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府学已经有多少年历史

府学已经有多少年历史

发布时间:2022-07-25 09:31:31

① 府学小学的学校现状

北京市最受社会关注的10所小学之一,是北京市3所教育教学质量最受称道的3所小学之一。640年的办学历史,是北京市历史最为悠久的学校。师资北京市一流、硬件北京市一流、教学水平北京市一流。近年来,这所学校广受追捧,求学者趋之若鹜,各种费用大大翻倍,进入这所小学已成为家庭财力、社会地位的象征,成为一张超级财富比拼的奢华名片,已非非划片寻常百姓所能企及。这里的毕业生流向非常多元,多为众多名校所瓜分。虽为东城区的优质小学,府学小学目前的象征意义已明显超过了它的实际教学功能。

② 中国历史最悠久中学!

据我所知是成都石室中学

史料如下:
西汉景帝末年(公元前143—141年),蜀郡太守文翁鉴于蜀地偏僻,经济、文化很不发达,于成都城南(即今四川省成都市文庙前街石室中学所在地)创立了蜀郡郡学。据《汉书》记载,文翁“立石室精舍”,“招下县子弟为官学弟子”,同时选拔教师到京城长安学习,学成后回到蜀地教学。从此,“文翁石室”便成了文翁所办学校的代称。这之后蜀地一跃而成为全国科学文化先进地区之一。十八年后,即公元前24年,汉武帝下令天下郡国效仿蜀郡,普遍设立官学,兴办学堂。

沿革:
“文翁石室”创立不久,即以学风卓荦,人才辈出而名冠西南。公元前124年,汉武帝下令全国效仿文翁兴办学校。二百多年后东汉安帝时的一场火灾,石室连同成都城一起遭到了严重破坏。直到公元194年才由蜀守高氏予以修复。同年,发生了着名的“州夺郡学”事件,石室被辟为益州州学。公元994年后蜀开始在石室刊刻石经,北宋时继续补刻,直到宣和年间才将十三经全部刻完。明末清初,张献忠据蜀,石室俱成瓦砾。1661年当局在文翁石室旧址建立府学。有清三百载,四川学校实际以此为首。康熙年间,四川按察使刘德芳在此建锦江书院,直至1902年四川总督岑春煊改之为成都师范学堂,癸卯学制施行后又改成都府中学堂。辛亥革命后改称成都联合中学。1940年2月,学校更名四川省立成都石室中学,1948年年被评为全国优良示范中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2年9月,学校再更名为成都第四中学。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石室中学第三次遭到毁灭性破坏,清代修建的所有建筑均不复存在。1983年4月恢复旧名。

文翁办学,在中国教育史上的意义突出地表现为:
第一,文翁石室是第一所由省级地方政府兴建的官学,开中国地方官办学校之先河,其影响极为深远。自汉武帝下令全国各郡效仿文翁办学后,全国各地办学如雨后春笋,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推动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发展。

第二, 对文翁兴学的功德,后世评价极高,将文翁办学并促进蜀地文化发展的功绩与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辉煌业绩并提,“文翁化蜀”与“李冰治水”同为秦汉时代四川的两项造福后人、功彪史册的不朽业绩。李冰和文翁也因促进、推动蜀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千百年来为人们所称颂、景仰。

第三,文翁办学,由此形成了深厚的石室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教育理论,如“非教无以保富庶,非待富庶而后议教”、“教以尚德为先”、“诱进”等等。这些观点和理论,延及后世,成为我国教育优良传统和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是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看来,也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第四,虽时移世易或胜衰起伏,石室在原址办学二千余年(即现在的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历代地方政府均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石室得以长盛不衰,为世所罕见。

1904年(光绪三十年)学校由当时的“成都府师范学堂”改为成都府中学堂。这标志着改办新学的开始。这以后校名虽多次变动,但1904年的这次变动,却被视为石室教育史上一次划时代的变革。这次改革,从学制、学习内容、教材使用、教师选择等方面都有重大变革,尤其以学生学习内容的改革为最,即由以前的《诗》《书》《易》《仪礼》《春秋》《论语》等儒家经典变革为学习现代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其办学格局亦更接近现在中学的格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先进的科学、民主的影响,这为后来四十年代学生运动在石室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应该说,改办新学是石室办学者“因时应事”,顺应时代发展的重大举措。

