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泰坦尼克号上生还的六名中国人说出了哪些不为人知的真相
《泰坦尼克号》是詹姆斯·是卡梅隆执导的一部浪漫的爱情灾难电影,自1997年《泰坦泰坦尼克》上映以来,历经10年寒夏酷暑,奇迹不灭,时至今日,杰克和罗丝之间的爱情故事感人至深。
不懂英语的6人无法反驳,就算懂英语,也没人会听他们的,第二天他们就被送上了船,前往了古巴,从此这6个人就消失在历史上,直到2003年,美国海洋历史学家在研究英国水手的时候,无意当中发现了泰坦尼克号上,竟有8个中国人。
这段历史也被揭开,亚瑟·琼斯说,海难发生之后,美国各界大佬都争抢救生艇,还是船员开枪才将他们阻止下来,700多个幸存者当中,有近500人都是男性,所谓的绅士风度只是电影当中的一句台词而已。
‘贰’ 谁能告诉我“泰坦尼克号”建造的历史背景和沉没的原因
泰坦尼克”号的真实故事
船王要造“巨无霸”
1907年夏日的一个夜晚,伦敦白星轮船公司的老
板布鲁斯·艾斯枚突发奇想:要造一艘世界上最大最豪华
的邮轮。想着想着,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当即去找他
的合伙人——哈兰·沃尔夫造船厂的老板詹姆斯·皮利。
艾斯枚想造海上“巨无霸”的设想正中皮利的下怀,两人
一拍即合。他们决定造3艘巨轮,要极大,极豪华,极快,
以与国际上的同行竞争。
1908年12月6日, 第一艘巨轮“奥林匹克”号的主体
龙骨完成。1909年3月31日, “泰坦尼克”号的主体龙骨
完成。但纽约港务局却迟迟不动手扩建码头,IMM 只好作
出让步,提出由公司出钱帮助港务局改造。这样,纽约港
务局才勉强同意,并派人到美国国防部( 当时港口由国防
部总管)办理手续。
巨轮豪华赛宫廷
艾斯枚要求把“泰坦尼克”建成世界一流的超豪华巨
轮。
“泰坦尼克”不但有餐厅、酒吧、咖啡厅、游艺室、
电影院,还第一次有了游泳池和健身馆。餐厅和咖啡厅请
的都是法国厨师和法国侍应。
“泰坦尼克”共耗资7500万英镑。这是1912年的价钱。
船重46328吨,长882.9英尺,宽92.5英尺,高相当于11层
楼。它前后上下有9个甲板, 烟囱大得可以同时穿过两列
火车。它的3个锚共重31吨,9个锅炉,每个重100吨,3台
螺旋桨,中间那台16英尺,另两台18英尺。船上有4 台电
梯,3台在一等舱,1台在二等舱。以前二等舱都是没电梯
的。
由于“泰坦尼克”号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
最舒适的邮轮,又是第一次横渡大西洋,许多有钱人都想
先试为快。他们拖儿带女,甚至带上佣人,浩浩荡荡一家
子上船旅行。其中有位叫威廉·卡特的先生把他的“雷诺”
轿车也带上了船。尽管“泰坦尼克”可乘坐2000多人,但
想坐船尝鲜的阔佬太多,搞得船票很紧张。许多人都是提
前几个月预订的。
歌舞升平在海上
1912年4月11日,“泰坦尼克”号载着1316 名乘客和
891名船员,从昆士敦启航, 开始了它横渡大西洋的首次
航行。“白星”公司老板艾斯枚亲自上船督阵。“泰坦尼
克”由62岁的爱德华·史密斯担任船长。史密斯是个老航
海家,在海上跑了大半辈子,富有航海经验,是“白星”
公司的一大宝贝。由于岁数大了,史密斯提出退休,并已
与公司签了退休合约。但为了保证“泰坦尼克”首航成功,
艾斯枚还是请出史密斯,让他最后一次担任船长,并答应
跑完这一趟后便让他退休。
“泰坦尼克”号餐厅座无虚席,舞厅灯红酒绿。 乘
客们有的在船舱里看书写信,有的在甲板上散步聊天,还
有的躺在平台的椅子上抽烟、喝酒、晒太阳、吃东西。一
派歌舞升平的景象。
“泰坦尼克”装有无线电联络工具。无线电当时还是
新鲜玩艺,只有很少几艘船配备得起。
永远难忘的一天
1912年4月14日上午, 在电讯室值班的是电讯员菲力
蒲和他的徒弟布里德。9点钟的时候, 他们接到肯纳德公
司“卡罗尼亚”号发来的一封电报,电报警告说:“北纬
42°,冰块,大片冰块,自西经49°漂向51°。”菲力蒲
并不感到吃惊,几天来,他已接到过好几份类似的电报。
在这个季节,在这个海域,遇到冰块是正常的。让布里德
把电报送到驾驶舱。当时接电报的是四副布克斯豪,他随
手把浮冰的方位记在了航海图上。
由于这天是礼拜天,一等舱的餐厅里特别举办了一个
规模盛大的礼拜仪式,德高望重的史密斯船长被邀担任主
持。
“泰坦尼克”的头等舱里汇聚了当时英美上流社会的
精英。其中,最有钱的要算是47岁的阿斯托了。阿斯托的
先辈靠做皮毛生意发迹,他生意越做越大,垄断了不少行
业,尤其是酒店业。阿斯托生性风流,休了结发妻子,带
着一个18岁的纽约姑娘周游列国。
美国煤炭大享本杰明,世界上最大的仓储公司老板艾
西多夫妇,有轨电车制造商威德内夫妇及其27岁的儿子哈
里也在船上。此外还有不少阔佬,如钢铁大王里尔逊、宾
夕法尼亚铁路公司的第二副总裁泰耶、加拿大铁路干线公
司董事长海斯、蒙特里尔银行家和酿造商莫尔森、英国着
名时装设计师戈登女士等。除了阔佬和财主外,船上的要
人也不少。如当时的美国总统塔夫特的副官布特少校、前
往纽约参加和平会议的着名英国政治家史迪德。还有罗斯
威尔特(1933—1944年美国总统)的一位密友,他刚度完假,
准备回华盛顿。
也许是命中注定不该死,富商温德皮尔特夫妇, 他
们好像有预感似的,在开船前的最后一刻突然决定不走了,
连行李都没来得及取回来,也没来得及通知已上船的仆人。
警告频频
上午11时40分,电讯室又收到荷兰轮船公司“努丹”
号的一封警告电报:“巨冰! ”地点与早先“卡罗尼亚”
号预告的相同。这回,电讯员甚至没把电报往驾驶舱里送。
下午1时30分, 史密斯船长递给艾斯枚一封电讯室刚
刚送来的电报。这是“巴尔铁克”轮发来的:“据希腊‘
阿迪内’轮报告,今天在北纬41°51、西经49°52有冰山
和大量冰块……祝你和‘泰坦尼克’号安然无恙。”根据
这个方位,冰山在“泰坦尼克”号前方约250英里处。 但
艾斯枚和史密斯,船上最重要的两个人物,一直对冰山漫
不经心。
傍晚,气温突然下降。史密斯船长命令航向略偏南。
他也许是为了避开迎面而来的冰山……
晚上9时20分,史密斯船长回舱休息去了, 临走前交
代赖托勒:“如果有什么拿不准的事立即通知我,我会马
上来。”10分钟后,赖托勒让六副莫迪告诉□望台:“严
密监视冰块,尤其是小冰块和小冰山。”
撞上冰山
除了朝南略偏航向,关闭前甲板的舱盖和警告□望台
