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退避三舍是哪个年代的历史人物

退避三舍是哪个年代的历史人物

发布时间:2022-07-25 00:02:46

‘壹’ “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有何历史典故

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是齐桓公。周平王避开第戎往东迁移,开始了春秋时期几百年的东周时代。晋文公重耳在游历了诸国后重回到晋国,当时晋国国君。重耳联合外戚舅舅狐氏和姐夫赵衰一同整顿国内政治,采取以公族为主,外戚为辅,远方亲戚次之的权力联盟,不久就实现了晋国的三军整顿。晋国拥有三军后标志着成为大国。

首先他是个爱读书的人,其次他是个喜欢结交朋友的人。在十七岁的时候,身边就已经有了五个在日后辅佐他大业的人。在骊姬之乱的时候,重耳为保命,亡命天涯的时候这五个人也是誓死跟随。以后这段逃亡的日子也被成为周游列国的日子了。

‘贰’ 退避三舍是什么时期的故事

退避三舍是春秋时期的故事。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原文:

春秋晋公子重耳出亡至楚,楚成王礼遇重耳,并问:“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重耳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

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舍,军行三十里。后重耳返国执政,晋楚城濮之战,晋军果“退三舍以辟之”。

译文:

晋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国,楚成王在接待他时问,你如果回到晋国的话,将怎样报答我?重耳说,楚国遍地是人杰,到处物产丰饶,比晋国富多了,我拿什么报答您呢?

楚成王又说,那你还是报答一下我吧。重耳说,若以您的贤明,让我回国,以后如果晋楚会师中原,交起战来,我将率兵后退九十里地。

如果您认为这样还不足以报答,我将只好与您战斗下去!听了重耳的话,楚成王认为重耳很了不起,老天一定会让他复兴晋国,违反天意是要闯大祸的。

于是以礼相待,并把重耳送到了秦国。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在晋楚城濮之战中他果然率兵退避了九十里。

(2)退避三舍是哪个年代的历史人物扩展阅读:

退避三舍背景:

起初,晋国内乱,公子重耳出逃。他到了楚国时,楚成王热情招待他。闲谈中,成王问他: “你将来如回到晋国做国君时,如何来酬谢我?”

重耳说: “像财宝这些东西,你们楚国均有的,如果我真能得返晋国,做了晋君,若我们两国不幸要打仗的话,那我就退避你三舍。”后来,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果真回到了晋国。

做了国君,史称晋文公。之后,楚国发兵进攻宋国,宋国派人向晋国求救。文公因宋公曾待他很好,便召开众将商量,看如何救宋 。当时情况是:想向楚国去说情。

怕楚国不肯,如和楚去打仗,自己也不大愿意,而且又怕齐、秦不赞成,后来想出了一个办法。先答应宋国,并说明原因,叫他先和齐、秦联系,请齐、秦与楚交涉,送些礼物给齐、秦。

而晋先出兵伐曹、卫,把曹、卫灭掉,将他们的土地分一些给宋,以补宋人的损失。楚成王见晋欲去救宋,便叫其大将子玉不要去逼近晋师,和晋师打仗。

说晋侯在外面逃亡了十九年,才回到了晋国,什么危险他都经历过,人情世故他都明白,此是天意所决定的,像这样的人是不能和他打仗的,告诫子玉要知难而退。

可是这个子玉却不肯听,仍要和晋人打仗,于是派人向成王求战,说:“我不敢说一定要立功,只是想堵一堵那些说闲话人的嘴。成王听了不大高兴,就给他比较少的部队。

此后,子玉便派使者对晋人说,你们如放了曹、卫的国君,我们也就释宋之围。晋人听了以后,一面将楚使者抓起来,一面私下对曹、卫说,许他们复国,并使曹、卫告绝于楚。

子玉听了非常生气,就带兵进逼晋师,晋文公便叫晋师向后退却,为此,一些将领很不满,说我们是国君率领队伍,他们是臣子作帅,现在君避臣,不是太丢脸了吗?

