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覃氏有多久历史

覃氏有多久历史

发布时间:2022-07-24 04:20:17

⑴ 覃姓的来源和历史是什么

覃姓的来源和历史如下:

1、据《姓氏考略》载,"夏有地名覃怀,居者以地为氏为覃氏。"覃怀"是地名,夏代时的称谓,今河南温县周围为覃怀,底绩是覃怀之地的最底部。

2、出自南方少数民族姓氏,为复姓皇覃氏所简改。据《姓氏考略》载,夏有皇覃氏部落,其后亦简改为覃氏。相传覃元先(南海人,即今广东省广州市,是皇覃氏之后人)义勇隶属。

3、覃(tán)出自姒姓,源自春秋时谭氏为避难所简改为覃氏(tán,音谭)。谭姓源自春秋时代是以国为氏。覃姓为谭姓避祸去言字为覃姓(见《万姓统谱》)。故谭与覃应为一家。

4、土家族覃姓以鄂西南山区腹地长阳、招徕河最为集中,据《覃姓族谱》称:招徕河是覃姓圣地。覃是早期巴人四姓之一,有学者考证,“覃氏源于曋姓”,这证明早期巴人四姓,曾居住在招徕河流域。

覃姓分布

覃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九十六位姓氏,尤其在广西地区人丁兴旺。当今覃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18%,总人口大约在240万。

覃姓堂号主要有河内、齐郡、弘农、忠孝、百华、有竺、会稽、光裕、裕经、积善、余庆、八庆、三多、国厚、南海、天水、敦睦、旺相等。“河内”堂号是大多覃姓使用的堂号,河内即古覃怀地,在今河南武陟、沁阳一带,而覃地在今温县的东平皋村。

⑵ 覃姓的来源和历史是什么

覃姓的来源和历史是:

“覃怀”是地名,今河南温县周围为覃怀,夏称覃地,秦汉称河内郡,唐宋称怀州,元以后称怀庆府。 “覃怀”字意来自甲骨文中的解释。

覃像酒盈樽。“覃”字上面的“西”字,是酒壶的盖,西下的“曰”是酒壶的大肚,“十”字底部为尖状,插入地中便于存放。此地有一部落叫覃怀氏,其后以部落名为姓,称为覃怀氏,后简为覃氏。

谭姓的迁徙:

覃氏经历了几千年来的频繁迁徙,总的流向和趋势可概括为:北南东西,即自北向南,先东后西。根据史籍和各地覃氏族谱记载及口碑,除了上述在黄河流域的几次迁徙之外,还有八次较大的迁徙。

从覃怀地到会稽郡覃怀地,是大禹治水的“指挥部”,也是治黄最早取得成效的地方。夏禹治水,从冀州出发巡视,冀州治理工作从壶口开始,然后再治理梁山和岐山。覃怀的治理由于当地人民的共同努力而取得成效。

