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史和人民如何选择党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奉的,而是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逐步地形成的,党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的确立,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历史的必然性。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这两项根本性的历史人物。只有能够把这两项历史任务自觉地担当起来并带领人民为此而进行斗争地争执力量,才能成为中国人民的合格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是在长期斗争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才逐步地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由此使自身从优质走向成熟的。也正是在长期斗争的过程中,中国人民通过对中国历史舞台上各种力量的建国方案、政治主张很实际行动的反复比较,逐步地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并且在党的领导下日益广泛地团结了起来。
2. 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这是一个好问题,这是共产党先辈们奋斗的结果,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民心所向,也是大势所趋,有本书《为什么是毛泽东》,建议看看。
3. 以史实说明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我们党的诞生,有俄国十月革命的帮助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国家、民族救亡图存的需要。党的“一大”代表中,何叔衡、董必武是晚清的秀才;陈独秀、李大钊等是有名的教授;毛泽东、王烬美、邓恩铭等(以及周恩来、瞿秋白、蔡和森、赵世炎、恽代英、邓中夏等),是刚离开学校的革命青年领袖,他们对中国国情有深刻认识。因此,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他们很快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领导人。
近代中国面临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吞并的危险。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维新派戊戌变法等都解决不了民族危亡问题,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直到中国共产党产生,才真正出现了民族解放的曙光。没有中国共产党,中国就没有真正独立、自由和统一的希望。
历史说明,蒋介石国民党曾将中国带到一条绝路;抗日战争胜利后,还决意要消灭中国共产党,继续其反动统治。中国共产党确实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如果我们不知历史的来龙去脉,不把党的历史和组织发展情况弄清楚,就不会真正懂得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建设一个新中国的道理,一遇什么气候变化,就会迷惑甚至动摇起来。回顾历史,我们就会知道,我们党的发展过程,在许多方面不同于东欧党,也不同于苏联党,它是自己独立奋斗、长期坚持武装斗争,经过无数艰难困苦,在长达28年浴血斗争中,付出了2000万人牺牲的代价,才取得革命胜利的。
虽然党曾经犯过几次重大路线错误,如陈独秀、瞿秋白、李立三、王明等的错误,固然有自己的责任,但也同共产国际的错误领导有关。党经历的最大失败,一次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一次是1934年六届四中全会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白区绝大部分被破坏,苏区损失90%,红军被迫长征,作战略转移。斯大林对我们党总是不信任,认为中国党不过在农村打游击,分土地,怎么能够成为无产阶级政党呢?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他还曾不同意我们同蒋介石作战,以夺取全国胜利。大家知道,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农民阶级是具有双重性的阶级,有革命性一面,但基本上是保守的,不是革命的动力。可是,中国这个东方农民大国,历史上无数次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虽然最后都失败了或变质了,但其规模、影响很大,都很有特色。古田会议的召开,红军避免了走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旧路,从而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取得革命胜利。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独特贡献。中国是一个农民国家,又是一个封建文化高度发达的国家,有着丰富的珍贵的历史遗产,出现过许多杰出的英雄人物。总之,从古代、近代到现代,中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产生在这种土壤中的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思想,就具有一种大无畏的精神。一种天不怕、地不怕,一切强大的内外反动派都不在话下的精神。
历史上我们党是扎根在群众之中的,是扎根在广大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中间的。党一开始成立,第一代知识分子党员就脱下长衫到工厂、矿山、铁路去,同工人交朋友,发展工人党员,领导工人运动。党在全国执政前,从大革命失败到夺取全国胜利,共有22年主要活动于农村。在武装斗争中,发动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政权,带领农民翻身求解放。中国农民同党有最密切的血肉联系。党的干部尤其是军队中的干部,主要来自农民和小知识分子。
中国的知识分子,也不同于西方的知识分子,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这一点。简单说,由于近现代中国的内乱外祸的历史,使得广大知识分子愿意跟共产党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特别是五四运动时,在北京、天津、长沙、武汉、上海、南京、四川等地,都成立了许多青年知识分子的进步团体,如北大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天津的觉悟社、武汉的利群书社、长沙的新民学会等,其中的代表人物多是共产党最早的领导骨干。如以毛泽东、蔡和森为首的新民学会,成立于1918年4月,后来发展到74人,其中有31人为共产党早期的党员和领导骨干;除有二人后来成为反动分子外,其他都在教育界服务。如张国基长期在南洋教书,新中国成立后即回国工作;李振翩教授也从美国回来过。事情还不仅止于此,即旧社会中曾经长期思想落后的知识分子,也有转变过来的。如杨度这样的人,清末举人,参加过黄兴领导的革命活动,后来又是袁世凯筹安会六君子之一,在大革命后,竟成为共产党员,在上海为党做了许多工作。这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
由此看出,中国共产党的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不仅与工人阶级有天然关系,与农民群众血肉相依,同知识分子更有深厚历史渊源。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中许多有代表性的人士,都同党有过久远关系,有的还给党的地下活动以具体帮助,抗战时期的上海,便是如此,至于宋庆龄、蔡元培、鲁迅等进步人士和抗战前的七君子,以及广大民主人士和八个民主党派,就更不必说了。如前面谈到的程潜、陈明仁等许多敌对阵营的人士,到了解放战争后期,邮局都认识到中国的希望不在蒋介石,而在共产党。我们研究组织史资料,能够发现许多这样的事例。这有助于我们更坚信一点:任何内乱、外祸都不能抗垮我们党。原因之一就在于党植根于人民群众的沃土中,甚至连敌对阶级中的人也信服这一条:只有共产党能够救中国,领导中国。"文革"十年乱到那种程度,但粉碎"四人帮"后,能够很快拨乱反正,能够从理论到实践,如实总结长达20年的"左"的错误教训,哪怕这个错误主要责任在毛泽东,他是党的领袖,新中国的创建人,具有崇高威望。这说明我们党不管犯了多大错误,自己是能够纠正的。这也是党能够取信于民的原因。
4. 近代以来,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
