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高中历史经常提到什么人

高中历史经常提到什么人

发布时间:2022-07-31 14:57:26

1. 高中生应该知道哪些历史人物

中国近代史中出现的如“李鸿章,曾国藩,洪秀全,慈禧,光绪,北洋各大派系的代表人物” 世界近代史英国工业革命,光荣革命,法国大革命,德国的俾斯麦,普法战争,南北战争,一战(特别是那个引发一战的刺客和被刺杀的奥匈帝国王子),二战,轴心国的各个领袖以及好战分子(容易忽略邓尼茨),同盟国的各大领袖着名将领(中国抗日战争也是二战的一部分)。掌握这些应该就差不多了。

2.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中涉及到的历史人物有哪些

林则徐 李鸿章 曾国藩左宗棠 张之洞 慈禧 洪秀全 洪仁干 孙中山谭嗣同 康有为 梁起超袁世凯 廖仲凯

3. 高中历史哪本书提到闫锡山

高中历史中国近代史中提到了阎锡山。

阎锡山受的是旧式教育,儒家传统影响了他的一生,这在脸谱化他的人看来,当然是一个局限,但在阎锡山那里,这未必不是一笔财富。

阎锡山在列强环伺里能够自立自强,绝非遗老遗少的冬烘先生可以比拟。他确实有中国的根和中国本位,他的大量讲话中随处可见"四书五经"中的句子。

(3)高中历史经常提到什么人扩展阅读:

阎锡山因此表达出一个中国本位的现代进取人格,这种集思辨、事功于一体的人格是常为一般论者所忽略的。

在蒋介石之外,这个现代中国的政要也留下了大量的日记,但他的日记特点是多记理少记事。这本身就说明他的思考的精进勇猛。

4. 高中议论文中常用的历史人物

活学活用苏轼就好了
再加上李白
主要是背明白那些诗词
什么梦游天姥吟留别
什么将进酒
什么小轩窗正梳妆惟有泪千行
什么寂寞沙洲冷
这两个人都是很复杂很全面的
足够足够了

5. 高中语文高考有关哪些历史人物

比如苏轼,唐宋八大家,竹林七贤士,三国的一些人物等也会涉及

6. 高中历史书中常考的人物言论及其作品(高考历史选择题中常考的中外人物)

商鞅 秦始皇 唐太宗 康熙 李鸿章 张之洞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孙中山 毛泽东 邓小平
梭伦 克里斯提尼 伯利克里 伏尔泰 卢梭 孟德斯鸠 康德 华盛顿 罗斯福 斯大林 列宁

7. 高中历史人物选修中都有哪些人物

甘地、华盛顿、林肯、克伦威尔、凯末尔、邓小平、列宁、毛泽东、孙中山、爱因斯坦、牛顿、拿破仑、马克思和恩格斯、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孔子、古希腊先哲(伯利克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国科技之光(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

书上学的高考都不考

8. 高中历史着名人物

政治家
管仲,子产,邓析,申不害,李悝,西门豹,赵武灵王,商鞅,范雎,赢政,李斯,刘邦,萧何,曹参,刘桓,刘启, 刘彻,主父偃,张汤,汲黯,桑弘羊,刘秀,曹操,诸葛亮, 谢安,王猛,北魏冯太后,拓拔弘,杨坚,李世民,魏征, 松赞干布,武则天,柴荣,赵匡胤,范仲淹,王安石,成吉思汗,忽必烈,朱元璋,张居正,郑成功,努尔哈赤,康熙 (爱新觉罗 玄烨),林则徐,秋瑾

军事家
廉颇,孙武,吴起,孙膑,李牧,白起,蒙恬,韩信,卫青, 霍去病,班超,祖遂,檀道济,李靖,李绩,李纲,岳飞, 文天祥,戚继光,于谦,史可法,关天培,石达开 诸葛亮(孔明) 刘伯承

思想家
老聃,庄周,墨翟,慎到,荀况,韩非,公孙龙 ,陆贾,贾谊,晁错,桓潭,王充,阮籍,嵇康,鲍敬言,范缜,傅弈, 吕才,陈亮,叶适,邓牧,李贽,王夫之,廖燕,唐甄,戴震,龚自珍,魏源,洪仁轩,姚莹,谭嗣同,康有为,梁启超, 严复,陶成章

