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大连火车站和大连北站有区别吗
大连火车站和大连北站有区别,具体区别如下:
一、位置不同
1、大连火车站:位于中国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是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一等站。
2、大连北站:位于中国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华北路,是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一座客运一等站。
二、建立时间不同
1、大连火车站:大连站始建于1903年,由俄国人建在今西岗区胜利街,名为青泥洼(Дальнiй,音译达里尼)站,为中俄共同修筑的东清铁路(中东铁路)南部支线上车站。1937年,大连站由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在现址建成新火车站并投入使用。2003年,大连站扩建工程竣工。
2、大连北站:大连北站始建于2010年4月1日;2012年12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2017年10月大连北站北广场开始进行扩建,预计2021年完工。
三、建筑布局不同
1、大连火车站:大连站的站房由南站房、高架候车室和北站房三部分组成。南站房有售票厅、软席候车室、母婴候车室、贵宾室、商务中心和行李房等。
高架候车室设有7个候车区,并设有24台自动检票机。候车大厅全部采用了真皮座椅。北站房一楼设有售票大厅,2楼与高架候车室连通。站房内部共6个扶梯、6部无障碍下站电梯和6台客用电梯。
2、大连北站:大连北站站房建筑面积6.85万平方米,无站台柱雨棚建筑面积7.37万平方米。由南、北站房、地下出站通道、高架候车厅组成,南北落客平台均为5车道,宽约30米。
站房主要采用南北地上进站、高架候车、地下出站的功能格局,车站在南、北站台层和南高架层共设有3个进站口。
大连北站南广场为景观广场,东西长814米,南北进深约100米,面积8.2万平方米,地下设有地铁站,地面车辆采取即停即走式进出站;大连北站北广场为功能性广场,东西长430米,南北进深253米,面积10.9万平方米,设有公交车、出租车、社会车辆6个停车场,方便旅客换乘。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大连站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大连北站
❷ 大连火车站过去大连火车站过去,老命都叫什么名 名都叫过什么名
大连站始建于1903年,由俄国人建在今西岗区胜利街,名为青泥洼(Дальнiй,音译达里尼)站,为中俄共同修筑的东清铁路(中东铁路)南部支线上车站。
日俄战争时期(1904年-1905年),木头房子的达里尼站受到了损坏,日本人接手后,进行了重新修整,改称“大连驿”,但它依然是中东铁路上的一个小站。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称为“大连驿”的原大连站动土修建。站舍由太田宗太郎主持设计,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主持建造。大连站原规划在市区东端码头处,后因满铁将市区向西扩展,从而把大连站定位在连接东西市区的青泥洼桥北边。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6月1日,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举行站舍竣工庆典,6月16日,大连站正式启用。站舍建筑面积1.4平方米,天桥63米,地道85米,旅客站台19115平方米,站前广场14818平方米。彼时大连站也是20世纪中叶亚洲最大的火车站。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大连地区铁路由苏联红军代管。
1952年9月,苏联政府将铁路移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周恩来、邓小平、梅兰芳以及溥仪等名人都曾乘火车前去视察大连站。
1999年10月3日,由原铁道部和大连市政府共同投资的大连站改建工程举行奠基仪式。
