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隔岸观火的典故
隔岸观火(gé àn guān huǒ)。
站在对岸看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加帮助,而采取观望的态度。有时也表示不是身临其境,对情况了解不深。
唐·乾康《投谒齐己》:“隔岸红尘忙似火;当斩青嶂冷如冰。”
战国后期,秦将武安君白起在长平一战,全歼赵军四十万,赵国国内一片恐慌。白起乘胜连下韩国十七城,直逼赵国国都邯郸,赵国指日可破。赵国情势危急,平原君的门客苏代向赵王献计,愿意冒险赴秦,以救燃眉。赵王与群臣商议,决定依计而行。
苏代带着厚礼到咸阳拜见应侯范雎,对范雎说:“武安君这次长平一战,威风凛凛,现在又直逼邯郸,他可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头号功臣。我可为您担心呀!您现在的地位在他之上,恐怕将来您不得不位居其下了。这个人不好相处啊。”苏代巧舌如簧,说得应侯沉默不语。过了好一会儿,才问苏代有何对策。苏代说:“赵国已很衰弱,不在话下,何不劝秦王暂时同意议和。这样可以剥夺武安君的兵权,您的地位就稳如泰山了。”
范雎立即面奏秦王。“秦兵劳苦日久,需要修整,不如暂时宣谕息兵,允许赵国割地求和。”秦王果然同意。结果,赵国献出六城,两国罢兵。
白起突然被召班师,心中不快,后来知道是应侯范雎的建议,也无可奈何。
两年后,秦王又发兵攻赵,白起正在生病,改派王陵率十万大军前往。这时赵国已起用老将廉颇,设防甚严,秦军久攻不下。秦王大怒,决定让白起挂帅出征。白起说:“赵国统帅廉颇,精通战略,不是当年的赵括可比;再说,两国已经议和,现在进攻,会失信于诸侯。所以,这次出兵,恐难取胜。”秦王又派范雎去动员白起,两人矛盾很深,白起便装病不答应。秦王说:“除了白起,难道秦国无将了吗?”于是又派王陵攻邯郸,五月不下。秦王又令白起挂帅,白起伪称病重,拒不受命。秦王怒不可遏,削去白起官职,赶出咸阳。这时范雎对秦王说:“白起心怀怨恨,如果让他跑到别的国家去,肯定是秦国的祸害。”秦王一听,急派人赐剑白起,令其自刎。可怜,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的白起,落到这个下场。
当白起围邯郸时,秦国国内本无“火”,可是苏代点燃范雎的妒忌之火,制造秦国内乱,文武失和。赵国隔岸观火,使自己免遭灭亡。
‘贰’ 隔岸观火的人物
孙子
‘叁’ 隔岸观火,暗度陈仓,背水一战的典故是怎样与谁有关
1、隔岸观火有关人员:范雎,白起。
隔岸观火的典故:
战国后期,秦将武安君白起在长平一战,全歼赵军四十万,赵国国内一片恐慌。白起乘胜连下韩国十七城,直逼赵国国都邯郸,赵国指日可破。赵国情势危急,平原君的门客苏代向赵王献计,愿意冒险赴秦,以救燃眉。赵王与群臣商议,决定依计而行。
苏代带着厚礼到咸阳拜见应侯范雎,对范雎说:“武安君这次长平一战,威风凛凛,现在又直逼邯郸,他可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头号功臣。我可为您担心呀!您现在的地位在他之上,恐怕将来您不得不位居其下了。这个人不好相处啊。”
苏代巧舌如簧,说得应侯沉默不语。过了好一会儿,才问苏代有何对策。苏代说:“赵国已很衰弱,不在话下,何不劝秦王暂时同意议和。这样可以剥夺武安君的兵权,您的地位就稳如泰山了。”
范雎立即面奏秦王。“秦兵劳苦日久,需要修整,不如暂时宣谕息兵,允许赵国割地求和。”秦王果然同意。结果,赵国献出六城,两国罢兵。
白起突然被召班师,心中不快,后来知道是应侯范雎的建议,也无可奈何。
两年后,秦王又发兵攻赵,白起正在生病,改派王陵率十万大军前往。这时赵国已起用老将廉颇,设防甚严,秦军久攻不下。秦王大怒,决定让白起挂帅出征。
白起说:“赵国统帅廉颇,精通战略,不是当年的赵括可比;再说,两国已经议和,现在进攻,会失信于诸侯。