③ 府学的介绍

府学,由府和学两字组成为词。府学的基本含义为府级行政区划的学校。经过演变,府学有多种含义:古代府级官办教育机构;古代主管府级地方教育事务的官职;地点名称。府学性质是学庙合一的府级官办教育机构。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府学也有许多故事。

④ 府学小学的介绍

府学小学,建校于1368年,至今已有快700年的历史。学校位于东城区府学胡同内,因胡同内的顺天府学而得名。顺天府学是明清两朝的官办学校,因为顺天府学常出进士,史料上将府学胡同又称之为“进士”胡同。胡同内至今还有两块石碑记载了数十位明崇祯、清嘉庆年间出自顺天府学金榜题名的学生姓名。

⑤ 简述中国书院的发展历程帮忙

公元907年唐朝覆灭,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分裂时期,官学遭受破坏、庠序失教,开始出现一批私人创办书院。“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中国古人讲求诗礼传家,无论哪朝哪代,都把读书看作一等一的大事,于是在千百年的历史流转中,承载着文明和思想火花的“四大书院”也应运而生。

书院的兴起受到了禅宗丛林的影响。首先,从功能上看,书院和寺院性质相似,均是以教育生徒为特征,以传道授“业”为目的,是具有自发性的教育组织。丛林为禅宗佛教徒潜心求道之所,而书院在理学家的精心经营下,也成为传承儒家“道统”的场所。

其次,书院的产生与晚唐五代士子读书寺院之风具有直接关系。士子在幽静偏远之寺院静心读书已经形成传统,这对书院选址很有启发,宋代书院便多建于风景秀丽之名山。

再次,许多书院是在寺院的旧址上扩建或新建的,如宋初岳麓山寺庙林立,僧人智漩等“念唐末五季湖南偏僻,风化陵夷,习俗暴恶,思见儒者之道,乃割地建屋,以居士类”,岳麓书院便肇始于此。因此之故,书院建筑也多仿自丛林。

1998年初,据说国家邮政局准备发行“四大书院”邮票时,曾事先到石鼓书院实地考察,但因只见山石、不见书院,之后改选河南登封嵩阳书院。

1998年4月29日,国家邮政局在商丘市睢阳区举办了“四大书院”邮票首发仪式,邮票所选书院为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

朝廷赐额

五代后晋时(936年),宋州虞城县(今河南商丘)通儒杨悫在归德军将军赵直扶助下在宋州宋城县创办睢阳学舍,聚众讲学。杨悫去世后,他的学生兼妹夫戚同文继承师业,继续办学。戚同文病逝后,学校曾一度关闭。

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应天府宋城县(今河南商丘)富豪曹诚,在戚同文旧学之地出资三百万金,造舍150间,聚书1500余卷,广招学生,并于次年聘戚同文之孙戚舜宾为主院,以曹诚为助教,重新建立了书院。

“博延众生,讲习甚盛”,愿以学舍入官,真宗皇帝大为嘉叹,“面可其奏”,下诏表彰,端明殿学士盛度“文其记”,前参知政事陈尧佐“题其榜”,赐名“应天府书院”,应天书院改为府学,官府拨学田十顷,充作学校经费。

⑥ 府州县学的历史起源

明代府、州、县、都司、行都司和卫所的学校共有教官四千二百余人。府学设教授一人,训导四人;州学设学正一人,训导三人;县学设教谕一人,训导三人。教授、学正、教谕掌教诲。所属由生员训导佐之。各级生员因供给廪膳,称廪膳生。后来数额扩充,又有增广生、附学生的编制。廪膳生在京府学六十人,在外府学四十人,州、县学依次减少十人。增广生的数目与廪膳生相同,附学生数额不定。初入学的都是附学生,考试合格后升为增广、廪膳生。府、州、县学的学习内容与国子监相似,但程度略低。

⑦ 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怎么样

简介:府学胡同小学位于东城区府学胡同,兴建于1368年,至今已有650年的历史。明洪武元年(1368年)定名为大兴县学,永乐元年(1403年)改北平为顺天府,学校始称府学。光绪二十五年(1903年),府学东半部被改为“顺天府高等小学堂”,这是我国历史上较早的近代小学。后曾改名为“京师公立第十八小学校”、“北平市市立府学胡同小学”、“北京市三区中心小学”,现为“府学胡同小学”。
注册资本:5万人民币

阅读全文

与府学已经有多少年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3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