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吴哥窟的历史和传说。
公元9世纪初,高棉国王阇耶跋摩二世统一了柬埔寨地区,自封为“神王”,这一政教合一的传统延续了近千年,西哈努克国王是柬埔寨最后一位“神王”。印度教的三大史诗之一的神话故事,可以在大吴哥的四个城门、小吴哥回廊的壁雕等地发现。
Ⅱ 吴哥的历史沿革
吴哥城曾是东南亚历史上最大、最繁荣、最文明的王国之一的高棉王朝皇家中心。从9世纪的最后10年耶输跋摩一世(Yasovarman I)迁都至吴哥直到13世纪初期,吴哥诸王统治着南起中南半岛南端,北至云南,东自越南,西到孟加拉湾的大片土地。在此期间,他们动用了大量人力、财力从事大规模建设,以为自己和国都增色。自阇耶跋摩七世后,国势逐渐衰落,1431年泰族军队攻占并洗劫了吴哥,此后该城便被废弃。
吴哥始建于公元802年,完成于1201年,前后历时400年。在几百年的建造过程中,吴哥三易中心。第一次王都中心建在巴肯寺(耶输跋摩一世时代),第二次王都中心是在巴戎寺(罗因陀罗跋摩二世时代),第三次王朝中心又定在巴芳寺(乌答牙提耶跋摩二世时代)。吴哥曾先后两次遭洗劫和破坏。第一次是在1177年占婆人侵入柬埔寨时,吴哥遭受了劫掠;第二次是1431年暹罗军队的入侵,攻陷了吴哥。吴哥遭到了严重破坏,王朝被迫迁都金边。此后,吴哥被遗弃,逐渐淹没在丛林莽野之中,直到19世纪60年代才被发现,据说是一个名叫亨利·穆奥的法国博物学家发现了吴哥古迹。
根据中国商务使者周达观的生动记载,13世纪末吴哥仍是一个兴盛的大城市,也是亚洲最宏伟的都城之一。然而,这时在阇耶跋摩七世王执政时达到顶点的建设狂热显然已经终止,一种以小乘佛教为代表的更有克制性的新宗教倾向正在兴起,而且在帝国西面建立的泰族王国的军队开始侵入高棉心脏地区。到16世纪,当另一份可查的直接记载写成时,这些趋势已使这座城市被废弃了多年,只留下丛林覆盖的古代庙宇遗迹和一度壮观的贮水池及水渠废墟。
在古城灭亡和现代时期开始的4个多世纪中(即从15世纪初期至19世纪末期),人们对吴哥的兴趣主要集中在吴哥窟,这处由小乘佛教僧侣接管并大致保存完好的古迹成为东南亚最重要的朝圣地之一。在此期间许多来到柬埔寨的早期欧洲旅游者对这个“消失”的城市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法国殖民地政权建立后(1863),整个吴哥遗址成为热心的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他们最初是独立研究,后来得到政府资助的远东法国学校支持,一批有才能和献身精神的法国考古学家及语言学家开始了一项全面研究计划,逐渐积累并掌握的关于吴哥古城历史,并揭露及引导它的生活的迷人宗教和政治制度方面的知识。考古学家们还坚持了一项艰巨的重建计划,使古代庙宇群、贮水池和运河在某种程度上恢复它们原来的宏伟规模。
20世纪后半期,柬埔寨出现了政治和军事动乱,吴哥庙宇群也遭到一些战争破坏和盗窃,但主要问题在于被人们忽略。由于缺乏适当管理,许多建筑物已为草木所掩盖,并受风雨侵蚀破坏了。
Ⅲ 吴哥古城的简介
大吴哥 位于吴哥窟的北部,是耶跋摩七世统治时期建造的新都。
吴哥城规模非常宏伟壮观,护城河环绕在周围。城内有各式各样非常精美的宝塔寺院和庙宇。在吴哥城中心的是巴扬庙,它和周围象征当时16个省的16座中塔和几十座小塔,构成一组完美整齐的阶梯式塔型建筑群。
吴哥窟又名吴哥寺,是柬埔寨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古寺,也是保存最好的名刹。吴哥窟分为“大吴哥”与“小吴哥”两处地方,其中小吴哥的建筑群较为宏伟。
现时的吴哥遗迹,占地面积达310平方公里,包括四座神庙建筑。所残留的一墙一柱,仍可窥见当年精美的雕刻工艺。鬼斧神工的技术,的确令人赞叹,难怪吴哥窟有“雕刻出来的王城”这个美誉。它和中国万里长城、埃及金字塔、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并列为东方四大奇迹。
