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孺子可教对应哪个历史人物

孺子可教对应哪个历史人物

发布时间:2022-07-24 18:38:29

‘壹’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以及对应的主要人物

1、鞠躬尽瘁(诸葛亮)
2、一字千金(吕不韦)
3、一字之师(郑谷)
4、东山再起(谢安)
5、一饭千金(韩信)
6、图穷匕见(荆轲)
7、纸上谈兵(赵括)
8、接竿而起(陈胜)
9、卧薪尝胆(勾践)
10、负荆请罪(廉颇)
11、三顾茅庐(刘备)
12、孺子可教(张良)
13、四面楚歌(项羽)
14、老当益壮(马援)
15、投笔从戎(班超)
16、暴殄天物(商王)
17、暗渡陈仓(韩信)
18、嗟来之食(黔敖)
19、怒发冲冠(蔺相如)
20、手不释卷(吕蒙)
21、韦编三绝(孔子)
22、墨守成规(墨子)
23、病入膏肓(蔡桓公)
24、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刘安)
25、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26、口蜜腹剑(李林甫)
27、风声鹤唳(苻坚)
28、泰山北斗(韩愈)
29、破釜沉舟(项羽)
30、东窗事发(秦桧)
31、程门立雪(程颐、杨时)
32、司空见惯(刘禹锡)
33、梦笔生花(李白)
34、力透纸背(颜真卿)
35、成竹在胸(文与可)
36、赤膊上阵(许褚)
37、马革裹尸(马援)
38、黄袍加身(赵匡胤)
39、洛阳纸贵(左思)
40、背水一战(韩信)
41、闻鸡起舞(祖逖)
42、初出茅庐(诸葛亮)
43、完璧归赵(蔺相如)
44、退避三舍(晋文公重耳)
45、乐不思蜀(刘禅)
46、指鹿为马(赵高)
47、画龙点睛(张僧繇)
48、入木三分(王羲之)
49、讳疾忌医(蔡桓公)
50、一鼓作气(曹刿)

‘贰’ 孺子可教是哪个历史人物

张良,字子房。他原是韩国名门公子,姓姬,后来因为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隐匿,才改名为张良。有一天,张良来到下邳附近的圯水桥上散步,在桥上遇到一个穿粗布衣裳的老人。那老人走到张良面前,直接把一只鞋子丢到桥下,然后对张良说:“喂!小伙子!你替我去把鞋捡起来!
张良很惊讶,想打那老头。但看到老人年纪很大,便忍住了。他下桥把鞋捡了起来,然后又恭敬地跪着替老人穿上。老人伸脚穿好鞋,然后笑着转身就走了。
张良更吃惊了,盯着老人离开的背影。那老人走了里把路,返身回来,说:“你这小伙子很不错,值得我指教。五天后的早上,到桥上来见我。”张良听了,连忙答应。
第五天早上,张良赶到桥上。老人已先到了,生气地说;“跟老人约好时间却迟到,怎么回事啊?再过五天,早些来见我!”
又过了五天,公鸡一打鸣,张良就出发赶到桥上。不料老人又先到了,老人说:“又迟到,怎么回事啊?五天后再早点来。”
又过了五天,张良刚过半夜就摸黑来到桥上等候。过了一会,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小伙子,你这样才对!”
老人说着,拿出一本书交给张良,说:“你要下苦功钻研这部书。钻研透了,以后可以做帝王的老师。十年后有大成就。十三年后,小子你将再见到我,济北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啦。” 然后老人就离开不见了。第二天早晨,张良看那本书,乃是《太公兵法》。张良觉得这事很奇特,于是常常用功钻研此书。
后来,张良研读《太公兵法》很有成效,成了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叁’ 下列成语与哪些历史人物有关 罄竹难书 再衰三竭 拔山扛鼎 怒发冲冠 孺子可教 洛阳纸贵 韦编三绝