教育家
孔丘,孟轲,董仲舒,马融,邴原,颜之推,王通,胡瑷,周敦颐,张载,程灏,程颐,张轼,朱熹,陆九渊,许衡,吴与弼,王守仁,顾宪成,高攀龙,孙奇逢,朱之瑜,张履祥,陆世仪,陆陇其,颜元,李恭,江永,姚鼐,张之洞,容闳,蔡元培

科学家
张衡,马钧,葛洪,祖冲之,贾思勰,张遂,沈括,苏颂,秦九韶,卫朴,李诚,郭守敬,王祯,鲁明善,徐光启,明安图 王锡阐,梅文鼎,戴煦,李善兰,华蘅芳,郑复光,徐寿, 王贞仪

医学家
扁鹊,淳于意,张仲景,涪翁,华佗,王叔和,陶弘景,孙思邈, 李时珍,徐大椿,陈念祖,王惟一,宋慈,刘完素,傅山,叶桂, 王清任

工技家
鲁班,李冰,赵过,蔡伦,李春,毕升,高超宇,刘恺,耿洵, 怀丙,燕肃,孙威,黄道婆,潘季驯,翟金生

历史学
司马迁,班固,班昭,荀悦,常璩,陈寿,裴松之, 屈大钧, 范晔,李延寿,杜佑,刘知几,司马光, 李焘,郑樵,袁枢, 马端临,湖三省,谈迁,查继佐,黄宗羲

文献学家
刘向,刘歆,郑玄,陆德明,颜师古,孔颖达,慧琳,李善, 赵明诚,王应麟,顾炎武,朱彝尊,全祖望,陆文弨,王念孙 汪中,钱大昕,王鸣盛,赵翼,焦循,孙星衍,王昶,邵晋涵,纪昀,阮元,顾千里,黄丕烈,陈中,俞樾,王先谦,黄以周,孙诒让,皮锡瑞

农民革命家
陈胜,王匡,樊崇,张昌,破六韩跋陵,葛荣,翟让,窦建德,陈硕贞,黄巢,王小波,方腊,钟相,刘福通,徐寿辉 唐赛儿,邓茂七,李自成,洪秀全,王聪儿,张德成,白朗

地理学家
裴秀,郦道元,贾耽,李吉甫,朱思本,罗洪先,顾祖禹,刘献廷,徐霞客,孙兰,杨守敬

语言文字学家
史游,扬雄,许慎,刘熙,张揖,江式,吕忱,顾野王,李登,陆法言, 徐铉,徐锴,戴侗,桂馥,段玉裁,王筠,朱骏声
外交家
苏秦 张仪 苏武 张骞 郑和 周恩来 陈毅

文学家
屈原,宋玉,枚乘,司马相如,蔡琰,王粲,曹植,左思,陆机,陆云, 陶潜,庾信,刘勰,钟嵘,陈子昂,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韩愈, 柳宗元,温庭筠,李商隐,李煜,欧阳修,苏轼,黄庭坚,李清照, 陆游,辛弃疾,关汉卿,王实甫,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高明, 汤显祖,王世祯,纳兰性德,李渔,洪廷,孔尚任,袁枚,蒲松龄, 吴敬梓,曹雪芹,王闿运,黄遵宪,陈端生

书法家
蔡邑,钟繇,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虞士南,褚遂良,颜真卿, 卫道韫,柳公权,米芾,蔡襄,赵孟頫 (兼画家),巙巙,文徴明, (兼画家)伊秉绶,邓石如,张裕钊,何绍基

绘画家
顾恺之 展子虔 李思训,阎立本,吴道子,王维,徐熙,黄筌, 郭熙,李公麟,赵诘,马远,夏珪,黄公望,管道升,王冕,吕纪, 林良,沈周,徐渭,朱耷,原济,马守真,高其佩,恽格,吴历,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翬,华喦

军事统帅
周公旦、嬴政、刘邦、曹操、李世民、成吉思汗、忽必烈、努尔哈赤、毛泽东
戏剧音乐家
珠帘秀 柳敬亭 成兆才

军事理论家
姜尚、孙武、吴起、孙膑、诸葛亮、李靖、戚继光、蒋百里、毛泽东
宗教家
张道陵 法显 僧佑 智凯 隆琦 道宣 玄奘 鉴真

沙场名将
白起、乐毅、廉颇、王翦、项羽、韩信、周亚夫、卫青、赵充国、祖逖、周瑜、谢玄、韩擒虎、郭子仪、徐达、袁崇焕、多尔衮、刘永福、黄兴、冯玉祥、朱德、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农民起义将领
陈胜、张角、黄巢、方腊、李自成、杨秀清、石达开
货殖家
范蠡 徐润 胡光墉 张謇