严密监视外,“泰坦尼克”号的高级船员没有采取任何别
的预防措施来对付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他们过分依赖□
望台,过于相信“泰坦尼克”号的坚无不摧。
那天晚上,“泰坦尼克”号后来又接到两封有关冰山
的电报。但电讯室没有把它们送往驾驶舱。第一封是9 时
40分收到的,电报警告说,在“泰坦尼克”号目前行驶的
航道正前方,看见大冰山和冰阵。
当“加利福尼亚人”号再次发电报来时,正忙着往外
拍发乘客电报的电讯员布里德竟加以拒绝。当时“加利福
尼亚人”号仍在“泰坦尼克”号前面,但已停下,因为四
周都是冰。那天,共有7 份电报警告“泰坦尼克”号说,
有一座78英里长的冰山在它的正前方。
在□望台,肩负重任的□望员弗莱德和雷吉纳睁大眼
睛,□望得精疲力竭。当时是晚上11时40分,海面上依然
风平浪静,但空气冷得刺骨。突然,弗莱德发现正前方有
些什么东西。眨眼间那些东西变大了。弗莱德不由自主地
按了叁下警铃,通知驾驶舱,随后又拿起电话。
当时在驾驶舱里值班的是大副墨道奇和六副莫迪。莫
迪抓起听筒,平静地问:“你看见什么了?”
“正前方有冰山!”弗莱德答道。 当莫迪把情况告诉
墨道奇时,墨道奇立即冲向传令台,命令停机,倒船。与
此同时,他要舵手希肯“右满舵”,随后又拉起操纵杆,
关闭了船底防水舱的门。希肯则狠命地右满舵。最后,船
终于向右侧了一点。
但这一切都太晚了。虽然避开了迎头相撞,船仍往前
冲,右舷的船头撞上了冰山。尽管数吨冰块山崩似地落在
前甲板上,船只轻轻地抖了抖,继续向前滑行,几分钟后
才停下来。
船要沉了
20分钟后,史密斯船长得知了这个坏消息。他和设计
师安德鲁迅速检查了被撞坏的部位。行李房满是水,行李
漂得到处都是。艏尖舱、6号锅炉房和前面的3个货舱被撞
坏了。
“泰坦尼克”号的船体由15道横向防水舱壁分成16个
空间。根据设计,这16个空间中任何两个进水,船都照样
能浮。而且,即使前面4个空间都进水了, 船也不会沉。
但如果前面5个空间进水,那船就吃不住了。6号锅炉房刚
好是临界舱,属第5空间。现在,前面的5个空间都被撞坏
了,水涌了进来——漫进后面的空间。“泰坦尼克”号要
沉了。安德鲁估计1小时、最多1个半小时后船就要沉。
史密斯船长知道他的首要任务是疏散乘客,尽量拖延
船沉没的时间。船上共有2200多人,史密斯船长算了一下,
至少有一半人可以乘救生船脱险。然而,当他开始疏散乘
客时,他才知道自己想得过于简单了。
阴差阳错
15日零时05分,30多英尺高的平台被水淹了。史密斯
命令揭开帆布盖着的救生船。四副布克斯豪奉命去叫醒二
副赖托勒、叁副皮特曼和五副乔治·劳。这时,史密斯船
长来到电讯室,指示菲力蒲和布里德发CQD标准求救讯号。
那天晚上晚些时候,布里德决定试一试正准备使用的新求
救讯号SOS。就这样, “泰坦尼克”号成了世界上第一艘
发SOS求救讯号的船。
在离“泰坦尼克”号不远的地方,停着“加利福尼亚
人”号,电讯员伊万曾给“泰坦尼克”号发过几次警告电
报,最后一次被菲力蒲粗暴地切断了。伊万自讨没趣,呆
了一会儿便回舱睡觉去了。这时是零时15分,离“泰坦尼
克”号发求救信号只差几分钟。更不凑巧的是,叁副格莱
夫结束巡查经过电讯室时进去看了看。但伊万锁了接收机,
他无法收听。所以随手调了调信号也回去睡觉了。根据推
算,这正是“泰坦尼克”发求救信号的时候。在电讯室里,
布里德和菲力蒲不停地发电话求救。不少船都收到了,但
离得太远。最近的肯纳德公司的“卡巴西亚”号在“泰坦
尼克”号东南58英里的地方。船长罗斯顿听说“泰坦尼克”
号失事,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他还是立即调转船头
赶来营救。
疏散乘客
在“泰坦尼克”号上,尽管船已撞坏近一个小时,但
大多数乘客仍未意识到危险。零时30分左右,史密斯船长
下令放救生船,妇女和儿童先上。一等舱的大部分乘客已
穿着救生衣被船员们带到甲板上,但很多人都不愿上救生
船。他们不相信“泰坦尼克”号这么一个庞然大物会沉。
况且,船上的乐队仍在甲板进口的大楼梯间演奏温馨抒情
的音乐。史密斯船长原想通过这优美的音乐来舒缓乘客的
紧张心绪,谁知乘客因此而忘了身处险境。大副墨道奇和
二副赖托勒在船的左右两侧苦口婆心地劝乘客上救生船,
但没有几个人领他们的情。第一条救生船零时45分就放下
去了,但能坐65个人的救生船只上了28人。
零时55分,6号救生船也开始下了。 丹佛大学的社会
学家布朗想从甲板上躲开,被船员们抓住,硬塞进救生船
里。后来,5号船也下了,41个人;3号船,32个人,其中
11个竟是船员。最离谱的是1号船,40个位子只坐了 12 个
人。一支支升空的求救信号慢慢地使人们意识到“泰坦尼
克”号真的遇上了大麻烦了。人们开始涌向甲板。由于有
“妇女儿童先下”的规定,甲板上出现了许多动人情景:
丈夫吻别妻子和孩子,帮助他们上救生船。许多妻子与丈
夫依依惜别,有的甚至拒绝上船。流传至今最广的故事,
是玛西百货商店老板的妻子伊达·斯特劳斯,她已上了8
号船,就在船要放下去的那一刻,她跳了出来,对丈夫说:
“我们俩已共同生活了这么多年。你去哪里,我也去哪里。
”随后,她平静地与丈夫坐在甲板的椅子上,看人们纷纷
离去。
最后时刻
1时30分,船斜得厉害了,乘客开始惊慌起来。14 号
船放下去时,一些乘客冲过去就往船上跳。当时船上已有
40人。坐在船上的五副乔治·劳怕发生意外,拔枪开了两
枪,才镇住开始失去理智的乘客。
1时40分,右舷的救生船下得差不多了, 负责疏散的
大副喊,还有没有妇女和儿童,没人回答,于是他下令放
船。当时这艘救生船已装满了人,但当船离开甲板时,一
直在帮忙疏散的艾斯枚跳进船中。后来,他因此举而受到
众人的嘲笑。左舷的疏散工作进行得比较慢。1时55 分,
阿斯托陪同他年轻的妻子来到船边,要求赖托勒允许他与
妻子一同上船。但回答说:“不行,先生。在女士走完之
前任何男士都不准上船。”阿斯托的尸体后来被人找到。
在电讯室里,两个电讯员仍坚守岗位。他们每10分钟
往公司发回一份电报。1时25分, 电报是这样写的:“我
们正让妇女上船”;1时35分:“机舱进水了”;1时45分:
“淹到锅炉了!”
2时05分,船首的井形甲板已被海水深深地淹没, 主
甲板离水面也只剩下10英尺。救生船已没有了,但沉船上
仍有1500多人。二副赖托勒放下一只橡皮船,命令船员们
用枪把船围住,只让妇女和小孩上船。又载走了44人。当
所有的船都走了以后,“泰坦尼克”号上却出现了一片奇
