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临海是属于哪里的
临海市隶属于浙江省台州市,位于浙江东南沿海,濒临东海。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繁衍,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临海古为章安郡,西汉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置回浦县,自唐以后,历代均为台州府治。古城墙、古街区、古庙宇、古塔群,古风蔚然。传统儒、释、道文化影响深远,文脉犹存。临海古迹,首推两座古城,一是临海古城,一是桃渚抗倭城。临海古城墙始建于晋,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山水城相依相绕,雄伟壮观,人称"江南长城"。古城内,人文景观星罗棋布,巾山塔影,东湖毓秀,唐代古刹,明清街衢,无不令人神往。另一座古城桃渚抗倭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戚继光曾在此屡败倭寇,是一座英雄城,也是东南沿海保存最完好的抗倭所城。桃渚千峰竞秀、怪石雄奇,桃渚珊瑚岩群占地5平方公里,已由国家地矿部列入“浙东雁荡山—桃渚中生代火山地质自然保护区”,将建成国家级地质公园。
临海文教,始于汉晋,兴于唐,而盛于宋明,源远流长。自唐以降,临海即为台州文化中心,素有“小邹鲁”和“文化之邦”的美誉。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千年文脉,至今犹存。屈晃、谢灵运、顾况、骆宾王、郑虔、朱熹、尤袤、王士性,都为一代文宗。唐郑虔为广文馆博士,诗、书、画被唐玄宗誉为“郑虔三绝”,在临海设馆广授门徒,遂成台州文教始祖。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有骆临海之称,他的诗集称为《骆临海集》。朱熹在临海办学讲学,在东湖小瀛洲建上蔡书院,并手书书院匾额。明代杰出地理学家王士性,着述颇丰,在人文地理方面成就高于徐霞客。史载,仅宋一代临海中进士者二百十七人,在全国各县中居第五。
台州学院位于临海市,是台州唯一的本科院校,现在已发展成为拥有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医学、经济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大学办学基本格局。学校办学基础扎实,成果显着,以2005届毕业的01历史本科班为例,学士学位授予率达百分之百。
临海三百里奇山秀水,风景绝佳。宋代文天祥过临海,赋诗赞曰:"海上仙子国,邂逅寄孤蓬,万象图画里,千岩玉界中"。清代冯赓雪赞之为"风景直冠东南"。武坑峰林、石柱桃江、龙湾海滨、牛头山湖、珊瑚岩奇观、永安溪漂流,以及浙东南第一高峰的括苍山,主客之景皆佳,四时之赏不绝,让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临海盛产柑橘、茶叶,柑橘历史悠久,主要品种为无核橘,产量居全国首位;“临海蟠毫”为全国名茶之一。真丝绸衣、漆金木雕等传统手工艺品,闻名全国。
临海市位于浙江东南沿海,濒临东海。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繁衍,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盛产柑橘、茶叶,柑橘历史悠久,主要品种为无核橘,产量居全国首位;“临海蟠毫”为全国名茶之一。真丝绸衣、漆金木雕等传统手工艺品,闻名全国。境内风光秀丽,主要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有东湖、中山、古城桃渚等。桃渚千峰竞秀、怪石雄奇,桃渚珊瑚岩群占地5平方公里,已由国家地矿部列入“浙东雁荡山—桃渚中生代火山地质自然保护区”,将建成国家级地质公园
2006年9月,临海市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
② 临海的历史
夏、商、周时,临海属瓯地,春秋时属越地,战国时属楚。
秦统一六国后,属闽中郡。
西汉始元二年(前85年)置回浦县,设县治于章安,属会稽郡。
东汉建武元年(25年)改称章安县。
三国吴大帝时建临海县(以临海山得名)、临海郡(治章安县)。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郡,章安、始丰、宁海、乐安并入临海县,属处州。
十一年(591年)移县治于大固山。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台州。
自唐至清,临海历来为台州路、台州府治所。
民国初,废府存县,属会稽道。
