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祖传天佑通宝古币一枚,大家鉴定一下,价值多少
元末义军张士诚铸造,天佑通宝折五钱。存世量稀少,价值都在万元以上。这枚感觉锈色作伪,文字粗晦,是赝品。
‘贰’ 明朝时中国用的什么钱币
明代以白银作为法定的流通货币,一般交易大数用银,小数用钱,白银和铜钱组成了货币主体。但明代初期曾用钞不用钱,后改为钞钱兼用,以纸币为主,奇怪的是明代只发行一种"大明宝钞"纸币。明代基本是一个皇帝铸一种年号钱(亦有几代未铸钱),共有十个皇帝铸过年号钱。因避讳皇帝朱元璋之"元"字,明代所有钱币统称通宝,忌用元宝。
由于明代与日本及欧洲间出口贸易的发展,大量白银从海外通过东南沿海流入内地。国初虽然铸有“洪武通宝”铜钱,洪武八年(1375)又发行宝钞作为法定货币,但铜钱形制滥恶、使用不便,宝钞贬值严重,白银不可遏止地成为公私交易的主要通货。碎银通货的便捷,使得前期由于币制混乱造成的通货膨胀得到抑制,货币经济得以发展。
大明宝钞
大明宝钞印框高约30厘米、宽约20厘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纸币。宝钞分六等:壹贯、五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
由于当时纸质较差,大明宝钞难以耐久,且明代纸币只发不收,既不分界,也不回收旧钞,致使市场上流通的纸币越来越多,宝钞泛滥成灾,发行当年就通货膨胀,贬值极快,人民纷纷弃之。可见,这项钱币改革以失败告终。
明朝各阶段货币
元末群雄并起,各自为政,并自铸货币,俨然一朝之政,但这些政府都是昙花一现,铸造的货币也是显现一时,后来均臣伏朱氏大明。
元末张士诚据高邮,号大周,自至正十三年改元天佑、毁铜佛铸天佑通宝。
徐寿辉铸天启,天定二钱。
除友谅杀徐寿辉后,改元大义,铸大义通宝。
朱元璋起兵后,铸大中通宝。
以上各钱,除大中之外,均极少见。明代币制以纸币为主,但也铸造了不少铜钱,且品类繁杂。朱氏铸钱,自大中始,开始背文纪地纪值,这是明代铜钱的一个特征,一直影响到清末铸钱。且明代钱币,一反往朝,均为通宝,而无元宝,主要避朱元璋之“元”字讳。
自洪武之后又铸了永乐、宣德、弘治、嘉靖、隆庆、万历、仄昌、天启、崇祯等货币。
到了明朝末期诸侯封王,各自为政,割据称雄,自铸货币展示出一朝暮景。
鲁王铸大明,福王在南京造弘光。唐王据福州铸隆武,永明王在肇庆改元永历,铸永历通宝。明末,李自成与张献忠,雄据南北,加速了明的灭亡,李自成在西安称王时曾铸永昌通宝,张献忠在成都即位,改元大顺,铸大顺通宝。张献忠义子孙可望入滇进黔,称东平王,铸兴通宝。
1674年吴三桂铸利用通宝,耿精忠在福建铸裕民通宝;1678年吴三桂昭武通宝;吴世番铸洪化通宝。
‘叁’ 天佑通宝是哪个朝代铸造的
元朝。
“天佑通宝”是由元未张士诚所建立的政权所铸。