怪的宁静。大家不再惊慌,数百人静静地站在甲板上。这
时,史密斯船长出现了,他走到电讯室,告诉电讯员说他
们已尽责了。“现在,自己救自己吧! ”他对所有的船员
说。
在船被淹没之前,船上的乐队一直在演奏,船上的灯
也一直亮着,就像水中的一团团火。2时18分, 船完全沉
没,四周一片黑暗,只有此起彼伏的哭叫声、求救声。据
格拉西回忆,船沉入海底的那一刹那间,一条巨大的水柱
直冲天空。
‘叁’ 《泰坦尼克号》是个真实的事情吗
冰山撞船历史中是有记载 爱情故事是编者和导演的杰作 泰坦尼克号的真实历史 泰坦尼克号,在世界航海史上曾被骄傲地称为“永不沉没的巨轮”,该船船身相当于三幢半住宅大厦的长度,被欧美新闻界誉为“海上城市”。1912年4月15日凌晨,它载着2207名旅客和船员作处女航时,同一座漂浮的冰山发生了仅仅为时10秒钟的碰撞,便造成1513名旅客遇难的悲剧。这辉煌的首航竟给它带来了葬身海底的厄运。 泰坦尼克号游轮于1912年4月10日从英国南安普敦启航开往纽约,登上这条船的富商大贾和英美两国的社会名流,都想在这条崭新的奇迹般的巨轮上逍遥自在地度过美妙的一周。甲板下面,低等客舱里乘坐的是数百名移民,他们要越过大西洋,到彼岸去开创新的生活。 最初几天平安地过去了,但是到了到第四天,报务员收到了航行在前方的船只发出的紧急电讯,电讯提醒他们冰山异乎寻常地向南漂浮,已经到了附近海域。4月14日是星期天,泰坦尼克号又收到了同样内容的紧急电讯,然而这些警告均未受到高傲的船员的重视,第一次收到的警报被丢到一边,几个小时没有向船长报告,后来的两次干脆没有送交到指挥室。黄昏刚过,气温便开始骤然下降,尽管冰山临近的迹象已经十分明显,泰坦尼克号却既没有改变航线也没有降低航行速度。 夜幕降临之后,爱德华·史密斯船长布置了警戒冰山的了望哨。23点40分了望台上的人最先发现了冰山,值班军官下令向右弦急转弯。可是一切都太迟了,冰山已经将船弦外壁撞开了一条100米长的裂口。大多数旅客只是感觉到了轻微的震动,几乎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但是随船的工程师们经过察看后认定:该船已经无法挽救了。他们认为,如果船上的16个防水舱只有4个进水的话,船还可以浮在水上,但不幸的是有5个底舱的外壁被冰山撕裂了。三等舱里的旅客大都起了床,因为海水已将他们房间里的地板淹没。报务员用莫尔斯电码发出了最新规定的SOS呼救信号,在海难中使用这种信号还是第一次。午夜12点零5分,按照船长的命令救生艇开始下水。 旅客们并不清楚,在所有的救生艇上总共只有1178个座位,只能接纳旅客总数的一半,但是按当时的法律规定,这种救生条件已经算相当充分了。起初,旅客当中并没有发生恐慌,他们根本不相信会有什么危险,因为泰坦尼克号是“永远不会沉没的!”直到船体出现了危险的倾斜,他们才失去了先前的镇定。妇女和儿童首先离船。头等舱里的乘客优先登上了救生艇,在他们当中只有4名妇女在这次海难中丧生。在二等舱和三等舱里的272名妇女当中幸存下来的只有96人。有一段时间,三等舱通向甲板的门甚至都被锁住了,以防下面的乘客涌到甲板上来。在越来越倾斜的甲板上,乐队不停地演奏着拉格泰乐曲。 凌晨2点40分,泰坦尼克号几乎在水中直立起来,然后便头朝下沉入了3000米深的大西洋中。那些留在黑暗舱房里的移民们和泰坦尼克号一起葬身于海底,甲板上的人全被抛入了冰冷的海水,成了这条着名的冰海沉船的随葬品。 造成这条豪华巨轮沉没的冰山,其实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是漂浮在极地海域的巨大冰块。每年春夏时节,因气温升高极地海洋冰块破裂而生成,在向温带、热带漂移时,逐渐消失。它们体积相差极大,大的冰山可达几公里长,这样的庞然大物,是海上行船的巨大威胁。 泰坦尼克号被撞沉,说明了自然界的力量是巨大的,人类切不可盲目自大,一定要对各种自然现象予以足够的重视,不然就避免不了悲剧的发生。
‘肆’ 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什么,如何认识共产党和工人阶级的工人运动的关系
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共产党和工人阶级的工人运动是我们跨入了共产阶级的历史转折点。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当时的中国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如何求解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之道成为中国一切进步力量的“最大公约数”。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长期不懈、艰苦卓绝的持续探索。领导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时至今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光明前景。在向奋斗目标发起冲锋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要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顺利实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1、民族复兴的使命担当者
总结历史中国共产党是民族复兴的主心骨。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历史。在建党后的28年里,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上海走向全国,从弱小走向强大,经过浴血奋战。