历史发展的必然最终表现为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以为人民事业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无私奉献,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确立了领导地位 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所以历史的必然要求最终表现为人民的选择。谁能够领导,谁不能领导,终归取决于广大人民群众。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道理,并非只有共产党人才懂得。但是,只有代表先进阶级和先进生产力的政党才能真正、彻底反映和实现人民利益,而其他政党或者理论与实际相脱节,或者始行而终弃。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政治力量都在争取群众,标榜自己是人民的代言人,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反动统治势力掌握着国家政权和宣传机器,对中国共产党进行迫害和污蔑,对中国共产党的妖魔化宣传,从来没有停止过。如同毛泽东在中国革命胜利前夕所说,共产党是个穷党,又被广泛地无孔不入地宣传为杀人放火,奸淫抢掠,不要历史,不要文化,不要祖国,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不讲道理,共产公妻,人海战术,总之,是一群青面獠牙,十恶不赦的人。可是,事情是这样的奇怪,就是这样的党,获得了数万万人民群众的拥护。原因很简单:人民群众对一个政党的认识,不仅是听其言,更是观其行的。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投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尽管随着形势发展变化,党的具体政策不断有所调整,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宗旨,贯穿在党的全部实践中。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党对人民利益的忠诚和贡献表现得尤为鲜明。党成立后不久,就联合其他政党和民族资产阶级建立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第一次大革命走向高潮。第一次大革命后期,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党反动集团背叛革命,在白色恐怖中,其他势力脱离了革命,中国共产党独立坚持武装斗争的方针,开辟了土地革命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新时期;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中国面临亡国危险时,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促进了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又从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出发,提出建立联合政府,实现民主和平,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国民党反动集团违背人民意愿,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党领导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革命胜利。在四次大的革命斗争中,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者献出了生命。仅举几例: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时,遭受围追堵截,人员损失过半;中央红军经历千辛万苦到达陕北,30万人保留下3万人。两万五千里长征是20世纪“地球的红飘带”,而这一红飘带却是红军战士的鲜血染成的。据《西行漫记》记载,在斗争惨烈的鄂豫皖根据地,有的红军战士家庭甚至整个村落群众都被杀光。据中央民政部门和组织部门统计,全国有名可查和家属受到优抚待遇的烈士,有370余万人。另据七大时的估计,北伐战争、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期间在战场上牺牲的有76余万,其中有共产党员32万;1927年至1932年,仅在刑场上牺牲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至少在100万以上。根据建国初期的普查,全国有2100万革命者牺牲。只有以为人民服务作为唯一宗旨的政党及其成员,才能有这样大无畏的英勇奋斗和自我牺牲精神。党的历史是对党的性质、纲领的最好说明,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表明,共产党人是中国历史上最忠诚、最杰出的爱国主义者,他们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作出了最大的贡献和牺牲。正是在这样的斗争中,中国人民认识了共产党,选择了共产党,与党同心同德、患难与共,形成了“党离不开人民、人民离不开党”的鱼水关系。解放战争初期,一方是用飞机加大炮武装的800万国民党军队,另一方是小米加步枪武装的120万人民解放军,国共两党的军事力量对比是悬殊的。然而,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武器的优劣,而是人心的向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得到人民的支持,解放战争开始,在东北的解放军部队只有一二十万人,经土地改革得到翻身解放的农民,为保卫胜利果实踊跃参加子弟兵,3年后,已经成为百万大军。淮海战役期间,支前民工多达百万,人推肩扛的运输力量超过了国民党美式装备的机械化车队,保证了前方供给,创造了中外军事运输史上的奇观,人们说,是山东人民用小车推出了淮海战争的胜利。毫无疑问,人民的支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赖以确立的根本条件。 随着中国革命的进展,主张走中间道路的人丢掉了幻想,在中国共产党身上看到了中国的希望,作出了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选择,使党的领导有了最广泛的政治和社会基础 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建立了一些民主党派,对促进民族团结抗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抗战胜利后,一些民主党派领导人希望在国共两党之间走中间道路,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可是,国民党反动派及其支持者美帝国主义,根本不允许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在经济上,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买办集团对民族经济肆意摧残;在政治上,他们撕毁政协决议,召开由自己一手包办的伪“国大”,暗杀民主人士,甚至勒令中国民主同盟解散,使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走“第三条道路”的幻想彻底破灭。随着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民主党派从中国共产党身上看到了中国的希望,走向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1948年,中国民主同盟在恢复民盟的会议中宣告:“一切所谓‘中立’、‘中间’的想法和幻想,实早已被彻底粉碎了”;“今后应积极支持以人民的武装去反抗反人民的武装,与共产党实行密切的合作,为彻底推翻这个国民党反动集团的统治和彻底驱逐美帝国主义出中国而斗争”。1948年各民主党派一致响应中共中央关于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新政协会议的号召,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建立新中国的工作。这是民主党派与共产党关系上的有历史意义的转折。各民主党派一致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接受共产党的纲领,这样,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全中国除极少数反动分子之外的各阶级、阶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党的领导有了最广泛的政治和社会基础。
5. 论述历史和人民为什么要选择中国共产党
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三个伟大历史贡献,具体如下:
1、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从此,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的主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
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2、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最根本的变革:消灭了一切剥削制度,跨越式的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和谐,推进了社会主义的建设;
3、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0年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
