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广州哪里有历史建筑

广州哪里有历史建筑

发布时间:2022-08-02 04:21:01

㈠ 广州有哪些古建筑

广州有:

  1. 光孝寺:光孝寺,广东着名古建筑群之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光孝路北端近净慧路处;

    ㈡ 广州的名胜古迹有哪些地方

    1、西汉南越王墓

    位于广州解放北路的象岗山上,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眜的陵墓。赵眜是赵佗的孙子,号称文帝,公元前137年至122年在位。该墓于1983年6月被发现,挖掘完毕即在原地建立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光孝寺

    广东着名古建筑群之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光孝路北端近净慧路处。据《光孝寺志》记载,初为公元前二世纪南越王赵建德之故宅。三国时代,吴国虞翻谪居于此,辟为苑囿,世称虞苑。虞翻死后,家人舍宅作寺。

    3、六榕寺

    位于广州市的六榕路,是广州市一座历史悠久、海内外闻名的古刹。寺中宝塔巍峨,树木葱茂,文物荟萃,历史上留下不少名人的足迹。六榕寺因苏东坡当年为寺庙题字而得名。

    4、怀圣寺

    是广州的清真古寺之一,始建于唐高祖武德年间,怀圣寺总面积1553平方米,整体建筑为典型的阿拉伯建筑风格,寺内设有教长室、藏经室,礼拜大殿和专供洗礼的水房寺内的光塔。

    5、南海神庙

    又称波罗庙,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祭海的场所,坐落在广州黄埔区庙头村,是中国古代东南西北四大海神庙中唯一留存下来的建筑遗物,是古代皇帝祭祀海神的场所,也是我国古代对外贸易(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的一处重要史迹。

    (2)广州哪里有历史建筑扩展阅读
    南越王墓古物:

    南越王墓有一件文物被称为“镇墓之宝”——“文帝行玺”金印,是我国考古发掘出土的第一枚帝印。在传世或发掘出土秦汉印章中,未见一枚皇帝印玺,只有文献记载。

    但是文献讲的帝印,是白玉质印、螭虎钮印,印文是“皇帝行玺”或“天子行玺”;而南越国赵眜这枚帝印却是金质印、蟠龙钮印,长、宽均为3厘米左右,高1.8厘米,重148克,印文是“文帝行玺”。 这是金印的独特之处,是南越国自铸、生前实用之印。

    南越王墓除了“文帝行玺”金印外,还有“泰子”(泰同太)金印和“右夫人玺”金印,但不是龙钮,而是龟钮。“泰子”金印也是首次发现,在传世印玺中未曾见过。

    ㈢ 在广州西关,都有哪些游客们容易错过的名胜古迹

    很多游客听过“西关”两个字,但对西关的细节之美和历史底蕴了解甚少。

    相比起杭州、西安、成都等旅游城市,广州在旅游开发方面相对低调,这也是西关景点少为人知的原因之一。

    西关历史建筑群主要分布在龙津西路、恩宁路、上下九路一带。在西关荔枝湾涌分布着几个相对默默无闻的景点,它们看似普通,却都有自己的故事。

    枝湾文塔也叫文昌塔和文笔塔,位于龙津西路,旁边就是广州西关着名河涌荔枝湾涌。这座文塔为尖顶结构,总体布局坐南朝北,外观呈六角形,高度大约13米。

    ㈣ 广州有什么着名的古建筑

    1、西汉南越王墓

    西汉南越王墓位于广州解放北路的象岗山上,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眜的陵墓。赵眜是赵佗的孙子,号称文帝,公元前137年至122年在位。该墓于1983年6月被发现,挖掘完毕即在原地建立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3年发掘时,出土文物中有“文帝行玺金印”一方以及“赵眜”玉印,证明陵墓主人的身份。南越文王墓的出土,被誉为近代中国五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西汉南越王墓已开辟为博物馆。

    2、花塔

    花塔在广东省广州市六榕寺内。塔建于粱大同三年(公元537年),后毁于火灾。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重建。之后又多次修缮。

    1980年全面修葺时,于塔壁间发现印有北宋年号的砖铭。砖木结构,平面八角形,外观九层,内部连同暗层共十七层,高57.6米,楼阁式。塔身为井筒式结构,第一层直径12 米,并有副阶。