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华民族也由屈辱走向独立,由支离破碎走向团结统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光明前景。历史昭示,中国共产党无愧历史使命和人民重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合格担当者。展望未来,民族复兴更需艰苦奋斗。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是通往胜利的道路依然布满荆棘,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梦想越远大、使命越崇高,任务就越艰巨。中国共产党正在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而阔步前进。
但党在前进道路上面临的风险挑战依然严峻,困难和矛盾不可低估。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如何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这些也都需要我们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拿出新的理念和办法。
2、指向民族复兴的奋斗目标
1944年夏天,在纪念张思德的大会上,毛泽东作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他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怀,也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担当。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内涌现出一大批张思德式的优秀党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是在这种精神指引下迎来了曙光。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人要始终保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贡献力量。初心激励前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中国共产党的诺言和担当。
进入新时代,继续为伟大复兴奋斗,要求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增强“四个自信”,推进伟大事业。只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苦干实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就一定能够乘风破浪、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实干才能兴邦。事实是真理的依据,实干是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向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实现民族复兴任重而道远,需要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艰苦努力。
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蓝图不可能一蹴而就,梦想不可能一夜成真。我们已经取得辉煌成就,离梦想从未如此接近。同时也要看到,行百里者半九十,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只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勠力同心、不懈追求、接力奋斗。
我们就一定能够到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担当成就梦想。当前,我们党正带领全国人民走在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伟大征途中,将会面对许多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各级领导干部肩负着重要使命,只有切实提升政治素质和履职本领,才能不辱使命,作出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业绩。
3、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四个伟大”
奋斗目标确立后,关键在于从整体上谋划实现奋斗目标的宏观路径和基本思路。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具备了坚实基础。面对新情况、新矛盾、新难题,党的十九大把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作为一个整体提出来。
明确了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引领全局的总蓝图、谋划工作的总坐标。“四个伟大”是党对自身历史使命认识的新高度。为此,要理解好把握好“四个伟大”的内在逻辑和辩证关系。相互统一的整体。“四个伟大”既是我们党在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实践经验过程中形成的重大理论,又是带有治国理政全局性、战略性、长远性、整体性特征的一项重大谋划。“四个伟大”是一个相互统一的整体,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共同构成了实现伟大梦想总目标的战略支撑。
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归根结底就是要实现伟大梦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需要攻坚克难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以提供强大动力,也需要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打造坚强领导主体力量以提供组织保证,还需要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以确保改革和发展的正确方向和道路。每一个“伟大”都蕴含着特定含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
