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历史上哪个时期中国和欧洲

历史上哪个时期中国和欧洲

发布时间:2022-08-01 17:41:21

‘壹’ 公元前9世纪初中国和世界(欧洲)处于什么历史时期

上古时代的欧亚大陆是人类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人类四大文明摇篮中,分布于欧亚大陆的即占去三个。地球上这块最大的陆地,既孕育了最早的人类文明,也必然最早形成了一批跨入文明门槛的古代民族。当人们今天用历史的眼光审视这批古代民族时,大致可以从地域上发现一个规律性的现象:生活在欧亚大陆南部的古代民族由于那里气候温暖,水源充足,主要从事农耕,居民相应形成了安土重迁的观念,民族之间的碰撞与迁徙较少;而生活在欧亚大陆北部的古代民族由于那里相对寒冷,水源不足,主要从事游牧,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民族之间的碰撞以及由此引发的民族迁徙活动要剧烈和频繁得多。这种现象在横跨欧亚两大洲的广阔的草原地带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探究上古时代欧亚大陆错综复杂的民族关系史的时候,最难把握同时又最具魅力的地区,无疑就是欧亚草原了。公元前九至七世纪期间。一系列古代民族在这个历史的舞台上大规模地碰撞、交融;大范围地冲突、迁徙,构成了一幅上古时代令人目眩神晕的历史场景。无论是出于兴趣或是研究的目的,对人类历史在某种特定时空条件下形成的特定场景的认识都需要尽可能全面、准确的理解。本文谨从介绍上古时代欧亚草原上的古代民族及其分布状况人手,揭示公元前九至七世纪期间这些古代民族之间的碰撞、交融及迁徙过程,分析形成这一过程的诸因素的作用,并对其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提出见解。一欧亚草原地带大致从黑海北岸的南俄草原开始向东展开,通过乌拉尔河流域进人亚洲,一直延伸至蒙古草原。其东西距离,约在五千公里左右,其南北宽度,也不少于一千公里。公元前九世纪时,欧亚草原最西端的黑海北岸地区,是古代民族辛梅里安人(英文译名为Cimmeriane或Kimmeres)的活动范围。前苏联学者季亚科诺夫认为,辛梅里安人是一种他称,即希腊人用来称生活在欧亚草原,操伊朗语的游牧民族的,意为“流动的马队”。我们今天对这个古代民族的了解,主要得自希腊人的记述。公元前五世纪中叶,希罗多德曾到过黑海北岸的希腊殖民者的居留地,他根据在那里的见闻,了解并记述了当时业已消亡的辛梅里安人的若干情况。例如他记述了当时被称作辛梅里安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今刻赤海峡);在这个海峡地区以辛梅里安命名的堡垒和渡口;他还曾在德涅斯特河畔访查过辛梅里安人的王陵。在此之前,公元前八世纪末用亚述楔形文字书写的文献中,也曾提到过这个古代民族,只是名称略有不同,称之为吉米来人( cinlirrai)。古亚述帝国在公元前九世纪时已扩张至黑海南岸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与辛梅里安人的活动区域隔海相望,因此亚述文献的记载可以与希罗多德的记述相印证。至于吉米来人这个称呼,很可能是对辛梅里安人的一种讹拼。比希罗多德时代更早的荷马史诗《奥德赛》中,也已提到过辛梅里安人,说他们生活在大洋(指黑海)那边的一条河边,那里雾气迷漫,不见阳光。尽管国外学术界对荷马的生活年代、出生地点及作品真伪存在长期争论,产生所谓“荷马问题”,但史诗的素材出于当时小亚细亚地区的民间传说和故事却得到一致共识,因此《奥德赛》中有关辛梅里安人的记述亦可与亚述文献及希罗多德的记述相佐证。 在辛梅里安人的东北面生活着另一个古代民族斯基泰人(英文译名为Scythians)。与辛梅里安人一样,斯基泰人也是希腊人对这个古代民族的一种他称,源自希腊语skythaio。希罗多德是这样记述斯基泰人关于他们起源的传说的:他们自称是世界上一切民族中最年轻的民族。他们的共同远祖叫塔尔吉塔欧斯,系主神宙斯(斯基泰语中称为帕伊欧斯)和包律斯铁涅斯河(即今德聂伯河)河神的女儿该埃所生。塔尔吉塔欧斯有三个儿子,分别是里波克赛司、阿尔波克赛司和克拉科赛司。在这三个儿子的统治时期,有一些黄金制成的锄、扼、斧和杯子从天上落到斯基泰人生活的土地。当长子里波克赛司和次子阿尔波克赛司想去拿这些物品时,黄金就燃烧起来无法靠近,而小儿子克拉科赛司走近时,火却熄灭了,于是他便把这些黄金制成的物品带回自己的家。两个哥哥目睹了这些情况后,便同意把全部王权交给自己的小弟了。由希罗多德记述的以上传说,虽然与其他民族的古代传说一样充满了神奇荒诞的色彩,但透过这个传说,我们似乎可以推测斯基泰人是由三个主要部落交融形成的。