所以,这次出兵,恐难取胜。”秦王又派范雎去动员白起,两人矛盾很深,白起便装病不答应。秦王说:“除了白起,难道秦国无将了吗?”于是又派王陵攻邯郸,五月不下。秦王又令白起挂帅,白起伪称病重,拒不受命。
秦王怒不可遏,削去白起官职,赶出咸阳。这时范雎对秦王说:“白起心怀怨恨,如果让他跑到别的国家去,肯定是秦国的祸害。”秦王一听,急派人赐剑白起,令其自刎。可怜,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的白起,落到这个下场。
当白起围邯郸时,秦国国内本无“火”,可是苏代点燃范雎的妒忌之火,制造秦国内乱,文武失和。赵国隔岸观火,使自己免遭灭亡。
(3)隔岸观火是哪个历史人物扩展阅读
“隔岸观火”解释:
“隔岸观火”之计,是指根据敌方正在发展着的矛盾冲突,采取静观其变的态度。当敌方矛盾突出,相互倾轧越来越暴露出来的时候,可不急于去“趁火打劫”。
操之过急常常会促使他们达成暂时的联合,而增强他们的还击力量。故意让开一步,坐待敌方矛盾继续向对抗性发展,以致出现自相残杀的动机,就会达到削弱敌人,壮大自己的目的。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解释: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一个汉语成语,是指将真实的意图隐藏在表面的行动背后,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使敌人产生错觉,并忽略自己的真实意图,从而出奇制胜。
有时也可将“明修栈道”省略掉,把“暗度陈仓”单独来使用。
“背水一战”解释:
背水一战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èi shuǐ yī zhàn,意思是背后临近河水摆阵;或布下的阵势。后来指处于绝境之中,为求出路而决一死战。
‘肆’ 三十六计分别出自哪里,主人公分别是谁
第1计 瞒天过海,朝代:隋代、主人公:陈后主,隋朝大将贺若弼。
第2计 围魏救赵,朝代:战国、主人公:孙膑,庞涓。
第3计借刀杀人,朝代:三国、主人公:孙权,曹操,司马懿。
第4计 以逸待劳,朝代:战国、主人公:王翦,项燕。
第5计 趁火打劫,朝代:春秋、主人公: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第6计 声东击西,朝代,东汉、主人公:班超。
第7计 无中生有,朝代,唐主、人公:张巡,令狐朝。
第8计 暗度陈仓,朝代,西汉、主人公:韩信,刘邦,章邯。
第9计 隔岸观火,朝代,三国、主人公:曹操,郭嘉,公孙康,袁氏兄弟。
第10计 笑里藏刀,朝代,三国、主人公:吕蒙,陆逊,关羽。
第11计李代桃僵,朝代,春秋、主人公:程婴,公孙许臼,赵氏孤儿。
第12计顺手牵羊,朝代,唐代、主人公:李诉,吴元济。
第13计打草惊蛇,朝代,春秋、主人公:秦穆公,蹇叔,孟明视。
第14计借尸还魂,朝代,三国、主人公:刘备,刘璋。
第15计调虎离山,朝代,东汉、主人公:虞诩,羌人。
第16计欲擒故纵,朝代,三国、主人公:诸葛亮,孟获。
第17计抛砖引玉,朝代,春秋、主人公:莫傲,屈居瑕。
第18计擒贼擒王,朝代,唐代、主人公:张巡,尹子奇。
第19计釜底抽薪,朝代,三国、主人公:曹操,淳于琼。
第20计浑水摸鱼,朝代,三国、主人公:诸葛亮,周瑜,曹仁,赵云。
第21计金蝉脱壳,朝代,三国、主人公:诸葛亮,司马懿。
第22计关门捉贼,朝代,战国、主人公:赵括,白起。
第23计远交近攻,朝代,秦朝、主人公:秦昭王,范睢。
第24计假途伐虢,朝代,春秋、主人公:荀息,晋献公,虞公。
第25计偷梁换柱,朝代,秦朝、主人公:李斯,胡亥,赵高。
第26计指桑骂槐,朝代,春秋、主人公:司马禳苴,庄贾。
第27计假痴不颠,朝代,三国、主人公:司马懿,曹爽。
第28计上楼抽梯,朝代,三国、主人公:刘琦,诸葛亮。
第29计树上开花,朝代,战国、主人公:乐毅,骑劫。