2003年,大连站扩建工程竣工。
大连站内部由南站房、高架候车室和北站房三部分组成。2010年根据人民铁道网统计,大连站总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其中北站房建筑面积为6622平方米,高架候车室建筑面积为8500平方米。结构形式为多跨二层框架。外部由有铁路经过的宏孚桥地下通道和位于大连站南部的站南广场等组成。
大连站是大连市标志建筑之一,并于2002年被大连市政府确定为第一批市级重点保护建筑。
❸ 大连火车站是什么时候修建的
1935年的
曾经以建筑风格独特而闻名于世的现大连火车站始建
于1935年,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 设计旅客日发送量为2000人,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乘火车外出从事商务交往和旅游观光人数剧增。而半个多世纪以来,车站始终未进行改扩建,设备陈旧落后,年久失修。
大连站是当时是亚洲最大的火车站。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大连地区铁路由苏军代管,1952年9月,苏联政府将铁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周恩来、邓小平、溥仪、西哈努克亲王等名人都曾乘火车来过。
2002年,国家铁道部、大连市政府和沈阳铁路局共同出资1.4亿元人民币,开始对大连站进行改
大连站南广场
造和扩建。经过了站舍、站场、站线全面改造、扩建后,新站房于2003年8月1日正式启用。改建后的新站舍由南站房、高架候车室和北站房三部分组成,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站房面积240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6000名旅客。南站房(14000平方米),于2002年3月1日完工南广场,2002年5月1日完工。高架候车室(8500平方米)及北站房(6500平方米)于2002年11月完工。
扩建后的大连火车站,旅客流线为“上进下出”,即由南北站房进入高架候车室,由高架候车室至各站台乘车;出站旅客则经地下通道从南北出站口出站。改造后的新站舍候车室宽敞明亮,全新的服务设施,齐全的服务功能,旅客问询触摸屏、自动检票机、自动提款机等现代设备一应俱全。
大连站北站房
新站舍增设了中央空调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自动灭火及气体灭火系统。车站的自动化功能也跃上新档次,新增设两台服务器与43台计算机构成的网络系统;由4块大屏、45块单色屏组成的旅客引导系统;还有监控、广播系统和科学的照明系统。
车站主要服务设施:售票大厅、4个贵宾室、一个软席候车室、商务中心、高架候车室设有5个候车区;新安装的6个扶梯、6部无障碍下站电梯和6台客用电梯。
站内设有五个站台、九条股道、旅客和行包各有一个地下通道,旅客经由地下通道可以从南北两个出站口出站。车站担负着每昼夜接发图定30多对客车,到发旅客平均4万多人、高峰达8万多人的运输组织工作。
❹ 大连火车站是日本人建的吗
1905年,日俄战争中俄国战败,日本占领旅大,将“旅大”改名为“大连”,一直统治到1945年二战中战败投降。期间,日本人于1935年修建了大连火车站。
❺ 关于"我眼中的大连人"的社会报告
1
和成长有关的记忆
——我的家乡大连
记忆往往都是埋伏在城市风景中的,曾经的风景便如一匹长长的布,依次展开在灯光幽暗的夜晚,很多熟悉的面孔来回走动,晃动一些晶亮的往事,仿佛海面露出的黑鱼脊背,上面还隐约有模糊的标记。于是潮声四起,恍惚中房间里有了海的气息。
那标记是一些地名,每个城市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地名,这些地名的后面,隐藏着一些成长的秘密。其实,海是不需要反复提起的,它已经溶入了每一个大连人的血液中,并和他们的呼吸保持一致。
一、寺儿沟
寺儿沟位于大连的东端,在本地人嘴里发音变成了“刺儿沟”,北面是油码头,以前曾是码头搬运工人聚集的地方。别的城市很难见到的有轨电车伴着我在这里长大。舒缓而有节奏的有轨电车声,粗声大气的码头工人说话的声音,间或远处传来轮船进港的汽笛声,不同的声音混杂在一起,陪伴年少的我像一只好斗的小刺猬,在街上漫无目的地游荡。黄昏,妈妈唤我回家的声音格外亲切。