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30年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着改善,综合国力显着增强,国际地位显着提高。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5)历史和人民如何选择了党扩展阅读: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就:
政治上,建立了各级人民民主政权。从新中国成立初新政权的建立过程看,新政权的建立一般经过三个步骤,先是建立军事管制委员会,安定新解放地区的局势。
第二步,协商产生临时性政权;第三步,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正式的政权。政权的参与者来自方方面面,受到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拥护和支持。
经济上,恢复了被多年战乱破坏的国民经济。1949年国民党逃往台湾时,带走了大陆多年积累的黄金、白银、外汇和重要文物,留给共产党的完全是一副烂摊子。
这严重低估了共产党人的能力。我们党内不光有经济行家,更重要的是能用正确的政策调动各方面群众的积极性。
对农民,实行了土地制度改革,使三亿多农民分得了七亿亩土地;对工人,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国营经济,使他们感到政治和经济上都得到了解放;对民族工商业者,不光不没收他们的资产,反而还通过加工订货等方式帮助他们恢复和发展生产。
这些办法,使国民经济到1952年底就恢复到旧中国的最高水平,还迅速解决了国民党留下的严重通货膨胀问题。
外交上,荡涤了帝国主义的污泥浊水。新中国建立前夕,党中央还在西柏坡的时候,毛泽东就提出了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其中一条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他形象地把旧中国比作一间屋子,过去什么人都进来踩上两脚,藏污纳垢,应该彻底打扫干净,然后再请客。
所谓打扫,就是不承认旧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因为帝国主义侵略而失去的国家民族权益尽可能收回。在这之后,外国帝国主义曾经在中国享有的不正当权益尽数消除,曾经失去的国家主权和民族权益迅速回到中国人手中。
6. 历史和人民怎样一步步选择中国共产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为了歌颂共产党而写的歌曲里的歌词,这并没有夸大其词,因为在全国人民的心里,无论是历史的,还是时代的,中国共产党都是指引我们阔步向前的必然选择。
一、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
(一)、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
中国共产党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成立的。
一方面,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生主义、修正主义遭到破坏之后。它所接受的,是没有被修正主义阉割的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科学发展观和社会革命论,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列宁主义,是在斗争中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划清了界限的科学社会主义。
另一方面,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中国工人阶级身受帝国主义者、本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三重压迫,具有坚强的革命性。在这个阶级中,不存在欧洲那种工人贵族阶层,没有社会改良主义的基础,他们很少可能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抱有期望。
(二)、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在北伐运动、抗日战争中,工人阶级为主体的共产党用历史的事实告诉我们,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担任起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的历史任务。
(三) 、共产党的执政
中国民主与西方民主有一个很大不同,西方一般实行多党或两党轮流执政,而中国是共产党长期执政,因而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具有历史合法性,从现实性上看,其合法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是提高政权稳定性和政策连续性的需要。如辛格所说,共产党领导的一个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可以保持国家长期稳定发展。
其次,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是提高决策效率,进行有效治理的需要。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国家治理的任务极其繁重,而中国所处的历史环境和国情又要求中国必须具有行之有效的政治决策和社会管理,决不可以是一种低效率的、制约过多的体制。
第三,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是中国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的需要。
第四,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需要,是中国人民的百年追求与梦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才使中国和中国人民摆脱了深受帝国主义压迫欺凌、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
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拥有科学完整的革命纲领,拥有最广泛民众的支持与拥护,所以,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必然。
(一)、共产党带领人民走向复兴
党自诞生的那天起,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斗争中日益成长,领导了艰苦卓绝、震惊世界的中国革命,推翻了长期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民族独立和解放,让中国人民真正当家做了主人。在新中国成立后,又领导了全国各族人民投入到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之中,为实现富民强国的梦想而不懈努力。于是,在党的一项项重大决策领导下,中国一步步的从贫困走向富强。
(二)共产党代表人民的利益
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人民的组织。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的全部工作的根本目的。中国从古代就是一个人口大国,人民的利益决定着一个政权的稳定,决定了一个民族的发展,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只所以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民的支持。
党从客观实际出发,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制定了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路线,集中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正是因为共产党和人民紧密相连息息相关,所以说共产党的利益就是人民的利益,人民必然选择它。
三、总结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其成为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我国是一个地域广大、人口众多,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先正处于社会关系大变动、社会结构大调整时期,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很多。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各族人民总体利益的唯一代表,起各项方针、路线、政策都是综合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各个方面的利益要求,协调各方利益与矛盾,建立好了完备的统一战线体系最有利于最广大中国人民别根本利益的实现,有利于保持国家的统一稳定和社会的长治久安。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设国家,这是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的庄严使命。