⑶ 覃氏的由来

覃氏的由来[据说是历史家考证]
在中国姓氏发展史上,覃氏和谭氏的关系最为深远、密切,最能体现百家姓“敬发千枝归一本,宗朝万水实同源”的本质和特点。
本来,就其产生而言,覃谭并非同源。覃氏源起于五千年前的母系氏族部落,源基在今河南省武陟、沁阳一带。当时那里名叫覃怀。居住着覃部落。夏宇治水时,封覃怀为国,国民随国而姓,便改为覃怀氏。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覃怀氏依次演绎成皇覃氏、嬴姓、墨胎氏、孤竹氏等。而谭氏肇起于上古时期夏后的姒姓,肇基是谭地,至今山东省章丘、平陵一喧带。公元目前1133年,周武王封谭地为诸侯国,称为谭国。拟姓庶民随国而姓,始称为谭氏。
周武王封谭国,是封给伯益后裔的。伯举是皇覃氏的始祖,因此谭国的国君及王族都是皇覃氏。他们也随国而姓,由皇覃氏改为谭氏,由此开创了覃姒共谭的历史。公元前997年,周穆王又将有一支有竹氏覃民从陕西有褒分配到山东谭国去种地。有竹氏覃民到谭国,又随国而姓,归宗谭氏。
公元前683年,齐桓公并吞谭国。谭灭亡之后,许多谭氏族人不愿做齐国的顺民,便相逃忙,西行陕西有褒,并在那里落籍奠基。他们在逃忙途中换姓,又由谭改为覃。
东汉初年,从山东谭国逃到陕西有褒落籍的覃氏,已发展成一个大家族了,并赫然出现了一位名人,即东汉楼中总兵覃儿健。由于覃谭合宗共姓多年,又由于古时覃谭同音,故覃儿健到底是皇覃氏后裔,还是原姓姒后裔,也难以考证了,人们大多把覃儿健当作覃氏之祖。东汉中期,覃儿健蒙冤受难,诛连九族,子孙星散,有一部分逃到桂林北部,这是覃氏南迁入桂到最早的一支,之后又有南梁朝东宁州(今广西罗城)刺史覃家军镇抚东宁、覃万传镇抚柳州、覃友义兵征修仁(今广西荔蒲)等,广西覃氏苗裔才逐渐增多。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反元义军首领谭三耀(自称天下兵马大元帅)执行朱元璋开疆拓土之命,副廖永忠来到广西宾州(今宾阳),改名覃怀满,后留在东兰洲(今东兰)。谭三耀是反元将领谭景山之子,谭景山是宋朝理宗明院学士谭端之子。一般人认为他是谭氏之祖。
谭三耀(覃怀满)子孙昌盛,6百多年来,其后裔散居宾阳、邕宁、东兰、巴马、凤山、都安、大化、武鸣、马山、上林、河池、环江、田东、田阳、百色、西林、荔波、文山、马关等地。至今,谭三耀后裔大多称覃氏,少部分称谭氏。也有相隔数代之后又由覃改谭或由谭改覃的现象。
总之,覃谭关系源远留长。从皇覃氏与姒氏共谭共言,已经三千多年;有竹氏归宗谭氏,也近三千年了。这么长时间的水乳交融,血缘系统已极难里清,故民间有覃谭共祖之说,是有一定道理的。
至此,覃氏在秦汉前的一千多年中,颠沛流漓,历尽坎坷,发生了七次演绎。覃氏的演绎过程,可以用下面的链式来概括:
覃氏——覃怀氏——皇覃氏——墨胎氏——孤竹氏——有竹氏——谭氏——覃氏。

⑷ 谁知道覃姓的来历

覃福(1351年----1386年)镡津(今藤县)宁凤乡人。祖籍广西庆远府南丹,壮族。祖梦显,初为南丹总目,元至正七年(1347年)率兵至藤州镡津宁凤乡平黄得宁义举,功升世袭百户。遂于镡津五隘(后改五屯)居住。至正十三年招四方佃户开垦五隘。祖父广成遂定居落户。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派杨景定广西,檄诸“夷”归化,覃福集所属壮民归顺。四年上书行中书省参政高杰,具陈守五屯策略,高准其议,遂召壮兵800 多人,编附桂林右卫报效,八年升五屯千户所千户,率其属垦守五屯。十九年,大藤峡瑶民起义,奉命出战,义军前哨刘因初战获胜,覃福率军追击,被伏兵箭伤而死。明大祖敕封忠毅武德将军。 摘自广西《藤县志》

覃姓发源于覃怀之地的覃怀底绩。“覃怀”是地名,夏代时的称谓,今河南温县周围为覃怀,底绩是覃怀之地的最底部。《禹贡》云:“覃怀底绩至于衡漳”。《左传》云:“覃怀,近河地名。”“衡”是称其重量,漳是河流之意,“衡漳”就是黄河称起的地方。《左传覃怀注疏》云:“河内郡有怀县,在河之北,善覃怀二字为一地,故云近河地名。”河南温县周围,夏称覃怀地,秦汉称河内郡,唐宋称怀州,元以后称怀庆府。覃怀底绩是这块方的底部,即今温县北平皋村,也是汉代以前的古地邢丘。
“覃怀”字意来自甲骨文中的解释。考古学家罗振玉说:“覃像酒盈樽,(古代的酒壶)。郭沫若和陈梦说,“覃”字上面的“西”字,是酒壶的盖,西下的“曰”是酒壶的大肚,“十”字底部为尖状,插入地中便于存放。这些历史大家考析的覃字,正是古代覃怀地区的形貌。覃怀地区,西与北是太岳山脉,南与东是万里黄河。在今邢台、安阳一带为“西”处,在今焦作、沁阳一带为“曰”处,在今温县北平皋为“十”的下底处。北平皋四面环水,中为突起高地,黄河过此后,开始东北去,故称底尖部。
覃姓的始祖是有竹氏的伯益,生活在虞舜时期协助大禹治水。当时,温地竹林茂密,生活在此的族群,有一支以竹为图腾称有竹氏,首领是伯益,住在今北平皋处。此地周围今日仍然竹林丛生,晋代有“竹林七贤”在此地活动。当大禹治水来到这里后,伯益开始协助他治理济河、沁河和黄河。其后,伯益携族人向东,随大禹往东至兖州地治水,今河南浚县有覃氏族人数千人,是伯益族人留居下来的,他们以祖地“覃”为姓氏。
伯益族人一直随大禹治水迁徙,最后到了江南的会稽(今浙江韶兴),其族人散居到各地。但是,他们不忘自己的祖地,均以覃怀地名为氏,在各地产生了覃的姓氏。另外,在周代期间,有竹氏迁出外地的有称孤竹氏,一支被封在今山东的章丘、历城一带建谭国,后谭国被齐国所灭,在逃亡中去“言”字边以覃为氏,《姓篡》中说:“覃本谭氏,避难改。”

