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邻水有哪些历史名人啊
1熊复(1915-1995 ),男,四川邻水坛同镇陡水坡村人。笔名清水、庭钧、曼丝、茹纯、傅容等。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活动家 全国第四届政协委员、第五届政协常委,全国第五届人大代表及第六、七届人大常委,北京新闻学会副会长。
2季水河,生于1954年,四川省邻水县人。现任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教授,湖南省学位委员会不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会国马列文论研究会理事,湖南省文学学会副会长,湖南省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会副会长。
3冯叔瑜(1924.6.20--)爆破工程专家。四川省邻水县人。194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55年毕业于原苏联列宁格勒铁道运输工程学院获科学技术副博士学位。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50年代最早将苏联大爆破技术引用到我国鹰厦、川黔、成昆、湘黔等铁路新线建设中,取得良好的工程效果。
(望采纳O(∩_∩)O~)
‘贰’ 四川邻水县穷吗
截止2021年4月,四川邻水县不穷。
2019年4月2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决定邻水县退出贫困县序列。2019中国西部百强县市。
202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3.3亿元,比上年增长3.9%。
2020年,全县民营经济增加值137.6亿元,增长2.8%,占GDP的比重为56.6%,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0.6%。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20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951元,增长5.8%。其中,工资性收入25109元,增长6.1%;经营净收入5540元,增长5.1%;财产净收入1447元,增长9.1%。
转移净收入5855元,增长4.2%。人均消费性支出24954元,增长1.1%,其中食品消费支出8473元,增长1.0%,恩格尔系数34.0%。
以上内容参考邻水县人民政府官网-2020年邻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邻水县
‘叁’ 四川邻水县和华蓥市的介绍
邻水地处重庆以北,四川盆地东部,华蓥山东麓,紧靠重庆两江新区,是四川距重庆主城区最近的县。分别与重庆市垫江县、长寿区、渝北区接壤,西、北分别与华蓥、广安区、达州市相连。经渝邻高速直达重庆只需50分钟车程,处在“重庆一小时经济圈”范围之内, 区位优势明显。全县辖18个镇,27个乡,总人口105万(常住人口72万),幅员面积1919.22平方公里。 是全国着名的 “脐橙之乡”,国家商品粮供应基地,无公害蔬菜 基地,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县,全国科普创新示范县。县城经济综合实力居全省第五十九位(中上)。
华蓥市位于四川盆地东缘,华蓥山脉中段西麓,渠江以东,东接邻水县,南连重庆渝北区,西接合川市和岳池县,北邻广安区。幅员面积470平方公里,辖9镇1乡3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50几万,其中非农业人口20万。华蓥区位独特。该市是四川以东进出重庆的门户,襄渝铁路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市内设有4个火车站,其中华蓥站为客运三等站。
‘肆’ 四川邻水县八耳镇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有何发展
