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的出现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与最终的萧条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暂时减少了对华的资本输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着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于是中国民族工商业得到了一次发展的机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厂房六百多家,新增资产达一亿三千多万元其中纺织业发展最为迅速。张謇的南通大生集团在1921年期间获利一千六百多万两。这样丰厚的利润,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史上是空前的。
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迅速增加对华资本和商品输出,中国民族工业无力抵抗,大批倒闭。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已经走下坡路了。
而此时,中国的无产阶级已经慢慢壮大,产业工人达到200多万人,并不断进行罢工,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提供了阶级基础。
2.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中“短暂的春天”指什么
原因:(1)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的控制(主要原因);(2)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临时政府颁布发展实业的法令;(3)“发展实业”、“实业救国”的鼓舞;(4)爱国心的驱使和利润的刺激;(5)爱用国货、抵制日货运动。表现:(1)出现一些实业团体: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和中华实业团等;(2)工业发展迅速,特别是面粉业和纺织业等轻工业;(3)出现一些着名实业家,如张謇(民族工商业楷模,企业主要在江苏南通,他提出过在不损害民族权益的前提下,引进外资的观点)、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在江苏苏州、无锡,上海)。特点:时间短,发展快,部门间和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带有明显半殖半封特征:(1)主要是轻工业,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2)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3)民族资本与封建经济相比,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4)是在列强暂时放松侵略的空隙空隙中发展,大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又萧条下去:说明(启示、教训):只有首先获得民族独立,民族经济才能获得真正发展。“实业救国”无法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影响:(1)最大影响是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促使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到新民主主义革命。(2)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3. 民国初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春天的有利因素是什么这一春天之所以短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民国建立,国内资产阶级政治地位提高;民国政府实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等。我需要补充的是 当时名族意识崛起 多地人们倡导使用国货, 短暂的春天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什么抗日战争 民国1911年就建立了 1937年 怎么可以叫初年 这一春天的主要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到1918)爆发 列强间没有多余的经历顾及在中国的商业利益以及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入,战后列强马上卷土重来。
4. 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的历史影响 正规一点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进行洋务运动,兴办了一批近代工业,在此刺激之下,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影响: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甲午战后,清政府允许民间办厂,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影响: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无暇东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春天,进入黄金时代。影响: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都得到壮大,反封运动更为激烈;同时,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
5. 近代史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
原因分内外两点。一外部原因如楼上所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二内因是民国建立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以及实业救国思想和利益的驱动。
6. 短暂的春天这一景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是民国初年中国社会变革和国际形势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工商实业的方针政策,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 20世纪初,清朝统治者为取悦于帝国主义列强,遏制革命而实行“新政”。新政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清王朝的腐朽衰败。新政的失败表明,清政府并不具备领导新政走向成功的能力。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华民国。辛亥革命虽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但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毕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临时约法》中“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的规定,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地位。在禁止买卖人口的命令中规定:“其从前所结买卖契约悉予解除,视为雇主雇人之关系,并不得再有主奴名分。”部分解除了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代之以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发展近代工商业,振兴中华民族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多年奔走,并不惜为之流血牺牲而奋斗的重要目标。武昌起义后,孙中山发给国内的电报中说:“此后社会当以工商实业为竞点,为新中国开一新局面。”[1]南京临时政府的第八号公报指出:“实业为民国将来生存命脉,今虽兵战未息,不能不确实经营,已成者当竭力保存,未成者宜先事筹画。”[2]由此可见,南京临时政府将大力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作为发展经济的总政策和总目标。为完善组织机构以推动工商实业的发展,南京临时政府建立的9个部中,有4个──财政部(主管会计、库帑、赋税、公债、钱币、银行、官产事务。监督所辖各官府及府县与公共社会的财产)、内务部(主管警察、卫生、宗教、礼俗、户口、田土、水利工程、善举、公益及地方行政事务。监督所属各官署及地方官)、实业部(主管农、工、商、矿、渔、林、牧、猎及度、量、衡事务。监督所辖各官署)、交通部(主管道路、铁路、邮信、电报、船舶、运输并造船事务)──与经济有关。这些政府部门的建立及其职责的明确,提高了处理发展实业、经营管理、产权纠纷等问题的效率。为推动兴办实业的发展,南京政府迅速批准创办了一批涉及工矿、农桑垦殖、交通运输的实业。