⑸ 覃氏的起源

覃姓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

一、以地名为姓

据《姓氏考略》载,"夏有地名覃怀,居者以地为氏为覃氏。"。"覃怀"是地名,夏代时的称谓,今河南温县周围为覃怀,底绩是覃怀之地的最底部。此地有一部落叫覃怀氏,其后以部落名为姓,称为覃怀氏,后简改为覃姓,称为覃氏。

二、以职业命姓

覃的本义为有塞盖的酿酒坛或者盛酒陶坛,因为酿酒的原理和久盛酒的缘故,就会长久发出酒味醇厚的香气。久而久之,形成了覃氏族,以此职业为氏族原始图腾,并且命名氏族,创制族徽,出现覃姓。

三、少数民族姓氏

据《姓氏考略》记载,夏朝有皇覃氏部落,后来简改为覃氏。

四、周代诸侯国名

谭姓源自春秋时代是以国为氏。谭姓家族的祖先本是上古圣君夏禹的姒姓后裔,周朝初年大封先圣之后时,把他们封于谭国。后齐国灭了谭国,谭姓为避难而改姓覃氏。

(5)覃氏有多久历史扩展阅读

覃姓的迁徙与分布

覃氏经历了几千年来的频繁迁徙,总的流向和趋势可概括为:北南东西,即自北向南,先东后西。根据史籍和各地覃氏族谱记载及口碑,除了上述在黄河流域的几次迁徙之外,还有八次较大的迁徙。

覃氏主要人口聚集地是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湖南湘西地区,广西全自治区87个县、市都有覃氏分布。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覃姓历代名人8名,占总名人数的0.018%,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四百二十一位;覃姓的着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01%,排在并列第三百六十八位;覃姓的着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0033%。

⑹ 谁知道“覃”氏的由来和历史故事

覃氏演变过程: 覃氏一覃怀氏一皇覃氏一墨胎氏一孤竹氏一有竹氏~一谭氏一覃氏。

上古周武王伐纣成功,推翻商朝,建立周朝后,封远古颛顼帝的后代为谭地的首领,让他们建立了谭国(在今山东历城县)。并封给子爵爵位,所以谭国历代国君都称为谭子。继而兼并诸侯,废了孤竹国,孤竹氏被改为有竹氏。先后被遣送到洛阳(今洛阳市东)和有褒(今陕西省南郑县)两地修筑东周城郭和抵宫。为周穆王贵族的奴隶。修筑工程完成后,周穆王把修筑抵宫的奴隶升为自由民,分配到各附庸国去耕田种地。有竹氏自由民被分配到谭国耕田种地,随谭国而姓,归宗谭氏。到古代春秋时期,齐桓公称霸,并吞谭国,国民分崩离析。国君谭子奔莒(今山东省莒县),其公族子孙,以国名为姓,相传姓谭;原有竹氏公族子孙,不甘做齐国的顺民而相率逃亡,奔有褒,重返三百多年前的故地,在逃亡途中,以谭国名去言为姓,相传姓覃。

