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庆的历史
可以参考网络安庆词条
[4]北宋设德庆军,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置安庆军,“安庆”自此得名。安庆城始建于公元1217年,至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东晋诗人郭璞曾称“此地宜城”,故安庆又别名“宜城”。庆元元年(1195年)升安庆府,元改安庆路。清干隆二十五年(1760)安徽布政使司自江宁移治安庆。民国初,安庆为省、道、县同城而治。1927年设安庆市。
1949年设安庆专区,属皖北行署区,专署驻安庆市,辖安庆市及怀宁(驻石牌镇)、望江、宿松、太湖(驻晋熙镇)、岳西(驻衙前镇)、潜山(驻梅城镇)、桐城、桐庐(由桐城县析置,驻汤家沟)等8县。1951年桐庐县改名为湖东县。
1952年安庆专区属安徽省领导。安庆市改由省直辖。原池州专区所属铜陵、贵池(驻池州镇)、青阳(驻蓉城镇)、至德(驻秋浦)、东流等5县划入安庆专区。1954年湖东县由汤沟镇迁驻枞阳镇,1955年湖东县改称枞阳县。1956年至德县迁驻尧度镇。1958年撤销铜陵县,并入铜官山市,原由省直辖的铜官山市改名为铜陵市,划归安庆专署领导。1959年东流、至德2县合并为东至县(驻尧度镇)。1960年,原由省直辖的安庆市委托安庆专署领导,以铜陵市部分地区复设铜陵县(驻原县城)。1961年安庆、铜陵2市改由省直辖。1965年安庆市划归安庆专署领导,将铜陵、贵池、青阳、东至4县划归池州专区。
1970年安庆专区改称安庆地区,地区驻安庆市。辖安庆市及桐城、枞阳、怀宁(驻石牌镇)、望江、宿松、太湖、岳西、潜山(驻梅城镇)等8县。
1979年安庆市改由省直辖。1988年,撤销安庆地区,所属的桐城县、怀宁县、枞阳县、潜山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岳西县划归安庆市。1996年,撤销桐城县,设立桐城市。1998年9月25日,国务院批准将怀宁县人民政府驻地由石牌镇迁至高河镇。
2. 安庆是哪个朝代的首都
不是首都。
安庆之名始于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改德庆军为安庆军”作军号名称出现,由“同安郡”(隋代大业三年始置,治所同安,今桐城)和“德庆军”(北宋政和五年始置,治所怀宁,今潜山县梅城)各取一字而命名,含“平安吉庆”意。
安庆,古称舒州,别称宜城,简称“宜”。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皖河入江处,安庆素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的美誉。
介绍
安庆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禅宗圣地”的美誉,是“桐城派”的故里,京剧鼻祖徽班成长的摇篮。
古皖文化、禅宗文化、戏剧文化和桐城派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安庆文化。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制造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机动船。
3. 安徽安庆有什么特色
安徽安庆的地方文化特色是黄梅戏和徽剧。
黄梅戏:安庆素有“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的美誉,是中国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之一,中国五大剧种之一黄梅戏的发源地和传承地。
清干隆年间,发源于皖鄂交界处的采茶调传至安庆地区,后与本地方言相结合,经严凤英等老一辈艺术家的继承与发扬,逐渐成为蜚声海内外的剧种——黄梅戏。
成长于安庆地区、兴盛于安庆地区。其中《天仙配》、《女驸马》等着名曲目脍炙人口,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徽剧:徽剧的形成,融汇着西部的秦腔和东南的弋阳腔、昆腔。清干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相继进京,使徽剧扎根京城,进而风靡全国,并最终演化成京剧。潜山人程长庚,是促进这种演化的主要人物,人称“京剧鼻祖”。
美食特色有胡玉美蚕豆辣酱、墨子酥、柏兆记、天柱剑毫、怀宁贡糕(石牌贡糕)等。
1、胡玉美蚕豆辣酱:
中华百年老字号,清朝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胡玉美酱园采用川中辣酱风味,试制成“胡玉美蚕豆辣酱”,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金质国际荣誉奖章,并先后在上海国际展览会、西湖博览会上,获“国光”银质奖章,被评为安徽省优质产品和轻工业部优质产品。“振风牌”胡玉美蚕豆辣酱为畅销国内外的名牌食品。
2、墨子酥:安庆糕点名坊“麦陇香”的传统特产。麦陇香墨子酥制作须经过九道工序,精心配料。主要原料是上等黑芝麻、小磨麻油、精细白糖等。产品形同乌墨,油而不腻,香甜爽口,具有润肺补肾利肝等功效。