据说是张士诚率部攻下平江城后用承天寺的铜佛铸成的。张士诚的年号,也是受了承天寺的“承天”二字启发而采用的。张士诚铸行的“天佑通宝”沿用了当时的至正钱的形制,边廓齐整,面文楷书,背文用篆书。篆文有“一”、“贰”、“叁”、“五”等记值字样,钱分小平、折二、折三、折五等。天佑通宝铜钱发红,可能跟用铜佛所铸有关。天佑通宝钱本身发行就少,再加上朱元璋的搜缴销毁,所以传世不多,尤其是背穿上有“贰”字者就更难见了,属极罕见品。
据博宝艺术网专家介绍,我国历史上帝王年号作“天佑”者还有一个人,是唐朝末期唐昭宗李晔,他的最后一个年号就是“天佑”。李晔的年号“右”字左偏旁是“衤”,而不是“亻”,所以有人在鉴定古币时不够细心,把“天佑通宝”当成了唐代钱币,这是错误的。
‘肆’ 天佑通宝是什么时期的钱币
元末起义军张士诚铸。
你想买的话
,如果对这行不了解
,那你就该慎重了,真品的话:一般的价格每枚500元左右,包浆好、且保存完整的可卖到1000元。
如果是想搞收藏的话,切记要理性选择,不要留下
什么
“花钱买教训”
一类的自欺欺人的话语
‘伍’ 北京古代钱币博物馆的馆藏文物
青铜的诉说——保利艺术博物馆:该博物馆是由保利集团投资兴办的。自商至唐的青铜器展品是博物馆最大的特点。该馆还展出了保利集团从香港重金购回的圆明园三件国宝——铜兽。本片表现了展品的形美、纹美及独特的价值。
这些铜兽首是干隆年间,由专为皇帝服务的宫廷造办处工匠们精心制作,动物绒毛等细微之处都是一凿一凿锻打而成,清晰逼真,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准。设计者是郎世宁等来自欧洲的艺术家,因此造型带有诸多西方艺术特色,成为融汇东西方文化的艺术珍品。
其中,虎首铜像与中国传统虎的造型大相径庭,如果不是额头上的“王”字,大家都会误以为是狮子。专家说,只有中国才把老虎尊为百兽之王,因此这件虎首铜像中西合璧的意义更为典型。
铜兽首以宫廷专用合金铜为材料,内含诸多贵重金属,与北京故宫、颐和园陈列的铜鹤等所用铜相同,颜色深沉,内蕴精光,历经风雨而不蚀,也堪称一绝。
同时展出的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的14尊南北朝佛像,价值也不亚于四大铜兽首,是中国佛教雕塑艺术巅峰期的代表作。
原始贝币产生于距今三千年的商代,是钱币的始祖,是一种由天然海贝加工而成的贝类货币,出土于河南殷墟妇好墓等地,年代为公元前19至前16世纪,距今约3500年以上。经过加工的天然贝币形体一面有槽齿,贝币光洁美观,小巧玲珑,坚固耐磨,便于携带,这类海币主要出产于我国的东海、南海等地海域,反映了商代商业交流的情况。
它的产生,标志着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在原始物物交换阶段之后,可交换的商品日益增多。此时贝币出现,成为商品交换过程的中介。 战国·燕国“明四”圆形方孔钱,直径29mm,重4.6克,是品“明四”方孔圆钱,背平素,边缘有范线溢铜,铸造较为粗糙。
“明四”钱是燕铸方孔钱中外径和重量最大者,也是燕铸币中最为罕见之品,被列为古钱币珍品之一,极美品。 魏、蜀、吴史称三国,此时期币制复杂,再加上战火纷飞,史记不详,如今被断为三国时期货币,其铸地和铸时,难以解分。
三国时候,不同地域钱制各有差异;
魏得五铢
蜀铸五铢外,另有直百五铢.
