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儋州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是一个环境很优美,人们过着慢节奏生活的地方。并且有很多美丽的海洋。
② 李华生的个人简介
她是儋临地区着名的革命母亲。年青时因受不了封建家庭礼教的约束,和丈夫符正气带着4个孩子到那大镇居住。丈夫一时找不到工作,生活困难,全家只靠她贩挑大米过活。有一次,她到美扶村某地主家买谷子,回家后发现每斗少半升多,便上门讲理,被地主砸碎了米升(量具),赶了出门。她回家后,对大孩子志行说:“孩子,不论如何,妈都要送你上学读书,为妈争气。”就这样,夫妇俩节衣俭食,一直支持志行到省城念书。
1939年冬,琼崖特委派谢凤安、王茂松、符志行等到儋临边界成立大南区,住在她家。李华生知道了他们的来意后,特别高兴。她对谢凤安和王茂松说:“这里就是你们的家,你们也是我的孩子,打日本鬼子人人有份。”以后,除了照顾他们的生活外,还积极协助他们宣传抗日和组织农会、妇救会、儿童团等工作。1940年2月,由谢凤安、王茂松介绍,李华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入党后,一心一意干革命工作。1940年春,大南区委根据上级指示,决定以“卖牛买枪打日本”为口号,筹集枪支组织锄奸队。符志行原来已经将家里多年积存的400多块光洋买了一支驳壳枪。为了抗日,她和丈夫商量,先把家里防盗用的枪支交出,再卖田另买一支汉阳造七九步枪送给锄奸队。不久,部队动员她丈夫符正气出来组织后方医院,她把家里养的大猪和积存的2000斤谷子和药品、医疗器械,连同锅、碗等全部献给后方医院使用。
李华生机智勇敢。有一次,中共儋县县委书记吴明等几个人,从美合回儋县北部,路经大南区。为了他们的安全,她亲自带路。当她刚跨过稻田,快到公路时,突然发现几十个日军迎面而来,怎么办?这时正好同村的陈妚二从地里回来,华生急中生智,就指着妚二大骂:“你把牛丢了,找不回来还有脸见我!”一面骂,一面走近妚二,并朝她脸上打了几巴掌,轻声告诉妚二:“快!后面有我们的同志,叫他们赶快进山躲起来。”妚二走后,她走到翻译官跟前问:“皇军,我家牛丢了,你们看见路上有牛吗?”“谁管你的牛!”“啪”的一声,把她打翻在地上,又踢了一脚。华生遭到毒打,但吴明等却脱险了。
1940年冬,国民党军队进攻美合根据地。大南区两次派去交通员,在途中均被国民党杀害了。李华生自告奋勇,提出由她去了解情况。大家都认为她去危险,但拗不过,只好派陈妚二陪她去。半路上,国民党军队朝她俩开了几枪,她俩分两路走。华生走到山上,衣服被撕破,手脚被划伤,仍冒着生命的危险,继续往山里找,终于在一个山谷里找到了几家避难的群众,了解到独立队总部和部队都安全转移了,她才回来。
不久,独立队某部从澄迈经儋县返回琼山,途经大南区,宿于符家,受到华生的热情接待。
美合事变后,200多名伤病员留在后方医院治疗,华生整天忙得不可开交,她既是医院的炊事员,又是护理员。当时,特委机关护士王一春,脚烂掉队,到了大南区后力医院后又患细菌性痢疾,身体虚弱,下不了床。华生背她到家里,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照料她。王一春病好后,抱着华生说。“要是没有阿妈的照顾,就没有阿侬的命了!”
