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半途而废讲述的是哪个历史人物的故事

半途而废讲述的是哪个历史人物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2-07-28 06:42:50

⑴ 半途而废的人物事例是什么

半途而废的人物事例是,春秋末年吴越战争中,吴王夫差为替父阖闾报仇,富国强兵,终于一战败越,本来已经要灭了越国了。却半途而废,后来放虎归山,自己则贪图享乐,不再励精图治。而越王勾践知耻后勇,卧薪尝胆,坚持不懈,终于20年一举灭吴,夫差身死国灭。

贝尔发明的电话由爱迪生主要研究的,爱迪生后来放弃了,贝尔将电话的某个螺母拧紧了一些就发明了电话。

做事不能半途而废的句子

1、如果你想干出一番事业,绝不能半途而废!在奋斗的过程中也许布满荆棘,但是请相信自己,你的辛勤劳动将会有所回报的。

2、半途而废的背后有千种借口,而成功背后只有一种理由,那就是坚持,舵在手中掌握,路在脚下延伸。

3、做任何事都不能半途而废,不然什么事都不会成功。

4、新的一年,依旧痛恨偏见、厌烦认同感的寻找、厌倦泛滥的情怀。学会珍惜爱和年轻的资本,已经做出选择,就不要再半途而废。

5、他做任何事都有始有终,从不半途而废,深得大家信任。

6、人生苦短,心中苦涩让我难以掩饰,知苦道累,岁月总把人憔悴,自己去背,哪能半途而废。

7、做一切事情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

8、做事半途而废的人,永远嚐不到成功的果实。

9、半途而废是永远无法成功的,只有将梦想的翅膀插在心中,并且持之以恒,你才能自由地飞翔。

10、我既然答应你,就会坚持下去,绝不会半途而废。

⑵ 史上有雄心壮志却半途而废的人物及故事

一、吴王夫差。

春秋末年吴越战争中,吴王夫差为替父阖闾报仇,富国强兵,终于一战败越,本来已经要灭了越国了。却半途而废,后来放虎归山,自己则贪图享乐,不再励精图治。而越王勾践知耻后勇,卧薪尝胆,坚持不懈,终于20年一举灭吴,夫差身死国灭。

二、李存勖。

李存勖,是五代时后唐的开国皇帝。他的父亲李克用在弥留之际,给李存勖留下三支箭:这三支箭是用来消灭李家的三个敌人。你要牢记仇人为咱家报仇。二十四岁的李存勖不负父亲的遗愿,马不卸鞍,浴血奋战,先后破燕、灭梁、亡蜀、败契丹,最后使内忧外患交集的国家再度天下一统。

但是,李存勖并没有守住报仇之后开辟的一番鸿图事业。登上皇位的他,整日寻欢作乐,放任后宫,又亲信宦官、伶官,致使众叛亲离,怨声四起。登基三年后,一名普通的军士振臂一呼,天下即分崩离析,李存勖最后落得身死国灭的悲剧下场。

三、荆轲。

秦国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南界,太子丹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荆轲献计太子丹,拟以秦国叛将樊于期首级及燕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是一块肥沃的土地)地图进献秦王,相机行刺。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于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荆轲来到秦国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荆轲在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刺秦王不中,被杀。

四、杨靖宇。

杨靖宇(1905年2月26日-1940年2月23日),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河南省确山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着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

1939年秋冬季,组织东南满反日伪军“讨伐”作战,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自己率警卫旅转战于濛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

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35岁。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濛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五、项羽及乌江自刎。

项羽,第一次见到始皇帝时,和平常人一样跪在路旁两边的人群中,等始皇帝的车驾过去,但是他嘴中却说出了,总有一天我要代替他,这是何等的雄心壮志,的确,项羽当上了西楚霸王,但是依然没哟统一天先,与刘帮较量很多年。

最后亥下被围,本来突围可以成功,只少项羽本人可以跑出去,老乡撑船过讲来接项羽,可这时曾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已经心灰意冷,跳下乌讲,自刎了,半途而废。

原文: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美人舞剑兴酒,抹剑自尽。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白话译文:

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刘邦的汉军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又层层包围上来。夜晚,听到汉军的四周都在唱着楚地的歌谣,项羽大惊失色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不然,为什么汉军中楚人这么多呢?”项羽连夜起来,到军帐中喝酒。

