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白鹿原横跨多少年代
《白鹿原》
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通过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表现了从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化。
㈡ 《白鹿原》是什么时候写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1988年开始动笔,1992年成稿。
陈忠实说, 为了创作这部作品,他用了两年时间准备,用了四年时间写作。这就是说,陈忠实是在其44岁时开始准备,至50岁时才完成。该作篇末注明:1988年4月至1989年1月草拟,1989年4月至1992年3月成稿(修订本篇末加注有:1997年11月修订于长安)。据陈忠实说,他写这部作品,共写了两稿,第一稿拉出一个大架子,写出主要情节走向和人物设置,第二稿是细致地写,是完成稿,精心塑造人物和结构情节,语言上仔细推敲。这个说法与他篇末标明的写作时间是吻合的。(陈忠实是1942年生)
背景:
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特殊的政治环境而兴起了“反思文学”的创作潮流,这种潮流在此后逐步泛化为80年代的一种普遍的文学精神。这种精神影响到90年代的长篇创作,90年代的不少长篇创作都在不由自主的向这种精神靠拢,这也使得这期间的长篇创作在对民族历史文化的反思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陈忠实正是在这样的文学思潮之中有了对《白鹿原》的创作欲念,并且完成了这部能够代表这种反思新高度的史诗作品。
㈢ 《白鹿原》主要描述的是哪个时期的事
白鹿原是地名,位于西安市蓝田县、长安区、霸桥区管辖之内。后因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而名扬天下。小说《白鹿原》以陕西关中平原上素有“仁义村”之称的白鹿村为背景,细腻地反映出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全书浓缩着深沉的民族历史内涵,有令人震撼的真实感和厚重的史诗风格。小说概要蓝田辖区内的孟村和安村,被认为是小说《白鹿原》的创作地。安村乡有一个有名的村子——白村,村里的两个姓氏大户被认为是故事里面两大家族原型。而作者本人,曾经多次常住蓝田,翻阅了大量蓝田县志资料。这些都为故事的成型,起到重要作用!在灞桥区辖地,有知名的狄寨镇,上边已经建成白鹿原大学城,有西安思源学院,西安海棠学院等一大批知名高等院校。
[1]
白鹿原,地处长安城以东的制高区域,南接蓝关,北扼灞水,俯临长安,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从春秋时期的秦穆公开始,就在灞河上修筑军事要塞“灞城”。秦末农民起义时,刘邦进军关中,也首先占领异屯兵灞上,迫使秦王子婴不战而降,并在灞上召集关中父老宣布了着名的“约法三章”。而在唐代,由于白鹿原地处京郊,地势开阔,故当时的显贵死后多葬于此。近40年来,原上现出土了包括皇室亲王、公主及刺史等高级官吏的墓志铭百余方。
还有一说法,小说中的原型为白鹿原上狄寨镇的南枝村,这个村这个村分白姓和魏姓两大宗族,2005年话剧《白鹿原》,到白鹿原上体验生活就到过这个村子,里面有小说中白家原型的老宅子。
2005年春天,林兆华还带领着三四个舞美人员,到白鹿原上找了一回感觉。
夏天里,正是西安酷热难熬的伏天,林兆华又领着剧组二十多号男女演员来到西安,深入生活。陈忠实把他们安排在浐河边的半坡饭店,图得是演员上原到乡村体验生活更为方便。灞桥区文化局给予了精细和周到的安排。观众喜爱的濮存昕等演员上到原上,几乎每个人在到达原上时都发出了同一声感叹:噢!这就是原!阅读小说时所产生的对“原”的神秘和不可理喻,瞬间就成为一种真实的感觉和体验。而这些北京来的演员以前大多在电视、电影里出现过,现在很容易就被偏远的原上的乡民认出来,受到最真诚淳朴的欢迎。他们走村串户,看当地的男人走路的姿势,说话的口吻和身体动作语言,看女人如何烧火做饭,管教儿女,看得津津有味。
陈忠实陪着他们看了两家虽已呈陈旧破败但仍颇具气魄的老宅旧院,一家仍有人住,一家已荒废。这两家的主人都是乡村中医,因离陈忠实的老家较近,所以他从小就听说过他们的名字。