1941年9月的一天夜晚,国民党军队突然包围了美迎村,李华生被捕。儋县国民党头子张钧对她审讯,张钧利用与符家有点亲戚关系,企图通过华生,劝诱符志行投降。不管张钧采用什么花招,都被华生严词拒绝。后来,张钧找到了清平乡和庆墟的吴振东作为调解人,和共产党谈判。提出的条件是:符志行不再做共产党工作,可到香港上大学,或到南洋去。吴振东向华生转达 国民党提出的条件。她说:“我明白,不打倒日本鬼,中国人就要当亡国奴。志行跟共产党闹革命,路走对了,我们全家都走这条路。他们想逼我儿子投降,这是做梦,请你转告我丈夫和志行,一定要为我报仇。”吴振东把这些情况转告志行后,志行和父亲商量,写了《告乡亲父老书》表达了献身抗日的决心。国民党知道对李华生收买不行,就严刑拷打。过了一个月,吴振东去看她,只见她披头散发,血迹斑斑,牢房里散发出一股恶臭。振东含着泪说:“婶子,你被打成这个样子,是否声明和志行脱离母子关系,由我保你出来养一养身体。”华生气愤地回答:“不!我生是共产党的人,死是共产党的鬼,决不低头。”
③ 儋州市的具体概况
儋州市位于海南岛的西北部,濒临北部湾,位于东经109.5 北纬19.5 陆地面积3265方公里,人口89万,市政府驻地那大镇。儋州市是海南省土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市,也是海南西部的经济、交通、通信和文化中心。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大学儋州校区(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均在其境内。悠久的历史给儋州市留下了众多古迹,且多为宋代以前的古迹,如汉代伏波井、中和古镇、东坡书院等。尤其是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谪居儋州三年间,讲学明道,使儋州教化日兴,“书声琅琅,弦歌四起”。海内外名士接踵而来,从师东坡。儋州在此时成为了全岛文化的中心,也培养了民众尊师重教的传统。苏东坡北归九年后,儋人符确成为海南第一个进士。此后,儋州人才辈出,名声远播,在海南历史上曾发生过深远的影响 儋州着名的旅游景点的东坡书院、热带植物园、蓝洋温泉、光村银滩,还有一批待开发的旅游资源。儋州方言繁杂,有儋州话、客家话、粤语、军话、村话、临高话、黎话等方言,反映了海南移民的特色,也展现了与东部迥异的民俗风情
④ 儋州都有哪些民族
儋州市辖那大(含原洛基镇)、和庆、南丰、大成、雅星(含原富克镇)、兰洋(含原番加黎族苗族乡)、光村、木棠(含原兰训乡)、新州(含原新英镇)、海头、峨蔓、三都、王五、白马井(含原松鸣乡)、中和、排浦、东成(含原长坡镇)17镇(原松林乡已撤销,分别并入光村、木棠、新州3镇),洋浦经济开发区(由原干冲镇和三都镇部分地区组成),西培、西华、西庆、西流、西联、兰洋、新盈、八一、龙山、红岭10个国有农场和华南热作两院,面积3265平方公里,2004年末户籍人口940790。方言有16种以上:
1.粤语 包括:儋州(市)话 其实跟粤语差别很大的!!分布在除东南角和几个小镇外的大部分地区,使用人口约70万,占77.8%,海头镇的较特别;高州话 分布在那大、洛基、海头、东成等镇的部分地区;信宜话;迈话;疍家话;广州话。
2.海南话 分布在那大等镇的部分地区。
3.潮州话。
4.涯话 即客家话。分布在那大、洛基、和庆、南丰、兰洋等镇的部分地区和西联、侨植(地方国营)等农场。使用人口约3.8万,占4.2%。南丰镇一直被誉为“客家镇”。
5.村话 有16个声母、57个韵母和6个声调,其白话音介于赣语与客家话之间,文言音与粤语关系密切,跟东方市等地的壮侗语村话不同。
6.付马话。
7.那大话(中和话) 属军话儋州片,是明代西南官话与闽语等融合的产物。分布在那大、王五、中和、长坡等镇的镇区,使用人口约5.4万,约占6%。木棠、海头两镇以前也讲军话。
8.普通话 农场等地使用。