    塔内楼梯作穿塔壁绕平座式,各层塔身外层都有回廊围绕,各层层檐以绿色琉璃瓦覆灭顶,檐顶微翘,形如飞鸟展翅,在阳光下彩釉生辉,朱栏碧瓦,丹柱粉壁。整座塔身锋如九朵雕花迭成,灿烂鲜艳。

    塔顶为元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铸造的9.14米高千佛铜柱,柱身密布1023尊浮雕小佛,还有九霄宝盘、九层九霄宝轮、一层双龙宝盘及八根铁链等整串构件共重5 吨。此塔壮观华丽,锋如冲霄花柱,挺拔俊秀。

    花塔矗立于广州市中心,为广州市增色不少,可鸟瞰全市风光。六榕寺内的巨型铜佛像、铜观音像,都是具有艺术价值的古文物。

    3、光孝寺

    光孝寺,广东着名古建筑群之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光孝路北端近净慧路处。据《光孝寺志》记载,初为公元前二世纪南越王赵建德之故宅。三国时代,吴国虞翻谪居于此,辟为苑囿,世称虞苑。虞翻死后,家人舍宅作寺。

    寺名曾几次更改,初名制止寺,东晋隆安五年(401年)称五园寺,唐代称乾明法性寺,五代南汉时称乾亨寺,北宋时称万寿禅寺,南宋时称报恩广孝寺,不久后改广字为光字,才改名光孝寺。

    光孝寺建筑结构严谨,殿宇雄伟壮观,特别是文物史迹众多。 如始建于东晋的大雄宝殿,南朝时达摩开凿的洗钵泉,唐朝的瘗发塔、石经幢,南汉的千佛铁塔,宋、明时期的六祖殿、卧佛殿,以及碑刻、佛像、诃子树、菩提树等,都是珍贵的佛教遗迹遗物。

    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3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该寺由宗教部门管理。

    4、镇海楼

    镇海楼,又名望海楼,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山(越秀公园)小蟠龙冈上,为广州市标志性建筑之一,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楼高25米,呈长方形,阔31米,深16米。

    下面两层围墙用红砂岩条石砌造,三层以上为砖墙,外墙逐层收减,有复檐5层,绿琉璃瓦覆盖,饰有石湾彩釉鳌鱼花脊,朱红墙绿瓦砌成,巍峨壮观,被誉为“岭南第一胜览”。镇海楼坐落在越秀山小蟠龙冈上。

    该楼又名“望海楼”,因当时珠海河道甚宽,故将“望江”变为“望海”。又因楼高5层,故又俗称“五层楼”。楼前碑廊有历代碑刻,右侧陈列有12门古炮。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扩建广州城时,把北城墙扩展到越秀山上,同时在山上修筑了一座五层楼以壮观瞻。

    镇海楼历史上曾五毁五建,现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是1928年重修时由木构架改建成。1929年成为广州市市立博物馆。1950年改名广州博物馆,分朝代陈列广州城2000多年发展的文物史料。2013年3月,镇海楼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陈氏书院

    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陈氏书院筹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二十年(1894)落成。

    陈氏书院是广东规模最大、装饰华丽、保存完好的传统岭南祠堂式建筑,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明珠”,它集中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巧妙运用木雕、砖雕、石雕、灰塑、陶塑、铜铁铸和彩绘等装饰艺术,是一座民间装饰艺术的璀璨殿堂。

    陈家祠的建筑雕塑饰件多达284件,包括石雕58件、木雕57件、灰塑57件、陶塑58件、砖雕41件、铜铁铸和壁画13件。陈家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家祠也是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的所在地,是国家一级博物馆。馆内除长期设有《广东传统雕刻艺术》、《广东象牙雕刻艺术》、《广东刺绣》、《百年陈氏书院》、《旧广州家居》等展览外。

    还不定期展出各种广东民间工艺品,如石湾艺术陶、广州织金彩瓷、潮州金漆木雕、广绣、套色蚀花玻璃等。

    21世纪以来,陈氏书院以“古祠流芳”之名两度入选“新世纪羊城八景”,被誉为“广州文化名片”,成为岭南地区最具文化艺术特色的博物馆和着名的旅游景点。

    6、豫章书院

    豫章书院创建于南宋时期,当时在朱熹理学的影响下,这里成为江西地区传播朱程之学的基地。元明两朝书院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元朝,因元统治者将理学作为治国安民之道,对书院采取了提倡、扶植和加强控制的政策,此阶段,豫章书院和全国其他书院一样得到一定的发展。