第30计反客为主,朝代,三国、主人公:袁绍,韩馥。
第31计美人计,朝代,三国、主人公:貂蝉,吕布,董卓。
第32计空城计,朝代,三国、主人公:诸葛亮,司马懿。
第33计反间计,朝代,三国、主人公:蒋干,周瑜,曹操,蔡瑁,张允。
第34计苦肉计,朝代,三国、主人公:周瑜,黄盖。
第35计连环计,朝代,三国、主人公:周瑜,庞统,黄盖,蒋干。
第36计走为上计,朝代,春秋、主人公:楚将子玉,晋文公。
(4)隔岸观火是哪个历史人物扩展阅读:
三十六计释义:
瞒天过海
自认为军事防备十分周密,别人不会轻易进犯时,其斗志就会容易放松,从而麻痹轻敌;平时常见的事物,看惯了不容易起疑心;暗藏深机的计谋与公开的形式并不相互矛盾,相反,它常常暗含在公开张扬的行为之中。
围魏救赵
攻击兵力集中的敌人,不如分散它后再打,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不如打击气势衰落的敌人。
借刀杀人
当敌人的动向已经明了时,而盟友却举棋不定,观望的时候,应该诱导自己一方盟友攻击敌方,自己尽量不出兵或少出兵。这样势必使盟友受到了损失,但却可以换得自己的利益。此计是根据《周易》六十四卦中《损》卦推演而得。
以逸待劳
要使敌人处于绝境,不可以派兵与敌人发生正面交锋,而是逐步的削弱敌人尚存力量,使敌人逐渐变弱。
趁火打劫
当敌方身处困难,危险的境地时,就应该利用这一绝好的时机获取自己一方的利益,就要乘机出兵打击敌人从而取得胜利。
声东击西
当敌方神志混乱而且疲惫不堪的时候,我军应该抓住地方失去控制的有利时机而灵活地运用时东时西,似打似离等战争谋术,进一步造成敌人的错觉,使敌人不能正确地判断事物的取向,然后乘机消灭敌人。
无中生有
用假象去欺骗敌人,但并非是弄假到底,而是让敌人把受骗的假象当做真相,用大大小小的假象去掩护真相。利用对方已经产生的错觉,假象就能够掩护真相。按照易卦的道理,就是利用小的家乡,继而用大的家乡,最有突然变为真相。
暗度陈仓
表面上让敌方知道我军的军事动向,利用敌方静下心来关注我方的表面行动时,我军悄悄地迂回到其他有利地点乘此攻击,一定能货得胜利,这就是易卦原理的演用。
隔岸观火
当敌方内部矛盾激化,秩序混乱之时,我方应该静观其变,等待地方出现进一步为难的局面,好让对方相互内讧。我军则坐收鱼翁之利,顺应着时间变化而消灭敌人。
笑里藏刀
在做事的时候要从表面上让人十分地相信你,而不至于产生疑心,你从而能够在暗地里算计他:凡事要准备好再决定行动,而千万不要让对方猜测到你的真实想法。要装做表面柔顺,一切顺从对方的心愿,而内心要刚强,做到实质强硬。
李代桃僵
如果被形式所迫,当战剧发展到必然会有损失时,则应牺牲局部的利益,而去争取全局的,整体性的胜利。
顺手牵羊
当用兵作战的时候,我军应该密切注意敌方的情况,从中洞察敌方所存在的漏洞,疏忽,即使是再小的胜利,我们也应该主动去争取。因为敌人的疏忽,漏洞,就是我方小的胜利。
打草惊蛇
如果有疑点应该侦察确实,待事情明了之后再作行动:反复侦察而后采取计策,乃是发现暗藏敌人的重要手段。
借尸还魂
很多表面上看起来有用的东西,其实不能为我们所用:很多表面上不能用的东西,常常有时可以利用它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借用那些不能用的东西而使用它,其实我并不是像求助于人的愚昧,而是愚昧之人求助我。
调虎离山
当天时到了对敌方不利的时候,我军再去围困它,用表面上的假象而去诱惑它,使它丧失它的绝对优势,结果使敌人一方由主动变为被动。
欲擒故纵
在作战之时,如果把敌人逼急了,他就会拼死反扑,假如让他跑掉,则可削弱他的气势。敌人逃跑时只须跟随而不要紧紧地追赶,而后让逃跑的敌人消耗体力,消耗斗志,等到他们跑散后,再捉拿他们,这样就不需要撕杀而兵刃相见。所以必须有耐心,有诚心,那么我军就会大吉大利。
抛砖引玉
用某种相似的东西去引诱敌人,使敌人上当受骗,然后再攻击对方。
擒贼擒王