吴有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等。
另有太平百钱,及定平一百,亦主尖归三国时候,太平百钱为益州刺史越廉所铸,定平一百亦可能为蜀所铸。
史书关于西晋铸钱只字未提,当时主要行用五铢钱。西晋统一中国时,府库充实,国力强盛,因此,除了沿用汉代旧钱之外,应有自行铸钱。时至今日,要辩别魏晋铢已非易事。
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后,各少数民族各自为政,许多还自行铸钱。
巴族首领李特,李流等,建汉于四川,铸“汉兴”,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枚以年号命名的货币。
石勒取代匈奴隶建立前赵而自立为王,史称后赵,铸“丰货”。
前凉张轨铸“凉造新泉”。 南朝时期,把汉旧五铢剪成小钱,风行一时,并私铸成风。宋文帝元嘉七年(公元430年)铸四铢。流传甚少,后又改铸孝建四铢,此泉文字纤秀,篆文笔势飞动,有如翩翩舞袖,甚为美观。公元465年,又曾铸永光,数月后改元景和,又铸景和,二钱存世极罕。
梁武帝期间,主要铸有轮与无轮二种五铢,其中无轮者称“女钱”。梁元帝迁都江陵之后,改铸当十之“二柱五铢”,梁敬帝在太平二年改铸“四柱五铢,”当二十使用,二者现均稀少。陈文帝在天嘉年间,为抵制小钱铸大型五铢,以一当十,陈宣帝铸太和五铢,此泉篆文匀称瑰丽、制作绝妙,居南朝泉品之冠军。西魏铸永安五铢,北周铸永通万国,五行大布,布泉,此三泉品,俗称“北周三品”书法精美,铸工精良,是继王莽之后又一铸钱巅峰。 隋文帝平陈之后,隋五铢为统一法定货币,隋五铢之“五”字左多一竖有若“凶”字,小样者常见。
唐初,仍用隋代旧钱,至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下令废五铢,铸开元通宝,自始结束了我国铢两货币的历史而进入宝文制货币。
“开元通宝”四字钱文由书法家欧阳询制词并书,文字端庄凝重,展示出大唐一代兴盛太平的风范。
“开元通宝”在唐代先后铸行二百多年,一直比价稳定,变化微小,商民乐用,该钱在清末中仍有使用,亦是钱币寿星之一,开元钱铸量巨大,今流传甚广,版别众多。
唐高宗时(乾封元年(公元666年)),由于奢风渐炽,军费激增,曾改铸乾封泉宝,以一当十,但遭商民拒绝,一年之后被迫停铸,因而传世较少。
安史之乱,史思明据东都铸顺天,得壹大钱,以一当百。俗词云“顺天易得,得一难求”。
安史之乱后,唐代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为了支付军费,唐肃宗于乾元元年,新铸乾元重宝以一当十,后又以一当五,以一当三,最终以一当一,与开元同行。这是钱文中重宝钱的开端。乾元钱铸造自肃宗始一直铸至唐末、因而流传也广,版式也繁。
唐代宗大历年间(公元766-779)铸大历元宝,唐德宗建中年间(公元780-783)铸建中通宝,此二泉常出土于新疆地区。
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地845年)裁减天下佛寺,收废寺铜材铸钱,杨州节度使李绅于新钱后加昌字以纪年号。于是各州铸炉皆以本州郡名为背文,现有昌、京、洛、益、荆、襄、兰、越、宣、洪、潭、兖、润、鄂、平、兴、梁、广、梓、福、桂、丹、永等23种。
唐懿宗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桂阳监王彤新铸“咸通玄宝。”但此泉不久停废,因而传世及出土极罕。
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建立后梁,开始了我国历史上纷乱割据的五代十国局面。朱温灭唐,改国号为梁、迁都汴京、建元开平。传世有开平元宝,开平通宝各一枚。
后唐李嗣源,在天成年间(公元926-930)铸天成元宝,仿模开元,而精美不及。