篝火狐鸣——陈胜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指鹿为马——赵高
鸡鸣狗盗——孟尝君
凿壁偷光——匡衡
图穷匕见——荆轲
破釜沉舟——项羽
请君入翁(瓮)——来俊臣
江郎才尽——江淹
乐不思蜀——刘禅
煮豆燃萁——曹植
纸上谈兵——赵括
再衰三竭——曹刿
木牛流马——孔明
世外桃源——陶渊明
投笔从戎——班超
卧薪尝胆——勾践
围魏救赵——孙膑
投鞭断流——谢安
退避三舍——晋文公
望梅止渴——曹操
草木皆兵——符坚
完璧归赵——蔺相如
暗渡陈仓——韩信
拔山扛鼎——项羽
悬梁刺股——苏秦
罄竹难书——隋炀帝
怒发冲冠——岳飞
毛遂自荐—— 毛遂
老骥伏枥——曹操
口蜜腹剑——李林甫
鞠躬尽瘁——诸葛亮
黄袍加身——赵匡胤
孺子可教——张良
金屋藏娇——刘彻
七步之才——曹植
洛阳纸贵—— 左思
韦编三绝——孔子
多多益善——韩信
焚书坑儒——秦始皇
好大喜功——汉武帝
梦笔生花——李白
老马识途——管仲
一鼓作气——曹刿

‘肆’ 孺子可教的主人公是谁

孺子可教的主人公是张良。张良字子房,颍川城父(今河南禹州)人。秦末汉初杰出谋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张良精通黄老之道,不恋权位。晚年,跟随赤松子云游四海。《史记·留侯世家》专门记载了张良的生平。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孺子可教(拼音:rúzǐkějiào)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孺子可教”的原义是小孩子是可以教诲的,喻指年轻人有培养前途,在句子中可充当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典故节选:
张良,字子房。他原是韩国的公子,姓姬。后来因为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隐匿,改名张良。有一天,张良到下邳附近的圯水桥上散步,在桥上遇到一个穿褐色衣服的老人。老人的一只鞋掉在桥下,看到张良走来,便叫道:“喂!小伙子!你替我去把鞋捡起来!”
张良心中很不痛快,但他看到对方年纪很老,便下桥把鞋捡了起来。老人见了,又对张良说:“来!给我穿上!张良很不高兴,但转念想到鞋都拾起来,又何必计较,便恭敬地替老人穿上鞋。老人站起身,一句感谢的话也没说,就转身走了。
张良愣愣地望着老人的背影,猜想这老人一定很有来历。果然,那老人走了里把路,返身回来,说:“你这小伙子很有出息,值得我指教。五天后的早上,请到桥上来见我。”张良听了,连忙答应。
成语寓意:
张良的敬老尊贤与持之以恒的态度,为自己赢得了信任与赏识,也正因为他怀着恭敬之心去研读老者所授之书,才能真正领悟书中精髓,并因此受益。想要成大器,就要学会忍耐,尤其是对比自己年长的人更要多一份耐心,多一份恭敬忍是人生永不败北的策略。

‘伍’ 孺子可教十面埋伏一字千金负荆请罪背水一战入木三分的主要人物是谁都是谁

孺子可教:主要人物是张良(成语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里面,黄石公对张良的赞语,认为张良这个年轻人懂礼貌,能坚持,有出息,可以造就。)
十面埋伏:主要人物是项羽,也可以说是韩信(楚汉相争末期,汉王刘邦汇合韩信和彭越的大军把项羽团团围困在垓下-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东南,韩信采用了十面埋伏的战术,最终打败项羽,逼使其乌江自刎,取得楚汉战争的最终胜利)
一字千金:主要人物是吕不韦(成语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和其门客编着了《吕氏春秋》之后,公布于咸阳城门旁,并将千金悬挂于书的上面,广邀众人前来评阅。并许诺:如果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个字或减去一个字,就奖给他一千金。所以“一字千金”由此而来)
负荆请罪:主要人物是廉颇,当然还有蔺相如(成语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与蔺相如争功。但是蔺相如的宽宏胸怀让老廉颇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上请罪。从此以后,他俩成了好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背水一战:主要人物是韩信(成语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楚汉相争的时候,韩信领兵攻打赵国。在太行山井陉口战役中,韩信采用背水列阵,诱敌出动,然后再用奇兵偷,最终以少胜多,打败了20万赵军。战后有人问韩信:“背水列阵兵家大忌,将军为何明知故犯?”韩信笑着说:置之死地而后生。从此就出现了“背水一战”这个成语,指处于绝境之中,为求出路而决一死战)。
入木三分:主要人物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成语出处是唐朝·张怀瓘的《书断·王羲之》,里面讲东晋明帝有一次要到京都建康北郊覆舟山祭祀土地神,让王羲之把祭文写在木制祝板上,再派人雕刻。刻者把木头剔去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墨迹竟渗进木板深处,直到剔去三分厚才见木头底!惊叹王的笔力雄劲:“竟入木三分“。从此入木三分就比喻书法功力好或分析问题透彻)。