日本学者江上波夫还据此推测古代斯基泰人实行的是末子继承制。关于斯基泰人生活的地区,希罗多德记述了他们的另一个传说。斯基泰人说在他们的北边,由于有羽毛自天降下的缘故,没有人能进人到那里去。希罗多德解释说,斯基泰人在谈到羽毛时,不过是用来比喻雪而已。由此推测,他们的活动范围大致在黑海北岸以东、伏尔加河上游以南的温带草原区域。由此再往北,则是冰雪交加的寒带区域了。 从斯基泰人的活动范围再往东,在黑海东岸至巴尔喀什湖之间的广阔的草原地区,居住着萨尔马特人、马萨格泰人和塞种人等古代民族。关于这几个古代民族之间的地域分布和人种关系,国内外学者至今未达成共识,存在着较大差异。一种观点认为,这几个古代民族实际上是同一个民族的几个不同的组成部分。持此种观点的学者根据他们在语言、形貌、生活方式及宗教习俗等方面具备的共同特点,把他们统一归属于塞种人的范畴之内。⑦事实上,在古代波斯以楔形文字书写的铭文中,也把活动于中亚草原的游牧民族统称为塞人(波斯文作萨迹,Saka),而从未提及过与他们相邻的马萨格泰人。另一种观点认为,不能因为上述这几个古代民族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类似而忽略了他们之间的差异。使用同一种语言,在人种和生活习俗上很接近的某些人群仍然可以根据他们生活的不同地域划分为不同的民族,因此我们在讲述他们历史时应当加以区别。由于文字史料和考古发现的暖乏,对以上两种对立的观点暂时无法作出科学的定论。因此我们有必要撇开争议,先根据现有史料客观地描述以上几个古代民族(或同一个古代民族的几个部落集团)的分布状况及各自特点。 萨尔马特人(英文译名为Sarmatans)的分布范围,大致在中亚的西北部地区。他们的生活方式与游牧的斯基泰人十分接近,但在社会发展水平上却要落后一些,所有古希腊罗马的历史学家在讲到萨尔马特人时,都指出妇女在他们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例如希罗多德曾记述过萨尔马特人的妇女穿男人的衣服,并且与男人一样骑马作战。一位古希腊学者还曾提及萨尔马特人的妇女不杀死三个敌人就不嫁人的习俗。公元前四世纪的希腊历史学家厄福洛斯也补充说萨尔马特人对自己的妻子百依百顺,就象对圣母一样。考古发现的材料证明了上述记载的真实性,在萨尔马特人生活地区发掘的墓穴中,妇女占据中央的位宜,而男子则在她的旁侧。显然,在萨尔马特人社会中的母权制遗风,比斯基泰人保持得更久。国外有学者从语源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后认为,萨尔马特人之得名也与妇女在该民族中占有的重要地位有关。Mata意为妇女;saNa-sar-v8意为一切的一切,此二词的词义共同构成了该民族的族名。 马萨格泰人(英文译名为Massagetans)的活动范围大致在黑海以东至锡尔河下游之间。其社会发展水平与萨尔马特人相仿,也保存着母权制的痕迹。例如在对波斯人作战时,他们就是由女王托米丽司统率的。作为游牧民族的马萨格泰人勇武善战,希罗多德曾记载说他们已拥有独立的骑兵和步兵,此外还有弓兵和枪兵。所有战士的枪头和箭头都用青铜制造,因为那里有大量的黄金和青铜,但没有铁和银。我们今天所掌握的地质情况证实了希罗多德的上述记载,在马萨格泰人当年活动的区域确实没有铁矿,但盛产铜和锡。从语源学考察,马萨格泰人的名称有三种不同的解释:一是源于古阿维斯陀语的“马斯耀”,意为食鱼者;二是同样源于古阿维斯陀语的“马斯雅卡”,意为大萨迦部落;三是一些前苏联学者主张源于伊朗语的“马斯-恩吉兹”,马斯在伊朗语中意为大,恩吉兹意为蛮族。如果第三种解释成立,则马萨格泰显然是波斯人的一种他称。 塞种人的分布地区在更东面,包括塔拉斯河、楚河、伊犁河流域的河谷地带,以及阿莱帕米尔、费尔干、天山的高原地带。这样的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塞种人的生活方式:在炎热的夏季,他们通常把放牧的畜群驱赶到高原牧场。而在寒冷的冬天,则把畜群转移到海拔较低的河谷牧场。塞种人在国外史料中称为“萨迦”(Saka),这基本可以确定为波斯人对他们的称谓。因为波斯阿赫美尼德王朝的贝希斯登铭文、波利斯铭文、苏萨铭文以及纳克泽·罗斯塔铭文中都提到过萨迦人。中国史籍中把萨迦译为“塞”,因为“塞”字的古音作"Sac,,这大约是张骞到达西域一带时根据伊朗语的读音译过来的。希腊学者斯特拉卜在《地理志》一书中记载了组成塞种人的四个主要部落分别是阿西(Asii)、帕西阿尼(Pasiani)、托恰里(Tochari)和萨卡拉里(Sacarauli)。中国学者彭树智认为,塞种人即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提及的伊赛多涅斯人(Issedones),他们的分布地区与我国史籍《汉书·西域传》中关于“塞地”的记载大体上是一致的。