八耳镇隶属于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的管辖乡镇,八耳镇位于邻水的东部,八耳镇地理位置独特,邻垫高速路,八耳镇到重庆市区只须40分钟,八耳镇到上海还不到20小时。八耳镇的交通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基本实现柏油化,形成邻水甚至川东交通枢纽。距广安火车站25公里;距长江上游长寿港100余公里,水陆空交通发达,通讯十分便捷。八耳镇距广安火车站25公里。邻水县距长江上游重庆港、长寿港100余公里。
八耳镇属四川省邻水县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形的综合影响,具有春早、冬暖、夏热,无霜期长,雨量丰沛,风小,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秋多绵雨等特点。境内多年平均温度为17.1℃,气温的年际变幅为1.2℃。多年平均降水量1170.1毫米。累计年平均日照时数1230.7小时。
‘伍’ 邻水县的历史沿革
南朝梁大同三年(537),析宕渠县始置邻水县,属邻州邻山郡,县治在邻州城(今兴仁镇)。
西魏恭帝三年(556),属渠州邻山郡。
隋开皇元年(581),驻地由原邻州城移至岳池溪。三年(583),邻山郡入渠州。大业三年(607),改渠州为宕渠郡,邻水县属之。
唐武德元年(618),废宕渠郡复置渠州,改邻水县为潾水县,属渠州。是年,又分潾水、垫江县地置潾山、盐泉二县,设置潾州。二年(619),邻水县驻地由岳池溪移至昆楼镇。天宝元年(742),改渠州为潾山郡,仍辖潾水县。乾元元年(758),更潾山郡为渠州,仍辖潾水县。宝历元年(825),潾水县并入潾山县,大中元年(847),复置潾水县。
公元907年王建在成都称帝,复置邻州,仍辖潾水县。公元934年,改邻州为渠州,仍辖潾水县。
北宋乾德二年(964),宋太祖征服四川,改潾水县为邻水县,属渠州。元至元二十年(1283),邻水县因编户不足而并入大竹县,改名邻水镇。
明成化元年(1465),复置邻水县,属顺庆府(今南充市)广安州所辖,二年(1466),在今鼎屏镇建县治。
公元1644年,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定国号为大西。1646年,清灭大西政权。顺治十七年(1660)邻水县属川北道顺庆府。
民国元年(1912),废川北道,邻水县属顺庆府。民国2年(1913),恢复川北道,邻水县属川北道顺庆府。民国3年(1914),邻水县属嘉陵道(今阆中)。1935年,川政统一,邻水县属四川省第十行政督察区(今大竹)。
1949年12月,成立邻水县人民政府,属川东行署区的大竹专区。1953年3月,大竹专区撤销,邻水县改属川北行署区的达县专区(1968年改称地区)。1993年7月,邻水县属广安地区。1998年,广安撤地设市,邻水县属广安市。
‘陆’ 历史上什么原因导致邻水县没有划入重庆市的行政管辖
邻水在九七年时在广安的经济占比和税收占比,还是广安是邓老的故乡,所以如果广安不划入重庆,邻水也不地划入重庆,这是必然的!
‘柒’ 邻水桥的历史
山水情,像我这样没有条件游山玩水的人,不能体验华山之险,黄山之奇,大海之阔,桂林山水之秀,很是遗憾。但在爱我心中有一道绝妙的风景,那就是家乡的石桥,一座富有灵性的桥。
一条小河静静地流淌在村口。小河上有一座横跨东西方向的单拱石桥,整个桥长20多米,宽4米,高5米。桥拱4米多高,跨径6米,全部用长方形的青石砌成。桥拱的上方以及延伸到河的东、西岸的侧墙是用大小不等的片石垒成,形成了大小不等的半圆、扇形桥孔。桥面也是用一块块巨石铺成。桥的护栏用雕着不同花纹的青石制作,很是精良。
这是一座纯朴的乡间石桥。虽然没有赵州桥“苍龙弓背”、“长虹卧波”的气势,更没有卢沟桥“群狮傲世”的盛景。但它与日月相伴,与流水媲美,与人家相亲,有一种自然的扣人心弦的美。悠悠古韵,沥沥青苔,几棵小草,抑或是几粒小螺,都悠然展示着石桥的殷实和安宁。
石桥对乡亲们来说是至关重要,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是村子通向东面的唯一通道,也是我们小时候上学的必经之路,也就成了我们儿时的乐园。春天,我们小伙伴们从桥上走过,提着篮子到河东割青草挖野菜;夏天,站在桥上做自由跳水运动;秋天,看着大人拉着载满麦子和稻谷的板车从桥上走过;冬天,我们在桥下一边自由自在滑冰,一边看桥上流动的风景。若站在河岸观看,桥半圆、扇形的桥孔倒映水面,波光粼粼,绿水搅动桥影,桥影晃动着蓝天,虚虚实实,相映成画,景色迷人。更惬意地是,夏天,钻进桥孔是天然的避暑胜地。静坐于孔中,看乡野、村头、人家,听流水潺潺,别有一番情趣。除了通行,石桥还是村民聚集的场所。生产队时期,这里是生产队上工派活、开会议事的地方,也是大人们闲坐聊天,小孩子门玩耍游戏的地方。