‘陆’ 孺子可教出自哪个历史人物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柒’ 请问孺子可教这个成语中的孺子指的是哪一个人物。正确答案是什么

孺子可教。孺子:小孩子。形容青年人有出息,可以造就。人物是指张良。出自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中的人物

‘捌’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以及相对应的主人公有哪些


可爱的zzz圣
TA获得超过9万个赞
聊聊
关注
成为第438位粉丝
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 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秦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 :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晋: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
草木皆兵(苻坚) 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宋: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
编辑于 2015-05-21
查看全部2个回答
高中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及方法,高考学霸学习心得分享!
根据历史相关内容为您推荐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及方法,高考是所有的家长及学生都面临的一道严峻的问题,高中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及方法,尝试高考状元的学习方法,心得体会。
山西恒雅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广告
历史,好老师1对1教出好成绩.0元试听
根据文中提到的历史为您推荐
历史,掌门1对1拥有超万人教研人员,1对1针对性教学,查缺补漏,快速提升!历史,小初高在线1对1辅导,好老师1对1辅导教出好成绩。
上海掌小门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广告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以及相对应的主人公有哪些
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极速提问
动物乐园 正在咨询一个宠物问题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免费下载快手极速版app_看中国民间故事的家常做法_做中国民间故事视频
中国民间故事_看视频学美食,做中国民间故事简单易学味道好。更多中国民间故事的家常做法
广告2021-03-25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退避三舍[ tuì bì sān shè ] 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如火如荼[ rú huǒ rú tú ] 荼:茅草的白花。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 故事出自《国语·吴语》。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请君入瓮[ qǐng jūn rù wèng ] 瓮:一种陶制的盛器。比喻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洛阳纸贵[ luò yáng zhǐ guì ] 比喻着作有价值,流传广。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望梅止渴[ wàng méi zhǐ kě ]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高山流水 [ gāo shān liú shuǐ ]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望洋兴叹[ wàng yáng xīng tàn ] 望洋:仰视的样子。 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故事见于《庄子·秋水》。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草木皆兵[ cǎo mù jiē bīng ] 木:树;皆:全;都是。野草和树木都像是兵士。比喻军队败退时心虚;把草木都看成为是敌兵。亦形容极度惊恐时发出多疑的错觉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探骊得珠[ tàn lí dé zhū ] 骊:古指黑龙。 在骊龙的颔下取得宝珠。原指冒大险得大利。后常比喻文章含义深刻,措辞扼要,得到要领。 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唇亡齿寒[ chún wáng chǐ hán ] 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 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49赞·1,090浏览2019-08-28
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有哪些?
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1、声名狼藉 释义: 声名:名誉。 狼藉:杂乱不堪。 形容声望和名誉败坏到极点,不可收拾。该成语出自《史记·蒙恬列传》。 典故故事: 秦始皇在世时,十分信任大将蒙恬、蒙毅兄弟。朝中有一个大臣,名叫赵高,此人身体强壮,并对法律很有研究。秦始皇提拔他为中车府令,并命他当自己的小儿子胡亥的老师。 有一次,赵高因为受贿舞弊,犯了大罪,刚好蒙毅受理这个案件,蒙毅对赵高一向有不好的看法,就按照法律判处赵高死刑。可是,秦始皇却念赵高是个人才,并且教子有功,就赦免了他的罪,还为他恢复了官职。 赵高因此对蒙毅及其兄蒙恬大将军恨之入骨。后来秦始皇出宫巡游,在途中染疾病死。此时本应由公子扶苏即位,可赵高却乘机串通丞相李斯,立胡亥为秦二世,并用阴谋手段将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害死。 赵高掌握了朝廷大权后,对胡亥说:“先帝在世时本打算立你为太子,蒙毅不赞成。于是立了扶苏,我看定得除掉此人,否则会有后患。”胡亥听了,就把蒙毅抓起来,逼蒙毅自杀。 蒙毅知道自己逃不过劫难,便大骂了赵高一通,说道:“从前秦穆公杀了三位良臣殉葬,秦昭襄王杀白起,楚平王杀伍奢,吴王夫差杀伍子胥,这四个国君都因杀了良臣,他们的名声在诸侯各国间非常坏。希望皇上要引以为戒,不要受奸臣的蒙蔽。” 说完,蒙毅自杀而亡。 2、拨云见日 释义: 拨开乌云见到太阳。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拨云见日”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该成语出自《晋书·乐广传》。 典故故事: 晋代的乐广为太尉贾充所赏识,被荐举为河南尹。乐广不愿意出任外官,请好朋友、大文学家潘岳替自己写一份辞呈。潘岳说:“你先将辞官的意思告诉我,方好动笔。”乐广简短地用一两百个词语表达意思,潘岳据之写成洋洋洒洒的一篇名扬当时的《呈太尉辞河南尹表》。 大家都说:“乐广不依靠潘岳的手笔,潘岳不依靠乐广的设意,那么就不会有这篇惊世之作。” 名士王衍,自视甚高,只佩服乐广,他说:“我跟别人交谈,总觉得对方话多,最近接触乐广,交谈之后,才知道原来自己的话也多。真正言简意赅的,天下只有乐广一人。” 太子洗马卫玠做了一个怪梦,日思夜想,得了心疾,茶饭无心,形憔神悴。乐广去探病,问清底细,告诉卫玠说:“眼未见怪,怪从心生,心中无怪,病由何生?”卫玠顿时醒悟,病就好了。卫玠说:“乐广胸中澄沏如水,疾病是上不了他的身的。” 卫玠的父亲对乐广的评价更高。他说:“乐广是人中的水镜,见到他,感到一片清明光洁,如同拨云见天。” 后人将“拨云见天”改为“拨云见日”。 