这个村子叫南枝村。男女聚来时,濮存昕学着他们的样子或立或蹲,与他们东拉西扯。奇怪的是,这个村分白姓和魏姓两大宗族,有村民就悄悄问陈忠实:“你书里写的白家是不是俺村的白姓,鹿家是不是俺村的魏姓。”陈忠实摇摇头,那人反而不信了,又问:“那为啥你写的白家和鹿家的事跟俺村的事情那么相像!”陈忠实只好回答:“我是瞎编的,纯粹是偶合了!”陈忠实随后和林兆华、濮存昕到一户农家吃午饭,端上来的饭菜是煎饼卷黄瓜丝和薯仔丝,都属于地道的农家灶锅烹饪的食品,林、濮二人吃得是可口至极。饭后林兆华提出要看纯粹的民间演出的秦腔。不费多少力气就召唤来一批男女唱家,这是农村流行的“自乐班”,在十里八乡甚为有名。演唱刚一结束,林导就拍板了,所选的人全是业余唱家。之后又请来了华阴县的“老腔”演唱班子,也是纯一色的农民。“老腔”几近失传,曾在张艺谋的电影里作为衬底的旋律,其乐器区别于秦腔,唱腔则更为苍凉悲壮。林兆华听得入了迷,兴奋地拍了板。
㈣ 白鹿原简介 具体内容简介
1、《白鹿原》是一部20世纪初渭河平原50年变迁史。小说以清末民国的陕西为背景,浓厚的关中风情,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古老的土地,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画面。朱先生对传统道德的坚守,白嘉轩勤劳与自私,鹿子霖望子成龙,白孝文情感波折,白灵投奔革命,黑娃被迫为匪,鹿兆鹏追求理想,鹿兆海舍生为义,演绎了两个家庭不同子孙,曲折的人生轨迹和命运归宿。
2、《白鹿原》是作家陈忠实创作的长篇小说,由陈忠实历时六年创作完成,首次出版于1993年。
3、该小说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通过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表现了从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化。
㈤ 白鹿原陈忠实经历几年历
陈忠实写《白鹿原》经历了四年。他自已后来还为此作了首词,其中就有“...单是图名利?怎堪这四载,煎熬情...”。
㈥ 白鹿原这本书故事描写的年代是什么时候的呢
白鹿原故事描写的年代:清末到新中国建国初期。
《白鹿原》是一部史诗型的大作,以陕西关中平原上素有“仁义村”之称的白鹿村为背景,细腻地反映出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作品描写的年代是从清末到解放战争,把中国“千年之未有之变局”最波澜壮阔的时代,都写了进去。
(6)白鹿原多少年历史了扩展阅读:
1、创作背景
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特殊的政治环境而兴起了“反思文学”的创作潮流,这种潮流在此后逐步泛化为80年代的一种普遍的文学精神。这种精神影响到90年代的长篇创作,90年代的不少长篇创作,都在不由自主的向这种精神靠拢。
这也使得这期间的长篇创作,在对民族历史文化的反思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陈忠实正是在这样的文学思潮之中,有了对《白鹿原》的创作欲念,并且完成了这部能够代表这种反思新高度的史诗作品。
2、创作经历
陈忠实出生在西安东郊白鹿原下的蒋村,年少时就在这片黄土地上挖野菜、拾柴火。白鹿原的春夏秋冬、草木荣枯,陈忠实都再熟悉不过了。陈忠实了解白鹿原昨天的办法,一方面是走访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从他们的记忆中去找寻家族历史记忆的残片。
另一方面,他仔细查阅有关白鹿原的县志。尤其是当他看到二十多卷的县志,竟然有四五个卷本是有关“贞妇烈女”时,感到既惊讶又费解。那些记述着某村某某氏的简短介绍,昭示着贞节的崇高和沉重。
县志里往往是某女十五六岁出嫁,隔一二年生子,不幸丧夫,抚养孩子成人,侍奉公婆,守节守志,直到终了,族人亲友感念其高风亮节,送烫金大匾牌悬挂于门首。
这些布满了几个卷本密密麻麻的贞节女人们,用她们活泼的生命,坚守着道德规章里专门给她们设置的“志”和“节”的条律,经历过漫长残酷的煎熬,才换取了在县志上几厘米长的位置,这让陈忠实产生了逆反式的怨念。田小娥的形象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在陈忠实脑海中浮现出来的。