石桥建于何年何月,现在的村里人都说不情了。有人说石桥有可能建于清代,但没有详细的记载。我曾经问过70多岁的母亲,只知道她小的时候桥就已经存在了。照此推算石桥的历史最少是在百年之上。
令我感叹地是,我们的先辈在各种条件都十分落后的情况下,能够建成在今天看来都称得上具有规模,工艺细致精巧,至今依然牢固而且仍发挥着作用的桥。也许我们的先辈也想象不到,他们修的桥会有如此长久的生命。人一代代的走了,而桥经历着风吹雨淋,经历着岁月的冲刷,依然安详、坚韧不拔地横卧在村边,造福着全村百姓。
石桥在我心中的高大,不仅只是它的古老,更重要的还在于它的品格。它心甘情愿地做人们的“铺路石”,乐于做一只普渡众人到成功彼岸的“小船”。它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不分寒署,无论昼夜,敞开胸怀,经受着水流的冲击,接纳着风雨的洗礼,承载着人马的践踏,忍耐着车辆的辗扎,饱经岁月沧桑,备受世间炎凉,一如既往地把人们迎来送往......也许正是它的与世无争、无私奉献的品格,才铸就了石桥的古老和长久。
它,一座富有灵魂的幽幽古桥,留给我的是无限的回味。不图回报,不求名利,只为奉献这正是桥的魂,也是家乡的魂。家乡的石桥,令我思念,令我敬仰。
‘捌’ 邻水县一完小全称
邻水县一完小全称邻水县鼎屏小学。
鼎屏小学位于邻水县红旗路1号。邻水县鼎屏小学办学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始建于1912年,系四川省首批办好的城镇小学。该校遵循了“明德修身”的古训,树立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宗旨,开展了“兴学救国”的教育,培养培的人才数以万计。
邻水县鼎屏小学获得荣誉:
曾先后获得广安市政治思想先进集体,四川省电化教育实验学校、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四川省教师职业技能示范学校、四川省中小学德育先进单位。
四川省先进家长教育学校、四川省教师继续教育示范学校、四川省校风示范校、四川省文明单位、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全国千所学习科学实验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被中国少年报社评为少先队文化建设“示范学校”。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邻水县鼎屏小学
‘玖’ 邻水古遗址
邻水县建制较早,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一千四百六十年前的南朝梁大同三年(公元537年),宕渠地区开始设置邻山县和邻水县,并归同时新设置的邻州、邻山郡管辖。但那时候的邻水县。据唐朝《元和郡县志》记载,邻山,在邻山县城以西四十里。因此山重峦叠嶂,附近的山相比不及而得名。《四川通志》考证则说,西山。在大竹县城以西四十五里。邻水就是从这里流出,也就是古邻山。《元和郡县志》又称:邻水在邻水县,从县城东面的邻山流出,所以以出于邻山为名。清朝李元在《蜀水经》中对大小邻水的记载则更为明晰:邻水有两条河流,都出自大竹县的西面的邻山……大邻水谓之东溪,小邻水叫做西溪。之所以称为“邻”,是因为相邻的重山与之相比都不及。《太平寰宇记》称:邻水县因水得名。唐朝时曾把邻水改成清潾水。“邻”水从山,“潾”水从水。清朝雍正年间,邻水举人陈嘉儒在《邻水河经源流考》中写道:邻州的邻水、邻山两县,均在南朝粱代设置。一州两县都以邻为名,那么山和水肯定是一脉相承的。水从邻山流出,所以山水同名。邻山在大竹县境内,而邻水也发源于大竹。清朝先后编的《邻水县志》都说邻水以水为名。其实,现代邻水县的地域,比南朝梁代设置的邻水县的地域大很多,是那时邻水县的一部分、邻山县的一部分和邻州郡的一部分地域之和。
由此看来,邻水县是由境内大邻水、小邻水而得名,而且这个名称历经隋唐五代、宋明元清,也同样与东西两河的古老文明源远流传于世。
‘拾’ 四川省邻水县的县志