9.临高话 分布在那大、和庆、兰洋等镇的部分地区。使用人口2.7万,约占3%。
10.黎语 分布在南丰、雅星、兰洋、番加等乡镇的黎族聚居区。使用人口4.5万,约占5%,多数也会讲海南话。
11.金门语 分布在南丰、番加等乡镇的部分村落。使用人口1900,占0.2%,多数也会讲海南话。
原那大镇辖西干、铺仔、解放、东风、胜利、先锋、群英、东干、东兴、大同10个社区,石屋、侨南(含原红南村委会)、白南、军屯、横岭(含原合罗村委会)、红旗、茶山、清平、王桐、头潭、蔬菜、那恁12个村委会,尖岭、合罗、前进、雅拉4个农场和华南热带作物学院、华南热带科学研究院;原洛基镇辖洛基、洛南、抱龙、槟榔、力崖、屋基、番真、加平8个村委会,50个自然村,面积179.2平方公里,人口16903。总面积238.7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共约14万。那大镇区大部讲那大话;儋州街等地讲儋州话;部分地区讲高州话或海南话;梅县街、大同社区,石屋、侨南、红南、白南、军屯、合罗、洛南、抱龙等村委会,红旗村委会菜园、下村等村,茶山村委会新屋村,清平村委会武后村,槟榔村委会茅园村,前进、雅拉两个农场和热作两院(部份人)讲涯话;临高街和那恁等村委会讲临高话。
和庆镇辖和庆社区和和祥、拱教、文卷、美敖、美万、美万新村、美灵、美扶、新村、木排、罗便11个村委会,87个自然村,面积188.4平方公里,人口23068。主要讲儋州话;和祥、拱教、文卷、美敖等村委会和美万村委会榕树头、六罗等村讲涯话;部分地区讲临高话。
南丰镇辖南丰社区和南丰、尖岭、头佑、陶江、武教、松门、油麻、新村、油文、马岭苗族10个村委会,94个自然村,面积260.3平方公里,人口22149,其中黎、苗、壮族11201人,约占1/2。90%的汉族讲涯话;部分地区讲儋州话;黎族讲黎语;苗族讲金门语。
原雅星镇辖雅星社区,雅星黎族、新让黎族、飞巴、文丰、庙陀、新隆、鱼塘7个村委会和1个镇办农场;原富克镇辖富街社区,富克、富仍、乐贺、乐满、大讲5个村委会和东光农场,25个自然村,面积170平方公里,人口7749。共65个自然村,总面积557平方公里,总人口2.4万多,其中黎族占60%多。汉族主要讲儋州话;黎族讲黎语。
兰洋镇辖兰泉社区,兰洋、水南、大塘、番开、南报、头竹、南罗、加老、海孔9个村委会和国营兰洋农场,原番加乡辖番加、番新、番打、番雅、三雅5个村委会,番加农场、鹿母湾林场和松涛大坝管理区。共71个自然村,总面积326.9平方公里,总人口25716,其中黎、苗族4592人。主要讲儋州话;部分村落和番加农场讲涯话;部分地区讲临高话;黎族讲黎语;苗族讲金门语。
海头镇辖港口、南港、新市、德立4个社区和那历、珠江、加乐、岛村、七柏榔、红坎、岭地、新洋、洋家东、红洋10个村委会,52个自然村,面积126平方公里,人口33649。主要讲海头口音的儋州话;港口社区讲高州话;以前讲那大话。
王五镇辖王五社区和山营、徐浦、小千、流坊、新坊、新地、东光、光村8个村委会,面积126.8平方公里,人口约2.9万。主要讲儋州话;镇区讲那大话(军话)。
中和镇辖中和社区和高第、水井、环龙、和平、山春、灵春、横山、五里、七里、长村、黄江11个村委会,面积62平方公里,人口30580。主要讲儋州话;镇区讲中和话(军话)。
原东成镇辖东成、加悦、高荣、赛脚、平地、文柏、番陈、洪山、崖碧、抱舍10个村委会,面积116.5平方公里,人口约2.2万;原长坡镇辖长坡社区和茅坡、大坡、流坡、吴村、书村、中心、周坊、迈格、里仁9个村委会。主要讲儋州话;抱舍村委会讲高州话;社区讲那大话(军话)。
西联农场辖7个监管区,52个生产队、1个橡胶示范基地、8家工厂、4家公司、1家医院、6所小学和1所中学,面积105.3平方公里,职工5052人。主要讲农场普通话;东风分场等地讲涯话。
⑤ 海南儋州一男子井下清淤被桶砸晕,消防员如何火速救援
位于那大镇美扶村村委会潭乐村一名男子被困于水井内,请求救援。接警后,指挥中心立即调派特勤消防站火速赶往现场救援。 他们是如何救援的呢?