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反映了我们“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实现民族复兴。
强调的是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途中以昂扬的斗争精神和高超的斗争本领克服艰难险阻。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就是要解决实现民族复兴的领导核心和政治保障问题,确保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具有先进性、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在推进“四个伟大”中起决定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它宣示了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四个伟大”相互作用、彼此契合。“四个伟大”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伟大梦想指引正确方向,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提供领航导向;伟大斗争昭示担当精神,为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扫除障碍,提供牵引;伟大工程锻造领导力量。
为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提供坚强保证;伟大事业宣誓道路旗帜,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梦想开辟前进路径。“四个伟大”有着紧密的内在逻辑关系,是一个需要贯通起来理解、结合起来把握、协同起来贯彻的整体,具有覆盖、指导、引领全局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
4、在实践中统揽“四个伟大”
“四个伟大”阐释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四个伟大”的有机统一决定了在实践中必须要统揽“四个伟大”。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牢记使命,将使命融入血液、化作行动,要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把全面从严治党摆到更加重要地位,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肩负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使命意识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和精神指引。
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本质特征。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是实践的指南。实现共产主义是共产党的最高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体党员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
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注重创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牢记宗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充分认识到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如果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在国际国内面临的矛盾风险挑战掉以轻心。
防范不及、应对不力,就会导致矛盾风险挑战传导、叠加、演变、升级,使小的矛盾风险挑战发展成大的矛盾风险挑战,局部的矛盾风险挑战发展成系统的矛盾风险挑战,国际上的矛盾风险挑战演变为国内的矛盾风险挑战,经济、社会、文化、生态领域的矛盾风险挑战转化。
为政治矛盾风险挑战,最终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危及国家安全。进行伟大斗争,就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维护人民利益、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就必须提高斗争本领和能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伟大的道路、人间正道。
又是伟大的事业、时代伟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就要辨明历史方位,顺应发展大势。
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按照时代新要求、人民新期待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要对国家和社会实行总的全面的统一领导,突出党的核心领导地位。