邻水县志 是本书,可以在邻水各书店购买,网上没有电子版本可观看。 参考: http://www.gafz.gov.cn/news_view.asp?newsid=437 另外关于邻水的历史信息可见: http://lsxszw.com/ 邻水历史沿革 邻水民间流传着一句口头语:“邻水无水,大竹无竹,开江无江,平昌不平。” 邻水县境内有两条干流,一条是东槽的大洪河,一条是西槽的御临河。据《四川通志》记载,大洪河在古时候称为东溪,御临河称为西溪。邻水旧县志称为东河和西河。《舆地纪胜》称为大邻水、小邻水。 南朝 梁大同三年(537),析宕渠县始置邻山县、邻水县,属同时新置的邻州、邻山郡所辖。 邻水县寄理于州城(今邻水县兴仁镇)。唐《元和郡县志》载:邻山,“在邻山县西四十里,此山重迭,邻比相次”,故称邻山。《四川通志》考证曰:“今有西山,在大竹县西四十五里,邻水出焉,盖即古邻山也。”《元和郡县志》又称:邻水“在邻水县,其源出县东邻山”,此水以源于邻山为名。清李元着《蜀水经》对大小邻水记载甚详:“邻水有二源,俱出大竹县西邻山……,大邻水为东溪,小邻水为西溪。谓之邻者,重山邻此而相次也”。《太平寰宇记》称:邻水县“因彼州水以名之”。唐代改邻水为潾水。“邻”水从山,“潾”水从水。清雍正己酉(1729)邻水举人陈嘉儒在《邻水河经源流考》中道:“邻州为邻水、邻山二县,均梁置”。“一州两县,俱以邻得名,则山与水必同一脉。水源自山,故山水同名也”。“邻山在大竹境内,而邻水亦发源于大竹。窃意 鼎屏镇吊脚楼邻山绵亘甚长,至龙鼻岩而结穴,故上刻‘邻山’二字。而其来龙在大竹者,当时俱号邻山;其水之发源处,当时亦号邻水。故邻山、邻州,俱以山得名;而邻水,则从绕至州治者而名之耳。”清代先后成书的《邻水县志》均载“以水为名”。 由此可见,邻水县的得名,不仅以其境内的大邻水、小邻水的古老名称而命名,而县历经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也同样与东西两河的古老文明源远流长于世。 邻水县古称邻州,始建于梁大同三年,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 解放后 地区级管辖变化: 1949年11月——1952年8月7日,属西南大行政区川东行署大竹专区; 1952年8月8日——1953年3月10日,属四川省大竹专区; 1953年3月11日——1968年9月,属四川省达县专区; 1968年9月——1993年7月2日,属四川省达县地区; 1993年7月3日——1998年7月31日,属四川省广安地区; 1998年8月1日至今属于四川省广安市。 县际行政区划变化: 1953年,邻水县第四区高兴乡(今高滩镇)第五村(大面村)全部划归江北县(现重庆市渝北区)第十三区茨竹、中兴2乡分管。 1953年,邻水县御临乡(今幺滩镇)第十村的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等6个邻划归长寿县称沱乡,御临乡第七村三邻车家湾、何家湾共13户划归长寿县万通乡(现万顺镇)。 2004年2月17日,邻水县四海乡政府驻地由大沟村6组迁至大塘村4组。 2004年,邻水县辖18个镇(鼎屏、九龙、丰和、柑子、城北、城南、合流、坛同、高滩 、幺滩、袁市、石永、兴仁、王家、八耳、观音桥、牟家、龙安)、27个乡(太和、新镇、冷家、长安、两河、关河、龙桥、黎家、椿木、梁板、三古、风垭、西天、同石、复盛、子中、护邻、凉山、长滩、甘坝、四海、九峰、古路、荆坪、柳塘、石滓、华蓥)。 人口分布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857198人。各乡镇人口分布为(单位:人): 鼎屏镇 城北镇 城南镇 柑子镇 龙安镇 观音桥镇 牟家镇 合流镇 人口 60621 42898 39984 18322 17543 23214 19864 19499 坛同镇 高滩镇 九龙镇 幺滩镇 袁市镇 丰禾镇 八耳镇 石永镇 人口 37861 30229 53836 26107 25089 43842 13950 28882 兴仁镇 王家镇 太和乡 新镇乡 冷家乡 长安乡 西天乡 粱板乡 人口 24174 22037 16855 6501 10302 15444 11149 12953 甘坝乡 四海乡 九峰乡 椿木乡 华蓥乡 子中乡 风垭乡 黎家乡 人口 9330 9416 6301 9132 3998 12753 9436 14391 龙桥乡 关河乡 两河乡 长滩乡 凉山乡 复盛乡 古路乡 荆坪乡 人口 16216 11532 10473 11996 9245 17656 7938 11483 柳塘乡 石滓乡 护邻乡 同石乡 三古乡 人口 13992 15640 10731 6538 17935
采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