民国16年(1927年)废道制,先后属第六、第七行政督察专署管辖。
194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接管临海,建立县人民政府。
1981年后,临海县章安区、黄岩县洪家区与三甲区,陆续划属椒江市。
1986年3月,国务院批准撤销临海县建制,设立临海市,是台州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1994年,迁台州行署至椒江,设立台州市。临海市为省辖市。
③ 临海历史
【基本概况】
临海市位于浙江东南沿海。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经济、文化发达,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和大批珍贵文物,1994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临海素有“小邹鲁”和“文化之邦”的美誉。自唐广文博士郑虔来台州开办学馆、启蒙教化之后,民重耕读,教育发达,名人辈出。在历代科举中,出过3位状元,1位榜眼,1位武探花,共有进士357人,其中最盛的宋代达217人。
清光绪年间,建有中学堂2所,高等学堂6所,初等小学堂30所。历经漫长岁月的风雨沧桑,临海形成了名城、名人、名迹、名特“四名”之城。古城墙历史悠久,保存完好。台州古城、谭纶画像、戚继光表功碑、千佛塔、桃渚城、涌泉、溪口古窑址群、郑虔墓、翼龙化石产地保护区等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峰、珊瑚岩群分别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和多功能国家级地质公园。
临海资源丰富,有铅、锌、铜、氟石、蜡石、珍珠岩、萤石、陶土、白土、墨汁土、花岗岩、玄武岩等矿藏,盛产木材、柑橘、茶叶、蚕茧、中药等经济作物,还有黄鱼、大黄鱼、墨鱼、鲳鱼、鳓鱼、石斑鱼、鳗鱼、梭子蟹等海鲜产品,向称“鱼米之乡,柑橘之县”,列为全国林业基地县和茶叶基地县。工业生产逐步形成以摩托车、纽扣、化工、彩灯、眼镜、汽车配件等为龙头的企业集团和骨干产业链。风景名胜繁多,旅游资源开发条件优越,旅游业发展迅速。
临海是浙江东南沿海的一座古城新市,属沿海经济开放区。服装、机电、化工、建材、轻纺、食品饮料成为主要产业,并逐步走上集约化经营轨道,规模效益开始显现。杜桥眼镜市场成为全国四大眼镜市场之一。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260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0.0%;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为30.7亿元和16.1亿元,增长15.2%和18.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5.7亿元,增长19.3%,其中工业性投资71.1亿元,增长1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0252元和8739元,增长8.6%和11.8%。
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建立了38个总面积达668公顷的农业示范园区和高产示范园区,形成了以水果、蔬菜、水产、畜牧、兔业、茶叶、笋竹等七大系列为主的农业经济产业链。名、优、特产项目数以百计,“临海蟠毫”、“羊岩勾青”分别成为全国、全省名茶,有柑橘、葡萄、杨梅、枇杷、栗子等五大名果。全市1994年实现荒山绿化。总库容2.025亿立方米的牛头山水库通过省级验收,正式交付使用。
内外交通方便,104国道和甬台温高速公路纵贯全境,临甬(临海至宁波)、临金(临海至金华)两条省道纵横交错,全市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的公路网,直达北京、天津、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全国20多个城市。水路运输有红光深水码头和对外开放的液化气专用码头,内外轮可通过海门港连接上海、大连、香港及世界各地港口。路桥机场距临海市区50余公里,可谓水、陆、空交通俱备。程控电话装机总容量已达10万余门,电话普及率达到10.62%。顺利通过全国第二批电气化(县)市和省第一批自力更生治水(县)市建设项目验收。
引人注目的古城墙修复工程、涌泉寺、三峰寺等旅游景点建设基本完工,形成了临海观光旅游热线。现有大专院校1所,中小学616所,教育工作高标准地通过国家“两基”评估验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市政公用事业目标管理上了新台阶,成为“全国卫生城市”和“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县市”。