历史名人
覃元先——名无克。南梁南海人,原籍陕西善骑射,亦精通文墨。齐未,反者四起,元先募乒卫乡里,据有番禹。庆州刺史李坚,遣人说元先归梁。武帝召见问其姓名,元先以“衍”与“彦”同音,恐犯帝讳,乃以无名对帝渭曰:“公当立勋业,书彝常,奈何无名乎?遂改今名。拜东宁州(今广西罗城县)刺史。累着战功,加云麾将军。侯景反,元先与萧云合力讨伐,擒贼斩将,所向无敌,未凡卒于军中,年73岁。其后裔均落籍罗城。
覃光佃——广西融州(今融安县)人。博学能文,宋仁宗时监察御史,弹劾不避权势,京师呼为真御史。外筹军政,内肃朝仪,咸倚重焉。曾与狄青并封为将军,以音乞归赐诏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致仕。
覃振——原名道让,字理鸣。湖南桃源县人,留学日本,后加入同盟会、中华革命党,参加护法运动。蒋介石隐退时,以主执委代行总统职权数月。系国民党元老,孙中山好友,与毛泽东有密切往。 1947年在上海病逝,终年63岁。葬岳麓山,墓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⑺ 覃(qin)姓怎么来的

源自于覃怀、谭姓。先秦时期,覃姓活动于河南地区,主力也由北方移入了南方。历经秦、汉、晋、南北朝,覃姓已经繁衍到各地。宋朝时覃姓已是广西的着名大姓,形成了典型的南方姓氏。

先秦时期,覃姓活动于河南地区,主力也由北方移入了南方。历经秦、汉、晋、南北朝,覃姓已经繁衍到各地。宋朝时覃姓已是广西的着名大姓,形成了典型的南方姓氏。宋朝时期,覃姓大约有8千人,分布主要集中于广西。

明朝时期,覃姓大约有48000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5%,排在第二百位以后。广西仍为覃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覃姓总人口的6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西、山西、湖南、贵州、四川、湖北。宋、元、明期间,覃姓的分布总格局仍是以广西为中心形成覃姓聚集区。

迁徙分布:

覃氏经历了几千年来的频繁迁徙,总的流向和趋势可概括为:北南东西,即自北向南,先东后西。根据史籍和各地覃氏族谱记载及口碑,除了上述在黄河流域的几次迁徙之外,还有八次较大的迁徙。

从覃怀地到会稽郡覃怀地,是大禹治水的“指挥部”,也是治黄最早取得成效的地方。夏禹治水,从冀州出发巡视,冀州治理工作从壶口开始,然后再治理梁山和岐山。覃怀的治理由于当地人民的共同努力而取得成效。

伯益带领覃怀人随禹到浚县安营扎寨,治理黄河,后又跟随禹到各地治水。现在距大任山10公里的屯子乡席营村,还聚居着800多人的覃氏后裔。大任山明代古碑上,还刻着覃氏先祖“席营村覃滚”的名字。

接着大禹带领大家继续治理黄河下游的水患,施工最多的地方是兖州(今山东省境内),再到徐州(今江苏省境内),到安徽涂山,经过疏导,引黄河流入渤海。大禹最后到达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并在会稽去世。大禹和他的助手包括覃怀人在内的民众辗转从北到南,到达会稽。

为了纪念祖先伯益,覃怀人把会稽作为覃氏的堂号。至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上南、下南、水源、洛阳、温平等乡,河池市的冲蒙屯等覃氏支系都以“会稽郡”作为覃氏堂号。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覃姓

⑻ 覃姓的来源和历史是什么呢

覃姓的来源和历史是:

覃姓源自于覃怀,覃怀是地名,今河南温县周围为覃怀,夏称覃地,秦汉称河内郡,唐宋称怀州,元以后称怀庆府。 覃怀字意来自甲骨文中的解释。覃像酒盈樽。“

覃字上面的西字,是酒壶的盖,西下的曰是酒壶的大肚,十字底部为尖状,插入地中便于存放。此地有一部落叫覃怀氏,其后以部落名为姓,称为覃怀氏,后简为覃氏。

覃姓的迁徙分布:

覃氏经历了几千年来的频繁迁徙,总的流向和趋势可概括为北南东西,即自北向南,先东后西。根据史籍和各地覃氏族谱记载及口碑,除了上述在黄河流域的几次迁徙之外,还有八次较大的迁徙。从覃怀地到会稽郡覃怀地,是大禹治水的指挥部,也是治黄最早取得成效的地方。