据说,建筑时所征召的民工达1,500万以上。寺庙全部用巨大的沙岩石块重叠砌成。最重的石块重量超过8吨,石块之间没有任何粘合物。
寺院周围有宽190米的壕沟,四周共长5.6公里。主殿上有5座尖塔,中央塔顶离庭院地面65米,底层廊壁上布满石刻浮雕。这些浮雕内容有反映当时人民生活的,如打猎、捕鱼、送别、战争等;有重现古代传说的,如“乳海翻腾”、“天神制魔”等神话故事;有跌坐的佛陀,有跳舞的女神,还有人头、鸟兽、虫鱼的雕刻,姿态万千,栩栩如生。宝塔外面的石块上刻着各种姿态的佛像,有的高达几十米,形象非常生动。
15世纪上半叶,吴哥故都废弃,此寺院亦荒芜冷落。19世纪中叶后重新修整,成为世界闻名的古迹。整个建筑宏伟精美、鬼斧神工,充分反映了柬埔寨古代工匠们的惊人智慧和高度艺术才能。
“大吴哥”又称吴哥城,用了二十年时间建造,特别的地方是城墙以巨石砌成,外有护城河保卫国土。五座城门之中,以南门最完整,城门入口两旁,并列了两排石雕,左边是天神,右边是魔鬼。巴戎寺是大吴哥城内最重要的建筑,寺庙在城的中央,台阶上有54座如群山起伏的古塔,环抱着一座高达40米的圆塔;每座石塔的顶部四边,又刻有一尊巨大人面像,场面壮观。另外,旁边内外两层的回廊及大型浮雕,都手工精细,极具欣赏价值。
小吴哥与大吴哥只是相距十分钟车程。五座莲花蓓蕾形的圣塔,活像五支巨型粟米,直指天空。五座圣塔中,以中央的一座较大,每层台阶四边均有长廊,刻有佛教故事中的人物。经过陡峭的石级,走到最高处,是以前帝王祭神的地方。 1860年,法国博物学家亨利·穆奥在柬埔寨热带丛林中,发现了一座巨石砌成的皇城。这座城市规模宏大,建筑壮丽,雕刻精美,完全可以与世界任何伟大建筑相媲美,这就是9~15世纪柬埔寨国都——吴哥。经发掘、清理、修复,这颗被茫茫林海淹没了400多年的稀世明珠终于重放异彩。
吴哥古迹位于洞里萨湖北面,离金边240公里。主要包括大、小吴哥两地的吴哥城和吴哥寺,共有建筑约600座,都是用巨大石块垒砌成的,其中有许多蔚为壮观的佛寺和宝塔,散布在约45平方千米的森林中。
吴哥城是一座正方形的城市,全用赤色石块砌成,整座城池布局合理,建筑设计别具匠心。城内有各式精美的宝塔寺院和庙宇。吴哥城的中心是巴扬庙,它是王城的主体建筑,高达45米,它和周围的16座中塔和几十座小塔,构成一组完美整齐的阶梯式塔型建筑群。
据史书记载,这16座宝塔象征当时高棉的16个省。其中,被称为“吴哥古迹明珠”的女王宫,更是以它精美绝伦的石雕着称于世。这些雕像刻工精细,线条流畅,立体感强,堪称石雕艺术的奇瑰。
吴哥寺是吴哥地区最主要的古迹,也是举世闻名的建筑奇观,位于吴哥城南4公里处。它的主体建在一座石砌的3层台基上,各层四边都有石雕门楼和石砌回廊,最上层有形似5座莲花蓓蕾的尖塔,中央最高离地65米。宝塔象征着印度教和佛教神话中的宇宙中心和诸神之家,称为“山庙”。柬埔寨将它视为国家的象征,绘在国旗上。
吴哥寺是它的创建者苏利耶跋摩二世的陵墓,建于1112~1201年,又叫吴哥窟,包括十多座古建筑物及几十组次要遗迹,总面积4万平方米以上。陵墓最杰出的是5塔下面每层台基四边石砌回廊壁上的浮雕,最低一层回廊上的浮雕长约800米,大多题材取自印度史诗中的神话故事,技巧高超,刻划生动,想象力丰富,是高棉(柬埔寨古称浮雕中最精妙的代表。
石塔、石门楼上面也都刻有大量美丽的图案。吴哥寺是由无数块精美浮雕的大石块组合成的,石块巨大,最重的有8吨,石块之间没有任何粘合物,虽经历了近千年的风雨,仍岿然不动,不能不说是建筑史上的奇迹。 似乎是来源于一次异族宗教的入侵,破城后他们杀了所有的男人,上至皇帝,下至刚出生的儿童。随即带走所有的女人们,只留下这座空城,这个城市的历史和记忆就这样永远断裂。
为什么吴哥会如此悲惨,因为他们本族的宗教不鼓励战争和暴力,纯善不存。
你的梦似乎是他们历史的某种叙说,在一片古废墟的月夜中(他们当时是拜月教,最后为拜火教所灭),一个人蹲在墙角(所有的人都已死去,当然只有后来的孤寂的来访者,但他们永远穿透不了那座墙壁,不会知道那座城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看着爬满青苔的墙上惨淡的光(那里曾经发生过大屠杀,怨气何以能散),似乎四周的墙朝自己压倒过来..(如果你知道他们的历史,你当然无法承受这种悲壮.......) 雄踞在首都金边西北三百多公里的吴哥古迹群,是柬埔寨吴哥王朝的都城遗址。
