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十四年抗战是怎么回事
十四年抗战是指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⑵ 中国抗日14年的起止时间和标志性事件
抗日战争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日本天皇投降结束,共十四年抗战。标志性事件有很多,如卢沟桥事件、南京大屠杀、东京审判等。
⑶ 中国人民14年抗战和8年全民族抗战爆发的标志分别是什么事件
中国人民14年抗战爆发的标志是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中国局部抗日。全民族抗战爆发的标志是七七事变,中国全面抗日。
⑷ 十四年抗战,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算起的
十四年抗战,具体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开始算起,后至1945年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为结束。十九世纪,日本这个国家因“明治维新”的进行而迅速发展壮大。在国力日渐强大的情况下,“先天条件”不足的日本开始设法通过对外发动战争的方式来进一步扩张其势力,而与之相距较近且国土辽阔的中国于是就成了它的目标物。在这之后,日本先是对中国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后又与其它国家联合起来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当时的中国正值国力衰退之时,所以在这两场战争中都居于弱势,最后还因此分别签订了《马关条约》与《辛丑条约》。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使得东北三省彻底沦陷,但是与此同时它也为国人敲响了一记警钟。在这一警钟的影响下,开始觉醒的国人越来越多,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到抗日救亡的运动当中。为此,“九一八事变”被视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这场抗日战争前后持续了十四年之久,中国人民在此期间经受了太多苦难,不过好在这场抗日战争最终以日本投降作为结束。日本宣布投降的时间为1945年的8月14日,同一年的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随着投降书的签署,中国的抗日战争最终落入帷幕。
⑸ 十四年抗战是从哪一年到那一年的
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纪念日
“七七”抗战纪念日(每年7月7日):为纪念国耻七七事变的发生而设立。1937年7月7日发生在中国北平的卢沟桥的中日军事冲突,日本就此全面进攻中国。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
“九一八”纪念日(每年9月18日):为铭记国耻九一八事变而设立。这次事件爆发后,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直至今日,9月18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国耻日”。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中国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
⑹ 十四年抗战发生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1931年9月18日发生的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赢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一共经历十四年的抗战!
⑺ 抗日战争从1931年到1945年这十四年的相关历史事实有哪些
1、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沙俄修建,后被日本所占),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
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的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它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2、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中国人民经过流血牺牲、艰苦抗战,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赢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3、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百团大战分为3个阶段。1940年8月20日至1940年9月10日为第一阶段,中心任务是摧毁正太路交通。1940年9月22日至1940年10月上旬为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继续破坏日军的交通线,并摧毁日军深入抗日根据地的主要据点。
1940年10月上旬到1941年1月24日为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反击日军的报复性“扫荡”。
据八路军总部1940年12月10日的统计,百团大战仅前三个半月期间,进行大小战斗共1824次,重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
4、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
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
淞沪会战中日军因遭到国民党的顽强抵抗而损失惨重,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并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
5、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指1931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 ,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
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
⑻ "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⑼ 十四年抗战开始和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九一八事件,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1945年9月2日本代表在美军战舰密苏里号上签署向同盟国的投降书,无条件投降。
1931年9月18日,日军进攻沈阳,九一八事变爆发,由于当局的不抵抗,致使日本侵略军迅速占领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淞沪抗战爆发,中日军队第一次全面对抗和较量。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9)十四年抗战是什么历史事件扩展阅读:
战争背景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便是其对外扩张侵略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这次战争是日本的对外扩张政策、日中两国国力的悬殊对比以及国际社会绥靖主义政策等多种因素作用的后果。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的迅速强大,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逐渐发展成为军国主义国家。
1894年甲午战争后,中国与日本签署了《马关条约》,日本利用条约中从中国夺得的赔款2.3亿两白银中的80%来发展军事,开始走上对外侵略的道路,并把“大陆政策”定为基本国策。
1900年,因为庚子事变问题,日本作为八国联军的主力之一,占领天津、北京,并利用《辛丑条约》在京、津一带驻屯重兵。
⑽ 八年抗战,十四年抗战分别从哪一历史事件算起的
八年抗战从1937年日本军发动"七七事变"算起, 十四年抗战的话则从1931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入侵东北开始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