夏禹治水,从冀州出发巡视,冀州治理工作从壶口开始,然后再治理梁山和岐山。覃怀的治理由于当地人民的共同努力而取得成效。伯益带领覃怀人随禹到浚县安营扎寨,治理黄河,后又跟随禹到各地治水。现在距大任山10公里的屯子乡席营村,还聚居着800多人的覃氏后裔。

大任山明代古碑上,还刻着覃氏先祖“席营村覃滚”的名字。接着大禹带领大家继续治理黄河下游的水患,施工最多的地方是兖州,再到徐州,到安徽涂山,经过疏导,引黄河流入渤海。大禹最后到达会稽,并在会稽去世。

大禹和他的助手包括覃怀人在内的民众辗转从北到南,到达会稽。为了纪念祖先伯益,覃怀人把会稽作为覃氏的堂号。至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上南,下南,水源,洛阳,温平等乡,河池市的冲蒙屯等覃氏支系都以会稽郡作为覃氏堂号。

⑼ 覃姓的由来源以及渊源

覃姓的始祖是有竹氏的伯益,生活在虞舜时期协助大禹治水。当时,温地竹林茂密,生活在此的族群,有一支以竹为图腾称有竹氏,首领是伯益,住在今北平皋处。此地周围今日仍然竹林丛生,晋代有“竹林七贤”在此地活动。

当大禹治水来到这里后,伯益开始协助他治理济河、沁河和黄河。其后,伯益携族人向东,随大禹往东至兖州地治水,今河南浚县有覃氏族人数千人,是伯益族人留居下来的,他们以祖地“覃”为姓氏。

伯益族人一直随大禹治水迁徙,最后到了江南的会稽(今浙江绍兴),其族人散居到各地。但是,他们不忘自己的祖地,均以覃怀地名为氏,在各地产生了覃的姓氏。故覃氏后人奉伯益为覃姓的得姓始祖。

(9)覃氏有多久历史扩展阅读

覃姓,作姓氏使用时一般读作qín。姓源出有四。覃姓相对集中分布于长江中游以及湖北、湖南、广西、广东等省、自治区境内。

覃姓的始祖是有竹氏的伯益,生活在虞舜时期协助大禹治水。当时,温地竹林茂密,生活在此的族群,有一支以竹为图腾称有竹氏,首领是伯益,住在今北平皋处。此地周围今日仍然竹林丛生,晋代有“竹林七贤”在此地活动。

当今覃姓人群分布于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特别行政区。少数移民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

⑽ 覃姓的来源和历史是什么

1、出自复姓皇覃氏

夏有皇覃氏部落,其后亦简改为覃氏。

2、出自姒姓

源自春秋时谭氏为避难所简改为覃氏(tán,音谭)。春秋时公元前684年,即鲁庄公十年,齐桓公灭谭子国,谭子奔莒,子孙以国为氏。后又去言改姓覃,岭南多此姓。

3、出自少数民族

覃姓的外来血缘是组成今天汉族覃姓的重要成分,特别是湖南和两广地区的覃姓,基本上是出于东汉巴郡五姓蛮的覃姓。覃、潭、谭、镡、瞫五字音近相通,后来演化出五个姓,实为一姓。澧中蛮、平州蛮、赐州蛮中均有覃姓,后来成为广西、贵州,湖南等地覃姓。

覃姓的名人

1、覃儿健, 溇中(今慈利、石门、大庸等地)"蛮"人,东汉建初三年(78)"蛮"族起义,奉为领袖。

2、覃季:唐朝太子太傅。

3、覃光佃:北宋广西融州(今融安县)人。博学能文,宋仁宗时监察御史,弹劾不避权势,京师呼为真御史。

4、覃庆元:覃光佃之父亲,北宋融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景德进士,景德至大中祥符年间(1006-1010年)被封为御史中丞。为人稳健,遇事敢于发表意见,举朝服其公正。

5、覃昌:宋朝进士,官至国子祭酒,退休后闭门讲学,教人读经书,着有文集。

6、覃修纲:(1839-1905)字省三,壮族,原籍广西百色西林县人,起甘肃西宁镇总兵,清朝抗法将领,寄籍文山后封为建威将军。

阅读全文

与覃氏有多久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3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