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揭秘吴国大臣诸葛恪怎么死的 诸葛恪是个怎样的人
诸葛恪(203年—253年),字符逊,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1-2] ,三国时期东吴权臣,蜀汉丞相诸葛亮之侄,大将军诸葛瑾长子。
诸葛恪体格肥胖,幼小以神童着称,成人之后拜骑都尉,孙权长子孙登为太子时担任左辅都尉,作为东宫幕僚领袖辅佐太子理政。之后历任丹阳太守、威北将军等职,赤乌八年(公元245年)丞相陆逊病逝,诸葛恪升任大将军并代领其兵。神凤元年(公元252年)孙权病危时在孙峻的力荐下将诸葛恪任命为托孤大臣之首。孙亮即位后受封太傅。开始掌握吴国军政大权。执政初期革新政治,率军抗击魏国取得东兴大捷颇孚民望。并因功加封丞相 、进爵阳都侯。
此战之后产生轻敌之心,开始大举出兵伐魏,惨遭新城之败。回朝之后为掩饰过错更加独断专权。建兴二年(公元253年)十月,同为托孤大臣的孙峻暗中联合吴主孙亮,将诸葛恪及其死党以赴宴为名诱入宫中,在宴会上将诸葛恪杀害,时年五十一岁。孙休即位除掉权臣孙綝之后,下诏为诸葛恪平反。
㈡ 诸葛恪被何人所杀
孙峻见诸葛恪民心渐失,发动政变,设酒宴伏兵杀死诸葛恪,诛灭三族。诸葛恪死时五十一岁。
死时公元253年
㈢ “天才少年”诸葛亮之侄诸葛恪为啥会死于非命
在三国时代的政治舞台上,诸葛氏是一个异常活跃的姓氏,非常引人注目。如蜀汉的诸葛亮、诸葛瞻,东吴的诸葛瑾、诸葛恪父子,曹魏的诸葛诞等,他们各自都在各国担任丞相、将军、重臣等重要角色。诸葛瑾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恪是他的儿子,诸葛诞与他们是出生于同一个家族的族亲。当时的人们对他们有“一门三方为冠盖,天下荣之。”的说法。
陈寿评价诸葛恪是:
“才气干略,邦人所称,然骄且吝,周公无观,况在于恪?矜己凌人,能无败乎!”
“然骄且吝”一节,是用了《论语》里的话。在《论语,泰伯篇》里,孔子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周公是孔子常常作为一个十全十美的现想人物来当作标杆树立的。所以,即使赐给你如周公那样的才能,而你却只会因此而自大起来,又不愿意用自己的才能帮助别人,纵然你还有别的什么长处。那么也将是毫无价值的。
诸葛恪是因骄而自掘坟墓的最典型反例。他的失败,对于持才傲物,而且只管自己出风头的人,无疑也是一个深则的教训。
㈣ 号称比诸葛亮还聪明的诸葛恪为什么最后落得满门被诛
封建社会,侯爵的爵位通常都是儿子在父亲去世之后才继承的。但是,如果哪个人,父亲还健在,自己就被封了侯爵之位,那么,就证明这个人非常的不一般。要么他有着过人的才能,要么他非常受皇帝的赏识。而历史上的诸葛恪,就是这么一个人。
诸葛恪得到皇帝的赏识,不仅很早被册封,连地位都很尊贵。而且,这样的破格册封,足以展现其过人之处。但是,也有人看出,诸葛恪虽有大志,却才能不足。因为过于自大的性格,所以,日后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那么,到底是哪些人有这样的“火眼金睛”,提早预料到诸葛恪的结局呢?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诸葛恪的才能。诸葛瑾是诸葛恪的父亲,长得一张大长脸,有点像驴。有一次,孙权在会见群臣的时候,命下人牵了一只驴上殿,并且,在驴的头上贴了一个名签,上面写着诸葛子瑜的字样。诸葛恪见状,连忙下跪,说道:“请主公赐给我一支笔,让我在这名签上加两个字。”孙权同意了,给了他一支笔,诸葛恪起身在名签上写了“之驴”两个字。
周围的群臣见状,都哄堂大笑了起来,孙权也甚是欢乐,便把这只驴赐给了他。没过几天,孙权又见到了诸葛恪,于是,问他:“你的父亲,跟你的叔父相比较的话,谁的才能更胜一筹?”诸葛恪回答道:“我的父亲更厉害些。”接着,孙权追问其原由,诸葛恪回答说:“因为,我的父亲知道要为谁做事情,而我的叔父却不懂,所以,我的父亲更好一些。”
孙权听后又是一阵大笑,后来,让诸葛恪给大家依次敬酒,酒到了张昭面前的时候,张昭已经有点醉了,便不肯再多喝。于是,他对诸葛恪说:“给老人敬酒不应该这样敬。”孙权接着说道:“如果,你有足够的理由来反驳张公的话,那么,他就喝了这酒。”
当初,他要治理州郡,动荡不安的时局是很难处理的,但是,在他口中却如同儿戏一般,轻描淡写的就可以解决。并且,其父亲对于他这种不知深浅的行为表现出非常担心。
此外,这些跟诸葛恪很亲近的人,不仅对其评价不高,还不看好他。而这,主要是因为诸葛恪并没有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放在处理政事、大事上,只是善于耍一些小聪明,做些文字游戏。正经事上不用功,净弄一些旁门左道的事,所以,这样的人想要有所作为,那是不可能的。
如果,诸葛恪性格不那么轻浮,能像其父亲那般谨慎,或者像其叔叔那样务实,最后,怎么可能落得身败名裂、满门被诛的下场呢。
㈤ “天才少年”诸葛亮之侄诸葛恪为何死于非命
也许大家对三国时期东吴的“天才少年”诸葛恪不太熟悉,但是诸葛恪的父亲和他的叔叔你肯定知道,他的父亲就是三国“龙虎狗”里“东吴得一虎”的诸葛瑾。
(当时诸葛三兄弟分侍三国,因此人们说蜀国得一龙:卧龙诸葛亮辅佐刘备;东吴得一虎:诸葛瑾辅佐孙权;魏国得一狗:诸葛亮的从弟诸葛诞辅佐曹魏)
凭心而论,诸葛恪伐魏初心是好的,但结果令百姓苦不堪言,孙峻就利用人们对诸葛恪不满的情绪,借机杀死了诸葛恪。
建兴二年(253年)8月,孙峻和诸葛恪争权,便利用诸葛恪为万民所怨的机会,捏造诸葛恪要叛乱的谎言,伙同吴主孙亮定下了计谋,以宴请之名在宴席上诛杀了诸葛恪。
说实话,诸葛恪死得很冤,他并没有造反叛乱之心,却被孙峻安上罪名死无葬身之地,由此看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只有聪明没有权谋,到头来一场空。
㈥ 诸葛亮之侄“天才少年”诸葛恪为什么最终会死于非命
中国历来就有神童情结,直到现在,仍然是!
什么小学生写成了博士论文,什么五年级小学生搞桥梁设计,十一岁考上南京大学,十二岁考硕士博士等等,诸如此类!
后来,谣言被一一揭穿,这些所谓的神童,都是别有用心的人出于别有用心的目的,故意炒作的!
一句话,都是为了钱那点事!
这时候,政敌孙峻趁机与孙亮联合,在酒席宴上杀了诸葛恪,之后灭了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