年)曾立《西岳华山庙碑》,言东汉统治者祭华、修庙、祈雨等事。

北魏兴光元年(公元454年),文成帝因旧庙已毁坏不堪,便在华阴东五里处的官道北兴建新庙。从北魏开始直至清代,历代人们都不断加以维修和扩建。

(8)华山有什么历史扩展阅读:

华山山脉的植被面积约130万亩,其植被特性是“针叶林、落叶阔叶疏林区”。华山地区植物,近80科、100多属、200多种。其中种子植物30多科,40多属,60多种。

蕨类植物20多科属,近50种,苔藓地衣植物20多科,40多属,近70种。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主要是松栎林,海拔分布在800米以上的山地,其树种以油松、华山松、白皮松、栓皮栎、锐齿槲栎、辽东栎、山杨等为主。

松栎林带的下部是以栓皮栎为主的阔叶林,小量有板栗、化香、槲树等。华山松林、油松林、栓皮栎林、白皮松林、人工林、马尾松林是华山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

此外,在海拔800米以下多是农业垦植带,天然植被很少,多数裁培植物散生于河流两侧或村庄附近,如杨树、柳树、榆树、槐树、臭椿、香椿等。山麓地区有成片或散性的侧柏林。

‘玖’ 华山的人文历史

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华山脚下生息。华山脚下的横阵、龙窝遗址是典型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清代国学大师,被周恩来总理称为“一代儒宗、朴学大师,学问与革命业绩赫然”章太炎(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考证认为,中华、华夏之“华”借以华山而名,在其名作《中华民国解》中论述:“我国民族旧居雍梁二洲之地,东南华阴,东北华阳,就华山以定限,其后人迹所至,遍及九州,华之名始广”。
有“中国考古界拓荒者”之称的古史学家、考古学家徐旭生(1888年—1976年),在其着作《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论述:“华夏集团发祥于今陕西省的黄土原上,在有史以前已经渐渐地顺着黄河两岸散布于中国的北方及中部的一部分地方。”而徐旭生的观点和同时代的历史学家蒙文通、傅斯年不谋而合,“足以证明所得各条并非一人的私见。”
中国考古类型学的奠基人,前中国考古学会会长苏秉琦(1909年10月4日—1997年6月30日)教授,晚年撰写的考古学着作《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被称为“中国考古学的世纪之作”,其中论述,中华民族正是以华山脚下的仰韶文化的玫瑰花作为自己的民族图腾而得名的 。苏秉琦在《谈“晋文化”考古》一文中说:“源于陕西关中西部的仰韶文化,约当距今六千年前分化出一个支系(宝鸡北首岭上层为代表),在华山脚下形成以成熟型的双唇小口尖底瓶与玫瑰花枝图案彩陶组合为基本特征的‘庙底沟类型’,这是中华远古文化中以较发达的原始农业为基础的、最具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火花’(花朵),其影响面最广、最为深远,大致波及中国远古时代所谓‘中国’全境,从某种意义上讲,影响了当时中华历史的全过程”。以“玫瑰花”为标志的仰韶文化,同起源于燕山北侧大凌河流域以“龙”为徽的北方红山文化,在桑干河上游交错相会,相互撞击、聚变,迸发出新的文明火花,“华山玫瑰燕山龙”的相遇,拉开了中华5000年文明的帷幕,这正是以华为名、以龙为徽的华夏民族共同体的前身。这一考证正好印证了清末民初着名学者章太炎先生的一个观点——“中华”、“华夏”皆藉华山而得名 。苏秉琦的观点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王仁湘研究员 ,华中师范大学的陈建宪教授 ,多年来致力于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起源研究的中央民族大学陈连开教授等学者的认可和继承,陈连开还引述王震中、任式楠、孟华平等人的论述做了进一步探讨和延伸。