    明朝初年,明统治者对书院采取的是不支持不禁止的政策,书院处于停滞状态。明万历年间,因为政府的禁书院政策而一度被迫停办。后来江西巡抚凌云翼、潘季训修葺后改祀宋元明诸儒,称“豫章二十四先生祠”。

    ㈤ 广州有什么名胜古迹

    广州的名声古迹有南越王墓、光孝寺、六榕寺、怀圣寺、南海神庙、五仙观、镇海楼、莲花塔,清朝的陈家祠、余荫山房等。

    1、西汉南越王墓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的象岗山上,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眜的陵墓。该墓于1983年6月被发现,挖掘完毕即在原地建立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光孝寺,广东着名古建筑群之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光孝路北端近净慧路处。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3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该寺由宗教部门管理。

    3、六榕寺位于广州市的六榕路,是广州市一座历史悠久、海内外闻名的古刹。寺中宝塔巍峨,树木葱茂,文物荟萃,历史上留下不少名人的足迹。六榕寺因苏东坡当年为寺庙题字而得名。它与光孝、华林、海幢寺并称广州佛教四大丛林。

    4、五仙观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惠福西路233号。现寺观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是一座祭祖五仙的谷神庙。该观属道教,坐向南,门上大匾上有清两广总督瑞麟书写的“五仙古观”四个大字。

    5、莲花塔也是明代砖塔。该塔坐落在番禺莲花山上。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番禺举人李惟凤等建塔,原名"文禺塔"。因莲花山多砺石,又名"石砺塔"。又因其东西山坡有一块天然狮形岩石,故又称"狮子塔"。

    ㈥ 广州有什么名胜古迹

    1、西汉南越王墓

    位于广州解放北路的象岗山上,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眜的陵墓。赵眜是赵佗的孙子,号称文帝,公元前137年至122年在位。该墓于1983年6月被发现,挖掘完毕即在原地建立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光孝寺

    广东着名古建筑群之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光孝路北端近净慧路处。据《光孝寺志》记载,初为公元前二世纪南越王赵建德之故宅。三国时代,吴国虞翻谪居于此,辟为苑囿,世称虞苑。虞翻死后,家人舍宅作寺。

    3、六榕寺

    位于广州市的六榕路,是广州市一座历史悠久、海内外闻名的古刹。寺中宝塔巍峨,树木葱茂,文物荟萃,历史上留下不少名人的足迹。六榕寺因苏东坡当年为寺庙题字而得名。

    4、怀圣寺

    是广州的清真古寺之一,始建于唐高祖武德年间,怀圣寺总面积1553平方米,整体建筑为典型的阿拉伯建筑风格,寺内设有教长室、藏经室,礼拜大殿和专供洗礼的水房寺内的光塔。

    5、南海神庙

    又称波罗庙,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祭海的场所,坐落在广州黄埔区庙头村,是中国古代东南西北四大海神庙中唯一留存下来的建筑遗物,是古代皇帝祭祀海神的场所,也是我国古代对外贸易(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的一处重要史迹。

    (6)广州哪里有历史建筑扩展阅读

    南越王墓古物:

    南越王墓有一件文物被称为“镇墓之宝”——“文帝行玺”金印,是我国考古发掘出土的第一枚帝印。在传世或发掘出土秦汉印章中,未见一枚皇帝印玺,只有文献记载。

    但是文献讲的帝印,是白玉质印、螭虎钮印,印文是“皇帝行玺”或“天子行玺”;而南越国赵眜这枚帝印却是金质印、蟠龙钮印,长、宽均为3厘米左右,高1.8厘米,重148克,印文是“文帝行玺”。 这是金印的独特之处,是南越国自铸、生前实用之印。