爱国将领

杨业、韩世忠、岳飞、梁红玉、于谦、左宗棠、冯子材、关天培、邓世昌、聂士成、张自忠

唐朝诗词文人
万楚上官仪于鹄于良史于武陵马戴元结元稹方干无可 王建王驾王勃王涯王绩王惟王湾王韩王之涣王昌龄 韦庄韦应物丘为卢纶卢汝弼卢照邻司马札司空图司空曙白居易 皮日休刘叉刘沧刘皂刘驾刘商刘方平刘长卿刘希夷刘采春 刘禹锡吕温权德舆许浑齐己严武严惟吴融宋之问张乔 张旭张孜张泌张说张继张谓张潮张籍张九龄张仲素 张若虚张敬忠李白李华李约李冶李绅李洞李贺李涉 李益李颀李频李端李适之李商隐李群玉李德裕杜甫杜牧 杜审言来鹄杨巨源杨敬之沈如筠苏味道陆龟蒙陈羽陈陶陈玉兰 陈子昂孟郊孟云卿孟宾于孟浩然武元衡畅当罗虬罗隐贯休 郎士元郑裕金昌绪鱼玄机姚合施肩吾柳中庸柳宗元皇甫松祖咏 胡令能贺知章项斯骆宾王唐彦谦徐凝秦韬玉翁宏聂荑中贾至 贾岛郭震钱起顾况高适高骈高蟾崔护崔郊崔钰 崔涂崔橹崔灏崔国辅崔道融常建捧剑仆曹邺曹松皎然 黄巢储光曦寒山景云温庭筠葛鸦儿韩琮韩愈虞世南雍陶 雍裕之谭用之薛涛薛逢戴叔伦花蕊夫人
宋朝诗词文人
詹本 丁开 孔文仲尤袤 文兆 文同 文及翁 文天祥文彦博方凤 方泽 方惟深王令 王迈 王炎 王质 王奕 王琮 王十朋王安石 王安国邓肃 乐雷法冯山 冯去飞冯取洽叶适 叶绍翁 叶梦得司马光 司马池左纬 石介 刘过 刘次庄 刘克庄华岳 危稹 吕顶 吕本中 吕南公孙觌 宇绍 安如山朱弁 朱松 朱熹 朱淑真江端友 米芾 许月卿严宇 何应龙何梦桂余靖 利登 吴涛 吴儆 吴锡畴宋祈 宋庠 张先 张耒 张泳 张俞 张琰 张舜民张道洽李钢 李唐 李彭 李之仪李彭老李清照杜常 杨亿 杨朴 杨蟠 杨万里杨徽之 汪莘 汪藻 汪元量沈与求 苏庠 苏洵 苏轼 苏辙 苏舜钦辛弃疾 连文凤邵定 绍雍 邹浩 陆游 陆壑 陈均 陈亮 陈起 陈造 陈焕 陈与义陈允平陈文龙陈师道 陈傅良周莘 周密 周弼 周必大 周邦彦周敦熙 周紫芝宗泽 宗珂 林升 林逋 林希逸林景怡 欧阳修 武衍 罗与之罗公升范仲淹范成大郑协 郑震 郑獬 郑文宝郑思肖 俞桂 俞紫芝俞德邻 寇准 寇国宝姚镛 姜夔 柯茂谦柳开 柳永 洪炎 洪咨夔魏了翁胡直孺贺铸 魏野 赵蕃 赵师秀赵汝燧饶节 菁桃 唐庚 家铉翁徐玑 徐俯 徐积 徐铉 徐照 敖陶孙柴望 真山民秦观 翁卷 郭祥正钱惟演陶弼 高荷 曹勋 梁栋 潘大林 章甫 萧立之萧德藻黄公度黄庭坚 龚开 彭秋宇惠洪 惠崇 曾几 曾公亮程俱 葛天民葛起耕董颖 谢逸 谢翱 谢枋得道潜 道璨 韩驹 韩元吉韩希孟楼钥裘万顷潘阆 穆修 薛季宣戴复古魏泰 曾巩 朱槔 皇甫明子