吴哥王朝辉煌鼎盛于十一世纪,是当时称雄中南半岛的大帝国,也是柬埔寨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然而,一四三一年,泰人军队攻占并洗劫了吴哥,骄傲的高棉帝王弃城而逃,被迫迁都金边。于是,盛极一时的吴哥王城便淹没在洞里萨湖畔的森林里,成为被世人遗忘的空城废都。
直到一八六零年,一位法国动植物学家,在莽莽丛林里重新发现沉睡了近五百年的吴哥窟,这个“遗失”在柬埔寨热带丛林中的宏大建筑群落才得以重见天日。现存的吴哥古迹主要包括吴哥王城(大吴哥)和吴哥窟(小吴哥),全部用巨大石头建构以及精美绝伦的浮雕艺术,是吴哥古迹的两大特点。吴哥古迹总共有大小建筑六百余座,组成了气势恢宏的古迹群,分布在四十多平方公里的丛林中。
和平回到了饱受战乱灾难的柬埔寨,自一九九八年来,吴哥古迹旅游业迅速兴起。吴哥已成为世界着名的旅游考古胜地,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大批游客。今天走在吴哥旅游区,处处游人如织。“空城”不再空,“废都”不再废。
吴哥魅力的重新焕发,带旺了吴哥所在的暹粒市,带旺了柬埔寨的经济发展。暹粒市目前有四家五星级酒店和十七、八家四星级酒店,它们大多是近两年来兴建开业的,但在时下红火的吴哥旅游热潮中,却依然供不应求,常告爆满。仍有十多家高级酒店在筹建和兴建中,预计明年可投入使用。暹粒市的旅游公司也以数倍的速度快速增加。
昔日吴哥城周边的农田,如今栋栋高级酒店拔地而起,处处餐厅、歌舞厅、旅游工艺品店临街而建,数以万计的暹粒百姓经营旅游业,贩卖民族风情工艺品,迅速走向致富之路。入夜,我们走进暹粒市区临街有民族歌舞表演的风味餐厅,但见数百海外游客乐在笙歌妙舞中,乐在美味佳肴中。可以预见,只要和平永驻,开放永续,吴哥古城乃至整个柬埔寨,必定一天天走向繁荣富足。 ·吴哥城(Angkor Thom)
·吴哥窟(Angkor Wat)
·Baksei Chamkrong
·巴孔寺(Bakong)
·班蒂喀黛(Banteay Kdei)
·班蒂色玛寺(Banteay Samré)
·女王宫(Banteay Srei)
·巴普昂寺(Baphuon)
·巴戎寺(Bayon)
·周萨神庙(Chau Say Tevoda)
·东大人工湖(East Baray)
·西大人工湖(West Baray)
·东湄本(East Mebon)
·西湄本(West Mebon)
·豆蔻寺(Prasat Kravan)
·Kbal Spean
·the Khleangs
·Krol Ko
·罗蕾寺(Lolei)
·涅盘宫(Neak Pean)
·空中宫殿(Phimeanakas)
·巴肯山(Phnom Bakheng)
·猪山(Phnom Krom)
·亚扬寺/阿约寺(Prasat Ak Yum)
·宝剑塔(Preah Khan)
·神牛寺(Preah Ko)
·Preah Palilay
·圣皮度寺(Preah Pithu)
·变身塔(Pre Rup)
·Spean Thma
·皇家浴池(Srah Srang)
·塔普伦寺(Ta Prohm)
·达松(Ta Som)
·茶胶寺(Ta Keo)
·斗象台(Terrace of the Elephants)
·十二生肖塔(Prasats Suor Prat)
·癫王台(Terrace of the Leper King)
·塔玛侬遗址(Thommanon)
Ⅳ 吴哥国家有着怎样的曲折历史遗迹