回想过去,有美丽的虞姬,受宠爱,常陪在身边,有宝马骓,常骑在胯下。而今……于是项羽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诗道:“力能拔山啊豪气压倒一世,天时不利啊骓马不驰。骓马不驰啊怎么办,虞姬啊虞姬你怎么办!”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

项羽泪流数行,身边侍卫也都哭了,谁也不能抬头看项羽了。于是项羽跨上战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随,当晚从南面突出重围,纵马奔逃。天亮的时候,汉军才察觉,就命令骑兵将领灌婴率领五千骑兵追击项羽。项羽渡过淮河,能跟上项羽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

项羽走到阴陵时,迷路了,向一农夫问路,老农骗他说:“往左拐。”项羽往左走,就陷入了一片低洼地里,所以又被汉军追上了。项羽又率兵向东走,到了东城的时候,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了,而追击的汉军骑兵有几千人。

项羽自己估计这回不能逃脱了,对手下骑兵说:“我从起兵打仗到现在已经八年了,亲身经历七十余次战斗,从没有失败过,所以才称霸天下。但是今天却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我灭亡,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啊。

我今天当然是要决一死战,愿为大家痛快地打一仗,定要打胜三次,为各位突出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帅旗,让各位知道这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于是就把他的随从分为四队,朝着四个方向。

汉军层层包围他们,项羽对他的骑兵说:“我再为你们斩他一将。”命令四队骑兵一起向下冲击,约定在山的东面分三处集合。于是项羽大声呼喝向下直冲,汉军都溃败逃散,果然斩杀了汉军一员大将。

这时赤泉侯杨喜担任骑兵将领,负责追击项羽,项羽瞪眼对他大喝,赤泉侯杨喜连人带马惊慌失措,倒退了好几里。项羽同他的骑兵在约定的三处会合。汉军不知道项羽在哪一处,便把军队分成三部分,重新包围上来。

项羽就冲出来,又斩了汉军的一个都尉,杀死百余人。再一次集合他的骑兵,发现只不过损失了两个人,便问他的随骑道:“怎么样?”骑兵们都佩服地说:“真像您说的那样!”于是项羽就想东渡乌江。

乌江的亭长撑船靠岸等待项羽,他对项羽说:“江东虽小,也还有方圆千里的土地,几十万的民众,也足够称王的了,请大王急速过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即使追到这,也没有船只可渡。”

项羽笑道:“上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况且我项羽当初带领江东的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向西挺进,现在无一人生还,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见他们呢?或者即使他们不说,我项羽难道不感到内心有愧吗?”

接着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忠厚的长者,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向无敌,常常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赏给你吧!”于是命令骑马的都下马步行,手拿短小轻便的刀剑交战。仅项羽一人就杀死汉军几百人。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

忽然回头看见了汉军骑兵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吕马童背向项羽,指项羽给王翳看,说道:“这个人就是项羽。”项羽便说道:“我听说汉王悬赏千两黄金要买我的脑袋,并封为万户侯,我就送你这点好处吧!”说完就自杀身亡了。

此文出自春秋·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2)半途而废讲述的是哪个历史人物的故事扩展阅读

写作背景: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汉战争中项羽被刘邦打败后,项羽带领八百人马突出重围,来到乌江江畔,这时乌江亭长劝项羽赶快渡江,以图东山再起、报仇雪恨。

可是项羽却笑着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于是拔剑自刎而死。

前203年(汉四年)楚汉鸿沟划界后,项羽领兵东归,刘邦也欲西还。这时张良、陈平对汉王说:“汉有天下大半,诸侯皆附之。楚兵疲食尽,这正是天亡楚国之时。今若勿击,真所谓‘养虎遗患’。”刘邦听从。

作者简介:

司马迁,字子长,阳夏龙门(今陕西韩城县北)人,我国古代着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其父司马谈,汉武帝时作太史令。司马迁10岁时,就在父亲的指导下诵读古文,曾向儒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学习。

青年时代曾两次漫游祖国,走遍大江南北、黄河上下,足迹几遍全国。他饱览名山大川,收集传说史迹,考察风土人情,接触下层人民,积累了珍贵的史料。

⑶ 半途而废的名人事例是什么

是汉朝时乐羊的故事。

东汉时,河南郡有一位贤惠的女子,人们都不知她叫什么名字,只知道是乐羊子的妻子。乐羊子自幼家里就很贫穷,婚后日子更是艰难。

有一天,乐羊子在外面拾到一锭黄金,跑回家交给妻子。

妻子知道金子的来历后,不但不高兴,反而生气地对丈夫说:“我听说有志气的人绝不能接受带有侮辱性的施舍,品德高尚的人连盗泉的水都不喝,因为讨厌它的名字不雅。你怎么能白白拿别人家丢失的东西,让品质受到玷污呢?我看这黄金还是送回去好!”