后晋天福三年(公元938)因通贷不足,财用匮乏,铸铜钱以天福元宝为文,今凡天福元宝多为私铸质量很差。
后汉铸钱以“汉元通宝”改名,形制全仿开元,唯“汉”字不同,因此,实际上是一种改范钱。存世少见。
后周太祖郭威建元广顺(951-953)于柴荣显德二年(955),废天下寺院3336所,取铜铸“周元通宝”。
五代战乱,各地藩镇纷纷自立,建号铸钱,以广财用,前后铸永平,通正、天汉、光天、乾德、咸德、广政、大蜀等,许多仅存孤品。
南唐,徐知浩于公元937年建国大齐,铸“大齐通宝”,世仅二枚,后改称“大唐”,铸保大,永通泉贷,唐国与大唐通宝,存世均不多见。楚马殷占据湘楚大地,铸有天策符宝铜铁钱,乾封泉宝铅铁钱,乾元重宝大铁钱,小铜钱,开元铜钱等。
南汉曾铸乾亨重宝铅、铁钱及乾亨通宝铜钱,后者极为罕见。闽王氏政权在此期间铸开元背“闽”大小铅钱及永隆通宝铅铁钱。天德重宝铜铁钱也由闽王所铸。纵观五代十国货币,以铅、铁为主,劣币较多,精美者少见,反映了当时政局动荡,经济萧条,民不聊生的局势。
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自此中国又恢复了基本统一的局面,人民得到休养生息,经济上明显得以恢复。
两宋的币制,主要为铜钱,但兼以铁、铅。白银及银币在支付和购买上较前朝较为重要。纸币开始正式产生和推行,这是两宋时期币制的最大特点。
南北宋铜铁钱明显不同,北宋铜钱多而铁钱少,南宋铁钱多而铜钱少。北宋铜钱小平钱多而大钱少,南宋铜钱小平少而大钱多,北宋以年号为钱文,而南宋不但以年号为钱文,且有纪年、纪监。另两宋货币较以前最大的区别在于钱文书法,许多为各朝皇帝御书,或书法大家所写。真行隶篆草俱备。是我国货币书法艺术的颠峰。
北宋自宋太祖始,经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微宗、钦宗共九朝,历时168年,铸有宋元、太平、淳化、至道、咸平、天圣、明道、景佑、皇宋、康定、庆历、至和、嘉佑、治平、熙宁、元佑、绍圣、元丰、元符、圣宋、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靖康等二十六种货币,南宋之初,继承了北宋遗风,钱文有几种书体,且成对钱,之后基本上在书体上变化较少,但增加纪年、纪监、且铸钱质量日益低下,毛砂钱,大钱时有出现。
南宋历经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等朝,历时153年,铸有建炎、绍兴、隆兴、乾道、淳熙、绍熙、庆元、嘉仄、开禧、嘉定、大宋、绍定、端平、嘉熙、淳佑、皇宋、开庆、景定、咸淳十九种年号铜铁钱。 元末群雄并起,各自为政,并自铸货币,俨然一朝之政,但这些政府都是昙花一现,铸造的货币也是显现一时,后来均臣伏朱氏大明。
元末张士诚据高邮,号大周,自至正十三年改元天佑、毁铜佛铸天佑通宝。
徐寿辉铸天启,天定二钱。
陈友谅杀徐寿辉后,改元大义,铸大义通宝。
朱元璋起兵后,铸大中通宝。
以上各钱,除大中之外,均极少见。明代币制以纸币为主,但也铸造了不少铜钱,且品类繁杂。朱氏铸钱,自大中始,开始背文纪地纪值,这是明代铜钱的一个特征,一直影响到清末铸钱。且明代钱币,一反往朝,均为通宝,而无元宝,主要避朱元璋之“元”字讳。
自洪武之后又铸了永乐、宣德、弘治、嘉靖、隆庆、万历、仄昌、天启、崇祯等货币。
到了明朝末期诸侯封王,各自为政,割据称雄,自铸货币展示出一朝暮景。
鲁王铸大明,福王在南京造弘光。唐王据福州铸隆武,永明王在肇庆改元永历,铸永历通宝。明末,李自成与张献忠,雄据南北,加速了明的灭亡,李自成在西安称王时曾铸永昌通宝,张献忠在成都即位,改元大顺,铸大顺通宝。张献忠义子孙可望入滇进黔,称东平王,铸兴通宝。
1674年吴三桂铸利用通宝,耿精忠在福建铸裕民通宝;1678年吴三桂昭武通宝;吴世番铸洪化通宝。 清朝币制,大体上是银钱平行本位;大数用钱,小数用钱,且银铜之间比价大体维持在一千文一两上下。