【历史沿革】
夏、商、周时,临海属瓯地,春秋时属越地,战国时属楚。
秦统一六国后,属闽中郡。
西汉始元二年(前85年)置回浦县,设县治于章安,属会稽郡。
东汉建武元年(25年)改称章安县。
三国吴大帝时建临海县(以临海山得名)、临海郡(治章安县)。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郡,章安、始丰、宁海、乐安并入临海县,属处州。
十一年(591年)移县治于大固山。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台州。
自唐至清,临海历来为台州路、台州府治所。
民国初,废府存县,属会稽道。
民国16年(1927年)废道制,先后属第六、第七行政督察专署管辖。
194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接管临海,建立县人民政府。
1981年后,临海县章安区、黄岩县洪家区与三甲区,陆续划属椒江市。
1986年3月,国务院批准撤销临海县建制,设立临海市,是台州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1994年,迁台州行署至椒江,设立台州市。临海市由台州市代管。
【风土人情】
早年,在我们的古城区内,有一个“水龙会”,水龙很多,都藏在城区各处的庙里,清河庙、鱼棚庙、玄帝庙、崔王庙都有,每年不管外面有没有发生情况,都雷打不动地照例出来聚会活动一次,比试一下本领的高低,在那些藏着水龙的庙里的漆黑木栅大门上,都显赫地写着“太平公所”四个大字。这就是一支由强壮的年青人组成的业余的救火队伍,义务地担负着城区及近郊各处救火职责。水龙就是一台人工操作的抽水机,水龙头就是一支喷水的水枪,为了给人们有常备不懈的警觉感,水龙的浑身上下都漆着火红的颜色;除了水龙还有很多的提水桶,这提水桶与平常用的提水桶不同,一只只半圆桶体的形状平稳整齐地挂在墙壁上(使用时拿下使用),那浑身火红颜色的半圆桶体的桶面上,一只只都写着“太平桶”三字。
水龙会每年一次聚会活动,选择在一个空旷的场地上。各庙里的水龙全部聚集在一起,喷射用柴草高叠起来伪装的敌情(火堆),年轻的小伙子头戴藤帽,脚打绑腿,动作迅速争先恐后争着要最先喷水,水龙是双缸体的压力抽水机,两边均有粗大的压杆,需要七八个人一起进行上下挤压,挤压越快,水压越高,水压越高才会射得有力射得远射得准。这么多水龙,小伙子们个个奋不顾身拼命地上下挤压,水龙喷水,在空中交织成密密的水网,蔚为壮观,水直射到火堆上,发出嗤啦啦的响声,博得了围观群众的一阵阵欢呼。小伙子们惊人突出的表现,还会得到姑娘们的青睐和倾慕,老年人古风依旧,笑眯眯地点划着谈论着现场的情景及自己当年的风采。水龙会的活动都在八九月份的时节举行,其实这是对水龙是否可以正常使用的一次实地检验及人们对水龙的实际熟练操的一次观摩演习。早年年关前后一般是居民发生火灾的多发时期,选择这一时期进行活动,实际上就是为居民在年关时期万一发生火灾的一个事先的准备工作,常备不懈,严阵以待。
在早年古城内的街坊巷间的空凹处,时常会发现筑有半人高的水池,上面盖上石板以防小孩掉下去,这就是为“水龙会”。准备用的水池,叫"太平池",如果一发生情况,随时可打开使用。
现在,“水龙会”随着历史时代发展已经消失了,但是它在对古城早年的消防方面的作用还是功不可没的。
[编辑本段]【经济概况】
临海是中国股份合作经济重要发源地之一,1982年该市乡镇组织最早实践探索创办股份制企业。目前,临海经济正迅速转向现代工业型,处于台州市区域经济北翼中心的地位。临海发展环境优越,区位优势明显,产业政策完善,文化底蕴深厚,人文素质较高。临海发展潜力巨大,特别是省委作出“港航强省”、打造温台沿海产业带的战略部署后,临海审时度势,积极启动头门港的开发建设,这将引领我市经济实现从内陆时代向陆海联动时代的战略性转变。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260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0.0%;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为30.7亿元和16.1亿元,增长15.2%和18.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5.7亿元,增长19.3%,其中工业性投资71.1亿元,增长1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0252元和8739元,增长8.6%和11.8%。临海经济开发区综合实力跃居全省开发区第14位,东部区块成为我市经济的重要增长极,西部道口经济集聚区建设稳步推进,沿灵江产业带发展迅速。注重可持续发展,重抓招商引资工作,着力增强发展后劲,实际利用外资居台州市第一位。同时,品牌建设取得新突破,“临亚”、“彪马”、“盈昌”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我市成为中国唯一的优质柑橘基地重点县(市)。