2007年06月18日,金庸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做题为《中国历史大事》的演讲,演讲前特别声明:“我讲的并不是我独创的学问,而是苏秉琦教授的观点。”而金庸阐述演讲的观点,即“中华文化不是在黄河一个地方发展起来的,当时最主要的文明在华山脚下。因为以玫瑰花为图腾所以我们称之为华夏民族,就来自于这个‘华’字。”
华山地处黄河中游,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与黄河一起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据清末民初着名学者章太炎先生考证认为,“中华”“华夏”藉华山而得名。又说:“我国民族旧居雍梁二州之地,东南华阴,东北华阳,就华山以定限,其后人迹所至,遍及九州,华之名始广。”我们的祖先还曾以华山位居祖国版图的最中间而称华山为“中华山”。华山周围聚集的部族为“中华山集居群落”,进而演化为“中华”和“中华民族”。当代知名人士也为华山题词:“华夏之根”“父山”。华山孕育了中华民族,缔造了中华文明。华夏之根在华山,民族之源在华山。 华山的道教宫观很多,历史也很悠久,早在汉武帝时就建有集灵宫,唐朝更陆续出现了一些由道士们自己所营建的宫观,相传大上方的白云宫就是唐金仙公主的修道处,至今遗迹犹存。经过宋、元两代的发展,到明代华山上的道教宫观已经很多了,香火很盛。由于庙宇最初多建在峰顶,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山洪暴发,庙舍冲毁极多,故清代以后所重建的多改在峪内。
华山最主要的宫观是西岳庙。该庙在华山下十里之处,华阴东五里。旧址在黄神谷。它始建于汉武帝时,即前面讲过的集灵宫。东汉桓帝延熹八年(公元165年)曾立《西岳华山庙碑》,言东汉统治者祭华、修庙、祈雨等事。北魏兴光元年(公元454年),文成帝因旧庙已毁坏不堪,便在华阴东五里处的官道北兴建新庙。从北魏开始直至清代,历代人们都不断加以维修和扩建。
另外还有云台观和玉泉院。云台观在华山下,去谷口二里,华阴南八里,为古明堂地,北周焦道广初创,唐天宝年间金仙公主复修。《华阴县志》载:“云台观以云台峰名。有二:其一为北周道士焦道广建,其一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为陈抟建。”陈抟初居华山,曾开辟荆榛,在观内居住。元、明、清历代不断修葺,迄今旧址还在,其东北尚有纪念陈抟的希夷祠。玉泉院在华山的张超谷,宋仁宗皇祐年间(公元1049—1053)为纪念陈抟所建,院与玉井潜通,玉泉溪水环绕,故名。院内有奉祀陈抟的希夷祠,祠后曾有希夷睡洞,传说是陈抟练习睡功之处,可惜早已不存。玉泉院的规模是清朝干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华阴知县陆维垣所建,光绪时曾为大水冲毁,后修复。解故后,人民政府于1958年拨款重修并扩建。另外还有镇岳宫、玉女祠、全真观、圣母殿、毛女祠、炼丹炉、巨灵祠等等。这些庙多依山而建,结构精巧。 华山金石题咏最早见于周剑汉鼎,《古今刀剑录》曾有着述。碑及摩崖石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宋代大文豪欧阳修曾对宋以前的华山题刻进行研究和整理,写出《华岳题名跋》专着10卷,考察研究了自唐开元二十二年(734)至后唐清泰二年(935)200年间532人对华山的题名。
清代顾炎武、王宏撰又将华山石刻收编成册,并辨析真伪。干隆年间毕沅将华山的一石一字,均收于《关中金石记》中。华山石刻以摩崖石刻为主,是一个书法艺术宝库,被誉为镌刻在崖石上的书法博物馆。石上书法,行、草、隶、篆琳琅满目,各具特色。崖上字迹经多年风剥雨蚀,山洪冲刷,多有被埋没或字迹不可辨认者。经县文物局1980年、1986年、1988年3次普查,仅登主峰道路侧傍及主要景点计有摩崖石刻330多条。按由下而上顺序,撷英辑要列表于后。凡表中“不详”或“口”者,多因字迹无法辨认或题字本无落款和年代模糊,有待后来之有识者考证。 题刻人中的着名有清代胜保、吴大澄、升允,民国孙中山、张大千等。
华山小上方景点一处“陪睡”题刻,其落款为“后学李光汉”,被网友惊呼为神题刻。据收集华山崖刻的荆勤学表示,该题刻或为清代李光汉向睡仙陈抟(tuán)老祖表达谦恭。 《禹贡》:导河至于华阴。即华山之北矣。
《山海经》: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高五千仞,广十里,远而望之,若华然,故曰华山。