吴哥是公元9~15世纪东南亚高棉王国的都城。9世纪初始,吴哥王朝先后25位国王,统治着中南半岛南端以及越南和孟加拉湾之间的大片土地,其势力范围远远超出了今天柬埔寨的领土,盛极一时。其间大兴土木,留下了吴哥城、吴哥窟和女王宫等600多座印度教与佛教建筑风格的寺塔。1431年泰族军队攻占并洗劫了吴哥,该城废弃。随后,繁华的吴哥就湮没于方圆45平方千米的丛林榛莽之中,到16世纪已成为一片杂木丛生的废墟,逐渐被人们遗忘。1860年1月22日,法国博物学家姆奥为了寻找珍奇异兽,来到金边西北2504千米处的洞里沙湖岸。34岁的他,就在这个蛮荒的密林深处,发现了震惊世界的吴哥遗址。姆奥花了3个星期的时间在遗迹群中到处察看,从当地建筑宏伟的、传神的浮雕以及秀丽绝伦的雕像,他断定吴哥地方以往曾经出现具有高度文明化的王朝。姆奥将眼前的景观巨细无遗地记录下来,然后赶回法国,把他所看到的一切一五一十通过新闻界发布出来。1863年时,姆奥的调查记录在学术杂志刊载出来,西方考古学术界终于开始相信的确有吴哥遗迹的存在。1866年,法国的势力侵入中南半岛,法国人开始对这些神话般的废墟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并且于1885年编了一份历代国王的年表,人们才知道姆奥只不过是一个“再发现者”而已。根据考古学家找到的史料,人们知道高棉(即柬埔寨)在放弃都城吴哥之后,经历了几世纪的内讧和战乱,不过,吴哥都城的建筑却保存得十分完善,丝毫未受战火波及。1546年,高棉王安强一世曾修复吴哥窟,1576年,沙塔王曾经把宫廷的一部分迁至吴哥附近,以便就近维护。1551年,葡萄牙传教士发现了吴哥都城,并且作成记录,这份记录目前还珍藏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中央图书馆。到了17世纪,吴哥城已人迹罕至,逐渐被四周茂密的热带树林吞噬。法国人在1898年,投入大量资金来维护吴哥遗迹,考古学家和一队又一队雇自当地的工人,逐次把枝桠缠绕的树林砍掉,使废弃了两百多年的石庙群建筑重见天日,恢复了昔日迷人的面貌。
Ⅳ 吴哥窟的历史和传说
柬埔寨吴哥窟,又称吴哥寺,中国古籍称为“桑香佛舍”。它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庙宇,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
1992年,联合国将吴哥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此后吴哥窟作为吴哥古迹的重中之重,成为了柬埔寨旅游胜地。从1993年不到一万人次,迄至2007年已达二百万人次,吴哥窟已成为旅游胜地。一百多年来,世界各国投入大量资金在吴哥窟的维护工程上,以保护这份世界文化遗产。
吴哥窟塔尖顶端日出现象,就是太阳升起时正对吴哥窟塔尖顶端,显得非常壮观和美丽。这种现象每年会出现两次,即分别在3月和9月出现。
吴哥窟会出现这种现象不是偶然,而是建造吴哥窟的高棉祖先智慧非凡,他们根据天文地理原理来建设吴哥窟,将吴哥窟与大自然结合得如此巧妙,使日出刚好出现在塔的尖端,美轮美奂。
(5)小吴哥有多少历史扩展阅读
吴哥古城是柬埔寨的象征,也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明珠。与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长城、印度尼西亚的波罗浮屠并称为“东方四大奇观”。
吴哥窟作为举世闻名的建筑奇观,每年吸引了超过百万的游客到访。很多人亲眼见识到了吴哥窟的宏伟壮丽,然而却不知道吴哥窟还隐藏着伟大历史和值得探索的奥秘。
Ⅵ 吴哥窟建造时候是中国什么朝代
吴哥窟的建造时间在(1113—1150年),当时中国处在宋朝时期(960年—1279年)。
吴哥窟(Angkor Wat),又称吴哥寺,位于柬埔寨,被称作柬埔寨国宝,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高棉式建筑。吴哥窟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中国佛学古籍称之为“桑香佛舍”。
是吴哥古迹重要组成部分,又称吴哥寺,或小吴哥,梵语意为“寺之都”。苏利耶跋摩二世(1113—1150年在位)时为供奉毗湿奴而建,三十多年才完工。吴哥窟是吴哥古迹最精华的部分,也是柬埔寨早期建筑风格的代表。
(6)小吴哥有多少历史扩展阅读:
绍兴二十年(1150)正月,秦桧入朝,殿前司前后军使臣施全持刀行刺,为轿子所挡,没有砍中,施全被捕。秦桧又惊又怒,亲自审讯。