农业:临海是浙江省小康县市。临海无核蜜桔生产居浙江首位,“临海宫川”牌、“岩鱼头”牌柑桔是名牌产品。杨梅、枇杷、水蜜桃、葡萄等果品也量大质优。临海是中国茶叶基地,古代贡品“临海蟠毫”现为中国名茶。2001年中国农业博览会上,临海的羊岩勾青、临海蟠毫、西兰花、临海蜜桔、聚丙烯绳索绳缆等5个农产品再次荣获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农业龙头企业已发展到78家,其中年产值超千万的有12家,销售收入达4.2亿元。
工业:有机械电子、建筑材料、医药化工、工艺美术和旅游用品等主导产业。建筑材料、旅游用品、机械电子、医药化工等主导产业增长速度强劲。全市销售收入上亿元的工业企业达11家。伟星集团已通过股票上市辅导期验收,德仁竹木、华海药业进入股票上市辅导期。临海还拥有亚洲最大的纽扣生产基地和中国最大的眼镜产销地。集装箱底板、自毁式一次性注射器等产品的生产填补国内空白,微型汽车生产填补省内空白。
建筑材料:浙江德仁集团为中国复合板生产行业最大企业。
医药化工:浙江华海药业集团为省级企业集团。
第三产业:临海的第三产业以旅游业为龙头。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台州府城墙和桃渚古城,国家AAAA级江南长城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及众多省级旅游度假区。
园区建设:省级临海经济开发区和市级四大工业园区规划已全面完成编制,其中沿海工业园区已列入国家级浙江省化学原料药基地,规划面积从4平方公里扩大到20.7平方公里。
对外经济:伟星集团、台州立发、春和公司、德仁集团等分别在美国、中东、香港、印尼等地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
④ 台州临海历史变迁
夏、商、周时,临海属瓯地,春秋时属越地,战国时属楚。
秦统一六国后,属闽中郡。
西汉始元二年(前85年)置回浦县,设县治于章安,属会稽郡。
东汉建武元年(25年)改称章安县。
三国吴大帝时建临海县(以临海山得名)、临海郡(治章安县)。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郡,章安、始丰、宁海、乐安并入临海县,属处州。
十一年(591年)移县治于大固山。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台州。
自唐至清,临海历来为台州路、台州府治所。
民国初,废府存县,属会稽道。
民国16年(1927年)废道制,先后属第六、第七行政督察专署管辖。
194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接管临海,建立县人民政府。
1986年3月,国务院批准撤销临海县建制,设立临海市,是台州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⑤ 临海市在哪里,临海市在哪个省,临海属于哪个市
临海市在浙江省,由台州市代管。
临海,简称“临”,浙江省台州市代管县级市,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长三角经济圈南翼,是浙江省辖市,台州副中心城市。介于北纬28°40′~29°04′,东经120°49′~121°41′之间。三面环山,一面靠海,陆域“七山一水两分田”地貌,全市森林覆盖率64.2%。
临海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早在10万年前,就有“灵江人”在此繁衍生息。汉昭帝始元二年(前85),置回浦县,孙吴会稽王太平二年(257),设临海郡,唐高祖武德四年(621)置台州,置县设郡已有2000年,是浙江省首个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县级市。
历史上曾留下了文武五状元、同朝五宰辅、兄弟四进士、父子三巡抚等千古佳话,谢灵运、郑虔、骆宾王、朱熹、戚继光、徐霞客、朱自清等诸多名人大家都在临海留下了历史印记。
素有“小邹鲁”和“千年台州府,满街文化人”的美誉,“江南长城”台州府城墙、戚继光抗倭卫所桃渚城、明清紫阳古街、唐朝龙兴古寺、宋代东湖园林、唐宋元巾山群塔及骆宾王祠、郑广文祠、文庙等古迹星罗棋布。
(5)临海人历史从哪里迁入扩展阅读
临海市历史沿革
夏、商、西周,为瓯地,为扬州之域。春秋,为越国瓯地。战国,约在公元前306年(一说为公元前333年),越被楚灭,临海属楚,为瓯越自治区域。秦,全国统一,推行郡县制,仍为瓯越地,属闽中郡。
