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黄正兴陶器历史多久

黄正兴陶器历史多久

发布时间:2022-07-30 05:33:27

① 陶器始于( )时代,大约已经有( )年的历史。

陶器始于新石器时代,大约已经有1万年的历史。

② 陶器的诞生时间是多少

早在商代,就已出现釉陶和初具瓷器性质的硬釉陶。陶器的表现内容多种多样,动物、楼阁以及日常生活用器无不涉及。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从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陶片来看,在中国陶器的产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

③ 陶器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参考资料来自:博宝艺术网。
由于考古学的蓬勃发展,以及中国与世界各地早期陶器的不断发现,陶器起源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许多历史的谜团相继解开。

最早的陶器出现在距今约1.5万年—1万年前。起初在日本的爱媛县上黑岩阴遗址出土了距今约1.2万年前的陶器,有些人不相信年代会如此久远。近年来,在日本除北海道和冲绳以外的其他地区,相继发现了早期陶器,于是,在日本考古学分期上单独划分出了一个绳纹草创期。最近在长野县下茂内和鹿儿岛县简仙山,都出土了经测定约为距今1.5万年前的陶片,其中鹿儿岛的陶片烧成温度只有400度—500度,质地疏松,还没有完全陶化,可谓名副其实的土器。1999 年,日本青森县大平山元一号遗址出土了无纹饰陶器,其陶片附着碳化物的碳测校正年代为1.6520万年—1.4920万年,在国际考古界引起了轰动。这些处于绳纹草创期的陶器,大多为圜底和近圜底的小平底,最初阶段皆为素面无纹饰,后来有的陶器加饰隆起的线纹、豆粒纹或爪形纹。在俄罗斯远东至西伯利亚地区的一些重要遗址中,同样发现了早期陶器,如乌斯奇诺夫卡、格罗马图哈、嘎夏、富米等地,它们的年代大体在距今1.3万年—1万年之间,比日本列岛的发现年代略迟。远东地区的陶器多平底,素面或饰刮条纹,西伯利亚南部的早期陶器则多为圜底。

从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尤其是近10年间,在 国的南方和北方陆续发现了一批距今万年左右,甚至约1.4万—1.3万年前的遗址以及古老的陶器遗存。毫无疑问,中国已经成为探讨陶器起源的重要地区。南方的重要发现有江西的万年仙人洞、吊桶环,广西桂林附近的甑皮岩、庙岩、大岩和湖南道县的玉蟾岩等遗址。北方的重要发现主要集中在华北一带,如河北阳原于家沟、徐水南庄头与北京怀柔的转年遗址等。南方的早期陶器大多为圜底的罐和釜形器,其中以道县的陶釜最为引人注目。该遗址于1993年发掘时意外地发现了 3块较大的原始陶片,1995年又在相距前发掘地1米左右的地方发现了一堆一碰即碎的陶片,陶胎厚达2厘米。经考古工作者在室内整理,将陶片精心拼对粘合,竟出人意料地复原出两件烧煮食物的炊器——陶釜。其中较大的1件口径31厘米、高29厘米,形制为侈口、圆唇、斜弧壁、尖圜底,通体饰绳纹。这些陶片及其附着物经北京大学考古系进行质谱加速器碳14年代测定,结果为距今1.232万年±120年和1. 481万年±230年。无疑,这是 国迄今出土年代最早的两件复原陶器。北方的早期陶器则多以平底的罐形器为主,其中以阳原虎头梁遗址群中于家沟1995 年~1997年发现的数块夹砂罐片的年代最早,距今约1.2万年。在时代稍晚的转年遗址,还出土了盛放食物或水的盂形器,这表明了原始陶器不断发展的进程。

从世界范围来看,发明陶器的时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美洲的陶器最早距今只有5 000多年;西亚地区最早的陶器不早于距今9 000年前,这里是先产生农业,进入新石器时代后才发明了陶器,因此西亚两河流域与埃及一带,在考古学上有一个前陶新石器阶段;巴勒斯坦的印度河流域,也存在着所谓的前陶新石器,即先有农业后有陶器;印度恒河中游的陶器出土情况与巴勒斯坦略有不同,这里最古老的陶器大约出现在距今1.1万年~9000年,当时农业尚未出现。