乐羊子听了妻子的话,羞愧无比,将黄金送到原处,然后外出拜师求学去了。转眼一年过去了,乐羊子回到家中,妻子惊奇地问道:“仅仅一年的时间,你就学到本领了?到底是为什么回来啊?”

乐羊子不好意思地说:“没什么别的原因,只是在外一年,我十分想你,所以回来看看你。”

妻子听了乐羊子的话,拿起一把剪刀,指着织布机上的绢帛,说:织绢先是用蚕茧抽成丝,再由丝纺成线,然后由线一根根织成寸,寸再积成尺,尺再积成丈,最后才成匹。如果我现在一剪刀下去,便会前功尽弃。

你在外面求学与我织布是一个道理,你积累学问,就应当‘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以此成就自己的美德。现在你半途归来,和我剪断织机上的绢帛有什么两样?你还是马上离家,学成再回来吧。

乐羊子听了妻子的话,深受触动,于是又继续求学,一连七年没有回过家。

故事寓意:

做事如果每次做到一半就放弃,那么最后肯定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功,只有坚持到底,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地完成,才能一步一步前进,在胜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立下了目标,就要敢于实践,努力完成,只会空想是不对的。俗话说:天才出自勤奋。任何一个人,纵然你有再好的天赋,如果不抓紧大好时光去努力学习,也是成不了才的。

乐羊子妻用“断织”的方法劝夫成才给我们很深的启示,那就是:仅仅有空洞的说教还不行,还必须有一些让人警醒的方法。

做其他事情也是一样,如果想说服一个人,讲一千句大道理,不如做一件实际的事让他终生铭记,那样的效果才是惊人的。

⑷ 半途而废的名人事例

半途而废的名人事例

(1)春秋末年吴越战争中,吴王夫差为替父阖闾报仇,富国强兵,终于一战败越,本来已经要灭了越国了。却半途而废,后来放虎归山,自己则贪图享乐,不再励精图治。而越王勾践知耻后勇,卧薪尝胆,坚持不懈,终于20年一举灭吴,夫差身死国灭。

(4)半途而废讲述的是哪个历史人物的故事扩展阅读:

半途而废,最后成功的名人的例子

鲁迅弃医从文。他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要改变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剧命运,首要的是改变所有中国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中国人的精神的,则首先是文学和艺术。于是鲁迅弃医从文。不过这个故事太多人知道了。

唐骏素,有中国“打工皇帝”之称,从微软到盛大,再从盛大到新华都,他完成了职业生涯的“三级跳”。可以说,他的每一次起跳时间、机会都把握得恰到好处,每一次都能跳到一个更高的平台。

⑸ 半途而废的名人例子

尤斯图斯·冯· 李比希,德国着名的化学家,他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农业和生物化学,他创立了有机化学。因此被称为“化学之父”。

李比希曾经试着把海藻烧成灰,用热水浸泡,再往里面通氯气,这样就能提取出海藻里面的碘。但是他发现,在剩余的残渣底部,沉淀着一层褐色的液体,收集起这些液体,会闻到一股刺鼻的臭味。他重复做这个实验,都得到了同样的结果。这种液体是什么呢? 李比希想,这些液体是通了氯气后得到的,说明氯气和海藻中的碘起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氯化碘。

于是,他在盛着这些液体的瓶子上贴了一个标签,上面写着“氯化碘”。 几年后,晋中之窗李比希看到了一篇论文——《海藻中的新元素》,他屏着呼吸,细细地阅读,读完懊悔莫及。原来,论文的作者,法国的青年波拉德也做了和李比希同样的实验,也发现了那种褐色的液体。和李比希不同的是,波拉德没有中止实验,他继续深入研究这褐色的液体有什么样的性质,与当时已经发现的元素有什么异同。最后,他判断,这是一种还未发现的新元素。