汉初,为闽越地。惠帝三年(前192),立摇为东海王,属东海国(东瓯国)地。建元六年(前135)为东越地。元封元年(前110)十月,东越国灭。元封二年,原东越国民内迁,其地置回浦乡,属鄞县、隶会稽郡。
昭帝始元二年(前85),以东瓯地回浦乡建回浦县,治回浦(今章安),并为东部都尉治所,属会稽郡,隶扬州。汉章帝章和元年(87)七月,回浦县改名为章安县。
三国吴大帝时,析章安地置临海县,属会稽郡。会稽王太平二年(257),分会稽郡东部置临海郡,辖章安、临海、始丰、永宁、松阳、罗阳、罗江7县。隶扬州。
晋太康元年(280),析临海北部置宁海县。晋太宁元年(323),分临海郡南部4县置永嘉郡,至此,临海郡辖章安、临海、宁海、始丰4县。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废临海郡。章安、始丰、宁海、乐安均并入临海县,属处州。十一年(591)置临海镇于大固山,移县于镇。十二年处州改称括州。炀帝大业初年,处州改称永嘉郡。
唐武德四年(621)十一月,唐将杜伏威平李子通,原临海郡地置台州,治临海,隋代的临海县分设临海、章安、始丰、宁海、乐安5县。八年,始丰、乐安、章安(宁海于七年并入章安)并入临海。
太宗贞观八年(634)复分临海地置始丰县。高宗上元二年(675),分临海置永宁(今黄岩)。武后永昌元年(689)复分临海置宁海县。玄宗天宝元年(742),台州改称临海郡。至肃宗乾元元年(758),又改临海郡为台州。僖宗光启三年(887)设德化军。
五代,台州属吴越国,军、州、县名仍旧,县属之。宋属台州,隶两浙东路。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改台州为台州路,置总管府,治临海,县属之。
明太祖时改台州路为台州府,治临海,县属之。清沿袭明制,府治临海。康熙七年(1668)置宁绍台道,治临海。至二十四年(1685)道治移宁波。
民国元年,废府、州、厅制,存道,县属会稽道。16年(1927)废道,县直属省。21年6月置台州为第六行政督察区,驻临海。9月改为第五行政督察特区。22年改为第四特区,驻海门。24年改台州为临海区,驻临海。
25年再改台州为第七行政督察区,驻临海,26年移驻海门,29年,回驻临海。同年7月,撤南田县,划临海东北部山场、小雄、浬浦、沿江等乡镇和宁海一部分置三门县。30年,督察区又驻海门。31年,驻临海。37年5月,再改台州为第六行政督察区,驻地临海,县属之。
1949年5月29日临海解放,建立临海县人民政府,属台州专员公署。1954年6月,台州专署撤销,县属宁波专署。1957年7月13日,复置台州专署,驻临海。1958年10月4日,台州专署复撤,三门县分别并入临海、象山两县。12月县属温州专署。
1961年7月3日,双港区划仙居县。1962年4月,复置台州专署,驻临海,县属之,并分置三门县。1963年6月14日,双港区划回临海。1980年7月,前所公社划归海门特区(后改椒江市)。1982年1月,沿海公社划归椒江市。
1984年12月19日,章安、黄礁、梓林、杨司4个乡(镇)及大汾乡的横田、横蒋、五四、七年4个行政村划归椒江市。1986年3月,撤销临海县设临海市。
⑥ 临海地名的由来
临海古为章安郡,西汉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置回浦县,自唐以后,历代均为台州府治。古城墙、古街区、古庙宇、古塔群,古风蔚然。传统儒、释、道文化影响深远,文脉犹存。临海古迹,首推两座古城,一是临海古城,一是桃渚抗倭城。临海古城墙始建于晋,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山水城相依相绕,雄伟壮观,人称"江南长城"。古城内,人文景观星罗棋布,巾山塔影,东湖毓秀,唐代古刹,明清街衢,无不令人神往。另一座古城桃渚抗倭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戚继光曾在此屡败倭寇,是一座英雄城,也是东南沿海保存最完好的抗倭所城。桃渚千峰竞秀、怪石雄奇,桃渚珊瑚岩群占地5平方公里,已由国家地矿部列入“浙东雁荡山—桃渚中生代火山地质自然保护区”,将建成国家级地质公园。
临海文教,始于汉晋,兴于唐,而盛于宋明,源远流长。自唐以降,临海即为台州文化中心,素有“小邹鲁”和“文化之邦”的美誉。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千年文脉,至今犹存。屈晃、谢灵运、顾况、骆宾王、郑虔、朱熹、尤袤、王士性,都为一代文宗。唐郑虔为广文馆博士,诗、书、画被唐玄宗誉为“郑虔三绝”,在临海设馆广授门徒,遂成台州文教始祖。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有骆临海之称,他的诗集称为《骆临海集》。朱熹在临海办学讲学,在东湖小瀛洲建上蔡书院,并手书书院匾额。明代杰出地理学家王士性,着述颇丰,在人文地理方面成就高于徐霞客。史载,仅宋一代临海中进士者二百十七人,在全国各县中居第五。