上述发现说明,世界各地的陶器发明并没有一个大致统一的时间,最早的与最晚的前后相差万年左右,这同时表明,各地有着不同的陶器发展历程,因此,陶器的起源应该是多元化的。

④ 陶器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制陶的发明与人类知道用火有密切的关系,被火焙烧的土地或者粘土因落入火堆而变得坚硬定型,可能促使原始先民有意识地用泥土制作他们需要的器物。因此,就一般意义来说,制陶完全可能由不同地区的原始先民各自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发现、发明,而不一定需要其他地方人群的传授与教导。我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裴李岗文化与磁山文化的陶器和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河姆渡文化的陶器,不论形制、器类、工艺与装饰都不一样,显然都是各自独立发生的。

第三种说法是虞舜发明了陶器。《史记》中就有虞舜在河滨制陶的记载,这种说法看来比较可信。

此外,还有不少学者指出,陶器并不是具体某人发明的,而是无数先民在生产实践中逐步改进的产物。

⑤ 陶瓷中的陶器最早起源于何时,距今多少年

最古老的陶器出现在埃及,早在公元前三千年初期,这里已经制作了呈铜色、闪耀着土耳其阿齐布尔的碱性釉彩的陶器,距今约五千年。

中国最早出现陶器,为时远比埃及要晚,当在公元前二千年后半期的商朝。当时的陶器,其性质与埃及完全不同,是呈铁色的灰釉陶器。

这种陶器表面呈褐色或暗褐色的素淡颜色,其色调有中国风味的感觉。这种性质的陶器,以后一直继续制造,成为古代和中世纪中国陶瓷的主流。”

环顾世界,陶器发明于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是在考古学分期中人们对石器时代最后一个阶段的称呼。其年代大约为公元前10000年至公元前2500年。

这个时代的文化几乎遍布于世界各地。学术界一般把新石器时代分为早、中、晚三期。就其所处社会发展阶段来说。

这个时代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阶段、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过渡阶段、父系氏族公社阶段。谷物农业、磨制石器和陶器制作是新石器朝代最重要的文化成就。

(5)黄正兴陶器历史多久扩展阅读:

最早已知的陶瓷器是格拉维特文化小雕像,例如在现今捷克下维斯特尼采境内发现的陶器:(下图)维斯特尼采爱神。

这是一个爱神维纳斯的小雕像,可以追溯到前29,000年至前25,000年(格拉维特文化),表现为一个裸露女性的形态雕像。

而最古老陶制容器是中国江西仙人洞文化的陶器罐碎片,于2012年发现的。大约追溯到前20,000年至前19,000年。

在之前2004年中国江西仙人洞文化中3B1层就出土的条纹陶,其烧制年代至少在13000年以上。而日本早期绳文人约在前10,500年也制造陶器罐。

绳文指的是在黏土容器及塑像上利用绳缠绕棒子所加上的记号。在前10,000年制造的陶器亦在中国出土。

有迹象显示北非的陶器在距今10,000年前独立发展出来的,而南美的陶器则是在距今7,000年前。

广东英德青塘遗址发现距今2万余年、华南考古发现年代最早的穿孔蚌器,而出土的距今1.7万年的陶片。

仰韶文化陶器仰韶文化陶器陶器前6,000年至前3,500年的发展陶轮在美索不达米亚约在前6,000年至前4,000年(欧贝德时期(Udperiod))发明,为陶器生产带来革命。

因为它的出现,专门化的陶艺家可以满足世界一级城市的发展需要。而在中国的跨湖桥文化(前6000年至前5200年)中也发现了使用陶轮的痕迹。

陶器在古印度梅赫尔格尔(Mehrgarh)时期二期(前5500年-前4800年)及三期(前4800年-前3500年)被使用,当时为陶瓷新石器时代或红铜时代。

陶器,包括那些称为ed-Dur容器的,源自印度河流域,在印度河流域文明不同的地点发现。

陶器前1,500年至前300年的发展在地中海地区希腊黑暗时代时期(前1100年-前800年),艺术家利用几何图案如正方形、圆形及直线去装饰双耳细颈瓶(amphora)及其他陶器。