    南越王墓除了“文帝行玺”金印外,还有“泰子”(泰同太)金印和“右夫人玺”金印,但不是龙钮,而是龟钮。“泰子”金印也是首次发现,在传世印玺中未曾见过。

    ㈦ 广州历史文化遗址有哪些

    中山纪念堂中山

    纪念堂是一座宏伟、壮丽的八角形宫殿式建筑。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墓

    位于市区北面的白云山南麓,面积16万平方米,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在州起义战役中牺牲的烈士而建的。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1927年12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发动了广州起义,后失败,死难烈士多人,又有多人被反动派逮捕后英勇就义,都埋于此。
    镇海楼(广州博物馆)

    镇海楼坐落在越秀山小蟠龙冈上。该楼又名"望海楼",因当时珠海河道甚宽,故将"望江"变为"望楼"。

    ㈧ 广州旅游的历史遗址

    1、广州海珠区‎同福中路状‎元井

    位于海珠区‎龙导大街状‎元井巷。南宋咸淳七‎年(1271年‎),番禺(今广州)人张镇孙(1235,1278)被点为新科状元。后因与权臣‎‎贾似道不合‎,丢官回乡。

    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元兵大举南‎侵。赋闲在家的‎张镇孙拍案‎而起,于广州南郊‎召集乡民守‎家护土,并收编宋朝‎溃败官兵,屯兵于河南‎龙导尾(今龙导大街‎一带)。

    当时张氏命‎人掘井以应‎军需,这就是后来‎的“状元井”。 明朝初年,水井被重新‎修整,周边砌以红‎米石井栏,旁树石碑,上书“通乡宗张状‎元之井”。

    水井附近植‎以桂树、黄槐。又在张氏原‎居处建“医灵大庙”,庙中供张氏‎神像。抗日战争时‎期,碑、庙俱毁,井被封。1991年‎底,水井又被重‎新修葺,街口新挂一‎联:“一井状元留‎圣迹,千秋闾里记‎前贤。”

    6、余荫山房

    余荫山房位于广州市番禺南村。清代举人邬彬的私家花园。清同治六年(1867年)起建,同治十年建成。坐北向南,占地1598平方米,以小巧玲珑着称,为清代粤中四名园之一。

    进门过小院,便到余荫园门旁,悬挂点题的“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的木联。

    园门前右边植夹墙竹,颇有特色。园中建筑没有中轴线,自由散点布局,以石拱风雨廊桥为界,分为东西两区,东有玲珑水榭、卧匏庐、杨柳楼台、孔雀亭和来薰亭;西有深柳堂、临池别馆。

    园内遍植四季花木,具有玲珑典雅的岭南园林特色。深柳堂、玲珑水榭是园中的精华所在。

    ㈨ 广东的名胜古迹有哪些

    □ 越秀山 地处广州市中区解放北路,俗称观音山,现称越秀公园,为广州综合性公园之最。拥有镇海楼,中山纪念碑、五羊石像、四方炮台等着名史迹。始建于明初的镇海楼,俗称“五层楼”,现已辟为广州博物馆。越秀公园内还有三个人工湖和各种游乐设施。

    □ 华南植物园 位于市北郊龙眼洞。分为海内外热带、亚热带、药用植物等十多个植物区,漫游这个绿色世界,那奇花异卉,绿海芳菲,确实令人心旷神怡。

    □ 广州动物园 位于先烈东路,面积43万平方米,现有动物310种,共2500头,养有中国特产的稀有动物大熊猫、金丝猴、丹顶鹤及犀牛、长颈鹿、华南虎等珍禽异兽。园内设有跑马场、可触摸动物区——逗趣园及多个妙趣横生的游乐园。

    □ 三元里抗英遗址 坐落在三元里的三元古庙,原是一座供奉北帝的神庙,当年村民们在这里举三星旗誓师抗英,今已辟为三元里人抗英斗争纪念馆,并在村南山岗上建立了一座三元里杭英烈士纪念碑。

    □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 位于先烈中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辛亥广州起义七十二名牺牲者遗体合葬于此,正门石牌坊上有刻孙中山手书“浩气长存”四个大字,陵墓以麻石砌成,墓后有记功坊,坊旁立有记功碑,刻有历史缘由和烈士名字,顶部是石雕的自由神像。

    □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位于市区中山三路红花岗,为纪念1927年广州暴动的阵亡烈士而建,陵旁立40只大石狮,园内建有血祭轩辕亭、中苏及中朝人民血谊亭和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现辟有荷塘鱼池,曲桥亭榭,成为休闲的好场所。

