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找回历史视角
历史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只有这样才能丰富我们对历史的了解和把握。这说的就是历史视角。
同一事件由于站的位置不同,看事情的方法就不同,如何做到真正的客观公正,避免个人主观因素,最好的方法就是针对同一历史事件,翻阅世界各国对这件事的当时报导。
虽然说文献的查阅也难以避免带有当时记录者的主观因素,但是只要看得角度够多,你就会有自己的判断。
历史从来没有是与非,对与错,只看自己所处的位置,是在哪个利益方。如韩国电影《辩护人》里的剧情,政府以传阅危险书籍,并在戒严的情况下进行非法聚会,涉嫌违反《国家安全法》、《反共法》、《集会示威法》等罪名,对对釜山地区的22名青年进行了拘留处理。
律师宋佑硕站出来,为曾经有恩于他的老板娘的儿子辩护,为这22名被拘留的青年进行辩护,由于人似乎感性动物,我们很容易就被代入,因为人心是善的,人权即正义,善良即正义,这时候,我们坚决认为暴力是错的。
再看电影《黑镜》,为了惩罚杀人犯女主,人们强迫她精神虐待长达37年,所有人都拍手称赞,这时候,正义又是什么呢?人权呢?杀人犯难道就没有人权吗?
再回头看回《辩护人》,以政府为首的车东英,坚决捍卫是他自以为的国家正义,《国安法》就是他的信仰,一个人哪怕残暴,但捍卫自己的信仰有错吗?
这就是从不同角度去了解同一个历史事件的好处,不仅从不同角度去看,还要从事情的方方面面面看,把自己抽离,置身事外去看,才能比较客观公正地得到你想要的历史视角。
⑵ "历史视角"是什么意思
以“自下而上”的视角审视问题
⑶ 什么是历史视野
历史学视野
广义的“历史学”是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包括:完全独立于人们的意识之外的人类过往社会的客观存在及其发展过程;历史学家对这种客观存在和过程及其规律的描述和探索的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出来的产品.狭义上的史学专指后者.历史狭义上的史学是一种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的属于观念形态的东西的统一体.就其性质而言,因历史学家们考察的角度和出发点的不同,而有“活动”说、“学问”或“学术”说、“知识体系”说、“科学”说、“艺术”说和“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说、“整合”说等等不同的界定.
⑷ 历史理论视角有哪些
历史角度:
一 历史史实:
1.根据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经过的事件出发;
2.国内国外的政治,经济,文化去分析;
3.发生事件的原因,结果和作用;原因有根本原因(导火线),主要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结果从影响内答题;作用有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二 影响:
1.当时发生的事情对人,事件,社会,国家或者世界的影响,起到什么样的积极或消极作用。
2.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中对个人,群众,国家或者事件的影响,起到什么样的积极或消极作用。
⑸ 什么叫从历史角度回答问题
从历史角度,就是需要综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对后世(当然也是指历史)的影响。
从历史的角度去看一个事物或事件,是需要客观的去了解事物或事件的本质,从而根据接下来的发展结果来判断事物或事件的影响.在分析这类问题的时候,不能掺杂个人主观情感和想法,这样会影响分析结果的.
相对的,从现实角度,就是对我们今后的影响。
⑹ 什么叫视角
文学作品的叙述按视角可以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等,而第三人称其实又分三种,分别是全知视角、受限视角和客观视角。 第三人称中,“全知视角”是绝大多数的故事所采用的手法,此外,历史文学作品也大多采用这一手法。在这种视角中,作者是全知全能的上帝,他的描写不存在任何客观限制,哪怕是世界上不可能有第二个人知道的事,也可以写得活灵活现,比如他可以写一个人自杀前的心理独白,也可以写一个永无破获之日的案件真相。但有一点,那就是他写的必须是这部作品中的“事实”,举个例子,他不能在作品里先写“老王死了”,后来又说“老王其实没死,他是装的”,而只能借助作品中某个人物来“以为老王死了”。 第三人称中的“受限视角”就是从作品中的某个人物出发,作者的认知不能超越这个人物的认知,也就是说,是“从这个人物的眼睛看出去的故事”,可以写这个人物的心理活动,但不能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因为这个人物不可能了解,也不可以写这个人物不可能看到或知道的事实,顶多只能通过别人的转述得知。不少侦探作品采用“受限视角”,最着名的就是《福尔摩斯探案集》,所有的叙述都是从华生大夫的视角出发的,而非全知全能。 第三人称中的“客观视角”类似于电视台的新闻采访,作者把自己放在和读者同样的层面上,只能以客观的角度去了解事件,他不会比读者知道得更多,因此没有作者的“优越感”,他和读者的认知是保持同步的,同样,用这种手法的话,也不能直接去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而只能记录人物展现在外的语言和行为,剩下的交给读者去评判,也就是只能记录人物“怎么说”、“怎么做”,但不能记录“怎么想
⑺ 什么叫从历史的角度看比如说,怎样从历史
首先大运河是隋朝隋炀帝下令建造,是中华人民汗水和历史的结晶,在其建造成后的很长时间内,对中华南北文化,南北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对形成有多种文化元素的中国文化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后来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也起到重要作用,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影响
⑻ 什么是“历史学的角度”
讲求证据,客观对待,以史为鉴,多种历史资料互相参考对比,合理推敲。
⑼ 什么叫以历史的眼光看问题,回答多一点
就是要用全面、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待和分析问题。
所谓全面的眼光,是指既要看到问题本身,更要看到问题的本质、主流和趋势。如何认识和把握问题的本质、主流和趋势?这要跳出问题本身,不能单就问题谈问题,要把现阶段的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来分析,找出其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
所谓历史的眼光,是指要把问题放在一定的时代背景和具体环境中来分析。问题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从来就有的,都是一定时代背景和具体环境的产物。每个时代都会面临每个时代的问题,不同时代则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有些问题会贯穿于不同的时代,但其表现形式和侧重点也会有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环境不同,问题本身和产生的原因也不尽相同。
所谓发展的眼光,是指要把问题放在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来分析。问题是一定时代和社会环境的产物,那么我们面临的问题必然带有一定历史时期的性质和特点。要解决面临的种种问题,必须用改革的思路、发展的办法去认识、去解决。
⑽ 什么是历史观视角
就是你能从现在看回500年,或者看后500年,当然那500年只是个代词,历史发展观何尝不是个代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