和童年一样,那时的大连生活缓慢而自在,像平静的海面,上个世纪70年代的波涛暗流隐藏在水下,身处其中的人无从感觉。
晚上,劳累了一天的码头工人们兴奋地谈论起白天的见闻和想象中的女人,他们几乎都是山东人的后裔,粗莽豪放,讲究团结,喜欢用拳头和酒说话,像礁石上生长的粗砺的贝壳。他们额头上的汗珠在灯下闪着亮光,远比父亲的画笔和图纸更吸引我。
二、青泥洼桥
据说整个青泥洼地区都是用煤灰垫起来的,包括现在的大连火车站,一百多年前还是一片汪洋,现在是大连最繁华的地区之一。
从寺儿沟坐上叮当作响的有轨电车,一路摇着晃着就来到了青泥洼,大连火车站便赫然出现在面前,仿佛一个亲密无间的老朋友。很多本地人更喜欢把这个地方叫做“青泥洼桥”,应该和一座桥有关。后来听老人说,桥早就没有了,和曾经的海水一样,都留在了人们的嘴唇和发黄的旧纸上。
火车站自然是人头攒动。站前的胜利广场是台湾人投资修建的大型购物广场,地上只有几座塔楼点缀,大部分的经营都在地下,塔楼在阳光下有些晃眼,很少人能记起当初的样子。胜利广场破土动工时,据说还从地下挖出了很多贝壳,泥土也都是海底淤泥一样的黑色,和青泥洼的名字倒也相衬。
三、南山剧院
后来我一直住在南山剧院附近,与大连外语学院南院几步之遥。像阳光一样嚣张的外语学院学生,每天都在邻居们的眼皮下,无所顾忌地炫耀自己的年轻。南山剧院指的是一栋灰白色的欧式建筑,原来曾经是电影院,后来几经变迁,名字从“军分区俱乐部”到“白天鹅歌舞厅”,到“新世纪洗浴中心”,到头来,大家能记住的还是原来的南山剧院。
南山剧院往西就是胜利路,一直通到星海广场。胜利路的边上有一座很大的庙,曾被大连京剧团用来做排演的地方。我曾经趴在木质的窗棂,用沾满口水的手指轻轻地捅破窗纸,好奇地透过缝隙观看一群身穿古代戏装的男女,在雕梁画栋的空旷大厅里拖着长音舞着水袖。东面原来是一片日式的小洋楼,现在经过重建,叫做“南山风情一条街”,加强了日式建筑的味道,不动声色地提醒路过的行人:当年日本人曾经统治过大连。
正北的中山广场离家只有十分钟的路程,旁边便是繁华的天津街,大连的商业中心。欧式建筑环抱广场,绿地、喷泉、鸽子、音乐,没有一样不和脸上灿烂的笑容相配。到有球赛的时候,很多人都会站在广场上伸长脖子,紧紧盯着广场南面大连饭店楼上巨大的显示屏,仿佛种在地里的庄稼,也仿佛江南水乡的鱼鹰,他们在等待意料中的激动,大连的足球很少让他们失望。
四、黑石礁
传说一颗星星落入大海,留下了这片突兀林立的黑色礁石,一个传说和风景都很美丽的地方。这个地方也是大连高等学府云集的地方,精明的地产商已经用各种造型迥异的楼盘,将黑石礁向西一直到旅顺的沿途装点得花红柳绿,好不精彩。
而小时侯,我最熟悉的歌谣也是和黑石礁有关的。我们几个孩子排成一排,望着礁石丛中弯腰赶海的女人们,唱歌一般地念着:黑石礁的礼拜天,赶海的大婶腚朝天,打个蛎子尝尝鲜,放出屁来臭满天。念完就跑。而童年,就像那些女人的叫骂声一样,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直到变成遥远海面上几点孤独的白帆。
2
山色妩媚 海景激荡——我的家乡大连
和其他东北人不一样,大连人很少承认自己是东北人,被人问及,总会昂首挺胸地回答:不,我不是东北人,我是大连人。地图上大连的位置很好找,雄鸡模样的祖国版图上突出的鸡喙。元朝以后,史书有了记载,一个偏僻的小渔村,宛如世外桃源。直到清朝末年,日本军队和清军从朝鲜一直打到这里,攻陷了原本是北洋水师重地的旅顺口,大连的名字开始频频出现在甲午战争的硝烟里。日本人还没有把屁股坐热,俄国人又犯了红眼病,当时的清朝忙不迭地宣布保持中立,并把大连地区划成战区。一仗下来,小鼻子(大连人对日本人的蔑称)赶走了老毛子(大连人对俄国人的蔑称)。史料记载,当时旅顺口只剩下了十八户人家。此后,大连便笼罩在日文平假名和片假名的阴影下,直到抗战结束,罄竹难书。
上个世纪初期,整个山东闹起了饥荒,淳朴的百姓本能地做出了“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正确选择,拖家带口跨过大海来到大连,并以此为桥头堡,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向东北的移民运动,所以绝大多数大连人都是山东人的后裔。说句不负责任的话,我总觉得一百多年前移民中的精英都留在了大连,他们彻底摈弃了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传统农业生活,穿起短褂,扛起麻包,成了第一代码头工人,应该属于脑筋比较灵活的那种人。而思想还停留在农业作物上的那些人继续朝北而去,他们在黑龙江找到了一片神奇的黑土地,并继续做着从泥土里刨出金娃娃的美梦。