公元前九世纪生活在欧亚草原最东端的古代民族有荤粥人、鬼方人、□狁人等,他们的分布范围大致在贝加尔湖(即中国史籍中所指的北海)及其以南的蒙古高原一带。由于该地区与欧洲相距万里之遥,因此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学者对这些民族的研究基本上是空白的。我们今于对他们的了解主要得自中国古代史籍的一些零碎材料。例如黄帝时代曾“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说明中原民族已与荤粥人有过战争交往。殷商时“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有学者认为商族与鬼方族之间的冲突碰撞自契至汤时断时续,商朝八次迁都均与鬼方族的逼迫有关。到周代时,北方的□狁人取代荤粥、鬼方等族成为边境大患,经常人侵中原。周人哀叹“靡室靡家,□狁之故”;“不皇启居,□狁之故”。周宜王在位时致力消除来自北方的威胁,多次出兵抵御□狁人的进攻,遂有中兴之美名。与欧亚草原上的其他古代民族相比,□狁人在人种上属于黄色蒙古人种,而前者则属于白色欧罗巴人种。公元前九世纪时欧亚草原自西而东的古代民族的一般状况及其分布范围,大致即如上述。二从公元前九世纪开始,受多种因素影响,欧亚古代民族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碰撞和迁徙。这一历史过程首先是从欧亚草原地带的东端开始的。当时以游牧为生的□狁人经常人侵位于其南方的周人。中国古代文献诗经中《小雅·采薇》、《出车》、《六月》、《采芑》等四诗及金文兮甲盘、虢季子白盘、不□□等三器铭文都记载了周人与□狁人之间的冲突。从以上文献及金文材料看,周人与□狁人曾发生过两次较大规模的战争。第一次战争在周宣王五年即公元前823年的四、五月至冬季。当时□狁人大举南侵,兵锋直抵周人统治中心附近的径阳,周宜王被迫倾全国之力拼死抵抗。周人以尹吉甫、兮甲两将统率的军队为主力,与□狁人在朔方、焦获、径阳等地作战,击退了敌人的进攻,并乘胜追击至太原(今甘肃省镇原县南)附近。另以南仲统率的一支军队为偏师,也向北作战,前出至朔方附近。然后这两支军队分别在太原和朔方修筑城堡,转人防御。第二次战争在周宜王十一年即公元前817年。该年□狁人又南犯,周人方面以方叔、虢季子白、不娶为将,展开反击。方叔统率的军队是周人主力,拥有兵车三千乘,其部将虢季子白杀敌五百,俘敌五十,受到周宜王赏赐。以上两次战争,虽然都挫败了□狁人的南侵意图,但远不能说取得决定性胜利,只是防御中的反击和反击后的防御而已。诗经中记载的“城彼太原”及“城彼朔方”,正是周人对□狁人处于战略防御态势的证明。 □犹人对东南方向的入侵既未获成功,而其北方西伯利亚地区的严寒气候则无法适宜游牧民族的生存条件,因此他们可能的扩张方向便只有西方了。关于□狁人向西的迁徙活动,无论古代中国或欧洲的历史学家都未留下可靠的记载。只有希罗德曾在《历史》一书中语焉不详地提到“伊赛多涅斯人被阿里玛斯波伊人赶出自己的国土。”前已述及,伊赛多涅斯人大致可以肯定属于塞种人,那么,希罗多德所说的阿里玛斯波伊人究间是什么民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先注意另一个希腊人的记载。公元前七世纪后期希腊诗人阿里斯泰(Aristeas)曾到过中亚,他根据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写了一篇题为《独目人》(Arimaspea)的长诗,诗中描绘的独目人勇敢善战,羊马成群,他们面貌奇特,只在前额当中长着一只眼睛。希罗多德在上文中提到的阿里玛斯波伊人即是独目人的音译。阿里玛斯波伊人当然不可能只长一只眼睛,古代希腊诗人阿里斯泰的这个荒诞记载恰恰说明,他根本没有到过阿里玛斯波伊人生活过的地方,仅凭口耳相传才得出了这个错误的印象。中国古代《山海经》中也提到北方有“一目国”,都可能反映了同一传说。关于阿里玛斯波伊人的活动范围,新版《不列颠网络全书》认为他们大致分布在中国北方边境一带;中国中亚史学者马雍认为他们分布在毗邻中国西北部边境的斋桑湖附近。而这些地区正是中国古代史籍中□狁人曾经活动过的范围。要使以上所有这些零散不多的中西方的史料或观点对应起来互相印证,或者使史料中提供的线索与考古发现对应起来综合判断,显然都是很不容易的,但这些史料至少可以使我们形成这样的推测:古代希腊人根据传说记载的阿里玛斯波伊人很可能就是生活在中国北方的□犹人。这两个不同的名称也许是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的学者对生活在中亚草原东端的某个操突厥语的,从血缘上看属于黄色蒙古人种的古代民族的不同称谓。

