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样正确和孩子讲述历史
儿子问,颜良和文丑是好人还是坏人?我答,不算好人也不算坏人。儿子又问,曹操杀了吕伯奢之后就算坏人了对吧?我答,是。于是儿子的终极问题出现了——关羽一个好人为什么要帮一个坏人杀不算好人也不算坏人的人呢?”网友们在跟帖里就这个问题众说纷纭,由此引出另一个话题——我们该怎样给小孩子讲历史。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历史本身厚重且充满质感,十分复杂,缺少一定的人生阅历积淀和学识修养,根本无法体会其中的微妙之处。而小孩子的思维简单,惯以好人/坏人来做简单的善恶二元分类,非黑即白,以此去了解历史,自然是疑窦百出。
我小时候也干过类似的事。上中国古代史的课,老师讲到大泽乡起义,说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后来被暴秦镇压云云。我举手提问:“起义的农民都是好人,为什么会失败了呢?”那时候我看的动画片、漫画书还有一些主旋律电影电视剧,最后都是正义获得了胜利,所以我觉得大泽乡起义也该有一个辉煌的结局才对,居然会失败,实在是不可思议。
老师听到这问题,有点发愣。最后他给出的答案是:“好人不一定胜利,坏人不一定失败。一个好人失败了,却可以给其他好人做出榜样。”虽然当时我似懂非懂,但现在回过头去想,在小孩子的理解范围内,这答案算是最好的了。
小孩子的认知和真实历史之间有偏差很正常。比如孔融,小时候大家都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给我存的印象一直是一位温文尔雅、谦和善良的大叔。后来我读了史书才知道,这哥们儿其实是个尖酸刻薄、嗜酒如命的主儿。电影《关云长》里姜文饰演的曹操有句台词:“孔融这个人,让梨他肯,让酒他是决计不肯的。”小时候家长给我们讲完孔融让梨的故事,总要加一句:“你们可要学习孔融这种谦让的精神呀。”你说万一哪个小孩子真去翻了史书里的孔融,还学起他的做派来,那可怎么办?
我其实有个极端一点的看法,没必要让孩子“从小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历史观和价值观不一样,价值观可以言传身教,历史观却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让一个小孩子去“树立”历史观,就像骑着自行车上高速一样荒唐——没那排量啊!讲给小孩子听的历史,最重要的不是对错,而是好玩,所以别掺杂太多说教,单纯讲故事就够了——讲得有趣,他们就会感兴趣;有了兴趣,才会去主动了解;了解得多了,自然就会形成自己的历史观;树立了历史观,再来分辨对错也不迟。
当然,如果是面对别人家的孩子,还有个更简单的办法。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问题,可以把孩子叫到身边来,语重心长地说:“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就得从曹操和颜、文二人的上司袁绍的关系说起。而要说清曹、袁间的渊源,就得先说董卓——董卓为什么要进京呢?这就得先谈谈党锢之祸以及西北军阀与诸羌关系演变……”讲到这里,小孩子多半听得不耐烦,直接走人了,你也就得了解脱
❷ 怎样教育幼儿园的孩子正确认识历史
像讲故事一样的讲给他们听 别死读书 只要他们喜欢听并且明白正确的历史就行了至于你用什么词用什么语言着不重要 我认为只要能让他们喜欢听愿意听能记住 哪一种方法都可以
❸ 想要给5-10岁的孩子讲历史,应该怎么做呢
给孩子看的历史读物,一定要语言非常流利,故事非常生动,同时在史诗中论断。都体现出了这一特征。 当然,向青少年讲述历史必须注意区分年龄和文化程度。小学生讲点,作为故事点的中学生要通过讲线,把这几点联系起来,搞清楚来龙去脉,让大学生看到事物的联系、事物的比较、事物的真正本质在陈卫平看来,要给孩子写历史,必须先找历史故事。 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所以选择目标读者年龄段可以接受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孩子注意力不够集中,为了引起足够的兴趣,需要采用编剧的手法。 由此可见,以同龄孩子的视角进入历史现场,回到历史现场。
小时候看到历史风云,是为了振奋自己,了解世界和人心。当然,从小就看了很多历史书,听了很多历史故事,但对于如何将这些养分转化为面向少年儿童的普及读物,司马迁是汉武帝时期的,他怎么知道刘邦偷偷对张良说了什么? 如果没有以前的历史记录,就完全不知道。 他是合理推断的叙。 给孩子写历史,做一个合适的编剧,可以很快把孩子吸引到历史现场。
❹ 怎样把历史象讲故事一样讲给孩子听
这方面的故事有很多,确实通过这种方式能更好的让孩子了解历史,并且增加孩子对历史的兴趣。下面给你提供几个历史故事。
隋唐小故事—毛驴告假
胡趱是唐朝宫廷的杂戏演员,因皇帝赏识做了都知官。因平日清闲无事,便天天骑上毛
驴到朋友家下棋取乐。每次到朋友家,主人都热情远迎,并吩咐家僮:“快把都知的驴子牵
到后院,细心喂养!”一呆就是一天,不到掌灯,主人绝不肯让他回家。一天两天不新鲜,
数月如此,都知心头很为有这样一个难得的知心朋友而高兴。
一天,他正与主人下棋,杀得难解难分之际,突然接到皇帝传旨,要他立刻进宫应差。
胡趱不敢怠慢,急忙让主人把驴牵来。过了一会儿仍不见主人出来,胡趱急了,奔进后院,
只见驴子浑身是汗,直喘粗气,正从磨盘上卸下肩来,胡趱这才恍然大悟。
第二天早晨,胡趱又来到友人家,主人仍像往常一样,习惯地拉开嗓门喊道:“仆人们
多加草料,好好喂驴!”
