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黄巢起义的历史意义什么

黄巢起义的历史意义什么

发布时间:2022-07-31 12:32:56

❶ 黄巢起义的背景及影响

唐朝末年,因为政治腐败、藩镇割据严重,民不聊生,

爆发了大大小小不同规模的农民起义。

其中,黄巢起义是规模最大的一次,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动荡,

加速了唐王朝的灭亡。

黄巢起义的爆发和短暂的胜利,暴露出唐朝统治的不可救药。

这场战争延续了七年之久,波及从北到南的广大地域,严重动摇了唐朝的统治基础。

但是,黄巢起义军有着天生的局限性,无法维持长久稳定的政治局面,

所以最后不可避免地走向失败。

❷ 评价一下黄巢起义对历史的影响.

意义
作为一场比较成功和伟大的农民起义运动,即使是其中有巨大的错误和不妥,对于它的正确性和革命性,我们的史籍本应该本着历史的客观性给予它一个较公正的记载与评价。但是,翻阅被标榜为准确历史的二十四史和一些封建文人的个人记录却几乎一致的给予了相当恶劣的评价,完完全全地抹杀其先进性和正确性,将起义军妖魔化,将他们描述为食人肉,饮人血的恶魔。是的,在起义过程中起义军是做过不少滥杀无辜的事,但请问一支这样的起义军又如何能沉重打击的封建统治,并且把唐统治者驱赶出长安,使其狼狈地逃亡四川?如果是像历史记载的那样,答案自然是不能的,但是起义军却做到了。这就说明历史的记载至少来说是不完全准确的,那些被记载说是被起义军所屠杀的百姓中,一定有一部分是被唐军所杀,然后被强加在起义军的头上,反正起义军已然失败,在封建统治的时代,将不会有人替他们翻案,即使加在他们身上,他们也是不能辩驳的,“历史将由胜利者写出”、“历史是胜利者的历史”恐怕才会是真相吧?但那些封建统治这恐怕不会想到,有一天,当封建统治完全瓦解的时候,历史就将会吐露深藏的真相。“三十年前草上飞,铁衣着尽着僧衣,天津桥上无人问,独倚危栏看落晖。”,传说中逃脱的黄巢当了和尚,在等待着唐朝吐出它的最后一口气了。
局限性
但是,在这一系列的农民阶级的优秀品质和智慧的背后,不可避免也暴露了中国古代农民阶级的巨大的局限性,整个黄巢起义虽属浩大,实际上却只能算一次流动性的农民起义,从来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农民起义根据地,即使已经攻入唐朝的统治中心长安,建立了一个看起来体制完整的农民起义政权,但在实际上,却只是一个空架子,没有从事过经济、文教建设,只进行过军队的建设和粮草的征收而已,是的,你可以说,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夺取政权,尽快打败敌人,才是最重要的任务,同时也没有那个时间来进行经济、文教建设,但是黄巢起义中,占领长安后,起义军却没有进行进攻敌人这个的主要任务,放任封建统治者在四川地区恢复力量,最终被其打败。同时,黄巢起义也缺乏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革命纲领和革命计划,致使农民起义更像是一场伟大的抢劫运动和无组织性的军事运动,军队所过之地,只顾着吃粮,百姓净尽、赤地千里,使天下百姓最终对这次寄予厚望的推翻封建残暴统治的农民起义失去信心。另外,起义过程中,起义军的观念狭隘,嗜好滥杀无辜和攻克长安之后的不思进取和留恋富贵,以及起义军内部的争斗,不吝说也是这种局限性的体现。

❸ 黄巢起义的原因

黄巢起义
从大中十三年(859年)裘甫浙东起义开始,到中和四年(884年)黄巢起义失败结束,历经25年,席卷山东、河南、安徽、江西、江苏、福建、两广、两湖、陕西等12省,沉重地打击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世族门阀势力和唐未藩镇势力,唐朝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唐朝后期,中央集权势力衰微,各地藩镇势力兴起,唐廷与地方藩镇之间进行了长期集权与分权斗争。朝廷内部宦官专权,政治腐败,地方藩镇争战扰攘。然而,不论是中央政权统治,还是藩镇割据势力统治,同样都很黑暗。地方藩镇与朝廷宦官、大臣相勾结,形成不同政治派别,相互倾轧,政局动荡混乱,更加深了人民的痛苦。这时的唐王朝已是百孔千疮,凋敝不堪,人民大众煎熬在死亡线上,最终逼得百姓揭竿而起。859年,袭甫在浙东领导起义;868年,庞勋领导徐泗地区的戍兵在桂林起义。这两次起义虽然被唐朝镇压下去,但却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斗志,为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起义拉开了序幕。

黄巢起义是发生在875年至884年间的一次志在推翻唐王朝的农民起义。公元873年,唐懿宗死,僖宗立,政治更加黑暗,财政亏空年达300万贯。这一年又逢黄河中下游遭受旱灾,夏季麦收一半,秋季颗粒不收。农民只好以野菜、树皮充饥。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徭役,赋税仍未减轻,逼得农民无法生活。愤怒的群众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拿起武器进行斗争。唐末农民起义爆发了。公元874年,王仙芝在长垣(今河南长垣县东北)聚众起义,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发布文告,号召人民起来推翻唐朝。第二年夏天,黄巢在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北)率众响应,举行起义。起义军一开始就提出了改变现状,以推翻唐王朝为目标的口号。