3、厉兵秣马 释义: 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也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出自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典故故事: 僖公三十二年冬天,杞子从郑国派人来告诉秦穆公说:“郑国让我掌管他们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军队来,保管成功。”大臣蹇叔对秦穆公说:“调动大军偷袭这么远的国家,我们赶得精疲力乏,对方早就有了准备,不会有什么作为的。而且行军路线上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穆公不听,派大军东行。 秦军到了郑国的边境滑地,遇到郑国人弦高赶着十二头牛要到周朝集市去卖。弦高赶快让人回国报信,自己将牛献给秦军作犒劳,说:“我们大王听说你们要从这里路过,派我来犒劳你们,请不要嫌弃礼物轻薄。” 郑穆公得到弦高的消息,派人去查看,见杞子一伙正在整顿盔甲、磨兵器、喂马,便对他们说:“你们留在我们郑国时间也长了,我们国小物乏,听说你们就要离开,就请便吧!”杞子就逃了。秦军只好退了。 4、望洋兴叹 释义: 字面意思是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量不够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出自《庄子秋水》 典故故事: 在古代,黄河之水滔滔不绝,灌溉着两岸的土地,孕育了中华文明,因此黄河被称为神河。 有一年,秋雨使所有的河流暴涨,百川都汇进了黄河,黄河变得更加汹涌而宽阔,两岸与河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分辨不清。于是黄河河神洋洋自得,认为自己就是天下最大的了。他顺流而下,一直来到北海。他向东望去,却看不到北海的边际。 于是河神收起了得意洋洋的表情,望着汪洋大海对北海海神感叹道:“原先我自高自大,以为谁都比不上自己,今天我看到你这样广大,无边无际,今天我要不来这里,我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的无知。” 北海海神说:“我在天地间也只是大山里的一个小石头,四海在天地间也就是粮仓中的一粒米,我又有什么广大的呢?” 5、出人头地 释义: 指高人一等。形容德才超众或成就突出。出自《宋史•苏轼传》 典故故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的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都是北宋有名的文学家,被人们合称为“三苏”,而且都一起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 苏轼小时候,天资聪颖,由于书读得多,字也认得多,再加上文章写得好,因而受到人们的称赞。在一片赞扬声中,苏轼不免有些飘飘然。 有一天,便在自己书房门上手书一联,以显示自己的才华,联文是:读尽人间书,识遍天下字。对联贴出之后,有一位老者专程来到苏家,向苏轼“求教”,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书上全是写着周朝时史籀创制的字。 苏轼开始满不在乎,非常得意,可是接过书一看,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这对骄傲自满的苏轼是当头一棒,他顿时面红耳赤,只好向老者道歉。老者也没说什么,便含笑而去。 苏轼这时才感到自己太骄傲了,于是将书房门前对联的上下联前各添了两个字,使思想境界为之升华,一幅具有远大抱负的对联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立志读尽天下书,发愤识遍天下字。 此后,苏轼发奋读书。二十岁的时候,已学得博古通今,便和弟弟苏辙一起参加了京城的考试。当年的主考官是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对当时文坛崇尚诡怪奇涩的文风很是反感,一律不加录取。当他看到一篇《刑赏忠厚论》时,十分高兴,便准备取为第一。 由于试卷是密封的,欧阳修并不知道那文章是谁写的。他想了想,觉得能写出这样的文章的人,除了他的弟子曾巩之外,可能不会有别人了。为了避嫌,欧阳修就把苏轼的卷子判为第二。等到发榜公布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写那篇好文章的人不是曾巩,而是个叫苏轼的年轻人,心里便有些过意不去。 欧阳修得知《刑赏忠厚论》不是他的弟子曾巩写的,而是初出茅庐的苏轼所写,心里觉得有点对不住苏轼,竟让他屈居第二。再看到苏轼以后送来的文章,篇篇才学横溢,更是赞叹不已。 于是写信给当时声望颇高的梅尧臣说:“苏轼的文章实在是好,我应当让路,使他高出我一头。”成语“出人头地”就是由此而来的。当时听说此事的人都不以为然,认为欧阳修夸大了苏轼的才学,等以后他们看到了苏轼的文章以后才信服。 后来,苏轼得到欧阳修等文坛名流的指点,文章越来越好,后来果然出人头地,和欧阳修等人被后人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声名狼藉 (词语释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拨云见日(汉语成语)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厉兵秣马 (词语解释)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望洋兴叹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出人头地 (汉语成语)
38赞·2,064浏览2019-05-11
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及主人公
历史故事成语: 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秦: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晋: 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 草木皆兵(苻坚) 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17赞·208浏览2016-12-01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以及相对应的主人公有哪些?
初出茅庐 (诸葛亮) 三顾茅庐 (刘备) 卧薪尝胆 (勾践) 负荆请罪 (廉颇) 完壁归赵 (蔺相如) 班门弄斧(鲁班) 入木三分 (王羲之) 完璧归赵(蔺相如) 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
46赞·357浏览2019-09-13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1、完璧归赵 读音:wán bì guī zhào 解释: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带宝玉去秦国换取城池;见秦王有诈;便凭着大智大勇;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近义词:物归原主、物归旧主。 反义词:久假不归、巧取豪夺、横征暴敛。 例句:这些书我看过之后一定会完璧归赵,请你放心。 2、围魏救赵 读音:wéi wèi jiù zhào 解释: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 出处:《三国演义》三十回:“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往;操即自出;寨必空虚;可纵兵先去曹操之寨;操闻之;必速还。此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 近义词:声东击西 反义词:围点打援 例句: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出来抢粮,我们便用围魏救赵的办法,打他的县城,鬼子就急忙撤回。 3、毛遂自荐 读音:máo suì zì 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合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近义词:自告奋勇 反义词:自惭形秽 例句:学校需要能干的志愿者,小刚毛遂自荐。 4、负荆请罪 读音:fù jīng qǐng zuì 解释:指主动向对方赔礼认错,请求对 方责罚。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