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党经受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面临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我们党更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伍’ 哪位给介绍一下泰坦尼克号的沉船史实呀 谢了
坦尼克号,在世界航海史上曾被骄傲地称为“永不沉没的巨轮”,该船船身相当于三幢半住宅大厦的长度,被欧美新闻界誉为“海上城市”。1912年4月15日凌晨,它载着2207名旅客和船员作处女航时,同一座漂浮的冰山发生了仅仅为10秒钟的碰撞,便造成1513名旅客遇难的悲剧。这辉煌的首航竟给它带来了葬身海底的厄运。
泰坦尼克号游轮于1912年4月10日从英国南安普敦启航开往纽约,登上这条船的富商大贾和英美两国的社会名流,都想在这条崭新的奇迹般的巨轮上逍遥自在地度过美妙的一周。甲板下面,低等客舱里乘坐的是数百名移民,他们要越过大西洋,到彼岸去开创新的生活。
最初几天平安地过去了,但是到了到第四天,报务员收到了航行在前方的船只发出的紧急电讯,电讯提醒他们冰山异乎寻常地向南漂浮,已经到了附近海域。4月14日是星期天,泰坦尼克号又收到了同样内容的紧急电讯,然而这些警告均未受到高傲的船员的重视,第一次收到的警报被丢到一边,几个小时没有向船长报告,后来的两次干脆没有送交到指挥室。黄昏刚过,气温便开始骤然下降,尽管冰山临近的迹象已经十分明显,泰坦尼克号却既没有改变航线也没有降低航行速度。
夜幕降临之后,爱德华·史密斯船长布置了警戒冰山的了望哨。23点40分了望台上的人最先发现了冰山,值班军官下令向右弦急转弯。可是一切都太迟了,冰山已经将船弦外壁撞开了一条100米长的裂口。大多数旅客只是感觉到了轻微的震动,几乎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但是随船的工程师们经过察看后认定:该船已经无法挽救了。他们认为,如果船上的16个防水舱只有4个进水的话,船还可以浮在水上,但不幸的是有5个底舱的外壁被冰山撕裂了。三等舱里的旅客大都起了床,因为海水已将他们房间里的地板淹没。报务员用莫尔斯电码发出了最新规定的SOS呼救信号,在海难中使用这种信号还是第一次。午夜12点零5分,按照船长的命令救生艇开始下水。
旅客们并不清楚,在所有的救生艇上总共只有1178个座位,只能接纳旅客总数的一半,但是按当时的法律规定,这种救生条件已经算相当充分了。起初,旅客当中并没有发生恐慌,他们根本不相信会有什么危险,因为泰坦尼克号是“永远不会沉没的!”直到船体出现了危险的倾斜,他们才失去了先前的镇定。妇女和儿童首先离船。头等舱里的乘客优先登上了救生艇,在他们当中只有4名妇女在这次海难中丧生。在二等舱和三等舱里的272名妇女当中幸存下来的只有96人。有一段时间,三等舱通向甲板的门甚至都被锁住了,以防下面的乘客涌到甲板上来。在越来越倾斜的甲板上,乐队不停地演奏着拉格泰乐曲。
凌晨2点40分,泰坦尼克号几乎在水中直立起来,然后便头朝下沉入了3000米深的大西洋中。那些留在黑暗舱房里的移民们和泰坦尼克号一起葬身于海底,甲板上的人全被抛入了冰冷的海水,成了这条着名的冰海沉船的随葬品。
造成这条豪华巨轮沉没的冰山,其实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是漂浮在极地海域的巨大冰块。每年春夏时节,因气温升高极地海洋冰块破裂而生成,在向温带、热带漂移时,逐渐消失。它们体积相差极大,大的冰山可达几公里长,这样的庞然大物,是海上行船的巨大威胁。
泰坦尼克号被撞沉,说明了自然界的力量是巨大的,人类切不可盲目自大,一定要对各种自然现象予以足够的重视,不然就避免不了悲剧的发生
‘陆’ 历史上真的有泰坦尼克号吗
历史上有泰坦尼克号。首次航行就沉没了。
泰坦尼克号(RMS Titanic),又译作铁达尼号,是英国白星航运公司下辖的一艘奥林匹克级邮轮。
1912年4月14日23时40分左右,泰坦尼克号与一座冰山相撞,造成右舷船艏至船中部破裂,五间水密舱进水。次日凌晨2时20分左右,泰坦尼克船体断裂成两截后沉入大西洋底3700米处。
死难情况
由于灾难发生后场面及其混乱,加之文件管理不当、后世的种种说法又鱼龙混杂的因素,导致泰坦尼克号乘客与死难者的统计数据始终存疑。
目前普遍认为罹难者人数可能在1490-1635人之间,其中可信度最高的数据是由英国贸易委员公布的:在灾难发生时,泰坦尼克号共搭载2224人,其中710人生还,1514人不幸罹难。
设计特点:
泰坦尼克号全长269.06米(882英尺9英寸),宽28.19米(92英尺6英寸),从龙骨到船桥顶部的高度为31.69米(104英尺),吃水10.5米(34英尺7英寸),吃水线到甲板的高度为18.3米(60英尺)。
总注册吨位46328吨,排水量52310吨,动力59000匹马力(43MW),航速每小时23~24海里,
总共可搭载3,547名乘客和船员。动力装置包括两台往复式四缸三胀倒缸蒸汽机以及一台帕森斯式低压蒸汽轮机,驱动三个螺旋桨。
船上的25五台双端以及四台单端锅炉的动力来自159台煤炭熔炉,强大的动力使泰坦尼克号的最大速度达到23节。四个平均19米高的烟囱中只有前3个用来排烟,剩下的一个属于陪衬,唯一的实际用途是作为主厨房的烟囱。
全船分为16个水密舱,连接各舱的水密门可通过电开关统一关闭。泰坦尼克号良好的防水措施,使得它在任何4个水密舱进水的情况下都不会沉没。但实际上防水壁并没有穿过整个甲板,仅仅达到了E层甲板。
网络--泰坦尼克号
‘柒’ .泰坦尼克号的历史资料
你可查看网络里关于"泰坦尼克号"的介绍:
泰坦尼克号(RMS Titanic)是一艘奥林匹克级邮轮,于1912年4月处女航时撞上冰山后沉没。泰坦尼克号由位于爱尔兰岛贝尔法斯特的哈兰德与沃尔夫造船厂兴建,是当时最大的客运轮船。在她的处女航中,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安普敦出发,途经法国瑟堡-奥克特维尔以及爱尔兰昆士敦,计划中的目的地为美国纽约。1912年4月14日,船上时间夜里11点40分,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2小时40分钟后,即4月15日凌晨2点20分,船裂成两半后沉入大西洋。泰坦尼克号海难为和平时期死伤人数最惨重的海难之一,同时也是最为人所知的海上事故之一。