胡趱冷笑一声说:“抱歉得很,今天驴子来不了啦。”
主人问:“为什么?”
都知就说:“昨天回去头旋恶心,卧在棚里起不来了,请您准它几天假,让他缓缓气吧!”
程门立雪的典故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
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着名儒学家。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萝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呼!”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形容尊敬老师,诚恳求教,人们就往往引用这个典故和这句成语
诚信知礼--燕昭王求贤
打从孟尝君被撤了相位以后,齐闵王又和楚、魏两国灭了宋国,更加骄横起来。他一心想兼并列国,自己来当天子。这一来,列国诸侯对他都不满意;特别是齐国北面的燕国,受到齐国的欺负,更想找机会报仇。 燕国本来也是个大国。后来传到燕王哙(音kuài)手里,听信了坏人的主意,竟学起传说中尧舜让位的办法来,把王位让给了相国子之。燕国将军和太子平进攻子之,燕国发生大乱。齐国借平定燕国内乱的名义,打进燕国,燕国差点被灭掉。后来燕国军民把太子平立为国君,奋起反抗,把齐国军队赶了出去。
太子平即位,就是燕昭王。他立志使燕国强大起来,下决心物色治国的人才,可是没找到合适的人。有人提醒他,老臣郭隗(音wěi)挺有见识,不如去找他商量一下。
燕昭王亲自登门拜访郭隗,对郭隗说:“齐国趁我们国家内乱侵略我们,这个耻辱我是忘不了的。但是现在燕国国力弱小,还不能报这个仇。要是有个贤人来帮助我报仇雪耻,我宁愿伺候他。您能不能推荐这样的人才呢?”
郭隗摸了摸自己的胡子,沉思了一下说:“要推荐现成的人才,我也说不上,请允许我先说个故事吧。”接着,他就说了个故事:
古时候,有个国君,最爱千里马。他派人到处寻找,找了三年都没找到。有个侍臣打听到远处某个地方有一匹名贵的千里马,就跟国君说,只要给他一千两金子,准能把千里马买回来。那个国君挺高兴,就派侍臣带了一千两金子去买。没料到侍臣到了那里,千里马已经害病死了。侍臣想,空着双手回去不好交代,就把带去的金子拿出一半,把马骨买了回来。
侍臣把马骨献给国君,国君大发雷霆,说:“我要你买的是活马,谁叫你花了钱把没用的马骨买回来?”侍臣不慌不忙地说:“人家听说你肯花钱买死马,还怕没有人把活马送上来?”