实业部对华侨创办的企业还予以特别的照顾。 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地位的提高,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方针政策,导致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如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拓植协会、中华实业团等),实业家们掀起投资于近代工业的热潮。辛亥革命后成立的这些实业团体大都从“强国富民”’、“振兴民生”为目标,反映了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要求和以商战反抗列强经济侵略的爱国热情。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章程草案中,“以群策群力,建设工业社会,企图工业发达为宗旨”。黄兴、宋教仁、蔡元培等发起成立的拓植协会,以“实践民生主义,开发国家资源”为目的,倡议开发大西北。中华实业团的简章中指出:“况值强雄竞争,国本未固,提倡实业,乃一极重要问题。……爰集团体,以谋国民经济之发达,助共和政治之进行。”由知名华侨人士创办的同仁民生实业会得到华侨的热烈响应,到1912年3月底“外洋华侨入会者,已有二十余万人之多”[3]。这些都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2、辛亥革命前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实业救国”思想有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基础。面对外国资本的加紧渗入,洋货越来越多地充斥中国市场,国内第一次出现了抵制洋货的运动。这次运动于1904年首先由商务界发起,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再度兴起,1919年达到高潮,清华学生抵制并焚烧日货。抵制洋货运动不仅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口号,也成为各阶层人民爱国的共同愿望;同时也使国货销路扩大,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拓展了空间。 3.北洋军阀政府较为宽松的经济政策,使资本主义工商业得以继续发展。北洋军阀政府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政权,然而在时代潮流的冲击下,较之清政府,却明显增加了一些资本主义的色彩。由于辛亥革命后倡导实业以求经济自强已蔚然成风,由于近代工业利润增长的吸引,越来越多的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和创办新式企业,因此北洋军阀政府在经济上并不排斥资本主义。同时由于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一些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如陈其美、张謇、周学熙等人参与了北京政府内阁或地方的活动,他们利用掌握的部分权力,制定颁布了一些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法令。据统计,1912年至1916年,北京政府颁布的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八十多项,涉及农业、工业、商业、矿业、渔业、林业等很多方面。主要内容有:解除对民间兴办工商企业的限制;对新办企业予以优惠政策,实行保息制度,对民族工业品及其原料减免捐税;设立各种示范场所,推广技术,劝导人们创办实业等。这些法令和条例尽管大多仍停留在纸面上,但毕竟意味着中国资本主义得到了合法地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4.民国初年,一战爆发,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放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欧美大多数帝国主义列强因战争需求,其工业生产主要转为战争服务,减少了某些工业品的生产,为中国民族工业拓展国内市场,进而打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契机。此时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以纺织业、面粉业发展最快。全国商办纱厂1921年比1914年增加了两杯多。纱厂实收资本1921年比1913年猛增了6倍多。纺织业的分布,也由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地区,变为上海、天津、武汉三大中心,形成华东、华北和华中地区并驾齐驱的发展局面。面粉业方面,1913——1918年中国进出口面粉植变化巨大。据统计,1813年中国出口面粉3 384 088海关两,进口11 094 775海关两,入超7 706 687海关两。而到1918年则处于出超地位(出口10 080 756海关两,进口9 133 336海关两)。另外,1913年至1920年,主要消费品的输入方面,火柴也由2845万罗下降到848万罗,袜子由211万打下降到55万打[4]。此外,烟草、火柴、榨油和化工等行业的发展也较快。南洋兄弟烟草公司1914年的利润,比1912年增长了三倍。它生产的“飞马牌”和“双喜牌”香烟,不仅打破了英美烟草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垄断,而且畅销东南亚地区。于是,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民族工商业,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你可以只写每个小标题的第一句 ~~~
7. 近代民族工商业诞生后举步维艰,但在一战时期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简析这一短暂春天的历史影响
中国民族资本得到较大发展,为新文化运动奠定了经济基础也为无产阶级的壮大做出了贡献
8. 在近代工业中,为什么会出现短暂的春天
1914年—1918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虽然短暂但影响深远。
这一时期民族之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辛亥革命扫清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些障碍,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提高了,保障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实业救国运动高涨,人民投身实业的积极性提高。
3.抵制日货运动开展。
4.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无暇东顾。为中国资本主义体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9. 1912~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指出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出现春天的原因
由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呈现“先天不足,后天畸形”,使得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如面粉、纺织、酿酒等来获利。
1914--1919年问西方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再加上此时北洋政府的提倡和实业救国思潮的盛行,中国民族实业家投资热情高涨,所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快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
10. 关于中国近代史上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
首先,资本主义短暂春天的出现是因为1.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为民资提供的良好的发展环境,并且鼓励发展民资。2.此时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西方列强无暇东顾。3.群众抵制日货,支持国货热情高涨。但是1.由于中国自己机组的封建经济仍然处于主导地位,封建性强阻碍民资发展,2.中国此时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阻碍重工业发展,只能发展一些简单的轻工业!3.民资与外资相比较经济实力薄弱,没有自己来发展更多的工业部门!只能发展比较成熟的简单的面粉工业,纺织工业,火柴制造都是相当先进的了!
直道1956年中国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时,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才解体。工业从此开始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