太平洋潮湿温暖的季风吹过,万物生长,姑娘像花小伙心胸更宽广,再加上海洋里盛产的鱼鳖虾蟹这么一滋润,大连人越发出落得像骄傲的孔雀。佛靠金装马靠鞍,外地人不理解包装自己的重要性,反而龇牙笑话大连人是“玉米面的肚子料子裤”,意思是肚子都填不饱还把自己打扮得整整齐齐。孰不知,穷当益坚,青云之志是不能丢的,等到大家日子都好过了,睁眼一看,大连人风风火火地办出了服装节,一办就是十几年,别人照猫画虎都学不会,只好安慰自己:人家本来就有这个传统。
血气方刚的大连小伙子跑到外地求学,当地人问都不问,直接就拉到什么学校还是企业的足球队,安排上主力的位置。若是坦言自己不会踢球,那可比旧时候新娘下轿,露出了一双二尺大脚还要难堪,对方一定还会诧异地嘀咕一句:是大连人吗?大连的足球那是辉煌得没法再辉煌了,要是哪一年的联赛冠军不是大连队,那肯定是最大的新闻。不光自己喜欢踢球,大连人还喜欢评球,人民体育场前面每天都有几百人聚集在那里,唾液横飞,口水四溅,哪个球队的排兵布阵,哪个教练的战术思想,哪个球员的逸闻趣事,娓娓道来,翔实丰富,乐得各地的足球记者一下飞机就直扑那里,乐不思蜀。大连本地的男人本来计划要陪着女友逛服装商场,走到那里便挪不开脚步,削尖了脑袋钻进人群,哪怕女友柳眉倒竖,杏眼含霜。女友还在惦记新上市的裙子,催得急了,劈头盖脸就是一句大连话:你彪呀。意思是不长脑子,既呆且傻。
外地人评论大连口音,说是有一股“海蛎子味”,海蛎子学名就是牡蛎,滋阴壮阳的好东西。大连人自己也觉得有些土,于是尽可能地将舌头弄弯一些,可是言辞里的杀伤力数值还是没有降下来。大连人说话冲,这一点各地人都有领教,好像日餐里的生鱼片,吃进嘴里鼻涕眼泪一起启程出发,五脏六腑大小周天立刻通畅无比,世上美味,莫过于此。再好的鱼片,也少不了用酱油调和好的辣根画龙点睛,我觉得大连人的口音就是那一小碟调好的辣根。
听惯了大连口音,也就自然接受了大连人的做事风格:大度豪爽,决不拖泥带水,并且死要面子。这几年来大连求学创业定居的外地人越来越多了,报纸上也惊呼外地人买走了四成新开发的房子,并源源不断地呼朋引类,像喜欢群居的鱼。就有大连人愤愤不平地抱怨:怎么大连的钱都让外地人挣去了?但要给他安排一个出力挣钱的岗位,比如搓澡扫大街之类,下岗在家的他也会马上推辞:出那个力,丢那个人,谁干呀?我脑子里又没有长海螺。
山色妩媚,海景激荡,大连人还是喜欢维持一种略带些舒缓的生活,就像火车站前面依旧保留的有轨电车,玎玲铛锒地沿着铺好的铁轨朝前开去,有时还会伴随一声沉闷的汽笛。也有很多不甘寂寞的年轻人到了外地,在老人的眼中他们是出去受罪,他们把大连海鲜的招牌和大连人的口碑播撒得全国都是,可说来惭愧,大连到现在还没有一种真正属于自己的地方风味小吃。
曾经有外地朋友听说大连盛产美女,特级皮肤一流体型,刚下飞机就迫不及待地透过出租车的玻璃满世界乱看,恨不得把二郎神的第三只眼也借过来使使,见到我后直抱怨名不符实。我当时送了他一句大连话:你是不是刚下船?他连忙说自己是坐飞机来的,我笑着告诉他“刚下船”和北京话里的“乡巴佬进城”异曲同工,美女们正在全世界各个角落为大连增光添彩,哪会无所事事地在街上闲逛任人欣赏?
那个朋友连呼自己没文化。过了一阵,又吹毛求疵地向我抱怨大连建市才一百年,简直就是一个暴发户。我翻开身边的大连指南点给他看,那一页讲的是着名的风景胜地金石滩,那里屹立着世界上最大的震旦纪龟裂石。距今,已有六亿年的历史了。
❻ 大连火车站属于哪个区
中山区。
位于中国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是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一等站,是中国东北地区主要的客运站,承担沈阳铁路局管内的部分动车组以及进出大连的绝大多数普速列车的始发和终到作业。
大连站始建于1903年,由俄国人建在今西岗区胜利街,名为青泥洼(Дальнiй,音译达里尼)站,为中俄共同修筑的东清铁路(中东铁路)南部支线上车站。
(6)大连火车站历史多少年扩展阅读
大连站内部由南站房、高架候车室和北站房三部分组成。2010年根据人民铁道网统计,大连站总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其中北站房建筑面积为6622平方米,高架候车室建筑面积为8500平方米。结构形式为多跨二层框架。
外部由有铁路经过的宏孚桥地下通道和位于大连站南部的站南广场等组成。
大连站是大连市标志建筑之一,并于2002年被大连市政府确定为第一批市级重点保护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