台州学院位于临海市,是台州唯一的本科院校,现在已发展成为拥有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医学、经济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大学办学基本格局。学校办学基础扎实,成果显着,以2005届毕业的01历史本科班为例,学士学位授予率达百分之百。
临海三百里奇山秀水,风景绝佳。宋代文天祥过临海,赋诗赞曰:"海上仙子国,邂逅寄孤蓬,万象图画里,千岩玉界中"。清代冯赓雪赞之为"风景直冠东南"。武坑峰林、石柱桃江、龙湾海滨、牛头山湖、珊瑚岩奇观、永安溪漂流,以及浙东南第一高峰的括苍山,主客之景皆佳,四时之赏不绝,让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临海盛产柑橘、茶叶,柑橘历史悠久,主要品种为无核橘,产量居全国首位;“临海蟠毫”为全国名茶之一。真丝绸衣、漆金木雕等传统手工艺品,闻名全国。
临海市位于浙江东南沿海,濒临东海。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繁衍,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盛产柑橘、茶叶,柑橘历史悠久,主要品种为无核橘,产量居全国首位;“临海蟠毫”为全国名茶之一。真丝绸衣、漆金木雕等传统手工艺品,闻名全国。境内风光秀丽,主要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有东湖、中山、古城桃渚等。桃渚千峰竞秀、怪石雄奇,桃渚珊瑚岩群占地5平方公里,已由国家地矿部列入“浙东雁荡山—桃渚中生代火山地质自然保护区”,将建成国家级地质公
⑦ 请问有人知道明朝万历年间的浙江台州府临海县是现在的哪 原来任家是沈家河对岸的,现在可以联系上任家吗
查到了,明朝行政区划有三级,“浙江台州府临海县”所在地区是
第一级行政区划(省) 明朝:浙江行省(明洪武一年设立) 现在: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浙江省
第二级行政区划(府) 明朝: 台州府(明洪武一年设立) 现在:临海市区、台州市黄岩区..
第三级行政区划(县) 明朝: 临海县(明洪武一年设立) 现在:临海市的一部分
这三级行政区划都是明朝开国之初即设立的,到了万历年间,就算范围有细微变动也不会大幅度更改。而且根据信息,三级区划确实在明朝一直不曾取消。
根据“中国历史地名查询系统”和“明朝台州府介绍”可知:
台州府作为明朝的二级行政区域范围包括今天的临海市区、台州市黄岩区、天台县、温岭市等;而临海县作为明朝的三级行政区域则在今天的临海市范围内。因为两者是互相隶属的关系(临海县属于台州府),所以把两者的范围重合起来,可得出:题主所问地区就在今天的临海市市区。
至于临海市任家,我查找任氏族谱,确实有很多任氏宗族在浙江,但没有找到”临海任氏“,请见浙江任氏族谱。
“临海任氏”倒是很早就有了,历史上最早记载的临海人就姓任,是《晋书·隐逸传》中记载的任旭。但晋朝与明朝相隔将近一千年,除了如孔家这样举世显赫的大家,很少有宗族能传承一千年以上,能传承四百年在古代就值得一提了,更何况上千,所以任旭对你要找的”明朝万历年间临海任氏”可能没有什么关系,就算有,也基本难以查询。
假如任氏确实是大宗并且传衍了下来,那么早已人口众多、枝叶广布,查到了也意义不大;而如果是小宗则可能族谱已经失传,子孙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明朝时就有当官的先祖。
具体的查询,可以参照我给出的网站,或者其他网上族谱的发布地址。如果明朝时“临海任氏”确实延续了下来,但不把族谱发布到网上,也很正常。这种情况就很难找到了。
⑧ 听有人说山口百惠的祖籍是浙江台州的,真的吗不是说她是杨玉环后衣吗
山口百惠的祖籍据查是浙江省台州三门县的。
⑨ 台州温岭人祖先是谁
温岭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夏、商、周为东瓯地,秦属闽中郡,汉属会稽郡,三国属临海郡,东晋分属临海郡、永嘉郡。唐至明代为台州之黄岩、温州之乐清二县,明成化五年(1469年),置太平县(县以境内太平岩得名),属台州府,治所设太平乡泉溪。成化十二年,温州府乐清县之山门乡、玉环乡,划归太平县。民国三年,因与山西、四川、安徽等省的太平县同名,改以县西温峤之别称“温岭”为名,称温岭县。1949年5月28日,温岭县城解放,温岭县人民政府随之成立。1994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始称温岭市。 全市辖太平、城东、城西、城北、横峰5个街道,泽国、大溪、松门、箬横、新河、石塘、滨海、温峤、城南、石桥头、坞根11个镇,97个社区(居)委会,832个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