摧毁敌人最坚固的地方,夺取地方的首领,这样就可以瓦解它的整体力量。就如同龙出海水而战于空旷的大地田野,也会面临绝境。
釜底抽薪
如果不能与强大的敌人正面交锋,就应该主动攻击敌方强大力量的根基和借以生存的力量。消灭了事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对面,那么事物本身的正面也就难以生存和发展了。
混水摸鱼
我方应该乘敌反哪个内部混乱,利用有利时机借机行事,从而在敌方六神无主的情形下取得胜利。
金蝉脱壳
我军要始终保持现存的兵力战斗状况,而且在各个方面特别是外形上不断修整完备:这样一来,我军盟友就不会产生疑惑,敌一方就不敢轻举妄动,我军则乘敌人没有怀疑之际脱离所处的陷阱,这样做就是一种顺人理应人情的事。
关门捉贼
对付小股或数量较少的敌人,应该把它包围,然后歼灭它,而不利于穷追猛赶。
远交近攻
受到地势或形势的限制,发展受到阻碍,攻取较近的敌人就有利,攻击较远的敌人就有害。火焰是往上走的,流水是往底处流淌的,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如此。
假道伐虢
若处于俩个势力雄厚国家的小国,敌人一方用武力威胁它,我方要出兵援助,借机扩展力量。我军若只有空话,而无行动,是不会取得其信任的。
偷梁换柱
经常变换敌方的阵势,抽调它的主力部队,等待它的实力减弱时,我军乘机就可以击破它。这就像拖住了战车的轮子,那车子就不能运行了
指桑骂槐
如果势力强大的一方要想控制弱小一方,就应该用警告方式去诱导它。恰当的强硬手段在这其中会得到很好的实施,这种行动方式会有危险,但会使敌方如自己愿望顺从
假痴不癫
宁伪装作自己十分糊涂,不知道有这事而不有所为,也不应该假装聪明而轻举妄动。而是要三思而后行,要沉着冷静,深藏不露,这如同云势压住冬雷且不露一点机巧,来春而待机爆发一样
上屋抽梯
假装给敌方一些小的好处,以诱使它深入我方,进入我方预先设好的机关,乘机派兵切断敌方的后援和前应,是敌人陷入死地。这就好象贪吃有毒的东西那样,虽然能吃到东西,但贪求本不应得到一定要招致祸害。
树上开花
借助某种局面或外来的力量来装备自己的形势,虽然自己力量弱小但可以显示出强大的力量。这如同鸿雁一样,依靠它的羽毛从而使自己装饰成显赫的仪表。
反客为主
抓住有利时机插足进去,掌握它的要害部位,逐渐加以控制。
美人计
对付兵力强大的敌人,应该主动攻击他们的主将;对有智慧的将帅,就应该破坏他们的情绪.敌人的将帅软弱无能而且士兵士气低沉时,敌方的实力就会自己被削弱。利用这种作战方式可以达到保卫自己的战咯目的。
空城计
如果自己的实力比较虚弱,那就置于一边,使自己的敌人在疑惑中感到更加的疑惑;在刚与柔相交之间,就会产生一种奇妙的功效。在自己设计的疑阵之中再布疑阵,也顺势利用敌人做内应,以取得胜利我方则不受损失。
苦肉计
一个人一般不会自我伤害,如果他受到了伤害,那肯定会让人相信而不产生质疑;我军则以假乱真,以真作假,就可以按照原来的计划而实施行动。用这种方法去欺骗敌人,就是顺从着敌人的心理顺势活动而后达到自己的目的。
连环计
如果敌人兵精将能,就不要与对方正面交战,应该运用计谋使对方产生错误,借此机会以削弱敌人的势力。这样主帅在指挥时一切顺利,运用计谋而克敌制胜。
走为上计
全军撤退,避开强敌。寻机待变,虽为退却,可并没有违背行军用兵的道理。
‘伍’ 隔岸观火的历史典故
出 处
唐·干康《投谒齐己》:“隔岸红尘忙似火,当斩青嶂冷如冰。”
隔岸观火【故事】
战国后期,秦将武安君白起在长平一战,全歼赵军四十万,赵国国内一片恐慌。白起乘胜连下韩国十七城,直逼赵国国都邯郸,赵国指日可破。赵国情势危急,平原君的门客苏代向赵王献计,愿意冒险赴秦,以救燃眉。赵王与群臣商议,决定依计而行。
苏代带着厚礼到咸阳拜见应侯范睢,对范睢说:“武安君这次长平一战,威风凛凛,现在又直逼邯郸,他可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头号功臣。我可为您担心呀!您现在的地位在他之上,恐怕将来您不得不位居其下了。这个人不好相处啊。”苏代巧舌如簧,说得应侯沉默不语。过了好一会儿,才问苏代有何对策。苏代说:“赵国已很衰弱,不在话下,何不劝秦王暂时同意议和。这样可以剥夺武安君的兵权,您的地位就稳如泰山了。”