国君将信将疑,也不再责备侍臣。这个消息一传开,大家都认为那位国君真爱惜千里马。不出一年,果然从四面八方送来了好几匹千里马。
郭隗说完这个故事,说:“大王一定要征求贤才,就不妨把我当马骨来试一试吧。”
燕昭王听了大受启发,回去以后,马上派人造了一座很精致的房子给郭隗住,还拜郭隗做老师。各国有才干的人听到燕昭王这样真心实意招请人才,纷纷赶到燕国来求见。其中最出名的是赵国人乐毅。燕昭王拜乐毅为亚卿,请他整顿国务。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❺ 给孩子讲的历史典故
1、《程门立雪》:讲的是一个人去请教老师问题,走到老师家发现老师正在睡觉,就在门外面站着等,恰好下雪了,他也没有打扰老师休息,最后老师醒来发现他的时候都快变成雪人了。这个故事教育学生应该学会尊重老师。
2、《大禹治水》:故事讲的是大禹发动百姓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面对滔滔的洪水,大禹从别人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策略,最终取得了胜利。三次经过家门口都不曾回过家。这个故事教育孩子做一件事情要持之以恒,善于总结,切勿轻言放弃。
3、《守株待兔》:说的是一个在田间劳作的人偶然碰到田埂上撞死在木桩的小兔子,拿回去饱餐一顿之后,他再也不去劳动,一心只想等着去田埂上捡撞死的小兔子,结果不仅没有等到兔子,庄家也荒废了。这个故事告诫小孩子不能一心只想不劳而获,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4、《南辕北辙》:讲的是有的人要去南方的楚国,却驾着马车向北边走去,别人问时,他却说我带的盘缠和粮草都是充足的,总有一天会到目的地。这个故事告诉小孩子在做事情之前一定要看中目标,发挥自己的优势,如果方向走错,有可能会距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
5、《郑人买履》:郑国有个人想去买一双鞋,他量了自己的脚,把尺码放在座位上。等他走到集市,看中了一双鞋子时,才想起:我忘了拿尺码了。于是他又回去拿。 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散了,鞋子没有买到。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呢? 他说:“我只相信尺码,不相信自己的脚。” 这个成语比喻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❻ 怎样给小孩子讲历史故事
儿子问:颜良文丑是好人还是坏人?我答:不算好人也不算坏人。儿子又问:曹操杀了吕伯奢之后就算坏人了对吧?我答:是。于是儿子的终极问题出现了:关羽一好人为什么要帮一个坏人杀不算好人也不算坏人的人呢?网友在下头就这个话题众说纷纭,由此引出一个话题我们该怎么给小孩子们讲历史。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历史本身厚重且充满质感,十分复杂,缺少一定的人生阅历积淀和学识修养,根本无法体会其中微妙之处。而小孩子的思维简单,惯以好人/坏人来做简单的善恶二元分类,非黑即白,以此去了解历史,自然是疑窦百出。 我小时候也干过类似的事。上中国古代史,老师讲到大泽乡起义,说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具有伟大历史意义,后来被暴秦镇压云云。我举手提问:农民起义的都是好人,为什么会失败了呢?那时候我看的动画片、漫画书还有一些主旋律电影电视,最后都是正义获得了胜利,所以我觉得大泽乡起义也该有一个辉煌的结局才对,居然会失败,实在是不可思议。 老师听到这问题,有点发愣。最后他给出的答案是:好人不一定胜利,坏人不一定失败。一个好人失败了,却可以给其他好人做出榜样。虽然当时我似懂非懂,但现在回过头去想,在小孩子的理解范围内,这答案算是最好的了。 小孩子认知和真实历史之间的偏差,例子有很多。比如孔融,小时候大家都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脑子里的印象一直是个温文儒雅谦和善良的大叔。后来我读了史书才知道,这哥们儿其实是个尖酸刻薄嗜酒如命的主儿。《关云长》里姜文演的曹操有句台词:孔融这个人,让梨他肯,让酒他是决计不肯的。小时候家长给我们讲完孔融让梨的故事,总要加一句:你们可要学习孔融这种谦让的精神呀。你说万一哪个小孩子真去翻了史书里的孔融,还学起他的做派来,那可怎么办呀? 我其实有个略显极端一点的看法,没必要让孩子从小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历史观和价值观不一样,价值观可以言传身教,历史观却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让一个小孩子去树立历史观,就像骑着自行车上高速一样荒唐没那排量啊。给小孩子讲的历史,最重要的不是对错,而是好玩,所以别掺杂太多说教,单纯讲故事就够了讲得有趣,他们就会感兴趣;有了兴趣,才会去主动了解;多多地了解,自然就会形成自己的历史观;树立了历史观,再来分辨对错也不迟。 当然,如果是面对别人家的孩子,还有个更简单的办法。比如张泉灵在文章开头碰到的问题,就可以这么解决:把孩子叫到身边来,语重心长地说: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就得从曹操和颜、文二人的上司袁绍的关系说起。而要说清曹、袁渊源,就得先说董卓董卓为什么要进京呢?这就得先谈谈党锢之祸以及西北军阀与诸羌关系演变讲到这里,小孩子多半听得不耐烦直接走人了,你也就得了解脱。
❼ 想让孩子们多学一些历史知识,家长应该怎么做
想让孩子们多学一些历史知识,家长可以多给孩子买一些关于历史的趣味书籍,勾起孩子对历史的兴趣。多带孩子到一些历史景点去参观,给孩子讲解有关景点的历史故事。学习历史可以让我们以史为鉴,吸取教训。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很多事件都可以让我们学习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我们这一代的任务,就是学好中国的历史,再将历史传给下一代,历史就这样代代流传下来。作为家长,要认识到传授孩子知识并不是老师和学校的责任,也是你们的责任。学习好历史,不仅仅是让孩子能够有好的学习成绩,而是让孩子能够成为一个知礼节,懂世故的人。我们要知道,历史对于一个国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吸取历史中的精华,抛弃糟粕,做好一个历史传承人应尽的义务。