明朝文人
丁雄 万寿祺 于达真 于谦 于慎行 马中锡 马如玉 马致远 孔镛 文安之 文征明 方孝孺 王九思 王九清 王士祯 王之浩 王少华 王世贞 王世懋 王守仁 王廷 王廷相 王问 王阳明 王叔承 王尚 王英 王苹 王彦泓 王思任 王洙 王逊 王恭 王致中 王冕 王渔洋 王维 王鸿儒 王慎中 王稚莹 王稚登 王锡衮 王嘉谟 王磐 王翰 王鏊 王骥德 邓子龙 丘睿 冯小青 冯时可 冯惟敏 冯梦龙 叶于奇 叶先登 叶敬平 归有光 田汝成 田荣超 田琯 艾南英 边贡 伍福 刘汝南 刘玑 刘侗 刘宽 刘效祖 刘基 刘端 吕天成 吕寅 孙永思 孙纲 孙国 孙钟龄 朱多 朱有□ 朱昶 朱格 朱秩 江盈科 汤式 汤显祖 芒文缜 许九皋 许邦才 许炎 阮大铖 严震直 何白 何孟春 何景明 余同麓 吴国伦 吴承恩 吴宽 吴隐 宋琬 宋琰 宋源 宋濂 张元凯 张方贤 张以宁 张廷美 张岗 张志遥 张时彻 张岱 张岳 张旻 张谢 张溥 张煌言 张寰 张鏊 张鳌 李于鳞 李元阳 李化龙 李开先 李日华 李东阳 李先芳 李江 李时行 李岱毓 李庚 李昌祺 李流芳 李衮 李贽 李辂 李梦阳 李湛 李锡 李濂 李攀龙 杜肇勋 杨万里 杨士云 杨升庵 杨文骢 杨龙友 杨光溥 杨观浩 杨讷 杨宏 杨承鲲 杨桂楼 杨基 杨循吉 杨慎 杨黼 杨巍 汪大年 汪玄锡 汪道令 汪道昆 沈□ 沈以潜 沈庆 沈自晋 沈周 沈青崖 沈野 苏平 邱□ 邱兆鳞 邱浚 邵灿 邹迪光 邹亮 陆铨 陈大纲 陈子龙 陈中 陈凤悟 陈日贞 陈汉霞 陈忱 陈宗 陈诚 陈继儒 陈袁凯 陈铎 陈淳 陈献章 陈襄古 周南老 周洪谟 周朝俊 周鼎 周履靖 宗臣 屈大均 欧阳宏 祈顺 经仁恒 罗庄 罗贯中 苗蕃 茅坤 茅瑞征 金銮 俞安期 娄坚 施绍莘 洪翼圣 皇甫冲 祝允明 胡奎 胡墩 胡缵宗 贺士 赵庆 赵南星 赵崡 赵裁 钟惺 钟禧 凌登名 凌蒙初 唐果 唐顺之 唐皋 寅 夏完淳 夏言 徐中行 徐兴公 徐祯卿 徐通 徐维超 徐渭 徐霖 徐霞客 晏璧 桑悦 殷士詹 聂大年 莫止 袁子让 袁中郎 袁中道 袁宏道 袁凯 袁宗道 贾仲明 郭文 郭祖翼 郭登 钱希言 钱秉镫 钱福 顾大典 顾应祥 顾炎武 高出 高启 高应冕 高叔嗣 高明 高该 高廉 高濂 高攀龙 屠达 屠隆 康海 曹佺 曹学全 曹栋 梁乔升 梁有誉 梁辰鱼 梅之焕 梅鼎祚 鹿善继 黄一鹏 黄仲昭 黄伯善 黄虎臣 黄瑾 傅若金 储良材 喻栋 彭继 普辉 曾迪 湛若水 葛成 董传策 董说 谢榛 谢肇制 越英 鲁南丰 解缙 雷思霈 蔡升 蔡文 谭元春 黎淳 薛论道 戴九灵 戴弁 戴重 魏允贞 瞿式耜 瞿佑