范睢立即面奏秦王。“秦兵劳苦日久,需要修整,不如暂时宣谕息兵,允许赵国割地求和。”秦王果然同意。结果,赵国献出六城,两国罢兵。
白起突然被召班师,心中不快,后来知道是应侯范睢的建议,也无可奈何。
两年后,秦王又发兵攻赵,白起正在生病,改派王陵率十万大军前往。这时赵国已起用老将廉颇,设防甚严,秦军久攻不下。秦王大怒,决定让白起挂帅出征。白起说:“赵国统帅廉颇,精通战略,不是当年的赵括可比;再说,两国已经议和,现在进攻,会失信于诸侯。所以,这次出兵,恐难取胜。”秦王又派范睢去动员白起,两人矛盾很深,白起便装病不答应。秦王说:“除了白起,难道秦国无将了吗?”于是又派王陵攻邯郸,五月不下。秦王又令白起挂帅,白起伪称病重,拒不受命。秦王怒不可遏,削去白起官职,赶出咸阳。这时范睢对秦王说:“白起心怀怨恨,如果让他跑到别的国家去,肯定是秦国的祸害。”秦王一听,急派人赐剑白起,令其自刎。可怜,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的白起,落到这个下场。
当白起围邯郸时,秦国国内本无“火”,可是苏代点燃范睢的妒忌之火,制造秦国内乱,文武失和。赵国隔岸观火,使自己免遭灭亡。
‘陆’ 诸葛亮一生有过的着名计谋和简介
诸葛亮一生有以下比较着名的计谋:
空城计
街亭失守, 司马懿大军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御敌,却大开城门,并在城楼抚琴, 司马懿疑有埋伏,遂退兵。后以“空城计”泛指掩饰自己力量空虚、迷惑对方的策略。
指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高明策略。比喻掩盖自己力量的不足,以使对方迷惑或后退,有时也有贬义。
2.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3.七擒孟获
七擒孟获,是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获城将孟获擒拿,并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4.隔岸观火
周瑜用连环计,使不习惯水战的曹操上了当。曹操把所有的战船在长江上三、五十为一排,首尾用铁环连锁,上铺阔板,他以为这样就可以使他手下的步兵渡江如履平地了。但周瑜的意图却是借东南风,火烧曹操那些连在一起的战船。
战事开始之前,周瑜请诸葛亮到军中议事、占风。接着诸葛亮回到刘备身边,并和刘备一起登上樊山观望长江中的火攻大战。他们怡然自得地坐在山上,观察远处孙权、周瑜同自己的死敌曹操大战的情况,并利用东吴赤壁大战的胜利,火中取栗,不断扩展自己的势力。
隔着河看失火。比喻置身事外,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
5.火烧赤壁
公元二世纪末,东汉衰落,经过长期的军阀混战,曹操、刘备和孙权分别占据了中原、巴蜀和江东地区。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攻打吴国,于是吴蜀联合抗曹。
因为魏军不善水战,孔明、周瑜决定火攻。先是“凤雏”庞统假意投奔曹操,建议魏军船只用铁索连在一起抵御风浪;再是周瑜假打黄盖,后者假装降魏;最后孔明推测出东风将至。 于是,黄盖带数十条船降魏,船里装满柴草。
快到魏军时,黄盖点燃柴草,火借风势向魏军烧去。魏军本不熟水性,船又连在了一起,死伤无数。魏军逃跑。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着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着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着名的一场。