3、柏兆记:是清末柏绍卿创牌的专营清真名糕细点的老店,始建于1904年,是安徽省唯一一家专业加工生产清真食品的企业。其创始人柏绍卿从一根扁担开始,一炉饼、一壶浆、沐清风、踏明月,朴实诚毅。最终成就了百年品牌“柏兆记”。
4、天柱剑毫:特种绿茶,叶披白毫,形如宝剑,生长于安庆市潜山县天柱山。早在唐代就享有“天柱茶甘香芳美”之美誉。被全国名茶评比会评为全国“十大新名茶”之一,获部优新产品称号。
5、怀宁贡糕(石牌贡糕):是安庆市石牌地区汉族传统糕类名特产品,相传此糕在大明永乐年间曾作为贡品上贡给皇帝朱棣品尝,因其色如高山之巅白雪,故名顶雪贡糕。
(3)安庆为什么是国家历史名城扩展阅读:
安庆简介:
安庆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皖河入江处,西接湖北,南邻江西,西北靠大别山主峰,东南倚黄山余脉,素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的美称。
全市现辖怀宁、桐城、望江、太湖、岳西、宿松、潜山7县(市)及迎江、大观、宜秀3区。全市总面积13589.99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821平方公里。2015年末全市总人口数为524.1万人,其中市区常住人口80万人。
2015年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被中国城市协会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城市”之一(2010年);
是全省唯一“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中国十佳绿色城市,积极推进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和全国文明城市。
网络安庆
4. 安庆的由来
安庆城始建于南宋时期。南宋嘉定十年金人破光山,而沿边多警。知府黄干在舒州旧址建城安庆以备战守。后因战乱,安庆府于南宋端平二年移治罗刹洲、杨槎洲,及至南宋景定元年,沿江置制大使马光祖。
为了阻止蒙古大军从水路进攻南宋国都临安废舒州府利用原舒州府城墙砖石改筑于宜城为新安庆府,并迁怀宁县治附郭。此地濒临长江,易守难攻。从此以后,安庆府治稳定不移,“安庆”才作城镇地名,并与行政区名称相一致,沿用至今。
安庆,古称舒州,别称宜城,简称“宜”。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皖河入江处,安庆素有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的美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素有中国“黄梅戏乡”之称,国粹京剧的起源地。
5. 安庆有什么历史故事
1、东周时期安庆是古皖国所在地,安徽省简称“皖”即由此而来。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改舒州德庆军为舒州安庆军,“安庆”自此得名。安庆城始建于公元1217年,至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东晋诗人郭璞曾称“此地宜城”,故安庆又别名“宜城”。
2、安庆振风塔是为振兴安庆文风而建。在明代以前,安庆没有出过状元,文风凋敝。一些星相家端详安庆地形后,煞有其事地认为,安庆一带江水滔滔,文采难以在此扎根,须建塔镇之,才不能让文采东流。
此说虽然荒诞,但安庆自建成振风塔之后,境内文风果然昌盛,才人辈出,明清两代,不仅出了大思想家方以智、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状元赵文楷和书法大家邓石如等。文人、作家更是数不胜数,以桐城籍文人为开创者和主要作家的散文流派——桐城派。
3、据史料记载,历史上迎江寺被赐予的匾额不少,明光宗赐“护国永昌禅寺”匾额,干隆皇帝赐“善狮子吼”匾额,慈禧太后赐“妙明园”匾额,光绪皇帝赐“迎江寺”匾额。正是在光绪皇帝赐的匾额——“迎江寺”中,“寺”字少了下面那一个点。这自然是逃不过老百姓的眼睛的。
4、据说,莲湖的前身是明朝邑人黄某开辟的花园,名“黄家园”。到清代,“郡人治以为园,种莲蓄鱼,游钓其中。湖水以凿渠出水门入州河(丹江)”
《直隶商州志》载: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秋和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两次暴雨,丹江溢涨,洪水进水门入城,洼地莲湖屡遭水淹,汪洋一片,水面扩大,鱼雁生栖,荷红鱼跃,为一天然湖泊。
5、关于小南门,历史上有段传奇故事。说清干隆二十九年(1764),长江大水,“江潮入郭,漂溺民居”,安徽巡抚托庸先以礼相待,百般求祈,但没有效果。
万不得已,便亲自率官兵出康济门,“命隶迎潮头抛铁索,杖之三十”,这江水也属“打”的,居然老老实实向下退了数尺。事闻天子,龙颜大悦,当即赐题“江国风清”为康济门城楼匾额。此事虽为传说,但老《怀宁县志》有载,也不由人不信。
6. 安庆因为什么被评为了历史文化名城