翁同和:同治和光绪两位皇帝的老师。向光绪帝引荐康有为,维新变法时期支持光绪帝进行改革,后被慈禧罢黜归家。其主要着作有《翁同和日记》。是一部具有极高史料价值的研究清末历史的着作。翁氏家族的藏书在学界也是值得一提的,大概就在前几年被上海图书馆(貌似)购得。
光绪帝: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位清朝皇帝。四岁入宫,接受皇帝教育,在慈禧太后的淫威下逐渐成长。经过帝师翁同和的细心教导,虽居深宫却能够关心民间疾苦,较早接受西方科技文化。一位美国学者称其为“他是第一位身座龙椅,却面向未来的开明皇帝”后主持维新变法,虽有救国之心,却无救国之力,变法失败后被软禁。1908年“因病去世”,不到二十四小时后,慈溪也去世。光绪帝真正死因成为一个迷案。
晚清政府中,这些人物也是应该注意的: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李鸿章,陈宝箴。
民国:
钱穆:近代史学家。一生着述颇丰研究范围甚广。主张对“本国以往历史满怀温情与敬故”。
吕思勉:近代史学家。曾是上面钱穆先生的老师。和钱穆先生一样,也颇有点自学成才的味道。是一位中国通史与断代史皆精通的学者。
此时期的学者还有很多,陈寅恪,傅斯年,吴宓,胡适,顾颉刚,费孝通,王国维等。
此时期的杰出女性有宋氏三姐妹,林徽因等。
日本的伊藤博文也应该好好研究。

处境尴尬的英雄——施琅

施琅才是真正被有关方面作为“民族英雄”包装后推出的,当年高中历史课上,老师也是把施琅作为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英雄来讲的。现在纪念施琅的活动不少:拍摄了电视剧《施琅大将军》,又搞了“诗歌万首颂施琅”,少先队员们也掀起了学习施琅将军事迹的热潮,一时间,靖海侯炙手可热也。

施琅的主要是低层次愤青的偶像,这些愤青不但认为满清等于中国,同时还觉得海峡对岸的华夏同胞是外国人,“宁可台湾不长草,也要解放台湾岛”便是此辈口头禅。现在铁血论坛、爱国者同盟论坛都有不少这样的愤青。

不过施琅有个缺点,就是他赤裸裸为满清效力,并攻打郑明。在民族主义思潮日益觉醒的今天,他便遭来了民族主义者们骂声一片。而当局在力捧施琅引来强烈反效果后,终于感觉到了民族主义的影响力,于是不再大肆宣传施琅。力捧施琅的陈明大师此时又被人告黑状,说他献计捧施琅是故意的,因此受陈明连累,施琅也处境尴尬,“民族英雄”的地位渐渐不保。

如日中天的英雄——袁崇焕

随着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施琅如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但袁崇焕却大红大紫起来。袁崇焕在明朝时被国人认为是汉奸卖国贼,到了满清,干隆便亲自为他平反,造出“反间计”的故事,将之树立为民族英雄。后经过梁启超、孟森、吴晗、金庸、阎崇年等几代人的努力,今天终于被打造成“民族英雄”。

如果说对施琅的宣传主要来自于行政力量,那么对袁崇焕的力捧则基本上是满遗和满清文人了(当然也有不少愤青自发力捧)。袁崇焕的光辉事迹,比如轰死奴尔哈赤,又或者广渠门9000对10万,历史上并不存在,不但中国人的史书没有,满清为美化袁崇焕而修的《明史》也不载,基本是金庸、阎崇年这些包衣们杜撰出来的神话,用以欺骗不学无术的愤青。

袁崇焕的特点就在于:满遗知道正面歌颂满清惹反感,因此曲线救国,力捧出一位力抗满清的孤胆英雄,并用他的“枉死”来将明朝黑暗,活该灭亡的思想悄悄地渗透入愤青们的潜意识。他们的吹捧颇具成效,至少目前看来,大量仇恨满清,但缺少思考的愤青们被迷惑,足见三百年愚民政策毒害之深,也显示出愤青确实大多水平不高。

一方面,要肯定袁崇焕是一位被包装得毫无缺点的民族英雄,另一方面,袁崇焕却也起了试金石的作用。毕竟,未来复兴汉族的伟大事业不能依仗那些只有激情没有大脑的愤青,所以袁崇焕可以用来鉴别民族主义者们的智商和判断力,让民族主义达到更高的层次,不再像愤青们搞的反日运动那样流于浅薄。