❹ 黄巢起义爆发的影响是什么

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虽然失败,但它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领袖以天补平均大将军、冲天大将军为号召,反映义军具有模糊的平均、平等要求,标志农民起义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义军在斗争中注意分化敌人,避实就虚,运用流动战术,在前后十年间,经过十二个省,行程两万余里.这是农民战争史上的一个创举.
唐末农民战争基本上瓦解了唐政府的腐朽统治,打击了大地主庄田经济,扫荡了门阀残余,使残存的士族门阀“丧亡且尽”.土地集中和农民逃亡的问题因而缓和,自耕农增多,佃客的身份地位稍有改变.这就为五代、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❺ 黄巢起义的影响

黄巢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腐朽统治,加速了唐朝的灭亡。唐朝自此四分五裂,名存实亡。中国历史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之间的过渡往往满是篡位夺权,战火狼烟。

一个气数既尽的朝代的衰落往往伴随着新生政权的产生,最后取唐而代之的虽然不是黄巢,但他在朝代的更迭中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

黄巢的背景:

黄巢出生于贩卖私盐之家,家境富裕。所以他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从书本中汲取营养,想要走上仕途。但由于晚唐政治腐败,士人入仕途十分苦难,于是黄巢的几次科举考试都以落榜而告终。于是,他在最后一次落榜之后怀恨在心,写下了《不第后赋菊》,便离开了长安,回家继承了祖业。

公元874年,全国各地发生了水灾旱灾,民不聊生,于是王仙芝等人揭竿而起,攻占了许多城池,而黄巢也加入了他们。随着农民起义军的不断壮大,实力也越来越强劲,他们接连攻下城池,转战全国各地,用计谋攻克下了长安。

❻ 黄巢起义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黄巢起义,指的是乾符五年(878年)至中和四年(884年)由黄巢领导的民变,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也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黄巢之乱转战近半唐朝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

黄巢起义,采用流动作战的方式,避实攻虚,走遍今天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陕西等省广大地区,动摇了唐朝的统治。但由于长期流动作战,没有稳定的后方,缺乏经济上的保障和群众基础,故而很难持久下去,使起义军最后失败。

❼ 黄巢起义为什么会失败你怎么评价这次起义呢

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英勇奋战十年,转战人江南北,经过山东、河南、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福建等十二个省区,行程数万里,席卷大半个中国。

义军人数由数千发展到五六十万,攻占帝京长安,建立政权,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在农民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

在政治上,促使门阀观念消除,五代以后取士、婚姻不以家世、门阀作为标准;经济上,削弱了大土地所有制,使土地高度集中的情况有所缓和。

而且在唐末的农民战争中,农民军领袖都在自己的称号上冠以“均平”两字,这虽然不是明确的斗争纲领与口号,但毕竟是我国农民战争史上农民均平意识的第一次表达,对后世的农民战争的影响意义深远。

❽ 黄巢起义是怎么回事给唐朝造成了怎样不可挽回的影响

在黄巢起义下,中央朝臣、宫廷宦官和地方藩镇三股势力终于完全失衡,朝臣、宦官势力衰落,地方藩镇势力完全自成一家,迅速出现以朱温、李克用等为首的足以开国建国的藩镇,历史上藩镇历经五代十国,走向宋代的重新统一唐朝主要依附中央廷臣、宫廷宦官和地方藩镇三股势力,三者相互制衡,不能代替唐朝破局。 黄巢起义爆发后,唐朝镇压起义也取决于这三股势力。

历史上唐宣宗去世以来,唐朝内部的局势,已经表现出了求水不可接受的迹象。 这样,晚唐时代因为边疆问题每年都用兵,所以唐朝的财力几乎没有持续。 再加上土地合并严重,唐朝流民四起,这些流民也成了起义的中坚力量。

❾ 黄巢起义的背景意义

起义背景:
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侍翁,父为菊花连句,翁思索未至,巢随口应曰:‘堪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赫黄衣。’巢父怪,欲击巢。乃翁曰:‘孙能诗,但未知轻重,可令再赋一篇。’巢应之曰:‘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下》) ,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黄巢周围,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乾符二年(公元875年),王仙芝、尚让等在长垣(今河南长垣东北)起兵。黄巢在冤句(今山东菏泽市西南)与子侄黄揆和黄恩邺等八人起兵,响应王仙芝。

黄巢起义指的是乾符五年(公元878年)至中和四年(公元884年)由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也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黄巢之乱祸延大唐半壁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
从公元859年的裘甫发动浙东叛乱开始,到公元884年黄巢之乱被平定而结束,历时25年,农民军席卷了现在的山东、河南、两江、福建、浙江、两广、两湖、陕西等十二行省,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从公元七世纪初隋末农民战争之后,至公元十四世纪中叶元末农民战争以前,在这长达七个多世纪的历史时期中,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从未间断,然而真正具有农民战争规模的却只有唐末农民大起义。它是这一时期中阶级斗争的高潮和顶峰。这次农民战争爆发在中国封建社会前后期发展的转折阶段。

阅读全文

与黄巢起义的历史意义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3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