薛家岗和张四墩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见证了安庆的祖先自古就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东周时期,安庆地区的潜山县是古皖国所在地,安徽省简称“皖”即由此而来。公元1217年将安庆城移到今天的宜城渡,至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
安庆地区素有“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禅宗圣地”的美誉。是《孔雀东南飞》、“大乔小乔”、“不越雷池一步”、“六尺巷”等着名故事的发生地。古皖文化、禅宗文化、戏剧文化和桐城派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7. 安徽安庆的历史由来
安庆,顾名思义,平安吉庆。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这里已是古皖国所在地,安徽简称皖,即由此而来。相传东晋诗人郭璞,精巫之术,来这里游览,备加赞美:此地宜城。故安庆又称宜城,美丽动听,人杰地灵。安庆城池,始建于宋代。
8. 介绍下安庆
安庆市情简介 安庆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是长江沿岸着名的港口城市。现辖桐城市、怀宁、枞阳、潜山、岳西、太湖、望江、宿松7县及迎江、大观、宜秀3区,总面积1.5 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 6 1 0万人。其中市区面积8 2 1平方公里,人口7 3万。
安庆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薛家岗和张四墩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见证了安庆的祖先自古就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东周时期安庆是古皖国所在地,安徽省简称“皖”即由此而来。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改舒州德庆军为舒州安庆军,“安庆”自此得名。安庆城始建于公元1217年,至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东晋诗人郭璞曾称“此地宜城”,故安庆又别名“宜城”。
从清干隆二十五年(1760)到民国二十六年(1938),安庆一直是安徽省省会和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较早接受近代文明的城市之一。清咸丰十一(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制造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机动船;清光绪年间陈独秀在安庆举办藏书楼演说、创办《安徽俗话报》,第一次试举起“新文化”的旗帜;光绪三十三年(1907)、三十四年(1908)先后发生在安庆的徐锡麟巡警学堂起义和熊成基炮马营起义,接连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和新军起义的第一枪;安徽省的第一座发电厂、第一座自来水厂、第一家电报局、第一部电话、第一条官办公路、第一个飞机场、第一个现代图书馆、第一所大学、第一张报纸……都诞生在这里。安庆素有“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禅宗圣地”的美誉。是《孔雀东南飞》、“大乔小乔”、“不越雷池一步”、“六尺巷”等着名故事的发生地,是统治中国文坛近三百年的“桐城派”的故里,是京剧鼻祖程长庚为代表的徽班成长的摇篮,是黄梅戏形成和发展的地方,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陈独秀、佛教领袖赵朴初、道教领袖陈撄宁、“两弹元勋”邓稼先、中国“计算机之父”慈云桂、“将军外交家”黄镇、“杂技皇后”夏菊花、通俗小说大师张恨水等影响中国、闻名世界的杰出人物的故乡。古皖文化、禅宗文化、戏剧文化和桐城派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安庆生态优良,环境优美,是国家园林城市。安庆城北枕龙山,南临长江,西依皖河,东接石塘、破罡诸湖,狮子山、凤凰山、菱湖、秦潭湖等镶嵌其间,整个就像是一座大园林。城北的大龙山—石塘湖风景区,山景、水景、石景、树景、洞景融为一体,别具特色;城西的陈独秀陵园,林郁山静,幽雅肃穆,令人叹止;城南沿江岸建设的外滩公园、桥头公园绵延近十公里,形成一条靓丽的风景线;城内的“世太史第”、“探花第”、“太平天国英王府”等古建筑,保持了典型的明清建筑风貌;特别是历史悠久的菱湖公园与近年建设的莲湖公园、市民公园、大湖风景区已连成一片,总面积近五平方公里,堪与杭州西湖媲美;建设在景区内的文化广场、黄梅戏艺术中心、邓石如碑馆、黄梅阁、血衣亭、日本樱花园、徽派盆景园、黄镇纪念馆和科技馆、体育馆、图书馆等建筑物,以及程长庚、邓石如、严凤英、邓稼先、陈延年等塑像,更是增添了一层文化的氛围。城区绿化覆盖率已达3 8.2 6%,绿地率达3 5.6 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8.O3平方米。