‘贰’ 中国的哪段历史时期和欧洲中世纪最为相似

中国和欧中(欧洲中世纪)最相似的当然是周朝,其中又特别是西周。因为此时欧中和西周都采用分封制度,整个势力范围内分成无数个大大小小的诸侯和封地;同时权利不集中,分散于诸侯贵族之手,最高执政者只是名义上的“万王之王”,拥有征调诸侯贵族参战和缴纳赋税的权利,却无法直接处理诸侯贵族的封地事务。

‘叁’ 中国历史上最早和欧洲有联系是什么时期

东汉的时候,大秦国就派人来中国了,这应该算是联系吧,可惜不知道中国人什么时候去过,开辟丝绸之路后,应该有人去过吧,找不到相关资料。那个据说西汉时,汉军在西域碰到了一支奇怪的军队,据说是罗马东征战败后流浪过来的,这也是没法考证的事。我一直好奇罗马步兵军团同大汉的铁骑哪个更强,毕竟匈奴人都差一点打进了罗马,而那些匈奴人是被汉军赶过去的。匈奴人也算中国人吧,毕竟大部分匈奴人都融进了汉人,那匈奴在东欧驰骋,欺负日耳曼高卢罗马,也算是东方与西方的交流与碰撞吧。
中国的战车据说是从埃及那传过来的,小麦等等作物也来自西亚,中国与欧洲发生联系实在是没法追溯,毕竟欧洲的很多东西很早就传到中国来了,中国的东西也很早就到了西亚,甚至是欧洲。当中国人知道西边有一个大秦国的时候,这就已经发生联系了