所以,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必然的。
7. 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
中国的近现代历史充分证明了这样的道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
历史的主体是人民,历史的选择最终要通过人民的选择来实现。人民群众之所以信任、选择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就是因为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是能够满足人民需要的。在旧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最迫切的要求,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和压迫,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毛泽东说:“人民要解放,就把权力委托给能够代表他们的、能够忠实为他们办事的人,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适应人民的需要,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后,已经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希望国家繁荣富强,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党适应这种需要,领导人民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而奋斗,并顺应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拥护和选择的结果。
8. 人民和历史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中华民族提出了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是中国人民根本利益之所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进行了八十年的不懈奋斗,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共产党正是在为中国人民的利益而不懈奋斗中确立和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的。
早在中共二大制定的党的纲领中就明确规定:党的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在完成民主革命后,再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即“建立工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这个纲领确定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解决了中国近代以来革命一直未能解决的问题。毛泽东也曾明确指出:“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这样两个伟大的革命到达彻底的完成,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是没有任何一个别的政党(不论是资产阶级的政党或小资产阶级的政党)能够担负的。而中国共产党则从自己建党的那天起,就把这样的两重任务放在自己的双肩之上了”。
为了完成历史赋予的双重任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历经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几个历史阶段,经过二十八年的奋斗,克服了“左”的右的错误干扰,坚持实事求是,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坚强有力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最终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日本帝国主义和有着美国的支持并拥有先进武器装备的国民党军队,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历史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中国共产党适时地提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就是以“一化三改”为核心内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这条总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同时并举,体现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并举。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到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得以确立。到1957年,以建立中国工业化基础为目标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为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此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始了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然而,要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特别是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何其难也。我们既无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冷战时代的国际环境使我们也无法从西方发达国家获得先进的技术和资金,更重要的是,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的认识,需要有一个逐步积累和不断深化的过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旧中国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上初步实现了工业化,积累了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又出现了一系列失误,包括“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严重错误,走了一条曲折发展的道路。古今中外,任何个人、团体或政党,完全不犯错误是从来没有的。正如邓小平指出的:“我们党也犯过严重错误,但是错误总还是由我们党自己纠正的,不是别的力量来纠正的。就是粉碎‘四人帮’,也是由我们党代表人民的利益和要求来实现的。”
正是在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认真分析和反思失误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伟大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二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巨大成就,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时,中华大地上展现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巨大成功,引起全世界的瞩目。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光辉历程,就是为实现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历史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中国,就没有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正因为中国共产党真正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她理所当然地受到全中国人民的衷心爱戴与拥护,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地位的确立与巩固,是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
参考链接: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252/5531/5534/20010607/483681.html
9. 结合建党伟业,谈谈中国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继失败了。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