施全愤然说,全国都与金人为仇,你却要事金卖国,我便要杀你。壬辰,秦桧以磔刑处死施全。此后,秦桧平时不敢出门,居家戒备森严,外出即以卫兵随身护卫。
宋代史学发达,私人着史风气盛行。秦桧专权,为防其罪恶载入私史,屡次求禁私史而兴文字狱。李光因主张抗金而忤秦桧。
绍兴十一年(1141),责授建宁军节度副使、藤州(今广东藤县东)安置,后移琼州(今海南海口)。绍兴二十年(1150)正月,秦桧借口李光在贬所写私史,其子李孟坚传诵之,语涉讥谤,命送大理寺查讯。三月,狱成。
李光被移至昌化军(今广东儋县西北)安置,永不检举;李孟坚被除名,峡州(今湖北宜昌)编管。胡寅、程瑀等与李光有联系的八名官员也被牵连,受到不同的处分。
Ⅶ 吴哥古迹的历史
1.吴哥古迹,又名吴哥考古园,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的柬埔寨西北方暹粒省,吴哥(Angkor)是高棉语“城市”的意思。古迹群分布在4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包括高棉王国从9世纪到15世纪历代都城和寺庙,如吴哥窟、吴哥城、巴戎寺、女王宫等遗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将吴哥古迹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吴哥地区最主要的寺庙建筑吴哥窟(Angkor Wat),由苏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于1113年至1150年间建造。打破传统设计,吴哥窟是一座献给毗湿奴神的须弥山寺,也是当时的国寺。以五塔和三层回廊构成,外有灌水的壕沟做为咸海,墙面浮雕神话故事与苏耶跋摩二世个人的皇室生活。建筑占地广阔,宏伟壮丽,墙面雕刻生动自然,为高棉古典艺术代表作,是世界第一大宗教建筑。
Ⅷ 吴哥王朝盛极一时,为何在历史上突然消失了几百年呢
在我国古代史书中,记载有真腊国,真腊国自秦汉起就与我国交往密切,从隋朝起向中国朝贡,唐朝时改称“阁蔑”或“吉蔑”,到了宋朝时又改回了“真腊”,元朝称为“真腊”或“甘勃智”,到了明朝变更为“甘武者”,明万历后称为“柬埔寨”。是的,真腊国就是今天的柬埔寨。早在公元7世纪,真腊国就有了自己的文字,在公元802建立吴哥王朝后,进入了黄金时代,于11、12世纪发展到了顶峰,其标志就是盛极一时的吴哥城。因其主体民族是高棉族,所以其文化也被称之为高棉文化或吴哥文化。
在这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个雕塑都是历经千年的文物,至今吴哥窟回廊内的浮雕仍然清晰、细腻,浮雕上载歌载舞的场面让人联想到征战胜利,也让我们窥见了吴哥王朝昔日的辉煌。
Ⅸ 吴哥遗址在哪里
吴哥古迹,位于柬埔寨暹粒省金边湖北面,距首都金边240公里。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吴哥古迹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与印度的泰姬陵、中国的万里长城和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并称为"东方四大奇迹"的吴哥古迹在面积约45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中,分散有各种建筑遗迹600多处,主要包括吴哥窟、吴哥城和附近一些庙宇。这是一组巨大的石建筑群,主要由大量宏伟的石塔、石屋扣许多精美玲珑的石刻浮雕组成。全部结构几乎都用很大的石块堆砌而成吴哥窟即吴哥寺,又称小吴哥。如果按照婆罗门教的习俗坐西朝东的话,吴哥 窟就会背对王城大道,面临暹粒河那滚滚不息的河水。这样,就没有举行各种盛大典礼的开阔广场。于是,出于举行盛大宗教活动的目的,吴哥窟就成了吴哥古迹建筑群中惟一一座坐东朝西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