随着网络明史学派的兴起,对袁崇焕的反思引发了一系列对满清篡改中国历史文化的拨乱反正、正本清源,虽然还不成熟,但毕竟走上了正确的道路。满遗力捧袁崇焕,虽然现在仍然骗着大多数人,但从长远意义上看,过度的吹捧反而刺激了民族意识向更高层次发展,谁会笑到最后,还未可知。

不可动摇的英雄——林则徐

袁崇焕作为试金石的作用,是考验着民族主义者的智商;而林则徐作为试金石,则是考验着民族主义者的立场。林则徐作为主流意识形态所讴歌的“民族英雄”,已由来已久。在感情上,大多数人还无法接受林则徐是汉奸这样的论断,虽然你问他,满清是不是中国,他会回答:“不是”。

林则徐的英雄事迹,一是“虎门销烟”,二是所谓“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第一点是事实,第二点纯粹是篡改历史的胡说,主要是因为明朝的历史被篡改严重,使得愤青们普遍认为明朝是闭关锁国的国家,对明朝中西方科学文化交流一无所知。

而林则徐禁鸦片,禁的是满清国鸦片,对大清有功,对中国呢?只要潜意识里还有一点满清等于中国的残留,就永远无法否定林则徐。这样的愤青会找各种理由为林开脱,比如林禁烟是为了中国人民,不是为了满清贵族等自欺欺人的说辞,却全然不顾老林奏则上在担心满清“无御敌之兵,且无充饷之银”道出禁烟的真正动机。

林则徐的英雄形象,是长期主流历史观教育给愤青们带来的心魔、心障,走过去,才能成为真正的民族主义者。

抗击列强的英雄——邓世昌

邓世昌的情况基本类似于林则徐,他是效忠满清的汉族官员,也是满遗们今天极力歌颂的明星级“民族英雄”。邓世昌为满清侵略者和其他侵略者交战,在满清是中国的观念下,他的行为是爱国的,他是“民族英雄”。
不过邓世昌也有自己的特色:第一、老林虽然效忠满清,私人品德倒还不错;而邓世昌据现在喜欢翻案的一帮学者考证,根本就是个兵痞,贪污军饷、殴打士兵,无恶不作,对本职工作却一无所知,所以打仗时怎么也打不中鬼子的船。而所谓撞向吉野舰,也非事实,而是李鸿章造典型,人为编的传奇故事。当然这只是一帮喜欢翻案的学者“考证”,有真有假。
第二、邓世昌涉及到非常敏感的日本问题。我们知道,愤青最恨小日本,据说将来和日本开战,他们都要捐一条命的。很多人对邓世昌非常崇拜,就因为他反日。却不知日俄战争在中国土地上打响时,是否该去崇拜那打日本的老毛子。
所以,对邓世昌“民族英雄”地位的否定更难,这涉及到“日清战争”的定位问题: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还是和“日俄战争”一样,在中国的土地上进行的强盗争夺战。很多人敢说林则徐不是“民族英雄”,却不敢说邓世昌不是“民族英雄”,就因为涉及到日本问题而心结解不开,亦可见民族主义依然任重道远。

忏悔的英雄——张学良
现在说张学良是“民族英雄”,也许很多人已经不感冒了,虽然他还是正面人物,不过“民族英雄”的光环已经很黯淡了。不过记得十几年前,谁要敢说张学良不是“民族英雄”,那是要犯错误的。
张学良,就是现代版的袁崇焕,一个被用来攻击和丑化前朝的工具,也因此被拼命歌颂,直至成为民族英雄。当年“娇妾重于爱国”,扔下三千万父老逃命的他,不抵抗的责任被推给了万恶的GMD政府,而为了自己的利益,给国家前途带来严重危害的军事政变,被美化成义举,这一切都是为了说明GMD不抗日,GMD破坏抗日。
不过幸运的是,事件的主角良心尚在,他拒绝了高官厚禄的引诱;他勇敢地承认了自己的卖国行为,“不抵抗”的命令,正是自己下的;他忏悔着“西安事变”的错误,所以他依然是一个英雄,但不是民族英雄。
随着抗战正面战场的事迹越来越多被国人所知,GMD不抗日的说法不攻自破,张学良也就失去了“民族英雄”的意义,也许张学良会是我列举的五大“民族英雄”中,会最早一个走下神坛的,施琅是第二个,不过其他三位袁崇焕、林则徐、邓世昌,就未可知了,不过若真有那么一天,必定是我华夏民族全面复兴之日。

阅读全文

与高中历史经常提到什么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3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