满人在入关之前,便开始铸钱,努尔哈赤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就建国称帝;年号天命,铸汉文与满文天命钱。以后以常名铸钱,自顺治、康熙、雍正、干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铸造了数以亿计的制钱。清钱的另一个特征是,虽然正面钱文一致,但背面以满文区别各地铸局。因时,因地、因铜料与技术不一,就产生多寡不一,版别复杂的特点,清钱第三个特点,因时代近,入土较少,大多流传于世,但历经几十年溶销,收缴、数量日渐少,不象唐宋钱,时有出土,近年来,清钱日受收藏家重视。 清末,由于清庭腐败,爆发太平天国起义,太平天国义军所铸货币,至今流传下来的时可见到,但由于时期不同,铸地不同,许多珍稀版别,也只能望拓兴叹。
太平天国钱币的显着特点是:
1、钱称“圣宝”,有别于历代钱币。
2、钱币上无纪地、纪值、纪重标志。
3、钱文分书于正反两面。
‘陆’ 天佑通宝的历史背景
据周新国先生的“武陵藏珍”记载:“天佑通宝”钱是元末农民起义首领张士诚所铸。张士诚,泰州白驹场(今江苏东台境)人。1353年,率盐丁起义,占领高邮,踞承天寺为宫,国号大周,自称诚王,改元天佑。他毁铜佛像铸“天佑通宝”钱,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四种。正面为楷书,背面为篆书,皆纪值。今见钱文从“佑”不从“祐”。彭信威《中国货币史》认为“这是史书的错误,天祐乃唐的年号。”邱思达《古钱百咏》则认为“二字可以通用”。
天佑钱传世不多,加之明太祖朱元璋的搜缴销融,现存传世品较少。《王荫嘉品泉录》说:“天佑钱传流至今,已稀若星凤”,“即便吴中,亦属难得一见。”“吴中”系张士诚活动区域。1356年,张士诚定都平江(今江苏苏州)。因屡败于朱元璋,次年降元。后拓地至皖北、鲁南、浙东,未几,自称吴王。1367年,朱元璋发兵攻破平江,他被俘至应天(今江苏南京),自缢死。
‘柒’ 不知道是哪代的
天佑通宝 元朝时期 直径2.5厘米 “天佑通宝”是张士诚建立政权后所铸的年号钱 公元1367年,张士诚被朱元璋打败,被俘后自尽。“天佑通宝”是张士诚建立政权后所铸的年号钱 建议楼主你拍几张照片吧,这样我也不知道是什么,你拍几张照片然后拿到博宝宝珍商城,找在线专家鉴定一下,鉴定是免费的。而且如果是古董还可以给你估价。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捌’ 明朝货币详细介绍 明朝各阶段的货币有哪些
明代币制以纸币为主,明太祖洪武八年开始制造,称“大明宝钞”,同时也在铸造了不少铜钱,大明所有的钱币统称“通宝”,当时交易金额大的用白银,因为白银可以保值,交易金额数量小用钞钱(钱和钞因为制作工艺和通货膨胀容易贬值)。
不同帝王在位时,合法的货比都是用当代帝王称号的通宝,不同帝王利用这种强制使用帝王称号的通宝实现对经济的控制明,朝通宝应为更换朝代,在民间可以根据铜币的成色来换当时帝王称号的通宝。
‘玖’ 天宝通启是哪个朝代的货币
天宝通启??天启通宝吧
天启通宝历史上有两种,第一种出现在元末,1351年,徐寿辉起事,在蕲水称帝,建国天完,年号治平,1355年改年号为太平,1358年又改为天启,铸天启通宝,1359年又改为天定,1360年为陈友谅所杀,这种天启通宝时间短,范围窄,很难见到
另外一种就是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1621—1627)时的钱
左为元右为明
‘拾’ 天佑通宝贵还是元佑通宝
天佑通宝贵。
元_通宝行,篆书双体钱币,1995年5月出土于山东省济南市小清河北部地区。钱径24毫米,穿径6毫米,廓厚1毫米,重三点六克,小平,铜质,光背,旋读。宋代钱币,是中国历史上钱币铸造,发展的高峰,品种繁多,工艺精致,钱文瑰丽,形制完美,历来多有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