陶器前500年至100年的发展罗马共和国(前509年-前27年)的陶器以伊特鲁里亚的陶器为基础发展出自己的风格,当时的陶器主要为单一的黑色。

到了罗马帝国初期,大型陶器工场的出现令陶器的质素及产量上升,陶器的颜色亦由黑色转变为红色。

而此技术亦约在70年期间在整个欧洲,包括北至英国、丹麦,东至希腊完全传播开来。而北非亦得到此技术,形成其独特的非洲赤色陶器。因为北非较佳的陶器质素而被欧洲商人带回欧洲贩卖。

在中国,陶俑在春秋战国时开始出现,于秦汉时达到高峰。着名的有秦始皇陵中的秦始皇兵马俑。

秦汉时期的陶器主要为硬陶,出现了陶砖、陶瓦和瓦当,制作工艺精美,故后人有“秦砖汉瓦”之说。

汉代,出现了在釉中加铅的技术。铅能使陶器的釉面光滑度和平整度增加,还能使铁、铜等着色剂呈现美丽的绿、黄、褐等颜色。

⑥ 陶器是由谁发明的

中国是世界着名的陶都。英国文化史家罗伯特·路威精辟地指出:"陶器是文明的指数。"早在6000年前我国原始社会的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就有了品种极为丰富的彩陶、红陶、灰陶、黑陶、白陶、印纹陶等。这些陶器,无论选择原料、成型技术、艺术加工和烧成温度方面,都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最早通过化学变化将一种物质改变成另一种物质的创造性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划时代的界标,表征了新石器时代的开始。因此,考古学上,各文化阶段往往是以当时艺术家制造的陶器形状和花纹来命名的。关于陶器的发明时间及发明者,历代有着诸多不同的传说。 一、神农制陶说。据说是孔子删《尚书》所剩的资料编成的《逸周书》记载了"神农耕而作陶"的故事。这一说法得到了后世许多人的赞同。明代山阳人罗欣在《物原》一书写道:"神农作瓮。"明万历年间,黄一正撰有《事物绀珠》,确认陶器造于神农。近人吴仁敬、辛安潮的《中国陶瓷史》中指出"及神农伏羲时,......以火烧土,使成为素烧之陶器"。一部分学者认为,陶器的发明不仅成为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必需品,特别是对于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陶制纺轮、陶刀、陶锉之类的工具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神农耕而作陶"的传说,正是把制作陶器和农耕威系在一起的。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逸周书》系战国、秦、汉之间的着作,其中真赝参半。传说中的神农是生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离《逸周书》撰成至少有2000多年,这些记述显然是难以令人置信的。 二、燧人氏之前制陶说。南宋罗泌撰有《路史》一种,其中《前纪》记传说时代三皇及阴康、无怀等事迹,《后纪》记太昊至夏朝的事迹。书中认为陶釜的发明者是钻木取火和结绳记事发明者的燧人氏,因此,陶器的发明似乎要更早一些了。但是,由于《路史》大都取材于纬书及《太平经》、《洞神经》、《丹壶记》等道家依托之言,驳杂不纯,多不可信。 三、虞舜制陶说。先秦史官档案记录汇编《世本》的"作篇"讲:"舜始陶"即虞舜这位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是陶器的发明者。《周礼·考工记》中也有"有虞氏上陶"的说法。这一见解也为后代许多论着转相引用,《史记·五帝本纪》有"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唐代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中确认舜是在"曹州滨河作瓦器"。 四、昆吾制陶说。战国末由秦相吕不韦招集门下宾客辑合百家之说而成的《吕氏春秋》,认为黄帝时才创设专官陶正昆吾来管理制陶。《墨子·耕柱篇》有"陶铸于昆吾"的记载。相传昆吾是颛顼的后裔,传说他"制作陶冶,埏埴为器",发明了制陶技术。蜀汉时的史学家谯周着《古史考》,认为神农时食谷,是把放在石头上之谷烧烤后食之,直到黄帝时才有了陶制的釜甑。中国硅酸盐学会编的《中国陶瓷史》一书认为昆吾实际上是夏代的昆吾族,以善于烧制陶器和铸造青铜器着称,相当于夏代时期的二里头文化早期出土的遗物就有用普通黏土作原料烧制的大量黑灰陶器。 不少学者指出古文献里关于早期具体人物发明陶器的传说是不可信的。不能把早期传说当做真实的历史,把某种发明归功于假想中某一有名的人物。陶器的创制,不是某一个人的发明,而是无数先民从生产实践中逐步改善的产物。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中描绘了19世纪美洲印第安人用泥涂在树枝做的筐里,晒干了盛物品,由晒干的泥器到烧成陶器,这是累积了生产经验所得到的进步,必然是集体智慧的产物,而不能归功于某一个人。 但是任何传说都是有一定的历史事实做根据的。探究这些古文献记载的传说,从这种纷繁杂陈的矛盾叙述中,是完全有可能理出对陶器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的史实来的。 (邹振环)