而狐偃说: “出兵要理直,气才会杜盛的。理亏气就会衰。我们国君曾受过楚君的恩惠,也曾说过要退三舍以避之。若我们忘恩失信,那就是理亏,他们就理直,士气就会高。

如果我们退了以后,他们仍不撤兵,那就是他们理亏。”于是退了三舍(九十里)。没想到,子玉竟然追了上去,于是,战争开始了。

两军交战:

四月六日,晋军在城濮严阵以待楚军。子玉狂傲声称:"日必无晋矣。"当两军接触之时,晋下军佐胥臣率所部用虎皮蒙在马身上,首先冲击楚右翼的陈、蔡军,陈、蔡军惊骇逃散,楚右军溃败。

楚子玉、子上见右军溃败,怒火中烧,加强对晋中军和上军的攻势。晋右翼上军狐毛设将、佐二面旗帜,令二旗后退,引诱楚军。晋下军栾枝所部也以车辆曳树枝奔驰而伪装后退。

楚子玉以为晋右翼败退,令楚左军追击,所以对陈、蔡及右翼军溃败并未理会。楚左军追击晋上军时,侧翼暴露,晋先轸、郤溱率中军拦腰截击,狐毛、狐偃率上军夹攻楚左军。

楚左军溃败。楚子玉见左、右军皆败,遂下令中军停止进攻,得以不败。子玉率残兵退出战场,晋军进占楚军营地,休整三日后,胜利班师。

‘叁’ 退避三舍是什么时期

春秋时候
此典故出自左传,讲的是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肆’ 退避三舍是哪个朝代的典故成语

战国
隋朝
唐朝
汉朝
三国
宋朝
汉朝

‘伍’ 退避三舍是哪个时期、涉及人物有哪些、主要内容、含义

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 晋文公
就是晋文公为了报答楚王在他落魄时候的款待在晋楚交兵的时候主动把部队后退三舍(也有人说是故意避其锋芒)
比喻为避免冲突而向对方作出让步。

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 越王勾践
勾践为了报亡国之仇睡在柴草上,天天尝苦胆,不忘耻辱,终于灭了吴国
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围魏救赵 战国时期 孙膑
战国时孙膑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比喻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指鹿为马 秦末 赵高
赵高想造反,怕群臣不听他的,就指着鹿对秦二世说这是一匹马,暗中观察大臣的举动,有异议的大臣全部处死
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朝秦暮楚 战国 没有相关人物
战国时期秦国楚国相邻且实力都很强大,周边小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今天投靠秦国,明天投靠楚国
比喻人反复无常,没有原则。亦比喻行踪不定或生活不安定。

破釜沉舟 秦末 项羽
项羽带领楚国军队度过漳河后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表示要与秦军决一死战
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四面楚歌 秦末 项羽

项羽被困垓下,夜晚听闻四面八方的汉军唱着楚地的歌曲,项羽大惊,认为楚地已被汉军占领。
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到达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三顾茅庐 三国 刘备 诸葛亮
刘备为了拜会诸葛亮三次(多次)屈尊拜访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草木皆兵 东晋 谢石 谢玄
秦国入侵晋国,晋国大将谢石谢玄率兵迎战,秦军大败,看到远处山上的草木都认为是晋国的士兵而惊恐不已
。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投笔从戎 东汉 班超
班超胸怀大志,写字的时候突然觉得很闷,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于是出使西域,被封为侯
指弃文从武,投身疆场,为国立功,施展抱负

累死啦!!这要是不给加分都没天理了!

‘陆’ “退避三舍”与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退避三舍”与晋文公重耳有关。
退避三舍,比喻对人让步,不与相争。
成语出处和典故
春秋时期《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晋文公)逃亡在楚国时,楚王收纳了他,楚王问他将来怎样报答自己。重耳说,如果将来晋楚交兵,“退避三舍”。

‘柒’ 退避三舍的历史人物是谁

晋文公重耳。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和《僖公二十八年》“春秋晋公子重耳出亡至楚, 楚成王礼遇重耳,并问:'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重耳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舍,军行三十里。后重耳返国执政, 晋楚城濮之战,晋军果'退三舍以辟之'。

‘捌’ 典故“退避三舍”出自哪个历史人物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http://ke..com/view/18049.htm

‘玖’ 退避三舍这个成语讲的是谁的故事

退避三舍这个成语讲的是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几年。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拾’ 退避三舍是指哪一个历史人物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指的是晋国的晋文公

阅读全文

与退避三舍是哪个年代的历史人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3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