消防人员的努力也可以得到大家的认可,也是对他们的尊重,生活中需要相互尊重,您说呢?
⑥ 海南儋州的历史是什么
儋州自建制以来,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儋州古称儋耳郡,是海南岛最早建成于汉代的两个郡之一,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改郡为州,将“儋耳郡”改为古称“儋耳”。
1983年XXX视察儋州时,座谈会上曾发问:“儋州是怎么来的?”弄清儋州,必须弄清儋耳的由来。
儋州,古称儋耳。据古籍记载,儋州早期土着缝制的衣服,“缝布二尺,幅合二头,开中央。以头贯穿胸不突穿。”有点象用单被包身。故春秋时期有人把儋州称“贯胸国”。到了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长时期作为货币交换的贝壳不再使用。而海岸线长达六百多公里的古儋州,贝壳堆积如山,人们用作装饰品,尤作耳坠、耳环为多,垂及双肩,成为特色,又称为“离耳国”。故《山海经》云:“南荒之外,有离耳国,其人耳长及肩,每逆风走,则将耳反搭。”到了汉武帝元鼎五年,也就是公元112年,以路博德为伏波将军,杨仆为楼船将军平南越之乱,追南越丞相吕嘉及太子赵建德“亡入海”。见离耳国是块宝地,人烟密集;东部海岸又多珍珠,奏请汉武大帝立郡管理。郡治设琼山和儋州的三都。以海南多产珍珠为由,以及儋州人的耳长量貌之说,从《国语·齐语》“觅任儋何”中,取名珠崖郡、儋耳郡,寓言“珍珠任儋耳”。
此即儋耳由来
⑦ 儋州有哪些民族
按有关方面统计,现在儋州市的常住居民中,有汉族、黎族、苗族、壮族等几个主要民族,同时还零星夹杂着回族、白族、彝族、满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等民族的少量家族或个体,合起来共26个民族。
虽然这些民族之间的语言文字、穿着打扮、风俗习惯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别,可他们却能和睦共处,相互依存,同心合力建设美好的家园。回族不吃猪肉,大家就尽量相让,想办法找别的菜肴来照顾他们。黎族苗族外出喜欢喝酒,本地的汉族“主家”就会尽力筹办酒食,满足客人的意愿。而且,就是汉族本身,由于所从来的地域极广,俚语方言繁多,风土人情千差万别,也给交际往来带来一定的困难,但是,大家还是能友好合作,平等相待。比如说,在儋州沿海地区,几乎每隔二三十里路都有一个讲军话的小村庄,据说是由古代来自川桂一带的驻军营地演变而成的。这些村庄有的才十来户人,平时在村里照讲自己的军话不误,出村外就得入乡随俗,操满口标准的儋州话。就是对待这样的小村小户人家,当地的儋州老百姓也不会有意识地去欺负他们,大家亲密相处,如同一个家族般的。
⑧ 和庆镇的历史沿革
相传,1878年(清光绪四年),客家人与临高人发生纠纷,持械斗殴,后经官方调停和解。为庆贺此事,该地命名为“和庆”。
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正式设墟。
1918年(民国7年),美国牧师王道琼在墟上设立1间福音堂。
1934年(民国23年)前,墟旁符氏大宗祠设国文专修科一班。
解放初期,其属临高县第五区。
1957年划为那大县和庆区。
1958年10日,成立上游人民公社(区域含和庆区和兰洋乡),次年改为和庆公社。
1961年,分出兰洋公社。
1983年底取消公社体制,改为和庆区。
1987年,分出兰洋公社。
1983年底取消公社体制,改为和庆区。
1987年春改区为镇。
2002年美扶村委会划归那大镇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