⑦ 黄正兴陶器是哪个时期的黄正兴何许人也我有铭刻着“黄正兴”的陶缸,有收藏价值吗

黄正兴师傅正在木房矫正龙舟的龙头。

龙喜文化馆里摆放着刻有俯字的石雕。

百里长廊万顷花,九湾浏水绕东霞。说的是九曲浏阳河流经长沙县黄兴镇呈现出的壮美景观,30多公里浏河水,日夜奔流,在黄兴镇划出一道大湾。在《浏阳河九道湾》一书中,浏阳河流至长沙县黄兴镇早禾村后,往西南弯回至浏阳市柏加镇渡头村,再折返西北至长沙县黄兴镇仙人市境,为第四道湾(古称“螽斯港”)。12日,本报“美丽乡愁——浏阳河九道湾”大型探访活动走进长沙县黄兴镇,感受昔日浏阳河湾端午龙舟赛的擂擂鼓声,还原传颂百年的龙舟精神,品读河湾岁月沧桑的滋味。

湾之奇

造龙舟没有图纸

形状尺寸全装在脑袋里

冬日的黄兴镇东山码头,草木凋零,浏阳河水静静地流淌而过,不时传来潺潺的流水声。在河堤百米外的光达村塘湾子组,一处石棉瓦作坊简陋却格外引人注目:就在这不起眼的作坊里,手工做出的龙舟不仅遍布浏阳河,更是走向全国,划进了2010年广州亚运会赛场。

微风抖落岁月的尘埃,寒风中的作坊里,61岁的主人黄正兴正在整理着成型的龙舟。“咯一带古来就做龙舟,我13岁就跟着二哥学做龙舟,边做边学。”说起光达村造龙舟的历史,黄正兴也说不出究竟来,只晓得二哥的手艺是从附近仙人市学来的。3年前,二哥黄树华去世,他成为浏阳河手工做龙舟的传人。

“杉木轻巧,樟树韧性好,口条木要硬度大。”黄正兴说制作龙舟用材很讲究,龙舟的外壳选材一般用杉木,船舱的横梁选樟木,两侧船舷的木材选用的是进口杉柏利木料。选好木材,备好船桨和龙头,龙舟的制作才开始。作坊内并没有什么高精尖的工具和设备,能看到的是墨线盒、拉锯、铅笔、角尺、锤头以及木刨等传统工具。黄正兴告诉记者,传统龙舟的建造没有图纸,所有的形状、尺寸全都装在一代又一代龙舟师傅的脑袋里。

造龙舟是个繁杂的精细活,不算最初的选料、开料以及最后的抛光和进水,单是造船工序就有龙骨、龙底、船舷、坐板和龙头等10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极为讲究。“造龙舟就好像建房子一样,由底造起,用木头一层一层往上盖。每条龙舟都先经过师傅精心设计,各个部位的尺寸都经过精密计算,丝毫偏差都会影响到龙舟的性能。”黄正兴快言快语,过去纯手工制作,一条龙舟要60多个工日。如今实现了半机械化,还得要30多个工日。

每年3月份开始,黄正兴便忙不过来,忙得没时间吃饭。那时,他从村里请来伙计帮忙,一直忙到下半年。如今,在他的作坊里,两条半成品龙舟已基本成型,这一批龙舟是别人早已定制好的,他必须按时交货。在他的记忆里,做过的龙舟多为17.8米长,供22人划。22.6米的也做过,36米长的龙舟最长,需要60个人一起划。