安庆山川秀美,物产丰饶,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不仅有天柱山、花亭湖等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有大龙山、小孤山、浮山、白崖寨、鹞落坪、妙道山、薛家岗等数十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或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而且是黄山、九华山、庐山等世界着名风景区之间的交通枢纽。潜山县境的古南岳天柱山,一柱擎天,万岳归宗,以雄奇灵秀着称;岳西县境的司空山,为佛教禅宗二祖慧可“遁迹修禅”之处,是着名的佛教圣地;宿松县境的小孤山,耸立大江之中,世称“海门天柱”;“白崖寨”则有“南国小长城”之名;枞阳县境的浮山,幻若水上蓬莱,是典型的火山地质公园;市区的迎江寺振风塔,塔影横江,有“过了安庆不说塔”之誉。安庆交通便捷,旅游服务设施齐全。住宿优雅方便,传统食品和风味小吃自古闻名。鲥鱼、鲚刀鱼、大闸蟹、墨子酥、油酥饼、桐城丰糕、怀宁贡糕、江毛水饺、鸡汤炒米等特色食品让人回味无穷,望江挑花、潜山舒席、宿松蜡染、岳西翠兰茶叶等传统工艺品或土特产品令人爱不释手。沪蓉、东香、安合、合铜黄等高速公路干线、1 0 5、2 0 6、3 1 8三条国道和合九铁路在市境交汇,已建成通车的安庆长江公路大桥和建设中的安庆铁路大桥,跨江与建设中的南京——安庆城际铁路、沿江高速公路、安庆——景德镇高速公路连接。安庆天柱山民航机场先期已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航线,目前又在扩建之中。安庆集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
安庆充满生机,蓄势待发,是一座潜力巨大、大有希望的城市。安庆区位优势明显,地处皖鄂赣三省交界处,是沟通三省并连接上海、武汉两大经济区的纽带,是3000吨级海轮入江的终点港口。安庆作为全国重要的粮棉油、水产品和畜禽生产基地,作为安徽省重要的石油化工、汽车零部件制造和纺织加工业基地,又被省列为皖江开发的重点开放城市之一,社会经济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业继续保持较高的发展水平,工业初步形成了石油化工、轻纺、建材、机械四大支柱产业,涌现了安庆石化、华茂、环新、海螺、全力、鸿润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基础教育成为品牌,文化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城市供水、供电、供气、公共交通通讯和商业服务等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安庆已与世界上1OO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关系,出口商品达2 0 O多种。
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中明确了对安庆的定位,是全省三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三大产业集团之一、六大交通枢纽之一,打造带动皖西南、辐射皖赣鄂交界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建造全国重要的石化和轻纺产业基地;安庆的发展,不仅纳入皖江城市带中的重要一轴,也纳入到面向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
新的一年,在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建设和谐安庆的征途上,安庆市委市政府决心围绕建设“千亿安庆”、“活力安庆”、“和谐安庆”和文化强市的目标,以追赶跨越、奋力崛起为主题,以改革开放、自主创新为动力,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五大战略”,强力推进“3231”工程,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改善人民生活,扎扎实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保持和扩大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进一步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安庆人民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身于改革和建设事业。
开放的安庆正敞开胸怀,竭诚欢迎海内外人士前来观光旅游、投资兴业、共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