从1988年开始,陈忠实把妻子和长辈安置在城里,只身来到乡下的祖屋,潜心写作。四年的艰苦写作,每天陈忠实都要经受着各种人物在脑海中的较量,纠结的心情让陈忠实额头上的皱纹如同黄土高原上的沟壑一般深刻。1992年3月25日,近50万字的《白鹿原》终于画上了句号。
3、作品主题
《白鹿原》的寻根主题主要是精神和心灵的寻根,带着对精神中“真”的追求写出儒家文化的精髓,并通过文本中人物的个性描写,来宣传中国文化的深刻价值,表达自己“寻根”理念。作者的寻根性思考,并不仅仅停留在以道德的人格追求为核心的文化之根。
而是进一步更深刻的揭示出传统文化所展现的人之生存的悲剧性。《白鹿原》在以关中人生存为大的文化背景下,展开了一系列的人物活动,粗野朴实的乡村习俗、慎独隐忍的儒家精神,则透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体现出来。
对于《白鹿原》文化寻根的主题研究者也有许多异议,因为作者在《白鹿原》中尽可能地突显了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侧写了中国当代文艺思潮,也具有新历史主义小说的意义。
对于这一主题,有人认为陈忠实以这部《白鹿原》不仅为自己设置了一座很难以逾越的高峰,也为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创作设置了一道很难跨逾的梁坎。《白鹿原》在关中人生存情景的展示中,通过人物语言、行为表现了重构地域文化发展史的强烈意向。
总体来看陈忠实的《白鹿原》,特别是近年来关于它的主题研究已趋向于多种主题并存的观点。《白鹿原》保持了历史的混沌性和丰富性,使这部偏重于感性和个人主义的历史小说既成为一部家族史、风俗史以及个人命运的沉浮史,也成了一部浓缩性的民族命运史和心灵史。
4、内容简介
《白鹿原》以白嘉轩为叙事核心,白鹿两家矛盾纠葛组织情节,以反映白嘉轩所代表的宗法家族制度及儒家伦理道德,在时代变迁与政治运动中的坚守与颓败为叙事线索,讲述了白鹿原村里两大家族白家和鹿家之间的故事。
白家人沿袭村子里的族长,主人公白嘉轩一生娶过七个妻子,最后一个陪他终生,并育有三儿一女(白孝文、白孝武、白孝义、白灵)。鹿三是白家的长工,黑娃是他的长子。鹿家以鹿子霖为代表,他有两个儿子(鹿兆鹏、鹿兆海)。
小说主要讲述了他们的下一代白孝文、鹿兆海、黑娃这一代人的生活:白家后代中规中矩,黑娃却从小就显现出不安分。长大后,白孝文继任族长,黑娃在外做长工,认识了东家的小老婆田小娥,他将她带回村后,受到村人的排斥。
黑娃离开村子后投奔革命军,又成为土匪。在此期间鹿子霖、白孝文等都吸上了鸦片,将家败光,去异乡谋生。鹿三以儿媳田小娥为耻,最终杀了她,因终日被田小娥死时的情形折磨而死去。
白孝文则在外重新振作,终有一番作为,白灵加入了共产党。一个家庭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
㈦ 白鹿原原着是什么时候写的
《白鹿原》是作家陈忠实的代表作,这部长篇小说共50余万字,由陈忠实历时六年创作完成。该小说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通过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表现了从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化。
作品名称
白鹿原
文学体裁
长篇小说
作者
陈忠实
创作时间
1988年4月-1992年3月
首版时间
1993年
首版字数
496000字
1997年,该小说获得中国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该小说也被改编成同名电影、电视剧、话剧、舞剧、秦腔等多种艺术形式。
㈧ 白鹿原的历史背景
白鹿原以关中平原的白鹿村的五十年变化为背景再现了那个年月的真实历史。通过此书陈忠实启发人们寻找一条民族发展的道路。此书开始写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正是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复酥,民族发展的好势头。就是借这股风来弘扬民族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