时过境迁。如今,龙舟的工艺日趋实用化,龙舟制作实现半机械化后,工人数量大大减少。黄正兴介绍,过去做龙舟,将每颗铁钉锤进船身,用螺丝将木料铆紧,再用桐油给船防腐。如今通过凹凸槽木料咬合,涂上一层树脂胶,船体就会变得质量更可靠,防水性更强,整条龙舟也更轻,浮力更大;而平底构造的船底,后来成了括号形,现在的龙舟底部演变成了内凹流线型,划起来更快。

俏龙舟

客户遍访国内各地

硬是找到了浏阳河边

黄兴镇的手工龙舟,凭借着传统“脑袋”技艺走俏四方。

“如今浏阳河里划的龙舟都是出自我的手,湘江、沩水河、捞刀河里也有,远的销到了广州。”言语间,黄正兴一脸兴奋。一条龙舟做完后,客户要用大卡车拖走,而在浏阳河、沩水、捞刀河等地,客户可直接从东山码头把船划回去。黄正兴说,龙舟按米计价,做一条龙舟的利润并不高。今年他已做了8条龙舟,算少的,一年做40多条的也有,40多年下来,已经做了千条龙舟。

2010年广州亚运会,中国女子龙舟队需定制29条龙舟。当时,该采购业务由一个浙江商家落实。浙江商家遍访国内各地选购龙舟。那个老板来湖南后,看过汨罗江一带龙舟,最后硬是找到了黄正兴,一口气定制了29条龙舟。

日夜赶工,29条龙舟完工后,一排大卡车开到黄正兴的作坊,把“浏阳河造”龙舟运到了广州的国际赛场。在亚运会的比赛中,中国女子龙舟队在500米赛制中,凭借1分41秒的成绩,打破该项目世界纪录。

赛后,黄正兴还被特邀赴广州,参加中国女子龙舟队庆功会。“咯一世人,就那一次最出风头啦!”黄正兴至今引以为豪。

赛龙舟

同舟共济成黄兴人骨子里的龙舟精神

龙狮队、秧歌队、腰鼓队……每年端午前后,黄兴镇东山码头、鹿芝岭一带锣鼓喧天,狮舞云霞。在东山码头,两岸观看龙舟赛的村民更是成千上万。在这里,各龙舟队与外乡队,或村与村、组与组比试一番。听得号令一声,浏阳河上擂鼓震天,龙舟射浪,楫棹吞波,河面翻腾着竞相追逐的浪花,托起劲头十足的龙舟勇往直前。“同舟共济、在船言船、不畏强悍、拼争一流”已是黄兴人骨子里的龙舟精神。

而在光达村,最有名的是“老凤”、“二凤”、“三凤”等6支龙舟队。60岁的李大华原是二凤龙舟队队员。他和队员每次没过节就下浏阳河划船,“就是图个好玩,也健身。”李大华回忆,村民端午节期间就聚集在浏阳河边,河边头人山人海,草都被踩死一大片。李大华打趣地说,他划过最远的地方足足有10多里路,直到“手起泡、屁股痛、晚上回来睡不着”。李大华16岁就下河划龙舟,他清楚地记得,村民每年自发以村或组为单位,凑份子钱买龙舟比赛,每年都不间断。

“今后,光达村将在浏阳河上筹建一个用来存放龙舟的龙王庙,以提高村民保护龙舟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光达村委会组织委员谢虎军说,同时对村民自发组建的龙舟队进行训练,举办村民运动会,引导村民开展健康高雅的文体活动。

湾之忆

百年前黄兴卖田舍筹革命活动经费

浏阳河三面环抱黄兴镇,从南向北形成一个30公里长的巨型河湾,将整个乡镇拥抱在怀里。使得黄兴镇这个以革命先贤命名的地方,天然形成了刚柔相济、通达开放的性格。100多年前,长沙城东约15公里的长沙县杨托乡(今黄兴镇)凉塘,一所泥砖青瓦平房的民居里,走出一位文武兼修的青年,他跨出浏阳河湾,出入湖广,游历东瀛,打破了一个旧世界,成为一代革命先贤,并让他的家乡以他的名字命名——黄兴镇。