    □ 广东省博物馆/鲁迅纪念馆 坐落在市内文明路。原为清朝广东贡院,中山大学旧址,现存贡院建筑明远楼和中山大学办公楼——大钟楼,大钟楼即为大文豪鲁迅的纪念馆和国民党“一大”旧址所在,省博物馆主要有“广东省出土文物展览”和“原始社会陈列”。

    □ 六榕寺 位于六榕路,建于南朝梁大同三年(公元537年),有舍利塔(又称花塔),高57米多,是广州现存最高的古建筑。寺内古碑林立,柏树苍劲,为广州佛教活动中心。

    □ 光孝寺 坐落在市区光孝路,是广州名胜中历史最久、古迹最多的地方。原为西汉时南越王赵建德的王府,三国时期吴国智者虞翻的讲学场所,东晋僧人昊摩耶舍首建佛殿,直到宋绍光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才定名光孝寺,寺内大雄宝殿是华南现存最古老、保留了唐未遗风的珍贵建筑,东、西铁塔则是中国仅存最古最完整的铁塔。此外还有大悲幢、睡佛楼、六祖殿、巨型铜佛等。

    □ 陈家祠 即中山七路恩龙里的广州民间艺术博物馆。始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为广东72县陈姓合族宗祠,其规模庞大,采用陶瓷、石刻、砖雕,灰塑、铸铁等多种材料和工艺造型,把岭南民间建筑装饰艺术融入一堂,是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珍品。

    □ 清真怀圣寺 坐落在光塔路,建于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寺名取怀念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之意,是中国沿海最早建成的伊斯兰教清真寺之一,现在仍是伊斯兰教徒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寺内的光塔,高36米,形似城堡。

    □ 五仙观 位于市中心惠福西路,传说五位仙人骑五色羊降落此地,广州因此而得羊城美名,五仙观首建于北宋,明代重建,观内还有着名的岭南第一楼和大禁钟值得一看,红砂岩的“仙人拇迹”,据传乃仙人足印,颇具神奇色彩。

    □ 清真先贤墓 位于市区北缘桂花岗。传说1300年前,伊斯兰教始祖穆罕默德派其母舅艾比·宛葛士到广州传教,死后葬于此地,这座阿拉伯式陵墓,中空外圆,有门可入,在内诵经,声音迥响,故有响坟之称。

    □ 南越王墓 第二代南越王赵昧(自号文帝)之墓,位于市区象岗山,邻近中国大酒店,这座建于2600多年前的地下宫,是岭南地区目前已知的规模最大的一座石室墓,出士随葬品1000多件。该墓现已辟为博物馆。

    □ 黄埔军校旧址 位于黄埔长洲岛,距市中心约20公里,在本世纪20年代,曾培养出一大批有真才实学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 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坐落中山四路,是毛泽东等人于1926年在广州举办的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培养农民干部的学校。它原是建于明代的孔庙,清代为番禺学宫,建筑华丽,红墙绿瓦,殿宇恢宏。

    □ 东方乐园 位于市北郊,是一座现代大型游乐场,占地约34万平方米,有架空列车、太空漫游、飞碟射击、过山车、森林狩猎等40多项游乐项目,还全天提供各地风昧美食。

    □ 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 是全国建立的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一,面积15平方公里,范围包括现在的东方乐园、南湖乐园、大金钟水库。按照总体规划,度假区分为游览、度假、娱乐博览三大部分,主要项目有高级度假别墅区、中华太极城,东方游乐城、高尔夫球场等30多个。

    □ 石室 位于一德路清末两广总督衙门旧址上。本名圣心教堂,是广州天主教活动场所,因整个建筑都用花岗石砌成,故又名石室,规模宏大,造型雄伟,为中国第一高大天主教堂,并称着远东。

    □ 南海神庙 又名波箩庙,位于黄埔庙头村,始建于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为中国仅存的一座四海神庙,又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庙内建有“浴日亭”,乃古代羊城八景“波箩浴日”旧址。

    □ 兰圃 位于越秀山下,是一座以栽培兰花为主的花园,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园内景色自然清幽,布局富有民族特色。园内栽培的兰花有百余个品种之多。园内新辟茶艺馆,供游客品茗,格调高雅脱俗。

阅读全文

与广州哪里有历史建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3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9