1901年白星公司被美国财阀朱利厄斯·皮尔庞特·摩根的IMM国际海运公司收购之后,他的目标是卡纳德公司。而财政状况窘迫的卡纳德公司则被迫向英国政府寻求帮助。1907年,两艘空前规模的快船——首次使用大型蒸汽轮机的卢西塔尼亚号和毛里塔尼亚号加入了卡纳德公司庞大的邮船队。现在白星公司在竞赛中被甩到了后面。有IMM做后盾,白星公司决定迎头赶上。
1908年的一天晚上,哈兰·沃尔夫船厂老板皮尔里勋爵和白星公司主席布鲁斯·伊斯梅,在皮尔里勋爵位于伦敦贝尔格莱维亚区的大宅中共进晚餐。贝尔法斯特的哈兰·沃尔夫船厂(Harland & Wolff,HW)从1871年起就是白星公司的忠诚合作伙伴。他们谈到了卡纳德公司的两艘新船。伊斯梅提出在HW船厂建造两艘空前规模的巨轮,每艘有三座烟囱,吨位要超出卡纳德公司两艘新船15000吨左右。随着两人在皮尔里的书房里,两艘船变成了三艘,三个烟囱变成了四个烟囱。这三艘史无前例的巨船,将成为无可争议的大西洋航线霸主,不光是在吨位上,而且在速度和豪华程度上。新船将拥有高度跨三层甲板的头等餐厅,甚至三等舱的装潢也将远比其它的邮船要舒适高级。新船要达到26至27节的高速。白星公司准备在新船上安装三副螺旋桨。为了试验这种新配置的可靠性,白星公司于1909年从“自治领海运公司”购买了两艘15000吨级的客船--双螺旋桨的梅甘尼克号和三螺旋桨的劳伦铁克号,作对比试验。三个螺旋桨被证明可以给邮船带来速度上的优势。
奥林匹克级邮船中的第一艘在1908年12月16日在哈兰·沃尔夫船厂开工。与其他公司新船下水前名字保密的做法不同,白星公司很快公布了三艘船的名字——奥林匹克号(RMS Olympic)、泰坦尼克号[1][2](RMS Titanic)和巨人号(RMS Gigantic,泰坦尼克号海难后改名不列颠尼克号,RMS Britannic)。由于船体尺寸太大——长达880英尺,哈伦·沃尔夫船厂的造船台显然不能同时开工三条船。他们决定先建造1号(泰坦尼克号)和2号船(奥林匹克号)等1号船下水之后再开工建造3号船(巨人号)。
1909年3月31日,泰坦尼克号开始建造于北爱尔兰的最大城市贝尔法斯特的哈南德·沃尔夫造船厂。船体于1911年5月31日下水。全部工程于次年的3月31日完成。泰坦尼克号由哈兰德与沃尔夫造船厂厂长威廉·皮列里(William Pirrie)、总设计师托马斯·安德鲁斯(Thomas Andrews)以及总经理亚历山大·卡利斯勒(Alexander Carlisle)设计。白星航运公司常务董事布鲁斯·伊斯梅(Bruce Ismay)在设计过程中提供了很多意见。但他为了使泰坦尼克号的顶层甲板更为宽敞,将泰坦尼克号的救生艇数量从原先的48艘削减为20艘,另外,为了使泰坦尼克号的头等舱更为奢华,他在得知这艘巨轮能承受4间灌满海水的底舱而不下沉后降低了船身中段的隔水板高度。泰坦尼克号的建造资金来自摩根(J. P. Morgan)和他的国际商业海运公 建造完成的泰坦尼克号
司(International Mercantile Marine Co.)。在当时是最大最有声望的载人邮船。泰坦尼克号全长约269.06米(882.75英尺),宽28.19米(92.5英尺),吃水线到甲板的高度为18.4米(60英尺),注册吨位46328吨(净重21831吨),排水量达到了规模空前的66000吨!尽管她包含了更多的空间导致了更大的总吨数(比她的姊妹船奥林匹克号多出1600吨)。4个硕大无比的烟囱中只有3个真正用于排出煤烟。剩下那个是个陪衬实际用途是作为主厨房的烟囱和通风。船上有891名船员,可以运载2200名以上乘客。
‘捌’ 历史上泰坦尼克号的事实
1.原本在意外发生前一天,船上预定举行一场演习,但不知为何,史密斯船长取消了预定计划。很多人相信如果事前有举行演习,就不会死那么多人。
2.在了望员打开警铃到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之间,舰桥的长官只有37秒的反应时间。
3.泰坦尼克号上竟然有发行报纸,叫做“大西洋日报” (Atlantic Daily Bulletin) ,上面有广告、股票价格、赛马结果、花边新闻及每日菜单。
4.在三等舱的700名乘客只能共用2个浴缸。
5.在泰坦尼克号送出求救讯号时,加州人号 (Californian) 比赶去救援的卡柏西亚号 (Carpathia) 更近,但是,在命运之夜的12:45分,加州人号的船员通报船长看到奇特火光时,船长没有进行处理,无线电操作员也在睡觉,他们直到早上才发现讯号,但为时已晚…事件过后船长丢了工作。
6.泰坦尼克号事实上是一艘皇家邮船,他们有责任要帮英国邮务送信。船上的5名邮差要负责3,246袋信件,也就是7百万封信。虽然这些信当然都没送出,但如果有任何信件的碎片被发现,美国邮务还是会努力帮忙送达。
7.细野正文是泰坦尼克号上唯一的日籍生还者 (也是船上唯一的日籍人士) ,他回国后却被指控是一名懦夫,因为他没有跟其他乘客一起死,甚至连学校教科书都把他描述为不名誉的范本。
8.在泰坦尼克号沉船后一天,《世界报》 (The World) 跟《伦敦每日邮报》 (London Daily Mail) 在报导中写:“泰坦尼克号沉没,无人身亡。”
9.但是沉船一周后,纽约时报用整整75页的篇幅报导这次事件。
10.害泰坦尼克号沉船的冰山,可能是在公元前1000年就从北大西洋慢慢飘过去的。
11.船上的乘客伊莉莎白?夏慈 (Elizabeth Shutes) 在沉船当夜,因为冰块的味道而被烦到睡不着。她声称那味道让她想到以前去过的冰窟。
12.事件过后,美国和英国的的调查都指出船速过快,如果开慢一点的话它或许就能避过冰山。路易丝?派顿 (Louise Patton) 指称她的外祖父,也就是二副查尔斯?莱特霍德 (Charles Lightholler) 在侦讯时串供并隐瞒失误,担心会影响白金航运公司的名誉。
13.德州大学的两名天文学家发现,“超级月亮”可能是害冰山移动的原因。在1912年 (泰坦尼克号沉船当年) 的1月4日发生了超级月亮,月球离地球的距离是1400年来最近的一次。月球与太阳对齐造成超大浪,造成大量冰山逐渐移动到泰坦尼克号的航线上。
14.在泰坦尼克号上真的有一颗很像“海洋之心”的蓝宝石,是凯特 (Kate Florence Philips) 的爱慕者亨利 (Henry Morley) 送她的礼物。19岁的凯特跟她40岁的老板坠入爱河,亨利抛家弃子并决定跟她逃到加州开始新生活,但亨利不幸没搭到救生艇。