‘玖’ 孺子可教与哪个人物之间有联系

是 孺子可教.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对“孺子可教”这一典故,宋代大文豪苏轼有一段独到的见“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而“孺子不可教也”原是“孺子可教”,但世人常与《论语》里“朽木不可雕也”搭配,以致误认为是孔子说的. 孺子,主要指小孩子.本身并无贬意. 而孺子不可教也”是说:这个小孩子愚顿,不能举一反三,所以给他讲道理也是对牛弹琴.

‘拾’ 根据下列成语写出相对的历史人物

暴殄天物-商纣王
怒发冲冠-蔺相如
暗度陈仓-韩信
手不释卷-吕蒙
孺子可教-张良
一饭千金-韩信
嗟来之食-黔敖
纸上谈兵-赵括
背水一战-韩信
赤膊上阵-许褚
韦编三绝-孔子
破釜沉舟-项羽
宝刀未老-黄忠
旁若无人-荆轲
墨守成规-墨子
狡兔三窑-冯谖
病入膏肓-晋景公
卧薪尝胆-勾践
鸡犬升天-刘安
乐不思蜀-阿斗
投笔从戎-班超
洛阳纸贵-左思
三令五申-孙武
大义灭亲-石碏
高山流水-俞伯牙
望梅止渴-曹操
东山再起-谢安
偃旗息鼓-曹刿
入木三分-王羲之
闻鸡起舞-祖逖
风声鹤唳-谢玄
梦笔生花-江淹
口蜜腹剑-李林甫
力透纸背-颜真卿
泰山北斗-韩愈
司空见惯-刘禹锡
黄袍加身-赵匡胤
程门立雪-杨时
成竹在胸-文同
东窗事发-秦桧

阅读全文

与孺子可教对应哪个历史人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3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