❽ 教育孩子时,你会推荐哪三个历史小故事讲给他们听呢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网络网盘txt 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系列是用十二只喵演员来演绎的历史剧,出版方希望用诙谐轻松的方式为大家讲述历史。
但同时也意识到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实在难以一一述说清楚,所以该系列作品是在查阅二十四史之后,选取一种主流观点为大家讲述的。
❾ 如何引导孩子学历史
一、注重知识积累,培养学习兴趣
感兴趣才会主动接近、思考,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通过多种形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每一个学科、每一位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不厌学才能更好学。
第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好的、充满悬念的开头的历史课,必将激发学生的探知欲,进而使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入学习。这样一来,既能提高教学效率,又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两全其美。在讲新课前,教师可以设计启发性问题导入课程。如,对于“九・一八”事变这堂课,不妨以这样的情境设计导入课程:播放歌曲《松花江上》的录音:“家在松花江……有森林煤矿……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放完这首歌曲后,老师问学生歌曲反映的内容和历史事件,由学生回答导入“九・一八”事变这堂课。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更加积极的思考、提问和发言,课堂效率也就得到了有效提高。
第二,“读史使人明志”,结合时事热点培养学习兴趣。如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联系2009年的圆明园十二生肖文物高价拍卖事件,以及国宝流落海外的情况,引入当时的火烧圆明园事件,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
第三,以历史故事、事件、逸闻等为课堂兴奋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熟知历史背景、各类文献,这样才能充分挖掘教材背后的故事;其次,教师要广泛搜集教学素材,有意识地做好教学准备,如搜集影视、歌曲、文章等各类趣味素材,真正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乐于学习、愿意学习。
二、以学生为中心,实现角色转变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动态过程,教师不仅是教材知识的搬运者、教参的执行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要想搞好课堂教学,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以学生为中心,实现角色的转变,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紧紧围绕学习的内容,通过课堂讨论、分组探究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扩散性学习思维,同时,可以创设多样的历史情境,让学生动起来,让历史课活起来。如,以唱历史歌曲回顾历史,以参观名胜古迹走进历史,以演讲形式点评历史,以历史情景剧再现历史,以影视图片感受历史,以历史知识问答巩固历史。如抗日战争单元“西安事变”一课,在其发生前后,国内外各派势力是错综复杂的,各方态度也千差万别,这是这一堂课的学习难点。对此,不妨通过电影《西安事变》中的几个片断加以介绍,西安张、杨兵谏扣蒋,宋美龄、端纳为和平解决斡旋,何应钦兵围西安,周恩来西安调停……通过回顾这一历史,引导学生弄清进国内外各派势力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和目的,引导他们分组探讨当时蒋介石不能杀的时代背景,并以此延伸,进行一次课堂演讲或辩论,让学生真正融入历史、参与历史。
三、讲、练并用,采用有教无类教学理念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并具有贯通古今的通史知识结构、熟悉中外的全球史知识结构、超出史学范围的多学科的知识结构,这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一切课堂资源,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理念,让学生充分掌握知识,体会中国博大精深历史的风采。具体说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利用讲和练的手段,实施分类教学,引导学生进入主动者、创造者角色。对于差生,教师更要有耐心,要及时引导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如,提前预习,讲与本课堂有关的故事,自己整理一课的知识要点,一个单元的知识要点,并按线索理出头绪等。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将知识分类,如将有关的人物集中在一起,将有关的事件集中起来,前后联系,做到知识系统化,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❿ 假如你是幼儿园老师,你会给小朋友讲哪些与历史有关知识你准备如何去讲
小朋友喜欢听有趣的事情,所以绝对不能和历史书一样按日期讲,多讲讲一个时期有趣的故事加以生动幽默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