波拉德为它起名“盐水”。波拉德把自己的发现通知了巴黎科学院,科学院把这个新元素改名为“溴”。

⑹ 与半途而废相关的历史人物

项羽。

楚国灭亡后,项羽就一直跟着叔叔项梁,项梁对这个侄子可是寄予厚望的,希望将他培养成一个杰出人才。

刚开始,项梁让他学点文化,多读点书,但从写字开始,项羽就没有坚持到底,学了一点点,就不情愿了,半途而废。后来又学习剑术,结果又感觉难度大,最后只学了皮毛,还是放弃了。叔叔当然很生气了,对他的表现不甚满意,这般不上进的侄子如何能成大器?

哪知项羽这时却对叔叔说了一番豪言壮语:“识字有何用?最多只能记住别人的姓名。剑术,不过只能杀死几个人,我要学习能与上万人对敌的本事。”

这话听起来倒是有板有眼的,似乎项羽志向远大,项梁还真让他忽悠住了,真以为这个侄儿是个可造之材。就决定教他兵法,项羽那是心花怒放,终于可以学习万人敌的绝技了。

哪知他刚学一点,又开始烦躁,不愿意坚持下去,又一个半途而废,所以他的兵法也只能叫做略知一二。

项羽少年时代经历完全可以证明他是个优柔寡断,做事不能专一,缺少深厚兵家修养的人,是个典型的半吊子,志大才疏。虽说他有些蛮力,颇有胆色,但若不是家族显赫,还有叔叔项梁这棵大树罩着,起点高,哪有将来西楚霸王的高位呢?

项羽这一致命的性格体现在他一生所做的很多关键事件之中。

最有名的当是鸿门宴了,项羽只要坚持一下,就可以杀掉刘邦,但他竟然让刘邦在眼皮子底下溜掉,失去了解决对手的最佳机遇。

当时的谋士范增再三建议,都没有让项羽相信刘邦将是他最大的敌人,而设宴的目的就是要干掉刘邦,项羽再次半途而废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难道这一切不是命中注定。

(6)半途而废讲述的是哪个历史人物的故事扩展阅读:

项羽 (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泗水下相(今江苏宿迁市区)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杰出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之孙。

勇猛好武,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率军渡河援救赵王歇。巨鹿之战,击破章邯和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领军灭亡秦国。自称西楚霸王,定都于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大封灭秦功臣将领,拥立六国贵族后代为王。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掀起历时四年的楚汉之争。

项羽在正面战场屡破刘邦。彭越不断后方破坏楚军补给。韩信统一了黄河以北,挥师南下。项羽刚愎自用,猜疑亚父范增,终为刘邦所败。公元前202年,项羽退守垓下(今安徽灵璧县),突围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最后霸王别姬,自刎于乌江旁。

⑺ 《半途而废》这则寓言讲的是哪位人物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ㄍ伊索寓言》这本书是世界上家喻户晓的寓言集,篇幅短小,形式不拘,浅显的小故事中常常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爆发出机智的火花,有着深刻的寓意ο它不仅是向少年儿童灌输善恶美丑观念的启蒙教材,而且是一本生活的教科书,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ο ㄍ伊索寓言》共收集了三四百个小故事,寓言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ο寓言作者谴责当时社会上人压迫人的现象,号召受欺凌的人团结起来与恶人进行斗争ο 非常喜欢ㄍ伊索寓言》里的故事,篇篇都有着深刻的寓意ο如对富人贪婪自私的揭露;对恶人残忍本性的鞭鞑;对劳动创造财富的肯定;对社会不平等的抨击;对懦弱、懒惰的讽刺;对勇敢斗争的赞美ο还有许多寓言,教人如何处世,如何做人,怎样辨别是非好坏,怎样变得聪明、智慧ο 例如,ㄍ农夫和蛇》的故事劝告人们不要对敌人仁慈;ㄍ狗和公鸡与狐狸》告诉人们要善于运用智慧,战胜敌人;在ㄍ狮子与鹿》、ㄍ捕鸟人与冠雀》、ㄍ两个锅》等故事里,作者揭露出当政权掌握在贪婪残暴的统治者手中时,贫苦的人是不可能平安地生活下去的ο 我最喜欢的是ㄍ龟兔赛跑》、ㄍ乌鸦找水喝》的故事,相信这两个故事也是人人都耳熟能详的,可是生活中又有几人能有乌龟的毅力,却有很多人一不小心就变成了那个兔子,在学习上或生活中比别人聪明一点点,或者是比加人跑得快一点点时就有骄傲自满的情绪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你想永远比别人快一点、聪明一点,那你得戒骄戒躁,如果比别人'笨”一点或是慢一点也没关系,你只要向乌龟学习那种一刻不停始终坚持到最后的坚韧毅力和精神ο 这样到最后你一定会成功,一定会胜利ο ㄍ乌鸦找水喝》的故事又让我们明白了另外一个道理,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遇到了困难,不害怕不气馁,要勇于面对困难,运用你的智慧,只要你开动脑筋积极面对,困难一定能迎刃而解ο 我想每个人的成功都是来之不易的,在人的一生中会有各式各样的际遇,有失意的困惑,也有收获的喜悦ο失意的时候要坚持不懈的努力面对,不被一时的失意或失败打到,意志一定要坚强;跌倒了没有关系,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继续顽强的前行,成功和胜利就在你前面ο在你尝到胜利的果实时,也请你不要骄傲自满,不要沾沾自喜,不要因为一次的成功或胜利,而让你陷入骄兵必败的境地ο 让我们每个人都记得时时提醒自己,不害怕困难,具有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在成功的喜悦面前也懂得时时自律,永做一个清醒的成功人ο