如今,风云际会的

历史已经远去,而故乡的那边白墙青瓦依然俊朗,浓郁江南风格的农家大院里弥漫着浓厚的书卷气,迎来送往着四面八方前来怀古的客人。黄兴故居右滨浏阳河,前朝鹿芝岭,四望平畴,阡陌纵横。1903年后,为筹集革命活动经费,黄兴先后将故居连田产卖掉,随后几易其主。新中国成立后,故居房屋收归政府,分配给7户农民居住。1980年,成立黄兴故居纪念馆。而在故居右侧,一座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的湖南辛亥革命人物纪念馆已经竣工,正在向海内外征集文物藏品。

黄兴镇自古留下了众多浓墨重彩的历史文化印记,这里不仅流传着仙人市仙人弈棋,而且镇政府所在地接驾岭的地名也印证着大明正德皇帝、清朝干隆皇帝游龙喜古县城的壮观场景,连接江西的古驿道印证着千年古镇的历史沧桑。4600年前的鹿芝岭月亮山一带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曾出土了石斧、石矛、石铲、石锛、红陶、灰陶等70余件石器陶器,紧邻该遗址的龙喜古县城遗址系古龙喜县治所在地,1050年前的唐末宋初,龙喜县城即建造于此,曾由护城河、老街、驿道等形成古城格局。据清光绪《湖南通志》湖南古城考注:“按府城东四十里六子岭有古城址,中有城隍庙,城隍坪诸遗迹。相传有古城址,亦在府城东,疑即汉龙喜,宋常丰二县故城。”而今,古城已经只留下一个两米高、刻有“佳城”的石柱和若干残破石碑断面,和月亮山博物馆里的石器和陶器一道构成千年的文化碎片。

湾之变

未来将成高铁新城核心区域

鹿芝岭村,这座位于浏阳河畔的小村落,“九曲”浏阳河在这里弯了“一曲”,不仅让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还留下一个“满山跑麋鹿,遍地长灵芝”的传说,小村因此得名鹿芝岭。

上世纪90年代初,黄兴镇成为亚洲最大的硫酸生产基地,化工厂也进驻到鹿芝岭村。人们忙于赚钱时,这些化工企业也给乡村的空气、水源、土壤带来了严重破坏。随后长沙县提出把黄兴镇建成“省会城市后花园、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生态农业样板点”的新发展思路,黄兴镇13家化工厂被全部关停。

10年多过去,浏阳河不但恢复了生态,倚靠在河湾旁的鹿芝岭、仙人市等乡村也已经成为长沙百里花木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鹿芝岭村,富起来的村民回报乡亲的方式就是建公园。 如今,步入村庄,路在林中穿,人打林荫过,散落的农舍,外表不显富丽,到处都是开放式花园与苗圃,与柏油路和太阳能路灯一起构成新农村建设的理想画卷。

48岁的村民黄春茂有了自己的苗木工程公司,投入2000多万元,在村里建起面积近600亩的杨梅湖公园。黄春茂在自家门前建的小公园完全开放,数十棵古桩紫薇、原生红枫、“桂花之王”丹桂等树木和广场砖铺就的道路,与防腐木构成的露台一起组成精致的农家公园。“为了四季不衰,我们在公园一年要换三次鲜花。”黄春茂80岁的老父亲黄培其骄傲地告诉记者。

黄兴镇依托靠近长沙城区的优势开辟会展经济区,发展会展、物流等服务业。光达村的龙舟造船人周正兴的家距离浏阳河岸只有三百米远。走上他家屋后的小坡向西看去,浏阳河对岸的京广高铁长沙南站里,白色的列车不停穿梭;向东望,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巨大的工地正在如火如荼建设;地铁2号线在地下穿行到达光达站。周围新建筑不断拔起,天际线一天天长高,不久的将来,浏阳河畔的这块土地将成为高铁新城的核心区域,和城市融为一体。

⑧ 黄正兴陶器是哪个时期的黄正兴何许人也我有铭刻着“黄正兴”的陶缸,有收藏价值吗

摘要 您好,我正在根据您提的问题整理答案,请稍等一会儿哦~

阅读全文

与黄正兴陶器历史多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3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