后来凯特生下女儿,取名艾伦 (Ellen) ,她说她仍保有那条项链,还有泰坦尼克号客舱的钥匙。
15.船长爱德华?约翰?史密斯 (Edward John Smith) 第一次做海军测验时,其实没有通过,但他终于通过后,还赢得了“百万富翁的船长”的称号,因为他良好的名声,上流阶层的人常指名坐他开的船。
‘玖’ 武汉长江大桥历史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万里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伊始即成为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
武汉长江大桥是苏联援华156项工程之一,于1955年9月动工,1957年10月15日正式通车。大桥为公路铁路两用桥,上层为公路(107国道),双向四车道,两侧有人行道;下层为复线铁路(京广铁路)。全桥总长1670米,其中正桥1156米,西北岸引桥303米,东南岸引桥211米。从基底至公路桥面高80米,下层为双线铁路桥,宽14.5米,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上层为公路桥,宽22.5米,其中:车行道18米,设4车道;车行道两边的人行道各2.25米。桥身为三联连续桥梁,每联3孔,共8墩9孔。每孔跨度为128米,桥下可通万吨巨轮,8个桥墩除第7墩外,其它都采用“大型管柱钻孔法”,这是由中国首创的新型施工方法。
武汉长江大桥将武汉三镇连为一体,极大地促进了武汉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大桥将被长江分隔的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连为一体,从而形成了完整的京广铁路,对促进中国南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56年6月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中题写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正是对武汉长江大桥沟通中国南北交通这一重要作用的真实写照。作为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成就,大桥图案入选1962年4月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成为新中国国家建设的重要标志。
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国着名的旅游景点之一。2013年5月3日,武汉长江大桥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武汉位居中国腹地、长江中游,汉水由此汇入长江,拥有重要的地理位置优势,曾被孙中山誉为“内联九省、外通海洋”的大商端口。至清末时期,武昌为湖北省会,汉口为商端口,汉阳也发展了一定的工业基础。1906年,京汉铁路全线通车,而粤汉铁路也在修建当中,建桥跨越长江、汉水连接京汉、粤汉两路的构思即为各方所注。
据历史档案显示,在武汉建第一座长江大桥的设想最早由湖广总督张之洞提出,用以沟通南北铁路。1912年5月,中国铁路工程师詹天佑被北洋政府聘为粤汉铁路会办。詹天佑在进行粤汉铁路复勘定线的过程中,考虑到将来粤汉铁路与京汉铁路会跨江接轨,为此在规划武昌火车站(通湘门车站)时也预留与京汉铁路接轨出岔的位置。
经国务院批准后,武汉长江大桥于1955年9月1日提前正式动工。武汉长江大桥全部工程除了大桥本身以外,还包括大量配套工程,包括汉水铁路桥、大桥联络线、由丹水池站经江岸西站至汉水铁路桥头的汉口迂回线(今京广铁路正线)、江岸站至江岸西站的联络线、江岸西编组站、汉西站、汉阳站等设施,其中汉水铁路桥和长江大桥正桥和引桥工程由铁道部武汉大桥局负责施工,其余铁路及跨线桥工程由铁道兵施工。
1957年3月16日,大桥桥墩工程全部竣工。长江大桥采用3联9孔的等跨间支梁进行安装,使用平衡悬臂拼装架设法,从武昌、汉阳两岸分别同时向江中同时推进,全部钢梁均由山海关、沈阳桥梁厂制造,钢材由鞍山钢铁提供;1957年5月4日,大桥钢梁顺利合拢,同日举行了庆祝大会。武汉长江大桥(连同配套工程)总投资预算1.72亿元人民币,实际只用了1.384亿元;大桥本身造价预算7250万元,实际只用了6581万元。
201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迎来60周岁生日。在这60年中,大桥历经7次较大洪水、77次轮船撞击考验。从最近一次的“体检报告”来看,全桥无变位下沉,桥墩可承受6万吨压力,可抵御10万立方米流量、5米流速的洪水,可抗8级以下地震和强力冲撞,24805吨钢梁、8个桥墩无一裂纹,无弯曲变形,百万颗铆钉没发现松动,全桥无重大病害。武汉长江大桥建桥时的设计寿命是100年,已经过去了60年,通过科学养护,大桥使用寿命或延长到150年。
‘拾’ 摩天轮的来历
一、摩天轮是由美国人乔治·法利士(George Washington Ferris)在1893年为芝加哥的博览会设计,目的是与巴黎在1889年博览会建造的巴黎铁塔一较高下。而第一个摩天轮重2200吨,可乘坐2160人,高度相等于26层楼。
二、摩天轮是一种大型转轮状的机械建筑设施,上面挂在轮边缘的是供乘客乘搭的座舱。乘客坐在摩天轮慢慢的往上转,可以从高俯瞰四周景色。最常见到摩天轮存在的场合是游乐园(或主题公园)与园游会,作为一种游乐场机动游戏,与云霄飞车、旋转木马合称是“乐园三宝”。但摩天轮也经常单独存在于其他的场合,通常被用来作为会活动的观景台使用。
三、根据运作机构的差异,摩天轮可分为重力式摩天轮(Ferris Wheel)和观景摩天轮(Observation Wheel)两种。重力式摩天轮的座舱是挂在轮上,以重力维持水准;而观景摩天轮上的座舱则是悬在轮的外面,需要较复杂的连杆类机械结构,随着车厢绕转的位置来同步调整其保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