⑻ 成语半途而废的历史故事

解释:
半路上停下来不再前进。比喻做事有始无终。
这个成语来源于《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涂(即途)而废,吾弗能已矣。
东汉时,河南郡有一位贤慧的女子,人们都不知她叫什么名字,只知道是乐羊子的妻子。

一天,乐羊子在路上拾到一块金子,回家后把它交给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志向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因为它的名字令人厌恶;也不吃别人施舍而呼唤过来吃的食物,宁可饿死。更何况拾取别人失去的乐西。这样会玷污品行。”乐羊子听了妻子的话,非常惭愧,就把那块金子扔到野外,然后到远方去寻师求学。
一年后,乐羊子归来。妻子跪着问他为何回家,乐羊子说:“出门时间长了想家,没有其他缘故。”妻子听罢,操起一把刀走到织布机前说:“这机上织的绢帛产自蚕茧,成于织机。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有一寸长;一寸寸地积累下去,才有一丈乃至一匹。今天如果我将它割断,就会前功尽弃,从前的时间也就白白浪费掉。”
妻子接着又说:“读书也是这样,你积累学问,应该每天获得新的知识,从而使自已的品行日益完美。如果半途而归,和割断织丝有什么两样呢?”
乐羊子被妻子说的话深深感动,于是又去完成学业,一连七年没有回过家。

⑼ 半途而废的主人翁是谁

我们都知道半途而废这个成语,那么这个典故的主人翁是谁?是乐羊子,但此人并非战国时魏国名将乐羊。

为何又有史料把这两个人混为一谈呢?想要知晓答案,我们还得从两个人各自的故事说起。

战国时期攻灭中山国的乐羊。

韩赵魏三家分晋之后,各自成为诸侯,这是战国的起点,按理来说,一个国家被分裂了,那么分裂的几部分都会相应地被削弱,但魏国却打破了这个常理,因为它是战国初期最先称霸的诸侯国。

魏国经过李悝的变法而强极一时,既然强大了自然要对外扩张,魏文侯环顾四周的诸侯,发现没有适合攻打的地方,因为周边没有软柿子,自己是要立威的,当然要挑稳胜的战役来打,万一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上,那就不好玩了。

魏文侯

因为箱子里都是乐羊攻打中山不利,群臣弹劾乐羊的奏折,整整两大箱,乐羊感激涕零,对着魏文侯的方向,拜了两拜并说,攻灭中山并不是他的功劳,而是魏文侯的用人不疑(《吕氏春秋》记载:中山之举,非臣之力,君之功也)。

由此可见,战国初期魏国的强大,其实是因为有魏文侯这样的明主,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而反观魏文侯的子孙后代,那真是一代更比一代昏,不仅不能知人,还处处怀疑臣下之心叵测,这也是魏国自魏文侯后一直走下坡路的根源所在了。

阅读全文

与半途而废讲述的是哪个历史人物的故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3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