《白虎通》:西方华山,少阳用事,万物生华也。
《尔雅》:西南之美者,有华山之金石云。
《水经注》:华岳有三峰按《胜览》云:华岳三峰:芙蓉、明星、玉女是也,直上数千仞,基广而峰峻叠秀,屹于岭表,有如削成。山顶有二泉东曰太丘泉,西曰蒲池,东西分流,挂溜腾虚,直泻山下。今其山盘回峻挺,翼带河滨,控临关险,壮都邑之形胜,扼雍、豫之噤喉。秦中险塞,甲于天下,岂不以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山川之雄,泰华裒然称首哉!
唐玄宗《华岳铭》:雄峰峻削,菡萏森爽。是曰灵岳,众山之长。伟哉此镇,峥嵘中土。高标赫日,半壁飞雨。 《捉搦歌》古乐府
《游西岳诗》西晋·潘尼
《华山馆为国家营功德诗》南北朝·沈约
《行经太华》隋·孔德绍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唐·李白
《登华山》唐·李白
《华山歌》唐·刘禹锡
《华岳》唐·王维
《望岳》唐·杜甫
《华岳庙》唐·张籍
《途经华山》唐·李隆基
《水帘诗》唐·柳宗元
《观华山瀑布》唐·吕履恒 1、洞里瓮是怎么回事儿?
这一景观在群仙观上方登山道路旁。在一块岩石上有一洞,洞里有黑色釉瓮一口,而且瓮里还套有一洞。令人费解的是,石洞口小,瓮体大,此瓮是如何装入洞内的,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民间曾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洞里有个瓮,瓮里有个洞,洞里的瓮里有个瓮里洞,瓮里的洞里有个洞里瓮,不知是先有洞还是先有瓮。”
2、“全真岩”三字是如何刻在崖顶的?
在南天门外长空栈道尽处的贺老石室上方悬崖绝壁上刻有三个斗方大的字“全真岩”,双线体楷书,笔力苍劲,刻工精湛,传为元代道士贺志真题刻。然而,令人惊诧和不解的是,此摩岩石刻在数十米高的崖壁上,且崖壁呈屋檐状,字就刻在“屋檐”下方,崖壁下就是万丈深渊,真不知贺老是如何将这三个字刻上去的?
3、“云天弧光”是怎样出现的?
在天梯上方两块巨石周围,夏秋时节的雨天清晨,常常会有几缕电弧一样的光芒划过,格外耀眼,使夜幕下的石纹清晰可见,说是雷鸣前的闪电,但弧光过后并无雷声。不知这“弧光”是怎样出现的?
4、“莲台佛影”是怎样出现的?
在华山南峰,空气湿润,阳光朗照的日子,有时会在一片轻雾上方突然出现一团彩色的光晕,光晕正中间有一阴影,其形状酷似佛身,或立或坐,惟妙惟肖,象是“神明奥区”,十分神奇,不知这种现象是如何出现的?
5、为什么会有“燕子衔表”?
在南天门外有一石台,三面临壑悬空,下视深渊万丈,四围旷渺,相传是轩辕黄帝会群仙的地方。春夏立交,常有善男信女焚表以祭天神。黄表碎片纷飞漫舞天空,引来无数燕子叼衔,成为别有情趣的一道景观。不知这燕子为何要“叼表”呢?
6、“”是什么字呢?
在苍龙岭上方平台边崖上刻有“云海”二字,落款就是“”题,不知“”是什么字?有人说是“昌”“明”二字,有人说是陕西关中方言“jiao”(意思就是太阳光很火辣),到底是什么字,至今既无稽可考,也无典可查,成为一大字谜。
7、仰天池为何“旱而不涸,涝而不溢”?
在华山极顶落雁峰(南峰)巅有一天然石凹,宽不盈尺,长约一米,呈不规则形,青天近在咫尺,仰承天露,得名“仰天池”。池水清澈,涝时不盈溢,旱时不枯竭,一年四时与日月同在,不知是何道理?传说太上老君常用此水炼制金丹。
8、为什么黑龙潭水色变化无常?
黑龙潭在华山南峰,潭不大,有一平米见方,常年积水,为黑龙水府,得名黑龙潭。令人不得其解的是,有时潭水呈黑色如墨,有时又清澈见底。人们百思不得其中奥妙。《说铃》一书就说:“龙在则水黑,龙去则水清”。
9、游山神灯是怎样出现的?
明代画家王履在《玉女峰记》中记述夜宿玉女峰,夜半见峰巅崖畔有光如灯,或三或五游移不定,这就是华山神灯。《雍胜略》记述,华山白羊峰“每至三元八节,即有神灯或三或五现于崖端。”传说见神灯者必定福寿双全。
10、中方仙桥为什么人来人往?
在华山峪三清殿南绝壑上,因天象变化,有时远远望去,在峰壑间能隐约看见一座象彩虹一样的桥,桥上人影幢幢,如群仙聚会。有位名叫史纪的人在《中方仙桥》诗中这样写道:“天丁役力鬼工成,人在秋虹背上行。高如紫霄冲鸟道,下临线壤小咸京。兰香佩玉朝金阙,子晋吹笙弄明月。万籁不鸣寒夜寂,清风飘落步虚声。”

阅读全文

与华山有什么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