‘肆’ 中国历史朝代和欧洲历史朝代对应表

1、春秋战国时代对应波斯帝国,希腊诸城邦,马其顿帝国,早期罗马。

2、秦对应罗马共和国。

3、西汉对应帕提亚,希腊地中海沿岸诸城邦和罗马共和国。

4、东汉对应罗马帝国和帕提亚/萨珊波斯。

5、三国西晋对应东西罗马帝国和萨珊波斯。

6、东晋十六国对应东罗马帝国,萨珊波斯,欧洲蛮族诸国。

7、南北朝和隋朝对应东罗马拜占庭帝国,萨珊波斯,欧洲蛮族诸国。

8、隋唐对应加洛林王朝(法)。

9、宋朝对应拜占庭帝国,神圣罗马帝国(德国雏形)及欧洲现代诸国的雏形。

10、元朝对应拜占庭帝国,蒙古诸汗国,欧洲现代诸国雏形。

11、明对应帖木儿帝国之后乌兹别克汗国(中亚)、萨曼王朝(波斯)、奥斯曼帝。

12、清(1840以前)对应俄罗斯帝国、波旁王朝之后共和国及拿破仑帝国(法)、光荣革命后的英国、由哈布斯堡王朝转入波旁王朝的西班牙、独立不久的美国。

(4)历史上哪个时期中国和欧洲扩展阅读:

15世纪末以来,以地理大发现、宗教改革、民族国家的崛起为标志,欧洲进入近代时期。 近代包括从中世纪到工业革命为止的三个世纪,大约从1500至1800年,或者从1492年发现新世界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止。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科学的重要性上升,技术进步突飞猛进,世俗公民政治和民族国家异军突起。资本主义经济从意大利北部诸共和政体如热那亚等开始萌芽发展。近代也见证了重商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及占据主导。自然,近代也代表了在大部分欧洲地区封建社会、农奴制以及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的衰落与最终消失。这一时期也包括了新教改革、灾难性的三十年战争、欧洲对美洲殖民和欧洲猎杀女巫活动。

‘伍’ 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欧洲处于什么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欧洲处于古希腊时代和古罗马时代。

‘陆’ 公元前476年,中国欧洲分别于什么时间

公元前476年,中国的奴隶社会制度瓦解
春秋时期,始于平王东迁,得名于鲁史《春秋》,为东周历史的第一个阶段。据史家推算,鲁国史书《春秋》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 481年),共二百四十二年。《左传》记载史事较《春秋》明备,下续至哀公二十七公元(前 468 年)年终,共二百五十五年。以上年代再加上周平王东迁时期,则共有三百零三年。又郭沫若认为春秋时代应自周平王迁雒邑之年 ( 公元前 770 年 ) 至公元前 476 年,齐国田氏已实际掌握了齐国的权力为止,共计 294 年历史。此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经济急剧变化,政治局面错综复杂,军事斗争层出不穷,学术文化异彩纷呈的一个变革时期,是中华古代文明逐渐递嬗为中世纪文明的过渡时期。

与中国情况不同,欧洲还处在比较落后的奴隶制前夜。还没进入奴隶社会大发展阶段。因为发展较晚,这一时期的罗马历史大多数是传说中,而缺乏确凿的历史证据。
据罗马作家瓦罗推算,罗马建城的年代为公元前754——753年。 罗马共和国是古罗马在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27年之间的政体,其正式名称是元老院与罗马人民。也有观点主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担任终身独裁官的公元前44年作为共和国的结束时间。
公元前510年罗马人驱逐了前国王卢修斯?塔克文?苏佩布结束了罗马王政时代,建立了罗马共和国,国家由元老院,执政官,和部族会议(Comitia Tributa)三权分立。掌握国家实权的元老院由贵族组成。执政官由百人队会议从贵族中选举产生,行使最高行政权力 。部族大会由平民和贵族构成。
这个时候,军事奴隶主制度还是很有分量的。
罗马刚建国时,还是一个小国家。自公元前5世纪初开始,先后战胜拉丁同盟中的一些城市和伊特拉斯坎人等近邻,又征服了意大利半岛南部的土着和希腊人的城邦,成为地中海西部的大国。
古希腊这时候还没断气,古希腊还在延续。但是已经开始进入衰落阶段了。

阅读全文

与历史上哪个时期中国和欧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3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