(6)隔岸观火是哪个历史人物扩展阅读: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 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
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
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
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
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
‘柒’ 隔岸观火的主人公是谁
隔岸观火的主人公是曹操、袁氏兄弟、公孙康。
隔岸观火,就是“坐山观虎斗”,“黄鹤楼上看翻船”。敌方内部分裂,矛盾激化,相互倾轧,势不两立,这时切切不可操之过急,免得反而促成他们暂时联手对付你。正确的方法是静止不动,让他们互相残杀,力量削弱,甚至自行瓦解。
历史故事:
东汉末年,袁绍兵败身亡,几个儿子为争夺权力互相争斗,曹操决定击败袁氏兄弟。曹操击败了藏着袁氏兄弟的乌桓,不得已袁氏兄弟又去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曹营诸将本欲捉拿袁氏兄弟,但是曹操却说公孙康会将两人人头献上。
公孙康本来收留二袁,想要共同抵御曹操。但是当他探听到曹操已经转回许昌,并无进攻辽东之意的时候,就认为收容二袁有害无益。于是真的如曹操所料设计杀了袁氏兄弟。
(7)隔岸观火是哪个历史人物扩展阅读:
“隔岸观火”指的是站在对岸看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加帮助,而采取观望的态度。有时也表示不是身临其境,对情况了解不深。“隔岸观火”,语出《投谒齐已》,本计名最初见于唐代僧人乾康的诗:“隔岸红尘忙似火,当轩青嶂冷如冰”。
而其思想,则早见于《战国策》·燕二》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故事:蚌张开壳晒太阳时,长嘴鸟去啄它的肉,被蚌夹住了嘴,互相争持不下,结果一起被渔翁捉住了,此计的特点是:以静观变,随变而动,使敌人内部互相残杀,自相削弱。
当两股敌对势力相争时,既不援助,也不鲁莽干涉,静观其变化,直到事情发展到有利于自己的地步,才相机行动,及时出击,坐收渔利。
‘捌’ 隔岸原创是谁
《隔岸》是由季志豪编曲,姚六一作词作曲并演唱的歌曲,于2020年6月18日发行。
歌曲歌词
(那一幕怎忘记
初次相遇的你
路人闹挺挺看我滑稽
为你一笑我愿做猴戏)女声
(一生能有几序
牵肠挂肚情义
你大可不必猜忌寻觅
我愿意一生为你追寻)男声
(就这般望着你 难免我愁愁
除你我禽鸟连花草 成双荡悠悠
你呀你冻我心房酸我眼眶一生的伤
你呀你彼岸观望置身一旁一生两望)女声
(也有春花秋月
也望相守不渝
雨打荷叶吵吵了几滴
又怎能熄灭心中柔情
谈笑中提起你
疼痛这般熟悉)男声
(如今的你在何处飘零
一片片破碎的心难拾起
你我为何沦落这步田地
就这般望着你难免我愁愁
除你我禽鸟连花草成双荡悠悠
你呀你冻我心房酸我眼眶一生的伤
你呀你彼岸观望置身一旁一生两望)女声
(穷极一生又何惧
也许只是一个背影
天亮之后就出行
你又会在何处伫立
是否也在等我的你)男声
(回顾皆如草木唯你是青山
嘲笑世间情难两得天作隔两岸
你呀你冻我心房酸我眼眶一生的伤
你呀你彼岸观望置身一旁一生两望)女声
(穷极一生又何惧
也许只是一个背影
天亮之后就出行
在隔对岸等你)男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